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杭州地区频发灾害的研究
杭州市地质灾害类型与影响因素分析
杭州市地质灾害类型与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也不断增加,本文分析了杭州市地质灾害发育类型,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确保人们生产、生活安全。
关键词:地质灾害;类型;影响因素;杭州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杭州湾,全市面积约5600多平方公里。
杭州西部、中部和南部属浙西中低山丘陵,东北部属浙北平原,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
1.地质灾害现状概述据杭州市国土资源局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杭州市地质灾害发生起数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其中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34起,导致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638万元。
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154处,威胁着17700多人的生命安全。
2.地质灾害类型杭州市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地面塌陷等四种山地灾害。
地质灾害较少孤立存在, 在适宜条件下, 常呈同类多发或异类伴生、派生、链生形成的群体。
如斜坡地质灾害群通常为彼此分离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构成或者崩塌引起滑坡, 进一步引发泥石流;城市地质灾害群通常包括地基沉降、地面变形、垃圾堆放及水土污染;以及地面沉降引起的地下咸水入侵、土壤盐碱化、地下管道和隔水层破坏、水质污染等等。
2.1 突发性地质灾害突发性地质灾害, 主要指山地斜坡地质灾害,是水流和岩土地质体相互作用下致使岩土体发生变形破坏、滑移、坠落或流滚而酿成的灾害。
它主要发生于山地小流域中, 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斜坡系统作为开放体系, 是由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组成斜坡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使系统不断地实现无序→有序、平衡态→近平衡态→远离平衡态的演化和发展, 是一种确定性与随机性共存的过程。
斜坡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来势凶、危险性强等特点。
如2011年3月14日晚,由于连续降雨,山体积水严重,萧山楼塔镇徐漳线发生多次山体滑坡现象,滑塌岩土体面积约250平方米,塌方量约3000余方。
关于杭州地区频发灾害的研究
关于杭州地区频发灾害的研究摘要:结合杭州的社会经济与自然地理要素,分析总结杭州发生的灾害类型,并且以台风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研究其对于杭州地区所产生的影响与危害,从而提出灾害应变措施,对未来杭州地区发生相同灾害的预防与应变提供借鉴和参考意见。
关键词:杭州地区自然灾害分析措施1 研究背景1.1杭州的地理环境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
杭州有着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
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水库占8%,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和以大涌潮闻名的钱塘江穿城而过。
杭州西部、中部和南部属浙西中低山丘陵,东北部属浙北平原, 江河纵横,湖泊密布,物产丰富。
杭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之美誉。
1.2杭州的自然灾害概况杭州市东临杭州湾,地形复杂,河网密布,钱塘江水系东西贯穿,支流众多,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比较严重的省级城市之一。
每年夏秋两季是杭州市台风灾害多发期,台风引起的狂风暴雨不仅摧毁房屋、淹没耕地,以及所引发的洪涝、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杭州市各级政府每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了各种防御工事和预案,旨在减轻台风带来的灾害。
2 杭州地区的灾害类型2.1 台风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打到12级及以上成为台风或飓风。
杭州属于台风灾害易发区,几乎在影响我国公布沿海的台风都对杭州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与已有的台风灾情资料统计分析,影响杭州地区的台风主要表现为暴雨、大风、风暴潮。
2.2洪涝和干旱洪涝和干旱是浙江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而夏秋两季而夏、秋两季的雨涝灾害给浙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失是较干旱更为巨大的。
杭州市雷电活动特征及雷电灾害区划
杭州市雷电活动特征及雷电灾害区划刘垚;缪启龙;刘淼;段春锋【摘要】利用杭州市1966-2005年雷暴日资料和2008-2009年闪电定位资料,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杭州市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地闪密度空间分布与最大地闪强度空间分布的叠置作为雷电风险的主要评价指标,得到杭州市雷电灾害致灾危险性区划.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杭州市雷暴天气多发生在夏季和午后时段;在空间分布上,杭州市地闪密度较大地区多集中在山脉向阳坡、迎风坡以及大面积水域向陆地过渡的区域.杭州市雷电灾害风险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上城区、江干区、滨江区、西湖区西部以及淳安县西南部、富阳市大部、余杭区西部、萧山区中部地区.雷电风险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人口稠密区、工业集聚区、湖边、江边等,这些都可能与气温、空气湿度、地形地貌、建筑物密集密切相关.【期刊名称】《气象与减灾研究》【年(卷),期】2011(034)004【总页数】6页(P62-67)【关键词】雷电灾害;分布;风险区划;ArcGIS【作者】刘垚;缪启龙;刘淼;段春锋【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浙江省防雷中心,浙江杭州 310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7.32雷电灾害是指雷雨云中的电能释放,击中物体或形成的强烈电磁辐射而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1]。
雷电灾害不仅能够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还导致火灾、导航、计算机信息系统瘫痪等事故频繁发生,甚至损坏家用电器。
雷电灾害的涉及面广、突发性强、灾害危害范围大,影响深远,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多台风登陆地区,每年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因此台风灾害对浙江省来说是一个常见的自然灾害。
