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讲义大纲汇总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数学大纲

人教版初中数学大纲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阅读与思考 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1.3 有理数的加减法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观察与思考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1.5 有理数的乘方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2.1 整式阅读与思考 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2.2 整式的加减信息技术应用 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阅读与思考 “方程”史话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实验与探究 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3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4.1 多姿多彩的图形阅读与思考 几何学的起源4.2 直线、射线、线段阅读与思考 长度的测量4.3 角4.4 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4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观察与猜想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 5.3 平行线的性质 5.3.1 平行线的性质 5.3.2 命题、定理 5.4 平移 教学活动 小结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阅读与思考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活动 小结第七章 三角形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7.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7.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信息技术应用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2.2 三角形的外角 阅读与思考 7.3 多变形及其内角和 阅读与思考 7.4 课题学习 镶嵌 教学活动 小结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阅读与思考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 教学活动 小结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阅读与思考 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实验与探究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阅读与思考 教学活动 小结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1 统计调查 实验与探究 10.2 直方图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教学活动 小结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阅读与思考 全等与全等三角形 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1第十二章 轴对称 12.1 轴对称 12.2 作轴对称图形 12.3 等腰三角形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2第十三章 实数 13.1 平方根 13.2 立方根 13.3 实数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3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14.1 变量与函数 14.2 一次函数 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14.4 课题学习 选择方案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4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5.1 整式的乘法 15.2 乘法公式 15.3 整式的除法 教学活动 小结复习题15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 分式 16.1 分式 16.2 分式的运算 阅读与思考 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 16.3 分式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6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17.1 反比例函数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阅读与思考 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7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18.1 勾股定理 阅读与思考 勾股定理的证明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8第十九章 四边形 19.1 平行四边形 阅读与思考 平行四边形法则 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实验与探究 巧拼正方形 19.3 梯形 观察与猜想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 19.4 课题学习 重心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9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代表 20.2 数据的波动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 阅读与思考 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 20.3 课题学习 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0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21.1 二次根式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阅读与思考 海伦-秦九韶公式 数学活动 小结复习题21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 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阅读与思考 黄金分割数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实验与探究 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2第二十三章旋转 23.1 图形的旋转 23.2 中心对称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旋转的性质 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阅读与思考 旋转对称性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3第二十四章圆 24.1 圆 24.2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 正多边形和圆 阅读与思考 圆周率Π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 实验与探究 设计跑道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4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阅读与思考 概率与中奖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 实验与探究 П的估计 25.4 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 数学活动 小结复习题25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实验与探索 推测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6张海军课标数学九下_页面_039第二十七章 相似 27.1 图形的相似 27.2 相似三角形 观察与猜想 奇妙的分形图形 27.3 位似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位似的性质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7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 28.1 锐角三角函数 阅读与思考 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表 28.2 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8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 29.1 投影 29.2 三视图 阅读与思考 视图的产生与应用 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9。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专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专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专题)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包括知识点的分类,其中包括实数的分类、实数的有关概念、科学记数法等内容。

同时,还包括常见的几种实数运算,如乘方、开平方等。

第一专题主要涉及实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

同时还介绍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加减乘除运算、估值等内容。

第二专题主要介绍了整式及其运算,包括整式的加减、幂运算、乘法运算等。

此外,还介绍了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和分式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等内容。

第三专题主要涉及分式的约分、通分、最简分式、化简以及运算法则等内容。

第四专题主要介绍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性质、解法以及实际问题的应用。

第五专题主要涉及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包括直接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

同时还介绍了平均增长下降率等内容。

第六专题主要介绍了分式方程及其解法,以及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如行程、工程、销售等。

第七专题主要涉及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以及不等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

第八专题主要介绍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的概念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析式、实际应用等。

以上是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涵盖了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反比例函数在很多实际问题中都有应用,例如电阻和电流的关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等等。

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式为y=k/x,其中k为常数。

当x增大时,y会减小;当x减小时,y会增大。

这种反比例的关系在实际中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二次函数是一种常见的函数形式,其图像为开口朝上或朝下的抛物线。

二次函数的一般式为y=ax²+bx+c,其中a、b、c为常数。

二次函数的顶点式为y=a(x-h)²+k,其中(h,k)为顶点坐标。

二次函数的交点式为y=ax²+bx+c与y=mx+n的交点坐标为(x₁,y₁)和(x₂,y₂)。

二次函数还有很多重要的性质,如对称轴、最值、单调性等。

人教版初中数学大纲

人教版初中数学大纲

人教版初中数学大纲
人教版初中数学大纲主要涵盖以下内容:数与式、比与比例、数的性质和计算、图形的认识和初步运算、数的应用及初步统计等。

一、数与式
1. 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正负数及其运算;
3. 整数运算的性质和法则;
4.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5. 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6. 百分数的概念、计算及其应用。

