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考试复习》PPT课件
传热学(全套课件666P) ppt课件
§1-3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一、传热过程 1 、概念
热量由壁面一侧的流体通过壁面传到 另一侧流体中去的过程称传热过程。
2 、传热过程的组成 传热过程一般包括串联着的三个环节组成, 即:
① 热流体 → 壁面高温侧; ② 壁面高温侧 → 壁面低温侧; ③ 壁面低温侧 → 冷流体。 若是稳态过程则通过串联环节的热流量相同。
二、对流
1 、基本概念
1) 对流:是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从而使 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 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对流仅发生在流体中,对流的同时必伴随 有导热现象。
2) 对流换热: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 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对流换热。
2 、对流换热的分类
1)根据对流换热时是否发生相变分:有
第一章
绪
论
§1-0 概 述
一、基本概念
❖ 1 、传热学 ❖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 ❖ 1)物体内只要存在温差,就有热量从物
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 2)物物体。
2 、热量传递过程 根据物体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热量传递过程 可分为两类:
t f1 tw1
Ah 1
tw1 tw2 A /
t w 2 t f 2 Ah 2
(d) (e) (f)
三式相加,整理可得:
A(t f 1 t f 2 )
1 1
h1 h2
也可以表示成:
(1-10)
A(tkf1tf2)A k t (1-11)
式中, k称为传热系数,单位为
。
W/ m2K
⑤热辐射现象仍是微观粒子性态的一种宏 观表象。
⑥ 物体的辐射能力与其温度性质有关。这 是热辐射区别于导热,对流的基本特点。
《传热学基本知识》PPT课件
3、传热的基本方式
导热 热对流 热辐射
4、稳定传热基本概念
稳定传热 传热中温度差保持一恒定值,即不随时间有所变化。
不稳定传热 传热中温度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本章无特别说明的传热现象都是指稳定传热。
§2-2 稳定导热
一、定义
温度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温度较高的物体把热能传给 温度较低的物体,或在同一物体内部,热能从温度较高 的部分传给温度较低部分的传热现象。
Q-单位时间的对流换热量。 q -对流换热热流强度。 F -墙壁的换热面积。 tb -墙面的温度。
t1 -流体的温度。
-对流换热系数,
其大小反映了对流换热的强弱。
变换公式的形式,可得:
q tb t1 tb t1
1
R
R -对流换热热阻,与对流换热系数成反比。
§2-4 辐射换热
1 1 d
1
1
1
Rn R Rw R
n w
K -墙体的总传热系数。 R -墙体的总传热阻。
二、传热的增强与削弱
1、增强传热的基本途径 Q KFt
(1)提高传热系数 (2)增大传热面积 (3)增大传热温差
2、增强传热的方法
(1)改变流体的流动状况 (2)改变流体的物性 (3)改变换热表面情况
一、热辐射的本质和特点
1、定义 2、特点:
不依靠物质的直接接触而进行能量传递。 伴随能量形式两次转化:内能→电磁波能→内能。 只要T>OK,物体都会不断向周围发射热射线。
即使没有温差,也存在热辐射,只不过物体辐射和吸收的 能量相等,处于动态平衡。
二、辐射能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传热学基本知识PPT课件
Qt1t2t3 t1t4
R1R2R3
R
通过各层的导热量相同, 各层导热所遵循的规律相同
2021
29
传热学基本知识
热传导
4、导热计算 3)单层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
