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朗读节奏划分

合集下载

爱莲说朗读

爱莲说朗读

爱莲说朗读一、引言《爱莲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名篇,是唐代文学家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作品以描写莲花为主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理解。

近年来,朗读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文化活动,然而,如何将《爱莲说》进行朗读呢?本文将为您介绍关于爱莲说的朗读技巧和注意事项。

二、朗读技巧1. 语调抑扬顿挫爱莲说的朗读要求语调抑扬顿挫,即使在其中不同的抒情部分进行转换时,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节奏感。

在抒情部分,语调可以稍微轻柔一些,更好地表达出作者对莲花之美的感慨;而在叙述部分,语调则要稳定一些,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2. 情感表达爱莲说的核心在于表达出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朗读时要通过情感的表达来更好地体现出这种感悟。

可以利用声音的变化和轻微的情绪变化,将作者的情感传递给听众,以使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的内涵。

3. 适当的停顿和节奏控制在朗读爱莲说时,适当的停顿和节奏控制非常重要。

停顿可以用来划分句子和段落,使听众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节奏控制可以使整个朗读过程更加流畅和有节奏感。

同时,适当的停顿和节奏控制也有助于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和语言节奏,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三、朗读注意事项1. 遵循原文在朗读爱莲说时,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调和意境。

尽量不要加入自己的主观色彩和情感倾向,以免改变了作品的本来面貌。

要全神贯注地理解原文的内涵,通过朗读将其准确地传递给听众。

2. 适当的语速朗读时语速的掌握非常重要。

语速过快可能导致听众无法完全理解所朗读的内容,而语速过慢则可能导致听众的疏离感。

要根据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来确定适当的语速,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作品。

3. 清晰的发音和声音控制朗读时,清晰的发音和良好的声音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要注意每个音节的发音,不要吞音或者将不同的音节连在一起。

同时,要注意控制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变化,以避免出现过大或过小的音量,在变化的情感表达中尽量保持平衡。

4. 声音的音准和音色朗读时,声音的音准要尽可能准确,不要出现偏差。

朗读节奏划分

朗读节奏划分
朗读节奏划分
补充: ①主谓之间要停顿。 例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②谓宾之间要停顿。 例如:及/郡下,诣/太守 。 〔?桃花源记?〕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放在③句子谓的语开头和,介强调宾语短气或语之间要停顿。
例文如言: 文土中地有/一平些旷词,放屋在舍句/子俨的然开。头,强调语气或 例⑤如句: 首受发任语/词于后败面军要之停际顿,。奉命/于危难
个例复如音 :词土的地,/要平例分旷开,如读屋:。舍/受俨任然。/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⑥①句主首 谓关之联间词要语停后顿面。要停顿。 ③④谓古语 代和是介两宾个短单语音之词间,要而停现顿代。汉语中是一
例例⑥③如如句谓: : 首 语及盖关和之//联介郡大词宾间下苏语短。,泛后语诣赤面之〔/壁要间?太云停要出守。顿停。顿师。。表?〕
⑤句首发语词后面要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 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假设〞、“假设夫〞、“至于〞、“盖〞、 “故〞、 “惟〞、“且夫〞…朗读应稍加停顿。 例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⑥句首关联词语后面要停顿。 例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①例主如谓 :之受间任要/停于顿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④②古谓代 宾是之两间个要单停音顿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
例 ⑥“如句惟:首 〞土 关受 、地 联任 “/ 词且平 语于 夫例旷 后败〞, 面军…如屋 要之朗:舍停际读/ 顿,应可俨 。奉稍/然 命加。 /停爱于顿者危。难甚蕃。〔?爱莲说?〕
⑥文句言首 文关中联有词一语些后词面放要在停句顿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 ④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
例如:盖 可/大 爱苏 者泛 甚赤 蕃壁 。云。
文例言如文 :中土有地一/些平单强调音语词气或,而现代汉语中是一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一、考点说明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二、知能图谱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方法指导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1)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听(2)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

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

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

”说的是朗读在学习文言文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只知死读,不明文句结构(分不清句读或朗读节奏),终究会直接影响对文句、文篇内容的理解。

