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改革创新:
一、课程目标——由岗位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传统职业教育主要是进行岗位技能训练,课程编制者出于为个体的职业生活作准备考虑,认为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是使个体掌握胜任具体岗位的技能。然而,现代社会工作性质的变化对传统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提出了质疑:在信息社会中,终生只从事一项工作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个体无法预知自己将来从事何种工作,如果只掌握一门针对固定岗位的技艺,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将受到严重的挑战。实际上,为应对岗位和职业的变换,个体必须具备一些综合性的技能或能力。鉴于此,世纪之交,世界各国纷纷改革其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由原来的岗位技能培训转向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在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时,考虑到了课程目标的整合性,把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各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的综合职业素质。
随着“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的日益深人人心,个性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一些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职业教育愈益关注人的个性发展,课程目标也从单纯注重培养学生的专门技能和专业能力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倾向于追求工具性价值和发展性价值的统一。这种趋向必然促成各种课程观的有机融合,课程目标逐渐从原先单一的技能型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多元整合型发展,呈现出“学科本位一能力本位一人格本位”发展的总趋势。
二、课程内容——实现职业性与学术性在更高水平上的整合
重新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进行明确定位,即二者由原来的“替代”关系变为“互补”关系,要求在扎实的普通教育基础上实施职业教育,高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应以职业基础教育为主,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奠定宽厚坚实的专业文化基础以及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观念。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依照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等新的人才培养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指导职业学校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
企业积极接受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有效途径。紧贴岗位实际生产过程,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
三、课程结构——彰显模块化课程的开放性、灵活性
模块课程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学习者特定的需求,从学习的单元库中选出合适的学习单元组合而成的。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学习单元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模块还包括该部分内容的培训目标、所需的学习材料、完成该部分材料学习所需的辅导材料,以及考核评估标准等。模块课程的显著特点就是开放性、灵活性。首先,在学习过程中,模块可自由组合,模块的选择与组合取决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选择与组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其次,模块课程组合式的学习材料促使教师可随时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如职业职能转变,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等)调整教育培训系统的教学内容,使教育系统的产出及时跟上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需求。
职业教育模式都是能力本位(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CBE)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采用的就是模块式。进行职业目标分析(包括工作分析、任务分析、能力分析),他们经充分讨论把每个培训的内容分解为8—12项职责,再把每项职责细化为6 -30项具体的专项能力,并针对每项能力制定出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教师或教学人员按教学模块设计“学习包”——学习指南。学习包的内容包括:能力目标、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方式、学习资料、参考书籍、成绩评估等。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课程开发程序,它的突出优点是使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得以实现,使得职业教育可以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灵活地调整和增加新的内容。
四、课程实施——从传统“教程”向“学程”转变
为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一些国家在职业教育发展上由以学校为本逐渐向以学校为本和以企业为本相结合的方向转移,相应地职业教育课程实施模式也由单一由学校完成向以学校和企业相结合方向转移,采用由企业与学校合作、生产与教学配合进行的“产教结合、双元教学”的职业教育课程实施模式。在课程实施上十分重视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精熟的实际操作技能与快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教学理念是:职业教育
应通过职业情境中的典型职业活动,即与专业实践紧密相关的案例学习来实现专业知识的习得与职业实践技能的掌握,从而使得职业教育更加贴近职业实践。其现实意义在于提高“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性,使职业学校教学进一步发挥好配合企业实践教学的功能。
“教程”向“学程”的转移意味着更多地强调学生所学习和吸收的东西,而不是仅关注教师有意呈现的东西,它必然导致教师作为知识、技能的权威者角色功能的削弱。教师成为学生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的一部分,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和组织者。“学程”强调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习者可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进度。在完善的制度支持下,学生所获得的全部学习经验(无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的学习)均能得到认可。
五、课程评价——及时反馈的多元整合评价体系
因为在能力观上注重一般能力与具体职业情境的结合,注重胜任职业角色所要求的多方面的能力,所以其能力标准一方面力求简洁明了,另一方面力求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与灵活性。这样,在对能力的评价上就强调多元整合的评价,贯彻3个原则:第一,为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技能测试、模拟练习、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考察原有学习证据等);第二,针对当前评价的能力单元,采用与之最适合的、最相关的评价方法;第三,每一次评价或测试同时覆盖相关的多种能力单元,而不是针对个别能力单元分别鼓励地进行评价或测试。因此,多元整合评价的取向相对于注重任务技能的评价更突出整体性、灵活性,并且出于评价指标明确、具体,从而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
为了确保课程学习质量,模块课程一般都采用建立目标体系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只有笼统的综合目标管理的方式。建立目标体系,是指在综合目标 (General Objecti ves)的基础上再确定出各类专项目标(Specific Objectives)。最终目标的达成,是通过分别达到各阶段(模块)的目标来实现的,而各阶段(模块)目标则通过达到各单元目标来实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每一步、每一个阶段都根据目标进行考核和管理,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实施后,都能及时得到考核评估,并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是已经通过可以进行下一步骤、下一阶段学习,还是没有通过,必须再进行现阶段、环节的学习直至通过。及时的评估和信息反馈,使教育培训系统的效率和效益都得到有力的保证。在模块方式下,明确的目标和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乐趣、兴趣、信心和个人的价值感。对学生而言,模块的优势在于其简洁性,以模块方式组建的课程不再冗长,尤其是在考核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