第17章课后题答案
第17章 贝塞尔函数 课后习题解答
(
x(1) n
)
d
=
a
2
x(1) n
[
J
0
(
x(1) n
)]2
−2
J
0
(
x(1) n
)
[
x(1) n
]2
=
−4
a
[
x(1) n
]3
J
0
(
x(1) n
)
所以,原定解问题的解为: u(,t)
=
n=1
[
a
[
x(1) n
−4 ]3 J
0
(
x(1) n
)
sin(
x(1) n
at
)]J
0
答案:略。
17.8
证明:(1) J2 (x) =
J0(
x)
−
1 x
J0(x) ;(2) J3(x) + 3J0(x) − 4J0(x) = 0
答案:略。
补充作业 1:
设
x(0) n
(n
= 1, 2,...)
是方程
J0 ( x)
=
0
的所有正根,试将函数
f
(x)
=
x2 (0
x
b)
展开成
2(−1)n (u1 − u0 )
n
K0
(
n L
0 )
n K0( L
)sin( n L
z)
=
0
的第
n
个根。
解关于 t 的方程:
T (t )
+
(
x(1) n
第17章总需求及答案(1)
第17章总需求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总需求(总供给)曲线可由个别商品的需求(供给)曲线加总而得B.新古典理论的总需求曲线和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均由IS-LM 模型导出C.新古典理论的总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弹性相等D.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弹性相等2.价格水平上升导致()A.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左移B.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右移C.实际货币供给上升,De曲线左移D.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曲线右移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A.国外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B.消费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C.投资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D.以上几个因素都存在4.其他条件不变时,()因素引起AD曲线左移。
A.价格水平下降B.政府支出减少C.税收减少、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般而言,在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数量均可变动B.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资本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C.充分就业量即所有劳动力都得到工作时的总就业量D.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就业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6.新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假设有()A.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工会对劳动力供给的一定程度的垄断B.劳动者存在“货币幻觉”C.货币工资率具有拖下刚性D.劳动供给和需求均可立即对工资率的变化作出反应7.在()的情况下,总供给水平与价格水平同向变动。
A.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均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作出反应B.劳动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作出反应,而劳动需求则不作反应C.劳动需求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作出反应,而劳动供给则不作反应D.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均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作反应8.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前提假定是()A.价格不变B.收入不变C.生产函数不变D.不存在货币幻觉9.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则税收减少会导致(A.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上升)B.价格水平上升,而实际产出不变C.实际产出上升,而价格水平不变D.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不变10.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当名义货币供给增加20%时,()A.价格水平不变B.利率增加C.名义工资增加20%D.实际货币供给增加20%11.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当政府支出增加时,()A.利率增加,且产出的组成发生改变B.实际货币供给增加,且产出的组成发生改变C.对实际货币供给及产出的组成均无影响D.对利率及产出的组成均无影响12.在新古典理论的总供给曲线分析中,如已实现充分就业,则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A.实际货币供给增加,且产出的组成发生改变B.对实际货币供给及产出的组成均无影响C.实际产出同比例增加D.利率降低,产出的组成发生改变13.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则税收降低会增加()A.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C.实际产出,但对价格水平无影响D.价格水平,但对实际产出无影响14.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则政府支出减少会降低()A.产出和价格水平B.均衡的产出和实际工资水平C.均衡的产出和实际利率水平D.以上均有可能15.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则总需求曲线左移会降低()A.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B.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C.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D.劳动需求、就业量和实际工资二、名词解释1、总需求2、总需求函数3、总需求曲线4、总供给函数5、宏观生产函数6、潜在就业量(充分就业量)7、充分就业均衡8、长期总供给曲线9、古典的总供给曲线10、短期总供给曲线三、问答题1.假设某国某年的潜在GNP为500亿元,该年的均衡产出同样是500亿元。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解答题优生辅导训练(附答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解答题优生辅导训练(附答案)1.某游乐场部分平面图如图所示,点C、E、A在同一直线上,点D、E、B在同一直线上,DB⊥AB.测得A处与E处的距离为80m,C处与E处的距离为40m,∠C=90°,∠BAE =30°.(1)请求出旋转木马E处到出口B处的距离;(2)请求出海洋球D处到出口B处的距离;(3)判断入口A到出口B处的距离与海洋球D到过山车C处的距离是否相等?若相等,请证明;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2.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若AB=5,BD=3,AD=4,AC=8.(1)求△ABD的面积.(2)求BC的长(结果保留根号).3.伊通河,是长春平原上的千年古流,是松花江的二级支流,它发源于吉林省伊通县境内哈达岭山脉青顶山北麓,如图,在伊通河笔直的河流一侧有一旅游地C,河边有两个景点A、B.其中AB=AC,由于某种原因,由C到A的路现在已经不通,为方便游客决定在河边新建一个景点H(A、H、B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并新修一条路CH,测得BC=5千米,CH=4千米,BH=3千米.(1)判断△BC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原路线AC的长.4.如图,在Rt△ABC中,∠B=90°,AB=3,BC=6,AC的中垂线DE交AC于点D,交BC于点E.延长DE交A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F.(1)求出CD的长;(2)求出CF的长.5.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都是正整数,则三边的长为“勾股数”.构造勾股数,就是要寻找3个正整数,使它们满足“其中两个数的平方和(或平方差)等于第三个数的平方”,即满足以下关系:(ㅤㅤ)2+(ㅤㅤ)2=(ㅤㅤ)2;①或(ㅤㅤ)2﹣(ㅤㅤ)2=(ㅤㅤ)2;②要满足以上①、②的关系,可以从乘法公式入手,我们知道:(x+y)2﹣(x﹣y)2=4xy.③如果等式③的右边也能写成“(ㅤㅤ)2”的形式,那么它就符合②的关系.因此,只要设x=m2,y=n2,③式就可化成:(m2+n2)2﹣(m2﹣n2)2=(2mn)2.于是,当m,n为任意正整数,且m>n时,“m2+n2,m2﹣n2和2mn”就是勾股数,根据勾股数的这种关系式,就可以找出勾股数.(1)当m=2,n=1时,该组勾股数是;(2)若一组勾股数中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的和为72,且m﹣n=1,求m,n的值;(3)若一组勾股数中最大的数是2p2+6p+5(p是任意正整数),则另外两个数分别为,(分别用含p的代数式表示).6.如图,斜靠墙上的一根竹竿AB长为13m,端点B离墙角的水平距离BC长为5m.(1)若A端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AC下移1m,则B端将沿CB方向移动多少米?(2)若A端下移的距离等于B端沿CB方向移动的距离,求下移的距离.(3)在竹竿滑动的过程中,△ABC面积有最值(填“大”或“小”)为(两个空直接写出答案不需要解答过程).7.如图,点A是网红打卡地诗博园,市民可在云龙湖边的游客观光车站B或C处乘车前往,且AB=BC,因市政建设,点C到点A段现暂时封闭施工,为方便出行,在湖边的H处修建了一临时车站(点H在线段BC上),由H处亦可直达A处,若AC=1km,AH=0.8km,CH=0.6km.(1)判断△AC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路线AB的长.8.如图,某港口A位于东西海岸线上,甲乙两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甲船每小时航行45海里,乙船每小时航行60海里,它们离开港口1.2小时后分别位于点B、C处,且相距90海里.若甲船沿南偏西25度方向航行,问乙船沿哪个方向航行?9.如图,△ABC中,AC=b,BC=a,CD⊥AB于D.(1)若a=b=13,AB=10,求CD的长;(2)若∠ACB=90°,CD=4,求AD×DB的值;(3)若CD2=AD×DB,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0.如图,在Rt△ABC中,∠ACB=90°,BC=30cm,AC=40cm,点D在线段AB上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设点D的运动时间为t0.(1)AB=cm,AB边上的高为cm;(2)点D在运动过程中,当△BCD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11.如图,A城气象台测得台风中心在A城正西方向320km的B处,以每小时40km的速度向北偏东60°的BF方向移动,距离台风中心200km的范围内是受台风影响的区域.(1)A城是否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为什么?(2)若A城受到这次台风影响,那么A城遭受这次台风影响有多长时间?12.大家在学完勾股定理的证明后发现运用“同一图形的面积不同表示方式相同”可以证明一类含有线段的等式,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之为面积法.学有所用: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其一腰上的高为h,M是底边BC上的任意一点,M到腰AB、AC 的距离分别为h1、h2.(1)请你结合图形来证明:h1+h2=h;(2)当点M在BC延长线上时,h1、h2、h之间又有什么样的结论.请你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3)利用以上结论解答,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条直线l1:y=x+3,l2:y=﹣3x+3,若l2上的一点M到l1的距离是.求点M的坐标.13.如图,已知在Rt△ABC中,∠ACB=90°,AC=8,BC=16,D是AC上的一点,CD =3,点P从B点出发沿射线BC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连接AP.(1)当t=3秒时,求AP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2)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3)过点D作DE⊥AP于点E.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能使DE=CD?14.