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发展

合集下载

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逐渐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而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则是实现智能驾驶系统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技术。

一、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概述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是将人工智能、传感器、控制算法等技术应用于汽车驾驶过程中,实现车辆自主感知、决策和控制的系统。

它可以通过感知周围环境、分析车辆状态和道路信息等实现自动驾驶、避障、自动停车等功能,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二、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的重要性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是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建立准确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可以模拟车辆在不同道路条件下的行驶状态,包括车辆加速度、速度、转向等。

基于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车辆行为和特性,优化系统算法,提升驾驶性能。

三、车辆动力学建模的方法与技术1. 基于物理模型的建模方法基于物理模型的车辆动力学建模是一种传统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车辆的结构、动力系统、悬挂系统等,建立车辆动力学方程,并结合实际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修正。

这种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描述车辆的动力学行为,但需要大量的实验测试数据和复杂的数学计算。

2. 基于数据驱动的建模方法基于数据驱动的建模方法是一种基于大量实际数据进行模型建立的方法。

通过采集车辆行驶数据,使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数据特征,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模的难度,但需要大量的数据样本和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四、车辆动力学仿真的工具与平台针对车辆动力学仿真,目前有多种仿真工具和平台可供选择。

例如,CarSim、ADAMS、Simulink等。

这些工具提供了丰富的车辆模型库和仿真环境,可以方便地进行车辆动力学建模和仿真。

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工具和平台进行仿真实验。

车辆模型在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中的应用

车辆模型在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中的应用

车辆模型在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中的应用车辆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的车辆行为进行简化、抽象和计算化的描述。

通过建立准确的车辆模型,可以进行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分析,为汽车制造商和研发人员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本文将探讨车辆模型在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中的应用,并介绍其在汽车工程中的重要性。

首先,车辆模型在车辆动力学仿真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研发人员预测车辆的动力性能。

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可以对车辆的加速、制动、转向等运动过程进行精确描述。

这些模型可以考虑车辆的质量、惯性、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等因素,从而准确预测车辆的动力响应。

利用仿真分析,研发人员可以评估不同动力系统配置、悬挂调校和轮胎选择对车辆性能的影响,以指导最佳设计方案的选择。

其次,车辆模型在车辆动力学仿真中的应用还可以用于研究车辆稳定性和安全性。

车辆稳定性是指车辆在各种路况和驾驶操作下保持平稳运动的能力。

通过建立包括车辆动力学、悬挂特性和轮胎力等因素的模型,可以模拟车辆在极限行驶条件下的行为,并评估车辆的稳定性。

这些仿真结果可以帮助研发人员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改进车辆设计和驾驶控制算法,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车辆模型还可以用于优化车辆设计和动力系统的性能。

通过对车辆模型进行参数化和优化算法,可以找到最佳的车辆构型和动力系统配置,以实现最佳的燃油经济性和性能。

例如,通过优化发动机控制策略、传动系统比例以及车辆重量分布等参数,可以将车辆的燃油效率最大化,并使其达到最佳性能。

这些优化结果可以为制造商提供生产线和销售策略的参考依据。

此外,车辆模型在车辆动力学仿真与优化中还可以用于电动车辆的设计和开发。

随着电动车辆的兴起,建立准确的车辆模型对设计高效的电动车辆来说至关重要。

电动车辆与传统汽车不同之处在于其动力系统和行驶特性,例如电池组的性能、驱动电机的控制策略以及能量回收系统等。

通过适当的车辆模型,可以有效地评估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电池寿命和性能指标等关键参数,以指导电动车辆的设计和开发。

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设计变得日益重要。

在实际车辆使用中,底盘系统的动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

因此,对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入手,探讨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

一、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汽车底盘系统包括弹性元件、阻尼器、非线性元件以及刚性部件等多种组成部分。

在底盘系统中,车轮、车轮悬挂系统以及车身的运动均需要综合考虑。

为了对底盘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需要对底盘系统建立动力学模型。

根据底盘系统的力学特性,可以将底盘系统建立为运动学模型、动力学模型或者系统模型。

在本文中,我们将建立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该模型主要包括刚性部件、悬挂系统、轮胎以及弹性元件。

其中,刚性部件主要包括车身、车轮、驱动轴等,其作用是通过传递力和运动以维持底盘系统的稳定。

悬挂系统主要包括车轮悬挂和车体悬挂两部分,其作用是消除路面不平的冲击和震动,保证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轮胎是车辆和地面之间唯一的接触点,其负责为车辆提供支撑力和摩擦力。

弹性元件主要通过变形吸收能量,并且在底盘系统的运动过程中存储和释放能量。

在建立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时,需要制定一系列假设和条件。

首先,假设底盘系统的分析范畴为平面运动问题,忽略其在垂直于地面方向的运动。

其次,假设车辆的运动是弹性变形和刚性变形的叠加。

最后,假设底盘系统的运动是连续的,每一个时刻其状态是唯一确定的。

二、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建立好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后,就可以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了。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汽车底盘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元法、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驱动力控制方法以及拓扑优化方法。

1、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一种基于离散化原理的数值计算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复杂结构的静力学和动力学问题。