在台风来袭时,浙江省的气象服务机构将发挥重要作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人们做好防御工作。
本文将从浙江省台风灾害的特征以及气象服务的特点两方面进行介绍。
一、浙江省台风灾害的特征1. 频发性:浙江省是多台风登陆地区,每年夏秋季节都会有数次台风登陆或影响浙江省,台风频发,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 风雨大:台风登陆时,会带来强风暴雨天气,风力大、雨量大,给人们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同时也容易引发山洪、城市内涝等灾害。
3. 危害性:台风登陆时所带来的强风暴雨会引发倒树、房屋倒塌、停电等灾害,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二、气象服务特点1. 及时预警:浙江气象部门针对台风天气的特点,建立了完善的台风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及时监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并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指导人们做好防御准备。
2. 精细化预报:浙江气象部门不仅可以预测台风的路径和登陆时间,还能够提供精细化的预报,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特点和地形地势,进行精准预报,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多层次服务:浙江气象部门还能够提供多层次的气象服务,包括向政府部门发布气象信息,指导灾害防治工作,同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指导人们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4. 科技支持:浙江气象部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卫星遥感、雷达监测等技术手段,提高了对台风的监测能力,保障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浙江省台风灾害的特征主要是频发、风雨大、危害性大,而浙江省的气象服务机构在台风防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特点是及时预警、精细化预报、多层次服务和科技支持。
相信在浙江省气象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当地居民能够更好地应对台风灾害,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浙江省小流域山洪灾害与预警技术研究
浙江省小流域山洪灾害与预警技术研究浙江省小流域山洪灾害与预警技术研究一、引言山洪灾害是指由于暴雨等降水引发的溪流、河流泛滥,导致灾害性洪水向下游冲击的自然灾害。
在中国,山洪灾害的发生频率较高,尤其是在地势复杂、降雨强度大的地区,如浙江省。
为了减少山洪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研究浙江省小流域山洪灾害与预警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二、浙江省山洪灾害特点浙江省地势复杂,河流众多,水系密集,流域面积较小。
这种地理特点决定了浙江省山洪灾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降雨强度大:浙江省多山且多雨,降雨强度较大,容易引发山洪灾害。
2. 泥石流频发:浙江省多山地,土壤容易发生地震或其他地质灾害,导致泥石流的频发。
3. 河流长度短:浙江省河流密集,但河流长度较短,水流下泄速度快,容易造成底部冲刷和水流堆积。
4. 居民密集:浙江省是人口密集的省份之一,山洪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较大。
三、浙江省山洪灾害预警技术现状为了加强山洪灾害预警工作,浙江省对山洪灾害的预警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主要的预警技术包括以下几种:1. 雨量预警:通过判断降雨量和降雨强度,预测山洪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2. 水位预警:通过监测河流的水位,判断洪水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3. 地质灾害预警:通过地质勘探和测量,预测土壤的稳定性,判断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4. 水流速度预警:通过监测水流速度,判断山洪冲击力度。
这些预警技术在浙江省山洪灾害预警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山洪灾害的预测准确度和预警效果。
四、浙江省小流域山洪灾害研究在预测山洪灾害的同时,研究浙江省小流域山洪灾害的形成机理以及影响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形与降雨关系:研究地势复杂的浙江省小流域与降雨之间的关系,探测高降雨量对小流域的影响。
2. 土壤侵蚀与泥石流:研究土壤侵蚀的特点以及泥石流发生机制,预测泥石流的频发概率。
3. 水流堆积与冲刷:研究水流堆积和底部冲刷的影响因素,分析小流域中的水流分布和消解方式。
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概述钱塘江大潮是指发生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地区的一次大规模潮汐事件。
这场潮汐事件发生在公元334年,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本文将对钱塘江大潮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关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的介绍。
原因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两个因素:潮汐和气候。
潮汐钱塘江是一个海水与江水交汇的地区,所以潮汐对该地区的影响很大。
当潮汐周期和气象条件达到一定条件时,就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潮汐。
气候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也对钱塘江大潮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根据历史气象数据,该地区的气温、降水量等气候因素都会对潮汐产生一定的影响。
影响钱塘江大潮对杭州市地区的影响非常严重,不仅对当时的居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还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该次潮汐事件导致了杭州市区大面积的淹没和倒塌,许多农田也遭受了毁坏,导致了大量财产的损失。
人员伤亡钱塘江大潮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据历史记录,当时有数千人在这次潮汐事件中丧生。
历史事件钱塘江大潮的历史事件被记载在多个古籍和历史记录中,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要事件:334年潮汐事件公元334年,钱塘江地区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潮汐。
记载显示,大潮先是席卷了钱塘江地区的海滩和河流,随后迅速扩散到城市和郊区。