课堂上学习了勾股定理后,知道“勾三、股四、弦五”.王老师给出一组数让学生观察:3、4、5;5、12、13;7、24、25;9、40、41;…,学生发现这些勾股数的勾都是奇数,且从3起就没有间断过,于是王老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解决.(1)请你根据上述的规律写出下一组勾股数:11、、;(2)若第一个数用字母a(a为奇数,且a≥3)表示,那么后两个数用含a的代数式分别怎么表示?聪明的小明发现每组第二个数有这样的规律4=,12=,24=…,于是他很快表示了第二数为,则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第三个数为;(3)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5.数学实验室:制作4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如图1),把这4张纸片拼成以弦长c 为边长的正方形构成“弦图”(如图2),古代数学家利用“弦图”验证了勾股定理.探索研究:(1)小明将“弦图”中的2个三角形进行了旋转,得到图3,请利用图3证明勾股定理;数学思考:(2)小芳认为用其它的方法改变“弦图”中某些三角形的位置,也可以证明勾股定理.请你想一种方法支持她的观点(先在备用图中补全图形,再予以证明).16.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1)请你在图1中画一个以格点为顶点,面积为6个平方单位的等腰三角形;(2)请你在图2中画一条以格点为端点,长度为的线段;(3)请你在图3中画一个以格点为顶点,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17.如图是俱乐部新打造的一款儿童游戏项目,工作人员告诉小敏,该项目AB段和BC段均由不锈钢管材打造,总长度为26米,长方形ADCG和长方形DEFC均为木质平台的横截面,点G在AB上,点C在GF上,点D在AE上,经过现场测量得知:CD=1米,AD=15米.(1)小敏猜想立柱AB段的长为10米,请判断小敏的猜想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写出理由,如果错误,请求出立柱AB段的正确长度;(2)为加强游戏安全性,俱乐部打算再焊接一段钢索BF,经测量DE=3米,请你求出要焊接的钢索BF的长.(结果不必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18.如图,地面上放着一个小凳子(AB与地面平行),点A到墙面(墙面与地面垂直)的距离为40cm.在图①中,一木杆的一端与墙角O重合,另一端靠在点A处,OA=50cm.(1)求小凳子的高度;(2)在图②中另一木杆的一端与点B重合,另一端靠在墙上的点C处.若OC=90cm,木杆BC比凳宽AB长60cm,求小凳子宽AB和木杆BC的长度.19.如图,在△ABD中,AC⊥BD于C,点E为AC上一点,连接BE、DE,DE的延长线交AB于F,已知DE=AB,∠CAD=45°.(1)求证:DF⊥AB;(2)利用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完成勾股定理的证明,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BC=a,AC=b,AB=c,求证:a2+b2=c2.20.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AB=5cm,AC=3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1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BC边的长;(2)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3)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参考答案1.解:(1)在Rt△ABE中,∵∠BAE=30°,∴BE=(m),∴旋转木马E处到出口B处的距离为40m;(2)∵∠BAE=30°,∠CED=∠AEB,∠C=∠ABE=90°∴∠D=∠BAE=30°,∴DE=2CE=80(m),∴DE+BE=80+40=120(m),∴海洋球D处到出口B处的距离为:120m;(3)在Rt△CDE与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AB==40(m),CD==40(m),∴AB=CD,∴入口A到出口B处的距离与海洋球D到过山车C处的距离相等.2.解:在△ABD中,AB=5,BD=3,AD=4,∴BD2+AD2=AB2,∴△ABD是直角三角形,且∠ADB=90°,∴S△ABD=AD•BD=×4×3=6;(2)由(1)可知,∠ADB=90°,∴∠ADC=180°﹣∠ADB=90°,∴DC2=AC2﹣AD2=82﹣42=48,∴DC=4,∴BC=BD+DC=3+4.3.解:(1)△BCH是直角三角形,理由是:在△CHB中,∵CH2+BH2=42+32=25,BC2=25,∴CH2+BH2=BC2,∴△HBC是直角三角形且∠CHB=90°;(2)设AC=AB=x千米,则AH=AB﹣BH=(x﹣3)千米,在Rt△ACH中,由已知得AC=x,AH=x﹣3,CH=4,由勾股定理得:AC2=AH2+CH2,∴x2=(x﹣3)2+42解这个方程,得x=,答:原来的路线AC的长为千米.4.解:(1)在Rt△ABC中,∠B=90°,AB=3,BC=6,则AC===3,∵DE是AC的中垂线,∴CD=AC=;(2)∵DF是AC的中垂线,∴F A=FC,∵AB=3,∴FB=F A﹣3=CF﹣3,在Rt△FBC中,CF2=BC2+FB2,即CF2=62+(CF﹣3)2,解得:CF=.5.解:(1)当m=2,n=1时,m2+n2=5,m2﹣n2=3,2mn=4,∴该组勾股数是3,4,5,故答案为:3,4,5;(2)∵(m2+n2)﹣(m2﹣n2)=2n2>0,∴m2+n2>m2﹣n2,∵m2+n2﹣2mn=(m﹣n)2>0,∴m2+n2>2mn,∴最大的数为m2+n2,①当m2﹣n2最小时,(m2+n2)+(m2﹣n2)=2m2=72,解得m=6或m=﹣6(舍去),又∵m﹣n=1,∴n=5;②当2mn最小时,(m2+n2)+2mn=(m+n)2=72,解得m+n=(舍去),综上所述,m=6,n=5;(3)2p2+6p+5=(p2+2p+1)+(p2+4p+4)=(p+1)2+(p+2)2,令m=p+2,n=p+1,则m2﹣n2=(p+2)2﹣(p+1)2=2p+3,2mn=2(p+2)(p+1)=2p2+6p+4,∴另外两个数分别为2p+3,2p2+6p+4,故答案为:2p+3,2p2+6p+4.6.解:(1)由题意可知△ABC是直角三角形,∵BC=5米,AB=13米,∴由勾股定理得:AC==12(米),∴A1C=AC﹣AA1=12﹣1=11(米),∴B1C==4(米),∴BB1=B1C﹣BC=(4﹣5)(米),答:B端将沿CB方向移动(4﹣5)米.(2)设AA1=BB1=x米,则A1C=(12﹣x)米,CB1=(5+x)米,由勾股定理得:A1C2+CB12=A1B12,即(12﹣x)2+(5+x)2=132,解得:x=7,即AA1=7米.答:下移的距离为7米.(3)以A1B1为底,过C作A1B1的垂线CD,D为垂足,在竹竿下滑过程中,当CD为△A1CB1的中线时,△A1CB1的面积最大,最大值=×13×=平方米.故答案为:大,.7.解:(1)△ACH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AC=1km,AH=0.8km,CH=0.6km,∴AC2=AH2+CH2,∴△ACH是直角三角形;解:(2)∵△ACH是直角三角形,∴AH⊥BC,设AB=BC=xkm,则BH=BC﹣HC=(x﹣0.6)km,由勾股定理得:AB2=AH2+BH2,即x2=0.82+(x﹣0.6)2,解得:x=,∴AB=km.8.解:由题意可得:AB=45×1.2=54(海里),AC=60×1.2=72(海里),BC=90海里,则AB2+AC2=BC2,故△ABC是直角三角形,∠BAC=90°,∵甲船沿南偏西25度方向航行,∴乙船沿南偏东65方向航行.9.解:(1)∵AC=BC,CD⊥AB,∴AD=BD=5,在Rt△ADC中,CD==12.(2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AC2﹣AD2=CD2=16①,在Rt△BCD中,由勾股定理得,BC2﹣BD2=CD2=16②,联立①和②得:AC2+BC2﹣(AD2+BD2)=32,∵AC2+BC2=AB2,AD2+BD2=(AD+BD)2﹣2AD•BD,∴AB2﹣AB2+2AD•BD=32,∴2AD•BD=32,∴AD•BD=16;(3)∵CD2=AD•DB,∴AC2﹣AD2=AD•BD,BC2﹣BD2=AD•BD,∴AC2﹣AD2+BC2﹣BD2=2AD•BD,∴AC2+BC2=AD2+BD2+2AD•BD,∴AC2+BC2=(AD+BD)2,即AC2+B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10.解:(1)∵在Rt△ABC中,∠ACB=90°,BC=30cm,AC=40cm,∴AB===50(cm);作AB边上的高CE,如图1所示:∵Rt△ABC的面积=AB•CE=AC•BC,∴CE===24(cm);故答案为:50,24;(2)分三种情况:①当BD=BC=30cm时,2t=30,∴t=15(s);②当CD=CB=30cm时,作CE⊥AB于E,如图2所示:则BE=DE=BD=t,由(1)得:CE=24,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BE===18(cm),∴t=18s;③当DB=DC时,∠BCD=∠B,∵∠A=90°﹣∠B,∠ACD=90°﹣∠BCD,∴∠ACD=∠A,∴DA=DC,∴AD=DB=AB=25(cm),∴2t=25,∴t=12.5(s);综上所述:t的值为15s或18s或12.5s.11.解:(1)由A点向BF作垂线,垂足为C,在Rt△ABC中,∠ABC=30°,AB=320km,则AC=160km,因为160<200,所以A城要受台风影响;(2)设BF上点D,G,使AD=AG=200千米,∴△ADG是等腰三角形,∵AC⊥BF,∴AC是DG的垂直平分线,∴CD=GC,在Rt△ADC中,DA=200千米,AC=160千米,由勾股定理得,CD===120千米,则DG=2DC=240千米,遭受台风影响的时间是:t=240÷40=6(小时).12.(1)证明:连接AM,由题意得h1=ME,h2=MF,h=BD,∵S△ABC=S△ABM+S△AMC,S△ABM=×AB×ME=×AB×h1,S△AMC=×AC×MF=×AC×h2,又∵S△ABC=×AC×BD=×AC×h,AB=AC,∴×AC×h=×AB×h1+×AC×h2,∴h1+h2=h.(2)解:如图所示:h1﹣h2=h.(3)解:在y=x+3中,令x=0得y=3;令y=0得x=﹣4,所以A(﹣4,0),B(0,3)同理求得C(1,0).AB==5,AC=5,所以AB=AC,即△ABC为等腰三角形.①当点M在BC边上时,由h1+h2=h得:+M y=OB,M y=3﹣=,把它代入y=﹣3x+3中求得:M x=,所以此时M(,).②当点M在CB延长线上时,由h1﹣h2=h得:M y﹣=OB,M y=3+=,把它代入y=﹣3x+3中求得:M x=﹣,所以此时M(﹣,).③当点M在BC的延长线上时,h1=<h,不存在;综上所述:点M的坐标为M(,)或(﹣,).13.解:(1)根据题意,得BP=2t,PC=16﹣2t=16﹣2×3=10,AC=8,在Rt△AP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P===2.答:AP的长为2.(2)在Rt△ABC中,AC=8,BC=16,根据勾股定理,得AB===8若BA=BP,则2t=8,解得t=4;若AB=AP,则BP=32,2t=32,解得t=16;若P A=PB,则(2t)2=(16﹣2t)2+82,解得t=5.答: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t的值为4、16、5.(3)①点P在线段BC上时,过点D作DE⊥AP于E,如图1所示:则∠AED=∠PED=90°,∴∠PED=∠ACB=90°,∴PD平分∠APC,∴∠EPD=∠CPD,又∵PD=PD,∴△PDE≌△PDC(AAS),∴ED=CD=3,PE=PC=16﹣2t,∴AD=AC﹣CD=8﹣3=5,∴AE=4,∴AP=AE+PE=4+16﹣2t=20﹣2t,在Rt△APC中,由勾股定理得:82+(16﹣2t)2=(20﹣2t)2,解得:t=5;②点P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过点D作DE⊥AP于E,如图2所示:同①得:△PDE≌△PDC(AAS),∴ED=CD=3,PE=PC=2t﹣16,∴AD=AC﹣CD=8﹣3=5,∴AE=4,∴AP=AE+PE=4+2t﹣16=2t﹣12,在Rt△APC中,由勾股定理得:82+(2t﹣16)2=(2t﹣12)2,解得:t=11;综上所述,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当t的值为5或11时,能使DE=CD.14.解:(1)∵3、4、5;5、12、13;7、24、25;9、40、41;…,∴11,60,61;故答案为:60,61;(2)第一个数用字母a(a为奇数,且a≥3)表示,第二数为,则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第三个数为,故答案为:;(3)∵a2+()2=,()2=,∴a2+()2=()2又∵a为奇数,且a≥3,∴由a,,三个数组成的数是勾股数.15.解:(1)如图3所示∵图形的面积表示为a2+b2+2×ab=a2+b2+ab,图形的面积也可表示为c2+2×ab=c2+ab;∴a2+b2+ab=c2+ab,∴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如图4所示:∵大正方形的面积表示为(a+b)2;大正方形的面积也可表示为c2+4×ab∴(a+b)2=c2+4×ab,a2+b2+2ab=c2+2ab,∴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16.解:(1)如图1所示;(2)如图2所示;(3)如图3所示.17.解:(1)不正确,理由如下:由题意得:AG=CD=1米,GC=AD=15米,设BG=x米,则BC=(26﹣1﹣x)米,在Rt△BGC中,由勾股定理得:BG2+CG2=CB2,即x2+152=(26﹣1﹣x)2,解得:x=8,∴BG=8米,∴AB=BG+GA=9(米),∴小敏的猜想不正确,立柱AB段的正确长度长为9米.(2)由题意得:CF=DE=3米,∴GF=GC+CF=18(米),在Rt△BGF中,由勾股定理得:BF===(米).18.解:(1)过A作AM垂直于墙面,垂足M,根据题意可得,AM=40cm,在Rt△AOM中,OM===30,即凳子的高度为30cm.(2)延长BA交墙面于点N,可得∠BNC=90°,设AB=xcm,则CB=x+60,BN=x+40,CN=90﹣30=60,在Rt△BCN中,BN2+CN2=BC2,即(40+x)2+602=(60+x)2,解得x=40,则BC=60+40=100(cm).19.解:(1)∵AC⊥BD,∠CAD=45°,∴AC=DC,∠ACB=∠DCE=90°,在Rt△ABC与Rt△DEC中,,∴Rt△ABC≌Rt△DEC(HL),∴∠BAC=∠EDC,∵∠EDC+∠CED=90°,∠CED=∠AEF,∴∠AEF+∠BAC=90°,∴∠AFE=90°,∴DF⊥AB.(2)∵S△BCE+S△ACD=S△ABD﹣S△ABE,∴a2+b2=•c•DF﹣•c•EF=•c•(DF﹣EF)=•c•DE=c2,∴a2+b2=c2.20.解:(1)在Rt△ABC中,BC2=AB2﹣AC2=52﹣32=16,∴BC=4(cm);(2)由题意知BP=tcm,①当∠APB为直角时,点P与点C重合,BP=BC=4cm,即t=4;②当∠BAP为直角时,BP=tcm,CP=(t﹣4)cm,AC=3cm,在Rt△ACP中,AP2=32+(t﹣4)2,在Rt△BAP中,AB2+AP2=BP2,即:52+[32+(t﹣4)2]=t2,解得:t=,故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t=4或t=;(3)①当AB=BP时,t=5;②当AB=AP时,BP=2BC=8cm,t=8;③当BP=AP时,AP=BP=tcm,CP=(4﹣t)cm,AC=3cm,在Rt△ACP中,AP2=AC2+CP2,所以t2=32+(4﹣t)2,解得:t=,综上所述: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t=5或t=8或t=.。