特点:单层圆筒壁的导热面积不是常量,随圆
筒半径而变、同时温度也只是随半径而变。
Q t1 t2 R
t
A均
A均=2πr均L
r均
r2 r1 ln r2
导热分为两类
稳定导热: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 不稳定导热: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
知识回顾
2021
23
传热学基本知识
热传导
2、傅里叶导热定律
热传导的速率与垂直于热流方向的表面积成正比,与壁面两侧的温差成正比,与壁厚成反比。
QAt1t2
q
Q A
t
Q
t
t R
A
Q 导热量,传热速率 , W;
导热动力 导热阻力
自然对流
泡状沸腾或泡核沸腾(传热系数大)
膜状沸腾
2021
36
蒸汽冷凝时的对流传热
蒸汽冷凝的对流传热
蒸汽是工业上最常用的热源,在锅炉内利用煤燃烧 时产生的热量将水加热汽化,使之产生蒸汽。蒸汽在饱 和温度下冷凝成同温度的冷凝水时,放出冷凝潜热,供 冷流体加热。
2021
37
蒸汽冷凝时的对流传热
(1) 蒸汽冷凝的方式
t t1t2 l n t1 t2 2021
当⊿t1/⊿t2<2时
⊿t=(⊿t1+⊿t2)/2
15
(2)双侧变温时的平均温度差
并流
逆流
错流
折流
①并流时的(对数)平均温度差
传热学PPT学习课件PPT教案
气膜冷 却
气膜冷却基本原理是:从高温环境的 壁面上 的孔向 主流引 入二次 气流( 冷却工 质或射 流), 这股冷 气流在 主流的 压力和 摩擦力 作用下 向下游 弯曲, 附着在 壁面一 定区域 上,形 成温度 较低的 冷气膜 将壁面 同高温 燃气隔 离,并 带走部 分高温 燃气, 从而对 壁面起 到良好 的冷却 保护作 用。
空气 0.026 W (m C ) (20 C)
第21页/共66页
(6) 一维稳态导热及其导热热阻 如图所示,稳态 q = const,于是积分Fourier定
律有:
q Φ dt
A
dx
定积分
W m 2
t
dx
tw1
dt
Q
tw2
q dx tw2 dt q tw1 tw2 0
。 解:参见前图及一维稳态导热公式有:
第23页/共66页
铜:
q tw1 tw2 375 300 100 1.5106 W m2
0.05
钢: q tw1 tw2 36.4Im 300N a 10o 0g 1e .46105 W m2
0.05
铬砖 :
q tw1 tw2 2.32 300 100 9.28103 W m2
—— 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面面积上、单 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表征对流传热过程强弱的物理量
影响h因素:流速、流体物性、壁面形状大小等 强调:表面传热系数与导热系数的区别 a) 单位上的区别 [W/( m K)]~ [W/( m2 K)] b) 表面传热系数不是一个物性参数,它不仅取决于流体
文字表述:在导热现象中, 单位时间内通过给定截面的 热流量,正比于该截面方向 上的温度变化率和截面面积 ,而热量传递的方向则与温 度升高的方向相反。
传热学考试复习课件
连续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
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式
hx 取决于流体热导系数、温度差和贴壁流体的温度梯度
*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对流换热是流体的导热和对流两种基本传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流动起因; (2)流动状态; (3)流体有无相变; (4)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 (5)流体的热物理性质
传热学
(1) 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讲主要有热量传递的机理、规律、计算和测试方法
(2) 热量传递过程的推动力:温差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可以自发地由高温热源传给 低温热源 有温差就会有传热 温差是热量 传递的推动力
*
漫表面(漫射表面):指发射或反射的定向辐射强度与空间方向无关, 辐射强度在空间各个方向上都相等.
