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支柱产业投入产出分析
重庆的产业发展趋势
![重庆的产业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5deead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d.png)
重庆的产业发展趋势重庆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享有“山城”、“山水之城”、“桥都”等美誉。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庆市逐渐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和科技创新中心。
在过去几年中,重庆在产业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且在未来几年中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
本文将对重庆的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重庆的产业基础重庆作为一个大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主要产业包括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化工医药、航空航天等。
此外,重庆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1. 汽车制造业重庆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已经形成了以重汽集团、长安汽车、东风日产等为代表的汽车制造集群。
随着重庆市政府对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和政策扶持,汽车制造业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未来有望成为重庆的支柱产业。
2. 电子信息产业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也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目前,重庆已经形成了以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重庆市政府近年来在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资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等。
这些举措将会进一步提高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
3. 装备制造业重庆的装备制造业是重庆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重庆已经形成了以重型机械、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推动,重庆的装备制造业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4. 化工医药产业重庆的化工医药产业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重庆市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化工原料、医药中间体和生物制药为主的化工医药产业体系。
随着我国化工医药产业的加速转型和升级,重庆的化工医药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5. 航空航天产业重庆的航空航天产业也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
目前,重庆已经形成了以航空制造、航空维修和航天装备为主的航空航天产业体系。
从产业结构看重庆市经济发展
![从产业结构看重庆市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49c755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5.png)
从产业结构看重庆市经济发展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
从产业结构来看,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和旅游业。
下面将详细介绍重庆市的产业结构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重庆市的制造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作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之一,重庆拥有众多的制造企业和工业园区。
重庆的制造业涵盖了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
其中,汽车制造业是重庆市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汽车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此外,重庆市还有一大批优势产业,如电子、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这些产业的发展为重庆市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重庆市的服务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重庆市的服务业涵盖了金融、物流、商贸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在重庆市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重庆作为中国内陆地区的金融中心城市,金融业占据了重庆市经济总量的较大比重。
重庆市拥有多家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同时也推动了重庆市的国际化进程。
此外,重庆市的旅游业也是一个重要的产业。
重庆市拥有众多的自然风景区和历史文化名胜,如长江三峡、武隆天生三桥、南山风景区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重庆市政府也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重庆市的经济增长,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业、餐饮业等。
从产业结构来看,重庆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为重庆市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为重庆市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此外,旅游业作为重庆市的优势产业之一,也为重庆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
重庆市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加强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产业链水平,进一步提高重庆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总之,从产业结构来看,重庆市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和旅游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重庆市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同时也为重庆市的国际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重庆市经济结构现状、问题及思考
![重庆市经济结构现状、问题及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ea1b84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1.png)
重庆市经济结构现状、问题及思考引言重庆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内陆城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分析重庆市的经济结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1. 经济结构现状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领域。
制造业是重庆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中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化工等行业发展较为迅速。
服务业方面,金融、旅游、物流等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建筑业在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存在的问题尽管重庆市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2.1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重庆市的产业结构仍然依赖于传统的制造业。
虽然制造业是重庆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但随着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需要,重庆市需要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水平。
2.2 人力资源短缺重庆市在高技能人才方面存在短缺问题。
虽然重庆市在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与发达城市相比,人才储备仍然不足,制约了重庆市经济的发展潜力。