第17章相对论习题答案
3.在S系中一次爆炸发生在坐标(x,y,z,t) 为(6,0,0,10-8)处,S’系相对S系以0.8c的速 度沿x轴正向运动,在t=t’=0时两参考系的 原点重合,求S’中测得该爆炸的坐标 (6,0,0,-10-8) 。 ____________
x ( x ut ) y y z z u t ( t 2 x ) c
2.设S’系相对S系以匀速u运动,两系原点o’、o重 合时,在原点处发出一光脉冲,则两坐标系观测 到的波面形状分别是( ) A、S系为球面,S’系为椭球面
B、 S系为椭球面,S’系为球面 C、 两系均观测到球面
D、 两系均观测到椭球面
3.狭义相对论中“洛仑兹变换”式的适用条 件是( ) A、两个惯性系相对低速运动 B、两个惯性系相对高速运动 C、任意两个惯性系之间 D、惯性系与非惯性系之间
2. 有一根1m长的杆,当其中点经过照相机的瞬 间,打开照相机快门,连同一根静止的有刻度的 米尺一同拍下,如果杆相对照相机的速度 ,照 片上记录的运动杆长度该是多少?结果与运动的 B 杆缩短相对论效应矛盾吗?A
O O
解答:当杆的中点经过照相机时开始拍照,相 机接收到杆上各点发出的光同时到达相机,但 是这些光并不是同时发出的,距离远的点先发 光,近的后发光。 0.5 对于A端 ct1 0.5 t1 t1 c 对于B端 ct 2 0.5 t 2
(二)填空题
1.迈克耳逊—莫雷实验通过测量 地球相对以太的速度 否定了 绝对参考系 的存在。 2.有一速度为的宇宙飞船沿轴正方向飞行,飞 船头尾各有一个脉冲光源在工作,处于船尾 的观察者测得船头光源发出得光脉冲的传播 速度大小为 c ,处于船头的观察者测得船 尾光源发出得光脉冲的传播速度大小为 c 。
第17章生产与增长(附答案)
第17章生产与增长一、名词解释1.生产率2.收益递减3.追赶效应4.物质资本5.人力资本二、选择题1.许多东亚国家增长极为迅速是因为〔 C 〕A.它们有大量自然资源B.它们是帝国主义者,并做为以前的战争胜利者得到了财富C.它们的储蓄和投资在GDP中有较高的百分比D.它们一直富有,而且将继续富有,这就是所谓的“雪球效应〞2.当一国人均GDP极低时〔 C 〕A.它注定要永远穷下去B.它必定是一个小国C.由于“追赶效应〞,它有较迅速增长的潜力D.资本增加对产量的影响微乎其微3.增长的时机本钱是〔C〕A.现期投资减少B.现期储蓄减少C.现期消费减少D.税收减少4.以下哪一项关于人口增长对生产率影响的表述是正确的〔 D 〕A.还没有证据,迅速的人口增长会使自然资源到限制生产率增长的一点上。
B.迅速的人口增长会淡化资本存量,降低生产率。
C.迅速的人口增长会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
D.以上各项都是。
5.以下哪一项描述了技术知识的增加〔 A 〕A.农民发现春天种植比秋天种植更好B.农民又买了一辆拖拉机C.农民又雇佣了一个日工D.农民把他的孩子送到农学院,而且,孩子回来在农场工作6.以下哪一项政府政策提高非洲增长的可能性最小〔 B 〕A.增加对公共教育的支出B.提高对进口日本汽车和电器的限制C.消除内战D.减少对外国资本投资的限制7.以下哪一项提高生产率的支出最可能有正外部性〔 B 〕A.工商银行买了一台新电脑B.苏珊支付了她的学费C.埃克森公司出让了一个新油田D.通用汽车公司购置了一个新钻孔机8.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外国有价证券投资的例子〔 C 〕A.一个出生在德国,现在已参加美国籍的美国公民购置了福特公司的股票,福特公司用得到的钱购置了一个新工厂。
B.丰田公司在田纳西州建了一个新厂。
C.丰田公司购置福特公司的股票,福特公司用得到的钱在加州建了一个新工厂。
D.福特公司在加州建了一个工厂。
9.如果马自达公司在伊利诺伊州建立一个新工厂,那么〔 A 〕A.未来美国的GDP的增加大于其GNPB.未来美国的GDP的增加小于其GNPC.未来美国的GDP和GNP都会下降,因为这种投资的一局部收入归外国人。
第17章波动光学(答案)
一、选择题1. 对于普通光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普通光源同一点发出的光是相干光;(B) 两个独立的普通光源发出的光是相干光;(C) 利用普通光源可以获得相干光;(D) 普通光源发出的光频率相等。
2.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先后用红光和紫光在相同条件下照射同一双缝,则在屏上出现的干涉条纹中,这两种色光的两明条纹间的距离和两暗纹间距离相比较( A )(A) 红光都比紫光大;(B) 紫光都比红光大;(C) 红光两明纹间距离比紫光大,两暗纹间距离比紫光小;(D) 紫光两明纹间距离比红光大,两暗纹间距离比红光小。
3.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 A )(A) 分波阵面法双光束干涉;(B) 分振幅法双光束干涉;(C) 分波阵面法多光束干涉;(D) 分振幅法多光束干涉。
4.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C )(A) 使屏靠近双缝;(B)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C)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5.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C )(A)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B)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C)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D)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6. 光在真空中和介质中传播时,正确的描述是( C )(A) 波长不变,介质中的波速减小;(B) 介质中的波长变短,波速不变;(C) 频率不变,介质中的波速减小;(D) 介质中的频率减小,波速不变。
7. 来自不同光源的两束白光,例如两束手电筒光照射在同一区域内,是不能产生干涉图样的,这是由于(C )(A )白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构成的 (B )两光源发出不同强度的光(C )两个光源是独立的,不是相干光源 (D )不同波长的光速是不同8. 如图所示,两光源s 1、s 2发出波长为λ的单色光,分别通过两种介质(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2,且n 1>n 2)射到介质的分界面上的P 点,己知s 1P = s 2P = r ,则这两条光的几何路程差∆r ,光程差δ 和相位差∆ϕ分别为:(C )(A) ∆ r = 0 , δ = 0 , ∆ϕ = 0(B) ∆ r = (n 1-n 2) r , δ =( n 1-n 2) r , ∆ϕ =2π (n 1-n 2) r /λ(C) ∆ r = 0 , δ =( n 1-n 2) r , ∆ϕ =2π (n 1-n 2) r /λ(D) ∆ r = 0 , δ =( n 1-n 2) r , ∆ϕ =2π (n 1-n 2) r9. 如图所示,s 1、s 2为两个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 r 2,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折射率为n 1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B )(A) (r 2 + n 2 t 2)-(r 1 + n 1 t 1)(B) [r 2 + ( n 2-1) t 2]-[r 1 + (n 1-1)t 1](C) (r 2 -n 2 t 2)-(r 1 -n 1 t 1)(D) n 2 t 2-n 1 t 110. 如图所示, 薄膜的折射率为n 2,入射介质的折射率为n 1,透射介质为n 3,且n 1<n 2<n 3,入射光线在两介质交界面的反射光线分别为(1)和(2),则产生半波损失的情况是:(B )(A) (1)光产生半波损失, (2)光不产生半波损失(B) (1)光 (2)光都产生半波损失(C) (1)光 (2)光都不产生半波损失(D) (1)光不产生半波损失,(2)光产生半波损失→ → s 1 s 2 n 1 n 2 P s 1 s 2 t 1 t 2 n 1 n 2 r 1 r 2 P (1) (2)n 1 n 2 n 311. 严格地说,空气的折射率大于1,因此在牛顿环实验中,若将玻璃夹层中的空气逐渐抽去时,干涉圆环的半径将:(C )(A) 变小 (B) 不变 (C) 变大 (D) 消失12. 一束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片,且此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成45°角,则穿过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I 为 (B )(A) 4/0I 2 . (B) I 0 / 4. (C) I 0 / 2. (D) 2I 0 / 2.13. 两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一束自然光垂直入射其上时没有光线通过.当其中一偏振片慢慢转动180°时透射光强度发生的变化为:(B )(A) 光强单调增加.(B) 光强先增加,后又减小至零.(C) 光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D) 光强先增加,然后减小,再增加,再减小至零.14. 如果两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且偏振化方向之间夹角为60°,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则出射光强为(A )(A) I 0 / 8. (B) I 0 / 4. (C) 3 I 0 / 8. (D) 3 I 0 / 4.15. 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反射光是 (C )(A) 在入射面内振动的完全线偏振光.(B) 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C) 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完全线偏振光.(D) 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二、填空1. 相干光必须满足的三个相干条件为: 频率相同 、 振动方向相同 、 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 。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七章 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
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
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
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
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
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
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章末综合课后提升作业题(附答案)