历史影响这场潮汐不只是人们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也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开始反思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同时也加强了对防洪工程的需求和对自然灾害的科学研究。
结论钱塘江大潮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自然灾害事件。
它对于杭州市地区和整个中国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提醒了我们应该重视自然灾害的防范和研究工作。
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进而采取更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自然灾害。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台风频发区之一,每年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灾害特征和气象服务特点如下所述。
一、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1. 频率高:浙江省台风频率高,每年平均受到台风袭击的次数在3-5次之间,且多集中在夏秋季节,特别是7-9月份。
2. 灾害影响广:台风对浙江省的影响广泛,包括强降雨、强风、洪涝、风暴潮等。
这些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
3. 台风路径多变:浙江省受到的台风多来自东海或太平洋,其路径具有多样性,既有陆上擦过的,也有掠过近海或登陆后减弱的。
4. 强度不定:浙江省受到的台风强度不定,有的是强台风或超强台风,能够引发较大的灾害,有的是弱台风或热带低压,只产生小范围的短时降雨。
5. 季风气候影响:浙江省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亚洲季风区,东南季风的影响较大,台风与季风相互作用,既能使季风持续时间延长,也能使季风同时伴随台风引发强降雨。
二、浙江省台风灾害气象服务特点:1. 预警体系健全:浙江省在台风防御和灾害减轻方面建立了完善的气象预警体系,包括颱风暴涨水位监测预报、应急指挥系统、台风路径预测等,能够及时向公众发布台风预警信息。
2. 天气预报提前:浙江省气象部门利用现代气象设备和技术手段,能够提前数天准确预报台风的路径、强度和影响范围,为社会和公众做出针对性准备和防护。
3. 防护措施完善:浙江省在台风防护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设立避风塘、加固房屋建筑、整治排水系统、安排紧急避难场所等,提高了灾害的应对能力。
4. 多元化气象信息传递:浙江省除了通过电视、广播、短信等传统媒体向公众发布台风信息外,还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手机APP等途径,将台风信息传递给更广泛的人群,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果和覆盖面。
5. 持续监测服务:浙江省气象部门会持续监测台风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台风动态,通过专家解读和发布会等形式,向公众提供更为详细和准确的台风信息和应对建议。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明显,但通过健全的预警体系和完善的气象服务,能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预报台风动态,加强防护措施,提高灾害应对能力,降低了台风对人员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以8807号台风为例分析杭州台风、暴雨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以8807号台风为例分析杭州台风、暴雨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徐二女
【期刊名称】《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3(20)2
【摘要】本文分析了1988年8月8日杭州遭到的7号强台风暴雨(简称8807号台风暴雨)给杭州市造成的灾害特点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杭州市的防灾抗灾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城市的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市政建设、防灾抗灾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东南沿海其它城市的防灾抗灾对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7页(P222-228)
【关键词】城市;自然灾害;台风;暴雨
【作者】徐二女
【作者单位】杭州大学地理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5.61
【相关文献】
1.2012年第9号台风“苏拉”暴雨特点及成因分析 [J], 刘爱鸣;左平昭;林毅;吴启树;
2.以8807号台风为例分析杭州市台风、暴雨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J], 徐二女
3.江西台风暴雨的特点及分析阈值研究 [J], 陈鲍发;李密;吴春晖;卢秋芳;余欣;王萱
4.山东省区域性暴雨事件时空变化特征及个例分析——以台风"利奇马"暴雨过程为
例 [J], 邱粲;陈艳春;刘焕彬;李娟;曹洁
5.台风"浪卡"(2016)暴雨特点及卫星云图特征分析 [J], 宁子杰;包文雯;陈峥蓉;潘静;黄明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杭州市主城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杭州市主城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王倩;潘蓉;郭崇文;陈芳芳;李佳慧
【期刊名称】《安全》
【年(卷),期】2024(45)2
【摘要】为准确评估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辅助制定防涝治涝政策,以杭州市为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遥感影像、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基于城市内涝的风险评估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防灾减灾能力和承灾体易损性等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数值,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评估城市内涝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杭州市主城区暴雨内涝灾害次高风险及高风险区占整个研究区域的3.36%,中风险区占14.80%,低风险及次低风险区占81.84%,其中,中风险及以上区域主要位于拱墅区、上城区、西湖区、滨江区,并且在临安区内呈现零星分布的状态。
【总页数】8页(P32-39)
【作者】王倩;潘蓉;郭崇文;陈芳芳;李佳慧
【作者单位】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915.5
【相关文献】
1.杭州市主城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区划
2.基于城市暴雨内涝数学模型的福州内涝灾害风险评估
3.上海市暴雨-洪涝-内涝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技术应用示范研究