2.3 发展不平衡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不够平衡。
重庆市主城区与渝东、渝西、渝南等区域之间的差距较大,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不一,导致城市整体发展不够协调。
2.4 环境问题重庆市的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工业污染、车辆尾气排放等问题成为了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重庆市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3. 思考和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重庆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1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重庆市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2 加强人才培养和吸引重庆市应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投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来重庆发展。
同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3.3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重庆市需要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推动区域间资源的合理配置。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整个城市的均衡发展。
重庆行业报告
![重庆行业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17fa55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f.png)
重庆行业报告一、重庆市的经济概况。
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的四个直辖市之一,也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
重庆市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得其经济发展迅速。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重庆市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了2.5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重庆市的主要经济支柱包括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金融业等。
二、重庆市的制造业发展情况。
重庆市的制造业是该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全国知名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重庆市的制造业涵盖了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其中,汽车制造业是重庆市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重庆市拥有着众多的汽车制造企业,包括长安汽车、奇瑞汽车等知名品牌。
另外,重庆市还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拥有着完善的汽车产业链条。
三、重庆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
重庆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是该市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重庆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涵盖了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制造、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
重庆市拥有着众多的电子信息企业,包括华为、富士康等知名企业。
重庆市还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拥有着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和人才资源。
四、重庆市的金融业发展情况。
重庆市的金融业是该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发达的金融中心之一。
重庆市的金融业涵盖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多个领域。
重庆市拥有着众多的金融机构,包括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知名银行。
重庆市还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金融中心,拥有着完善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体系。
五、重庆市的服务业发展情况。
重庆市的服务业是该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重庆市的服务业涵盖了旅游业、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医疗产业等多个领域。
重庆市拥有着众多的服务业企业,包括重庆欢乐谷、重庆渝中医院等知名企业。
重庆市还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服务业中心,拥有着完善的服务业配套体系和人才资源。
六、重庆市的未来发展展望。
重庆三大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重庆三大产业结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791c1b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e.png)
重庆三大产业结构发展趋势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近年来,重庆市在经济发展中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创新驱动,优化产业布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重庆市的三大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将在以下几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重庆市的制造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重庆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
制造业是重庆市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汽车、电子、钢铁、机械等行业的发展迅速。
在汽车产业方面,重庆市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如长安汽车、奇瑞汽车、重庆力帆等。
与此同时,重庆市还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未来,重庆市的制造业将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拓展国际市场,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其次,服务业将成为重庆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重庆市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金融、旅游、文化创意、互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势头迅猛。
金融业是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板块。
与此同时,旅游业也是重庆市服务业的亮点之一,特别是三峡旅游、巫山神女旅游等项目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游客。
重庆市还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互联网经济的投资力度,提升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预计未来,重庆市的服务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最后,重庆市的现代农业将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
重庆市拥有广阔的农田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特色产品,如鱼、柚、蔬菜等。
近年来,重庆市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
重庆市鼓励农民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旅游等农业综合开发。
预计未来,重庆市的现代农业将继续发展,为农村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总之,重庆市的三大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将呈现制造业快速发展、服务业成为新引擎、现代农业壮大三个方面。
重庆市经济发展分析