2021年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章末综合课后提升作业题(附答案)1.在△ABC中,AB=AC=10,BD是AC边上的高,DC=2,则BD等于()A.2B.4C.6D.82.“赵爽弦图”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一个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如图,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6,则中间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的面积差是()A.9B.36C.27D.343.1876年,美国总统伽菲尔德利用如图所示的方法验证了勾股定理,其中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边AE,EB在一条直线上,证明中用到的面积相等关系是()A.S△EDA=S△CEB B.S△EDA+S△CDE+S△CEB=S四边形ABCDC.S△EDA+S△CEB=S△CDE D.S四边形AECD=S四边形DEBC4.下面各图中,不能证明勾股定理正确性的是()A.B.C.D.5.下列条件中,使△ABC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3,b=4,c=5B.a2+b2=c2C.a:b:c=2:2:3D.∠A:∠B:∠C=1:2:36.如图,Rt△ABC中,∠ACB=90°,∠ABC=60°,BC=4cm,D为BC的中点,若动点E以1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B→A的方向运动,设E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0≤t<12),连接DE,当△BDE是直角三角形时,t的值为()A.4或5B.4或7C.4或5或7D.4或7或97.如图,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00和36,则字母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8B.10C.64D.1368.如图,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都在格点上,以A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交最上方的网格线于点D,则CD的长为()A.B.0.8C.3﹣D.9.如图所示,在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为()A.﹣1﹣B.1﹣C.﹣D.﹣1+10.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到原点的距离是()A.B.C.15D.211.已知Rt△ABC中,∠C=90°,若a+b=14cm,c=10cm,则Rt△ABC的面积是()A.24cm2B.36cm2C.48cm2D.60cm212.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24,斜边长为10,则其面积为()A.96B.49C.24D.4813.如图是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1个小正方形镶嵌而成的正方形图案.已知大正方形面积为49,小正方形面积为4,若用x,y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x>y),下列四个说法:①x2+y2=49;②x﹣y=2;③x+y=9;④2xy+4=49;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4.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4,5,6B.1,1,C.6,8,11D.5,12,23 15.下列各组数中,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是()A.5、12、23B.6、8、10C.2、3、4D.4、5、616.如图,在△ABC中,D是BC上一点,已知AB=13,AD=12,AC=15,BD=5,则DC的长为()A.13B.12C.9D.817.一个圆桶底面直径为24cm,高32cm,则桶内所能容下的最长木棒为()A.20cm B.50cm C.40cm D.45cm18.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C﹣∠B=∠A,则△ABC是直角三角形B.如果c2=b2﹣a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C.如果∠A:∠B:∠C=1:2: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D.如果a2+b2≠c2,则△ABC不是直角三角形19.如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此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其中AE=10,BE=24,则EF的长是()A.14B.13C.14D.1420.如图,Rt△ABC中,∠C=90度.将△ABC沿折痕BE对折,C点恰好与AB的中点D 重合,若BE=4,则AC的长为.21.如图,有一四边形空地ABCD,AB⊥AD,AB=3,AD=4,BC=12,CD=13,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2.如图,图中的所有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所有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A的边长为,另外四个正方形中的数字8,x,10,y分别表示该正方形面积,则x与y的数量关系是.23.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m,当它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m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则旗杆的高为m.24.如图由于台风的影响,一棵树在离地面6m处折断,树顶落在离树干底部8m处,则这棵树在折断前(不包括树根)长度是m.25.如图,长为8cm的橡皮筋放置在x轴上,固定两端A和B,然后把中点C向上拉升3cm 到D,则橡皮筋被拉长了cm.26.如图,在△ABC中,∠C=90°,AB=10,BC=8,AD是∠BAC的平分线,DE⊥AB 于点E,则△BED的周长为.27.已知CD是△ABC的边AB上的高,若CD=,AD=1,AB=2AC,则BC的长为.28.已知:如图,△ABC的面积为84,BC=21,现将△ABC沿直线BC向右平移a(0<a <21)个单位到△DEF的位置.(1)求BC边上的高;(2)若AB=10,①求线段DF的长;②连接AE,当△ABE时等腰三角形时,求a的值.29.如图(1),是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1)用这样的两个三角形构造成如图(2)的图形(B,E,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利用这个图形,求证:a2+b2=c2(2)当a=1,b=2时,将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3)),使直角顶点与原点重合,两直角边a,b分别与x轴、y轴重合.①请在坐标轴上找一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在x轴上的点的坐标:;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在y轴上的点的坐标:,这样的点有个.30.勾股定理神秘而美妙,它的证法多样,其巧妙各有不同,其中的“面积法”给了小聪以灵感,他惊喜的发现,当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或图2摆放时,都可以用“面积法”来证明,下面是小聪利用图1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1所示摆放,其中∠DAB=90°,求证:a2+b2=c2证明:连接DB,过点D作BC边上的高DF,则DF=EC=b﹣a∵S四边形ADCB=S△ACD+S△ABC=b2+ab.又∵S四边形ADCB=S△ADB+S△DCB=c2+a(b﹣a)∴b2+ab=c2+a(b﹣a)∴a2+b2=c2请参照上述证法,利用图2完成下面的证明.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2所示摆放,其中∠DAB=90°.求证:a2+b2=c2.31.如图,∠ABC=90°,AB=6cm,AD=24cm,BC+CD=34cm,C是直线l上一动点,请你探索当C离B多远时,△ACD是一个以CD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32.我们给出如下定义:若一个四边形中存在相邻两边的平方和等于一条对角线的平方,则称这个四边形为勾股四边形,这两条相邻的边称为这个四边形的勾股边.(1)写出你所知道的四边形中是勾股四边形的两种图形的名称,;(2)如图,将△ABC绕顶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DBE,连接AD、DC,若∠DCB=30°,试证明;DC2+BC2=AC2.(即四边形ABCD是勾股四边形)33.如图,在△ABD中,AC⊥BD于C,点E为AC上一点,连接BE、DE,DE的延长线交AB于F,已知DE=AB,∠CAD=45°.(1)求证:DF⊥AB;(2)利用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完成勾股定理的证明,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BC=a,AC=b,AB=c,求证:a2+b2=c2.34.已知:在△ABC中,CD⊥AB于D,且CD2=AD•BD.求证:△ABC总是直角三角形.35.如图,甲、乙两船从港口A同时出发,甲船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向北偏东35°方向航行,乙船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向另一方向航行,1小时后,甲船到达C岛,乙船达到B岛,若C、B两岛相距50海里,请你求出乙船的航行方向.36.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AB=5cm,AC=3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2)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本题可根据需要,自己画图并解答)37.在△ABC中,AB=15cm,AC=13cm,高AD=12cm.求△ABC的面积.38.在△ABC中,(1)如图1,AC=15,AD=9,CD=12,BC=20,求△ABC的面积;(2)如图2,AC=13,BC=20,AB=11,求△ABC的面积.39.如图,△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DE分别交AC、AB于点D、E,且AD2﹣DC2=BC2.(1)求证:∠C=90°;(2)若AC=16,CD:AD=3:5,求BC的长.40.如图,某港口O位于南北延伸的海岸线上,东面是大海.远洋号、长峰号两艘轮船同时离开港O,各自沿固定方向航行,“远洋”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长峰”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它们离开港口1小时后,分别到达A,B两个位置,且AB=20海里,已知“远洋”号沿着北偏东60°方向航行,请判断“长峰”号航行的方向,并说明理由.41.我校要对如图所示的一块地进行绿化,已知AD=4米,CD=3米,AD⊥DC,AB=13米,BC=12米,求这块地的面积.42.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多什么米?43.如图,把一块三角形(△ABC)土地挖去一个直角三角形(∠ADC=90°)后,测得CD=6米,AD=8米,BC=24米,AB=26米.求剩余土地(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44.如图,一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消防车立即赶到距大厦9米处(车尾到大厦墙面),升起云梯到火灾窗口,已知云梯长15米,云梯底部距地面2米,问:发生火灾的住户窗口距离地面多高?45.如图,四边形ABCD中,AB=10,BC=13,CD=12,AD=5,AD⊥CD,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46.(1)已知在△ABC中,AB=,AC=,BC=5,则△ABC的形状为.(直接写出结果)(2)试在4×4的方格纸上画出△ABC,使它的顶点都在方格的顶点上.(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47.如图,在Rt△ABC中,∠C=90°,BC=6,AC=8,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BE.(1)求AD的长;(2)求AE的长.4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8,∠A=60°,∠ADC=150°,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32.(1)求∠BDC的度数;(2)四边形ABCD的面积.49.在甲村至乙村的公路旁有一块山地正在开发,现有一C处需要爆破,已知点C与公路上的停靠站A的距离为300米,与公路上另一停靠站B的距离为400米,且CA⊥CB,如图,为了安全起见,爆破点C周围半径250米范围内不得进入,问在进行爆破时,公路AB段是否有危险,是否而需要暂时封锁?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50.如图,在笔直的铁路上A、B两点相距25km,C、D为两村庄,DA=10km,CB=15km,DA⊥AB于A,CB⊥AB于B,现要在AB上建一个中转站E,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求E应建在距A多远处?参考答案1.解:∵AB=AC=10,CD=2,∴AD=10﹣2=8,∵BD是AC边上的高,∴∠BDA=90°,由勾股定理得:BD===6,故选:C.2.解:根据题意得:小正方形的面积=(6﹣3)2=9,大正方形的面积=32+62=45,45﹣9=36.故选:B.3.解:根据勾股定理可得:S△EDA+S△CDE+S△CEB=S四边形ABCD.故选:B.4.解:A、∵+c2+ab=(a+b)(a+b),∴整理得:a2+b2=c2,即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4×+(b﹣a)2=c2,∴整理得:a2+b2=c2,即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根据图形不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4×+c2=(a+b)2,∴整理得:a2+b2=c2,即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5.