4.城
市暴雨局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5.基于地表不透水特征的局地暴雨内涝灾害风险等级制图及分布特征分析——以天津主城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杭州市城西地区洪水出路研究
杭州市城西地区洪水出路研究汤沂园;章宏伟;张杨波【摘要】杭州市城西地区地势低洼,上承山水,下受杭嘉湖平原河流水位顶托,为易受洪涝灾害地区.以抵挡2007年"罗莎"台风洪水为目标,根据城西地区水系分布、城市布局,初步提出了洪水外排、湿地调蓄、建圩挡水的排涝布局及10种洪水出路方案.对10个方案从水位、水量、工程投资、对周边地区影响、政策处理等方面进行比较,最终提出以建设西溪湿地至钱塘江的地下排水通道、西溪湿地内部调蓄、分区建圩的组合方案为推荐方案.经分析认为,推荐方案可有效减轻杭州市城西地区的洪涝问题.%The western district of Hangzhou is prone to flood disaster due to its low-lying location where is influenced by upstream mountainous flood and the back water effect of Hangjiahu plain.Taking the flood control of Typhoon Krosa in 2007 as the objective and according to the river system distribution and urban layout in the district, we propose 10 flood control schemes involving flood discharge, wetland regulation & storage and polder construction.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10 schemes are compared from the aspects of water level, flood volume, investment, impact on surrounding areas, policy processing etc..In conclusion, the composite scheme of underground drainage passage from Xixi Wetland to Qiantang River, Xixi Wetland regulation & storage and partitioned polder construction is recommended.The recommended scheme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flood problems in western Hangzhou.【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7(048)008【总页数】5页(P10-14)【关键词】洪水出路;方案比选;杭州市城西地区【作者】汤沂园;章宏伟;张杨波【作者单位】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杭州 310002;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杭州 310002;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杭州 310002【正文语种】中文杭州市是浙江省的省会,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财富剧增,洪涝灾害引起的损失日趋增大。
杭州西湖区域断裂分形研究及其对岩溶塌陷分布的影响
杭州西湖区域断裂分形研究及其对岩溶塌陷分布的影响
杭州西湖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其中断裂构造是重要的构造形态之一。
断裂是指地壳在地质运动中发生断裂变化的结构形态,它是地球上各种构造形态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也是岩溶塌陷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研究杭州西湖区域断裂分形的特征及其影响岩溶塌陷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对杭州西湖区域地质地貌的研究,发现该区域断裂构造分布非常复杂,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形成了许多不同形态的断裂构造。
通过对这些断裂的分析,我们发现它们具有分形特征,即断裂分形维度不同于整体地貌的分形维度。
通过对断裂的分形维度的测量,可以更好地解释其空间结构和演化特征,对于研究地震和岩溶塌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在岩溶塌陷研究中,断裂构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控制因素。
通过对杭州西湖地区塌陷区的分布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出现在断裂带上。
因此,研究断裂的分形特征不仅可以更好地解释其空间结构和演化特征,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岩溶塌陷的演化过程和分布规律。
总之,通过对杭州西湖区域的断裂分形特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质构造和演化规律,对于研究地震和岩溶塌陷等自然灾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探索其更多的应用价值,为地质科学和自然灾害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撑和指导。
浙江省剡溪小流域“2023.7.22”短历时暴雨山洪致灾成因分析
浙江省剡溪小流域“2023.7.22”短历时暴雨山洪致灾成因分
析
王淑英;孙英军;王雨歌
【期刊名称】《中国防汛抗旱》
【年(卷),期】2024(34)5
【摘要】2023年7月22日,浙江杭州富阳区遭遇短历时强降雨,诱发山洪灾害,造成剡溪小流域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为全面了解此次暴雨山洪过程,揭示受灾区山洪致灾机制,基于实地调查资料,从降雨特征、山洪过程及人类活动3方面分析山洪致灾特征。
结果表明,短时强降雨是该区域山洪致灾的主要成因,站点最大1 h雨量100.5 mm,最大3 h雨量150.0 mm,重现期均超100 a;水文过程模拟及典型断面洪水位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出口断面峰值流量达185.2 m3/s,洪水过程呈历时短、陡涨缓落的特点,水位迅速抬升形成漫滩洪水,最大陡涨率超1 m/h,极大限制了沿河居民避险转移时间;人类活动如围滩造地等行为严重侵占河道行洪面积,2000-2022年,流域居民用地增加160.3%,且沿(跨)河建筑物的阻水效应进一步阻碍行洪,加重了山洪灾害规模。
【总页数】6页(P32-37)
【作者】王淑英;孙英军;王雨歌
【作者单位】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四川大学山区河流保护与治理全国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7;X43
【相关文献】
1.浙江省短历时暴雨图集在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中的应用
2.2015年“6·23”临安昌化小流域山洪致灾成因分析
3.浙江省短历时暴雨分析计算方法探讨
