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传播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传播研究方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研究技巧;2. 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3. 了解传播研究中的伦理问题,认识到科学研究应遵循的道德原则。
技能目标:1. 能运用所学研究方法设计传播研究方案,独立完成小型研究项目;2.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研究任务,学会沟通、协调、分工合作;3. 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评价传播现象,提出独立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播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传播现象的欲望;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传播研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严谨、客观、求实的科学态度,遵循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传播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将围绕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展开,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传播研究方法,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或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传播研究概述- 介绍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及研究方法;- 分析传播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传播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发放问卷、收集数据、分析数据;- 访谈:制定访谈提纲、实施访谈、整理访谈资料;- 观察法:观察技巧、观察记录、数据分析;- 内容分析法:媒体内容分析、网络文本分析。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整理:清洗数据、编码、录入;- 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 软件应用:使用SPSS、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4. 传播研究伦理- 讨论传播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信息真实等;- 探讨传播研究者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学术规范。
5. 传播研究实践- 设计小型研究项目,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 分组合作,进行团队研究,提高协作能力;- 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120163课程名称: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 新闻学、编辑出版学考核方式:分散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了解新闻传播研究的过程与⽣法,重点介绍新闻传播实证研究中的量化和质化方法的应用和实际操作。
所涉及的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调查实验法等等。
学生将学习量化和质化研究方法的逻辑、伦理困境、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分析数据、如何呈现研究结果等。
本课程通过深化学生对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分析新闻传播领域的新问题、新现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针对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特点,使学生能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关注社会民生、强化责任担当,具有写作符合学术规范、质量较高的研究报告或论文的能力。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新闻传播研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用技术。
通过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并掌握如何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变成可行的研究课题,如何设计出一套研究方案并实施,如何写出一份规范的研究计划书,以及如何撰写展示自己成果的研究报告。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针对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该专业学生了解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方法的特点、方法类别、研究设计等等,通过系统的学习,初步了解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系列相关知识,例如框架分析等、内容分析、文本分析、测量等等。
通过学习,学生要基本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流程,掌握写作的规范,能够读懂相关的研究文章,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解读中国新闻传播实践,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内涵,为之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基础。
传播学概论第四章传播学研究方法

(二) 传播学研究步骤组成的相关链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第二节 抽样调查法
一、抽样调查法 1、 抽样调查法的含义及其种类、特点
1 含义:抽样调查法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 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 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 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四、 确定样本量的实质及其受影响的基本因素
1 实质:确定一个能够满足研究者对调查精度要求的最小样 本数。 2 因素:A研究总体中样本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B课题要求的精确程度和把握程度。 C课题研究的时间、人力、财力及研究本身的要求。 D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统计分析方面的要求。 误差要求越小,样本数要求越多。
3、 系统的观点: 研究传播现象时,把一组相互作用并且相关程度较强的因素作为 一个系统。
