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大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评价预测与评价专题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9-大气预测

环境影响评价9-大气预测

环境影响评价5.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5.2.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湍流扩散与正态分布的基本理论:气体污染物进入大气后,一面随大气整体飘移,同时由于湍流混合,使污染物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稀释,其扩散程度取决于大气湍流的强度。

大气污染的形成及其危害程度在于有害物质的浓度及其持续时间,大气扩散理论就是用数理方法来模拟各种大气污染源在一定条件下的扩散稀释过程,用数学模型计算和预报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研究物质在大气湍流场中的扩散理论主要有三种:梯度输送理论、相似理论和统计理论。

针对不同的原理和研究对象,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大气扩散数学模型。

由于数学模型建立时作了一些假设,以及考虑气象条件和地形地貌对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影响而引入的经验系数,目前的各种数学模式都有较大的局限性,应用较多的是采用湍流统计理论体系的高斯扩散模式。

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污染物在湍流大气中的扩散模型。

假定从原点释放出一个粒子在稳定均匀的湍流大气中飘移扩散,平均风向与x 轴同向。

湍流统计理论认为,由于存在湍流脉动作用,粒子在各方向(如图中y 方向)的脉动速度随时间而变化,因而粒子的运动轨迹也随之变化。

若平均时间间隔足够长,则速度脉动值的代数和为零。

如果从原点释放出许多粒子,经过一段时间T 之后,这些粒子的浓度趋于一个稳定的统计分布。

湍流扩散理论(K 理论)和统计理论的分析均表明,粒子浓度沿y 轴符合正态分布。

5.2.1.1 连续点源烟流扩散公式有风时( )点源扩散模式假定:烟羽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遵循高斯分布。

3.411ya y a X +=γσ15.222HX a z +=γσ c(x,y,z) ---- 空气污染物浓度, mg/m3; He----有效排放高度, 和 分别为烟囱的几何高度和抬升高度。

Q ---- 污染物源强, 即释放率, mg/s;u ---- 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速度, m/s; p 为风速高度指数, 为10m 高度的年均风速 σy 、σz ---- 分别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扩散参数 γ1、α1、γ2、α2 ----称为扩散系数, 与大气稳定度有关. X---- 距排气筒下风方水平距离, m p 为风速高度指数,为10m 高度A. 下风向地面处(z=0)浓度:B. 下风向地面轴线浓度: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式中, ──稀释系数]}2)(exp[]2)({exp[)2exp(2),,(222222ze z e y z y H z H z y u Q z y x C σσσσσπ+-+--⋅-⋅⋅=H H H se∆+=sH H ∆10u )2exp()]2(exp[)(),,(2222zy z y He Y U Qz y x c σσσσπ-⋅-=z e z y Hu Q x C σσσπ-⋅⋅=P uH e Q C e m ⋅=πzy P σσ= z qz e m P H x =小风和静风扩散模式:小风:1.5m/s>0.5m/s 静风:<0.5m/s假设: , , ,Q =常数,u =常数 v =w =0, ,则污染物地面浓度 为 :式中,熏烟模式: 海岸线熏烟模式: 丘陵、山区扩散模式: 干沉积(颗粒物)模式: 湿沉积及化学迁移的修正: 线源、面源、体源模式: 长期浓度和日均浓度计算公式:烟气抬升公式:(1) 有风时,中性和不稳定条件 >2100kJ/s , >35K式中, n0 ──烟气热状况及地表状况系数;n1 ──烟气热释放率指数; n2──烟囱高度指数; Qh ──烟气热释放率,kJ/s ;H ──烟囱几何高度,m ,若>240m ,取H =240m ; pa ──大气压力; Qv ──实际排烟率,m3/s ; ──烟气出口温度与环境温度差, ──烟气出口温度,K ;T a ──环境大气温度,K ;u ──烟囱出口处平均风速,m/s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案——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案——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卫生防护距离的估算(熟悉) • 适用对象:适用于无组织排放 • 卫生防护距离大小的估算:依照国家规定(P127表
5-12)或根据无组织排放量按下式计算确定
Qc 1 (BLC 0.25r 2 )0.50 LD cm A
14
•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无组织排放量并不是各个企业 直接产生的量,而是工艺合理、生产管理与设备维 护处于先进水平的所有同类企业正常运行时无组织 排放量的平均值;企业污染源应按无组织排放量大 小分类管理;多种有害成分同时排放时,取其中最 大者;若按两种(含)以上有害气体计算出的卫生 防护距离处于同一级别时,应提高一级设防
20
二维河流稳态水质模式(熟悉)
• 二维稳态水质方程:顺直均匀河流,描述溶解态污 染物的二维对流扩散的基本方程(P137公式6-11); 累积流量坐标表示的二维水质方程(P138公式6-12~ 公 式 6-14) ;连 续点源 的河流 二维稳 态水质 模式 (P139公式6-16)(以上内容重点掌握各模型中各 项的物理意义)
模拟平坦地区定场情况下连续排放污染源的浓度 分布
6
模式的选用(掌握) • 当模拟预测条件与上述要求不同时,应根据排放特
征和地形条件等因素选择相应的修正模式 • 如按排放特征:点源、线源、面源分别选用对应的
扩散模式 • 如按地形条件:有平坦、复杂和山区地形之分
7
有风点源正态烟羽扩散模式(掌握) • 适用条件:地面10m高处的平均风速1.5m/s;平坦
日平均浓度计算的气象条件(掌握) • 计算方法:保证率法、典型日法(实践中通常采
用)、换算法 • 典型日法:根据典型日的逐时气象条件,利用扩散
模式求得小时平均浓度,然后求其24h的平均值。关 键在于典型日的选择,必要时可选择多个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第一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与内容概述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即正确推断各种条件下污染物浓度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通常采用模式预测法即大气扩散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所谓大气扩散模式,就是以大气扩散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为基础,将各种污染源、气象条件和下垫面条件模式化,从而描述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扩散、转化的数学模式。

