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范式

合集下载

心理学实验范式

心理学实验范式

心理学实验范式心理学实验范式心理学实验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实验范式则是指在实验中采用的设计模式和操作步骤。

不同的实验范式可以帮助研究者探究不同的心理现象和机制。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1. 反应时间实验反应时间实验是通过测量被试对刺激做出反应所需的时间来研究认知过程。

在这种实验中,被试需要在看到刺激后尽快按下按钮或键盘上的特定键来做出反应。

研究者可以通过改变刺激类型、难度或出现位置等因素来探究认知过程中不同方面的影响。

2. 记忆实验记忆实验旨在研究人类记忆机制和过程。

其中最常用的是自由回想法,即让被试听取一组单词或图片,然后再让其回想这些信息。

通过比较被试能够正确回想出多少信息以及遗忘曲线等数据,可以了解记忆过程中不同因素对记忆保持和遗忘的影响。

3. 条件反射实验条件反射实验是研究学习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在这种实验中,研究者会让被试在特定的条件下接受某种刺激,例如让被试在听到某个声音时按下按钮。

随着练习的进行,被试会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即在听到声音时自动做出相应的动作。

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学习速度和效果等数据,可以探究学习过程中不同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4. 社会心理实验社会心理实验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互动的重要方法。

其中最著名的是斯坦福监狱实验,该实验旨在探究人类行为受环境和角色影响的程度。

在该实验中,研究者将参与者分为监狱守卫和囚犯两组,并让他们扮演相应角色。

结果发现,在极端环境下,参与者往往会表现出与其本性不符的行为。

5. 情感实验情感实验是研究人类情感体验和表达的重要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自我报告法,即让被试在经历某种情感后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此外,还有生理指标法,例如通过测量心率、皮肤电阻等指标来评估被试的情感状态。

总之,不同的实验范式可以帮助研究者探究不同方面的心理现象和机制。

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中,研究者需要注意保证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可重复性和伦理性,并严格控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干扰因素。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是指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和程序,用于探索和解释心理现象。

这些范式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为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研究不同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一些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的知识点。

一、自我报告范式自我报告范式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旨在获取个体主观体验和意识活动的信息。

研究者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或访谈的形式,通过让被试者回答问题或叙述经验,来了解其感受、态度、意见等。

自我报告范式在研究心理过程、认知心理、情绪和人格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观察范式观察范式是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行为来研究心理现象。

观察可以是自然观察,也可以是实验观察。

自然观察不对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干预,观察对象在真实环境下自然表现。

实验观察则在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控制和操作变量,观察和记录参与者的行为反应。

观察范式常用于研究儿童发展、动物行为等领域。

三、实验范式实验范式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

实验范式通过人为控制和操作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获取因果关系的信息。

实验范式具有高度的实验控制性和重复性,可以用于研究认知、学习、记忆等各个领域的心理过程。

常见的实验设计包括前后实验设计、组间设计和随机对照试验等。

四、问卷调查范式问卷调查范式是一种收集大量主观信息的常用方法。

研究者通常设计一套问题,以书面或在线的形式发放给被试者,被试者根据问题的要求进行答题。

问卷调查范式可以用于调查心理特征、评估心理状态、探索态度和意见等。

问卷调查范式具有快速、成本低、数据量大等优势,但也存在被试者回答不真实的可能。

五、脑成像范式脑成像范式借助于神经影像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测量脑活动的变化,脑成像范式可以用于探索认知、情绪、注意力等心理过程的神经机制。

在脑成像范式中,研究者常用任务激活和静息态等条件来比较不同心理状态下的脑活动模式。

实验心理学 考研 范式

实验心理学 考研 范式

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一、引言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门学科,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究人类心理现象的规律。

考研是许多心理学学子的梦想,因此,了解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对于备战考研是非常重要的。

二、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三个部分。

首先,我们来看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的核心,它决定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明确研究问题、选择实验对象、确定实验条件和控制变量等。

三、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指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

在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中,实验操作要求严谨细致,以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任务的安排、实验指导的给予等。