灰表面(灰体) — 实际物体的理想化; 其光谱发射率 和光谱 吸收率 与波长无关
*
灰体的吸收率与波长有关吗? 灰体吸收比都是同一个常数。其发射和吸收辐射与黑体在形式上完全一样,只是减小了一个相同的比例。 灰表面的热阻: 与表面粗糙度,表面尺寸 ,表面材料有关
*
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的关系
(1) 热力学 + 传热学 = 热科学
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个平衡态的过程中传递热量的多少。
关心的是热量传递的过程,即热量传递的速率。
*
导热 Conduction
*
1 导热的基本定律:傅立叶定律
:热流量,单位时间传递的热量[W]; A:垂直于导热方向的截面积[m2]; :导热系数(热导率)[W/( m K)] ? 热流矢量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成正比,方向相反
*
导热系数
(完整PPT)传热学
温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因材料而异,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 ,导热系数会增加。
压力
对于某些材料,如气体,压力的变化会对导热系数产生显著影响。
稳态与非稳态导热过程
稳态导热
物体内部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导热过程。在稳态导热过程中,热流 密度和温度分布保持恒定。
非稳态导热
物体内部各点温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导热过程。在非稳态导热过程中,热流 密度和温度分布会发生变化,通常需要考虑时间因素对导热过程的影响。
辐射换热计算方法
辐射换热量计算
通过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计算两 个物体之间的辐射换热量,需要 考虑物体的发射率、温度以及物 体间的角系数等因素。
角系数计算
角系数表示一个表面对另一个表 面辐射能量的相对大小,可以通 过几何方法或数值方法计算得到 。
辐射换热网络模型
对于多个物体之间的复杂辐射换 热问题,可以建立辐射换热网络 模型,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 各个物体之间的辐射换热量。
06 传热学实验技术 与设备
实验测量技术与方法
温度测量
使用热电偶、热电阻等 温度传感器,配合数据 采集系统,实现温度的
精确测量。
热量测量
采用量热计、热流计等 设备,测量传热过程中
的热量变化。
热阻测量
通过测量传热设备两侧 温差和传热量,计算得
到热阻。
热流密度测量
利用热流计等设备,测 量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
(完整PPT)传热学
contents
目录
• 传热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导热现象与规律 • 对流换热原理及应用 • 辐射换热基础与特性 • 传热过程数值计算方法 • 传热学实验技术与设备 • 传热学在工程领域应用案例
01 传热学基本概念 与原理
传热学课件课件
传热学课件引言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是工程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重要分支。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传热问题无处不在,如能源转换、化工生产、建筑环境等领域。
因此,掌握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简要介绍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一、传热学基本概念1.热量传递方式热量传递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导热、对流和辐射。
(1)导热:热量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的分子碰撞传递,其传递速率与物体的导热系数、温度差和物体厚度有关。
(2)对流:热量通过流体的宏观运动传递,其传递速率与流体的流速、密度、比热容和温度差有关。
(3)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其传递速率与物体表面的温度、发射率和距离有关。
2.传热方程传热方程是描述热量传递规律的数学表达式,主要包括傅里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和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1)傅里叶定律:描述导热过程中热量传递的规律,公式为Q=-kA(dT/dx),其中Q表示热量传递速率,k表示导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dT/dx表示温度梯度。
(2)牛顿冷却公式:描述对流过程中热量传递的规律,公式为Q=hA(TwTf),其中Q表示热量传递速率,h表示对流换热系数,Tw 表示固体表面温度,Tf表示流体温度。
(3)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描述辐射过程中热量传递的规律,公式为Q=εσA(T^4T^4),其中Q表示热量传递速率,ε表示发射率,σ表示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T表示物体表面温度。
二、传热学原理和方法1.传热问题的分类传热问题可分为稳态传热和非稳态传热两大类。
(1)稳态传热:系统内各部分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热量传递速率恒定。
(2)非稳态传热:系统内各部分温度随时间变化,热量传递速率随时间变化。
2.传热分析方法(1)解析法:通过对传热方程的求解,得到温度分布和热量传递速率。
适用于简单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的问题。
(2)数值法:采用数值离散化方法求解传热方程,适用于复杂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的问题。
(完整PPT)传热学
t f ( x, y, z, )
考虑时 间因素
考虑空 间因素
不稳定温度场
t 0 加热
t 0 冷却
稳定温度场 t 0
一维温度场 二维温度场 三维温度场
t f (x, ) t f (x, y, ) t f (x, y, z, )
– 另一种观点认为其导热机理类似于非导电固体, 即主要依靠原子、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 动,只是振动的平衡位置间歇地发生移动。
• 总的来说,关于导热过程的微观机理,目前 仍不很清楚。
• 本章只讨论导热现象的宏观规律。
【热对流(对流)】
(1)定义:由于流体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
热量传递过程。 如炉墙外表面向大气散热;
背景问题:
(1)冬天,木凳与铁凳温度一样,但人们坐在铁凳 上比作在木凳上感到冷得多,这是问什么?