解:A、∵32+42=52,∴△ABC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a2+b2=c2,∴△ABC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22+22≠32,∴△ABC不是直角三角形,符合题意;D、∵∠A:∠B:∠C=1:2:3,∴∠C=90°,∴△ABC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C.6.解:在Rt△ABC中,∠ACB=90°,∠ABC=60°,BC=4cm,∵D为BC中点,∴BD=2cm,∵0≤t<12,∴E点的运动路线为从A到B,再从B到AB的中点,按运动时间分为0≤t≤8和8<t<12两种情况,①当0≤t≤8时,AE=tcm,BE=BC﹣AE=(8﹣t)cm,当∠EDB=90°时,则有AC∥ED,∵D为BC中点,∴E为AB中点,此时AE=4cm,可得t=4;当∠DEB=90°时,∵∠DEB=∠C,∠B=∠B,即,解得t=7;②当8<t<12时,则此时E点又经过t=7秒时的位置,此时t=8+1=9;综上可知t的值为4或7或9,故选:D.7.解:由勾股定理得,AC2+CD2=AD2,则字母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CD2=AC2﹣AD2=100﹣36=64,故选:C.8.解:如图,连接AD,则AD=AB=3,由勾股定理可得,Rt△ADE中,DE==,又∵CE=3,故选:C.9.解:如图,点A在以O为圆心,OB长为半径的圆上.∵在直角△BOC中,OC=2,BC=1,则根据勾股定理知OB===,∴OA=OB=,∴a=﹣1﹣.故选:A.10.解:过P作PE⊥x轴,连接OP,∵P(﹣2,3),∴PE=3,OE=2,∴在Rt△OP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P2=PE2+OE2,∴OP==,则点P在原点的距离为.故选:B.11.解:∵a+b=14∴(a+b)2=196∴2ab=196﹣(a2+b2)=96∴ab=24.故选:A.12.解: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24,斜边长为10,则两直角边的和为24﹣10=14,设一直角边为x,则另一边14﹣x,根据勾股定理可知:x2+(14﹣x)2=100,解得x=6或8,所以面积为6×8÷2=24.故选:C.13.解:①∵△ABC为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x2+y2=AB2=49,故本选项正确;②由图可知,x﹣y=CE==2,故本选项正确;③由2xy+4=49可得2xy=45①,又∵x2+y2=49②,∴①+②得,x2+2xy+y2=49+45,整理得,(x+y)2=94,x+y=≠9,故本选项错误;④由图可知,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大正方形的面积,列出等式为4××xy+4=49,即2xy+4=49;故本选项正确.∴正确结论有①②④.故选:C.14.解:A、∵42+52≠6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A错误;B、∵12+1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B正确;C、∵62+82≠11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C错误;D、∵52+122≠23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D错误.故选:B.15.解:A、因为52+122≠232,故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B、因为62+82=102,故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C、因为22+32≠42,故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D、因为42+52≠62,故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故选:B.16.解:∵AB=13,AD=12,BD=5,∴AD2+BD2=AB2,∴∠ADB=90°,∴∠ADC=180°﹣∠ADB=90°,在Rt△ADC中,由勾股定理得:DC===9,故选:C.17.解:如图,AC为圆桶底面直径,∴AC=24cm,CB=32cm,∴线段AB的长度就是桶内所能容下的最长木棒的长度,∴AB==40cm.故桶内所能容下的最长木棒的长度为40cm.故选:C.18.解:A、∠C﹣∠B=∠A,即∠A+∠B=∠C,又∵∠A+∠B+∠C=180°,则∠C=90°,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说法正确;B、c2=b2﹣a2,即a2+c2=b2,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且∠B=90,说法正确;C、∠A:∠B:∠C=1:2:3,又∵∠A+∠B+∠C=180°,则∠C=90°,则△ABC是直角三角形,说法正确;D、a=3,b=5,c=4,32+52≠42,但是32+42=52,则△ABC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故原来说法错误.故选:D.19.解:∵AE=10,BE=24,即24和10为两条直角边长时,小正方形的边长=24﹣10=14,∴EF==14.故选:D.20.解:根据题意,得DE垂直平分AB,则AE=BE.得∠A=∠ABE根据折叠,得∠ABE=∠CBE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得∠A=∠ABE=∠CBE=30°∴CE=BE=2则AC=4+2=6.21.解:如图,连接BD,∵在Rt△ABD中,AB⊥AD,AB=3,AD=4,根据勾股定理得,BD=5,在△BCD中,BC=12,CD=13,BD=5,∴BC2+BD2=122+52=132=CD2,∴△BCD为直角三角形,∴S四边形ABCD=S△ABD+S△BCD=AB•AD+BC•BD=×3×4+×12×5=36.故答案为:36.22.解:∵正方形A的边长为,∴S A=37,根据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得x+10+(8+y)=S A=37,∴x+y=37﹣18=19,即x+y=19.故答案为x+y=19.23.解:设旗杆的高AB为xm,则绳子AC的长为(x+1)m.在Rt△ABC中,AB2+BC2=AC2,∴x2+52=(x+1)2,解得x=12,∴AB=12.∴旗杆的高12m.故答案是:12.24.解:由题意得BC=8m,AC=6m,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10(米).所以大树的高度是10+6=16(米).故答案为:16.25.解:Rt△ACD中,AC=AB=4cm,CD=3cm;根据勾股定理,得:AD==5cm;∴AD+BD﹣AB=2AD﹣AB=10﹣8=2cm;故橡皮筋被拉长了2cm.26.解:∵∠C=90°,AB=10,BC=8,∴由勾股定理可得,Rt△ABC中,AC=6,∵AD是∠BAC的平分线,DE⊥AB,∠C=90°,AD=AD,∴△ADE≌△ADC(AAS),∴CD=ED,AE=AC=6,又∵AB=10,∴BE=4,∴△BED的周长=BD+CD+BE=BD+CD+BE=BC+BE=8+4=12,故答案为:12.27.解:分两种情况:①当△ABC是锐角或直角三角形,如图1,∵CD⊥AB,∴∠CDA=90°,∵CD=,AD=1,∴AC=2,∵AB=2AC,∴AB=4,∴BD=4﹣1=3,∴BC===2;②当△ABC是钝角三角形,如图2,同理得:AC=2,AB=4,∴BC===2;综上所述,BC的长为2或2.故答案为:2或2.28.解:(1)作AM⊥BC于M,∵△ABC的面积为84,∴×BC×AM=84,解得,AM=8,即BC边上的高为8;(2)①在Rt△ABM中,BM==6,∴CM=BC﹣BM=15,在Rt△ACM中,AC==17,由平移的性质可知,DF=AC=17;②当AB=BE=10时,a=BE=10;当AB=AE=10时,BE=2BM=12,则a=BE=12;当EA=EB=a时,ME=a﹣6,在Rt△AME中,AM2+ME2=AE2,即82+(a﹣6)2=a2,解得,a=,则当△ABE时等腰三角形时,a的值为10或12或.29.解:(1)由图可得,×(a+b)(a+b)=ab+c2+ab,整理得=,∴a2+2ab+b2=2ab+c2,∴a2+b2=c2.(2)一个满足条件的在x轴上的点的坐标:(﹣1,0);一个满足条件的在y轴上的点的坐标:(0,2+),这样的点有4个.故答案为:(﹣1,0);(0,2+),4.30.证明:连接BD,过点B作DE边上的高BF,则BF=b﹣a,∵S五边形ACBED=S△ACB+S△ABE+S△ADE=ab+b2+ab,又∵S五边形ACBED=S△ACB+S△ABD+S△BDE=ab+c2+a(b﹣a),∴ab+b2+ab=ab+c2+a(b﹣a),∴a2+b2=c2.31.解:设BC=xcm时,三角形ACD是以D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BC+CD=34,∴CD=34﹣x,在Rt△ABC中,AC2=AB2+BC2=36+x2,在Rt△ACD中,AC2=CD2﹣AD2=(34﹣x)2﹣576,∴36+x2=(34﹣x)2﹣576,解得x=8.∴当C离点B8cm时,△ACD是以D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32.(1)解:∵直角梯形和矩形的角都为直角,所以它们一定为勾股四边形.(2)证明:连接CE,∵BC=BE,∠CBE=60°∴△CBE为等边三角形,∴∠BCE=60°又∵∠DCB=30°∴∠DCE=90°∴△DCE为直角三角形∴DE2=DC2+CE2∵AC=DE,CE=BC∴DC2+BC2=AC233.解:(1)∵AC⊥BD,∠CAD=45°,∴AC=DC,∠ACB=∠DCE=90°,在Rt△ABC与Rt△DEC中,,∴Rt△ABC≌Rt△DEC(HL),∴∠BAC=∠EDC,∵∠EDC+∠CED=90°,∠CED=∠AEF,∴∠AEF+∠BAC=90°,∴∠AFE=90°,∴DF⊥AB.(2)∵S△BCE+S△ACD=S△ABD﹣S△ABE,∴a2+b2=•c•DF﹣•c•EF=•c•(DF﹣EF)=•c•DE=c2,∴a2+b2=c2.34.证明:∵CD⊥AB,∴∠ADC=∠BDC=90°,∴在RT△AC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C2=AD2+CD2,在RT△AC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C2=CD2+BD2,∴AC2+BC2=AD2+2CD2+BD2=AD2+2AD•BD+BD2=(AD+BD)2=AB2,∴∠ACB=90°.∴△ABC总是直角三角形.35.解:根据题意得;AC=30海里,AB=40海里,BC=50海里;∵302+402=502,∴△ABC是直角三角形,∠BAC=90°,∴180°﹣90°﹣35°=55°,∴乙船的航行方向为南偏东55°.36.解:(1)∵∠C=90°,AB=5cm,AC=3cm,∴BC=4 cm.①当∠APB为直角时,点P与点C重合,BP=BC=4 cm,∴t=4÷2=2s.②当∠BAP为直角时,BP=2tcm,CP=(2t﹣4)cm,AC=3 cm,在Rt△ACP中,AP2=32+(2t﹣4)2,在Rt△BAP中,AB2+AP2=BP2,∴52+[32+(2t﹣4)2]=(2t)2,解得t=s.综上,当t=2s或s时,△ABP为直角三角形.(2)①当BP=BA=5时,∴t=2.5s.②当AB=AP时,BP=2BC=8cm,∴t=4s.③当PB=P A时,PB=P A=2t cm,CP=(4﹣2t)cm,AC=3 cm,在Rt△ACP中,AP2=AC2+CP2,∴(2t)2=32+(4﹣2t)2,解得t=s.综上,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t=2.5s或4s或s.37.解:(1)如图1,锐角△ABC中,AB=15,AC=13,BC边上高AD=12在Rt△ACD中AB=13,AD=12,由勾股定理得CD2=AC2﹣AD2=132﹣122=25,∴CD=5,在Rt△ABD中,AB=15,AD=12,由勾股定理得BD2=AB2﹣AD2=152﹣122=81,∴BD=9,∴BC的长为BD+DC=9+5=14,△ABC的面积:×BC×AD=×14×12=84;(2)钝角△ABC中,AB=15,AC=13,BC边上高AD=12在Rt△ACD中,AC=13,AD=12,由勾股定理得CD2=AC2﹣AD2=132﹣122=25,∴CD=5,在Rt△ABD中,AB=15,AD=12,由勾股定理得BD2=AB2﹣AD2=152﹣122=81,∴BD=9,∴BC=DB﹣CD=9﹣5=4.△ABC的面积:×BC×AD=×4×12=24;综上所述:△ABC的面积为84cm2或24cm2.38.解:(1)∵CD2+AD2=144+81=225,AC2=225,∴CD2+AD2=CA2,∴△△ADC是直角三角形,∴∠ADC=90°,∴CD⊥AB,∴∠ADC=90°,∴BD==16,∴AB=AD+DB=16+9=25,∴△ABC的面积=×25×12=150;(2)过C作CD⊥BA的延长线于点D,∵CD⊥AB,∴∠CDB=90°,设AD为x,DB=(x+11),由勾股定理得:CD2=AC2﹣AD2,CD2=BC2﹣DB2,即AC2﹣AD2=BC2﹣DB2,则132﹣x2=202﹣(x+11)2,解得:x=5,∴CD===12,∴△ABC的面积=•AB•CD=×11×12=66.39.(1)证明:连接BD,∵AB的垂直平分线DE分别交AC、AB于点D、E,∴AD=BD,∵AD2﹣DC2=BC2,∴BD2﹣DC2=BC2,即DC2+BC2=BD2,∴∠C=90°;(2)解:∵AC=16,CD:AD=3:5,∴CD=6,AD=10,∵AD=BD,∴BD=10,在Rt△DCB中,由勾股定理得:BC===8.40.解:由题意得:OA=12,OB=16,AB=20,∵122+162=202,∴OA2+OB2=AB2,∴△OAB是直角三角形,∴∠AOB=90°,∵∠DOA=60°,∴∠COB=180°﹣90°﹣60°=30°,∴“长峰”号航行的方向是南偏东30°.41.解:连接AC.由勾股定理可知AC===5,又∵AC2+BC2=52+122=13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故所求面积=△ABC的面积﹣△ACD的面积==24(m2).42.解:如图,设大树高为AB=10m,小树高为CD=4m,过C点作CE⊥AB于E,则四边形EBDC是矩形,连接AC,∴EB=4m,EC=8m,AE=AB﹣EB=10﹣4=6m,在Rt△AEC中,AC===10m,故小鸟至少飞行10m.43.