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内景功

合集下载

医家功(繁)

医家功(繁)

洞天壽寶功 適用範圍補氣固本,強身延年。 練功方法 坐姿舒適,兩目輕閉,周身放鬆後,用意念輕鬆的想像以後腦為中心的直徑約一米的空間範圍內,充滿著白色的「霧氣」。 意想時間長短不限,但意念宜輕,周身要鬆。 坐姿不變,兩眼輕閉,意念不再想霧氣。雙手隨便捂肚臍(可隔衣捂),全身進一步放鬆,然後用兩肘輕鬆擊打兩側肋下, (手捂臍不動)以肘擊肋的同時,鼻腔呼氣一口;吸氣時兩肘外張,再呼時仍按法以肘擊肋部。要注意呼氣不可過猛,呼吸與兩肘的運動應自然,協調。如此反覆擊打呼吸,約30下左右即可。但體弱者可減少次數,循序漸增,以不感覺疲勞為度。 坐姿不變,兩手十指左右交叉,每一指尖與另一手相應的指根接觸,兩手彎曲合攏,雙拇指並排,指尖相上,雙掌心相對,形成類似於作揖的手勢,置於胸前正中距壇中穴約三寸處,雙目輕閉,全身放鬆,不加任何意念。保持此種姿勢,名為「五福增壽式」。練功不限時間長短。 收功方法練功不限時間長短,結束時亦勿須收功。 說明洞天壽寶功第一步的作用在於調動大腦潛能以祛病延年;第二步的作用是使人心情舒暢,以消除肝鬱不舒、鬱悶煩躁等癥;第三步名為「五福增壽式」,可直接激發中醫稱為「氣之海」的胸部正中壇中穴,收到補氣固本、強身延年的殊勝功效。
医家功----黄润田
乾坤合一功適用範圍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頭痛、肝膽疾病、心悸、神經衰弱、失眠、甲狀腺腫大、單純性肥胖症、乳腺疾病、淋巴結核、脫肛、痔瘡,青光眼、白血病,腰病、骨質增生、風濕性關節炎、頸椎病、肩周炎,氣滯血瘀等。
練功方法鬆靜站立,輕閉雙目,全身放鬆,舉起雙手向天空合攏,意想將「天氣」聚攏。同時緩慢彎腰,意想將「天氣」送入地下,腰彎下之後,再把用意想的「地氣」用兩手聚攏,捧住,並散向天空。同時身體直立,雙手高舉向天空。之後,再重覆開始的動作,反覆練習。注意在兩手從下將「地氣」捧向天空時,身體應逐漸直立,兩手從天空中捧天氣送入地下功應逐漸彎腰,呼吸始終保持自然狀態,動作應輕緩柔和,協調舒適。 收功方法收功應用雙手捂住肚臍,(可隔衣捂),閉著眼,輕揉臍部片刻,即結束練功。 練功的時間練功的時間,因人而異; 功的次數,也應據情自定。 總以自己感覺恰到好處為準

五脏的音符 肺脏小炼形 - 代金刚博士

五脏的音符 肺脏小炼形 - 代金刚博士

如何判断肺脏是否健康
肺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有,咳 嗽,气短,哮、喘,胸闷疼痛,声哑 失音,动则汗出等。
肺脏系统疾病的主要证型及 分类有,肺气不宣,肺失肃 降,肺气不足,肺阴不足, 阴虚火旺等。
小炼形----肺的姿势
练习肺脏导引术,可
以采用盘坐式(自然 盘、散盘、单盘、双 盘)、跪坐式、正坐 式、平肩裆式、弓箭 裆式、卧式、行式等 各种姿势进行练习。
小炼形----肺的手印
肺的手印——金刚 杵 方法:大拇指抵掐 无名指根节靠近中 指一侧,其余四指 屈拢成拳握住大指; 要领:握拳不可太 用力。



说明: 肺的手印称为金刚杵,又 名金刚拳、千金闸、握固。 无名指根节靠近中指一侧, 有一根极细的“筋”,用 大拇指轻轻推、拨,即咕 噜作响,并有酸痛的感觉, 旧说这是肺脏的“风窍” 所在。在十二地支中这个 地方也属于“子丑之交” 之处,为肝胆主之。
肺脏与导引

在导引养生、内景功夫方面,肺 乃是人体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 所以很多功夫修持都从呼吸开始 入手,这些都与肺的功能有关。 所谓顺呼吸、逆呼吸、体呼吸、 胎呼吸、闭呼吸、提肛倒气之法, 夺天地之气、炼先后二天之气等, 皆不能离开肺之作用。得呼吸之 妙者,自知天人一气相通之理, 且通身气脉通畅、毒病难侵。在 内景功夫中,肺气常幻化为清净 无染的“月轮”或者满天繁星、 大地雾笼等象,籍此可知肺气之 虚实盛衰。
小炼形----肺的音符


肺的音符——SHANG(商)-ANG(昂) 方法: 吸气,默念SHANG(商)的声音。 呼气,出声念ANG(昂)的声音。 音符唱诵的方法及规律,请见曲谱或肺脏导引术养 生音乐中的唱诵方法。 要点: SHANG(商)是以“单转一音”为规格,即把 SHANG(商)音延长,进行旋律及节奏的变化,同 时张口吸气入内。 ANG(昂)也以“单转一音”为规格,也把ANG (昂)音延长,进行旋律及节奏的变化,同时张口 呼气外出。

黄庭内景 五脏六腑

黄庭内景   五脏六腑

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胡愔--------------------------------------------------------------------------------序太白山见素女胡愔撰夫天主阳,食人以五气;地主阴,食人以五味。

