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教育学(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教育学原理》复习重点

(完整word版)《教育学原理》复习重点

《教育学原理》复习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什么是教育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当代教育发展的特点.夸美纽斯的《大教案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代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

.学习教育学方法第二章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经济适应性和教育的适度超越性的内涵.教育的政治适应性和教育的适度独立性的内涵.教育的文化功能和政治功能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生物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

.适应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要遵循以下规律:一是,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二是,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三是,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规律;四是,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五是,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

第四章教育制度与法规.教育法规的基本特点:强制性、普遍性、规范性。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中小学教师劳动的特点.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学生的基本属性.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良好师生关系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教师注意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六章教育的目的与内容.教育目的作用.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德育的任务.劳动创造教育的内容第七章 教育原则.中小学具体教育原则( 条)第八章 课程.课程类型分类:按照课程管理权限如何划分.新课程改革的特点第九章 课堂教案.教案模式的特点.什么是教案模式的中介作用.教案方法的概念.教案策略与教案方法的关系.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案整合中应注意的几个误区.课堂观察、课堂教案评价的概念.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诊断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概念第十章 学习方法及其辅导.学生学习的本质表现.学习方法的三个内涵.研究学习方法的意义.自主学习概念.自主学习意义.自主学习的特点.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十一章 .班主任的职责主要包括:教育职责、 管理职责、组织班级活动职责和协调其他教育者职 四个方面。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小学教育学是一门涉及儿童教育的学科,旨在培养教育工作者对小学教育的理解和能力。

了解小学教育学的各个章节的知识要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本文将介绍小学教育学的各章节知识要点,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几个主要方面。

一、幼儿教育1. 幼儿身心发展:了解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包括生理、智力、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2. 幼儿教育原理与方法:了解婴幼儿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例如情感教育、启发式教学和教学游戏等。

3. 幼儿园管理与评估:了解幼儿园的基本管理和评估方法,包括师资培养、教育环境和幼儿园日常管理等。

二、小学教育1. 小学教育发展概述:了解小学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包括小学课程改革和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发展。

2. 小学课程设置:了解小学的各个学科和课程设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和体育等。

3. 小学教育管理:了解小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包括校长和教师的角色、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家庭合作等。

三、课程设置1. 语文课程: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重点和目标,包括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等方面的培养。

2. 数学课程:了解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数的概念、运算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学习。

3. 英语课程:了解小学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包括基础词汇、语法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培养。

4. 科学课程: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自然和生活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实验探究。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了解情景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合作学习法:了解合作学习法的特点和操作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课堂教学设计:了解如何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等。

总结:小学教育学的各章节知识点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要点,我们能够更好地规划和实施小学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培养。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共5页)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共5页)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总结[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总结:1、狭义的学前教育则是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

学前教育可以细分为早期教育(0~3岁)和学前教育(3~7岁),两者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点。

国家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2、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的纽约纳克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

3、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招收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

4、湖北巡抚端方于1903年创办湖北幼稚园,我国第一所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正式诞生。

5、德国福禄贝尔: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游戏理论;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取名为“恩物”;协调原理;亲子教育。

6、意大利蒙台梭利: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教师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重视感觉教育。

7、陈鹤琴: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念,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教育观:幼儿“自动的学习、自发的学习”;教育方法“做中教,做中学”;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

陈鹤琴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等五项,但这五种活动是一个整体,如人的手指与手掌,手指只是手掌的一部分,其骨肉相连,血脉相通。

8、学前教育工作有如下特点:学前教育的.非义务性;学前教育保教结合;学前教育的启蒙性;学前教育的直接经验性。

9、教育的一般原则: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10、幼儿园教育的原则:保教结合的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一、教学原理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科学,包括教育的目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 教育活动是有意识地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教学原理是指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有效的教学原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研究。

二、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讲授法适用于知识传授和讲解,需要教师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清晰的逻辑思维。

- 讨论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讨论。

- 实验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和指导。

- 研究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三、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评估和反馈,旨在改进教学效果。

- 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考试、测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进行。

