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冲刺:2019年高考历史命题角度预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历史命题角度预测
辽宁本溪高中芦恩丹
【预测依据】
1.《2019年高考试大纲的说明·历史》(教育部考试中心)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增)
2.《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教育部考试中心)
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引导考生塑造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高校选拔具有家国情怀的学生。
其中特别强调,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考生对祖国的认同;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考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增强对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持唯物主义史观,增强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同,并将其作为指导思想,认识历史、认识世界。
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新修订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强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又特别拟定了“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模块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2—经济与社会生活、模块3—文化交流与传播。实践证明,2017-2018年的许多高考试题与“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要求高度吻合。
一、中国古代史:
1.先秦时期:(24题命题范围)
(1)夏商周: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世界观从重神到重人(从巫到礼);文化特征(统一与多元、重教化、雅俗并存);政权特征(家国同构、天下观与夷夏观、重视德政);经济方面(农业的起源、工商食官);公元前841年,周召共和是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特别关注:甲骨文在中国文化上的历史地位
a.中国最早的较成熟的文字,主要记载商王的活动(生产生活、祭祀、战争等)
b.发现较晚(19世纪末),可释读的仅2000余字,刻于龟甲兽骨,出土于殷墟
c.距今三千余年,与楔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距今5000余年)、古埃及象
形文字(距今5000多年)、古希腊的象形文字(距今4000年)共同记载了人类文明(2)春秋战国:突出社会转型的作用
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关系变化(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个体农耕产生);经济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动决定上层建筑变动(宗法分封制瓦解,中央集权郡县制产生);血缘贵族政治瓦解,官僚政治产生(以郡县制为代表)。
经济上:土地私有出现,小农经济兴起;赋税制度产生(初税亩、相地衰征);商品
经济活跃,跨区域贸易现象突出;关中和四川盆地的区域经济作用。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战乱频仍、礼崩乐坏;各国的变法运动冲击了贵族政治,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推动了社会转型。
文化上:百家争鸣,不同思想家地域特征明显(儒家在东,法家在西,道家在南);现实主义(诗经)浪漫主义(楚辞)并存
社会上:贵族没落,平民阶层上升。
特别关注:春秋时期的手工业工艺隐含的中国“工匠精神”
2.秦汉、魏晋时期:(25题命题范围)
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三公九卿、中朝外朝;郡县制、郡国并行)选官制变化(世卿世禄-军功爵制-察举征辟制;由血缘到才能,由世袭到任命)
监察体制——由御史大夫到御史台(监察机构),刺史监察地方(州)经济上:重农抑商,由横征暴敛到轻徭薄赋;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庄园经济+寺院经济);
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统一货币、度量衡,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治国思想:法家思想(秦)—黄老之学(汉初)—儒家正统(汉武帝);佛教传入、道教盛行冲击儒家正统地位
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1)继承①大一统:孔子强调正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等
②实行仁政:天人感应、防止暴政。③道德修养:五常(仁、义、礼、智、信)。(2)发展①思想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神化皇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阴阳家)。
③兼收并蓄:融合道家、阴阳家、法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屈民而伸君(3)秦汉的礼法制度:伦理与政治高度一体化,以礼入法,以礼规范法,形成礼法一体和私姓政治传统,汉承秦制,礼制发达
社会变迁: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布衣将相现象出现;士农工商四民秩序;士族地位上升。
对外交往:张骞通西域的凿空作用,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3.唐宋变革:(26题命题范围)
政治上:贵族社会向官僚(士人)社会转变(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文官制度得以发展)中枢权力机构的完善(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政事堂——中书门下)
经济上:
①土地制度:唐代均田制,目的是增加税收,客观上有利于缓解土地兼并;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顺应了土地私有化的发展趋势,释放了社会生产力;以民事立法,确立地主、自耕农土地私有权,买卖田宅必须经过“立契”的法定程序。
②租佃关系:宋律规定,租佃契约到期,租佃关系结束,客户可以另租土地,主户可以另佃。契约未到期,禁止客户(佃农)逃离,也不允许主户私自处置客户(佃农),不得随意撤佃。
③商业革命:革新交易介质,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拓展交易时空,突破市坊界限、获得宽松环境、转变城市职能;加快商业进程,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也大大提高;松动经济政策:中唐以来,传统的重农抑商也有所松动。
思想上:三教合一、儒学复兴、程朱理学
①特别注意程朱理学特点:儒学哲学化、思辨化
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更多吸收了佛、道思想: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