阴阳相成,结为五脏之气,散人四肢、十二部、三百六十关节;引为经脉、津液、血髓;蕴成六腑、三焦、十二经;通为九窍。

散五脏者,为人形之主。

一脏损则百病生,五脏损则百形灭。

故立五脏者,神明、魂、魄、志、意之所主。

是以心主神,肝主魂,肺主魄,脾主智,肾主精。

发外为五事,上应五星,下应五岳,皆模范天地,禀象日月,触类而【取】,不【可】胜言。

若能存神修养,克己励志,其道成矣。

【五脏】坚强,则内受腥腐诸毒不能侵,外遭疾病,诸气不能损。

聪明纯粹,却老延年。

志高神仙,形无困惫。

日月精光,来附我身。

四时六气,来合我体。

入变化之道,通神明之理。

把握阴阳,呼吸精神,造物者翻为我所制。

至此之时,不假金丹玉液,琅玕大还,自然神化冲虚,合太和而理霄上。

五脏之气结五云而入天中,左召阳神六甲,右呼阴神六丁,千变万化驱飞轮而适意。

彼不悟者劳苦外求,实非知生之道也。

是故,太白曰:'精足为神,气足为道,藏神养气,保守坚贞,阴阳交会,以立真形。

'但愔夙性不敏,幼慕慈门,使志无为,栖心淡泊。

览《黄庭》之妙理,穷碧简之遗文,志焦心碎,屡更岁月。

伏见旧图奥秘津路,幽深词理。

慨玄顺之著,或指示以色象,或略记于神名。

诸氏慕修,异端斯起,遂使后学之辈罕得其门,差之毫厘,谬逾千里。

今辄搜罗管见,罄竭谀闻,按据诸经则为图式,先明脏腑、次说修行、并引病源、吐纳除疾、旁通药理、导引屈伸、察色寻证、自焚食忌,庶使后来学者得以按图而云,诸法可见,万品照然。

愔稽首、顿首,再拜谨书。

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肺脏图活肺用呬,呬吸为补。

肺,金宫也,为五脏之华盖,本一居上,对胸有六叶,色如绮映红。

凡丈夫八十肺气衰,魄离散也,重三斤三两。

中医联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进展

中医联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进展
中 国 民 族 民 f-医 药 H I

论 著
Fe t r ai s
3 ・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 iee ju n lo tn me iie a d e n p am c hn s o ra f e o den n t o h r a y h h
中 医联 合 疗 法 治 疗 中风 偏 瘫 的 研 究 进 展
异 有 显著 性 意 义 。 2 4 体针联合头针 . 孙华等” 叫将 中风 偏瘫 患 者 10例 随 机分 为 A组 (3 2 3 例) 、B组 (0例 ) 和 C组 ( 7例 ) 6 2 。A组采 用头 针 ( 运 动区 、感觉区 、平衡 区)联合醒脑 开窍针法 ( 主穴 :内关 、 水沟 、三阴交 ;配穴 :极 泉 、尺泽 、委中 、合谷 ) 治疗 ,B 组 采用 头 针 ( 动 区 、感 觉 区 、平 衡 区 ) 配 合 传 统 针 刺 法 运 ( 手 足 阳明 经 穴 为 主 ,辅 以太 阳和 少 阳经 穴 ,取 曲 池 、外 以 关 、合 谷 、环跳 、阳陵泉 等 )治 疗 ,c组 单 用传 统 针 刺治 疗 。结 果 A、B组 总 有 效 率 分 别 为 9 . % 、9 . % ,与 1 09 33 2 组 ( 67 ) 比较有显著 性差异 ( 6.% P<00 ,P<0 0 ) . 5 . 1 ,认为 头针联合体针治疗 中风偏瘫疗 效优 于单 纯传 统针刺治疗。 2 5 针灸联合推拿 . 魏林林 … 对 5 0例 中风偏瘫 患 者予 头针 ,体 针 配合 推 拿及传统针剌方 法治疗 2个 月 ,通过 评价 治疗前 后语 言功 能 、肢体瘫痪水平 的变化 ,愈 显率 达 6 . % ,与 对照组 的 40 4 .% 比较 差 异 有 明 显 性 意 义 ( 00 P<0 0 ) 黄 锦 军 将 .5 。 16例患 者随机分 为观察组 与对 照组 ,每组 6 3 8例。观察 组 采用推拿 、针刺结 合拔 火罐疗 法 ,对 照组采 用康 复训练 治 疗方法 。结果 :治疗 后观察 组与 对照组 比较 ,肩 痛视 觉模 拟评分明显减少 ( 0 0 ) D P< . 1 ,A L积分 明显增 加 ;观察组 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 0 0 ) P< . 1 。结论 :推拿 、针刺 结合 拔火罐疗法治疗 中风偏 瘫后 肩痛 ,在 减轻疼 痛 ,提 高上肢 日常 生 活 活 动 能 力 方 面 优 于 康 复 训 练 治 疗 组 。 2 6 针 灸 联 合 导 引 术 . 孙 尧其 采用头针加导引法 ,即术者边 行头皮针 抽添 法 ,同时要求 患用患肢 做导 引动作 。总有 效率为 9 . 8 75 %。 初艳玲 以针灸配合体操治疗偏瘫。总有效率达 9 . %。 55 3 中 医 外 治 法 联 合 康 复 训 练

太极内功心法解说

太极内功心法解说

心意混元内功1、降气洗脏:降气洗脏功是调节三焦、去浊留清、滋养五脏松气松身的功法。

练习时应身心虚静,用三性归一法内想丹田、内视丹田,逐渐达到身心虚静、物我两忘的无极之境。

静站片刻后眼神心意领两手缓缓引气上行,引大自然混元气从头顶性宫进入体内自上而下的缓缓下降顺两腿一直降达两脚涌泉。

无极站桩时要虚领顶劲、下颌内收,舌抵上鄂,松腰敛臀,松胯圆档、沉肩坠肘、松腕舒指,周身放松,中正不偏,神形虚静,忘却呼吸。

动作时要舒展放松,节奏要和缓连绵,只用心意不用力,身形姿势需随心神意念的上升而渐渐伸展,随心神意念的下降而微微下沉,上下相随,周身一家。

降气路线以体内为主,体表为辅,两手配合导引,内外合一,连绵不断的逐渐降气,同时内外协调一致地松气松身,一直松降到脚底涌泉,呼吸应顺其自然,降气时意想大自然之气与体内的混元气合二为一,似雾露一般自上而下的涓涓流淌,如水气一般由里及表的沐浴全身,有通体透明极其舒泰的惬意感觉。