其基本思想是将复杂结构离散为一系列小单元,并对每个单元制定有限元失配的符号,从而获得一组逐个时刻的动力学方程。

汽车动力学仿真基础PPT课件

汽车动力学仿真基础PPT课件

1.3、系统-三要素
实体 属性 活动
研究系统,就是研究系统状 态的变化,即研究系统的动 态特性和运动规律.
性能状态
系统状态
第14页/共44页
1.4、系统-分类
描述特性
连续系统:微分方程,差分方程 离散事件系统:逻辑条件,流程图
可以用有限个变量描
物数理学参结性述数的构质物系系体统统和的(,用运称质动为心定线 集)集描中述常性 中和和 参时非 数变线 和性 分布参需时数考(物虑体刚的体扭内转部,运场动)
是系统的本质特征的数学表达式,即用数学公式来 描述所研究的系统的某一方面的规律
第18页/共44页
静态模型 :一般形式是代数方程、逻辑工表程达动力关学系式。
系统动力学
动态模型 :
确定性模型
集中参数 :常微分、状态
方程
热传导
连续
分布参数 :偏微分方程
系统

随机模型
计算机采样系统


离散

系统
时间离散 采样控制系统:差分、离散状例-工厂经济管理系统
原料
采购部门
制造车间
装配车间
运输车间
成品
第12页/共44页
1.3、系统-特点

系统是实体的集合

组成系统的实体具有一定的属性。属性指组成
系统的每一个实体所具有的全部有效特征(如
状态和参数等)。

系统处于活动之中。活动是指实体随时间推移
而发生的属性变化。
第13页/共44页
• 多体动力学模型:需要建模者给定各部件的详细特征、运动学约束和系统的拓扑结构, 然后由相应软件工具如:基于Kane 方法的SD/FAST,AUTOSIM,SYMBA;基于 Euler方法的SD/FAST,AUTOSIM,NASTRAN,SIMPACK;基于Lagrange 方法的 ADAMS,DADS,MEDYNA,MADYMD 等自动建立运动学方程。多体模型包含部 件较多,有些参数难以从试验中测量得到,因而不能从整体上保证系统的准确性;另外, 复杂的模型在计算机上求解时花费时间较长,而且一旦模型出错,很难准确查找。

对汽车动力性建模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汽车动力性建模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汽车动力性建模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汽车产品开发中,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的全数字化仿真是汽车动力学模型的发展趋势之一,对于ISO等标准试验的客观评价工况,商用动力学软件已经能够较好的仿真,并且广泛用于汽车的稳态性能开发。

为实现汽车主观评价的仿真,国际上提出了驾驶模拟器进行主观评价的方法,避免了对于驾驶员的建模。

然而嵌入驾驶模拟器的动力学模型目前不能有效仿真汽车动态过程,本文研究了面向汽车主观评价的实时动力学建模关键问题以及实现该模型的方法。

面向主观评价的动力学模型需要仿真精细的全工况的动态过程。

提出模型需要实现全工况仿真、反映稳态工况间的迁变过程、描述动态过程的精细化建模以及完备自由度建模。

针对建模方法和各子系统特点,在建模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隔离解耦的动态子系统,转向和车轮静动摩擦模型,完备的转向系统模型,面向非水平路面的动态车轮模型,基于总成特性的悬架模型,全工况的动力传动模型,本文重点探索了子系统隔离解耦方法、基于总成特性的悬架模型,全工况的动力传动模型。

基于结构的转向系统模型包含阿克曼转向机构边界力输入、转向系统的弹性环节、摩擦环节描述三部分。

建立了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统模型,实现了阿克曼转向机构力输入、转向静动摩擦力建模以及转向系统弹性,取代了转向系统原有的正向计算运动、逆向计算力矩的模型,实现了完备转向系统建模。

模型具备仿真车辆抵抗转向盘上微小干扰输入和道路不平扰动的能力以及中心区转向等特性,能较为精确计算方向盘的回正力矩。

动态车轮模型将车轮系统简化为轮辋和刚性环,两者通过六向弹簧阻尼器连接,构建起由轮辋和刚性环组成的动力学系统。

车轮的滑移率由轮心和刚性环接地印迹的相对运动动态计算得到。

轮辋和刚性环之间加入静动摩擦模型,车轮在低于某个运动状态使其停车。

轮胎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力学特性采用UniTire轮胎模型,实现了多工况高精度的仿真。

主观评价在汽车产品开发阶段只能用驾驶模拟器评价,要求动力学模型实时仿真;与性能模型相比,面向主观评价的模型仿真频带更高,产生刚性微分方程,同时动力学模型向基于结构的模型发展,涉及到关键硬点的计算;接触模型,迟滞模型,摩擦模型,导致计算量大,需要多速率积分;以上四个问题都使得应用于驾驶模拟器的实时动力学模型需要进行子系统分解。

新能源汽车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新能源汽车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新能源汽车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新能源汽车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兴产业,其具有环保、节能、高效等优点,受到相关部门和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能源汽车的高效运行和控制,车辆动力学建模成为了迫切需要研究的领域。

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和传统燃油资源逐渐枯竭,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日益增加。

目前,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开始逐渐普及,但其在动力系统设计、车辆运动控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挑战。

因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能源汽车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与特点车辆运动控制是指通过控制车辆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等部件,实现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加速、减速、转向等动作。