![重庆市经济发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68238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5.png)
重庆市经济发展分析重庆市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重庆市积极推动的经济转型升级,重庆市经济发展呈现出了稳步增长和持续优化的态势。
本文将对重庆市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重点关注重庆市的产业结构、外贸发展、投资环境和市场潜力等方面。
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重庆市一直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目前,重庆市已经形成了以汽车、电子、冶金、能源和化工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并逐渐形成了以金融、商贸、物流和旅游等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这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了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提高了重庆市的经济竞争力。
二、外贸发展势头良好重庆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推动了外贸发展的良好势头。
重庆市通过搭建一批国际开放平台,如重庆综合保税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外贸企业。
同时,重庆市加大了对外贸政策的支持力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贸易环境和政策优惠,使重庆市的出口规模和贸易额不断增长。
三、投资环境优越重庆市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首先,重庆市作为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交通便利,物流发达,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条件。
其次,重庆市政府大力推动的扩大内需政策和鼓励消费政策,为投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此外,重庆市还将财政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创业领域,为投资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
四、市场潜力巨大重庆市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是中国内地与西南地区的重要商贸中心。
随着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重庆市的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重庆市政府积极推动商贸业的发展,加大对商圈建设、商业地产开发和市场营销的支持力度,打造了一大批现代化商业综合体和购物中心,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商机。
综上所述,重庆市经济发展呈现出稳步增长和持续优化的态势。
重庆市经济发展分析
![重庆市经济发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3c41e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e.png)
重庆市经济发展分析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区位优势的城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重庆市的经济发展蓬勃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一、重庆市的地理优势重庆市地处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拥有便利的水陆空交通条件,是连接西部内地和中部沿海地区的重要枢纽。
长江和嘉陵江两大交汇河流为重庆市带来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得重庆市成为拥有丰富资源的现代化大都市。
二、重庆市的产业结构重庆市的产业结构多样,涵盖了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轻工食品等多个领域。
汽车产业是重庆市的支柱产业之一,重庆拥有众多汽车制造企业,如长安汽车等,产值居全国前列。
电子信息产业也在近年来迅速发展,重庆市成为西南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中心。
三、重庆市的国际合作重庆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及地区的经贸合作。
与此同时,重庆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促进了重庆市与海外市场的合作与交流。
重庆市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重庆市的城市建设重庆市注重城市规划和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发展潜力。
像洪崖洞、南山一棵树等著名景点成为城市的新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重庆市的创新发展重庆市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助力重庆市经济的持续增长。
总结:重庆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
未来,随着重庆市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和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重庆市的经济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4年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5af6e40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3.png)
2024年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发展现状概述重庆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经济发展状况重庆市经济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
2019年,重庆市GDP达到2.57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重庆市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其中汽车、电子、化工等产业表现出色。
随着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增大,重庆市未来的经济发展前景更加值得期待。
区域经济市场概况1. 市场规模扩大重庆市经济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
目前,市区内拥有多个大型商业中心和购物中心,如重庆金鹰、重庆步行街等,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和商家。
同时,电子商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类电商平台的出现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物方式。
2. 产业结构优化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在过去的几年里,重庆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高技术制造业、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重庆市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3.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的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激励和支持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
同时,众多创业孵化器和创投机构的涌现,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机会和资源。
重庆市区域内的创新创业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为经济市场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动力。
4. 人才集聚效应显著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吸引了大量高层次人才的集聚。
近年来,重庆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包括优惠政策、人才引进计划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重庆市的经济市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 重庆市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发展差距,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创业领域。
2. 重庆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完全匹配,需要加快投资建设,提升城市的软硬件环境。
3. 重庆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确保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法的波及效果分析