若某脏腑器官有病,则降气时到达该部位后稍停一停,然后再随意念引导,从涌泉穴排出体外。

2、三丹采气上丹采气三丹采气功是修炼天地人三材合一采收天地混元气、培养先天混元气的功法。

上丹采气时眼神心意要与两手配合一致、由远至近的边采边收,源源不断地进入上丹田,当采气收降至中丹田后,略停一下,此为气浮丹田,然后放松,再做下一个采收。

忘却口鼻呼吸,顺乎自然,意想天地混元之气由祖窍上丹田进入体内,与先天元神一起收降归入中丹田,与先天混元气混揉相抱,神气相合,天人合一,浑然一体。

由上丹田降归到中丹田的过程中,要意相气的下行,意视气的下行,意听气的下行,这叫神气有意下降,精气自然上升。

中丹采气中丹采气道理与上丹采气一样,由眼神心意引领两手,采收天地混元之气,然后由肚脐直接归入中丹田,当气收到中丹田后,用意引领至命门,再回中丹田,然后放松,接做下一个采收,此时,应忘却口鼻呼吸,顺乎自然。

意念上,要将天地混元气全部采收归入中丹田内,丹田犹如蓄水池一般,只蓄不泄,这叫蓄丹田。

张三门脏腑按摩功

张三门脏腑按摩功

脏腑按摩功浴血凤凰2008事先声明:1、本人乃一书生,只练气功,不练武术,非武林高手,发此文目的仅为弘扬文化,绝无争强好胜之意,某些喜欢比试门派高低的武林中人请勿找本人。

2、此功虽不复杂,但没有气功基础、无中医常识、以及没有老师教学的初学者切勿轻易自学模仿。

切勿轻易用蛮力或动用意念习练。

“脏腑按摩功”源自少林功法,本人有幸从张晓航老师处习得此功(张老师为“清末民初”著名武术家张长祯先生之曾孙,张三门功夫第四代嫡系传人,电影《醉鬼张三》讲述的就是张三爷的传奇故事)。

传统武术气功大多口传心授,少有整理成文,本人习练“脏腑按摩功”、“易筋经”、“八段锦”三年有余,深感健身气功推广之必要,现根据张老师教授要领和本人习练心得,将“脏腑按摩功”整理成文。

脏腑功预备式:左足开立、与肩同宽,两手自体侧曲臂上抬与胸同高,两手掌心相应,状若抱球,松静站立。

而后两手下落,右手在外左手在内握球,置于丹田。

目似垂帘、三观合一。

舞花清心:左足开立、与肩同宽,两掌外旋,虚握成拳收至腰间,拳心向上。

右手变掌,向外向上旋,内收至距胸前一拳处,与憻中穴同高。

同时左手变掌,探至丹田前方,与右手形成抱球呼应之势。

以腰椎为轴,抱球缓缓左转,同时缓缓吸气,至无法再转时停顿,然后抱球缓缓右转至极,同时缓缓呼气。

左右转一次为一式。

共九式。

第九式完毕时,左转恢复胸前抱球,左右手收至腰间虚握成拳,提气,压气,同时左足收回。

崩锤调肝:左足开立、与肩同宽,两手臂向体前直抬至与肩同高,握拳收至腰间,拳心向上,同时半蹲成马步。

左拳不动,右拳内旋并向体前上方崩出,同时从丹田呼气鼻子冲出哼声,拳眼向上,与鼻子同高,目似闪电,紧瞪拳心。

右拳收至腰间,吸气。

左拳崩出,要领如右拳。

左右拳崩一次为一式。

共九式。

第九式完毕时,两拳收至腰间,由马步转为直立,提气,压气,同时左足收回。

对撑化脾:左足开立、与肩同宽,两掌外旋,虚握成拳收至腰间,拳心向上。

右拳变掌,掌心向上,沿肚脐上方经左胸上穿至左下颌时,手臂内旋至翻掌向上,手臂上抬过头顶,手掌右上划至手臂伸直,抬头举目,眼望右掌,同时左手化掌下按。

唐代六字诀之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原文和注释

唐代六字诀之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原文和注释

唐代六字诀之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原文和注释此六字诀经名: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

题太白山见素子胡情迷。

据自序当成书于唐宣宗大中二年。

一卷。

并序太白山见素子胡恰述夫天主阳,食人以五气;地主阴,食人以五味。

气味相感,结为五脏。

五脏之气,散为四肢十六部、三百六十关节,引为筋脉、津液、血髓,蕴成六腑、三焦、十二经,通为九窍。

故五脏者,为人形之主。

一脏损则病生,五脏损则神灭。

故五脏者,神明魂魄志精之所居也,每脏各有所主。

是以心主神,肺主魄,肝主魂,脾主意,肾主志。

发於外则上应五星,下应五岳,皆模范天地,禀象日月,触类而取,不可胜言。

若能存神修养,克己励志,其道成矣。

然后五脏坚强,则内受腥腐诸毒不能侵,外遭疾病诸气不能损,聪明纯粹,却老延年,志高神仙,形无困疲,日月精光来附我身,四时六气来合我体,入变化之道,通神明之理,把握阴阳,呼吸精神,造物者翻为我所制。