鉴于此,历年来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部分也时常出现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题目,如:(1)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D )( A )故 / 天将降大任于斯 / 人也( B )所以 /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 不能( C )人恒 / 过,然后 / 能改( D )出 /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 恒亡(2)划分下边句子朗读的节奏,每个分句只划一处(用“ / ”表示)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如何确定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常见文言句子划分节奏的方法,在此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

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

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

如:予 / 尝求 / 仁人之心(《岳阳楼记》)率 / 妻子 / 邑人 / 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ú),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盖 /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捕蛇者说》)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

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如:鹏之 / 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医之 / 好治不病 / 以为功。

(《扁鹊见蔡恒公》)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5)《爱莲说》——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古诗文加强练

(5)《爱莲说》——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古诗文加强练

(5)《爱莲说》——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古诗文加强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粗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蕃”,《说文解字》解释为:从艸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

由此可知,“可爱者甚蕃”中“蕃”的意思为“多”。

B.“蔓”在“青树翠蔓”中是“藤蔓”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中的“蔓”也是“藤蔓”的意思。

C.“精益求精”中的“益”是“更加”的意思,据此推断,“香远益清”中的“益”也是“更加”的意思。

D.查阅词典,“植”有以下义项: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

结合语境,可知“亭亭净植”中的“植”是“竖立”的意思。

2.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下列对文段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

B.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

C.“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坚强不屈。

D.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

4.选文与下面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

【链接材料】曲池荷卢照邻①浮香②绕曲岸③,圆影④覆华池⑤。

常恐秋风早,飘零⑥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

②浮香:荷花的香气。

③曲岸:曲折的堤岸。

④圆影:圆圆的荷叶。

⑤华池:美丽的池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句子停顿及“之”字用法之我见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句子停顿及“之”字用法之我见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句子停顿及“之”字用法之我见在上《爱莲说》这一课时,关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的停顿引起了学生的争论。

我让三名优秀的同学到黑板默写这几句话并用划出停顿的位置,三名同学有三种划法。

一种划分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理由是:按照句子主谓宾的结构来停顿,主语是“予”,谓语是“独爱”,宾语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第二种划分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理由是:文中莲的形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予独爱莲不可亵玩焉”这个长句是有层次的。

“予独爱莲”是统领语。

第三种划分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理由是:任何词语或者句子的理解都应该还原到具体的语言环境,而不可以孤立对待。

联系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惟独喜爱莲花----莲花从淤泥里出来却不被污染”。

所以我认为这个句子的停顿第一大停顿应该是在“莲”的后面,当然还可以按照语法划具体的小停顿。

“之”字究竟怎么理解,确实是一个难点。

新课标要求切忌讲语法,非讲不可也只能讲到词性为止。

从语法结构来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从语气上是舒缓语气。

其实文言虚词用法实质上是一个习惯问题,读多了,养成习惯,就不会觉得它难理解。

语文应该是在朗读中理解感悟,多读几遍,去掉和不去掉比较一下,就能感觉有了“之”字,读起来会更顺口,且有韵味。

有老师问,考试怎么回答?我认为二者皆可,因为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语法语气),至于哪种偏好,我觉得还是从语气角度理解为好。

因为从语法角度理解太深奥,学生都是为应考在机械死记硬背,真正成为考试的奴隶。

从语气角度理解,学生从读中感悟,有那么一个过程,这样会在朗读中加深印象,更符合新课程理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一、课内阅读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初,权谓.吕蒙曰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C.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D.晋陶渊明独爱.菊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B.自.李唐来公亦以此自.矜C.花之君子者.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石兽并沉焉.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B.文章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高尚品质,其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阿,豁达大度。

C.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出自己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作者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之情,以及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周敦顾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其蕃.(繁)B.濯清涟.而不妖(清水)C.香远益.清(更加)D.亭亭净植.(耸立)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共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花之.隐逸者也D.花之.君子者也7.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

爱莲说 周敦颐

爱莲说   周敦颐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也可以我们学的《爱莲说》就属于这类文体,其作者是(时代)的(人名),选自作者用“莲”自喻,表达了自己、品质,婉曲批判了当时、的世风。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甚蕃不染濯清涟不妖香远益清亵玩鲜有闻隐逸宜乎众矣亭亭净植不蔓不枝3、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理解填空。