4.山东省小流域短历时暴雨公式的优化及应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发展应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城市发展应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作者:叶书铭崔倩如尤建新来源:《学理论·下》2013年第09期摘要: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上却没有很大提高。
通过对近三年我国自然灾害事故的收集,分别针对特定城市(杭州),以及国内受灾严重城市这两个方面,结合城市发展及遭受自然灾害情况,整理相关数据,采用数据比较分析,得出自然灾害同城市发展的相互影响因素,确定城市建设在抵御自然灾害中的重要性,最终得出城市发展应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结论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自然灾害;城市发展;数据比较分析;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099-03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建设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然而,城市发展同时面临的自然灾害不容忽视。
据民政部统计,2012年7月份,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6 180.1万人次受灾,402人死亡,91人失踪,464.3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或其他需紧急生活救助。
经核定,各类自然灾害造成24.4万间房屋倒塌,87.1万间不同程度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为5 185.8千公顷,其中绝收624.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55.2亿元人民币(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
可见,在快速的城市发展背后,人们忽视了城市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城市建设的同时没有做到提前防范;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联合国从1987年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便对自然灾害的防治减灾工作做了大量的研究,包括对治理规划、评价体系、预测预报、综合治理等多个方面的研究[1-5],但是却忽略了自然灾害同城市发展的关系。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城市发展的进程与近年来城市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治理,研究城市发展与自然灾害影响的关系,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在更好地建设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城市的同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减少和避免自然灾害对城市的经济影响和财产损失,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最终实现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各城市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杭州自然灾害情况调查报告
杭州自然灾害情况调查报告一、事故基本情况(一)5月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基本情况。
5月,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起、死亡6人,同比减少53.3%、50%,与前两年平均数相比减少58.8%、58.6%。
其中:工矿商贸领域发生事故2起、死亡2人,同比增2起、2人,与前两年平均数相比上升300%、300%。
道路运输领域发生事故5起、死亡4人,同比减少64.3%、63.6%,与前两年平均数相比减少67.7%、70.4%。
水上运输、渔业船舶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未发生自然灾害亡人事故。
(二)1-5月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基本情况。
1-5月,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2起、死亡42人,同比减少17.6%、4.5%,与前两年平均数相比减少42.5%、34.4%。
其中:工矿商贸领域发生事故10起、死亡10人,同比上升42.9%、11.1%,与前两年平均数相比上升53.8%、17.6%。
道路运输领域发生事故32起、死亡32人,同比减少25.6%、5.9%,与前两年平均数相比减少51.5%、41.8%。
水上运输、渔业船舶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未发生自然灾害亡人事故。
二、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事故特点分析1-5月全市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领域总体平稳,自然灾害领域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生产安全事故总体平稳。
1-5月,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2起、死亡42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较去年同期减少9起、2人,其中,5月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环比4月下降46.2%、53.8%。
(二)自然灾害领域总体平稳。
1-5月,全市共发生森林火情4起,未造成人员伤亡。
进入汛期以来,全市防汛形势平稳,期间共经历7轮强降雨,启动防汛4级应急响应1次。
(三)建设施工领域事故防控形势严峻。
1-5月,全市建设施工领域共发生事故8起,导致8人死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占全市工矿商贸领域事故80%、80%,其中,5月7日、5月11日在地铁施工过程中连续发生两起亡人事故。
台风浙江现状分析报告
台风浙江现状分析报告一、引言最近几天,台风频繁袭击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其中浙江成为受灾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本报告将对台风对浙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受灾情况和救援措施进行描述和评估。
二、受灾情况1. 强风暴雨受台风影响,浙江近期遭受了强风暴雨的袭击。
特别是日本时间10月16日晚间至17日白天,台风引发了大风和暴雨,强度甚至超过了该地区数十年来的最大台风。
2. 山洪暴发由于强降雨,浙江部分地区发生了山洪暴发的情况。
特别是在地势较低的河流附近地区,洪水泛滥并淹没了大片土地。
3. 地质灾害强降雨和飓风引发了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包括滑坡和泥石流。
据初步统计,浙江境内共发生了30多起地质灾害事件。
三、救援措施1. 疏散人员浙江各地政府紧急组织了疏散人员的行动,确保人民的安全。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目前,已疏散了近50万人。
2. 救援物资浙江政府调度了大量的救援物资,包括食品、饮用水、抢修工具等,并迅速将它们运送到受灾地区。