新能源汽车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相比传统内燃机车辆控制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 电力输出特性不同: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采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源,其输出特性与传统内燃机不同,需要针对性的控制策略。

2. 能量管理复杂:电池管理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问题之一,需要合理管理车载电池的能量,实现最佳性能和续航里程。

3. 内部结构复杂: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由电池、电机、控制器等多个部件构成,需要各部件之间的协调工作才能保证车辆有效运行。

三、新能源汽车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是实现车辆精确控制的关键。

在新能源汽车中,动力学建模一般基于电动机模型和车辆整体动力学模型。

主要方法有:1. 电动机模型的建立:电动机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通过建立电动机的控制模型,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输出扭矩和转速的控制。

2. 车辆整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车辆整体动力学模型主要包括车辆的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

通过建立车辆整体动力学模型,可以实现对车辆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进行准确控制。

3. 控制策略的设计:基于电动机模型和车辆整体动力学模型,设计合理的控制策略是实现新能源汽车车辆运动控制的关键。

常用的控制策略有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解析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能仿真技术

解析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能仿真技术

解析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能仿真技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不可挡,其动力系统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为了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能,仿真技术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能仿真技术展开详细解析。

动力性能仿真的定义动力性能仿真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运行过程的技术。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不同工况下的动力需求与动力系统输出之间的关系,用以评估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性能、续航能力、能耗等指标。

动力性能仿真的重要性动力性能仿真技术可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快速、准确地评估不同动力系统配置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

通过仿真可以提前发现问题,降低开发成本,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产品竞争力。

动力性能仿真的步骤建立数学模型:包括车辆动力学模型、电池模型、电机模型等,模型精确性将直接影响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设定仿真工况:根据实际道路行驶工况、车辆负载情况等因素,设定不同工况下的仿真条件。

进行仿真计算:利用仿真软件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在设定工况下进行仿真计算,得出动力性能指标。

评估结果:根据仿真结果评估新能源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性能表现,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调整。

动力性能仿真技术的应用动力系统优化:通过仿真技术,优化电池容量、电机功率匹配等,提高动力系统整体效率。

节能降耗:仿真可以帮助优化能量管理策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能耗,延长续航里程。

性能预测:在产品设计阶段,可以利用仿真技术对新能源汽车性能进行预测,为后续研发工作提供参考。

动力性能仿真技术对于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精确的仿真分析,可以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提供有力支持,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让我们共同关注和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性能仿真技术的发展,为清洁能源汽车行业注入更多活力和创新。

动力性能仿真技术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提升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汽车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

汽车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

汽车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汽车车辆动力学是指研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力的作用及其对车辆运动的影响的学科。

在现代汽车工业中,为了更好地设计汽车、提高汽车性能和安全性,建模与仿真技术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重点讨论汽车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以及其在汽车工程领域的应用。

汽车车辆动力学建模是指通过数学、物理等方法描述汽车在运动中受到的各种力和力矩的作用,将汽车系统简化为一系列数学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用来研究汽车在不同路况、驾驶方式下的运动特性,如加速度、速度、转向和悬挂系统的响应等。

建模通常包括车辆动力学、车辆悬挂、车辆转向、车辆稳定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建模,工程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汽车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规律,为汽车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在建模的基础上,仿真技术则是将建立的数学模型转化为计算机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

通过仿真,工程师可以模拟汽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状态,如加速、制动、转向等,评估汽车性能、安全性和稳定性。

仿真技术还可以用来研究汽车系统的优化设计,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通过不断调整模型参数和条件,工程师可以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为汽车设计和制造提供参考。

汽车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在汽车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运动特性,评估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其次,建模与仿真可以帮助设计师优化汽车结构和系统,提高汽车的动力性、操控性和燃油效率。

最后,建模与仿真还可以用来研究汽车的碰撞安全、行驶稳定性、轮胎抓地力等关键问题,为汽车的主动安全和 passagive安全提供支持。

总的来说,汽车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是汽车工程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汽车的运动规律,优化汽车的设计和性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建模与仿真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汽车工程师提供更强大的工具来设计、研发和测试新型汽车。

动力学仿真发展现状

动力学仿真发展现状

动力学仿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际系统动力学行为的方法,它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动力学仿真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首先,动力学仿真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和求解能力大大提高。

目前,各种开源和商业仿真软件工具如MATLAB、Simulink、Arena等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仿真环境。

此外,还出现了一些高级仿真软件,如ANSYS、COMSOL等,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物理问题。

其次,动力学仿真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工程师可以利用仿真技术在设计阶段对系统进行验证和优化,从而减少实验成本和开发周期。

例如,在汽车工业中,动力学仿真可以用于评估车辆性能、碰撞测试等。

在航空航天领域,仿真可以用于飞行器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和性能评估。

此外,动力学仿真在机械、电子、建筑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第三,动力学仿真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也呈现出较大的潜力。

通过建立生物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可以研究和预测生物过程的行为。

在药物研发方面,动力学仿真可以用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模拟,从而辅助药物设计和剂量优化。

此外,仿真还可以用于研究人体器官的功能和相互作用,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最后,动力学仿真在教育和培训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重视。