至此之时,不假金丹玉液,琅牙大还,自然神化冲虚,气合太和,而升云汉。

五脏之气结五云而入天中,左召阳神六甲,右呼阴神六丁,千变万化,驭飞输而适意。

是以不悟者劳苦外求,实非知生之道。

是故太上曰:精是吾神,气是吾道,脏精养气,保守坚贞,阴阳交会,以立其形是也。

惜夙性不敏,幼慕玄门,炼志无为,栖心澹泊,览黄庭之妙理,穷碧简之遗文,焦心研精,屡更岁月,伏见旧图奥密,津路幽深,词理既玄,迹之者鲜。

指以色象或略记神名,诸氏纂修异端斯起,遂使后学之辈罕得其门,差之毫厘,谬逾千里。

今敢搜罗管见,罄竭护闻按据诸经,别为图式。

先明脏腑,次说修行,并引病源,吐纳除疾,旁罗药理、导引屈伸、察色寻证、月禁食忌,庶使后来学者,披图而六情可见,开经而万品昭然。

时大中二年戊辰岁述。

注释五气:臊气、焦气、香气、腥气、腐气五种气味。

张景岳:“天以五气食人者,臊气入肝、焦气入心、香气入脾、腥气入肺、腐气入肾也”。

五味: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日常所食的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中,都各具有五味所属,并各走其所喜的五脏。

关于八段锦---秘传部分 - 文本资料 - 白云深处人家 - Powered by Discuz

关于八段锦---秘传部分 - 文本资料 - 白云深处人家 - Powered by Discuz

八段锦对人体的作用虽然八段锦的历史悠久,流传很广,流派又多,但八段锦的动作和歌诀总是大同小异,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可见八段锦对人体确有健身疗病的良好作用。

八段锦是我国劳动人民根据生产劳动和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

例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往往低头凹胸或弯腰的时候多,这样久而久之会改变人体姿势,影响内脏和神经的功能,损害健康。

而八段锦的动作大多有助于纠正这类病态。

因而,很适合于广大群众锻炼身体。

我国古代一些健身法,大都有明确的健身目的,某一动作可有益于某一脏腑,防治某一脏腑、经络的疾病,都有具体的规定和说明。

例如有一种叫作“五脏导引法”的健身法,其动作可分为分别防治肝、胆、心、脾、肺、肾的某些疾病,“四时导引法”的动作分别具有补肝、补脾、补心、治肺、治肾等作用。

八段锦也是如此,每个动作的名目都注明了专门增强哪一脏器。

例如“两手托天”可以“理三焦”,“单举手”可以“调理脾胃”,两手攀足可以“固肾腰”,“摇头摆尾”可以“去心火”等,体现了体育与医学、体育与气功相结合,既抓住了保健的重点,又照顾了全面。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肌肉、关节与内脏之间,内脏与内脏之间,都有着复杂的联系。

八段锦各个动作当然可能对某些内脏或经络有较多的作用,但总的看来,作为保健体操的八段锦,它的作用是综合性的、全身性的,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不是说只有单举手,或只靠单举手就能调理脾胃,一个往后瞧的动作就能把“五劳七伤”都去掉了。

实际上是八段锦的各节动作综合起来,才能起到调理脾胃、理三焦、去心火、固肾腰等作用,也就是说才起到全面健身作用。

当然,这并不排除某一动作相对地有其特殊的保健作用。

为了从解剖生理和保健的角度探讨各动作的健身价值,安徽医学院体育教研组、医疗系和中医系等部分中西医教授专家们整理如下:一、两手托天理三焦这一节从动作上看是四肢和躯干的伸展运动,和伸懒腰很相似。

伸懒腰是人体常见的生理现象,据现有资料来看,加强四肢和躯干的伸展活动确可影响胸腹腔血流的再分配,有利于肺部的扩张,使呼吸加深,吸进更多的氧气,显然对消除疲劳有一定的作用。

内养功

内养功

内养功(如果患者习练其他功法中包含意守丹田的内养功则本法可不必习练)准备活动:在身体状况允许的范围之内,做一遍全身性拍打,注意,空掌切不要过重,从头到脚全身所有地方都要拍打到,凡是身体上的痛点,以及有病的部位,可以多拍打一会儿,同时想一下这个位置“通”,或者做广播体操,或者活动活动关节和肌肉或者全身按摩均可。