![重庆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法的波及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813b62561252d380eb6e74.png)
中 图分 类 号 : 1 13 F 2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3 9 92 1O — 00 3 1 7 —1 9 (01 ) 1 0 8 —0
作 者 简 介 : 莉 (9 6 , , 程 1 8 一) 女 重庆 万 州人 , 庆 工 商 大 学 ( 庆 4 0) ) 济 贸 易 学 院硕 士 研 究生 , 究 方 向为 产 业 经 济 重 重 0( 7 经 6 研
的经 济体 系 中各部 门之 间 的相互 依 存 关 系系 统地 数 量 化 的方 法 ” 利用 投入 产 出法 , [。 9 3 不仅 可 以对产业 间 的关 系进行 静态 分析 。 谓波及 效果 分析是 指 当 所
越 深 刻 , 能 通 过 乘 数 效应 带 动 整 个 地 区经 济 的发 越
展 : 四 . 够 代 表 区域 产 业 发 展 方 向 , 第 能 富有 生 命 力
的 产 业 。 投入 产 出方 法 是里 昂惕 夫在 2 0世 纪 3 0年 代 创
体 系构 建 。徐捷 锦 、 邓水 炎等 从 主导 产业 选 择分 析
重要 作用 。
一
、
主 导 产 业 的 选 择 与 投 入 产 出法 的 波 及
效 果分 析
主 导 产 业 是 指 那 些 在 当前 和 未 来 经 济 发 展 中 具 有 较 强 前 向关 联 或 后 向关 联 的产 业 部 门 , 其 他 对
现 状分 析 , 体就 是运 用里 昂惕 夫逆 矩 阵 : f A)= 具 =, 一 ( 胁 从 投入 产 出表 提供 的数 据 中 引 申出 的各种 系 6
数, 以认识 经济 现状 中产业 变化状 况 的各种规 律 。
在 运 用 投 入 产 出 法 对 主 导 产 业 进 行 研 究 时 。 要 主
2024年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分析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0240b2b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9.png)
2024年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分析现状引言重庆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人力资本,经济发展迅速。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建设项目的加速推进,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对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挑战。
市场规模与结构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重庆市的GDP总量为xxxx亿元,同比增长了x.x%。
市场结构方面,重庆市的经济主要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构成。
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服务业和金融业。
市场特点与竞争态势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区位优势:重庆市地处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与中西部其他城市有良好的交通连接,便于物资流通和市场开拓。
2.产业结构多元化:重庆市没有依赖于单一产业的经济结构,拥有众多的产业类型,包括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
3.消费市场潜力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重庆市的消费市场逐渐扩大,各类消费品需求旺盛。
4.竞争激烈:由于重庆市经济发展迅速,各类企业涌入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增大。
5.政策支持:重庆市政府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包括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等,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市场机遇与挑战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面临一些机遇和挑战:1.优势产业发展机遇:重庆市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来提升竞争力。
2.城市建设项目带来的机遇:重庆市的城市建设项目不断推进,为相关产业链提供了机遇。
例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建材和工程机械,提供了市场需求。
3.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挑战:由于重庆市地理位置特殊,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物流网络建设和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
4.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国际贸易摩擦、宏观经济波动等因素会对重庆市的经济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及时应对。
重庆产业报告
![重庆产业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104f92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d.png)
重庆产业报告一、引言重庆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其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的产业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报告将对重庆市目前的主要产业进行剖析和分析,并对未来产业的发展进行展望。
二、当前产业概况1. 工业重庆市工业是其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在近年来得到了不断发展。
截至2019年,重庆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2万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机电、冶金、化工、建材等工业行业发展迅速。
2. 农业重庆市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导,在粮食、蔬菜、水果等方面均有较大发展。
截至2019年,重庆市农业总产值达到4068亿元,同比增长5.4%。
并且,重庆市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型,例如养蜂、绿色食品等产业的发展也逐渐壮大。
3. 服务业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重庆市服务业也得以进一步发展。
目前,区域总部经济和金融、商贸、汽车等服务业已成为重庆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未来发展趋势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未来,重庆市将强化机电、冶金、化工等传统优势工业的基础,同时加强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另外,也会重视文化、旅游等服务型产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 突出创新驱动重庆市也将以创新驱动作为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拓展数字产业,提升城市效能和核心竞争力。
3. 深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重庆市也将更加深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等发展战略,开展国际贸易合作,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与资源。
四、结语本报告对重庆市当前的主要产业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希望本报告能为重庆市的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助力其未来的繁荣发展。
重庆市主导产业的分析
![重庆市主导产业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23c06708a1284ac9504391.png)
下半年,重庆政府将重点投资的行业
1、汽车制造业
本年度6月伊始,在政府支持下,总投资亿元的北京现代重庆工厂在重庆两江新区正式开工建设,成为现代汽车在内陆地区最大的旗舰工厂,届时将会更好地完善西部汽车市场。
另一方面,重庆本土汽车业龙头长安汽车实施了“全球协同自主创新工程”——在重庆、日本横滨等地建立起全球研发格局,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在线开发和远程协作,掌握了近300项汽车核心技术。
作为重庆市重点发展行业,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2、电子产业
汇博人才网获悉,奥特斯集成电路基板二期、惠科金扬液晶显示器等59个重点工业项目均已按期开工。
今年上半年,重庆针对电子产业新开工项目3200个,增长28%;重点投达产项目合计实现产值亿元。
2015上半年,电子产业作为与汽车行业并驾齐驱的两大支柱产业,一起实现的工业产值增幅贡献率保持在50%以上。
3、新能源、环保、互联网等十大新兴产业