四、实验分析实验分析是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解释的过程。

在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中,实验分析需要运用统计学方法来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实验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五、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的应用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研究人类认知、情绪、学习、记忆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设计来探究人类注意力的分配机制,通过实验操作来观察人类情绪的变化,通过实验分析来解释人类学习的规律等。

六、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的意义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也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和进步。

七、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的挑战和展望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在应用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过程的复杂性等。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将会更加完善和精确,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

八、结论实验心理学考研范式是心理学学子必备的技能之一,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还可以为心理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实验心理学注意提示范式

实验心理学注意提示范式

实验心理学注意提示范式实验心理学中的注意提示范式是一种用于研究人类注意力和认知过程的实验设计。

它们被设计为操纵注意焦点和测试特定的认知过程,以了解人类如何选择、集中和处理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注意提示范式:1.反应时间范式(Reaction Time Paradigm):在这个范式中,被试需要根据特定的刺激,在一定时间内作出反应。

通过测量反应时间(从刺激呈现到反应产生的时间),研究人员可以推断不同注意条件下的加工速度和效率。

2.选择性注意范式(Selective Attention Paradigm):该范式要求被试在面对多个刺激时选择性地关注特定目标,忽视其他非目标刺激。

通过测量被试对目标刺激的准确性和反应时间,可以研究选择性注意的效果和机制。

3.分割注意范式(Divided Attention Paradigm):该范式要求被试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或刺激,考察被试在注意资源分配方面的效果。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测量被试对不同任务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来评估注意资源的分配情况。

4.空间导向注意范式(Spatial Orienting Paradigm):该范式涉及到被试对空间位置的注意处理。

通过提示被试在特定空间位置寻找目标或以不同的速度对不同空间位置的刺激作出反应,研究人员可以了解空间导向注意的特性和影响。

5.冲突注意范式(Conflict Attention Paradigm):该范式通过创造冲突的刺激条件,研究被试在对冲突信息处理时的注意控制和抑制功能。

例如,Stroop任务通过呈现有冲突的颜色词汇,观察被试对颜色而非词汇的反应时的表现,以研究注意控制的能力。

这些注意提示范式提供了一种有机会研究注意力和认知过程的方法。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适当的范式,并结合其他心理测量方法,以全面了解人类注意力的特点和机制。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它包括了一系列复杂的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方法。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门学科。

一、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内心及行为的原因和规律,从而增进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具体来说,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方面:1.感知和注意力:研究人类对于外部环境和内部刺激的感知,以及人类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规律。

2.认知和思维:研究人类的思考和学习过程,探究人类如何理解并处理信息。

3.情绪和动机:研究人类情感和动机的生成和表达,以及人类如何应对情绪和压力。

4.人格和社会行为:研究人类的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探究人类如何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

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心理学的范式:心理学的范式指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

主要的范式包括认知范式、人格范式、社会范式和心理生理学范式等。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观察法、问卷法、案例研究法等。

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研究者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人类行为的多层次性:人类行为具有多层次性,包括生物学层次、心理学层次和社会学层次。

这种多层次性的特征要求学者采取多角度的研究方法。

三、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教育、医学、企业管理、法律和社会工作等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学习和教育过程,以及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认知发展。

2.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旨在帮助人们应对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主要研究企业和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职业选择和培训等问题。

4.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行为,以及如何提高运动成绩。

四、心理学的挑战和未来心理学遇到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将实验室中的理论和方法移植到真实世界中。

不同领域的实验范式

不同领域的实验范式

不同领域的实验范式引言实验范式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等。

不同领域的实验范式可以为研究者们提供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来测试他们的假设或验证他们的理论。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实验范式,讨论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心理学中的实验范式心理学的研究涉及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因此需要使用特定的实验范式来探究这些特征。

以下是几个心理学中常见的实验范式:1. 反应时范式反应时范式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学实验设计。

研究者通常以刺激——反应的方式进行实验,在预定的时间内观察被试的反应时间和准确率。

典型的实验范式包括Stroop任务、连续性任务和选择反应任务等。

这些实验范式被广泛用于测量认知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2. 条件学习范式条件学习范式用于研究学习和记忆的心理过程。