以达到通经络活血行气的效果。

体态姿势:站座卧三种姿势任取一种或因时因地取势均可,双目微闭或全闭都可以。

但一定要切记:身体放松,不要勉强,以舒服自然为宜,心情要保持轻松舒适。

功法内容1.体态形势站,座,卧任选一种,以自然舒适为宜。

呼吸方式为自然呼吸法。

站姿为马步站立,双脚宽于肩,双腿轻微弯曲的高位桩,双手叠放于下丹田处,掌心轻贴腹部,男同志左手在里,右手在外与左手交叉贴放。

;座姿要正襟危坐,双腿自然下垂双脚踏地。

不要靠着,含胸拔背,注意后背直而不僵,下颌微微回收,不要仰头,舌抵上鄂。

双手叠放于下丹田处。

卧姿为平躺,头部或者上身略高,双手叠放于下丹田处。

2.全身放松,平心静气,心神舒畅,意守下丹田。

把丹田能量养足。

注意似守非守,意念不可过重。

3.注意:吸呼要均匀,要放松,慢慢的放松,越舒服越好,不要刻意去追求效果或者其他的感觉。

4.时间为炼功初期至少三十分钟,每日至少一次。

炼功有一段时间后,时间应适当加长至一个小时。

5.习炼内养功要选择安静,舒适,空气较好的地方。

时间一般在早上或者晚上,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工作生活时间来安排时间。

6.内养功是基础,长期习炼,真气才能充沛,是筑基和炼功的前提和基础。

十种简便易行的气功医疗养生法推荐几种简便易行的气功医疗养生法一、咽津功(玉液炼丹)中国古代,有许多医学著作中,都记载了咽津功的方法和其作用。

古代人把口中的津液称之为醴液、华池、玉泉、琼浆等。

如晋•《抱朴子》记载:“能养以华池,浸以醴液,清晨叩齿三百过,永不动摇”。

又如东汉文物《铜尚方规矩镜》中铭文记载:“渴饮玉泉,饥食枣”,这里浸醴液、饮玉泉,就是古代的咽津养生气功,而道家把它称为玉液炼丹,流传久远。

内景图

内景图

内景图《内经图》,为北宗气功、小周天功法、百日筑基之秘要。

向无传本,缘丹道广大精微,纯根入无从领悟,是我国底蕴深厚的古文化中不可思议的智慧结晶,是以罕传于世,实属罕世之瑰宝。

《内景图》严格讲是人体内脏的解剖图,其目的是要给予学习人体解剖、内脏关系的人以图示,而《内经图》则明显富有道家养生方法图示的目的。

《内经图》与《内景图》实际上可能都源于《黄帝内经》之有关内容,而《内经图》之命名,可能包含着“内丹修炼”经典之意。

清代宫廷如意馆绘。

内景,即人体内部精气神变化的景象。

此画为气功内功图解,对练功者有指导意义。

画长16.8厘米,宽97厘米。

中国医史博物馆藏。

其中以诗的形式来说明人体内脏的生理关系和如何养生。

“我家自种自家田,内有灵苗千万年。

花似黄金色不异,籽如玉粒果皆圆。

栽培皆赖中宫土,灌溉皆凭上谷泉。

功课一朝成大道,逍遥陆地水蓬仙。

”(诗位于心前,说明了内丹的修炼过程)“铁牛耕地种金钱,刻石儿童把贯穿。

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江山。

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拖天。

若问此玄玄会得,此玄玄外更无玄。

”(该诗位于图中一人赶牛前,相当于肚脐生门部位)“复复连连步步周,机关拨转水东流。

万丈深渊应见底,甘泉涌起南山头。

”(诗位于小腹,说明修炼者应持之以恒,一般人只是顺凡境,向外耗损,如水东流不复反,而内修者则志在拨转机关,改变这种状态,而达长生目的。

)诸种版本《内经图》《内经图》,又名《内景图》,此图以图画的形式,暗示了内丹修炼的内容:丹道周天的路径、修炼方法等,将道家丹道修炼的千古秘诀隐喻其中,各个关窍路径都以人物和动物的形式做了隐喻,是中国道教文化的伟大结晶,实属罕世之瑰宝。

金兰观修真讲义—内经图祥释有些时候用万语千言来描述,不如以图像来表达。

盖以图像来显示情况,能使人一目了然、按图索骥;若图文并茂,更能令人会意。

'内经图'描绘在人身之内,内炼'精气神' 的途径;以不同的人物进行各式的动作,喻示人身不同部位的奥秘以内炼精气神而言,及其相互之作用;以流水代表人身'精气' 运化之渠道,以'城门、桥梁、重楼'代表精气之关窍;内经图更以精妙诗句,吟咏出修真的重点。

内养功防病保健护内脏

内养功防病保健护内脏

内养功防病保健护内脏*导读:内养功强调默念字句,呼吸停顿,舌体起落,气沉丹田等动作,具有大脑静、脏腑动的锻炼特点。

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内养功强调默念字句,呼吸停顿,舌体起落,气沉丹田等动作,具有大脑静、脏腑动的锻炼特点。

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胃下乘、习惯性便秘等疾病。

具体操练方法如下:*1、姿势。

以侧卧式为主,辅以坐式和仰卧式。

姿势摆好后,两眼轻闭,口也自然闭合,然后开始做深、慢、细匀的呼吸。

仰卧式,平身仰卧床上,躯干正直,两臂自然舒伸置于身体两侧,十指松展,掌心向上,下肢自然伸直。

脚跟相靠,足尖自然分开。

侧卧式,侧卧于床上,头微前俯,脊柱微向后弓,呈含胸拔背之热。

右侧卧时,则右上肢自然弯曲,五指舒展,掌心向上,置于耳前。

左上肢自然伸直,五指伸开,掌心向下,放于同侧肋部。

右下肢自然伸直,左下肢胶关节屈曲为120度,膝部轻放于右下肢腰部上。

若为左侧位,四肢体位与上相反。

双目微闭,以便意念集中。

坐式,端坐于椅上,头微前俯,合胸拔背,松肩垂肘,十指舒展,掌心向下,轻放于大腿膝部。

两腿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小腿与地面垂直,膝关节屈曲90度,目微闭。

*2、呼吸法。

用停顿呼吸法,配合默念字,用鼻吸、鼻呼的腹式呼吸,每次呼吸稍作停顿。

呼吸的顺序是:吸气—呼气—停顿、拾舌、默念、落舌—吸气。

停顿的时间逐渐增长,一般来说,停顿长短以默念字数多寡来控制。

最初在停顿时只默念一个字。

以后逐渐增加到3—7个字。

每个字约1秒钟。

也可以采用暗示词如静、安静、很安静、安静放松、安静放松好等来控制停顿的时间。

在练功中用意念将吸进的气体引进小腹部,即所谓气沉丹田。

*3、意守。

用默念字母配合呼吸,要集中注意力。

排除杂念,逐渐入静,意守丹田,女性也可守擅中(两乳之间)。

似守非守,不要用意过重。

内养功是静功的主要功种之一。

该功法配合意守,侧重呼吸锻炼,通过意守和呼吸锻炼,达到人脑静、脏腑动的目的。

因而该功法对内脏保健,尤其是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促进大有帮助。

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五脏

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五脏

⼀、⼼(附:⼼包络)⼼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圆⽽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包卫护。

⼼与⼩肠、脉、⾯、⾆等构成⼼系统。

⼼,在五⾏属⽕,为阳中之阳脏,主⾎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主、⽣命之主宰。

⼼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的解剖形态1.⼼的解剖位置:关于⼼的解剖部位,在《内经》《难经》《医贯》等中医⽂献中已有较为明确的记载,⼼位于胸腔偏左,居肺下膈上,“⼼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类经图翼·经络》)。