3. 临时避难所为了提供临时住所给被疏散的人员,浙江政府设立了多个临时避难所。
这些避难所为受灾民众提供了食品、安全住所和医疗援助。
4. 救援队伍浙江政府动员了大量的救援队伍,包括消防队、抢险队和医疗队。
他们正在前线积极开展搜救和救援行动,确保受灾民众的安全。
四、评估与展望尽管浙江政府采取了及时而有效的救援措施,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台风的破坏力远远超出了预期,导致救援措施的不足。
其次,由于部分地区通信中断,救援团队的组织和协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建议:1. 强化预警系统加强现有的台风预警系统,提高准确性和预警时间,以便更早更全面地应对台风的到来。
2. 提高救援能力加强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能力和协调机制,确保救援措施能够及时到位。
3.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抗洪和排水系统的建设,以减轻台风和暴雨对浙江地区的影响。
4. 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台风和自然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教育民众科学防灾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杭州萧山机场台风影响分析
杭州萧山机场台风影响分析杭州萧山机场台风影响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台风频繁发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
台风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交通运输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作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杭州萧山机场在每年夏秋季节都要面临台风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杭州萧山机场在台风来袭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首先,台风对杭州萧山机场的航班运行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台风带来的强风和大雨会严重影响机场的跑道和飞机的起降。
由于飞机对于恶劣天气的适应性较差,风速超过一定限制值时,起降将被迫中断或取消。
这就导致了航班延误和航班取消的情况时有发生。
机场需要根据台风路径和强度及时调整航班计划,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航班延误和取消对旅客的影响。
其次,台风还对机场的地面设施和设备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强风、暴雨以及可能带来的洪涝灾害会影响机场的排水系统,导致跑道积水,给起降飞机带来安全隐患。
机场需要提前做好排水系统的维护,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解,降低降雨对机场操作的影响。
此外,机场的建筑、道路和设备也需要进行加固和维护,以抵御台风带来的破坏。
例如,对于建筑物和停机坪等设施,可以采用抗风设计和防水措施,确保台风来袭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除了影响机场的运行和设施,台风还对机场的航空公司和旅客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台风的到来可能导致航班延误,需要重新安排乘客和货物的运输。
这意味着航空公司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应对台风带来的挑战,同时也对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于旅客来说,台风往往会导致航班取消或延误,给出行计划带来不便和困扰。
因此,机场需要建立健全的旅客信息通知和安置机制,以便及时告知旅客航班情况,提供相关帮助和保障。
为了应对台风的威胁和影响,杭州萧山机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机场建立了完善的台风监测系统,可以及时获取台风的相关信息,为机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机场与航空公司、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旅客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信息交流和协调配合。
杭州属于什么风险地区
杭州属于什么风险地区杭州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主要城市,被誉为中国的“天堂城市”,素有“人间天堂”之称。
它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一个经济、文化、科技和旅游中心。
然而,杭州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应对。
首先,杭州属于自然灾害风险地区。
由于杭州地处海洋和山区之间,常年面临台风、洪水、旱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威胁。
每年夏秋季节,台风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杭州市,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灾害风险。
洪水也是杭州面临的常见自然灾害,尤其是在雨季,城市的低洼地区经常发生内涝现象。
此外,杭州还位于长江流域,地震风险也存在,尽管相对较低。
这些自然灾害对杭州市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威胁,需要加强以防为主的措施,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强自然灾害预警和防范工作。
其次,杭州也面临环境污染风险。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杭州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已成为城市居民的常见问题。
特别是在冬季采暖季节,燃煤排放导致的污染会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
此外,杭州的水资源也面临严重的污染和供需矛盾,严重威胁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杭州市政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环保管理,推动绿色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同时,杭州也存在社会安全风险。
由于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和社会矛盾增多,杭州也面临一些社会安全风险。
犯罪率、交通事故等社会问题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此外,网络安全也是杭州市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频繁发生,对社会稳定和居民生活带来了挑战。
杭州市政府需要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社会治安水平,保障市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最后,杭州也面临经济风险。