通过仿真技术,学生和工程师可以进行虚拟实验和训练,提高实际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例如,在航空训练中,飞行员可以通过飞行仿真器进行各种场景的模拟飞行训练,以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此外,动力学仿真还可以用于开展虚拟实验和科学研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物理概念。

总结起来,动力学仿真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发展迅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仿真模型的建立和求解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动力学仿真在工程、医学、教育等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为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更可靠的支持。

汽车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汽车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汽车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汽车车辆动力学是汽车工程的重要学科之一,其研究内容包括车辆运动、悬挂、转向、制动、驱动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汽车动力学,进行科学的研究与优化,需要对汽车车辆动力学进行建模与仿真。

一、汽车车辆动力学建模汽车车辆动力学建模是指将汽车运动过程中的各个因素用数学模型表示出来,以便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和分析。

1. 车辆模型车辆模型是汽车车辆动力学建模的基础,主要分为自由度模型和多体模型两种。

自由度模型通常包括垂直运动、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三个自由度,其建模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包括了车辆的悬挂系统、车轮力、刹车等因素。

多体模型是指以整个车辆为一个多体系统进行建模,除了考虑车辆受力、受扭等因素外,还需要考虑车辆的刚度、弹性等因素。

2. 动力系统模型动力系统模型指的是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等部分的建模,主要用于模拟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和所需的扭矩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分析车辆的加速和制动性能,以及制定优化策略。

3. 环境模型环境模型包括路面状态、气象条件等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建模,可以更好地帮助预测车辆的行驶状态和性能。

例如,模拟不同路面条件下车辆的制动距离、转向响应和行驶稳定性等。

二、汽车车辆动力学仿真汽车车辆动力学仿真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汽车运动过程进行模拟,以评估汽车的性能、预测其行为并进行优化设计。

1. 动力学仿真动力学仿真主要用于分析车辆加速、制动和转向等性能。

通过仿真可以模拟不同车速下车辆的加速和制动距离、不同路面条件下车辆的制动力和转向响应等因素,从而得出优化设计的方案。

2. 悬挂系统仿真悬挂系统的仿真主要用于分析车辆在不同路面条件下的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

通过对悬挂系统进行仿真,可以预测不同路面下车辆的摇摆情况、平顺性能以及行驶性能等参数,为改进车辆悬挂系统提供设计方案。

3. 转向仿真转向仿真主要用于分析车辆在快速转向和超车等情况下的转向响应和稳定性。

通过对车辆转向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可以分析车辆的稳定性、刹车距离和抓地力等因素,为设计更有效的转向系统提供方案。

轨道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技术研究

轨道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技术研究

轨道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技术研究一、引言轨道车辆是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可靠和舒适性是保障城市交通快速发展的关键。

为了提高轨道车辆的性能、降低能耗和延长使用寿命,轨道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技术已经成为轨道车辆研究领域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对轨道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二、轨道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技术概述轨道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字化的方式模拟轨道车辆的运动规律和力学特性,从而评估轨道车辆的运行性能和系统安全,设计优化轨道车辆的结构和控制系统,提高轨道车辆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轨道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建立轨道车辆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分析车辆的行驶、曲线通过、追踪行车、制动和加速等过程,评估车辆的动态特性。

2.建立轨道车辆的结构模型,分析车体、车架、悬挂、车轮等零部件的受力情况和变形情况,评估车辆的静态和动态刚度。

3.建立轨道车辆的控制系统模型,分析车辆的车速、加速度、制动力和牵引力等控制量的变化过程,评估车辆的控制性能。

4.进行轨道车辆的系统仿真,模拟真实的运行场景,评估车辆的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

轨道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技术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的仿真分析,另一种是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结构分析。

三、轨道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技术的应用轨道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轨道车辆的设计和改进利用仿真技术可以对轨道车辆的结构、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牵引系统等进行设计和改进,优化车辆的性能和经济性。

2.轨道车辆的运行控制利用仿真技术可以对轨道车辆的运行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调整控制参数,提高车辆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3.轨道车辆的事故分析利用仿真技术可以对轨道车辆的事故过程进行模拟分析,评估事故原因和后果,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预防措施,提高轨道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汽车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汽车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汽车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分析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制造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能、动力等方面对车主来说均非常重要。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便是以汽车动力学研究为基础,通过建立模型和仿真分析的方法,帮助汽车制造商更好地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表现。

一、汽车动力学建模的基本内容汽车动力学建模是对汽车动力学研究的理论化和系统化表现,通常包括对转向系统、悬挂系统、传动系统、发动机动力输出等方面进行建模,以此来揭示汽车动力学基本规律,了解汽车性能、稳定性等。

汽车力学建模有以下基本内容:1. 汽车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汽车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转向系统、悬挂系统、传动系统等各个部分的工作原理,这些都是汽车力学建模的基础。

2. 转向系统的建模:转向系统是汽车的核心部分,决定了汽车的操控和稳定性,因此,对转向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有效地提升汽车的操纵性和舒适性。