解:在Rt△ADC中,∵CD=6米,AD=8米,BC=24米,AB=26米,∴AC2=AD2+CD2=82+62=100,∴AC=10(取正值).在△ABC中,∵AC2+BC2=102+242=676,AB2=262=676.∴AC2+BC2=AB2,∴△ACB为直角三角形,∠ACB=90°.∴S阴影=AC×BC﹣AD×CD=×10×24﹣×8×6=96(米2).答:剩余土地(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96米2.44.解:∵AC⊥BC,∴∠ACB=90°;根据勾股定理,得BC===12,∴BD=12+2=14(米);答:发生火灾的住户窗口距离地面14米.45.解:连接AC,过点C作CE⊥AB于点E.∵AD⊥CD,∴∠D=90°.在Rt△ACD中,AD=5,CD=12,AC===13.∵BC=13,∴AC=BC.∵CE⊥AB,AB=10,∴AE=BE=AB=×10=5.在Rt△CAE中,CE===12.∴S四边形ABCD=S△DAC+S△ABC=×5×12+×10×12=30+60=90.46.解:(1)在△ABC中,∵AB=,AC=,BC=5,∴AB2+AC2=5+20=25=BC2,∴△ABC为直角三角形.(2)如图所示:故答案为:直角三角形.47.解:(1)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BC=6,AC=8,∴AB=10,∵DE垂直平分AB,∴AD=BD=5.(2)∵DE垂直平分AB,∴BE=AE,设EC=x,则AE=BE=8﹣x,故62+x2=(8﹣x)2,解得:x=,∴AE=8﹣=.48.解:(1)∵AB=AD=8cm,∠A=60°,∴△ABD是等边三角形,∵∠ADC=150°∴∠BDC=150°﹣60°=90°;(2)∵△ABD为正三角形,AB=8cm,∴其面积为××AB×AD=16,∵BC+CD=32﹣8﹣8=16,且BD=8,BD2+CD2=BC2,解得BC=10,CD=6,∴直角△BCD的面积=×6×8=24,故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4+16.49.解:如图,过C作CD⊥AB于D,∵BC=400米,AC=300米,∠ACB=90°,∴根据勾股定理得AB=500米,∵AB•CD=BC•AC,∴CD=240米.∵240米<250米,故有危险,因此AB段公路需要暂时封锁.50.解:设AE=x,则BE=25﹣x,由勾股定理得:在Rt△ADE中,DE2=AD2+AE2=102+x2,在Rt△BCE中,CE2=BC2+BE2=152+(25﹣x)2,由题意可知:DE=CE,所以:102+x2=152+(25﹣x)2,解得:x=15km.(6分)所以,E应建在距A点15km处31。
第17章-轮系习题答案
第17章轮系(作业)1. 由一系列齿轮所组成的传动系统,称为轮系,它一般分为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两类。
2. 轮系主要应用在以下几方面:(1) 中心距较大,(2) 大传动比,(3) 变速运动,(4) 改变从动轮转向。
3. 轮系中主动轴与最后一根从动轴的转速之比,称为该轮系的传动比。
若用i kl表示,则下标k表示主动轮,l表示从动轮。
4. 计算轮系传动比时,除计算其数值大小,还要判断其转向。
首末两轮转向相同为+号,转向相反为-号。
5. 在定轴轮系中,只改变传动比符号而不改变传动比大小的齿轮,称为惰轮。
6. 惰轮的作用有两个:(1)改变转向;(2)增大传动中心距。
7. 在周转轮系中,轴线固定的齿轮称为中心轮,轴线转动的齿轮称为行星轮,而支持行星轮的构件称为系杆。
8. 周转轮系按所需主动件数(或机构自由度数)又可分为行星轮系和差动轮系两类。
有两个主动件的周转轮系,称为差动轮系。
9.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可通过转化后的转化轮系求解获得。
10. 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的优点是(1) 结构紧凑、(2) 传动比大、(3) 重量轻、(4) 效率高。
11. 一对外啮合圆柱齿轮传动,其转向相反,故传动比为B;而一对内啮合圆柱齿轮传动,其转向相同,故传动比为A。
A.正;B.负。
12. 定轴轮系总传动比等于组成该轮系的各对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其数值等于所有B 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A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
A.主动;B.从动。
13. 对于平行轴定轴轮系,其总传动比的正负号决定于该轮系中外啮合的齿轮对数m,m是偶数为正,首末两轮转向B。
A.相反;B.相同。
14. 惰轮在计算总传动比数值时A计入,在决定总传动比正负号时B计入。
A. 不需;B.需要。
15. 用箭头表示图中各轮的转向,并指出哪一个是惰轮。
其中 z2 是惰轮 其中 z2,z3 是惰轮 其中 z2 是惰轮 16. 试确定下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并确定其末端转动或移动方向。
(1) 卷扬机传动系统,求蜗轮转速及重物G 的移动速度及方向。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 资本市场)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第17章 资本市场 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一个人拥有固定财富(w ),并把它分配在两时期的消费中,个人的效用函数由下式给出:()12,u c c预算约束为:211c w c r=++ 其中,r 是当期利率。
(1)证明:如果这个人在此预算约束下要最大化其效用,则他应当选择()121MRS c c r =+对时的1c 与2c 的组合。
(2)证明2/0c r ∂∂≥,但是1/c r ∂∂的符号不确定。
如果1/c r ∂∂为负,则2c 的需求价格弹性为多大?(3)如果个人在每一期都获得收入(1y 与2y ),并使预算约束为:()()1122/10y c y c r -+-+=你对第(2)问的分析将怎样修正? 解:(1)跨期决策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问题为:()1212,21max ,..1c c u c c c s t c wr+=+ 设拉格朗日函数:()()212121.,,1c c c u c c c r ψλλω⎛⎫=+--⎪+⎝⎭一阶条件为:110uc c ψλ∂∂=-=∂∂ ① 2201u c c rψλ∂∂=-=∂∂+ ② 2101c w c ψλλ∂=--=∂+ ③从而解得:1122,1c c c c u r MRS u '=+='(2)如果令11p r=+,那么跨期决策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就是: ()1212,12max ,..c c u c c s t c pc w+=这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则第二期消费2c 可以表示为p 、w 的函数,记为()2,c p w ,利用斯拉茨基方程,可知:2222c h c c p p w∂∂∂=-∂∂∂ 其中,h 代表希克斯需求。
大学物理17章答案
第17章 量子物理基础17.1 根据玻尔理论,计算氢原子在n = 5的轨道上的动量矩与其在第一激发态轨道上的动量矩之比.[解答]玻尔的轨道角动量量子化假设认为电子绕核动转的轨道角动量为2π==n n hL mvr n ,对于第一激发态,n = 2,所以L 5/L 2 = 5/2.17.2设有原子核外的3p 态电子,试列出其可能性的四个量子数.[解答] 对于3p 态电子,主量子数为n = 3,角量子数为 l = 1,磁量子数为 m l = -l , -(l - 1), …, l -1, l ,自旋量子数为 m s = ±1/2.3p 态电子的四个可能的量子数(n ,l ,m l ,m s )为(3,1,1,1/2),(3,1,1,-1/2),(3,1,0,1/2),(3,1,0,-1/2),(3,1,-1,1/2),(3,1,-1,-1/2) .17.3 实验表明,黑体辐射实验曲线的峰值波长λm 和黑体温度的乘积为一常数,即λm T = b = 2.897×10-3m·K .实验测得太阳辐射波谱的峰值波长λm = 510nm ,设太阳可近似看作黑体,试估算太阳表面的温度.[解答]太阳表面的温度大约为392.8971051010λ--⨯==⨯m b T = 5680(K).17.4 实验表明,黑体辐射曲线和水平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M (即单位时间内从黑体单位表面上辐射出去的电磁波总能量,称总辐射度)与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即M = σT 4,其中σ =5.67×10-8W·m -2·K -4.试由此估算太阳单位表面积的辐射功率(太阳表面温度可参见上题).[解答]太阳单位表面积的辐射功率大约为M = 5.67×10-8×(5680)4 = 5.9×107(W·m -2).17.5宇宙大爆炸遗留在宇宙空间的均匀背景辐射相当于3K 黑体辐射.求:(1)此辐射的单色辐射强度在什么波长下有极大值?(2)地球表面接收此辐射的功率是多少?[解答](1)根据公式λm T = b ,可得辐射的极值波长为λm = b/T = 2.897×10-3/3 = 9.66×10-4(m).(2)地球的半径约为R = 6.371×106m ,表面积为 S = 4πR 2.根据公式:黑体表面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辐射的能量为 M = σT 4,因此地球表面接收此辐射的功率是P = MS = 5.67×10-8×34×4π(6.371×106)2= 2.34×109(W).17.6 铝表面电子的逸出功为6.72×10-19J,今有波长为λ = 2.0×10-7m 的光投射到铝表面上.试求:(1)由此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2)遏止电势差;(3)铝的红限波长.[解答](1)光子的能量为E = hν = hc/λ,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ν = E k + A,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 hν - A= 6.63×10-34×3×108/2.0×10-7-6.72×10-19= 3.23×10-19(J).(2)遏止电势差的公式为eU s = E k,遏止电势差为U s = E k/e = 3.23×10-19/1.6×10-19=2.0(V).(3)铝的红限频率为ν0= A/h,红限波长为λ0= c/ν0= hc/A= 6.63×10-34×3×108/6.72×10-19= 2.96×10-7(m).17.7 康普顿散射中入射X射线的波长是λ = 0.70×10-10m,散射的X 射线与入射的X射线垂直.求:(1)反冲电子的动能E K ;(2)散射X 射线的波长;(3)反冲电子的运动方向与入射X 射线间的夹角θ.[解答](1)(2)根据康普顿散射公式得波长变化为21222sin 2 2.42610sin 24ϕπλΛ-∆==⨯⨯= 2.426×10-12(m),散射线的波长为λ` = λ + Δλ = 0.72426×10-10(m).反冲电子的动能为`k hchcE λλ=-34834810106.6310310 6.63103100.7100.7242610----⨯⨯⨯⨯⨯⨯=-⨯⨯= 9.52×10-17(J).(3)由于 /`tan /`hc hc λλθλλ==,0.70.96650.72426==,所以夹角为θ = 44°1`.17.8 求波长分别为λ1 = 7.0×10-7m 的红光;λ2 = 0.25×10-10m 的X 射线的能量、动量和质量.[解答]X 射线的能量为E = h ν = hc/λ,动量为 p = h/λ;由E = hc/λ = mc 2,得其质量为m = h/cλ.对于红光来说,能量为348176.6310310710E --⨯⨯⨯=⨯= 2.84×10-19(J),动量为34176.6310710p --⨯=⨯= 9.47×10-25(kg·m·s -1),质量为341876.6310310710m --⨯=⨯⨯⨯= 3.16×10-36(kg).对于X 射线来说,能量为3482106.63103100.2510E --⨯⨯⨯=⨯= 7.956×10-15(J),动量为342106.63100.2510p --⨯=⨯= 2.652×10-23(kg·m·s -1),质量为3428106.63103100.2510m --⨯=⨯⨯⨯= 8.84×10-32(kg).17.9 处于第四激发态上的大量氢原子,最多可发射几个线系,共几条谱线?那一条波长最长.[解答]第四激发态的氢原子处于第5个能级,最多可发射四个线系.(1)能级5到4,1条谱线;(2)能级5和4到3,2条谱线;(3)能级5、4和3到2,3条谱线;(3)能级5、4、3和2到1,4条谱线.共10条谱线.从能级5跃迁到4发射的光谱频率最小,波长最长.17.10 设氢原子中电子从n = 2的状态被电离出去,需要多少能量.[解答]氢原子能级公式为4222018n me E h n ε=-,当n =1时,基态能级的能量为412208me E h ε=-≈-2.18×10-18(J) = -13.6(eV),因此 12n E E n =.当电子从n 能级跃迁到m 能级时放出(正)或吸收(负)光子的能量为12211()n m E E E E n m ∆=-=-.电离时,m 趋于无穷大.当电子从n = 2的能级电离时要吸收能量 221113.6()2E ∆=--∞= -3.4(eV),因此需要3.4eV 的能量.17.11 质量为m 的卫星,在半径为r 的轨道上环绕地球运动,线速度为v .(1)假定玻尔氢原子理论中关于轨道角动量的条件对于地球卫星同样成立.证明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与量子数的平方成正比,即r = Kn 2,(式中K 是比例常数);(2)应用(1)的结果求卫星轨道和下一个“容许”轨道间的距离,由此进一步说明在宏观问题中轨道半径实验上可认为是连续变化的(利用以下数据作估算:普朗克常数h = 6.63×10-34J·s ,地球质量M = 6×1024kg ,地球半径R = 6.4×103km ,万有引力常数G =6.7×10-11N·m 2·kg -2.[解答](1)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是万有引力22Mm mv G r r =;根据玻尔理论,角动量为mvr = nh /2π.将前式乘以mr 3得2222()()4nh GMm r mvr π==,所以 222224h n r Kn GMm π==,即:卫星的轨道半径与量子数的平方成正比.