作为浙江省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产业基地,杭州的经济发展迅速。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经济风险。
首先,金融风险是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风险在金融领域蔓延,可能带来金融危机和经济波动。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风险也需要关注。
杭州地址灾害报告模板
杭州地址灾害报告模板【报告标题】:杭州市某地地址灾害报告一、灾害概述近期,我市杭州市某地发生了一起地址灾害。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该灾害主要涉及地址标识错误、地址混淆、地址缺失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种种不便,同时也对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灾害原因1.地址标识错误:一些地区的地址标识错误,导致快递员、外来人员无法准确找到目的地。
地址标识错误主要有标识数字错误、道路名称拼写错误等因素造成。
2.地址混淆:由于一些道路的名称相似或相同,导致快递员和外来人员误将目的地送错。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县区之间或者同一县区的不同街道之间。
3.地址缺失:部分新建小区或商业区由于管理不善,未及时建立有效的地址标识,导致该地区的地址缺失。
这样一来,居民将无法正常接收信件、快递和公共服务。
三、灾害影响1.居民生活受影响:由于地址标识错误和地址混淆,居民难以准确接收快递、邮件等。
特别是一些急需药物或者生活用品的老年人、病患等受影响最为严重。
2.快递服务质量下降:地址灾害导致快递员频繁送错货物,造成了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这种情况不仅增加了快递公司的成本,也严重影响了市民对快递服务的满意度。
3.城市管理形象受损:地址灾害不仅给市民带来了种种不便,也使得城市管理的形象受到了一定的损害。
这不符合杭州市“美丽富饶宜居”的形象定位。
四、灾后应对措施1.地址标识纠错:对于已发现的地址标识错误,相关部门应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正,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加强信息沟通:各相关单位应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消除地址混淆问题,尽可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对新建小区、商业区等地方的地址管理,及时建立和维护地址标识,提高城市管理的效能和质量。
4.公众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社区等渠道,开展地址标识使用规范和操作方法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地址认知能力。
五、防范措施1.建立维护地址数据库:建立完善的地址数据库,确保每个地址标识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杭州地区频发灾害的研究摘要:结合杭州的社会经济与自然地理要素,分析总结杭州发生的灾害类型,并且以台风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研究其对于杭州地区所产生的影响与危害,从而提出灾害应变措施,对未来杭州地区发生相同灾害的预防与应变提供借鉴和参考意见。
关键词:杭州地区自然灾害分析措施1 研究背景1.1杭州的地理环境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
杭州有着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
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水库占8%,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和以大涌潮闻名的钱塘江穿城而过。
杭州西部、中部和南部属浙西中低山丘陵,东北部属浙北平原, 江河纵横,湖泊密布,物产丰富。
杭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之美誉。
1.2杭州的自然灾害概况杭州市东临杭州湾,地形复杂,河网密布,钱塘江水系东西贯穿,支流众多,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比较严重的省级城市之一。
每年夏秋两季是杭州市台风灾害多发期,台风引起的狂风暴雨不仅摧毁房屋、淹没耕地,以及所引发的洪涝、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杭州市各级政府每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了各种防御工事和预案,旨在减轻台风带来的灾害。
2 杭州地区的灾害类型2.1 台风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打到12级及以上成为台风或飓风。
杭州属于台风灾害易发区,几乎在影响我国公布沿海的台风都对杭州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与已有的台风灾情资料统计分析,影响杭州地区的台风主要表现为暴雨、大风、风暴潮。
2.2洪涝和干旱洪涝和干旱是浙江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而夏秋两季而夏、秋两季的雨涝灾害给浙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失是较干旱更为巨大的。
就洪水而言,其造成的损失居浙江省各类灾害损失之首。
浙江省的旱涝情况,受到大尺度环流异常的情况。
我国夏季雨带偏北时,浙江省旱;我国夏季雨带偏南时,浙江省涝。
2.3高温热浪杭州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夏季6—8月份,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烈,将出现持续或间断性异常高温酷热天气。
从1999年至今,我国华北地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几乎每年都会出现持续10天以上的强度大范围广的极端高温天气。
2.4寒潮寒潮天气是一种大范围剧烈降温的现象,一般出现在每年秋末至次年初春之间,侵入我国以后数日之内就可以从北向南横扫全国,杭州地区也深受寒潮的影响,在春秋季节出现的低温连续阴雨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极大。
2.5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由于地表松散土体压缩而导致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的一种环境地质现象,是一种不可补偿的永久性环境和资源损失,是地质环境系统破坏所导致的恶果,是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地面沉降具有成生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成因机制复杂和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是一种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
杭嘉湖地区作为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的组成部分,自从1964年开始就已经有地面沉降的现象出现。