1 要求把特定对象系统的各个要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组成 部分来看待,部分是整体的成分,所以, 部分的特性存在于部分 与整体的联系之中。
2 系统方法要求考察对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二) 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观点
1、 历史的观点 1 要求我们在观察、描述和研究特定的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 时,就从该时代人们传播活动的全部现实条件出发,而不是从个 别人的意志和思想出发。 2 要求我们在解释特定的传播现象及其变化时,应把它放在 历史的全部变化中去,这样才能正确解释某个时期的历史变化。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2 特点:标准化、匿名性、操作性。
第二讲传播研究方法提纲

第二讲传播研究方法提纲讲研究方法不妨先讲讲胡适。
有两本胡适的书值得一看。
一是《胡适说禅》,二是《红楼梦考证》,三是《四十自述》。
根据传统的说法,佛祖拈花微笑,将秘偈和佛法(所谓正法眼藏)传给大迦叶,据说就是禅宗的开始。
这样代代相传,一共传了二十八代,就到了菩提达摩(Bodhidarma)手中。
达摩到达中国以后,又把密偈和袈裟,传给了中国信徒。
从达摩起一直传到五祖弘忍,弘忍有两个徒弟,一个有学问的叫神秀,一个没有学问只会劈柴挑水的叫慧能。
一天,弘忍欲传法,召集门徒,令各作一偈,谁作的好,便传衣钵。
神秀在墙上题了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这个偈被厨房里的慧能听到了,也做一偈,请人题在壁上,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看了说:“不行”,用鞋将偈擦去。
但到半夜,五祖竟亲到厨房,将衣钵袈裟传给慧能,要他立刻逃走,躲过几年,方可传道。
但是,胡适经过一番研究,竟然改写了禅宗史。
他在研究中国哲学史禅宗部分时,觉得这段历史非常可疑,而且他发现了一个叫神会的和尚作用非常大。
1926年他以“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方委员的身份去欧洲。
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查阅敦煌佛经,结果发现了两万多字相关材料。
最后写出了“荷泽大师神会传”。
他发现真正使南宗替代北宗的不是慧能而是神会。
他编造了达摩以前的禅宗史,编造了五祖传衣钵袈裟的历史,弘扬了顿悟说,编写了《六祖坛经》,因为为唐朝推销度牒有功,被请进宫中,死后36年被政府下敕定为第七祖,因此慧能当然成为第六祖。
看胡适的书有意思,一是他说的禅宗历史有意思,用今天的眼光看,神会当然是一个good communicator,如何能够以一己之力,扭转禅宗发展的历史呢?更为有意思的,是胡适的研究方法。
他如何能有意识地提出疑问,找寻材料,详加证明,重写禅宗的历史呢?另外一本有意思的是胡适先生做的红楼梦考证。
他开篇就说,〈红楼梦〉的考证不容易做,一来因为材料太少,二来因为向来研究这部书的人都走错了道路。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传播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和意识的传播现象。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为学生建立起系统的传播学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传播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正文:一、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1. 传播学的起源和背景2. 传播学的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3. 国内外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历程4. 传播学在社会文化变革中的地位与作用5. 当前传播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二、传播过程中的要素与理论1.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信息源、媒介、受众2. 传播效果理论:以言说人理论、两步流理论为例3. 传播行为理论:犯罪媒体效应理论、媒介多元化理论4. 传播伦理与道德:公共关系伦理、媒体伦理5. 传播策略与战略:宣传理论、公关理论三、媒介与传播内容1. 媒介与传播技术:印刷媒介、广播电视媒介、网络新媒体2. 媒介产业与政策:传媒经济、传媒监管3. 媒介素养与传播职业:媒介写作、摄影摄像技巧、编辑设计基础4. 传媒创新与传播趋势: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与传播四、传播研究方法与应用1. 传播研究方法概述: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2. 媒介内容分析方法:纵向研究与横向比较、文本分析与语境分析3. 传播效果评估方法:实验设计、调查问卷与统计分析4. 传播策略与传播评价:媒介计划、广告效果测评5. 传播实践:公关策划与执行、媒体管理与运营五、现代传播学与社会发展1. 传播学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2.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学挑战与机遇3. 传播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4. 传播学与跨文化交流5. 传播学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总结:传播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本教学大纲对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传播过程的要素与理论、媒介与传播内容、传播研究方法与应用以及传播学与社会发展等五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为未来在传播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165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21实验(上机)学时:11学分:2适用对象:传播学(专业名称)先修课程:无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传播学学生专业必修课。
课程主要围绕新闻传播学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系列方法,系统介绍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技术。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分析、理解当代社会传播中的现实问题,提高其综合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具体目标如下:•让学生了解社会(传播)研究的基本思维;•使学生掌握社会(传播)研究的一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更高级的方法课程打下基础;追求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普及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理及一般步骤、研究问题选取、研究方案设计、概念测量与操作化、抽样原理与方法、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方法、非介入性研究方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达等传播学研究中一些常用而成熟的方法。