3. 悬挂系统的建模:悬挂系统是汽车行驶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保持车身稳定性和提高行驶舒适性,因此对悬挂系统进行建模,对汽车的稳定性、舒适性等方面的分析、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4. 传动系统的建模:传动系统是汽车发动机和车轮之间的连接,能够将发动机的动力传导到车轮上,因此传动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分析,对于判断车辆性能、燃油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 发动机动力输出的建模:发动机动力输出是决定发动机性能和车辆动力性能的核心参数之一,因此发动机动力输出的建模分析,对于汽车的综合性能和实际使用效果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汽车动力学建模的具体方法在汽车动力学建模过程中,主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通过对汽车各系统进行参数分析,并将数据传递到数学模型中,从而将设计方案转化为数字模型,计算机仿真实验,进而对汽车的性能、稳定性、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和优化。

1. 动态建模法:采用动态建模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计算多个时间步骤,从而让仿真更加接近实际状况。

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研究一、前言车辆动力学是研究汽车运动时各种力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汽车已经发展到了需要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来研究其运动的阶段,建立车辆动力学的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已成为汽车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将对车辆动力学的建模技术和仿真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二、分析车辆运动的各种力车辆在运动时,受到许多力的作用,如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引擎动力、刹车力等,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对车辆的运行状态和性能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引擎和电动机动力模型车辆引擎和电动机都是车辆动力的重要来源,对其进行建模将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预测车辆的性能和燃油消耗量。

引擎动力模型是通过考虑发动机输出转矩、旋转惯量以及转速等参数来进行建模,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如最基础的等效燃料消耗率方法、卡曼滤波法和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状态空间法。

电动机动力模型的建立则更加复杂,需要考虑到电动机的电气属性,如电容、电阻、电感等,同时还需要考虑传动系统的摩擦、转子和定子的转动惯量等因素。

(二)转弯力的建模在车辆转向时,受到的转向力矩和向心力的作用使得车辆产生侧倾和向心加速度,需要建立一种模型来准确地描述这些效应。

侧倾角和向心加速度的建模可以通过考虑车辆的悬挂系统、轮胎的特性以及转向率等参数来实现。

(三)车辆管道系统的模型在汽车制动和油门的控制过程中,流体管道系统的动态响应对车辆的反应速度和响应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管道系统的建模,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模型,如一阶模型或二阶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参数拟合。

三、车辆动力学仿真的方法(一)基于 MATLAB/Simulink 的仿真MATLAB和Simulink是建立和测试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常用工具,其中MATLAB可以用于处理数学等离散模型,Simulink则可以用于建立和运行连续模型。

这种方法优点在于易于实现、可视化程度高、建模速度快、可靠性高。

汽车动力学和控制系统的仿真与优化设计

汽车动力学和控制系统的仿真与优化设计

汽车动力学和控制系统的仿真与优化设计汽车动力学和控制系统的仿真与优化设计是现代汽车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汽车的性能、安全性和燃油经济性,对汽车动力学和控制系统进行仿真与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汽车动力学是研究汽车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的科学,主要包括汽车的加速性能、行驶稳定性、悬挂系统调校等方面。

而控制系统是指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对汽车的各种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以提高汽车的效能和安全性。

在汽车动力学的仿真与优化设计中,首先需要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

这些模型通常包括整车模型、发动机模型、悬挂系统模型等。

其中,整车模型是一个多自由度的系统,涉及到车辆的质量、惯性、悬挂系统、轮胎力等因素。

而发动机模型则是用来描述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因素。

悬挂系统模型则主要用来研究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

在建立数学模型之后,就可以对汽车动力学进行仿真分析。

通过仿真可以得到车辆的各种性能指标,如加速时间、制动距离、悬挂系统的滞回特性等。

同时,可以对车辆在真实道路上的行驶状况进行模拟,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除了对汽车动力学进行仿真之外,控制系统的仿真与优化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包括选择适当的控制策略、确定控制器参数等。

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最优控制等。

通过仿真分析不同控制策略的性能,可以选择最佳的控制策略和参数,以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在汽车动力学和控制系统的仿真与优化设计中,还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仿真结果和控制系统的性能。

实验通常包括在试验场上进行车辆性能测试、模拟不同驾驶工况下的操控性能等。

通过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可以验证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并对仿真和控制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改进。

最后,除了仿真和优化设计外,汽车动力学与控制系统的研究还可以结合实际生产制造。

通过改进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和材料,可以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汽车底盘集成控制动力学模型发展

汽车底盘集成控制动力学模型发展

汽车底盘集成控制动力学模型的发展摘要:当今时代,科技在不断的发展,关于汽车方面的操纵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等问题都开始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一些高科技的系统都相继的应用到了现代的汽车上。

其中,汽车的底盘有很多的子系统的局部性能都可以通过电子控制技术来改善。

汽车底盘的系统正在朝着集成化控制的方向发展,这样就可以减少装车的成本,从而使各个系统之间更好的协调工作,而集成控制最关键的就是建立动力学模型。

所以,笔者将在此简单地谈一谈汽车底盘集成控制动力学模型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汽车底盘;集成控制;动力学模型引言:现如今,电子控制技术已经在汽车上有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其中,有些控制汽车局部功能的电子控制技术也开始得到研究,甚至,有些研究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

汽车是一个庞大的机电系统,它的局部性能不能完全体现出它性能的好坏,所以,这就需要尽可能的让汽车在某一个工况下,其各种性能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最优。