2015上半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重庆在未来将紧跟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趋势,布局发展集成电路、液晶面板、机器人、页岩气开发、化工新材料、互联网、石墨烯一类的纳米新材料、环保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
2023年重庆市区域经济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重庆市区域经济行业市场分析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78a0340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8.png)
2023年重庆市区域经济行业市场分析现状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重庆市区域经济的行业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一、制造业重庆市区域制造业是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包括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制造、工程机械制造等。
其中,汽车制造业发展最为迅速,重庆已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
重庆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如长安汽车、东风悦达起亚、一汽丰田等。
航空航天制造业方面,重庆拥有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飞机C919的总装工厂,并拥有飞机零部件生产企业和飞机维修企业。
工程机械制造方面,重庆是中国最重要的工程机械制造中心之一,拥有一大批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
重庆的制造业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服务业重庆市区域服务业也在快速发展,特别是金融、物流和旅游业。
金融业是重庆市区域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重庆市是中国西部地区金融业的中心城市之一,拥有重庆银行、西南证券等一批知名金融企业。
物流业方面,重庆拥有重庆港、南滨港等一批重要的物流枢纽,是连接西南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
旅游业方面,重庆市拥有众多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如三峡、大足石刻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重庆的服务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
三、信息技术业重庆市区域信息技术业也在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和软件开发业。
互联网业方面,重庆已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互联网中心城市之一,一大批以电子商务为主的新兴企业在重庆崛起,如生鲜电商“永辉超市”和餐饮外卖平台“达达”等。
软件开发业方面,重庆市拥有一批优秀的软件开发企业,如中国软件园、重庆软件职业学院等。
重庆的信息技术业市场发展迅猛,成为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支撑。
综上所述,重庆市区域经济的行业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和壮大的趋势。
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业是重庆市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同时,重庆市区域经济面临一些挑战,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等。
重庆各行业现状报告
![重庆各行业现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538d17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9.png)
重庆各行业现状报告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也是中国的汽车、化工、电子和冶金等行业的重要基地。
本报告将对重庆市各行业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和概述。
一、重庆汽车行业现状重庆汽车行业是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以重庆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和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为代表。
长安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其在重庆市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并且在研发与生产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则是一家多元化发展的汽车企业,其产品涵盖了传统燃油汽车、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
重庆汽车行业对于重庆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二、重庆化工行业现状重庆化工行业在该市的工业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以重庆特钢为代表的冶炼企业和以重庆万华化学为代表的化工企业是该行业的重要代表。
重庆特钢公司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特钢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汽车和机械制造等领域。
重庆万华化学是中国一家大型综合性化工企业,业务涵盖了涂料、聚氨酯和涤纶纤维等多个领域。
重庆化工行业的发展为该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三、重庆电子行业现状重庆电子行业以烽火通信科技集团为代表,是该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烽火通信是中国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之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网络建设和信息化领域。
在重庆市,烽火通信有多个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为该市电子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重庆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为该市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四、重庆冶金行业现状重庆冶金行业以重庆钢铁(集团)公司为代表,在该市的工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重庆钢铁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制造和能源等领域。
重庆冶金行业的发展为该市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制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重庆市的各行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为该市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重庆汽车行业通过长安汽车和力帆汽车的发展,推动了重庆的汽车产业链成熟和完善;重庆化工行业通过重庆特钢和万华化学等企业的壮大,为该市的产业升级注入了活力;重庆电子行业以烽火通信为代表,加速了该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庆冶金行业通过重庆钢铁公司的努力,为城市建设和工业制造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从产业结构看重庆市经济发展
![从产业结构看重庆市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334c26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f.png)
从产业结构看重庆市经济发展
一、第三产业核心优势
1、重庆市服务业拥有优势
重庆市服务业拥有优势,营业额占GDP比重最大,其占比高达42.9%。
此外,其服务业发展更加专业化和细分化,集聚主导了各领域发展,比如,重庆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快,在新文创、游戏、会展等新兴产业方面也
有重要作用;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各项技术服务业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重庆市物流业发展迅速,是重庆市交通运输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2、重庆市科技创新发展突出
重庆市经济发展平稳健康,其科技创新发展突出。
重庆市各项创新活
动积极展开,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明显,创新发展能力大幅提高。
根据重庆
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重庆市科技成果转化规模达到8.78亿元,
其中新产品开发费投入5.91亿元,专利申请量全国第六,其中发明专利
排名第五
三、未来发展趋势。
重庆各行业现状报告