课程重点对问卷设计、调查执行、资料搜集和录入、资料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内容进行讲解,并要求每位学生全程参与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利用不同方法进行传播学研究。
本课程将采用老师专题主讲、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学生专题研讨和课外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提升学生设计和实施社会调查项目以及通过科学的社会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课程导论第一节研究方法重要性1.四个案例2.讨论对于一些传播现象,如何开展分析3.讨论学生曾经参加过的实证研究,分析得失4.调查学生对本课程期待第二节介绍教学内容和目标第三节介绍课程内容及时间安排第四节介绍教学方式和课堂规则第五节介绍参考文献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复习思考题:1.作为传播学系学生,你们在进行信息传播过程中有哪些困惑?2.你们认为信息传播过程中,哪些因素最重要?第二章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与方法第一节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基础1.为什么要研究2.研究遵循的途径第二节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1.特点2.逻辑过程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对比4.社会科学研究难点第三节社会科学中的差异取向第四节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体系第五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1.特点2.两者差别与比较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理解科学研究飞方法体系;掌握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特点和差别。
传播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传播研究方法教学大纲《传播研究方法》教学大纲2021年春季学期主讲:戴佳Email:开放时间:周二下午2:20-4:55,六教6A215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为传播研究方法的入门课,重点介绍基础的传播研究方法(包括定量与定性的方法)的概念,研究假设、研究设计,以及研究数据搜集、分析及研究报告的撰写。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教学教材:《传播研究方法》(美)琼恩·基顿著,邓建国,张国良等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教参:1. 周翔著,《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2. 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3. 约翰·雷纳德著,李本乾等译, 《传播研究方法导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 安德斯·汉森等著,崔保国,金兼斌,童菲译,《大众传播研究方法》,新华出版社5. 费雷德里克·威廉姆斯著,《传播统计法-定量研究操作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6. 威廉·劳伦斯·纽曼著,郝大海译,《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人民大学出版社7. Lindlof, T. R., & Taylor, B. C. (2002). Qualitativ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Thousand Oaks: Sage.8. Frey, L. R., Botan, C. H., & Kreps, G. L. (2000). Investigating communi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methods.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9. Booth, W., Colomb, G., & Williams, J.(2021). The craft of research.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0. Williams, F., & Monge, P. (2000). Reasoning with statistics: How to read quantitative research (5th ed.). New York: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11. Rubin, R.B., Rubin, A.M., & Piele, L.J. (1999). Communication research: Strategies and sources. Belmont, CA: Wadsworth.备注:相关读物(如期刊论文,案例资料等)通过email 等形式课前布置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传播学教学大纲(二)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本文旨在介绍传播学教学的大纲,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播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大纲以五个主要部分为基础,涵盖了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知识。
每个主要部分又以五至九个小点展开,详细讨论了各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和教学内容。
正文:一、传播理论:1. 信息传播模型:介绍传统线性模型、交际模型和媒体效果模型的概念和特点。
2. 传播的效果:探讨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和行为改变。
3. 社会认知理论:分析观众对媒体信息的理解和解读方式。
4. 社会网络理论:研究社交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5. 文化研究理论:理解媒体对文化传播和文化认同的作用。
二、大众传媒:1. 新闻报道原则:传达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客观性。
2. 媒体伦理:探讨新闻报道和媒体操纵行为中的道德问题。
3. 媒体政治经济学:分析媒体所有权和政治经济背景对新闻内容的影响。
4. 社会舆论:评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塑造和引导作用。
5. 社交媒体:研究社交媒体在舆论传播和个人互动中的重要性。
三、广告与公关:1. 广告传播理论:介绍广告的构建、营销和影响因素。
2. 广告策略和创意:探讨广告设计和创意表现的重要性。
3. 公关原理和实践:解析公关活动的策划、执行和评估过程。
4. 品牌管理:研究建立和维护品牌形象的策略和方法。
5. 数字营销:讨论数字媒体在广告和公关中的应用和效果。
四、传播研究方法:1. 调查研究:介绍问卷设计、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技术。
2. 实验研究:探讨实验设计、因果推断和实施过程。
3. 访谈和观察:分析访谈和观察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4. 内容分析:研究文本和图像在传播中的语境和意义。