(2)假设卫星质量m = 100kg ,比例系数为2224h K GMm π=342211242(6.6310)4 6.710610(100)π--⨯=⨯⨯⨯⨯⨯ = 2.77×10-87.可见:比例系数很小.当r = R 时,地球表面的量子数为460 4.810n ⨯.可见:地球表面处的量子数很大.地面以上的量子数设为n `,(n` = 1,2,3,…),则总量子数可表示为两个量子数之和:n =n 0 + n`.轨道间的距离为Δr = K [(n 0 + n` + 1)2 - (n 0 + n`)2]= K [2(n 0 + n`) + 1].由于n 0>>1,所以Δr = 2Kn 0 + 2Kn`.设n` = kn 0,即:取地面以上的量子数为地球表面量子数的倍数,有n = (k + 1)n 0,则r = Kn 02(k + 1)2,Δr = 2Kn 0(k + 1) = 2.66×10-40(k + 1).这说明:当地面以上的量子数按k + 1成倍地增加时,半径将按k + 1的平方的规律增加,而轨道之间的距离只按k + 1的一次方的规律增加;由于Δr 的系数很小,所以轨道间距是非常非常小的,因此可认为轨道半径是连续变化的.17.12 电子和光子各具有波长2.0×10-10m ,它们的动量和总能量各是多少?[解答]它们的动量都为34106.6310210h p λ--⨯==⨯= 3.315×10-24(kg·m·s -1).根据公式E 2 = p 2c 2 + m 02c 4,电子的总能量为E ==3×108×[(3.315×10-24)2+ (9.1×10-31×3×108)2]1/2=8.19×10-14(J).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总能量为E = cp= 3×108×3.315×10-24 = 9.945×10-16(J).17.13 室温下的中子称为热中子T = 300K ,试计算热中子的平均德布罗意波长.[解答]中子热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其中k为玻尔兹曼常数k= 1.38×10-23J·K-1,m p是电子的质量m p= 1.675×10-27kg,可得平均速度为v= 2.509×104(m·s-1),平均动量为=np m v= 4.2×10-27(kg·m·s-1).平均德布罗意波长为/λ=h p= 1.58×10-10(m) = 0.158(nm).17.14 一束动量是p的电子,通过缝宽为a的狭缝,在距离狭缝为R 处放置一屏,屏上电子衍射图样中央最大的宽度是多少?[解答]根据动量和位置的不确定关系Δp x·Δx≧h,其中位置不确定量为Δx = a,动量的不确定量为Δp x = p sinθ.设电子衍射图样的中央最大半宽度为w,则sinθ = w/R,可得wp a hR⋅≥,宽度为22hRwpa≥.[注意]如果将h改为ћ/2,则宽度为2w≧ћR/pa.两者相差很小.17.15 一宽度为a的一维无限深势阱,试用不确定关系估算阱中质量为m的粒子最低能量为多少?[解答]粒子坐标的不确定范围是Δx ≦a ,动量的不确定范围是Δp ≧h /Δx ≧h /a .这也就是动量p 的范围.因此能量为E = p 2/2m ≧ h 2/2ma 2,最低能量可估计为E min = h 2/2ma 2.17.16 设有一宽度为a 的一维无限深势阱,粒子处于第一激发态,求在x = 0至x = a /3之间找到粒子的几率?[解答]粒子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的定态波函数为(0)(),(1,2,3,...)πψ≤≤==n x a n x x n a ,Ψ(x ) = 0,(x < 0,x > a ).当粒子处于第一激发态时,n = 2,在x = 0至x = a /3之间被发现的几率为/3220|()|d ψ⎰a x x /32022sin d π=⎰a x x a a23== 0.391.17.17 设粒子在宽度为a 的一维无限深势阱运动时,其德布罗意波在阱内形成驻波,试利用这一关系导出粒子在阱中的能量计算式.[解答]当粒子在势阱中形成稳定驻波时,势阱宽度必然为半波长的整数倍,即n (λ/2) = a ,(n = 1,2,3,…).根据德布罗意假设 λ = h/p ,可得粒子的动量为2λ==h nhp a 能量为 222228==p h E n m ma .17.18假定对某个粒子动量的测定可精确到千分之一,试确定这个粒子位置的最小不确定量.(1)该粒子质量为5×10-3kg ,以2m·s -1的速度运动;(2)该粒子是速度为1.8×108m·s -1的电子.[解答]粒子的动量为 p = mv ,动量的不确定量为 Δp = p /1000,根据动量和位置的不确定关系Δp ·Δx ≧ћ/2,位置的不确定量为 Δx = ћ/2Δp .(1)100024h x p mv π∆≥=∆h3431000 6.631045102-⨯⨯=π⨯⨯⨯= 5.276×10-30(m).(2)100024h x p mv π∆≥=∆h343181000 6.631049.110 1.810--⨯⨯=π⨯⨯⨯⨯= 3.22×10-10(m).17.19设有某线性谐振子处于第一激发态,其波函数为2221ψ-=a x .式中a =,k 为常数,则该谐振子在何处出现的概率最大?[解答]第一激发态的概率为22221||a xw e ψ-==,对x 求导得222222d (2)]d a x a x w xe x a x e t --=+-2222(1)a xx x a e -=-,令d w /d t = 0,得概率最大的位置为x = ±1/a .17.20一维运动的粒子,处于如下的波函数所描述的状态,(0);()0,(0).x Axe x x x λψ-⎧>=⎨<⎩式中λ > 0,A 为常数.(1)将此波函数归一化;(2)求粒子位置的概率分布函数;(3)粒子在在何处出现的概率最大?[解答](1)归一化得222201||d d x x A xe x λψ∞∞--∞==⎰⎰ 22201d 2x A x e λλ∞--=⎰2222001{2d }2x x A x e xe x λλλ∞∞---=-⎰222012()d 2xA x e λλ∞--=-⎰ 22220012(){d }2xx A xe e x λλλ∞∞---=--⎰22323012()24xA A e λλλ∞--==,所以A =2λ3/2 .归一化波函数为3/22,(0);()0,(0).x xe x x x λλψ-⎧>=⎨<⎩([注]利用Γ函数的性质可简化积分过程.10()d n x n x e x∞--Γ=⎰,当n 为整数时,Γ(n ) = (n - 1)!.设y = 2λx ,则d x = d y /2λ,可得22331001d ()d 2x y x ex y e y λλ∞∞---=⎰⎰ 3311()(3)2()22λλ=Γ=,可以得出同一结果.)(2)粒子坐标的几率分布函数为32224,(0);()|()|0,(0).x x e x w x x x λλψ-⎧>==⎨<⎩(3)利用上一题的方法求导可得几率最大的位置为x = 1/λ.17.21 设有某一维势场如下:0,(0);,(0,).≤≤⎧=⎨<>⎩x LVV x x L该势场可称为有限高势阱,设粒子能量E < V0,求E所满足的关系式.[解答]粒子运动的薛定谔方程为222()0mE Vψψ∇+-=h.在三个区域的方程为210122d2()0,(0);dmE V xxψψ+-=<h22222d20,(0);dmE x Lxψψ+=<<h230322d2()0,().dmE V x Lxψψ+-=>h设1k=h,2k=h,则得221112d0,(0);dk xxψψ-=<(1)222222d0,(0);dk x Lxψψ+=<<(2)223132d0,().dk x Lxψψ-=>(3)方程的通解为ψ1(x) = A1exp(k1x) + B1exp(-k1x),(x<0);(4)ψ2(x ) = A 2cos(k 2x ) + B 2sin(k 2x ),(0<x <L );(5)ψ3(x) = A 3exp(k 1x ) + B 3exp(-k 1x ),(x >L ).(6)当x →-∞时,ψ1有限,所以B 1 = 0;当x →∞时,ψ3有限,所以A 3 = 0.当x = 0时,ψ1(0) = ψ2(0),可得A 1 = A 2; (7)同时ψ1`(0) = ψ2`(0),可得k 1A 1 = k 2B 2. (8)当x = L 时,ψ2(L ) = ψ3(L ),ψ2`(L ) = ψ3`(L ),可得A 2cos k 2L +B 2sin k 2L = B 3exp(-k 1L );(9)-k 2A 2sin k 2L + k 2B 2cos k 2L = -k 1B 3exp(-k 1L )(10)将(9)乘以k 1加(10)得k 1A 2cos k 2L + k 1B 2sin k 2L-k 2A 2sin k 2L + k 2B 2cos k 2L = 0.即 (k 1A 2 + k 2B 2)cos k 2L = (k 2A 2 - k 1B 2)sin k 2L ,亦 122222212t a n k A k B k L k A k B +=-. (11)由(7)和(8)得k 1A 2 = k 2B 2,即 B 2 = k 1A 2/k 2, (12)(12)代入(11)式得12222212tan kk k L k k =-,即0t a n =h (13)这就是总能量满足的关系式.17.22 原子内电子的量子态由n 、l 、m l 、m s 四个量子数表征,当n 、l 、m l 一定时,不同的量子态数目为多少?当n 、l 一定时,不同量子态数目为多少?当n 一定时,不同量子态数目为多少?[解答]当n 、l 、m l 一定时,m s 只取两个值,所以量子态数目为2. 当n 、l 一定时,m l 有(2l + 1)种不同取值,所以量子态数目为2(2l + 1).当n 一定时,l 从0到(n - 1)共有n 种不同取值,量子态数目为1110002(21)421n n n l l l l l ---===+=+∑∑∑2(1)4222n n n n -=⨯+=.。
古练权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7章 脂
LiAlH4
3 C17H35CH2OH H2SO4
3 C17H35CH2OSO3Na
习题 17-10 (1) CaCl2
硬酯酸钙↓ 对一十二烷基苯磺酸盐溶液
(2) NaCO3
产生CO2↑为豆蔻酸 不反应的豆蔻酸三甘酯
(3) Br2 CCl4
褪色的为油酸三甘酯 不褐色的为豆蔻酸三甘酸
习题 17-11
O
中山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系列习题
第十七章 脂
习题 17-1 (1) 碳数越多,即分子量↑,mp↑ (2) 双键数↑,mp↓ (3) mp 饱和>mp 不饱和
习题 17-2 花生四烯酸 (1) O3(过量)
(2) H2O2 C5H11COOH + 3 HOOCCH2COOH + HOOCCH2CH2CH2COOH
倍半萜 OH
(3) H 倍半萜
习题 17-13
HO
O
O
O (2)
单萜
(4) H 倍半萜
O
H2O
O
O
习题 17-14
(1) HO
OH
H
两个羟基均处于e键, 反应活性相当高
习题 17-15
OH
∗
OH
∗
(2) HO
H
OH
两个羟基分占e键和a键,处于 a键的OH因空间位阻反应活性低
A 的结构为
或Hale Waihona Puke 。习题 17-5雌甾醇 睾酮
Na2CO3 H2O
酚盐溶于水 睾酮不溶于水
分离 酸化
习题 17-6 O H
香叶醛
CH3 OH
HH 薄荷醇
O 樟脑
COOH 松香酸
习题 17-7 (1) 甘油三酯
西方经济学导学(第2版)参考答案第17章
注:本答案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敬请指正第17章开放经济与对外经济政策一、名词解释题1.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GDP 的增加。
2.合意增长率:是指能产生使企业家感到满意的经济活动结果的经济增长率。
3.自然增长率:是指现有人口、资源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长率。
4.实际增长率:是实际发生的增长率。
5.经济周期:一般把这种经济波动,即经济繁荣和衰退的交替,称为经济周期。
6.加速原理:是说明国民收入或消费量变动与投资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
7.加速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出所需增加的资本量。
8.经济发展:主要用于说明发展中国家由不发达转为发达的经济变化,其涉及面很广,包括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变化及其内在联系,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
五、计算题1.已知某国家边际储蓄倾向为0.15,资本产出比率为4,求该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率。
解:已知:s=0.15 j=42.已知某国2002年的实际资本产出比率为4,当投资增加300亿美元之时,国民收入增加1500亿美元,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和乘数原理,该国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能达到多少?解:已知:j=4 I=300 Y=1500K I==5,g=求ss=1–b,知K I==5,又知K I=5=,5–5b=1,b=4/5=0.8S=0.2g=0.2/4=0.05=5%3.已知某国边际储蓄倾向为0.2,要使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从5%提高到7%,根据合罗德—多马模型,资本产出率就有相应变化。
解:已知:s=0.2 g=7%g=,J= J1==4 J2==2.86J从4降为2.864.已知储蓄为收入的15%,边际资本产量比率为2.5,问经济的增长率是多少?解:根据题意:S=0.15Y因为I=S,所以I=0.15Y,设∆K处于稳定状态,I=∆K,得∆K=0.15Y,因为,所以,年增长率为6%5.已知一国的消费占收入的90%,资本增加1000亿美元产出为250亿美元,请问该国的经济增长率是多少?解:根据题意:Y=C+S,C=0.90Y,S=0.10Y因为I=S,I=0.10Y 。
电路-电路原理-尼尔森Riedel(第九版)(2011)课后习题答案第17章
1 −j 4aω 1 − = 2 2 2 (a + jω ) (a − jω ) (a + ω 2 )2 f (t) = −2A , τ 0<t< τ 2
−τ < t < 0; 2
f (t) = =
2A 2A [u(t + τ /2) − u(t)] − [u(t) − u(t − τ /2)] τ τ
4A 2A 2A u(t + τ /2) − u(t) + u(t − τ /2) τ τ τ 2A τ 4A 2A τ δ t+ − + δ t− τ 2 τ τ 2
. ·.