在另一方面,因为各种电子控制系统都开始应用到汽车上,所以导致车内的结构更加复杂,使车辆的维修出现了一定的困难,造成了不小的浪费。

对汽车底盘控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和汽车系统之间动力学关系的研究将会成为研究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

一、关于汽车电控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发展现如今,有些汽车底盘的电子控制系统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比如tcs、ass、abs、4w等[1]。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技术的完善,汽车的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得复杂,对其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也将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1.行驶系的动力学模型汽车的悬架和轮胎对于汽车行驶的平稳以及操控的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其中,对于ass来说,它最经典的动力学模型主要是二自由度模型、四自由度模型[2]。

渐渐地,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也开始提高了,于是,在经典模型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对座椅和发动机的考虑,这样,六自由度模型和八自由度模型就产生了。

2.转向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在研究汽车操纵稳定的时候,无论是二自由度模型还是四自由度模型,它们都是将整个车的横摆角速度(γ)以及质心侧偏角(β)当作控制目标的。

汽车仿真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汽车仿真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汽车仿真技术在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汽车产品的性能和质 量,降低研发成本和周期。
未来,汽车仿真技术将进一步向智能化、协同化、虚拟化方向发展,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 持。
对汽车仿真行业的建议
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合作与交流,拓展汽车仿真 技术的应用领域,推动跨行业合作与协同创新
发效率。
现状分析
目前,汽车仿真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各大汽车厂商和科技公司都在加大投入,研 发更加先进的仿真测试平台。同时,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汽车仿真技术
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模拟逼真度也在不断提升。
未来发展前景与趋势
前景展望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仿真技 术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未来,汽车仿真 技术将朝着更加智能化、协同化、云端化的 方向发展,为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测试和 优化提供更加全面和高效的支持。
汽车仿真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前景
•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仿真 技术作为汽车研发的重要手段, 正逐渐受到业界的关注和重视。 汽车仿真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未来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06
结论与建议
结论总结
汽车仿真技术是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其发展前景广阔 。
挑战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成熟度、法规政 策、网络安全等问题。同时,如何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 也是一大难题。
汽车仿真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应用现状
应用领域
汽车仿真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自动驾驶系统测试、车联网性能评估 、人机交互体验模拟等方面。通过仿真测试,可以降低实车试验的风险和成本,提高研
进入21世纪,汽车仿真技术逐渐成熟,成为汽车设计 和开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研究作为一种机械装置,汽车的动态特性是其重要的性能之一。

而车辆动力学的研究就是评估车辆在不同路况、不同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运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物理特征,并进一步探究车辆的操纵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1. 车辆动力学模型车辆动力学模型是指描述汽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外界力和热力学效应的一组数学方程,可以通过对不同因素如路况、车速、气温影响的分析,进行预测汽车在特定情况下的行驶特性。

一般情况下,车辆动力学模型包括整车模型、轮胎模型和路面模型三部分。

1.1 整车模型整车模型是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主要包括车辆质量、发动机参数、车辆动力学变量等。

其中,车辆重量、车轮半径等物理量是最基本的整车模型参数。

此外,车辆的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和传动系统也可以在整车模型中考虑,以使模拟效果更为精确。

1.2 轮胎模型轮胎模型描述了轮胎在地面上所受的力和变形等特性。

轮胎的物理参数不同,对车速、车辆稳定性、制动距离等方面的影响也不同。

轮胎模型的建立主要考虑轮胎的纵向力、侧向力和滚转阻力等因素。

1.3 路面模型路面模型描述了车辆在路面上所受的阻力和摩擦等特性。

道路的不同纹理和材质对于车辆运动状态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路面模型的建立不仅需要考虑路面形状、材质等因素,还需要考虑气温、降雨等实际环境影响因素。

2. 车辆动力学仿真车辆动力学仿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对车辆动力学模型进行算法模拟,以预测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特性。

车辆动力学仿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它可以用于评估车辆的操纵稳定性、驾驶员的驾驶技能水平、车辆零部件的设计优化等方面。

车辆动力学仿真的流程如下:第一步,选择车辆动力学模型、配备路面模型,设定仿真环境参数和运行路线,确定模拟致动方式。

第二步,设定车辆初始化信息,包括车速、转向角、初始位置等实际情况下的信息。

第三步,对车辆整车、轮胎和路面进行建模和仿真,并预测车辆在运动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和行驶轨迹等。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分析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分析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分析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辆的动力学特性成为了工程师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为了研究和改善车辆性能,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应用仿真分析技术对其进行探索。

一、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1.车辆运动学建模车辆动力学模型的第一步是建立车辆的运动学模型。

这包括车辆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关键参数的表达与计算。

通常,车辆运动学模型可以采用经典的运动学方程来描述,如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此外,还可以利用机械臂法和转角法等方法推导车辆的运动学模型。

2.车辆力学建模在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力学建模也是重要的一步。

力学建模旨在描述车辆受到的力和力矩等动力学特性。

常见的力学模型包括车辆的质量、重心高度、车轮滚动阻力、制动力和驱动力等。

通过建立准确的力学模型,可以更好地了解车辆的运动特性和动力特性。

3.车辆轮胎力学建模在车辆动力学中,轮胎力学模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轮胎对车辆运动和操纵性能的影响很大。