5. 数量和质性研究:比较数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五、国际传播研究:1. 全球传播流动:探讨跨国媒体和全球化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2. 跨文化传播: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息接收和解读差异。
3. 发展传媒:研究发展中国家媒体的现状和挑战。
《传播研究方法》课件

实验法
总结词
通过控制一定条件来观察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详细描述
实验法是一种通过控制一定条件来观察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在传 播学研究中,实验法常常用于测试不同传播手段、媒介和信息对受众的影响, 以揭示传播效果和机制。
观察法
总结词
通过观察和记录受众的行为、语言和表 情等来分析其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VS
详细描述
观察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和记录受众的行为 、语言和表情等来分析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特征的研究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观察 法常常用于实地观察受众在特定环境下的 反应和行为,以揭示受众的心理和行为特 征。
03
定性研究方法
深度访谈法
总结词
深入挖掘个体经验与观点
详细描述
深度访谈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通过与受访者进行深入的、一对一的访谈,了解其个人经验和观点。这种方法 可以深入挖掘受访者的内心世界,获取更丰富、更深入的信息。
参与观察法
总结词
实地观察并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与互动
详细描述
参与观察法是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 环境中,实地观察并记录其行为、互动和日 常生活。这种方法能够提供真实、生动的研 究资料,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社 会文化背景。
个案研究法
总结词
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探究
详细描述
个案研究法是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探究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特定个体或组织的 详细研究,了解其特征、背景和发展历程。这种方法有助于建立研究假设,为进一步的
在多方法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如问卷调查、实验、观察、内容分析等。
研究方法的评价与选择
研究方法的评价与选择是研究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需要综合考虑研究目的、问题性质、资源限制和研 究环境等因素。
传播学研究方法第一讲研究生

• 定量研究不是依靠统计技术和简单的计算 机程序进行有限变量之间关系的简单描述 ,而是重在揭示复杂社会关系并提出预测 方程,追求预测的精确性。
定量研究的特点
(1)在实地调查搜集资料方面,定量研究强调 运用抽样技术选择样本。
(2)在对样本进行调查研究中,定量研究是运 用变量、操作化、假设、检验等概念和方法 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量化研究。
仰、价值观念和习俗。 妇女问题 性行为研究 《金西报告》 未成年人研究
• 四、道德因素 研究目的是否应该公开?
数据如何收集?Tearoom trade 实验如何设计?Milgram 电击实验 “惩罚和
记忆”
• 社会研究的伦理 自愿参与 对研究对象无害 匿名与保密 Dr. Scarce 欺骗(重新省视从众实验)
日记法、机器测量法
• 收视率越高,节目质量越好?
• 《甄嬛传》的收视率仅次于《新闻联播》?
• 四、传播效果研究 你所知道的传播效果研究?
• 五、广告与公共关系
广告方案测试(消费者对广告的印象、认知 、情感投入、购买意图、广告效果)
媒体研究(媒体计划、传播到达率、受众规 模)
公共关系研究(监测和评估)
• 三、工具性:研究方法是认识社会、分析 社会现象规律的科学手段。社会研究方法 有严格的步骤和程序、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有精密的测量技术,有符合认识规律的 样本选择和统计分析方法。
传播学研究的作用
• 描述:对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进行阐述,反映现 象的基本分布状况,“是什么”。 “Media users”
• 2.社会科学不是探讨“应该如何”,只是客观地 阐明社会“究竟是如何”,要保持“价值中立”的 原则。
• 3.社会现象是可以认识的,经验是科学知识的唯 一来源,也是科学知识得到验证的唯一标准。
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教学大纲
• • • • 第十一章 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十二章 推断性统计分析 第十三章 SPSS系统在传播学中的的应用 上面三章同属于资料处理部分,将综合起来加 以讲授。 • 学习要求:重点掌握描述性统计分析中的各种 统计参数,了解正态分布的基本知识,理解T 检验和R检验,能够用SPSS进行简单的资料处 理。
四、研究的设计和研究报告的撰写
• 研究的具体方法:内容分析 • 研究的进程:从开学第四周讲授“研究的程序 与设计”开始,结合讲课的过程不断开展自己 的研究工作。 • 研究要求:自己设计研究问题并根据相关的理 论提出研究假设,自行设计内容分析的分类统 计表并进行统计和资料的处理,最后以研究报 告的形式作为自己的学习成果。 • 研究方式:分组进行研究(每组不超过4人)
•
•
•
二、课程概况
• • • • • •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试方法 使用教材 参考教材
1、教学目的
《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是新闻传播专 业本科生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课程的教学目 的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播学的效果理论及相 关学科的理论在传播学中的应用,让同学了解 实证研究的逻辑以及操作方法,掌握量化分析 的基本操作程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能够设计研究问题,动手操作并撰写研究报告。
教学大纲
• • • • 第九章 抽样设计与设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 第三节 样本数量、抽样误差和抽样加权 学习要求:了解总体、样本和抽样等基 本概念,理解样本数确定的基本原则及 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掌握各种随机抽 样和非随机抽样的方法。
教学大纲
• • • • • • • 第十章 问卷设计与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问卷的类型 第三节 问卷的结构 第四节 问卷的制作 第五节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 学习要求:了解问卷的发展过程、类型及基本 结构,理解问卷问题及答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理解问卷的效度与信度。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课件: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 第一节 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 第二节 抽样调查法 ❖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 ❖ 第四节 控制实验法