2.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应用- 考试和测验是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 观察和访谈可以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惯,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四、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研究需求。

- 教学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达到合理的教学目标。

2. 教学设计的要素和步骤- 教学设计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要素。

- 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和教学调整,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小学教育学知识要点

小学教育学知识要点

《小学教育学》知识要点1、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成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3、赫尔巴特于I860年发表了著作《普通教育学》。

该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4、传统的教育的教学模式: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在教师的主导下系统地传授知识,即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强调“教育即生活” “社会即学校” “从做中学” 等教育和教学原则,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5、教育学的作用:①使师范生掌握教育基本理念,指导教育实践。

②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

③使师范生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第一章1、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一原始社会的教育二奴隶社会的教育三封建社会的教育四资本主义教育五社会主义教育2、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①贯彻“三个面向”②实施“科教兴国” ③推进素质教育3、教育的概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而言,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

从狭义而言,专指学校教育。

教育学对教育所下的定义,也是就学校教育而言。

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革新性。

5、教育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6、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一是决定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二是决定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7、小学教育基本特征: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第二章1、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2、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过程。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得概念教育就是培养人得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得社会要求,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得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她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得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得发展正规教育得主要标志就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得教育制度得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

教育制度得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得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得人类早期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得标志就是清朝末年得“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得全国统一得教育宗旨与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得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得《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得《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得理想就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得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得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得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得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得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得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古代中国教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得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得形态。

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得基本教材与科举考试得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得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得特征(1)教育得终身化 (2)教育得全民化 (3)教育得民主化(4)教育得多元化 (5)教育技术得现代化5、历史上得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得教育学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得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得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得影响。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功能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教育现象:是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3、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4、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5、行动研究法:身处教育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6、教育理论:教育学中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概括7、教育目标分类学:是由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提出的。

他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该包括三部分:1、认知领域2、情感领域3、动作技能领域二、知识点1、横向的教育的基本形态:1、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5、自然形态的教育2、教育学把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3、教育原理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理论学科。

4、《论语》由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5、中国战国时期乐正克《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育问题的论著。

6、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被称作第一本研究教育法的书。

7、教育思想的理论观点多混杂在他们的政治、伦理、哲学等著作中8、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从此教育学在科学体系中有了自己的独立地位。

9、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让一切儿童都接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详细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他写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0、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11、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小学教育学是研究小学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对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以下将对小学教育学的各章节知识要点进行梳理。

一、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1、小学教育的起源小学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中国、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中,已经出现了针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形式,但这些教育形式与现代意义上的小学教育存在较大差异。

2、近代小学教育的发展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社会的变革,小学教育逐渐普及。

19 世纪,欧美国家开始建立公立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强调普及教育的重要性。

3、现代小学教育的特点现代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强调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更加丰富多样,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小学教育的性质与特点1、小学教育的性质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全民性、义务性和全面性等特点。

2、小学教育的特点小学教育对象是 6 12 岁的儿童,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

因此,小学教育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小学教育的目标与任务1、小学教育的目标小学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品德、审美等方面的发展。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小学教育的任务小学教育的任务包括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四、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1、小学儿童的生理发展小学阶段是儿童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的时期,身高、体重、骨骼、肌肉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

2、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也在不断发展。

在认知方面,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情感方面,情感逐渐丰富和稳定;在意志方面,意志品质不断提高;在个性方面,开始形成初步的个性特点。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绪论一、什么是教育学(一)教育学概念: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1、教育活动从纵向看:有原始、古代、近代、现代教育从横向看:有学校、家庭、社会、自我、自然形态的教育2、教育规律存在于教育现象与社会现象之间,如教育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存在于教育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如教育受到受教育者发展水平的制约(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萌芽阶段孔子《论语》柏拉图《理想国》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中国的《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特征:教育思想与理论没有从其它学科如哲学伦理学中分离出来,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2、形成阶段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学校与社会》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