(2)一杯热牛奶,放在水里比摆在桌子上冷得快, 这又是为什么?
人体热量向凳子传递,由于铁比木头传热速 率快得多,使人体表面散热快,而体内向体
表补充热量又跟不上,所以感觉凉。 同是固体,材质不同则传热快慢不同。
(2)特点:
炉内高温气体与被加热物 料或炉墙内衬间的换热
✓热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中。
✓流体各部分间产生相对位移
【热对流(对流)】
(3)产生对流的原因 ➢ 由于流体内部温度不同形成密度的差异,在浮力的
作用下产生流体质点的相对位移,使轻者上浮,重 者下沉,称为自然对流; ➢ 由于泵、风机或搅拌等外力作用而引起的质点强制 运动,称为强制对流。
• 传热的特点:传热发生在有温度差的地方,并 且总是自发地由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传热学习题讲座PPT课件
.
17
1. 座舱内空气对流换热的相似分析
假定座舱内空气为常物性、不可压缩的 牛顿流体,无内热源,对流换热的数学模型
U 0
= T -Tf
由于利用飞船座舱原型进行地面试验,舱
A 24 d24 0.120.00785m 2
A1dl4 d2 0.1335m2
.
2
1 A 11 1 T 1A 411 X 120.1 1 3 35 0 .2 50 .6 .2 7 1 0 0 .0 407 1 851360.3W
(2)单位时间内空腔的净辐射散热损失
1Eb11Eb12 1T114T124
E b1E b2 1313
1
12
A 11 A 1X 1,3 A 33 A 33 A 3X 3,2 A 22
.
8
5.67108(47343734)
1 0 .00 5. 80.801 .0510 1. 07 05 .050.0520.1 0751 10 .1 0 .80.8
9.99W /m
作 业 : 8 - 29 , 8 - 42 , 8 - 44
解:根据发射率的定义,
2
E Eb
式中E为人工黑体腔开口的辐射力,
Eb为温度等于人工黑体腔温度的黑 体的辐射力。
从人工黑体腔开口发射出去的辐射能为
A2E A22Eb1
Eb
11
1
. A11 A2
5
A2E A22Eb1
Eb
11
1
A11 A2
2A2 A11111
2024年度传热学基本知识ppt课件
灰体是指能够吸收所有波长的辐射能 ,但吸收率小于1的物体。灰体辐射 除了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灰体的发射 率有关。
17
辐射换热计算方法
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用于计算黑体辐射的总能量,公式为 E=σT^4,其中σ为斯忒藩-玻尔兹曼 常数,T为黑体的热力学温度。
用于计算灰体的发射率与吸收率之间 的关系,公式为ε=α,其中ε为发射率 ,α为吸收率。
流体的流动状态(层流 或湍流)对对流换热系 数有显著影响。湍流状 态下的对流换热系数通 常比层流状态下高。
温度梯度越大,对流换 热系数越高。因为较大 的温度梯度会导致流体 内部产生更强烈的密度 差异和流动。
14
固体壁面的形状、粗糙 度以及表面条件(如氧 化、涂层等)也会影响 对流换热系数。
04
热辐射基本知识
25
热流密度测量技术
热流计法
通过测量热流计两端的温 差和通过的热量来计算热 流密度。
2024/3/23
热阻法
在已知热阻的情况下,通 过测量物体两端的温差来 计算热流密度。
热电偶法
利用热电偶测量物体表面 的温度梯度,从而计算得 到热流密度。
26
07
传热学在工程领域应用案例
2024/3/23
27
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案例
2024/3/23
13
对流换热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对流换热系数定义
流体物性
流动状态
温度梯度
固体壁面条件
对流换热系数是描述热 对流过程中热量传递速 率的重要参数。它表示 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 上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 传递的热量与两者温差 之比。
2024/3/23
流体的密度、粘度、导 热系数等物性参数会影 响对流换热系数。一般 来说,密度和导热系数 较大的流体具有更高的 对流换热系数。
传热学完整课件PPT课件
凡是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的热传递 过程均称稳态传热过程。) 凡是物体中各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的热传递过程均称非稳态传热过程。 各种热力设备在持续不变的工况下运行时
的热传递过程属稳态传热过程;而在启动、停 机、工况改变时的传热过程则属 非稳态传热 过程。
.