常用的轮胎力学模型有Magic Formula模型和Tire model等。

通过对轮胎的力学特性进行建模,可以在仿真分析中更准确地模拟车辆的行为。

二、车辆动力学模型的仿真分析1.悬挂系统仿真分析在车辆动力学模型的仿真分析中,悬挂系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悬挂系统可以影响到车辆的驾驶舒适性、操控性能和行驶稳定性等。

通过对悬挂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可以评估并优化车辆的悬挂调校。

2.转向系统仿真分析车辆的转向系统是影响车辆操纵性能的另一个关键部分。

通过对转向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可以评估车辆在转向时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仿真分析来改进转向系统的设计和调校。

3.刹车系统仿真分析刹车系统是车辆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仿真分析刹车系统可以评估车辆制动性能,包括制动距离、制动稳定性和制动力分布等。

这对于改进刹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7::.%/01’%,$2+3*01:,6(7%’,$%&%’()
! 汽车动力学发展历史简介
汽车动力学是伴随着汽车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 一门专业学科。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转向 和应用弹性悬架可使乘客感到更加舒适等基本原 理[,],但那只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在各国学者的不懈 努力下,这门学科逐渐发展成熟。-’.’/ 在 ,00# 年 1)’%23 举行的题为 “车辆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 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对 ,00" 年以前汽车动力学的发 展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见表 ,。近年来汽车动力 学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大量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经 典的汽车动力学专著相继被发表,而且开发出许多 专为汽车动力学研究建立模型的软件,如美国密西 根大学开发的 $456%*(、$45678) 等商业软件。汽车是 一复杂的连续体系统,要想对其进行动力特性的预 测和优化需建立经合理简化的抽象汽车模型,以达 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保证整车性能指标和降低产 品成本的目的。
因而进行平顺性分析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另外,
对 于 多 自 由 度 的 复 杂 模 型 手 工 推 导 过 于 烦 琐 ,所 以
这类模型也不适合分析复杂的平顺性问题。
有限元法的出现为复杂结构振动的分析提供
了新的途径。有限元法在 "& 世纪 ’& 年代中期开始
应 用 于 汽 车 领 域 ,它 成 功 地 将 具 有 无 限 多 自 由 度 的
图 ! ! 自由度模型
;" 年代到 $" 年代,随着模拟计算机和数字计 算机的出现,促进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的发展。 各国学者们建立了许多复杂的车辆模型和相应的 仿真程序,如美国密西根大学建立的 %< 自由度模 型 [%!](图 #)、54=4>.?8, 建立的 %’ 自由度模型 和 [%#] @/1-8., 的 %$ 自由度模型 。 [%A] 复杂的模型可以描述 汽车的非线性特性和更精确的整车运动动态响应。 模 型 中 一 般 采 用 抗 侧 倾 力 、抗 纵 倾 力 和 举 升 力 等 非 线 性 特 性 来 等 效 悬 架 特 性 ,避 免 了 求 解 复 杂 的 运 动 学方程,适用于实时仿真。但是,这类模型中许多总 成 特 性 是 通 过 试 验 或 人 为 的 方 法 经 过 简 化 ,用 一 组 拟 合 参 数 来 代 替 的 ,与 汽 车 运 动 状 态 中 的 动 态 特 性 参数有一定的误差,影响了模型的准确度。
在汽车平顺性的早期研究阶段,限于当时数学、 力学理论、计算手段及试验方法,把系统简化成集中 质量—弹簧—阻尼模型,如图 , 所示。
图 , 整车集中质量—弹簧—阻尼模型
此类模型一般先以函数的形式给出其动能 ! 和势能 " 以及表达系统阻尼性质的物理量耗散能 ! 的表达式:
—,—
·综 述·
表!
第 ! 阶段("& 世纪 .& 年代前) 对汽车动力特性进行实验观察 关注轮胎摆振 认识到平顺性的重要性
" 汽车动力学模型的发展
汽车动力学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包括对一切与车
!""# 年 第 ! 期
辆系统相关运动的研究,然而最为核心的是平顺性 和操纵稳定性这两大领域,一般认为平顺性主要研 究 影 响 车 身 的 垂 向 跳 跃 、俯 仰 、侧 倾 振 动 的 因 素 ,而 操纵稳定性主要研究车辆的横向、横摆和侧倾运动。 建模时一般假设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之间无偶合关 系。 "#! 汽车平顺性模型
用 于 :车 身 结 构 的 动 态 特 性 分 析 [.]、发 动 机 悬 置 的 设
计 、悬 置 的 材 料 特 性 和 形 状 特 性 优 化 [/]、动 力 传 动 系
的弯曲振动[0]等。
汽 车 是 一 个 十 分 复 杂 的 系 统 ,用 有 限 元 法 作 较
为 精 确 的 分 析 时 ,往 往 需 要 解 算 上 万 个 自 由 度 的 问
