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神州集诗歌主题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庞德《神州集》诗歌主题新探

【摘要】庞德的《神州集》是美国意象派运动初期的重要作品。这部由中国古典诗转译而成的新诗集彰显了庞德的意象主义诗歌

理念,被英美诗坛誉为“中国诗的伟大发明”,并对美国新诗创作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神州集》已被中、外学者进行过多种角度的解读,但这部诗集的主题问题却始终未引起重视。本文拟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比《神州集》诗歌与中文原诗的主题变化,分析其主题特点及对意象派运动的意义。

【关键词】意象派运动;《神州集》;诗歌主题;悲愁;现代性一、引言

1915年4月,美国新诗运动方兴未艾,意象派领袖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以19首中国古典诗为底本转译而成的《神州集》(the cathay)付梓出版。这部通过吸收中国古典诗歌艺术而创作出的诗集呈现出英语诗歌的崭新面貌,彰显了庞德的意象派诗学主张,因而一经问世便震动英美诗坛,成为彼时意象派诗人学习中国诗风、自觉进行诗歌实验的重要媒介,也造就了中、美文学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统观前人对《神州集》的研究,其中既有将其置于美国新诗运动语境下所做的宏观审视,也有针对其翻译技巧、艺术风格与诗学观念的细致探讨。然而对于《神州集》的诗歌主题,前人或未加以关注,或难以达成共识。事实上,最终收入《神州集》的19首作品,是庞德由东方学家费诺罗萨(earnest fenollosa)留下的众多中

国诗笔记中遴选而出的,这种取舍本身便带有主旨上的指向性,足以反映庞德将中国诗作为范本改造美国诗歌的目的。因此,理清《神州集》主题研究方面的疏漏及偏颇,对其主题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将完善我们对这部划时代诗集的体认。

二、前人对《神州集》诗歌主题的研究

在意象派运动的大势所趋之下,庞德的《神州集》一经问世即成为英美诗坛的焦点,自那时起,研究者对这部诗集的阐释与争论便从未停止。围绕《神州集》所展开的探讨,涉及中国古典诗艺对英语诗歌的影响、庞德的意象主义诗学实践、该诗集的翻译得失等诸多方面,却鲜有诗歌主题的相关论断。庞德本人虽然生前多次在诗歌刊物、私人书信中谈及《神州集》的创作心得,但也对其主旨只字未提。在英美学者中,目前仅有庞德研究专家休·肯纳(hugh kenner)对诗集的主题做出过直接评论。在肯纳看来,《神州集》“很大程度上是一部战争之书……诗集意译了前人不曾描写过的伤感

的战事诗。在诗歌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作出的回应中,《神州集》无疑最为持久,历经半个世纪依旧生机十足。”①在后续的论述中,肯纳还以庞德的好友、一战中死于法国战壕的布雷泽斯卡(gaudier brezska)作战时随身携带《神州集》为由,强调这部诗集的“反战”主题及其社会影响。②

近年来,中国学者对《神州集》的诗歌主题渐有关注。以祝朝伟、张柏然为代表的研究者继承了肯纳的观点,将《神州集》视为一部以战争为精神内核的作品集。③张子源进一步考证了一战前期英美

两国的社会环境,认为《神州集》整体呈现出的反战主题正是庞德为迎合广大读者的期待视野所做的有意筛选。④然而,若细读《神州集》便可发现,在其所收录的19首诗歌中,仅有《诗经·小雅·采薇》(song of the bowmen of shu)、《古风·胡关绕风沙》(lament of the frontier guard)和《古风·代马不思越》(south folk in cold country)内容直接涉及征戍作战,其余16首都与战争题材关系甚微。此外,《神州集》问世前后,英美诗坛掀起的新诗运动并未受到欧洲战局的太大影响,⑤而是更接近于一次相对封闭的文学界革命。因此,与英美诗坛小环境的风起云涌相比,《神州集》的创作和外部的时代大背景反而较为疏离。在当时的诗歌运动下,这类实验性颇强的作品也并不着意于迎合人民大众的反战情绪,在更大程度上,《神州集》是诗人庞德为了树立意象主义诗学标准而创作出的写作范本,其受众自然以诗人、批评家为主。就此看来,肯纳及后继学者的战争主题论显然有夸大之嫌。