❖ 3 )教育思想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 传热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表达方
面从以往单纯的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服务转 变到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 这是传热学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核心。从 实际工程问题中、科学研究中提炼出综合 分析题,对培养学生解决分析综合问题的 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
❖ 2 、研究对象
第一章
绪
论
.
§1-0 概 述
一、基本概念 ❖ 1 、传热学 ❖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 ❖ 1)物体内只要存在温差,就有热量从物
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 2)物体之间存在温差时,热量就会自发
的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
2 、热量传递过程 根据物体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热量传递过程 可分为两类:
❖ ( 3 )非导电固体:导热是通过晶格结构 的振动所产生的弹性波来实现的,即原子、 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来实现的。
.
❖( 4 )液体的导热机理:存在两种不同的 观点:第一种观点类似于气体,只是复杂些, 因液体分子的间距较近,分子间的作用力对 碰撞的影响比气体大;第二种观点类似于非 导电固体,主要依靠弹性波(晶格的振动, 原子、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产生的) 的作用。
.
b 微电子: 电子芯片冷却 c 生物医学:肿瘤高温热疗;生物芯片;组 织与器官的冷冻保存 d 军 事:飞机、坦克;激光武器;弹药贮 存 e 制 冷: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热泵; 高温水源热泵 f 新能源:太阳能;燃料电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掠单管:流体沿 着垂直于管子轴线的方 向流过管子表面。流动 具有边界层特征,还会 发生绕流脱体。
21
.
边界层的成长和 脱体决了外掠圆管 换热的特征。
Nuf(ReP,r)
Nux
hxx
Rex
u x
努塞尔(Nusselt)数 雷诺(Reynolds)数
Pr
a
普朗特数
22
.
横掠管束换热
外掠管束在换热 器中最为常见。 通常管子有叉排 和顺排两种排列 方式。叉排换热 强、阻力损失大 并难于清洗。
Φ h(tA w t )W
对流换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
hΦ(A(twt))W(m 2K)
—— 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面 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如何确定h及增强换热的措施是对流换热的核心问题
15
.
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 程式
hx
tw
t
yt w,x
hx 取决于流体热导系数、温度差
:导热系数(热导率)[W/( m K)]
? 热流矢量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成正比,方向相反
6.导热系数Fra bibliotek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是一种物性参 数,与材料种类和温度关。
金 属 非金 属 液 固 体 体 气体
在稳态导热中,决定物体内温度分布的是 导热系数。
纯 3 铜 W 9 ( C m 8 ; 大 ) 2 .7 理 W ( C m 石 )
层流:
hfv c d (0 . 8 ,0 . 6 , p 0 . 4 ,0 . 8 , 0 . 4 , 0 . 2 )
强化流体在管内对流换热的 措施: • 在管内加内插物 • 加大管内流体流速 • 把圆管换成椭圆管
20
.
外部流动强制对流换热
外部流动:换热壁面上的流动边界层与热边界层能 自由发展,不会受到邻近壁面存在的限制。
时间条件:
稳态导热:导热过程的进行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导热系数)
非稳态导热:导热过程的进行随时间发生变化。 因此,应该说明过程开始时刻物体内的温度分
布。(导温系数)
tf(r, )
非正规状况阶段(起始阶段)、正规状况阶段、 新的稳态
9
.