二、比与比例
1. 比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2. 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 倍数和倍比的概念和计算;
4. 比例与图形的应用等。

三、数的性质和计算
1. 数的整除性与性质;
2. 整数的约数和倍数;
3. 素数与合数的概念;
4.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计算;
5. 数的幂的概念和运算;
6. 方程和不等式的认识和初步解法等。

四、图形的认识和初步运算
1. 常见图形的认识和性质;
2.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3.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计算;
4.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5. 直线与角的关系和计算等。

五、数的应用及初步统计
1. 商与利润的计算;
2. 利率和利息的计算;
3. 图表及其统计意义的认识;
4.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等。

以上为人教版初中数学大纲的基本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能够建立起初步的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学大纲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学大纲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教学大纲概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理数、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2)熟练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判定方法及应用;(4)理解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掌握概率初步知识,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数学运算能力;(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踏实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4)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与实数:(1)有理数的概念、分类、运算法则;(2)实数的概念、分类、运算法则;(3)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2. 代数式:(1)整式的概念、分类、运算法则;(2)分式的概念、分类、运算法则;(3)代数式的化简、求值、因式分解。

3. 方程与不等式:(1)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不等式的性质、解法;(3)方程与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几何图形:(1)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判定方法;(2)相似、全等图形的判定与性质;(3)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5. 函数:(1)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2)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性质、图像;(3)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概率初步:(1)概率的概念、计算方法;(2)事件的独立性、互斥性;(3)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统计:(1)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2)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3)频数分布、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

三、教学安排1. 有理数与实数:1课时;2. 代数式:2课时;3. 方程与不等式:3课时;4. 几何图形:4课时;5. 函数:5课时;6. 概率初步:2课时;7. 统计:2课时。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讲义大纲(适用于中考复习)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讲义大纲(适用于中考复习)

人教版初中中考数学复习提纲 1第一章 有理数 2一、正数和负数 31、 正数、负数: 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小于零的数叫做负数。

4应用:生产收入,海拔高低,气温的冷热,方位的指向,比赛的胜负,比例的增长等等。

5二、有理数 61、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7 2、分类⎪⎪⎪⎩⎪⎪⎪⎨⎧⎩⎨⎧⎩⎨⎧负分数负整数负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数或⎪⎪⎪⎩⎪⎪⎪⎨⎧⎩⎨⎧⎪⎩⎪⎨⎧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 8注:分数和小数可以互化,所以小数可以归为分数类。

93、“0”表示的意义: 10(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0是整数(3)0不是表示没有,有时表示一种趋于正负11的状态(4)0是最小的自然数,即是最小的非负整数(5)0不能作为分母(6)0等相反数是120(7)0的绝对值是0(8)0没有倒数(9)0乘以任何数都为0(10)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13都为0. 144、数轴: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15向,单位长度。

16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17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185、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19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 206、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21 |a|=⎩⎨⎧<-≥)0()0(a a a a22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3 三、有理数的加减法24 1、有理数的加法:25 (1)加法法则:26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7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28 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29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30 (2)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 )+c=a+(b+c )31 2、有理数的减法:32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九年级人教版数学讲义

九年级人教版数学讲义

九年级人教版数学讲义你好!欢迎使用九年级人教版数学讲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该讲义的主要内容。

一、目录九年级人教版数学讲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实数与数轴第二章:一次函数第三章:三角形第四章:四边形第五章:圆第六章:统计初步第七章:数学思想方法二、主要内容1. 实数与数轴:本章主要介绍实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数轴的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

2. 一次函数:本章主要介绍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以及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方法。

3. 三角形:本章主要介绍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三角形的分类(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一般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中的应用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解题方法。

4. 四边形:本章主要介绍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和解题方法。

5. 圆:本章主要介绍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以及圆在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圆的性质和解题方法,并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6. 统计初步:本章主要介绍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以及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统计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方法。

7. 数学思想方法:本章主要介绍数学思想和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以及这些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三、作业与练习九年级人教版数学讲义提供了大量的作业与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完成这些作业与练习,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人教版数学初中教学大纲

人教版数学初中教学大纲

人教版数学初中教学大纲人教版数学初中教学大纲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包含基础知识、计算技能、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层面,具体如下:1.基础知识:初中数学课程学习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学源于现实又应用于现实,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计算技能:理解算理,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思维能力: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归纳、演绎推理。