⼼是隐藏在脊柱之前,胸⾻之后的⼀个重要的脏器。

⼼尖搏动在左乳之下。

2.⼼的形态结构:⼼脏呈尖圆形,⾊红,中有孔窍,外有⼼包络围护,⼼居其中。

中医学对⼈体⼼脏的重量、颜⾊、结构,以及⼼腔的⾎容量等均有⼀定的认识,只是较为粗略⽽已。

“⼼象尖圆形,如莲蕊……外有⾚黄裹脂,⼀是为⼼包络”(《类经图翼·经络》)。

脏象学说中的⼼,在中医⽂献中有⾎⾁之⼼和神明之⼼之别。

⾎⾁之⼼,即指实质性的⼼脏;神明之⼼是指脑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功能。

中医学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归属于⼼,故有神明之⼼的说法。

正如李梃所说:“有⾎⾁之⼼,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

有神明之⼼……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医学⼊门·脏腑》)。

(⼆)⼼的⽣理功能1.⼼主⾎脉:⼼主⾎脉,指⼼有主管⾎脉和推动⾎液循⾏于脉中的作⽤,包括主⾎和主脉两个⽅⾯。

⾎就是⾎液。

脉,即是脉管,⼜称经脉,为⾎之府,是⾎液运⾏的通道。

⼼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个密闭的系统,成为⾎液循环的枢纽。

⼼脏不停地搏动,推动⾎液在全⾝脉管中循环⽆端,周流不息,成为⾎液循环的动⼒。

所以说:“⼈⼼动,则⾎⾏于诸经,……是⼼主⾎也”(《医学⼊门·脏腑》)。

由此可见,⼼脏、脉和⾎液所构成的这个相对独⽴系统的⽣理功能,·都属于⼼所主,都有赖于⼼脏的正常搏动。

⼼脏有规律的跳动,与⼼脏相通的脉管亦随之产⽣有规律的搏动,称之为“脉搏”。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

出入运动。肝主升,
主动、主散的生理 特性是气机疏通、 畅达、升发的重要 基础。
脾胃的运化主要表 现在脾的升清和胃 的降浊,而脾胃的 升降与肝的疏泄功 能密切相关;肝能 生成胆汁,胆汁的 分泌和排泄有赖于 肝的疏泄功能。
以调畅气机为基
男子的排精、女
础,气机调畅,
气血和调,则心 情舒畅。
子的排卵和月经
来潮与肝的疏泄 功能密切相关。
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
全身。
肝的生理功能
▲ ▲
肝主疏泄 肝藏血
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 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 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是以 肝为刚脏,主升、主动、主 散的生理特性为基础,其疏 泄功能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 助脾胃运化和胆 汁分泌排泄 调达情志 调节生殖功能
气机,即气的升降
朝百脉
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
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至全身。
④肺的主治节--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
01
肺司呼吸,人体的呼吸运动是有节奏地一吸一呼,呼浊吸清, 通畅均匀的呼吸对完成体内外气体交换起着重要作用。
02
调节气机,肺的呼吸运动,是气的升降出 入的具体体现,使气机协调通畅。
六腑,多为中空管 腔性脏器,共同的 生理功能主要是受 盛、传化水谷糟粕。
五脏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

小肠 大肠 胃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 肠经相互络属于肺与大 肠,故肺与大肠相表里


脾 肝 肾
相互络属于脾胃,故脾与

胃相为表里。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 经相互络属于肝胆之间, 肝与胆互为表里。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 胱经相互络属于肾与膀 胱,故肾与膀胱相表里。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肺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肺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最新
·
揆精精饮
度四,入
以布上于
为,归胃
常五于,
也经肺游
。并,溢
( 《 素 问
行 , 合 于 四
通 调 水 道 ,
精 气 , 上 输
经 脉 别 论 》 )
时 五 脏 阴 阳 ,
下于 输脾 膀, 胱脾 ,气 水 16散
肺的生理功(能 三)肺通调水道(肺主行水)
通 疏通;调 调节 水道 水液在人体中
排出体外(尿)
精选ppt课件最新
18
肺的生理功能
功能正常
➢ 肺主水
肺失宣肃
➢ 治疗上:
宣肺化痰法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痰饮、水肿 小便不利等
宣肺利水法—《内经》称之为“开鬼门”,
古人喻之“提壶揭盖”法。
精选ppt课件最新
19
肺的生理功能
三、肺朝百脉
肺朝百脉— 朝,有朝向,聚会之意;百
脉,泛指周身的血脉。肺朝百脉,是指肺与
肺主一身之气
“肺者,脏之长也”
精选ppt课件最新
27
肺的生理功能
二、肺为娇脏
①肺为清虚之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 相通
精选ppt课件最新
8
肺的生理功能
“肺叶白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窝,下无 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 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橐龠( tuό yuѐ , 风箱 )”
(《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 腑图》)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肺的生理功能
功能正常 肺主呼吸之气
功能失常
气道通畅 呼吸均匀
百脉相通,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
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

传统内丹功的内景

传统内丹功的内景

传统内丹功的内景一、内景的含义(一)内景的定义练功者在练功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功象称为内景。

从广义上来讲,内景既包括了内部的功象,也包括了出现在体外的种种真实功象。

(二)内景的作用首先,内景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种具体的指标,用来指导练功者的修炼。