![重庆各行业现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f4bc5c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4.png)
重庆各行业现状报告【引言】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的各行业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
本报告旨在对重庆各行业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和概述,以帮助读者了解重庆的经济发展态势。
【第一章:制造业】重庆的制造业一直是该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庆的制造业发展迅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和机械制造是重庆制造业的三大支柱产业。
重庆市拥有多家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
同时,重庆的机械制造企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第二章:金融业】重庆的金融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金融中心,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落户,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金融人才。
重庆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
其中,重庆的商业银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支持当地企业和个人的发展。
重庆的证券市场也在逐步完善,已有多家重要证券交易所的营业部在重庆设立分支机构。
重庆的保险业也在为当地企业和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
【第三章:旅游业】重庆的旅游业是该市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重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使其成为旅游胜地。
重庆的旅游业主要集中在两大核心区域,即朝天门和洪崖洞。
朝天门景区是重庆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以其壮观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而闻名。
洪崖洞是重庆另一个著名景点,拥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美食街,吸引了大量游客。
重庆的旅游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当地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章:服务业】重庆的服务业也在持续发展壮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重庆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餐饮业、物流业和教育培训业是重庆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庆的餐饮业以火锅和川菜为主导,享誉全国。
重庆的物流业也在迅速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的物流中心之一。
教育培训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培训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多,教育水平和质量也随之提高。
重庆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重庆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5b344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5.png)
重庆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重庆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一、引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庆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文将对重庆制造业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产业规模、发展趋势、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二、重庆制造业的产业规模1.总体概况分析重庆制造业的总体规模,包括产值、就业人数、企业数量等指标。
重点探讨制造业在重庆市经济中的占比及其在整个制造业中的地位。
2.产业细分对重庆市不同细分领域的制造业进行分析,包括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化工制造等方面。
重点分析各个细分领域的产值、增长速度、竞争格局等。
三、重庆制造业的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分析重庆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现状和趋势,包括企业研发投入、创新成果转化等。
重点关注新兴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情况。
2.产业转型升级探讨重庆制造业在转型升级方面的进展,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等措施的实施情况。
分析重点产业的发展动向和新兴产业的崛起。
四、重庆制造业的产业结构1.重点产业分析对重庆制造业中的重点产业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产值、利润、竞争优势等方面。
重点关注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
2.产业链分析分析重庆制造业的产业链结构,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下游的销售渠道等。
重点探讨产业链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措施。
五、重庆制造业的政策支持分析重庆市在制造业发展方面所推出的政策支持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财政扶持等方面。
重点评估这些政策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
附件:1.重庆制造业相关数据统计表2.相关政策文件摘录法律名词及注释:1.制造业:指生产、加工、装配商品的行业,也包括包装和处理废弃物的行业。
2.技术创新:指引入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产品或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创新,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产业结构调整:指通过调整产业内部结构,改变不同产业之间的比重,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方式。
4.产业链:指将一个完整的产业划分为不同阶段,包括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销售分销等环节,形成相互关联的产业网络。
重庆市产业发展趋势
![重庆市产业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12df22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7.png)
重庆市产业发展趋势重庆市产业发展趋势一、引言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江上游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近年来,重庆市经济发展迅猛,成为中国内陆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本文将对重庆市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
二、重庆市产业基本情况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金融、科技、工业、商贸和物流中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重庆市产业结构呈现出"一主多支,支撑结构合理,内外联动互促"的特点。
1. 主导产业:重庆市主导产业主要包括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能源化工、医药健康、现代服务业等。
汽车制造业是重庆市的支柱产业,拥有一大批汽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
重庆汽车工业基地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基地之一。
电子信息业是另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重庆市拥有许多知名的电子信息企业,如联想、华为等。
2. 支撑产业:重庆市的支撑产业主要包括钢铁、建材、装备制造、纺织、食品等。
这些产业在重庆市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如钢铁产业是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重庆市拥有多家大型钢铁企业。
装备制造业是重庆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涵盖了机床、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等多个领域。