研究者会刺激被试以建立某种条件反射。

常见的条件学习范式包括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

这些实验范式有助于理解学习和记忆的机制以及研究相关的认知和神经科学问题。

3. 社会认知范式社会认知范式涉及人际互动和社会情境对个体认知加工的影响。

典型的实验范式包括雙關語任务、隐式联想测试和电脑模拟的虚拟现实实验等。

这些实验范式常用于研究人际关系、社会态度和社会心理学等领域。

二、生物学中的实验范式生物学的研究涉及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方面。

以下是几个生物学中常见的实验范式:1. 细胞培养范式细胞培养范式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

通过将细胞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可以模拟细胞在体内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细胞培养范式被广泛用于研究生物细胞的形态、功能以及药物对细胞的影响等。

2. 动物模型实验动物模型实验是生物学研究中常见的实验方法,通过使用动物作为模型来研究生物体的生理和行为特征。

例如,小鼠模型被广泛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新药的研发。

动物模型实验有助于我们理解复杂的生物过程和疾病的发生发展。

最全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最全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最全的心理学实验范式中国心理学1.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task, RSVP )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中,给被试呈现一系列视觉序列刺激,每个序列包括大约20个刺激(字母,词语,数字,图片等),呈现速率为每秒6-20个刺激。

序列中通常包括两个靶刺激,其余的为分心刺激。

在某些情况下,为突出靶刺激,常以不同于其他项目的颜色或形态呈现。

每个刺激物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同一位置,前一个消失后出现下一个刺激,每个刺激呈现时间相等,约100ms左右。

第一个靶子(T1)出现位置大约在第4至第11位,第二个靶子(T2)出现在T1后的第一个位置(Lag 1)至第9个位置(Lag 9) o RSVP分为单任务和双任务。

在单任务中,要求被试忽略T1而正确识别T2,这时对每个位置的T2判断正确率在95%以上(Shapiro } Caldwell&Sorensen} 1997)。

双任务要求被试正确判断T1,并且正确判断T2。

当T2出现在T1后200-SOOms时间间隔时(Lag 2至Lag 5)对识别T2的正确率显著降低了,即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 AB)现象。

图1-3呈现了RSVP一个序列的示例。

目前,认知加工的两阶段模型通常用来解释双任务中发生的注意瞬脱现象。

该模型认为,对一个刺激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平行加工阶段,即序列中的所有分心物和靶子都得到最初的察觉和编码,为下一阶段的加工做准备;第二阶段是系列加工阶段,只有被要求识别的项目才能进入这一阶段。

在第二阶段的加工过程中,T1, T2被精细加工,并且被转移巩固进入短时记忆中。

由于短时记忆的容易有限,在给定时间中只能对有限刺激进行加工。

因此,只有T1的系列加工完成了,才能对T2进行系列加工。

当T2出现在T1后200-SOOms间隔内,由于T1的系列加工还未完成,所以T2被延迟在平行加工阶段,得不到精细加工,所以对T2判断的正确率下降,注意瞬脱现象产生了(Chun & Potter, 1995;张明&王凌云,2009)。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归纳心理学研究范式是指在心理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模式。

通过采用不同的研究范式,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一、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基础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被研究对象的行为和情境,来获取数据。

观察法可以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指在自然环境下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实验室观察法则是在实验室中模拟一些情境,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

观察法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到真实的行为,但缺点是可能会受到观察者主观偏见的影响。

二、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实验法是心理学中最科学和最严密的研究范式之一。

实验法通过在实验室中控制和操作变量,来推断因果关系。

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特定的处理或刺激,对照组则不接受处理或刺激。

实验法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变量,得出准确的结论,但缺点是可能存在实验环境的人工性,结果可能不具有外部效度。

三、调查法(Survey Method)调查法是心理学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问卷或面访的方式,收集自报式的数据。

调查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取大量的数据,并且研究范围广泛,但缺点是受到被试者主观主义的影响,数据可能存在误差。

四、案例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案例研究法是针对个体或群体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的方法。