4.应用能力:会使用代数式,会列方程,会解方程,会用公式,会进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5.创新能力:能探索数学问题的解题途径,有创新意识,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以上就是人教版初中数学的教学大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初中教学大纲以下是关于人教版数学初中教学大纲的建议,供参考:一、大纲总体要求1.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数学学科特点。

在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强调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2.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为重点,逐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难度和深度逐步增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重视能力培养。

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4.注重实践操作。

通过实验、实习、课外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强调学科间的联系。

数学是中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建议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包括: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教学中要注重概念的形成和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

2.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专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专题)
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切线长定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
2
与圆有关的计算
扇形的弧长与面积公式,圆柱圆锥的侧面积与全面积,正多边形和圆
弧长面积公式
2
图形的变换
专题16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轴对称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折叠
2
1
平移
图形的平移
旋转
图形的旋转
专题17图形的相似与位似
图形的相似与位似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SAS ASA AAS HL)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4
2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综合运用
4
2
专题14四边形
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
多边形及其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
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公式,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
四边形的综合运用
2
4
2
矩形
矩形的性质及判定

2
菱形
菱形的性质及判定

2
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2

专题15圆
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圆的有关概念
性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性质
圆的综合运用
4
4
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切线长及其定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
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纲一、有理数1.有理数的概念及表示•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的表示方式(分数、小数)•有理数的语言表达2.有理数的比较大小•有理数比较的方法•有理数比较的注意事项3.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加减的基本法则•有理数加减的运算法则4.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注意事项二、代数表达式1.代数式的概念及表示•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中的常见符号2.代数式的加减法•代数式加减的基本法则•代数式加减的运算法则3.展开式与因式分解式•展开式的定义及基本思想•展开式的运算方法•因式分解式的定义及基本思想•因式分解式的运算方法三、图形的认识1.平面图形的认识•点、线、面的概念•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等边、等腰、直角、等角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2.空间图形的认识•立方体、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棱锥、棱柱、圆锥、圆柱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四、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的认识•方程的定义及基本概念•化归、移项、解方程的方法•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认识2.不等式的认识•不等式的定义及基本概念•不等式的加减乘除变形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认识五、统计1.指标的认识•均值、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指标的计算方法2.图形的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饼图的认识•图形的绘制方法3.概率的认识•事件及其概率的概念•概率的求解方法•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大纲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大纲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大纲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数学中,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用于描述平面上点位置的数学工具。

它由两条相互垂直的坐标轴组成,分别称为x轴和y轴。

每个点在此坐标系中都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x,y)来表示。

第一章:有理数有理数是指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有理数在数轴上呈现为一条连续的线段,其中正数在零的右侧,负数在零的左侧。

有理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整式是指只包含有限个项的代数式,每个项都是由常数和变量的乘积组成。

整式的加减运算就是将同类项合并,并将最终结果按照变量的次数从高到低排列。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其中只包含常数和未知数的一次幂。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包括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以及去括号和去分母。

一元一次方程可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几何图形是指平面上的点、线、角、面等图形。

其中直线、射线、线段是常见的线性图形,角是由两条线段共同形成的图形。

几何图形的研究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是指在平面上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线则是指在平面上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同位角定理和对顶角定理。

平移是指将一个图形沿着平行于某个方向的线段移动,而不改变其形状和大小。

第六章:实数实数是指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在内的所有实数。

平方根和立方根是常见的无理数,可以用实数表示。

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用于描述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实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指包含两个未知数和两个方程的方程组。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包括消元和代入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求两个数的和与积。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包括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和小于等于。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只包含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可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讲义

人教版初中数学讲义

人教版初中数学讲义(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基本定理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31、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79、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80、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83、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 ad=bc ,那么a:b=c:d84、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86、那么(a+c+…+m)/(b+d+…+n)=a/b87、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9、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90、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1、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2、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3、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4、93、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5、94、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6、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7、96、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8、97、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9、98、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100、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1、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2、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3、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5、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6、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7、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8、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9、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10、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初中数学大纲人教版

初中数学大纲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 正数和负数2 有理数3 有理数的加减法4 有理数的乘除法5 有理数的乘方第二章整式的加减1 整式2 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 从算式到方程2 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和移项3 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1 几何图形2 直线、射线、线段3 角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 相交线2 平行线及其判定3 平行线的性质4 平移第六章实数1 平方根2 立方根3 实数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 平面直角坐标系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 二元一次方程组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 不等式2 一元一次不等式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 统计调查2 直方图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 全等三角形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 角平分线的性质第十三章轴对称1 轴对称2 画轴对称图形3 等腰三角形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 整式的乘法2 乘法公式3 因式分解第十五章分式1 分式2 分式的运算3 分式方程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 二次根式2 二次根式乘除3 二次根式加减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 勾股定理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1 平行四边形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 函数2 一次函数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1 数据的集中趋势2 数据的波动程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2 解一元二次方程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1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二十三章旋转1 图形的旋转2 中心对称第二十四章圆1 圆的有关性质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