①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的生活态度。

②《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的,我们称这种写法为5、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7、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8、“独爱菊”“独爱莲”,两个“独”字,各有什么作用?9、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莲花的高贵品质。

10、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哪些语句?为什么?(3分)11、本文用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赞美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的品质。

但在生活中我们常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12、语段中从哪些方面赞美了莲的君子之风?13、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断句新题型方略及文言文断句题练习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断句新题型方略及文言文断句题练习

01答题技巧:文言文断句遵循“两个原则”即:结构原则和意义原则。

(按结构和句意划分)断句方法如下:(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或“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句首语气词之后要断开,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句首语气词主要有:呜呼、噫、嗟夫(乎)、夫、若夫、盖等。

句末语气词主要有:也、平、哉、矣、耳、焉、邪、耶、与、欤等。

如:①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②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3)在转折连词前应断开。

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4)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断开。

如: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

(6)根据文意和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如:①其一|犬坐于前。

(《狼》)②山行|六七里。

①中“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坐”,译为“像狗一样”;②中的“山”修饰“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7)对话、引文的标志后断开如: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②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8)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

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未几、俄顷、俄而、已而、既而、忽、忽然等。

如:①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口技》)②其夫呓语|既而儿醒。

(《口技》)(9)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断开如:①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隆中对》)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木兰诗》)02答题步骤1.通读全文,理解句意,然后结合整个句子的意思去断句或划分节奏。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习题副标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0分)1.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1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B.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表现了作者对菊的爱慕之情。

2.下面对《陋室铭》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3.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随风直到夜郎西/中通外直B. 香远益清/益习其声C. 回清倒影/清荣峻茂D. 过中不至/明道中E.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4.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可爱者甚蕃(pān)惟吾德馨(xīn)B.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无案牍(dú)之劳形C. 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ái)清涟而不妖D. 谈笑有鸿儒(rú) 陶后鲜(xiān)有闻5.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文书)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多)C. 濯清涟而不妖(洗)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竖立)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靠近赏玩)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艳)6.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A. 问女何所思B. 尝射于家圃C. 何陋之有D.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7.选出下列加下划线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 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C. 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8.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陋室铭》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一、关于古诗(包括词、曲)节奏的划分1.古诗的声律(节拍)节奏《诗经》的时代,主导的诗歌形式是四言。

在它的影响下,古诗逐渐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

^ 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体现出整齐匀称、琅琅上口的韵律美。

五七言诗虽然也是以一节拍两音节为主,但与四言、六言不同的是,五言、七言除了几个完整的节拍外,还有一个畸零的单音节,五言是两个节拍外加一个畸零单音节,七言是三个节拍外加一个单音节。

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单音节呢?有两个作用:一是更便于体现诗叶韵所带来的韵律美。

五言、七言的节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

第二个作用是使诗句更具顿挫、变化之美。

二二一和二二二一因此就分别成为五言与七言诗基本的,也是经典的声律节奏。

汉以后的诗人写诗,一般都遵循这样一种经典的声律节奏来造句,如:潮平两岸/ 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古诗的意义结构五七言诗之所以成为古典诗歌主流形式,还与它有着更强的意义表达功能有很大关系。

人们发现,各句中那个畸零的单音节如此显眼,以致它很自然就成为表达的中心。

于是,许多诗人都把功夫放在单音节的锤炼上,从而使五七言诗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成为锻造名句的诗歌时代。

当然,根据意义的需要,单音节的位置就不仅可以置于句末,也可置于句中。

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这样,古诗就出现了两种常见的意义结构:一,单音节在末尾。

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这是符合自然的、经典的声律节奏。

第二种,单音节在句中。

五言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这也是比较常见的。

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读少府之任蜀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考点14: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解析版)

考点14: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解析版)

考向14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例1:【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蔓.不枝/青树翠蔓.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C.予谓.菊/秦王谓.唐雎曰D.宜.乎众矣/诚宜.开张圣听★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晋陶渊明独爱菊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你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依据上文,谈谈“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答案】1.D2.晋陶渊明/独爱菊3.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4.①感慨知音少(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②即使同道不多,也要坚守志趣,洁身自爱(永葆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5.示例: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横生枝蔓/藤蔓;B.更加/好处;C.认为/对……说;D.应当/应当;故选D。