3. 新兴产业:重庆市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需求,绿色产业成为重庆市发展的重点方向。
重庆市积极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研发和投资。
三、重庆市产业发展趋势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庆市将继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链水平,提升产业附加值。
重庆市将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重庆市将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
2. 开放型经济发展:重庆市将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全球市场的联系,推动重庆市的商品和服务出口。
重庆市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外贸水平,增加对外贸易额。
重庆市GDP、三大产业增加值、工业与服务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价格、居
![重庆市GDP、三大产业增加值、工业与服务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价格、居](https://img.taocdn.com/s3/m/d3cf246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a.png)
重庆市GDP、三大产业增加值、工业与服务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价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支出增长情况分析重庆,简称“渝”,别称山城,是中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重庆地处中国西部、长江上游、内陆西南,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国家物流枢纽,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既以江城、雾都、桥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
重庆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等。
旅游资源丰富,有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壮丽景观。
2019年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05.77亿元,比上年增长6.3%。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51.42亿元,增长 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496.84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557.51亿元,增长6.4%。
人均GDP达到75828元,增长5.4%。
在重庆38个区县中,有6地区生产总值超1000亿元。
其中重庆渝北区实现生产总值1848.24亿元,排名第一,九龙坡区的生产总以1462.88亿元,排名第二,渝中区生产总值1301.35亿元,排名第三。
2019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2%,采矿业增长2.6%,制造业增长6.5%,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5.2%。
九大支柱产业中,材料产业增速为14.7%,电子产业增速为14.3%,汽车产业下降4.1%。
2019年重庆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6%和11.6%。
2019年重庆新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
2019年重庆服务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4%。
其中,金融业增长8.0%,住宿和餐饮业增长7.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 6.9%,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6%。
重庆各产业发展趋势
![重庆各产业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c94234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4.png)
重庆各产业发展趋势重庆各产业发展趋势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重庆的经济发展,重庆各产业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分析重庆各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其对重庆经济的影响。
一、制造业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制造业基地,制造业一直是重庆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进,重庆的制造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
1.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当今全球制造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也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核心内容。
重庆的制造业将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通过引进先进的智能制造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高端制造随着中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重庆将加大对高端制造产业的支持和引导。
重庆的高端制造业主要包括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这些领域在重庆的产业链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将成为重庆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二、服务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庆的服务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1.旅游业重庆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三峡、大足石刻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重庆将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拓宽旅游产业链,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教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2.金融业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金融中心之一,金融业也是重庆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和创新,重庆的金融业将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推动金融与制造业、科技创新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三、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重庆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重庆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1.互联网+产业重庆将加强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服务业等各行业的深度融合。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2.创新型企业重庆将培育和发展一批创新型企业,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1
l1
L2 1 T l2 I A Ln ln
其中 Li 为第 i 产业的综合就业系数,li 为某产品部门劳动者 报酬占总产出的比重。 5、支柱产业选择的标准 综上所述,笔者对支柱产业的选择标准如下: 表 1:支柱产业选择的标准
指 ·10· 标 标 准 标准类型
加权感应度系数 加权影响力系数 增加值占比 税收综合系数 劳动力综合就业系数
·5·
权重。 层次分析法的最主要问题是群体判断矩阵的构造及其综合 问题,另外,对判断矩阵的检验非常困难,计算量大,且需要进 行反复调整,影响到最终结果的可信度。 (二)本文支柱产业选择方法 笔者将支柱产业选择标准分开, 分为核心评价标准和参考评 价标准。 所谓核心评价标准就是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所必须具备的 条件,而参考评价标准则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而变化。 根据上文对支柱产业特征的描述, 本文选定的核心评价标准为产 业关联评价指标和增加值比重指标, 参考标准包括税收评价指标 和就业标准指标。 1、产业关联评价指标 产业关联效应可用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来表示。 一种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叫影响力, 衡量这种具有影响力的 后向关联效应的指标采用影响力系数表示; 受其他产业影响的程 度叫感应度, 而衡量具有感应度的前向关联效应的指标采用感应 度系数表示。 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 用时, 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波及程度, 计算公式如下:
Fj
b
i 1 n n
n
ij
1 b ij n i 1 j1
j 1,2,, n
·6·
式中, i1
bij
n
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 j
1 n n b ij n i 1 j 1 列之和;
为列昂
惕夫逆矩阵的列和的平均值。 感应度系数是反映当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 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 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T1
t1
T2 1 T t 2 I A Tn tn
其中 Ti 为第 i 产业的综合就业系数,ti 为某产品部门生产税
·9·
净额占总产出的比重。 4、就业标准指标 劳动力就业基准是判断一个产业吸收社会劳动力及对社会 贡献程度的重要指标。支柱产业的发展不能够只着眼于经济效 益,也应该顾及到社会效益。本文选取了劳动力综合就业系数来 评价各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劳动力综合就业系数= (某产品部门劳动者报酬/该部门的总 产出)×里昂惕夫逆矩阵系数 劳动力综合就业系数的大小反映了某一产业为了生产 1 单 位的最终产品需要本产业和其它相关产业部门直接和间接的投 入多少劳动力。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3·
国民经济的支撑。支柱产业发展越健全,内在关系越密切,互动 就越有效。 一般来说, 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有三种效应: 一是牵引效应, 即支柱产业通过长期的培育、发展,形成了在人才、技术、资金 等方面强大的积累优势,这种优势一经形成,有利于吸纳更多的 人才、技术和资金,使之向高级化发展;二是关联效应。一个支 柱产业的形成,从横向上看,它犹如一张日益伸张的网,覆盖着 众多的企业,刺激着多种技术、各种技术人员的发展。从纵向上 看,它犹如一条日趋延长的链,带动着各种行业技术环节的联系 和发展,尤其是资源加工型的支柱产业,它会促使从种植或开发 到加工、销售的整个过程系列发展;三是扩散效应,支柱产业的 发展,资金的积累、技术和人才的加强,这种多因素积累优势, 一方面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另一方面又为其 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示范效应,为向其他产业进行人才、技术、 资金的转化和扩散提供了条件。 (三)支柱产业的特征 如同对支柱产业内涵表述的不一致性, 支柱产业特征的表述 也存在各家之言。 笔者认为支柱产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①产业 关联度高。支柱产业可以通过产业间的前向、后向和旁侧效应带 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②经济规模大。 支柱产业的产出规模较大,
一、支柱产业的基本概念
(一)支柱产业 我国对于支柱产业理论的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中后 期,并且一直延续至今,但由于研究的重点不同,到目前为止,
·2·
支柱产业的界定没有完全统一。纵观各家提法,基本可以归纳为 三种:一是较多地从支柱产业所表现出的众多特征上概述;二是 从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在产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进行 总结;三是对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的关系缺乏足够认识,甚至混 为一谈。 本文尝试对支柱产业做一个较全面、 规范的定义。 我们认为: 支柱产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体系的主 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技术密度高、产业关联度强、发展规 模大、经济效益好,对整个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的产业。这样界 定, 既体现了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产业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发 挥的作用,又较全面地总结了支柱产业的特征,并且对支柱产业 与主导产业作了一定的区分。 (二)支柱产业的结构 成熟的支柱产业是由一个企业群构成的有机系统, 按其逻辑 顺序展开,可分为三个圈层:第一个圈层为内核部分,它规定着 一个产业的属性和实质内容,有着一批龙头企业;第二个圈层是 附属部分, 围绕着核心有一批配套企业; 第三个圈层是关联部分, 它为龙头企业、配套企业提供服务,如交通运输、能源、饮食服 务、文化教育等。支柱产业犹如一棵大树,龙头企业是树干和根 系,配套企业是枝干,而关联企业是枝叶,各部分有机联系,互 为依存、互相推动,根深、叶茂、杆壮,支柱产业才能真正成为
·7·
b
i 1
n
ZJZ i
v
F
* J
ZJZ
i 1
n
i
ZJZ i 1 n n bv n n j 1 i 1 ZJZ i
i 1
计算加权感应度系数公式为:
bj 1n NhomakorabeaZJZ j
ij
E
* i
ZJZ
j 1 n
n
j
1 n n bij n i 1 j 1
ZJZ j
关键词:支柱产业 投入产出 比较分析
·1·
引
言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重点产业振兴发展,2009 年年初,国务院相继出台了钢铁、汽车、有色金属、装备制造、 轻工、石化、纺织、船舶、电子信息等九个工业领域重点行业振 兴规划。重庆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必须以国家的行业振兴规划为 指导,做好产业结构的合理规划,扬长避短,通过分析确定全市 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实现重庆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充分利用《重庆市 2007 年投入产出表》和其他相关 数据资料, 采用投入产出定量分析方法和其它宏观经济定性分析 方法,分析国民经济关键部门。通过对关键部门的分析,研究重 庆市支柱产业发展情况以及与非支柱产业的数量关系, 揭示支柱 产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以及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 献、对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程度,为市委、市政府制定 重点产业、 支柱产业的发展政策, 加快推进我市经济的科学发展, 提供决策参考。
·4·
在 GDP 中占有较高份额,经济贡献率高。③市场扩张能力强。 支柱产业具有较高的需求弹性, 为该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发展空 间。④技术密集度高。支柱产业能够较块地吸收高新技术,技术 进步快,生产率上升率高,生产成本不断下降。⑤经济效益相对 显著,能够更好地发挥支柱产业的作用。
二、支柱产业的选择
·8·
在 GDP 中的比重越高,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反之则 越小。 一般地,一个产业的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接近或超过 5%, 就具备了成为支柱产业的基础条件。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行业 划分粗细不一,在行业划分较细的时候,单纯使用增加值比重超 过 5%规定支柱产业并不妥当。笔者认为一个产业的增加值比重 超过了行业平均比重的 1.5 倍, 即可以认为具有支柱产业的特征。 3、税收标准指标 税收基准是判断一个产业对政府的贡献程度的重要指标, 支 柱产业应该是对地方政府税收支持较大的行业。 本文选取税收综 合系数来评价各部门的纳税能力。 税收综合系数=(某产品部门生产税净额/该部门的总产出) ×里昂惕夫逆矩阵系数 税收综合系数反映了某一产业为了生产 1 单位的最终产品, 需要本产业和其它相关产业部门直接和间接交纳的生产税水平。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重庆市支柱产业的投入产出比较分析
内容摘要: 重庆市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和年轻的直辖市,在我国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支柱产业对重庆未来经济发展 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其技术密集度高、发展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具有 广阔的市场且对整体经济发展带动作用较大, 所以正确选择既能带动产业 结构优化与升级, 又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要求相适应的支柱产业, 是重要 也是必须的。 本文在已有支柱产业理论的基础上,搜集大量数据,基于《重庆市 2007 年投入产出表》和其他相关数据资料,采用投入产出定量分析方法 和其它宏观经济定性分析方法, 分析研究重庆市支柱产业发展情况以及与 非支柱产业的数量关系, 揭示支柱产业对重庆经济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对 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对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程度,为市委、市 政府制定重点产业、 支柱产业的发展政策, 加快推进重庆经济的科学发展, 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