人教版初中数学讲义大纲汇总

人教版初中数学讲义大纲汇总

人教版初中数学讲义第一章有理数一、正数和负数1、正数、负数: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小于零的数叫做负数。

应用:消费收入,海拔凹凸,气温的冷热,方位的指向,竞赛的输赢,比例的增长等等。

二、有理数1、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分类或注:分数和小数可以互化,所以小数可以归为分数类。

3、“0”表示的意义:(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0是整数(3)0不是表示没有,有时表示一种趋于正负的状态(4)0是最小的自然数,即是最小的非负整数(5)0不能作为分母(6)0等相反数是0(7)0的肯定值是0(8)0没有倒数(9)0乘以任何数都为0(10)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为0.4、数轴: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依次,就是从小到大的依次,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5、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及原点间隔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a,b互为相反数,则0)6、肯定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及原点的间隔叫做数a的肯定值,记作两个负数,肯定值大的反而小。

三、有理数的加减法1、有理数的加法:(1)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一样的符号,并把肯定值相加;肯定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肯定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肯定值减去较小的肯定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2、有理数的减法: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四、有理数的乘除法1、有理数的乘法:(1)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肯定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把它们按依次依次相乘。

归纳: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数学讲义第一章 有理数一、正数和负数1、正数、负数: 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小于零的数叫做负数。

应用:生产收入,海拔高低,气温的冷热,方位的指向,比赛的胜负,比例的增长等等。

二、有理数1、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分类⎪⎪⎪⎩⎪⎪⎪⎨⎧⎩⎨⎧⎩⎨⎧负分数负整数负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数或⎪⎪⎪⎩⎪⎪⎪⎨⎧⎩⎨⎧⎪⎩⎪⎨⎧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 注:分数和小数可以互化,所以小数可以归为分数类。

3、“0”表示的意义:(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0是整数(3)0不是表示没有,有时表示一种趋于正负的状态(4)0是最小的自然数,即是最小的非负整数(5)0不能作为分母(6)0等相反数是0(7)0的绝对值是0(8)0没有倒数(9)0乘以任何数都为0(10)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为0.4、数轴: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5、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6、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a|=⎩⎨⎧<-≥)0()0(a a a a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三、有理数的加减法1、有理数的加法:(1)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 )+c=a+(b+c )2、有理数的减法: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四、有理数的乘除法1、有理数的乘法:(1)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

归纳: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2)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2、有理数的除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五、有理数的乘方1、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a 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负数的奇数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2、科学计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为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3、近似数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一、整式1、概念: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含有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

多项式的项: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

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二、整式的加减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称为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2、一般步骤: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将多项式进行升降幂排列。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一、一元一次方程1、等式: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一次的方程。

二、解一元一次方程1、解一元一次方程:求一元一次方程中使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的过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主要方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

三、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列举主要的实际问题:销售中的盈亏,油菜种植的计算,球赛积分表问题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一、多次多彩的图形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主动介绍出自己所了解的图形。

1、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立体图形: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

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

平面图形: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

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

展开图:2、点,线,面,体几何体也简称体,包围着体的是面。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

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二、直线、射线、线段1、直线: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要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表示2、射线:性质,表示3、线段: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表示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让学生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准确找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并能够正确表示。

三、角1、概念: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度制: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值。

2、角的比较与运算: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3、余角和补角:两个角的和等于90o,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两个角的和等于180o,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一个角的余角+90o=这个角的补角4、作角:(加强动手能力)第五章相交线、平行线一、相交线1、相交线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称为邻补角。

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称为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

2、垂线: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就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二、平行线及其判定1、平行线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平行线的判定:(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即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即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即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2、命题、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经过推理证实其正确性的命题叫做定理。

四、平移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有序数对:把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

记作(a ,b )2、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纵轴,原点,坐标,象限。

二、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2、用坐标表示平移第七章三角形一、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三角形的边: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3、三角形的稳定性二、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o2、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三、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多边形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各角都相等,各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2、多边形的内角和n 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o ,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o四、课题学习——镶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的组合。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

二、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消元: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思想。

代入法: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加减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三、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四、三元一次方程组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一、不等式1、不等式及其解集2、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一、统计调查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

统计中经常用表格整理数据。

描述数据:条形图,扇形图。

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

2、抽样调查:抽取部分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

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3、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被抽取机会相等的抽样。

二、直方图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算)2、决定组距与组数(定)3、列频数分布表(列)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画)三、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应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