其次,不同的内景可以说明练功者的相应功力层次,可以消除练功者的各种误解和迷惑。

二、传统内丹功的内景简述传统内丹功的内景十分丰富,几乎无所不包,概括起来大致有八触内景、图像内景、声音内景、动象内景玄内景还丹内景、养胎内景等。

现简述如下:(一)八触内景八触内景,指在练功过程中出现的热、凉、麻、痒、酸、痛轻、重等反应。

1.热练功时出现全身发热、甚至出汗的的反应,这是最常见的正常功象。

尤其是夏天练功时,最为经常出现。

2.凉练功时感到全身清凉、甚至发冷的反应。

这种反应一般出现在出汗之后,平时比较少见。

3.麻因为盘坐时间较长,出现双腿麻木或身体局部麻木的现象。

只要坚持练功,会慢慢消失。

4.痒在练功过程中,练功者身上出现发痒的反应。

这种痒感一般比较轻微,可以忍受。

5.酸练功时由于意念过重,出现眉间发、发紧的现象。

此时只要做到“勿忘勿助”,即可自然消除。

6.痛练功时,练功者有病的地方会出现“痛”的反应。

这是因为阳气冲击脏腑(俗称气冲病灶)、疏通阻塞的经络所致。

一经络疏通,就不再疼痛,疾病也随之消除。

7.轻练功者感到自己忽然不存在,全身空虚,飘飘欲仙的功象。

这是因为真气上行所致,属于正常反应。

8.重练功者忽然感到犹如巨石压身、沉重异常的功象。

这是因为真气下沉所致,属于正常反应。

此外,练功者有时还会感到身体忽高忽低、忽大忽小等现象,这是形神俱妙的初步表现,属于正常现象。

(二)动象内景动象内景,指在练功过程中出现的跳动、触动、震动等现象。

动象内景是由于真气冲击经络所致,属于正常现象。

1.跳动在练功过程中,在玄窍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出现跳动的现象。

这是内气运行于络脉所产生的反应。

2.爬动在练功过程中,在皮肤上出现有如蚂蚁或小虫爬动的现象。

医家秘传之五脏内景功

医家秘传之五脏内景功

医家秘传之五脏内景功适用范围冠心病、肝炎、肝硬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胰腺炎、肺脓肿、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肾病综合症、青光眼、白内障、脑外伤、糖尿病、低血糖、痛风、痛经、红斑性狼疮等。

凡心肝胃肺等,神志清醒的慢性病。

练功姿势以坐式为主,盘坐、平坐均可。

要求坐姿端正、放松,手、脚的放置以舒适自然为宜。

坐时要面向南方,双目轻闭,不留缝。

站式练功,亦应面向南方;卧式不限方向,但最好取仰卧姿式,其余要求均与坐姿相同。

练功方法双目轻闭,周身放松几分钟后,意念与闭目后的神光合一,下照两肾,(在腰两侧内,分左、右两肾,不必刻意深想其具体形状、准确位置与解剖实体相吻合,观照其它内脏时,亦遵循此原则)。

意想两肾充实黑如墨汁的水,意念保持几分钟,待其景象明朗后,(景象明朗程度因人因功夫深浅而异,不能人为地执着追求,要听其自然)。

再意想左右两肾的黑水,汇合于后腰命门处,由命门处将黑水导入右肋下内的肝脏中,意想肝脏被黑水从外向内浸泡,滋润透彻,当黑水润透肝脏之后,意视浸泡在肝脏内外的黑水,由黑色变为青色,好象大河中清水的颜色。

此景保持几分钟,再用意将肝脏内外的清水,引入左胸腔内的心脏,意想清水进入心脏后,先变成红色的气体,再由红气变成红光。

红光弥漫,充斥于周身,并且照亮周身。

此景保持几分钟,再将周身的红光收回到心脏中,然后意想红光由心脏进入中脘穴内的深部,变成一团如自己巴掌大小的金黄色圆形光芒。

此景保持几分钟后,意想黄光上行,进入胸腔内的肺脏,化成白色气体,(白气如雾或水蒸气均可),散于肺中。

此景保持几分钟后,意想肺中的白气化做甘露,(状如荷叶上的露珠,有晶莹、洁净的特征),汇合于坛中穴,再从坛中穴直入命门。

在命门处,甘露分成两路进入分左右肾而化作黑水。

收功方法慢慢睁开双眼,松静站立。

双手从头开始,轻轻拍打。

要从头到脚,将周身拍打得面面俱到,无遗漏处。

如此拍打十次左右,即告练功结束。

练功的时间?用于专门治病者,要每日练习6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内景功
2008-07-05 10:20:05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浏览次数:529 网友评论 0 条练功姿势以坐式为主,盘坐、平坐均可。

要求坐姿端正、放松,手、脚的放置以舒适自然为宜。

坐时要面向南方,双目轻闭,不留缝。

站式练功,亦应面向南方;卧式不限方向,但最好取仰卧姿式,其余要求均与坐姿相同 ...
练功姿势
以坐式为主,盘坐、平坐均可。

要求坐姿端正、放松,手、脚的放置以舒适自然为宜。

坐时要面向南方,双目轻闭,不留缝。

站式练功,亦应面向南方;卧式不限方向,但最好取仰卧姿式,其余要求均与坐姿相同。

练功方法
双目轻闭,周身放松几分钟后,意念与闭目后的神光合一,下照两肾,(在腰两侧内,分左、右两肾,不必刻意深想其具体形状、准确位置与解剖实体相吻合,观照其它内脏时,亦遵循此原则)。

意想两肾充实黑如墨汁的水,意念保持几分钟,待其景象明朗后,(景象明朗程度因人因功夫深浅而异,不能人为地执着追求,要听其自然)。

再意想左右两肾的黑水,汇合于后腰命门处,由命门处将黑水导入右肋下内的肝脏中,意想肝脏被黑水从外向内浸泡,滋润透彻,当黑水润透肝脏之后,意视浸泡在肝脏内外的黑水,由黑色变为青色,好象大河中清水的颜色。