特征:教育学成为一门具有完整体系的学科。

3、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产生与发展: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教学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的思想特征: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兴起,教育学思想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三)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总趋势:多样化从教育学学科的层次看从边缘或交叉学科的性质看从教育学自理论体系看二、教育学的地位和作用(一)教育学的学科地位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是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二)教育学的作用1、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3、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三、教育学的学习策略(一)指导思想: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4、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二)具体策略1、了解课程特点理论性强;系统性好;易懂、不易掌握。

小学教育学MicrosoftWord文档

小学教育学MicrosoftWord文档

⼩学教育学MicrosoftWord⽂档快速掌握考核精要⼩学教育学第⼀章教育与教育学第⼀节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概念1.教育活动是⼈类社会独有的活动;2.教育活动是培养⼈的社会实践活动;3.学校教育是⼀种专门的培养⼈的社会实践活动;4.教育概念的扩展——⼤教育观的形成。

⼆、教育的历史形态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实施机构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式,可以将教育的形态进⾏不同类型的划分。

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

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划分的教育形态。

按照教育的实施机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教育形态在实体化教育产⽣以后,就同时并存于不同的社会之中。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新段根据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式划分教育的形态,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原始的教育形态1. 教育和⽣产劳动、社会⽣活具有融合性;2. 教育具有原始性;3. 教育具有同⼀性。

(⼆)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形态1. 学校的产⽣第⼀,⽣产的发展。

社会⽣产⼒⽔平的提⾼,为学校的产⽣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第⼆,统治阶级对⼈才的需要,为学校的产⽣提供了社会条件。

第三,⽂字的产⽣和⽂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提供了显⽰条件。

2.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第⼀,学校教育与⽣产劳动想脱离,成为⼀种相对独⽴的社会活动。

第⼆,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

第三,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第四,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第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第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的体系。

(三)现代教育形态1.现代教育的特点第⼀,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产性。

第⼆,现代教育逐步⾛上了⼤众化道路。

第三,第三,现代教育内容⽇益科学化。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提示:黑体部分为特殊关注的知识点,红群部分为增加内容。

)绪论识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领略:教育学的产生与进展:一、教育学的萌芽时期:教育学还没有成为独立学科,其作为教育思想常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

此间的教育专著是《学记》、《雄辩术原理》等。

《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二、教育学的形成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批教育专著的咨询世,标志着教育学形成了独立的科学。

其中,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的《大教学论》被以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于1806年发表的《一般教育学》,被以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杜威发表的《学校与社会》,强调“教育即日子”、“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等教学原则,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课程”。

三、教育学的科学化时期: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代表作有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和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进展识记:一、教育的起源有三种别同的主张:1、生物起源讲:代表人物是勒图尔诺,这种观点以为动物界也有教育,其基本错误识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心理起源讲:代表人物是孟禄,这种观点以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摹仿”。

3、劳动起源讲:劳动起源讲是在批评生物起源讲和心理讲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

要紧观点是:a教育具有社会性,惟独人类社会才有;b、教育是有目的、故意识的活动;c、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劳动经验是教育活动的要紧内容,语言与交往的进展也与劳动密集相关;d、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e、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最后要经过人的培养来实现,与人的进展的需要紧密相关。

二、教育随社会的进展而进展。

按社会生产关系分为:1、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水平非常低;教育未独立,是在劳动和社会日子中举行的。

(完整word版)《教育学》名词解释大全,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教育学》名词解释大全,推荐文档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完整word版)教育学原理简答题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教育学原理简答题汇总,推荐文档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1(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4.简述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1.(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④教育机智(3)职业道德素养①忠诚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2.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简述现代教育的一般特点。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在小学阶段,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原理的学科,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小学教育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总结和归纳。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包括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活动和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学发展历史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历史长河中,教育学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包括不同的学派和思想,如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建构主义等。

这些理论指导着教育实践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育学与教育方法教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教育方法,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

良好的教育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小学教育学中的实践教育学的研究成果需要转化为教育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

小学生心理特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认知发展、情感特征、动机特点等。

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和教育。

小学教育规律小学教育存在一些规律性的特点和原则,包括阶段性、个性化、因材施教等。

遵循教育规律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学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