通过收集详细的个人或群体信息,对其进行系统的描述和分析。

案例研究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深入的、详尽的个体或群体信息,但缺点是个案的特殊性可能不具有普遍性。

五、实证研究方法(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实证研究方法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或证伪假设的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可以运用各种研究范式,包括实验、调查等。

关键在于通过数据的实证分析来得出结论。

六、相关研究方法(Correlational Research Method)相关研究方法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统计分析来探究变量的相关性。

心理学实验范式

心理学实验范式

心理学实验范式心理学实验范式是指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设计和操作的方式。

它是为了研究特定的心理现象或者测试某种假设而设计的一套程序。

一种常见的心理学实验范式是“经典条件作用实验”。

这种实验范式用于研究学习和记忆的过程。

实验中,研究者会引导被试参与者进行一系列的学习任务,以观察他们对于特定刺激的反应。

通常,被试参与者会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不同的刺激或条件。

研究者会记录被试参与者对于刺激的反应时间、准确率等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来得出结论。

另一种常见的心理学实验范式是“注意力实验”。

这种实验范式用于研究注意力的分配和注意力的改变对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实验中,研究者会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要求被试参与者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注意力的转移或者集中。

通过观察被试参与者的行为和反应,研究者可以得出关于注意力的结论,并探讨注意力对于认知和行为的作用。

还有一种常见的心理学实验范式是“情绪实验”。

这种实验范式用于研究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

实验中,研究者会使用各种方法来诱发不同的情绪,例如通过观看影片、阅读文字、听音乐等。

被试参与者会被要求描述他们的情绪体验,并通过心理测量工具来测量他们的情绪反应。

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数据来研究情绪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情绪调节的机制。

还有许多其他的心理学实验范式,如工作记忆实验、决策实验、社会认知实验等。

每种实验范式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目的,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人类心理的各个方面。

心理学实验范式的设计和操作需要严密的思考和精确的控制。

研究者需要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要保护被试参与者的权益和安全。

合理的实验范式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准确的数据并得出科学的结论,推动心理学的发展和进步。

心理学实验范式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设计和操作方式。

不同的实验范式可以用于研究不同的心理现象和问题,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人类心理的各个方面。

通过合理设计和操作实验范式,研究者可以获取有效的数据并得出科学的结论,推动心理学的发展和进步。

心理学考研常用研究范式汇总

心理学考研常用研究范式汇总

心理学范式第一部分心理学导论
1.割裂脑研究
2.感觉剥夺
3.知觉适应实验
4.双耳分听实验
5.未注意盲和静态实验范式
6.变化盲
7.白鼠跳台
8.局部报告法
9.短时记忆遗忘因素实验——干扰or消退
10.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11.艾宾浩斯的遗忘研究
12.心理旋转实验
13.陆钦斯量杯实验
14.沙赫特-辛格的情绪实验
第二部分社会心理学
1.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
2.阿施的群体压力研究
3.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
4.刻板印象威胁研究
5.旁观者研究
6.囚徒困境范式
7.货运游戏范式
8.单纯接触效应
9.群体极化之冒险转移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
1.桑代克的迷笼实验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3.托尔曼的位置学习
4.托尔曼的潜伏学习
5.班杜拉的充气娃娃实验
6.皮亚杰的三山实验
7.贾德的水下打靶实验
8.苛勒的纸下觅食实验。

范式实验的名词解释

范式实验的名词解释

范式实验的名词解释范式实验是实验心理学中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控制和操作不同变量来揭示心理现象和认知过程的规律。

它被广泛运用于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为研究者提供可重复、可比较的数据。

范式实验的设计通常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某种干预、处理或刺激的被试者群体,对照组则是未接受干预的群体。

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研究者可以判断所探究的变量是否对所关注的心理现象产生了影响。

在范式实验中,关键的一步是操作性定义实验变量。

操作性定义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操作步骤或测试,以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例如,如果研究者想研究记忆力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他们可能会使用一种标准化的记忆测试来操作性定义记忆力,并使用客观的指标(如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等)来操作性定义睡眠质量。