不容置疑的是,《神州集》是庞德在费氏手稿150余首中国古典诗中精心筛选后的产物,最终呈现给世人的19首诗歌注定成为自洽的统一体。学者赵毅衡率先在其著作《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中注意到这一问题,指出《神州集》重在言“愁”,但并没有对其主题做出深入探讨。⑥以赵毅衡的观点为基础重视《神州集》,我们得以把握其主题的宏观走向,并对这部作品的题材主旨做出进一步思考。

三、《神州集》英诗与中文原诗的主题比较

作为一部以中国古典诗为底本加以再创作的新诗集,《神州集》并未将19首中文诗的原文附在书内,导致大多数研究者误认为改译后的英文诗在主题上皆与原诗保持一致,从而只围绕庞德的诗歌文本进行讨论。这恐怕是前人错解其主题的重要原因。然而若将英文译诗与中文原诗一一对比,我们便不难发现,诗集中很多译诗都与原诗在主题上有所出入。诚然,庞德在接触到费氏手稿时,对中文及中国古典诗学几乎一无所知,因而《神州集》与中文诗主题相左很可能是受费氏笔记的误导而致。所幸的是,我们能够在叶维廉(wai-lim yip)的ezra pound’s cathay一书中一窥费诺罗萨的手稿内容⑦,并进一步证实笔记中与《神州集》相关的19首中国诗的讲解皆不存在主旨上的严重偏误。这样看来,庞德在改写中文诗时进行的主题调整便是一种主观、自觉的改动,应引起研究者的充分注意。

为了全面观照《神州集》英文译诗的主题变动,我们不妨逐一列表加以比较(见下表):

《神州集》在诗歌主题上的调整于上表中清晰可见:感慨兴亡更替的《江上吟》与歌颂盛世的《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被合而为一,庞德剥离了这两首诗的时代背景和思辨色彩,将其提炼为相对纯粹的感时伤怀之作,同样以此方式进行改写的还有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节选)。《汉乐府·陌上桑》更是只截取第一段进行改译,使得原诗的叙事性与讽喻功能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对少女之美的精心描摹,其

主题也相应变为“佳人难求”的怅惘情怀。而陶渊明隐居时所写的《停云诗》则在原诗“思念亲友”的基调上被庞德深化成一首个体孤独的咏叹调。⑧

庞德选取的19首中国古典诗中,抒写忧苦哀愁的作品本身已占多数。经过上述改译加工之后,《神州集》便注定在主题上凸显出鲜明的悲愁倾向。

四、悲愁主题的多重维度及其现代性

悲愁氛围贯穿着《神州集》的始末,而在该主题之下又囊括了不同情境、题材各异的愁怨苦哀。“song of the bowman of shu”、“south-folk in cold city”、“lament of the frontier guard”以不同角度诉说战乱忧苦与征戍生活的残酷,“the beautiful toilet”、“the river merchant’s wife: a letter”、“the jewel stair’s grievance”状写闺中女子深婉的哀愁,由李白、王维的四首送别诗组成的“four poems of departure”则极言离别之伤。统而观之,征战、闺情、离别等题材共同构成了“悲愁”主题的多重维度。康拉德·艾肯(conrad aiken)曾对此评论道:“愁是中国诗最始终如一的调子——好友终得一别之愁,离乡背井思家之愁,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之愁,人生不平之愁,暮年孤独之愁”⑨,这一概括几乎完全涵盖了《神州集》中类型各异的愁情。

当然,对忧愁痛苦这一人类普遍情感的书写绝非中国古典诗独有的特点,征战、离别、闺怨等题材实为中、西方诗歌传统中最常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