按经典的划分法,数学方法可分三大类:第一类是基于Taylor理论的“统计理论”;第二类是假设湍流通量正比于平均梯度的所谓“梯度理论”;第三类是基于量纲分析的“相似理论”。

上述方法通常都是需要进行数值计算,因此,在工程上尚未达到普遍应用的地步。

但是三大理论中的有关内容,却经常在工程中应用。

例如,利用“统计理论”确定扩散参数或利用“相似理论”确定参数化公式中的相似参数等。

主要的大气扩散模式有高斯模式、赫一帕斯奎尔模式、萨顿模式等。

在工程和环评实践中最普遍应用是基于统计理论而建立起来的正态模式(即Gauss模式)。

正态扩散模式的前提是假定污染物在空间的概率密度是正态分布,概率密度的标准差亦即扩散参数通常用“统计理论”方法或其他经验方法确定。

正态扩散模式之所以一直被应用,主要因为它有以下优点:①物理上比较直观,其最基本的数学表达式可从普通的概率统计教科书或常用的数学手册中查到;②模式直接以初等数学形式表达,便于分析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数学推演,易于掌握和计算;③对于平原地区、下风距离在10km以内的低架源,预测结果和实测值比较接近;④对于其他复杂问题(例如,高架源、复杂地形、沉积、化学反应等问题),对模式进行适当修正后,许多结果仍可应用。

但是在应用时应当注意,常用的正态羽扩散模式实质上已假定流场是定常,不随时间变化的;同时在空问是均匀的。

均匀意味着:平均风速、扩散参数随下风距离的变化关系到处都一样,在空间是常值。

这一条件加上正态分布的前提,限制了正态扩散模式的应用与发展。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象观测资料。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 50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 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还需要按照要求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3. 二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1、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要求同一级评价 2、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 3 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常规
d.如果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或者评价范围内 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或者项目排 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 般不低于二级;
e、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 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不 低于二级;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5.1 概述 5.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的确定 5.3 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 5.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
5.1 大气环境污染与大气扩散
一、大气环境污染 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数量、浓度和存留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
所允许的范围。 1.大气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是指自然原因向环境释放的污染物; 人为污染源:是指人类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形成的污染源。
7
按污染源几何形状和污染影响范围分为: 点源:污染物集中于一点或相当于一点的小范围排放源 面源:在相当大的面积范围内有许多个污染物排放源; 线源:污染物集中在一条线上的呈线状排列的排放源; 体源:在三维空间范围内有许多个污染源所造成的污染。
行三级标准
浓度限值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为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和201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 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 身体健康,国家环境保护部批准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201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 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2. 污染源调查对象
污染因子筛选:首先应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 Pi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应选择 特征污染物。同时,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已造成 严重污染的污染物。
调查对象: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 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 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 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 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 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
山谷风
城市热岛效应
排 入 大 气 中 的 烟 尘 随 风 扩 散
(2)大气湍流与大气扩散参数
概念:即大气中不同于主流方向的各种不同尺度的旋涡 运动。
类型 热力湍流:大气垂直温度变化引起。 机械湍流:地面的粗糙程度。
作用 :由于湍流混合,排人大气中污染物,不断被空气 渗入,又无规则地分散到其他方向去,如此不断被稀释。
0.7
S
1.5
1.0
SSW
1.7
1.1
SW
2.2
1.4
WSW
2.4
1.7
W
3.0
1.6
WNW
2.1
2.1
NW
3.8
4.2
NNW
1.8
2.8
4月
7月
10月
1.4
1.2
2.3
1.7
1.8
1.3
2.3
3.2
2.2
1.2
1.5
1.8
1.3
2.4
2.2
1.3
1.3
0.9
1.5
2.4
1.6
2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与预测模型(ppt 52页)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与预测模型(ppt 52页)