推 导 十 分 困 难 , 因 而 通 用 的 多 体 仿 真 软 件 (如 B5B@> 等)逐渐被应用。应用多体仿真软件建模是 将汽车每一部件看作是刚性体或弹性体,它们的连 接是通过各种约束来描述,多体动力学软件自动生 成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并利用软件内部的数学求 解器准确地求解。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可从整 车或总成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出发,对零部件进行几 何拓扑和材料特性的优化,真正实现汽车虚拟设计。 鉴于这些优点,许多著名汽车制造厂家、汽车研究 所、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来建 立汽车模型以研究汽车各种特性[%’]。然而,多体模型 包含部件较多,有些参数难以测量,因而不能从整体 上保证系统的准确性;另外,复杂的模型在计算机上 求解时运行速度相对较慢;使实时仿真运算有一定 困难。
由于对车辆平顺性要求越来越高,并且还要兼 顾安全性和减小部件动载荷,传统的悬架已无法满 足要求,因而出现了基于振动主动控制的主动 1 半主 动悬架系统。基于各种控制理论(最优控制、模糊控 制、神经网络等)建立了包含可控悬架部分的平顺性
汽车技术
·综 述· 模型。半主动悬架模型与被动悬架模型相比其通过 输入少量能量使阻尼器系数可在较大范围内调节, 并 且 是 瞬 时 可 变 的 ,从 而 改 善 了 悬 架 振 动 特 性 。 主 动 悬 架 是 用 作 动 器 代 替 传 统 悬 架 的 相 应 部 分 ,它 产 生 的 力 是 车 辆 状 态 变 量 的 函 数 ,能 根 据 行 驶 环 境 使 悬 架 性 能 达 到 最 优 。 按 作 动 器 响 应 带 宽 的 不 同 ,一 般分为“全主动悬架”和“慢主动悬架”[$]。 !"! 汽车操纵稳定性模型
这类模型与汽车实际结构相比虽然作了较大
的 简 化 ,但 能 够 定 性 的 分 析 汽 车 振 动 特 性 和 结 构 参
数对平顺性的影响,如应用 " 自由度模型即可分析
悬架对平顺性的影响;% 自由度模型是最基本的整
车 三 维 平 顺 性 模 型 ,可 分 析 车 体 的 垂 向 、俯 仰 和 侧
倾振动。但由于这类模型忽略了部件的弹性效应,
主题词:汽车 动力学 模型 发展 中图分类号:9:;,<,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01’% $2+3*01 40*5’3,0(+ 6(7%’
?2*+. @’8A?2*+. B8+.2*8AC48 D*8/8+AB8* D6+.E’8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 中 ,{# }为 广 义 坐 标 列 阵 ;[%]为 质 量 阵 ;[’ ]为 刚
度阵;[(]为阻尼阵。
然后应用拉格朗日方程描述振动系统数学模
型的一般形式:
[%]!#$ "#[(]!#$ "#[’]{#}$ !) " 式中,!) "为激振力。
题 ,计 算 中 会 产 生 很 多 影 响 计 算 精 度 的 误 差 ,因 而
—"—
有限元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试验方法的改进,也 进 一 步 发 展 了 分 析 动 力 学 问 题 的 系 统 识 别 技 术 ,使 理论分析和试验测试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形成了 新的预估系统动态特性的动态子结构法。动态子结 构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子结构的传递特性 建立起来的连接方法,称为机械导纳综合法;另一类 是利用子结构的模态特性和模态坐标建立起来的连 接方法,称为模态综合法。机械导纳综合法需同时测 定多个传递途径的动刚度系数,并且需要保证足够 的相位精度,这是较为困难的。因而这种方法虽然从 理论上说能适应于复杂系统,但实际应用则有一定 的局限性。模态综合法则是在有限元法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一种对复杂结构进行振动分析的有效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把复杂结构分为若干部件 (子结构), 而每个部件可用计算或试验的方法求得模态参数, 最后根据实际的边界条件,将各子结构的模态特性 叠加起来,再通过平衡方程和约束方程将物理坐标 约 简 ,就 可 得 到 用 广 义 坐 标 (模 态 坐 标 )表 示 的 运 动 方程,由此可计算组合系统的动态响应,大大减少了 模型的自由度。模态综合法已成功地应用于研究重 型汽车的振动(日本),轿车振动和声音产生机理(英 国 ),以 及 汽 车 底 盘 振 动 和 车 架 振 动 的 传 递 特 性 (中 国 )[’、%]。
·综 述·
汽车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发展
张 威 张景海 隗海林 贾洪飞
(吉林大学)
【摘 要 】汽 车 动 力 学 包 括 对 一 切 与 车 辆 系 统 相 关 运 动 的 研 究 ,其 最 核 心 的 是 平 顺 性 和 操 纵 稳 定 性 这 两 大 领 域 。在 简要说明了汽车动力学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介绍了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两大领域的模型发展过程。平顺性模型主要 经过集中质量—弹簧—阻尼模型、有 限 元 模 型 和 动 态 子 结 构 模 型 阶 段 ;而 操 纵 稳 定 性 模 型 从 低 自 由 度 线 性 模 型 、非 线性多自由度模型发展到多体模型。最后提出了汽车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发展动向。
连续结构振动问题变为有限多自由度的振动问题,
将具体分析过程分为结构离散化、单元特性分析、
坐标变换、边界条件处理和结构综合这几个步骤。
有 限 元 法 分 析 过 程 非 常 程 式 化 ,整 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析 过 程 均 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