教育创新是小学教育的必然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以上便是对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广泛的内容,对于教师和教育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完整word版)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整理)

(完整word版)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整理)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 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方面。

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

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学周的编制。

课程标准:是对希望在小期间应形成的特定知识、技能和形态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课程标准关照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的要求,而不是最高的要求。

(完整版)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考教育综合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考点一: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

代表人:法(勒图尔诺)英(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

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考点三:教育的发展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的统治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

(私塾不是班级授课)3、近代社会近代教育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会学校)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3.教育民主化;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性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考点六:教育的功能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小学教育学是研究小学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对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以下将对小学教育学的各章节知识要点进行梳理。

一、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小学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古代,许多文明都有了初等教育的形式,但与现代小学教育存在较大差异。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代小学教育逐渐兴起。

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对普及教育的需求,义务教育制度开始形成。

这一时期,小学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为儿童提供基本的读写算能力,以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现代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还重视培养儿童的品德、智力、体质、美感等方面。

教育方法也更加多样化,强调启发式教学、个性化教育和小组合作学习。

二、小学教育的性质与特点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

它为儿童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基础和品德基础等。

小学教育具有全民性。

每个儿童都有接受小学教育的权利,这是保障社会公平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举措。

小学教育具有义务性。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小学教育,这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小学教育还具有全面性。

它要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

三、小学教育的目的与目标小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儿童具备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具体目标通常包括:在知识方面,让儿童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在能力方面,培养儿童的观察、思维、表达和实践能力;在品德方面,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在身心健康方面,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

制定小学教育目标时,要考虑社会需求、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四、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小学儿童的身体发展迅速,身高、体重、骨骼和肌肉等都在不断成长。

在心理发展方面,认知能力逐步提高,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情感丰富但不稳定,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意志品质也在不断发展。

(完整word版)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推荐文档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要紧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地经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妨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进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进展正规教育的要紧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

教育制度的进展记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阶段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关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别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进展的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一般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进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古代中国教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往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往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往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殊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往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向来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往后世界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进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妨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学考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古代中国教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

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传习。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

《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以问答法著名。

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柏拉图把人分成三种集团或等级:哲学家、军人、劳动者。

其代表作为《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他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是《政治学》。

6、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泛智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反映在《大教学论》中。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①赫尔巴特奠定了教育学的科学基础--《普通教育学》在教学上,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②杜威与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

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第二章小学教育1.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岁-12岁的儿童。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基本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

(1)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2)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规定设初等小学堂,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1840年以后,我国的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

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是:①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②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③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④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公立和私立两类。

(3)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小学教育新中国成立之后,从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2、义务教育(1)义务教育的概念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2)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

3、《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与实施《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办学条件、各方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

(1)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2)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及年限①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为适龄义务教育学生;②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儿童的入学年龄可推迟到7周岁;③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9年。

(3)义务教育的学制“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六三学制”、“五四学制”、“九年一贯制”(我国现代的小学学制有多种形式)。

(4)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

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1)普及性(2)基础性(3)强制性。

5、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小学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6、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3)人们的教育理想7、我国小学教育目的表述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8、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身心发展的概念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包括身高体重的增加,骨骼构造的变化,神经组织的变化等。

二是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

2、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2)外铄论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我国古代的荀子、英国哲学家洛克、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都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等)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等)在个体活动中产生作用的结果。

3、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4、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1)遗传及其作用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它的作用表现在: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②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③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④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及其作用人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对人的作用表现在:①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②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3)学校教育及其作用①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原因是:A、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B、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C、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②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A、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B、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C、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D、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得以实现,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

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

第三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5、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1)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不衡的时期,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当均匀。

(2)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①观察。

教师应引导儿童从观察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②注意。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和提出要求。

③记忆。

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

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使记忆系统化。

④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

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

⑤情感。

小学生的道德感比较模糊,理智感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

⑥自我意识。

小学低年级儿童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相对较差,中年级开始逐步学会把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

(3)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①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②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③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④对学习结果的重视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6、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即要求学好语文、数学,打好读、写、算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自己的手和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公民打下基础,为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