22
3.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
E、熏烟模型
假定发生熏烟后,污染物浓度在垂直方向为均匀分布,则熏烟条件下的地面浓度:
Cf
Q
2 uh f yf
exp
y2
2
2 yf
( p)
t
( p) -
1
2
exp
t2 2
dt
p hf He
z
yf
y
He 8
式中:hf——逐渐增厚的混合层高度,m; yf——熏烟条件下的侧向扩散参数,它们是下风距离x的函数,m; (p)——正态分布函数,它用来反映原稳定状态下的烟羽进入混合层中
8
3.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美国橡树岭大气质量指数
I 橡
5 5.7 i1
Ci Si
1.37
式中:Ci ——第i种污染物24小时平均浓度; Si——第i种污染物的大气质量标准。
质量分级 I橡
优良 <20
I橡与大气环境质量分级

尚可

20~39 40~59 60~79
坏 80~100
危险 >100
不同大气稳定度下的m值
大气稳定度级别
A
B
C
D
E
F
城市
0.10
0.15
0.20
0.25
0.30
0.30
m
乡村
0.07
0.07
0.10
0.15
0.25
0.25
15
3.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
3.2.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模型
(1)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型
A、 连续点源高斯模型的推出
C
t

环境影响评价06-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06-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013-8-23
6
2013-8-23
7
第6章
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选用的一般步骤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确定预测因 子
确定预测范 围及计算点
确定污染源 参数
落实污染气 象参数
地形数据确 定
设定预测情 景
其他相关参 数的确定
选择预测模 型
预测模型验 证
确定预测模 型
2013-8-23 8
第6章
我们更为关心的是烟羽扩散对地面的影响。高架连续点源烟羽落地时,Z=0
He2 y2 c( x, y,0, H e ) exp( 2 ) exp( ) 2 U y z 2 y 2 z Q
若为地面源
y2 c( x, y,0) exp( 2 ) U y z 2 y Q
2 地面轴线浓度
ay 2
c c0 e
bz 2
(6.1)
a
1
2 2 y
b
1 2 z2
⑵大气流动有主导风向,风速在预测范围均匀稳定,即U=常数 ⑶在x轴方向上,平流输送作用远大于扩散作用,故在x轴方向的扩散作用 可以忽略不计。 ⑷污染源强连续且均匀,污染物质量守恒
Q





cUdydz
2013-8-23 9
第6章
⑶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包括污染源的几何形态、空间位置、烟囱参数、源强、污染物性质等 ⑷落实污染气象参数 ⑸确定地形复杂程度
简单地形 距离污染源中心点5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 低于排气筒高度的地形 。
起伏地形 排气筒高度 排气筒
在此范围内地形高度不超过排气筒基底高度时,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境影响评价范围。
(1)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 (2)2× D10% 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2、当最远距离超过25 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
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 km矩形区域。 3、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 km。
评价范围:
2×D10%
三、计算点的设置
1、计算点可分三类:环境空气敏感区、预测范围内的网格 点以及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2、应选择所有的环境空气敏感区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作 为计算点。
3、 预测网格点的分布应具有足够的分辨率以尽可能精确预 测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最大影响,预测网格可以根据具 体情况采用直角坐标网格或极坐标网格,并应覆盖整个 评价范围。
Z
A
x
Y
y
X
B
预测网格点设置方法
预测网格方法 布点原则 预测网 格点网 格距 距离源中心> 1000m 距离源中心 ≤1000m 直角坐标网格 极坐标网格
网格等间距或近 径向等间距或距源 密远疏法 中心近密远疏法 50m~100m 100m~500m 50m~100m 100m~500m
4、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格设置,应依据计算出
的网格点浓度分布而定,在高浓度分布区,计算点间距
应不大于50 m。
5、对于临近污染源的高层住宅楼,应适当考虑不同代表 高度上的预测受体。
四、气象条件
计算小时平均浓度需采用长期气象条件,进行逐时或逐次 计算。选择污染最严重的(针对所有计算点)小时气象条 件和对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的若干个小时气象条 件(可视对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程度而定)作为典型 小时气象条件。 计算日平均浓度需采用长期气象条件,进行逐日平均计算。 选择污染最严重的(针对所有计算点)日气象条件和对各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的若干个日气象条件(可视对 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程度而定)作为典型日气象条件。

