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摘要: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两种转换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在翻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了解原语文化,就会导致译者曲解原文,翻译无从谈起。对本土文化一知半解,对译文的重构会产生影响,因而,译文的质量会大打折扣。本文拟通过实例分析说明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翻译;文化;对策
Abstract:Translation is not only a matter of language transformation, but also a matter of cultural exchange. The cultures carried in the two language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play a vital role. The ignorance of culture implied in the original language will lead to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language, which will surely result in poor translation. Poor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 in target language will greatly affect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target language thus;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will be greatly reduced. This paper uses practical examples to analyze and illustrate the cultural impact on translation,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translation; culture;countermeasures
引言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本身就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没有语言就无从谈文化,没有了文化内涵,语言就失去其五彩和鲜活。那么,翻译就不可能纯粹是用一种语言符号替代另一种语言符号的替换手段,而是用另一种语言将原语中的文化信息、内容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要做到这一点,译来译去的两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在翻译过程中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了解原语文化,就会导致译者曲解原文,翻译无从谈起。对本土文化一知半解,对译文的重构会产生影响,因而,译文的质量会大打折扣。接着本文拟通过实例分析说明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 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由于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所以文化差异是翻译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原语文化在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方面会产生影响。不了解原语文化,就会导致译者误解原文,从而既影响翻译作品的文学效果,又影响译作传递文化的功效。
1.1文化对原文理解的影响
各种语言中数不胜数的典故性成语、习惯用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因而,对他们的正确理解取决于其中蕴含的文化,是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以下几个例子,足以说明文化差异是译者对原文理解的最大障碍。
实例1:He would be an excellent candidate for the position. He has energy,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But he has got an Achilles heel --- his
terrible temper. (邓炎昌、刘润清,1989:214)
如果将该句英文译成:“他是这个职位的理想候选人:他精力充沛,有知识,有经验。但他有个阿基里斯脚跟——脾气臭。”中国读者看到这句译文必定会云里雾里。不了解Achilles heel这个典故,就不可能把它译好。这个典故出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史诗中有一位希腊英雄名叫Achilles。他出生后被他母亲到拎着在冥河中浸湿,以便使其刀枪不入。阿基里全身浸入水中,唯独脚跟其脚跟被抓在母亲手中未湿,故其脚跟成了他唯一的致命弱点。之后阿基里斯在战斗中恰恰因脚跟受伤而死。后来,Achilles heel成了“唯一致命弱点”的代名词。
英汉中都有大量口头流传和文字记载下来的典故,反映出操着两种语言的人民丰富的文化遗产。几乎所有的人在说话和写作时都会引经据典。如果译者不了解目的语中的历史、传说、文学或宗教中的人物或事件,势必会对原语的理解产生错误。再看下面一例:
实例2:Don’t ask me about that. It’s all Greek to me.
这个看似简单的句子,要想译出水平,也不容易。它绝不是“别问我这个。对我来说都是希腊文。”如果这样译的话,中国读者看了也会是一头雾水,不明就里。“It’s all Greek to me.”出自莎士比亚的戏剧。意思是:“我对此一窍不通”。如果不真正了解原语所包含的文化,翻译时就很可能望文生义。
宗教信仰对人们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英美国家的人信奉基督教,《圣经故事》中的人和事都体现在英语语言的表达中。又如:a kiss of death绝不是“亲吻死亡”的意思。此语出自《圣经》故事。Judas (犹大),耶稣的12个门徒之一,为了30块银币把耶稣出卖给犹太教祭司。在最后的晚餐上吻了耶稣。此语表示“表面上有好实际上坑害人的行为”。特定的宗教信仰产生了语言的特定含义。在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与佛教和道教有关的典故比比皆是。如: “临时抱佛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如果译者缺乏对这种文化个性的深刻了解,就难以鉴别句子的文化内涵,从而对译文的准确性就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2文化对译文重构的影响
文化对译文的重构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不可能不遇到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征的习语。习语翻译实际上是如何在译入语中处理由原语习语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的文化特征的问题;将某一语言中的习语用译入语读者能够接受、理解的习语或语言形式译出。
英汉语言中的确有一些等效习语。如:“ Walls have ears”和“隔墙有耳”在形式和意义上都十分相似。这类习语在翻译中不构成如何问题。但是,能够表现相同形象、意义、用法的习语毕竟是少数。分别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习语绝大部分只能是部分对应或毫不相干。即便译者对原语文化了解很到位,但如果他对本土文化不甚清楚或一知半解,势必导致译文成为穿着汉字外衣的英文或穿着英语外衣的汉语。那翻译出来的译文,远远不可能达到“信”、“达”、“雅”的境界。下面几个例子足以说明问题。
实例3: When he blames her for wasting money, he conveniently forgets that he regularly loses half his own wage by getting on the wrong
horses. It is the pot calling the kettle black, I’d say. (王
福祥,吴汉樱,1994:236)
译:他一面责备她乱花钱,一面却几乎忘记了他自己赌马常常输钱,把自己一半薪水都输掉了,---我说着真是五十步笑百步。
两种语言互译的基础是意义。句中的“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应理解为:“两个人有同样的缺点和错误”或“指责别人而自己也犯有同样的过失”。如果对中文典故“五十步笑百步”不甚了解的话,译者对该英文习语的汉译文重构就不可能到位。如果将其翻译成“锅称壶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