第一节 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 一、传播学调查研究的类型 (1)基于调查对象的分类——内容分析、传播者调查、受
传者调查。 (2)基于调查对象选定方法的分类——全员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抽样调
由访谈。 ❖ (12)基于媒体类型的分类——报纸、杂志、电视、广播、
电影、新媒体调查等。 ❖ (13)基于传播过程的调查——媒体接触调查、知觉实验、
认知调查、行动调查、信息等。 ❖ (14)基于内容类型及其要素的调查——广告调查、节目
(或栏目)调查、明星调查等。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 (一)准备阶段
二、问卷设计
❖ (一)问卷构成
前文
基本项目 与调查主题相关的事实或行动项目
关于态度或意识的项目
结束语
(二)问卷制作的一般原则
❖ (1)采用通俗易懂的口语体; ❖ (2)避免使用属于特殊群体的语汇或专业语汇和缩写词; ❖ (3)避免使用暧昧、多义的词语; ❖ (4)避免非现实的或虚构想象式的提问; ❖ (5)避免主观诱导式提问; ❖ (6)避免提问调查对象记忆模糊的问题; ❖ (7)在一个问项中避免双重提问; ❖ (8)留意提问顺序的影响; ❖ (9)将调查对象容易拒绝回答的问题,尽可能放在后面。
❖ 其方法有面接法、留置法、邮寄法、电话调查等。 ❖ 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进行中间抽查,以保证调查
能够按照既定方案得到严格实施,保证调查质量。
(三)数据处理阶段
❖ 在这个阶段,需要把收集到的分散数据加以整理和 统计,使其处于一种易于把握的状态,能够基于一 定的尺度加以判断。
《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二、课程性质(一)课程概述《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主干理论课程,它从宏观上对人类社会的各种传播现象和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是学生从事各种信息传播活动的必备基础,也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人类传播活动和传播学的学科起源和发展,能够客观地认识、分析和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能够正确认识信息时代传媒格局的变化和国际化的传媒竞争的发展趋势,有效地使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促进社会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传播学》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讲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加强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传播历史发展的动力;掌握传播的微观过程以及传播要素对传播实践的重要影响;形成传播的系统观念,能够把具体的传播问题放到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去理解。
对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用简约的模式表达。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以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传播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工具学科,是学生从事各种信息传播活动的必备基础。
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增强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够运用传播学的基本理论解决信息传播中的实际问题。
对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用简约的模式表达;学会在学习的同时大胆质疑,不迷信既有的理论,充分结合我国的传播实践,最终达到用传播原理指导所学专业业务的程度.(二)具体目标1.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传播历史发展的动力。
2.掌握传播的微观过程以及传播要素对传播实践的重要影响。
3.形成传播的系统观念,能够把具体的传播问题放到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去理解。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导论1.教学目标与要求在本章中,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传播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善、传播的定义、掌握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及新闻学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传播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传播学研究方法课件

□ K.皮尔逊等发明的相关分析与社会理论(1900?1928) □ L.瑟斯顿发明的因子分析(1926?1948) □ M.汉森发明的社会研究中的大规模抽样(1930?1953) 用以指导理解和观察的模型与框架, □ 斯陶弗等发明的与社会理论有关的多变量分析( 1944?1954) □两种方法范式(Paradigm不仅形塑我们看到的事物,而且影响 ) : 着我们对外在事物的理解方式。 □ 1 实证主义方法范式:
通过操作抽象概念获得理论性结论的方法。人文方法来自哲学思辩的研究传 统。当人文科学家对概念进行操作时,其主要方法是直觉、想象、抽象和理想化、 比较、归纳和演绎等。 近年来学界对研究方法的梳理 台湾学者的梳理: 中正大学电传所刘骏洲副教授提出:传播学三大方法典范为实证、批判和诠 释。批判典范批判了实证论的非整体性、维护现存秩序以及“科学至上”的工具 理性,以“否定辨证法”为工具,对社会中一切因素进行文化批判。实质上,批 判典范更像一种类似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而不像用于某种研究的工 具。属于实证范围。诠释典范强调对文本意义的理解,直接操作的对象也是事实 (文本),而非抽象出来的概念,因此,诠释典范亦为实证方法典范。 1990年,瑞典学者Jensen & Rosengren提出在媒介与受众关系网络中,主要 的研究传统有五种:效果研究(effect research);使用与满足研究(use and gratification);文学批评(literature criticism);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 和接受分析receptional analysis)。
1
第一章 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领域研究的问题
传播学研究方法 6/1/2014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代码:050306T1937学分与学时:2学分 3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程选修授课对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1.通过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总体把握新闻传播学的一些研究方法,了解包括从选题到设计研究框架,选择定性或者定量的研究方法等的一系列的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
