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分析与建议(修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适应时,它对经济起着积极的保障与促进的作用, 当其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时, 它也能起到反的”乘数作用”。

一、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分析

在宏观层面上,通常采用的衡量社会保障水平方法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其反映出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保障发展的深度.即从社会保障资金的供给角度分析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社保水平.本文选取1997-2004年为样本年份,根据这一段时期社会保障分项支出统计资料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障项目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与生育保险)、社会福利与救助以及社会抚恤支出,并计算出社会保障总水平(见表1)。

中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表1)单位:(100 million yuan)

年份GDP 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失业保险支出医疗保险支出工伤生育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总额抚

恤事业费支出社会福利及社会救济费主要民政事业费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社会保障水平(%)

1997 74462.6 1251.3 36.3 40.5 6.1 4.9 1339.2 36 27.1 63.1 1402.3 1.88

1998 78345.2 1511.6 56.1 53.3 9.0 6.8 1636.9 39.4 34 73.4 1710.3 2.18

1999 82067.5 1924.9 91.6 69.1 15.4 7.1 2108.1 51.1 52.3 103.4 2211.5 2.69

2000 89468.1 2115.5 123.4 124.5 13.8 8.3 2385.6 60.8 65.4 126.2 2511.8 2.81

2001 97314.8 2321.3 156.6 244.1 16.5 9.6 2748.0 69.4 90.6 160 2908 2.99

2002 105172.3 2842.9 186.6 409.4 19.9 12.8 3471.5 74.7 167.5 242.2 3713.7 3.53

2003 117390.2 3122.1 199.8 653.9 27.1 13.5 4016.4 94.9 196.9 291.8 4308.2 3.67

2004 136875.9 3502.1 211.0 862.2 33.3 18.8 4627.4 104.1 372.6 476.7 5104.1 3.7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年鉴》

表中对老年人定义为60岁以上的人。联合国把60岁作为界限,规定老年人是指60岁以及60岁以上的人,参见UN Doc.E/C.12/1995/16/Rev.1(1995),这一标准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纳,《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采用这个年龄划分标准。

穆怀中教授利用相关回归统计分析法,考察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变量间的关系,依据人口结构理论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了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

引入中间变量工资收入总额(W)则:=Q.H;

其中: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 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 Q: 社会保障负担比重系数;H: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根据国际经验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将H的值界定为75%比较适合并具有现实性。

则测定模型可写为:

其中:代表老年人中占总人口的比重。Z代表失业金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J代表工伤生育保险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M代表社会福利、优抚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根据国外经验和中国已经采取的社会保障政策及数据资分析,“Z”的上下限值—般为1%~1.5%;“J”为0.016%~1.5%;“M”为1%.~1.5%,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测量主要的依据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的水平我们可以测量出相应时期该国或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下限与上限。

根据表(1)的数据,结合测定模型,我们得出表(2)

表(2)

年份老年人口比重适度下限实际社会保障水平与支出适度下限的差距

1997 9.97 8.99 1.88 -7.11

1998 10.36 9.28 2.18 -7.1

1999 10.56 9.43 2.69 -6.74

2000 9.89 8.93 2.81 -6.12

2001 10.45 9.35 2.99 -6.36

2002 11.09 9.83 3.53 -6.3

2003 11.96 10.48 3.67 -6.81

2004 12.38 10.8 3.73 -7.07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分析表中数据:

1、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增长水平从1997年至2004年间增长了83.8%,平均每年增长9.15个百分点,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也不断的增加,7年间社会保障支出总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1997年为1.88%,到2004年达到3.73%,平均每年增长10.55个百分点;说明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保障支出也在不断增加,并不断的扩大支出比例,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

2、但从表2可以看出,社会保障总支出虽然逐年增加,但与合理的支出水平下限的差距仍然很大,平均差距为6.7%,且在2003年后差距有增大的趋势。

社会保障实际支出水平与支出适度下限的差距在1997年为7.11, 在1997年到2000年之间是逐渐有所下降的,其原因一方面是实际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有所上升,但更重的原因是由于在这四年间老年人的比重下降;但在2000年之后老年人口比重一直呈大比例上升,平均每年上升0.62个百分点,使得社会保障支出仅管不断增加,但与合理的下限差距始终没有缩短,而且在2000年后差距一直在拉大。

3、我国社会保障支出项目的结构还不平衡。

从各项支出可以看出,养老保险支出占有社保总支出的绝大部分比重,在1997年高达89.2%, 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他社保支出的增加,到了2004年养老保险支出比重仍然占到68.6%, 养老保险支出数额的变动直接决定着总支出水平的大小;医疗保险支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在逐渐扩大其所占比重,在1997为总支出的2.89%,到了2004年则上涨到占总支出的16.89%,但较养老保险支出所占比例仍不平衡;社会福利与救助支出和社会抚恤事业支出也在总支出中由1997年的4.50% 上涨到2004年9.34%;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支出则占总支出比重相对很小,并增长缓慢。

二、分析总结社保支出水平不高、社会保障支出结构不合理的原因:

(一)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支出压力越来越重。

人口普查及人口研究中心预测数据显示,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相当于现在欧盟15国的人口总和;到205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分别达到4.5亿和3.35亿,这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对社会保障支出的需求,特别是对占主要比例的养老、医疗的支出需求将剧增。

(二)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够高。

截至上年末,基本养老参保人数仅占城镇人口的30%左右,不及劳动力人口的15%,覆盖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66%的城市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险,在农村则更高达80%,而医疗保险所覆盖的人群仅占我国总人口的6%。其他的如生育、工伤、失业保险是不包括农村人口在内的。

(三)制度执行的监管体制不完善。

笔者曾在天津市的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做了近两个月的调研,发现老百姓反映的问题中不少是由于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中的不合理因素,老百姓的维权的途径比较单一,从一定程度上很容易助长在某些在当地颇有社会关系网的企业团体的违纪意向。

(四)社会保障制度差强人意。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已造成8000亿元的个人账户亏空,且个人账户亏空目前仍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持续扩大。这笔巨大的债务使我们这个正朝公共财政目标努力的政府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使“未富先老”的现实看起来距离“老有所养”的理想日益遥远。如何清算“历史欠账”,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本来就负债累累的养老金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

医疗体制方面是近段时间一直争论的热点话题,不合理的医疗保险制度不仅使真正需要困难救助的人群得不到及时的支持,反而使得医疗基金的运行效率低下,其社会救助与社会共济的基本原则体现不出来,并且使得社会统筹基金大量流失,给财政造成很大的负担。

(五)基金的运行效率过低,投资收益不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