3 研究对象对于以上杭州地区频发灾害的类型,本文主要从台风入手,以台风为例,阐述台风对杭州地区的影响,探究它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从而分析、整理出对自然灾害的应变措施和工程措施,以供参考。
4 台风在杭州的总体影响4.1台风大风分布从杭州全域来看,东北部平原区极大风速较大,中西部山区,尤其是低山丘陵、山垄谷地极大风速相对较小;从杭州地形高程分布来看,较为突出的山顶、山岗、迎风坡的极大风速比较大,较河谷盆地成倍增大。
地处东北的钱塘江沿岸的滨海平原,包括萧山围垦区、新湾镇、河庄镇历史极大风速记录为12级以上,部分地区出现高达14级以上大风,杭州城区、余杭市极大风速也普遍高于10级大风。
位于杭州中部山区的分水江流域极大风速较小(如图3.2所示),一般6一7级,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河谷地形的特征明显,该流域呈南北走向,与一般盛行台风的走向垂直。
因此,当台风来袭时,受到东西两岸山脉的阻挡,该地区的风力自然减小。
高海拔地区,如西天目山顶、清凉峰、龙门山、大奇山一带,海拔1000米以上,因此这些地区的台风极大风值也出现过12—14级。
4.2往年台风袭击总结杭州市地处沿海,属于台风灾害易发区,年均受台风影响1.5次,就从2004年起至今的数据看,台风每年都会袭击中国。
2004年第14号台风云娜;2005年有13号台风泰利,15号台风卡努,5号台风海棠,9号台风麦莎;06年5号台风格美;07年16号台风罗莎,13号台风韦帕;08年8号台风凤凰;09年8号台风莫拉克;11年11号台风南玛都;12年分别是11号台风海葵,12号苏拉。
其中2012年第11号台风海葵是影响杭州较为严重的台风个例。
海葵于8月3日08时在日本冲绳县东偏南方约136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就是北纬23.2度,东经140.7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1002百帕。
"海葵"5日17时已加强为强热带风暴;于6日17时加强为台风;7日14时加强为强台风。
海葵在浙江省象山县鹤浦镇(三门湾北侧)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2米/秒)。
8日4时减弱为台风。
8日20时前后进入我省东南部,随即减弱为热带风暴,9日5时“海葵”的中心位于安徽省泾县境内,之后在安徽南部徘徊少动,强度逐渐减弱。
第11号台风“海葵”路径图截止8月10日电据民政部、国家减灾办初步统计,受第11号台风“海葵”影响,浙江、上海、江苏、安徽4省(直辖市)6人死亡,217.3万人紧急转移。
其中,浙江省700.1万人受灾,154.6万人紧急转移,5100余间房屋倒塌,1.5万间不同程度受损。
杭州受到海葵的正面袭击,出现了大到暴雨和8—10级的东北大风,并且持续时间是两天。
5 台风灾害的特点、成因及其危害分析5.1台风的特征一、有季节性。
台风(包括热带风暴)一般发生在夏秋之间,最早发生在五月初,最迟发生在十一月。
二、台风中心登陆地点难准确预报。
台风的风向时有变化,常出人预料,台风中心登陆地点往往与预报相左。
三、台风具有旋转性。
其登陆时的风向一般先北后南。
四、损毁性严重。
对不坚固的建筑物、架空的各种线路、树木、海上船只,海上网箱养鱼、海边农作物等破坏性很大。
五、强台风发生常伴有大暴雨、大海潮、大海啸。
六、强台风发生时,人力不可抗拒,易造成人员伤亡。
5.2台风的成因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
二、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
三、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
四、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5.3台风的危害分析影响杭州的台风主要具有大风、暴雨两种致灾方式,而这两种方式在不同强度条件和不同登陆路径下又有着不同的组合方式。
在临海和平原区,大风作用较为明显,摧毁性大风是台风的主要特征之一,台风的气压场表现为极低的中心气压和极大的气压梯度,所以一个产生成熟的台风其中心最大风速可达12级以上,如此强大的大风造成的破坏性是很大的,它能摧毁房屋,堤岸等建筑物,树木可以被拔去,农作物会倒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样的,暴雨也是热带气旋致灾的一个重要因素,饱含水汽的热带气旋既可以自身形成降水,也可以与西风系统或其他热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暴雨。
根据历史台风记录分析,约60%的台风过程伴随着暴雨天气的产生。
由于热带气旋暴雨强度之大,往往在城市内,因排水不及而造成局部被淹引起内涝,在山区造成山洪暴发,河流泛滥,冲毁民房、村镇,冲毁道路、桥梁,淹没农田,在坡地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
如在水库区,由于上游山洪暴发而水库排水、溢水不畅则有可能发生溢堤,甚至垮坝事件。
6 台风暴雨灾害风险区划分析杭州市台风暴雨灾害风险整体分布态势从西南内陆区向东北沿海方向递增。
东北不平原区为杭州市社会经济重心,人口、经济高度集中,独特的喇叭口地形特征促使其成为台风暴雨多发区,低洼的地势也加大了洪涝灾害风险,因此,总体风险较高;中部山地丘陵区大多为中等风险等级;西部地区灾害风险等级较低。
高风险区主要位于主城区、余杭区、萧山区、富阳市东部及临安东北部一带;中等风险区位于中部山地丘陵区,包括富阳市西部、临安市北部、建德市南部、桐庐中部集水江、富春江等流域范围;低风险区分布于以淳安县、建德市为中心的西部山区。
7对台风的应变措施7.1工程措施7.1.1实施标准海塘的维护和水闸的配套改造浙江省的标准海塘经过几年的强台风的冲击,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安全隐患。
目前浙江省的标准海塘存在这部分防浪墙顶与塘顶高程不足,塘身渗漏、局部开裂和错位,塘脚被侵蚀等问题。
同样,对于水闸,也有标准不配套,标准低,渗漏严重,工程老化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只有加紧工程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加强排查力度,对海塘和沿塘水闸配套进行除险加固,才能有效地抵抗灾害的到来,降低风险。
7.1.2沿海二道防线的布设与管理在一线塘万一溃决以后,为了控制潮水导管范围,避免出现大面积的损失,沿海二道防线的作用极为重要。
因此,要结合浙江省的地形,风险区划和防灾特点,合理地布设这沿海二道防线。
7.2 非工程措施7.2.1加强台风的预警系统台风预警的准确度是合理启动强台风应急预案等级标准的依据。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台风及其风暴潮的监测体系,充分利用卫星、雷达、地面、海洋等多种监测手段,及时监测台风及其风暴潮的发生发展趋势。
建立完善的台风及其风暴潮监测信息和灾害管理数据库。
加强有关台风及其风暴潮监测和预报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从而提高台风及其风暴潮的数值预报水平。
7.2.2制定防御超强台风的应急预案体系,在超强台风风暴潮风险图编制的基础上,编制防御超强台风的工作预案,做到及时有序地防御超强台风灾害,确保海塘不发生溃堤或减少海塘溃堤的出现,完善二线塘,将淹没范围尽可能限制在最少的区域,在可能被增水淹没的范围内,事先制定人员转移对象、线路、安置地点、运输车辆和避灾场所,及时转移人员、财产,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2.3加强宣传,提高对灾害风险的意识当前浙江省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外来人员多,沿海群众普遍缺乏防御灾害的基本常识,防灾意识淡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严重,特别是缺乏自救、互救和避险、防灾能力。
因此,必须加强防灾意识,提高灾害防御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群众的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