环评中大气预测存在问题的探讨

环评中大气预测存在问题的探讨

环评中大气预测存在问题的探讨摘要: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运用相应的大气模型计算模拟污染物在地面的浓度分布情况,从而事先估计建设项目所产生的环境因子变化的量和空间范围以及环境因子变化在不同时间阶段发生的可能性。

然而在编制环评报告书中大气预测部分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就环评中大气预测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预测; 大气导则; EIAA; AERMOD模型Abstract: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impact prediction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s indispensable constituent, its main task is to use the corresponding atmospheric model simula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pollutants in the ground distribution situation, thus prior estimate produced by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the change of space and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scope changes in different time stage the possibility. However, in the eia report compiled in the process of atmospheric forecasting part will meet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in the eia forecas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tmosphere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tmospheric forecast; Atmospheric guideline; EIAA; AERMOD model2009年4月1日起施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该标准是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1993)的第一次修订,主要修订内容有:评价工作分级和评价范围确定方法,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内容与要求,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内容与要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及要求,环境影响预测推荐模式等。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前言1.1评价主要依据包括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部、委或省、市批准项目建设的文件、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其他工程设计文件)、评价委托函件和合同、工程项目评价大纲(方案)及国家、省、市环保部门批复的文件等。

1.2评价内容、方法、范围和评价因素1.3评价标准1.4评价承担单位及其分工工程项目概况2.1现有工厂概况简要说明项目所在地理位置、生产规模、主要车间组成等。

2.2新、改、扩建工程概况简要说明新、改、扩建工程项目组成与现有工厂的关系,并附扩建工程项目区域图及总平面布置图。

2.3工程分析简要说明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原材料和燃料消耗;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排放表;污染控制设施及其效果;现有工厂环保措施;改、扩建前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增减情况,及其原因简析(列表或文字说明)。

建厂地区环境概况和污染气象特征3.1自然环境状况包括地理位置、地貌、气候状况等。

3.2社会环境状况包括建厂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状况、环境功能、人口密度等。

3.3地区污染气象特征包括地面风场及污染系数,年度大气稳定度分类统计(用P-T法),年度风向和大气稳定度的联合频率,垂直风场特征,温度层结特征,大气污染潜势分析。

大气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4.1大气质量现状监测4.2大气质量现状评价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5.1大气污染源参数模式化处理5.2大气扩散参数的确定及修正5.3大气扩散模式的选用5.4长、短期污染浓度预测计算及其结果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对策建议6.1评价结果6.2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最终成果。