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本句句意为: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

“晋陶渊明”是主语,“爱”是谓语,此处限画一处,故在“晋陶渊明”与“独爱菊”之间断开。

故断句为:晋陶渊明/独爱菊。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重点字词有:后:之后,以后;鲜:很少;闻:听说,听到。

句子停顿节奏划分

句子停顿节奏划分

一、今为一词,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的要分开读,以示区别;例:(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5)其/实味/不同(《晏子春秋》)(6)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出师表》)(7)可/爱者甚蕃(《爱莲说》)二、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例:(1)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2)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4)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三、谓语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例:(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3)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4)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钢琴到侨光广告买钢琴陕西侨光质优价低,品种全总有一款适合您,快快行动! 查看详情> 安康琴行安康伯利琴行钢琴品牌专卖广告安康琴行品质钢琴专卖,世界钢琴专卖尽在安康伯利琴行查看详情> (5)恐/托付不效(《出师表》)四、后置的介宾短语之前要停顿;例:(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3)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4)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五、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例:(1)已而/夕阳在山。

(《醉翁亭记》)(2)未几/夫/齁声起。

(《口技》)(3)中/轩敞者为舱。

(《核舟记》)(4)今/天下三分(《出师表》)(5)时/先主屯新野(《隆中对》)六、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例:(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2)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则》)(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七、句首语气词后应稍加停顿;例:(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2)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2020版学钢琴怎么入门入门基础知识高清视频画面广告2020版学钢琴怎么入门,全程动作分解教学,讲解详细,通俗易懂查看详情> 每天5分钟轻松自学钢琴初学钢琴广告初学钢琴书+DVD同步结合,远程免费售后辅导《学音乐怕走弯路》让您随心所欲弹钢琴查看详情> (3)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1- -2- (4)夫/大国,难测也。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_有哪些节奏或停顿的原则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_有哪些节奏或停顿的原则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_有哪些节奏或停顿的原则朗诵,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朗诵古诗文诗歌呢?今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朗诵古代诗歌和诗文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技巧一.读出韵味。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基本的书面语形式,三千多年的时空距离,造成他与现代学生的隔膜,学生学古诗文就像与陌生人交朋友,只有拆除那道隔断千里的心理防线,才能让学生走近古诗文,学好古诗文。

古诗文往往一字多义,不易理解,但它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讲究朗朗上口,只要多读就一定会读出它的韵味。

读,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词义,其次,要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意蕴。

读,要采用不同手段调动朗读兴趣。

听录音、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男女生赛读等均是激发学生朗读欲望的好形式。

如上《咏柳》一课,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让学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难点由学生质疑解答),然后学生找出朗读时要变化的语气(如“不知细叶谁裁出,”)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二月春风似剪刀”要读出神气的语气等)。

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一个个读得摇头晃脑起来,一副有滋有味的样子。

当然,这只是初步感受古诗文韵味的魅力,是读的最低层次。

二.读出情味。

情是作家跳动的心,情是文章勾人的魂,它就渗透在字里行间,学生若能透过字表,调动主观情感积极参与,与作者脉搏共振,心随文跳,情随文动,就能读出古诗文的儿女情,山水音,读出田园乐,童真趣,也就读出了古诗文的“经”,读出令人心动的动情点。

教师只有找准每篇古诗文的动情点(是突破重点的关键),引导学生加以体味辨别,学生自己的情感才会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擦出耀眼的火花。

三.读出意味。

文言诗词是最袖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它往往借助意象来渲染一种氛围,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达一种意境。

其和谐的音韵,或铿锵,或缠婉,或迭沓,或明快,或含蓄,只有朗读,反复咏唱,才能体味得到,只有读到了位,才能把眼前的方块文字,转化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

古诗词节奏的划分方法

古诗词节奏的划分方法

古诗词节奏的划分方法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它们对人类情绪、体验的感性叙说,是有赖于语言的审美化运作的。