边界条件
第一类边界条件: 已知任何时刻物体边界面上的温
度值。
c 伴随能量形式的转变;
d 具有强烈的方向性;
e 辐射能与温度和波长均有关;
f 发射辐射取决于温度的4次方。
26
.
(3) 辐射换热:物体间靠热辐射进行的热量传递,它与 单纯的热辐射不同,就像对流和对流换热一样。
(4) 辐射换热的特点
a 不需要冷热物体的直接接触;即:不需要介质的 存在,在真空中就可以传递能量 b 在辐射换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换
.
12
对流换热中边界层的示意图
(2) 对流换热:
当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 他与单纯的对流不同,具有如下特点:
a 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 b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 运 动;也必须有温差 c 壁面处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
13
.
14
.
对流换热的基本计算公式——牛顿冷却公式
17
.
管内强制对流换热
1.流动有层流和湍流之分
层流: 过渡区:
Re2300 2 3 0 0 R e 1 0 0 0 0
旺盛湍流:
10000Re
18
.
2. 入口段的热边界层薄,表面传热系数高。
层流入口段长度: 湍流时:
l/d0 . 0 5R eP r
l/d 60
19
层流
.
抛物线
湍流 对数曲线
管内对流换热的流态判定:Re 紊流: Re 104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
1
传热学
(1) 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讲主要有热量传递 的机理、规律、计算和测试方法
(2) 热量传递过程的推动力:温差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可以自发地由高温热源传给
低温热源 有温差就会有传热 温差是热量
传递的推动力
.
2
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的关系
(1) 热力学 + 传热学 = 热科学
0 C :冰 2 .2 W 2 ( m C ;水 ) 0 .5W 5 ( m C 1 )
7
蒸汽 0..01W 83 (m C)
q
tw1
tw2
t r
Φ
tw1
tw2
t R
A
R
A
导热热阻
tw1
Q
tw2
A
r
单位导热热阻
导热热阻的图示
如何削弱传热?
8 采用导热系数较小. 的材料使导热热阻增加
和贴壁流体的温度梯度
温度梯度或温度场取决于流体热物性、流动状况 (层流或紊流)、流速的大小及其分布、表面粗
糙度等 温度场取决于流场
速度场和温度场由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确定:
连续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
16
.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对流换热是流体的导热和对流两种基本传热方式共 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流动起因; (2)流动状态; (3)流体有无相变; (4)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 (5)流体的热物理性质
终从高温热源向低温热院传递,如果没有能量形式的转化,
3
.
则 始终是守恒的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 导热(热传导):conduction • 对流(热对流):convection • 热辐射:radiation
4
.
导热 Conduction
5
.
1 导热的基本定律:傅立叶定律
ΦAdt W
dx
:热流量,单位时间传递的热量[W]; A:垂直于导热方向的截面积[m2];
t s tw
第二类边界条件:已知任何时刻物体边界面上的热
流密度。
qs qw
第三类边界条件:已知流体温度和表面传热系数。
10
t
.x
xl
h(t
s
tf
)
对流换热 Convection
11
.
2 对流(热对流)(Convection)
(1)定义:流体中(气体或液体)温度不同的各 部分之间,由于发生相对的宏观运动而把热 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影响管束换热的因素除Re,Pr 数外,还有:叉 23 排或顺排;管间距. ;管束排数等。
热辐射 Radiation
24
.
热辐射
(1) 定义:有热运动产生的,以 电磁波形式传递能量的现象
25
.
(2) 热辐射特点
a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0 K,就会不停地向周围 空间发出热辐射;
b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到 另一个平衡态的过程 中传递热量的多少。
关心的是热量传 递的过程,即热 量传递的速率。
热力学: tm Φ
铁块, M1 300oC
传热学: t ( x, y , z , ) Φ f ( )
水,M2 20oC
图 传热学与热力学的区别
(2) 传热学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为基础,即 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