写作时要文字简明、通俗,使用数据要规范,附图要齐全。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2)
有效源高H等于烟囱实体高度Hs与烟流抬升高度△H之和:
He=Hs+△H
(1)有风时,中性和不稳定条件下,△H按下述方法计算。
①当烟气热释放率Qh大于或等于2100kJ/s,且烟气温度与环 境温度的差值△T大于或等于35K时,△H采用下式计算:
H n0Qhn1 H n2 u1
Qh
0.35PaQv
T Tt
H
5.50Qh1/
4
(
dTa dz
0.0098)3/8
(5-20)
3. 非点源大气污染物扩散预测
(1)连续线源扩散模式 : (P113)
在高斯模式中,连续线源等于连续点源在线源长度上的 积分。直线型线源等简单情形,可求出连续线源浓度的解 析公式(线源与风向垂直、平行、成一定角度)。
(2)连续面源扩散模式: (P114)
地面浓度扩散模式
我们时常关心的是地面浓度而不是任一点的浓度。
当z=0时,由
C(x,
y,
z)
Q
2 u
y z
exp(
y2
2
2 y
) {exp
(z
He )2
2
2 z
)
exp
(z
He)2
2
2 z
)}
推导得到地面浓度模式:
C(x,
y, 0)
Q
u y z
exp(
y2
2
2 y
) exp(
5. 大气污染物的浓度预测模式
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 点源扩散高斯模式中参数的选取 非点源大气污染物扩散预测 特殊情况下大气污染物预测模式
1.1 坐标系
原点: 排放点(无界点源或地面源)或高架排放点在地面的 投影; X轴:与平均风向一致; Y轴:在水平面内垂直于X轴,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
Pasquill大气稳定度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 较稳定和稳定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它们分别表达为A、B、C、D、E、F。
首先由云量与太阳高度角查出太阳辐射等级数,再由太阳辐射 等级数与地面风速查出稳定度等级。
云量与太阳高度角
太阳辐射等级数 地面风速
大气稳定度等级
3.4 风场
风:空气旳水平运动 风速:空气在单位时间内移动旳水平距离,随时间和高度变化 风向:风旳来向,16个方位表达 风频:吹某一风向旳风旳次数,占总旳观察统计次数旳百分比 主导风向:风频最大旳风向,其下风向即为污染几率最大旳方位 风向玫瑰图:在极坐标中按16个风向标出其频率旳大小 局地风场:在局部地域因为地形影响而形成旳空间和时间尺度都 比较小旳所谓地方性风,主要有海陆风、山谷风、过山气流、城 市热岛环流等。
⑺面源调查统计内容一般涉及:将评价区在选定旳坐标系内网 格化。以评价区旳左下角为原点:分别以东和北为正X和正Y 轴。网格单元,一般可取1×1(km2),评价区较小时,可取 500×500(m2),建设项目所占面积不大于网格单元,可取其 为网格单元面积。按网格统计面源旳下述参数:①主要污染物 排放量②面源有效排放高度和网格旳平均海拔高度,如网格内 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③面源 分类,假如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 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面源分为2-3类。 ⑻对于颗粒物污染源,还应调查其颗粒物旳密度及粒径分布 ⑼原料、固体废弃物等堆放场合产生旳扬尘可按面源处理。应 经过试验或类比调查,拟定其起动风速和扬尘量。
式中: Y——烟尘排放量,kg/h; B——燃煤量,kg/h; A——煤旳灰分含量,%; D——烟气中烟尘占灰分量旳百分数,%, 其值与燃烧方式有关; η——除尘器旳总效率,%。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解析课件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解析课件
对于一般的燃烧设备
计算小时或日平均浓度时,可以假定NO2/NOx=0.9; 计算年平均浓度时,可以假定NO2/NOx=0.75。
在计算机动车排放NO2 和NOx 比例时,应根据不 同车型的实际情况而定。
18
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
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一般包括: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
全年逐时/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地面浓度和最大地面小 时浓度;
参数类型 ADMS
AERMOD
地表粗糙度, 地表返照率、
地表参数 最小M-O长 BOWEN率、地

表粗糙度
干沉降参 数
沉降率
干沉降参数
湿沉降参 数
清洗率
湿沉降参数
化学反应 参数
化学反应选 项
半衰期、NOx转 化系数、臭氧浓
度等
其他参数
模拟建筑物/ 山区
时区、城市/农村
CALPUFF 地表粗糙度、土地使用类型、植被
10
11
复杂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 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 。
12
13
6、设定预测情景
序号 污染源类别 新增污染源
1 (正常排放)
排放方案
现有方案 /
推荐方案
预测因子
所有预测 因子
计算点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网格点
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常规预测内容
小时浓度 日平均浓度 年均浓度
C实
Q
2u
y z
y2
e
xp[(
2
2 y
(z
He )2
2
2 z
)]
He-z
P(x,y,z)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96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96张)

下不应超过一级。调整结果应征得环保主管部门同意。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a)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 b)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应 不低于二级。 c)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 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一级。
浓度,mg/m3;
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浓度标准,mg/m3。 注:C0i 一般选用GB 3095 中1 h 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质量 浓度限值;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按下表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
评价工作分级
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分布情况,以 及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对评价工作等级做适当调整,但调整幅度上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第三节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三 污染源调查内容
5. 线源调查内容 a) 线源几何尺寸(分段坐标),线源距地面高度( m),道路宽度 (m),街道街谷高度(m); b) 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g/(km·s)];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c) 平均车速(km/h),各时段车流量(辆/h)、车型比例;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常见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因子浓度限值(GB3095-2012)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b) 污染物排放标准 我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远比质量标准多,往往需根据污染 源行业性质、污染物特性、排气筒特点等多种因素审慎选 择。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有:

第四章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

第四章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

首先,应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Pi较大的污染物为 主要污染因子 其次,应选择项目特征污染物

同时,考虑在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
还有列入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物
5
等标排放量 Pi(m3/h) 的计算
Qi Pi 109 C 0i
Qi—第i类污染物单位时间的排放量,t/h;
布点方位
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 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 至少在约0°、90°、 在约0°、45°、90°、135°、 180°、270°等方向布 180°、225°、270°、315° 点,并且在下风向加密 等方向布点,并且在下风向加 布点,也可根据局地地 密布设1~3 个监测点,也可 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 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 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 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 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 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 做适当调整。 整。
14
三、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
气象要素——对大气状态和物理现象给 予定性或定量描述的物理量。 主要气象要素
气温:离地面1.5m高处的百叶箱中观测到 的空气温度。
15
百叶箱
百叶箱是安置测定温度、湿度仪器用的 防护设备。它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 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 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 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 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百叶箱分大小两种:小百叶箱内部高 537 毫米、宽 460 毫米、深 290 毫米。安 置干湿球、最高、最低温度表和毛 发湿度表;大百叶箱的内部高 612 毫米、宽 460 毫米、深 460 毫米,安置温度计和湿度计。百 叶箱内外各部分均涂刷白色油漆。
能见度:反映大气的混浊程度及杂质的多少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咱今天就来唠唠这个“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我还记得有一回,我去一个小镇旅行。

那地方山清水秀,一开始觉得真是个世外桃源。

可待了几天我就发现有点不对劲,每到傍晚,镇上就会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

一打听,原来是附近有个小工厂,偷偷排放废气。

这可把我给愁坏了,本来好好的心情全被这股味儿给搅和了。

这就让我想到了咱们要说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重要性。

你说要是能提前预测到这个小工厂的排放会对大气造成这么大的影响,早早做出评价和应对措施,那咱在这小镇上不就能一直享受清新的空气啦?咱先说说这个预测。

这就好比天气预报,只不过预测的不是明天会不会下雨,而是未来大气环境会因为各种因素发生啥样的变化。

比如说,新建一个大工厂,那得先算算它会排放多少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怎么在大气里扩散,是像一阵风一样很快吹散,还是会在附近堆积起来。

这就需要一堆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大量的数据来帮忙。

再讲讲评价。

这就像是给大气环境打个分。

比如说,某种污染物的浓度超过了一定标准,那这大气环境的质量就不咋样,得赶紧想办法改进。

评价可不是随便说说,得有科学依据,得参考各种标准和规范。

要是没有做好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那麻烦可就大了。

想象一下,一个城市盲目地建设工厂,也不管排放的废气会不会影响大家的健康,结果可能就是蓝天白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灰蒙蒙的一片。

孩子们不能在户外尽情玩耍,大人们出门得戴着厚厚的口罩。

反过来,要是能把这事儿做好,那好处可太多了。

比如说,可以合理规划城市的工业布局,让那些污染大的工厂离居民区远一点。

还可以提前采取减排措施,让大气环境保持良好。

我就盼着,以后不管走到哪儿,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到蓝天白云。

这就需要咱们重视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让它为咱们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就像那个小镇,如果能早点做好预测和评价,说不定我那次旅行就能更完美了。

希望未来,咱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大气环境都能越来越好,让咱们能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制造和使用各种技术设施已经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大气环境的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还对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大气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与评价至关重要。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是指利用现有的气象、地理、工程等数据和方法,预测特定规模工程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

预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并评估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以便提前采取措施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

预测大气环境影响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工程项目的类型、地理位置、使用的技术、运营方式等。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污染物的排放和传输。

通过建立大气污染物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污染物的扩散和浓度分布。

这些模型通常基于气象数据、地形地貌、污染源排放和传输特性等因素进行参数化建模。

通过模拟和分析污染物的传输行为,可以预测影响范围、浓度和持续时间等。

预测大气环境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气象学家、环境科学家、工程师和政策制定者等都需要参与其中。