此景保持几分钟,再用意将肝脏内外的清水,引入左胸腔内的心脏,意想清水进入心脏后,先变成红色的气体,再由红气变成红光。

红光弥漫,充斥于周身,并且照亮周身。

此景保持几分钟,
再将周身的红光收回到心脏中,然后意想红光由心脏进入中脘穴内的深部,变成一团如自己巴掌大小的金黄色圆形光芒。

此景保持几分钟后,意想黄光上行,进入胸腔内的肺脏,化成白色气体,(白气如雾或水蒸气均可),散于肺中。

此景保持几分钟后,意想肺中的白气化做甘露,(状如荷叶上的露珠,有晶莹、洁净的特征),汇合于坛中穴,再从坛中穴直入命门。

在命门处,甘露分成两路进入分左右肾而化作黑水。

收功方法
慢慢睁开双眼,松静站立。

双手从头开始,轻轻拍打。

要从头到脚,将周身拍打得面面俱到,无遗漏处。

如此拍打十次左右,即告练功结束。

练功的时间
用于专门治病者,要每日练习6次。

用于保健或辅助其它功法以调理五脏机能、强健身心者,日练三次即可。

如做短期练功以求积精累气者,只需衣依法默想内视五脏内景,每一脏只默想一瞬间即可。

(但顺序不能变)。

另外,短时练功不需要做收功拍打,每日不计练功次数,以多练为佳,每次亦不计练功时间,(练三五分钟,同样能收到一定的功效),对练功姿式及方向,也无具体的要求。

适用范围
冠心病、肝炎、肝硬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胰腺炎、肺脓肿、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肾病综合症、青光眼、白内障、脑外伤、糖尿病、低血糖、痛风、痛经、红斑性狼疮等。

凡心肝胃肺等,神志清醒的慢性病
注意事项
本功勿与其它功法同时练习或掺杂练习,但可以错开时间练习其它功法。

本功无禁忌症、无副作用。

练功时如有短暂的不适反应,多是清除病气的佳象。

此时更应认真练功,以促使疾病早日痊愈。

本功在饥、饱、劳累等情况下,练习无妨。

此时若做短时练功,于身心尤有益处。

患有急性病如外感、肠炎等,传染病如肺结核、肝炎等,在用其它医疗手段治疗的同时,练习本功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疗效,促进痊愈。

(来源)气功养生网:/gong/2008/0705/article_3714.html
医家秘传气功.五脏外景功
2009-10-22 20:09
适应范围
五脏外景功是在五脏内景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筑基的功法。

所以,实践者必须在练习五脏内景功满一百天以后,才能加练本功。

否则将发挥不出应有的功效。

练功方法
采用坐式为主,亦可用站式,面向南方。

其余练功要领,与五脏内景功相同。

但是,本功不能用卧式练习。

轻闭双目,放松入静几分钟后,意想身后的北方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

海水的颜色深黑,将其景象想象明朗之后 (约须几分钟时间即可,下同),接着想身体左侧(东方)是一片无边无际,十分茂密的森林,森林与身体左侧似乎融合(森林的树种,以松柏为首选,但可以经常变化种类,如杨树,柳树及青草花卉等,经常穿插变换想象,能提高功效)。

景象明朗之后,再想身前(南方)为无边无际的「火焰山」,只有烈火燃烧,并无烟雾可见(要注意此点!)。

景象明朗之后,接想自身化为一座「黄土岗」。

「黄土岗」应具备黄色鲜明,土质细腻的特点。

从此时起,要忘掉自身。

意念中,要以「黄土岗」取代自身。

景象明朗之后,接想「黄土岗」的右侧(西方),遍地白金,白光闪亮(不求具体形象特征,只有「白金」的意识即可)。

景象明朗之后,将上述五种景象及各自的方位做同时并存的想象。

其要领是: 进入忘掉自身,「五景」并存的气功状态中,此状态保持的时间,根据情况自行掌握。

须知,此状态对于功能的显现,潜能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

故此多练为佳。

收功方法
先有收功的意念,再将练功意识从「五景」中回到自身。

然后睁眼,搓热双手,用掌心轻搓面部几分钟,再按下述要求操作:
·患病者,用双手掌心轻轻抚在自己的病_患处及相关的和不适的部位、穴位上,进行自我振颤按摩。

根据病情的轻重,来决定缩短或延长振颤按摩的时间。

一般慢性病患者,每次可操作15~20分钟。

每次操作,应选取两处(左、右手各
按一处) 主要的部位。

如病位多者,可交替进行。

如本次练功选甲、乙两处,则下次练功换丙、丁两处,如此交替。

此法用于自疗疾病,颇有效验。

·一般健康者和有一定气功基础、欲增功激能者,可对自身的一些重要部位,如丹田、命门、涌泉、头部的一些窍穴以及在练功后开发出来的某些敏感渡部位,特异功能者的功能部位,如眼、耳、腋下等处,进行自我激发。

方法是:每次选一两个部位,用双手掌心(或单掌)对其做推拉开合的动作。

合时手不要接触其部位的皮肤、衣服,开时距离不宜超过60厘米远。

不要加任何意念,操作时间自己掌握。

坚持久练此法,可收到增功激能之实效。

按上述要求全部做完,再次搓手搓脸。

继而活动双脚几分钟。

方法是:活动脚趾,并以脚趾带动全脚活动。

不必脱鞋做,脚睕亦不要有意运动,应突出「脚趾运动」。

活动双脚之后,练功即告结束。

练功时间
·如需治病者,每日要练习三次。

·激发功能者,每日可练习1~2次。

·短时练功者,其次数不限、时间不限,收功没有具体要求。

·收功的两种方法,可以在短时单独练习。

即不用先练五脏外景功而只做收功法。

亦不做时间、次数、姿势及方向的要求。

注意事项
除要注意五脏内景功「注意事项」中的四点外,还应注意:
·收功两种操作方法,不能在同一次中先后练或掺杂练。

·做「自我激发」时,可用两掌心对同一位部位,也可用左、右掌心各对一个部位,进行推拉开合。

·在五脏内景功已练满一百天,加练五脏外景功以后,尚有一些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练功经验,可供学习者参考。

现介绍如下:
1.每次练功时,如欲两种功都练,原则上应先练五脏内景功,后练五脏外景功。

2.在天气晴朗,寒温适度的良好气候条件下,宜练五脏外景功;在气候突变、严寒酷暑、狂风暴雨等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宜练五脏内景功。

3.练功者如遇传染病流行或偶有小恙在身时,选用此两种功,要注意其各自的特长:五脏内景功疗疾之效捷,五脏外景功防病之功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