2.通过实际调查研究方法的实践训练,基本可以实现将新闻传播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可以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的论文写作中能够灵活地掌握这些调查研究方法,使社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可以更好地为新闻专业学生服务,甚至是服务人生的理论学习与总结。
三、学时安排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如何选题教学目的与要求:区分研究主题与研究问题的不同。
研究问题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
研究主题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现象领域货问题领域。
教学重点与难点: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注意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注意清除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问题陈述必须清楚,最好运用变量的语言,采取提问的形式;问题的陈述同时最少还要包括两个变量;问题的陈述必须是可检验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研究问题与研究主题第二节选题的标准第二章研究设计的框架教学重点与难点:1. 定量研究2. 定性研究3.混合研究4.选择研究路径的标准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研究三要素第二节研究的三种路径第三章文献综述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习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查找文献、阅读文献,进行文献综述的写作。
2.掌握文献综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一些文献知识库的查找方法:中国知网:主题、关键词、题目、摘要、发表时间等;国家有关部门出版的各种统计资料和年鉴;一些外文资料库: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SCI);Social Science Index(社会科学索引,简称SSI)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设计

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设计前言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被青年学生所接受。
学生们更喜欢与老师互动、参与和探索。
针对传播学研究这个课程,合适的课程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目标和愿景我们的培养目标在于,通过具体的传媒案例和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传播活动和实践,并将此作为未来工作的重要经验。
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传播活动和实践的各个方面和关键环节•掌握传播研究的相关方法和技能•独立开展传播活动和实践,并以研究性实践为主教学内容传播学研究方法是指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技术和工具,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进行科学分析、评价、研究和预测的一门学科。
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播学概述和相关理论框架•传播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传播研究设计和调查方法•传播效果评估和推广战略学•实践案例分析和对比教学方法我们将采用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包括:•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课程研究和研讨•作业和报告撰写•个人和小组项目•线上学习和资源共享课程安排我们将采用以下方式安排教学内容:第一阶段:理论学习•课程第一周:传播学概述和相关理论框架•课程第二周:传播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课程第三周:传播研究设计和调查方法•课程第四周:传播效果评估和推广战略学第二阶段:案例分析与实践•课程第五周:传播案例研究分析•课程第六周:小组项目研发工作•课程第七周:个人或小组报告展示和讨论第三阶段:总结与评估•课程第八周:综合讨论和总结•课程第九周:期末考核和成果展示作业和评估为了有效地、全面地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我们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作业和评估,包括:•日常参与和讨论(10%)•课程研究和研讨(20%)•个人或小组项目(20%)•线上学习和资源共享(10%)•期末考核和成果展示(40%)结束语通过掌握传播学研究方法和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学生们将有机会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操作,深入了解传播活动和实践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并以此为未来工作学习的重要经验。
传播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传播研究方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传播研究的基本概念,掌握传播研究的主要方法;2. 掌握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的基本技巧,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对传播现象进行研究;3. 了解传播研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传播学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进行传播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2.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学会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播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传播现象的欲望;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传播研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传播伦理,尊重研究对象,保护他人隐私。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传播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传播研究素养,培养具备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人才。