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解析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新课改带给每位教师的重要礼物就是“校本教研”。如同一袋大米,有的人会把他当成每天的口粮满足每天的食欲;有的人会将它作为资本,拿它来换钱换物;也有的将其背在背上,成为沉重的负担。
当然很多老师是将其作为一种国家和政府珍贵的馈赠,拿来满足每天的饥饿需求。将米面用作为食物,不是随意的水煮,而是需要讲求烹调技艺和方法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列举八种最基本的形式。
一、教育教学故事
【活动解析】教育教学故事,就是由教师写有关自己教育教学的事例和感想。这类教育教学事例,可以是一次有意义的谈话、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一个有意义的教育教学设计、一堂有意义的课,或是一次失败的教育教学活动……讲述教育教学故事是一种非常富有活力的校本教研形
二、教学反思
【活动解析】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或认识所进行的分析。它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可执行度】★★★☆教学反思是这些年来一直进行的一项校本教研活动,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于这种研究,因而推行起来比较轻松。可是,因为习以为常,缺少新意,所以很多老师对此热情度可能不高。除非感触很深的内容,一般的反思都是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形式与建议】在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中,学校可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文章,要求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反思交流活动,学校每学期将教学反思的优秀文章汇编成册,供教师们学
习和交流。对反思热情高、效果好的教师学校可以进行较大力度的表彰奖励。
三、临堂会诊
【活动解析】临堂诊断,就是学校或教研部门成立专业指导小组,有小组成员听需要帮扶教师的课,然后由听课者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分析“病因”,开出“处方”,帮助被听课者提高教学能力。
【可执行度】★★★★☆这种研究形式一般用年轻教师的帮扶上。年轻教师工作经验不足,有积极上进,需要有经验的老师或专家帮助,以求快速提升自我。“指导组”成员有经验、有理论、有能力、有水平,往往能很快找到年轻老师教学的“病症”,对症下药,时间短、见效快,有利于教师的快速成长。活动那个牵涉的教师人数不多,所占时间也比较少,效果又好,因而可执行度很高。
【形式与建议】在开展临堂诊断活动时,学校要成立专业指导小组,对教学质量偏低的教师进行指导。在听取授课教师的汇报课或研讨课
后,专业指导小组要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甚至于可以就同样的课进行二次、三次跟踪会诊,效果会更好一些。
四、课例研讨
【活动分析】课例教研,就是以课例为载体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其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交流教学设想意图与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课的评议等。课例教学为研讨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听课老师来共同探讨,交流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助互学过程。采用课例研讨,一般采用“合作上课”、“同课异构”、“同课同构”、“多轮跟进”等多种方式。
【可执行度】★★★★★课例研讨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一种研究形式,因为提供课例,大家在研讨时有抓手,不会流于形式。在研讨过程中,可以就课例的设计、目标、过程、板书,教
师的语言、评价等各个内容展开讨论,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对比。有的课例还提供几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可供研讨的内容很多。
【形式与建议】课例研讨的形式很多,主要包括:
1、集体备课,“一人多轮跟进”。由教研组组织教师集思广益,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优化教学设计,共同制定出有代表性的教案,然后由一位教师代表上课、评课。这位教师再根据大家的听课后的建议进行重新备课、上课。其操作流程为:确定课例主题——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确定献
课者——献课者授课,教师集体听课——献课者反思,其他教师评课——教研员进行专业引领——献课者再次授课。如此反复,直至形成指导性教学方案。
这样的形式可以进行多次,称之为“多轮跟进”。这种形式有助于一位教师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快速成长。
2、集体备课,“多人多轮跟进”。以教研组为单位,经过反复交流与评议,在教研组形成有共识、有个性的教学方案。然后,由一位教师上课。接着由另一位教师在前一位教师作课和评议的基础上再进行同一内容的教学。其操作流程为:教研组集体听某位教师授课——做课者反思,其他教师评课——另一位教师再次授课,其他教师再听课——做课者反思,其他教师再评课。如此循环,直至每位教师授完同一内容。这种教研模式有助于教师尽快发现自身教学中存
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反思,改进教学。
除此而外,还可以在教研组内开展“接力棒”式的课例研讨。具体为: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第一位教师上第一课时,第二位教师是那个第二课时,然后进行研讨。
五、专题(问题)研讨
【活动解析】专题研讨,就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和典型的教学事件,形成专题,进行研究。就是以教研组为单位,针对教师工作中具有共性的具体问题,开展持续性的主题研究。因为这种研讨和教学问题紧密相连,所以
我们也可称之为问题研讨,如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如何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等问题,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形成专题来加以研究。
【可执行度】★★★☆就具体有共性的问题进行聚焦式研讨,这是目前不少学校教研活动的一大亮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问题,有些问题还是大家所共有的问题。比如学生作业拖拉,上课说话等。
有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因为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所以就通过教研组来集体探讨问题解决的途径。集思广益、人多点子多,往往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种形式,比较能形成教育教学研究的氛围和习惯,对学校研究文化的形成很有好处。但是,很多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往往选择听之任之的办法。实在没办法解决,就找学校解决,或者自己“深入虎穴”、摸石头过河。再加上大家都感到教育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不大喜欢抽出时间来共同研究问题,不相信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所以实施起来难度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