气象学家需要提供准确的气象数据和预测,以帮助模型建立和参数化。

环境科学家需要提供有关污染物排放和传输特性的数据和知识,以适应模型的需求。

工程师需要提供有关工程项目的技术和操作细节,以便更好地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

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据预测的结果评估和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和标准。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对预测结果的评估和解释。

评价的目的是确定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评价通常需要考虑自然环境、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根据预测结果,评价可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以保护生态和人类健康。

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与评价在不同的环境项目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对于工业园区、交通设施和能源项目等,预测和评价大气环境影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提前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可以在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就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级 二级
Pmax≥80%,且D10% ≥5km 其他
三级
Pmax<10%,或D10% <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每日至少有 12h 的采样时间
每小时至少有 45min 的采样时间18
(六)对监测资料的分析 ①分析其长期浓度、短期浓度的达标情况 ②若超标分析其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超标原因 ③评价范围内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
19
4、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
大(一气)评环价工境作分影级方响法 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 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 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 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
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
5
(二)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新建项目: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 在建和未建项目:已批准的环评报告书; 改、扩建项目:利用已有的有效数据或实测; 分期实施的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 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实测。
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 预测专题
2015.10
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步骤及预测资料收集
确 确定 定预 预测 测范 因围 子及
计 算 点
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 气象条件计算清单
地形数据计算清单

设 定 预 测 情 景
选 择 预 测 模 式
确 定 相 关 的 计 算 参 数
行 环 境 质 量 预 测 与 评 价
灌木等。 ⑤同时注意监测点的可到达性和电力保证。
17
(五)各种污染物监测数据要求
污染物 SO2 、NOx 、NO2
取值时间 年平均
TSP 、PM10 、Pb
年平均
SO2 、NOx 、NO2 、CO
TSP 、PM10 、B[a]P、Pb
SO2 、NOx、NO2 、CO 、O3
日平均 日平均 1h 平均
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
16
(四)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注意事项
①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小于 30°;
②监测点周围应有270°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 ③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20m应没有局地排放源; ④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15~20m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
式中: 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20
C0i的选用: ①一般选用 GB3095 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 ②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 ③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 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的一次浓度限值; ④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 ⑤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 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三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②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 ③进行现场监测。
13
(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①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②特征污染物中有标准的也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③毒性较大的,按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 时应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
14
(三)不同评价等级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的要求
内容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评价
二级评价
三级评价
监测季节
二期(冬、夏)
一期不利季 近3年监测资

料或补充监测
监测时段
7天有效数据
采样 时间
小时、日均采 样
符合GB3095对数据的有效性规定
在不具备自动 连续监测条件 时,小时浓度
监测要求
02、05、08、11、 14、17、20、23,8
Pb
季平均
氟化物(以 F计)
月平均 植物生长季平均
日平均 1h 平均
数据有效性规定 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144个日均值 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12个日均值 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60个日均值
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5个日均值 每日至少有 18h 的采样时间 每日至少有 12h 的采样时间
每小时至少有 45min 的采样时间 每季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15个日均值 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5个日均值 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15个日均值 每一个生长季至少有 70%的月平均值
6
(三)污染源调查内容与调查清单 (1)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满负荷排放下(三级) (2)点源调查 (3)面源调查 (4)体源调查:初始横向与垂直扩散系数 (5)线源调查:街道街谷高度 (6)其他:建筑物下洗参数和粒径分布
7
8
9
10
11
12
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一)环境质量现状数据的获取 ①收集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
3
2、污染源计算清单
点源、面源、体源和线源源强计算清单。
如点源源强计算清单
? 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及海拔高度(m) ; ? 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出口内径(m); ? 烟气出口速度(m/s); ? 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 ? 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a),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等。
4
(一)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
个小时浓度
02、08、14、20,4个小时 浓度
特殊规定
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 监测天数、点位
15
监测点数 布点方法 布点方位
布点要求
一级评价 ≥10
二级评价 ≥6
三级评价 2~4
极坐标布点法 极坐标布点法 极坐标布点法



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能反映各环境敏 感区域、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
2
1、确定预测因子
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 一般选取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应注意选用建设项目的特征污染物和预测区域 内污染严重的因子。 一般 3~5 个,但排放大气污染物种类较多的项目可适当增加。 ①常规污染物:指 GB3095 中所规定的二氧化硫 ( SO2 )、颗粒物( TSP 、 PM1O)、二氧化氮( NO2)、一氧化碳( CO)等污染物。 ②特征污染物:指除常规污染物外,项目特有的污染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