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传播研究基本概念:介绍传播、传播研究、研究方法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对传播研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教材章节: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研究2. 传播研究方法:讲解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研究方法,以及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教材章节:第二章 传播研究方法3.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授数据收集、整理的基本技巧,如设计问卷、访谈提纲,以及如何进行观察记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据收集与整理4. 数据分析: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以及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据分析5. 传播研究应用:分析传播研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广告、公关、媒体等领域。
教材章节:第五章 传播研究应用6. 传播研究案例解析:选取典型传播研究案例,让学生了解研究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材章节:第六章 传播研究案例7. 传播研究伦理:强调在传播研究过程中遵循伦理原则,保护研究对象,尊重他人隐私。
《传播学研究方法》课件

研究方法的演变历程
从传统到现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演变和 创新。从传统的调查研究、内容分析等,到现代的社交媒体 分析、大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多元化和交叉融合
现代传播学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和交叉融合的趋势。研究 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 法,并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实现跨学科的研究 创新。
《传播学研究方法 》PPT课件
目录
• 传播学研究方法概述 • 定量研究方法 • 定性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 研究方法的实践应用
01
传播学研究方法概述
研究方法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研究方法是指在科学研究中,为达到 研究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手段和途径 。
分类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传播学研究中 常用的两种方法。定量研究注重对数 据的统计分析,而定性研究则更注重 对研究对象的主观理解和深入探索。
个案研究法
总结词
对个别案例进行深入探究,了解其背景、过程和结果。
详细描述
个案研究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个别案例进行深入探究,研究者可以了解案例的背景、过程 和结果。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特定案例的特点和规律,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在传 播学研究中,个案研究法常用于探究特定媒体或传播事件的影响和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的生态效度。
多方法研究的实施步骤
多方法研究的实施步骤包括确 定研究问题、选择多种研究方 法、收集和分析数据、整合结
果等。
研究方法的评价与选择
01
研究方法评价标准
02
研究方法选择原则
研究方法的评价标准包括方法的适用 性、可行性、可靠性、有效性和科学 性等方面。
(完整word)《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
《传播学研究方法》是介绍传播学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的课程,针对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开设,共20学时。
通过该门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方法体系、研究过程及几种主要的传播学研究方法。
(二)目的任务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方法体系、研究过程。
2、掌握一种传播学研究方法
3、建立系统的思维体系,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编码及适应专业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纲要
专题一绪论
知识点: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的性质与类别、概率与取样
专题二测量程序与工具
知识点:测量的基础、信度与效度、量度化方法、问卷设计、测验的编制、态度量表的建立
专题三搜集资料的方法
知识点:调查访问法、语义分析法
专题四资料分析
知识点:内容分析法、定量分析法
专题五研究报告撰写
知识点:研究报告撰写步骤、导言、方法、结果、讨论、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四、考核
各小组形成研究方案,根据研究方案评分。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教材
参考教材: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上、下),杨国枢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
《传播学研究方法》是介绍传播学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的课程,针对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开设,共20学时。
通过该门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方法体系、研究过程及几种主要的传播学研究方法。
(二)目的任务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方法体系、研究过程。
2、掌握一种传播学研究方法
3、建立系统的思维体系,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编码及适应专业
专题一绪论
知识点: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的性质与类别、概率与取样
专题二测量程序与工具
知识点:测量的基础、信度与效度、量度化方法、问卷设计、测验的编制、态度量表的建立专题三搜集资料的方法
知识点:调查访问法、语义分析法
专题四资料分析
知识点:内容分析法、定量分析法
专题五研究报告撰写
知识点:研究报告撰写步骤、导言、方法、结果、讨论、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四、考核
各小组形成研究方案,根据研究方案评分。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教材
参考教材: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上、下),杨国枢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