f (t) =
[b] F {f (t)} = =
2A jωτ /2 4A 2A −jωτ /2 e − + e τ τ τ −1 1 F {f (t)} ω2
s=jω
ω0 2 (a + jω )2 + ω0 =
s=−jω
[b] F (ω ) = L{f − (t)}s=−jω =
1 (s + a)2
1 (a − jω )2
© 2010 Pearson Education, Inc., Upper Saddle River, NJ.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publication is protected by Copyright and written permission should be obtained from the publisher prior to any prohibited reproduction, storage in a retrieval 17–1 system, or transmission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electronic, mechanical, photocopying, recording, or likewise. For information regarding permission(s), write to: Rights and Permissions Department, Pearson Education, Inc., Upper Saddle River, NJ 07458.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7章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7章练习题含答案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综合一、选择题1.下列探究实验中,需要控制电阻不变的是( )A.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B.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C.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D.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2.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I-R图像,下列结论与图像相符的是A.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B.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C.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D.电压一定时,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3.小刚用图所示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此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唯一操作是()A.变阻器滑片不动B.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4.小红根据正确的测量数据绘制出电流与电阻(I—R)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5.关于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B.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C.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D.电压一定时,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6.如图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电路图。
先在A、B间接入5Ω的电阻,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
接着断开开关,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及下一步应进行的操作是A.大于2V,将滑片向左滑B .小于2V ,将滑片向左滑C .大于2V , 将滑片向右滑D .小于2V ,将滑片向右滑7.小帅用增加串联干电池数量的方法,分别做AB 两个电阻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 )A .A 电阻的阻值小于B 电阻的阻值B .对同一电阻而言,电流与电压成正比C .电压相同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大D .电流相同时,电阻越大,电压越小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阻值12R R <.闭合开关S 后,电阻1R 、2R 两端的电压分别为1U 、2U ,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分别为1I 、2I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12I I =B .12I I >C .12U U =D .12U U >9.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导体中的电流与这段导体两端电压关系的是A.B.C.D.10.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得到下表中一组实验数据,根据这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A.导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B.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C.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D.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二、解答题11.用图甲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50Ω 2A”.(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电压表接入电路,测R两端的电压___________;(2)滑片P移至阻值最大处,将5Ω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始终无示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只填序号)A.R短路B.R断路C.滑动变阻器短路(3)故障排除后,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记下电压表的示数:(4)将5Ω电阻换成10Ω电阻,为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滑片P应向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5)若每次实验均选用单个定值电阻连入电路,实验室有“15Ω,20Ω,30Ω,35Ω,50Ω”5个电阻,你认为能供继续实验的电阻最多还有认为表中有______个;(6)利用可选电阻继续实验,并得到结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___比.12.如图甲为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第17章d区元素
D区元素〔1〕1.钛的主要矿物是什么?简述从钛铁矿制取钛白得反响原理。
解:钛的主要矿物有钛铁矿FeTiO2反响原理:FeTiO3 + 2H2SO4 = TiOSO4 + FeSO4 + 2H2OTiOSO4 + 2H2O =TiO2•H2O↓ + H2SO4TiO2•H2O = TiO2 + H2O2.解释TiCl3和[Ti(O2)OH(H2O)4]+ 有色得原因。
解:TiCl3显色是因为产生了电核跃迁,[Ti(O2)OH(H2O)4]+有色是因为O22-离子变形性较强,d—d跃迁所引起。
3.完成并配平以下反响方程式。
(1)Ti + HF →(2)TiO2 + H2SO4→(3)TiCl4 + H2O →(4)FeTiO3 + H2SO4→(5)TiO2 + BaCO3→(6)TiO2 + C + Cl2→解:(1) Ti + 5HF = H2TiF6 + 2H2↑(2)TiO2 + H2SO4 = TiOSO4 + H2O(3)TiCl4 + 2H2O = TiO2 + 4HCl(4)FeTiO3 + 2H2SO4 = TiOSO4 + FeSO4 + 2H2O(5)TiO2+ BaCO3 = BaTiO3 + CO2↑(6)TiO2 + 2C + 2Cl2 = TiCl4+ 2CO↑4.完成以下反响(1)TiI4在真空中强热;(2)FeTiO3和碳得混合物在氯气中加热;(3)向含有TiCl-2得水溶液参加过量得氨;6(4) 向VCl 3的水溶液参加过量的氨;(5) 将VCl 2的固体加到HgCl 2水溶液中。
解:(1) TiI 4 = Ti + 2I 2(2) 2FeTiO 3 + 6C + 5Cl 2 = 2FeCl 3 + 2TiCl 4 + 6CO(3) TiCl 62- + NH 3 = [Ti(NH 3)6]4+ + 6Cl -(4) VCl 3 + Na 2SO 3 =(5) VCl 2 + HgCl 2=5. 根据以下实验写出有关的反响方程式:将一瓶TiCl 4翻开瓶塞时立即冒白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章 光的衍射答案
17-2. 衍射的本质是什么衍射和干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光波的衍射现象是光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障碍物边缘或孔隙时发生的展衍现象,其实质是由被障碍物或孔隙的边缘限制的波振面上各点发出的子波相互叠加而产生。
而干涉则是由同频率、同方向、相位差恒定的两束光波的叠加而成。
17-7. 光栅衍射和单缝衍射有何区别为何光栅衍射的明条纹特别明亮而暗区很宽
答:光栅衍射是多光束干涉和单缝衍射的总效果。
其明条纹主要取决于多光束干涉,光强与狭缝数成正比,所以明纹很亮;又因为相邻明条纹间有个暗条纹,而且一般较宽,所以实际上在两条明条纹之间形成一片黑暗背景。
17-8. 试指出当衍射光栅常数为下述三种情况时,哪些级次的衍射明条纹缺级(1)a+b=2a;
(2)a+b=3a; (3)a+b=4a.
答:当(1)a+b=2a 时,±2,±4,±6…2k…(k=±1,±2,…)级缺级;
当(2)a+b=3a 时,±3,±6,±9…3k…(k=±1,±2,…)级缺级;
@
当(3)a+b=4a 时,±4,±8,±12…4k…(k=±1,±2,…)级缺级。
17-9.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一单缝,若其第三级明条纹位置正好与600nm 的单色平行光的第二级明条纹位置相重合,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的公式为:
2)12(sin λ
θ+=k a
当nm 600=λ时,k=2,
'
λλ=时,k=3,
当其第三级明条纹位置正好与600nm 的单色平行光的第二级明条纹位置相重合时,θ相同,所以有: 2
)132(2600)122(sin '
λθ+⨯=+⨯=a 由上式可以解得 nm 6.428'=λ
{
17-10. 单缝宽0.10mm ,透镜焦距为50cm ,用5000=λ埃的绿光垂直照射单缝,求:(1)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中央明条纹的宽度和半角宽度各为多少
(2)若把此装置浸入水中(),中央明条纹的半角宽度又为多少 解:中央明纹的宽度为f na x λ
2=∆,半角宽度为na λ
θ1sin -=
(1)在空气中,1=n ,所以有
3310
100.55.01010.010500022---⨯=⨯⨯⨯⨯==∆f na x λ
m
3310
1
1100.51010.0105000sin sin -----⨯=⨯⨯==na λθrad (2)浸入水中时,33.1=n ,所以有
33101076.35.01010.033.110500022---⨯=⨯⨯⨯⨯⨯==∆f na x λ
m 3310
1
11076.31010.033.1105000sin sin -----⨯=⨯⨯⨯==na λθrad
~
17-11 用橙黄色的平行光垂直照射一宽为a=0.60mm 的单缝,缝后凸透镜的焦距f=40.0cm ,观察屏幕上形成的衍射条纹.若屏上离中央明条纹中心1.40mm 处的P 点为一明条纹;求:(1)入射光的波长;(2)P 点处条纹的级数;(3)从P 点看,对该光波而言,狭缝处的波面可分成几个半波带
解:(1)由于P 点是明纹,故有2)
12(sin λϕ+=k a ,⋅⋅⋅=3,2,1k 由ϕϕsin tan 105.3400
4.13≈=⨯==-f x 故310
5.31
26.0212sin 2-⨯⨯+⨯=+=k k a ϕλ
3102.41
21-⨯⨯+=k mm 当 3=k ,得60003=λo
A
4=k ,得47004=λo A
(2)若60003=λo A ,则P 点是第3级明纹;
若47004=λo A ,则P 点是第4级明纹.
(3)由2)
12(sin λϕ+=k a 可知, [
当3=k 时,单缝处的波面可分成712=+k 个半波带;
当4=k 时,单缝处的波面可分成912=+k 个半波带.
17-12 用5900=λo
A 的钠黄光垂直入射到每毫米有500条刻痕的光栅上,问最多能看到第几级明条纹 解:5001=+b a mm 3100.2-⨯= mm 4100.2-⨯=o A
由λϕk b a =+sin )(知,最多见到的条纹级数m ax k 对应的2πϕ=
, 所以有39.35900
100.24max ≈⨯=+=λb
a k ,即实际见到的最高级次为3max =k . 17-13 波长为5000o
A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每毫米有200条刻痕的光栅上,光栅后的透镜焦距为60cm . 求:(1)屏幕上中央明条纹与第一级明条纹的间距;(2)当光线与光栅法线成30°斜入射时,中央明条纹的位移为多少 解:3100.5200
1-⨯==+b a mm 6100.5-⨯m (1)由光栅衍射明纹公式
)
λϕk b a =+sin )(,因1=k ,又f x =
=ϕϕtan sin 所以有λ=+f x b a 1)
( 即 62
101100.51060105000---⨯⨯⨯⨯=+=b a f
x λ 2100.6-⨯=m 6= cm
(2)对应中央明纹,有0=k
正入射时,0sin )(=+ϕb a ,所以0sin =≈ϕϕ
斜入射时,0)sin )(sin (=±+θϕb a ,即0sin sin =±θϕ
因︒=30θ,∴2
1tan sin ±==≈f x ϕϕ 故22103010602
121--⨯=⨯⨯==f x m 30= cm 这就是中央明条纹的位移值.
|
17-14. 波长为6000Å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光栅上,第二、三级明条纹分别出现在2.0sin 1=θ和3.0sin 2=θ处,第四级为缺级。
(1)试求光栅常量;
(2)试求光栅的缝可能的最小宽度;
(3)在900>θ>-900,光屏上实际呈现的全部级数。
解:(1)光栅方程为 λθj d =1sin λθ)1(sin 2+=j d
故
2.03.01sin sin 12=+=j j θθ ,2=j 故 mm nm j d 310660002.06002sin -⨯==⨯==
θλ
即光栅常量为6mm 310-⨯
(2) 由第四级缺级,得
mm d b 3105.14-⨯==
[
即光栅上缝的最小宽度为mm 3105.1-⨯ (3) 2sin
sin πθ= 故最大的级次为 10=j
故其时最多观察到 ,9±=j 又考虑到缺级8,4±±,所以能呈现的全部级次为 9,7,6,53,2,1,0±±±±±±±=j
17-15.在夫琅禾费圆孔衍射中,圆孔的半径为0.1mm ,透镜焦距f =50cm ,所用单色光波长5000Å,求在该透镜焦平面处屏幕上呈现的爱里斑半径。
解:爱里斑直径为:
15
10525.102.01055022.122.1--⨯=⨯⨯⨯==D f R λ
cm
17-16.已知天空中两颗星相对于一望远镜的角距离为rad 6
1084.4-⨯,它们都发出波长为5500Å的光,试问望远镜的口径至少要多大,才能分辨出这两颗星
解:
} D λ
θ22.1=, m D 1386.01084.4105.522.16
7
=⨯⨯⨯=--
17-17.已知入射的X 射线束含有从范围内的各种波长,晶体的晶格常数为Å,当X 射线以450角入射到晶体时,问对哪些波长的X 射线能产生强反射
解:
λθk d =sin 2
89.3707.075.22sin 2=⨯⨯=θd Å=kλ K=2, λ= Å (不符合)
K=3, λ= Å (符合) K=4, λ= Å (符合) K=5, λ= Å (不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