而所谓审美化运作,就诗歌而言,是指在总体上遵循一般语言规律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改变一些普通语言的组构程式,并将这些在语音、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的变异组构,逐步形成为一种诗歌特有的运作规范,用以对诗中的情意蕴涵、人生体验进行审美化的描述。

这是古典诗歌的又一重要的美学特色。

诗歌就其本身来讲,是一种用讲节奏和有韵律的语言来抒情言志的文学文体。

什么是诗的节奏?节奏原来是音乐术语。

《礼记•乐记》云:“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

”孔颖达曰:“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

”比如唢呐吹就是奏,不吹就是节。

有吹有停,再加上声音按照一定规律,或高或低,或快或慢,或长或短,或强或弱,就会圆满地表现或欢乐,或悲哀的情绪。

诗歌也一样,我们通常将诗歌语言形式上的规律称之为诗的节奏。

郭沫若在《论节奏》一文中指出:“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型,也是她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诗的节奏主要表现在:2.1押韵韵是古典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作者在诗歌中用韵,叫“押韵”。

从《诗经》一直到以后的诗歌,包括民歌,几乎没有不押韵的。

所谓韵,就是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一个汉字的拼音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例如“方”字拼成fāng,其中f是声母,ang是韵母。

再看“帮”bāng,“长”chá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ang,所以他们是同韵部的字。

凡是同韵部的字都可以押韵,也就是把同韵的几个字都放在句尾,所以也叫“韵脚”,一首诗里都用一个韵部的韵脚,就叫“押韵”。

例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chóu),春日凝妆上翠楼(lóu)。

忽见陌头杨柳色(sè),悔教夫婿觅封侯(hóu)。

这里的“愁”、“楼”、和“侯”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ou。

“色”字不押韵,因为它读作sè,它的韵母是e,跟“愁”、“楼”、“侯”不是同韵字。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指导及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指导及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中考题例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B.而|乡邻|之生日蹙C.今其|室十无一焉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分析: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

“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

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

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

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

C句的“今其室”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

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例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004年中考题)分析:A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

故A是错的。

B的前后两句划分的标准不一,不能形成对偶,所以也是错的。

C句中的“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是两个用法相同的主谓词组,分别作两个“无”的宾语。

而主谓词组在作句子成分的时候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故C是错的。

只有D是意义上的对偶,所以是正确的。

例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04年中考题)分析:这两个句子不是诗句,所以不存在对偶的问题,因此只能作意义上的划分。

正确划法如下(当然还可以划得更细一些):(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由此可见,划分诗文的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素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素材)

16、短文两篇——《爱莲说》一、文体知识及其作者情况。

1、“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2、本文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人称濂溪先生,宋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

他是中国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代表作是《爱莲说》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

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

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赜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

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

张(木加武字)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渐大起,九江、道州等、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

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

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

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一、关于古诗(包括词、曲)节奏的划分1.古诗的声律(节拍)节奏《诗经》的时代,主导的诗歌形式是四言。

在它的影响下,古诗逐渐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

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体现出整齐匀称、琅琅上口的韵律美。

五七言诗虽然也是以一节拍两音节为主,但与四言、六言不同的是,五言、七言除了几个完整的节拍外,还有一个畸零的单音节,五言是两个节拍外加一个畸零单音节,七言是三个节拍外加一个单音节。

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单音节呢?有两个作用:一是更便于体现诗叶韵所带来的韵律美。

五言、七言的节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

第二个作用是使诗句更具顿挫、变化之美。

二二一和二二二一因此就分别成为五言与七言诗基本的,也是经典的声律节奏。

汉以后的诗人写诗,一般都遵循这样一种经典的声律节奏来造句,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古诗的意义结构五七言诗之所以成为古典诗歌主流形式,还与它有着更强的意义表达功能有很大关系。

人们发现,各句中那个畸零的单音节如此显眼,以致它很自然就成为表达的中心。

于是,许多诗人都把功夫放在单音节的锤炼上,从而使五七言诗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成为锻造名句的诗歌时代。

当然,根据意义的需要,单音节的位置就不仅可以置于句末,也可置于句中。

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这样,古诗就出现了两种常见的意义结构:一,单音节在末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