除了操作性定义变量,范式实验还依赖于随机分组和双盲设计来控制潜在的偏差。

随机分组是指将被试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消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双盲设计是指实验研究中既对被试者保密,也对实验人员保密,以消除实验人员的主观偏见。

这些设计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范式实验的设计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范式模型。

其中,最常见的范式包括注意力范式、记忆范式、情绪范式等。

注意力范式试图研究个体对不同刺激的选择性关注和处理,以揭示认知资源分配和注意力机制的规律。

记忆范式则致力于研究个体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检索过程,以探索人类记忆系统的运作方式。

情绪范式则关注情绪对人类认知和情绪体验的影响,以帮助我们理解情绪和认知之间的关联。

除了这些基本范式,近年来还涌现了一些创新的范式实验方法。

例如,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神经影像范式的兴起,研究者可以通过测量大脑活动来揭示心理过程的基础机制。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为沉浸式的范式实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研究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情境,更好地研究个体的行为和体验。

完整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完整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最全的心理学实验范式中国心理学1.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task, RSVP )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中,给被试呈现一系列视觉序列刺激,每个序列包括大约20个刺激(字母,词语,数字,图片等),呈现速率为每秒6-20个刺激。

序列中通常包括两个靶刺激,其余的为分心刺激。

在某些情况下,为突出靶刺激,常以不同于其他项目的颜色或形态呈现。

每个刺激物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同一位置,前一个消失后出现下一个刺激,每个刺激呈现时间相等,约100ms左右。

第一个靶子(T1)出现位置大约在第4至第11位,第二个靶子(T2)出现在T1后的第一个位置(Lag 1)至第9个位置(Lag 9) o RSVP分为单任务和双任务。

在单任务中,要求被试忽略T1而正确识别T2,这时对每个位置的T2判断正确率在95%以上(Shapiro } Caldwell&Sorensen} 1997)。

双任务要求被试正确判断T1,并且正确判断T2。

当T2出现在T1后200-SOOms时间间隔时(Lag 2至Lag 5)对识别T2的正确率显著降低了,即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 AB)现象。

图1-3呈现了RSVP一个序列的示例。

目前,认知加工的两阶段模型通常用来解释双任务中发生的注意瞬脱现象。

该模型认为,对一个刺激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平行加工阶段,即序列中的所有分心物和靶子都得到最初的察觉和编码,为下一阶段的加工做准备;第二阶段是系列加工阶段,只有被要求识别的项目才能进入这一阶段。

在第二阶段的加工过程中,T1, T2被精细加工,并且被转移巩固进入短时记忆中。

由于短时记忆的容易有限,在给定时间中只能对有限刺激进行加工。

因此,只有T1的系列加工完成了,才能对T2进行系列加工。

当T2出现在T1后200-SOOms 间隔内,由于T1的系列加工还未完成,所以T2被延迟在平行加工阶段,得不到精细加工,所以对T2判断的正确率下降,注意瞬脱现象产生了(Chun & Potter, 1995;张明&王凌云,2009)。

心理学 追踪研究范式

心理学 追踪研究范式

心理学追踪研究范式心理学追踪研究范式心理学中经常使用追踪研究范式,也叫追踪设计或长期研究来研究某个现象或变量的变化规律。

本文将介绍追踪研究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以及优缺点。

1. 基本概念追踪研究是在研究主题的某些变量或现象从时间上的连续性变化,在观测时间常常是连续的或间歇性的,研究者根据需要设置多个观测时间点以收集信息和数据。

追踪研究相对于横断面( cross-sectional)研究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追踪研究的目标是描绘变量、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2. 特点(1)时间跨度长:追踪研究的时间跨度相对于交叉式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长,可以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2)多次观测:观测时间点多,在不同时期收集数据。

.(3)精细观测程序:观测程序极度精细,以便记录变化的精细程度。

(4)观测计算稳定:通常,追踪研究可以观察到稳定性的出现,使得它们认为是合理、可重复的和可预测的观测。

3. 分类追踪研究可以通过参照时间跨度、数据收集方式或样本组成进行分类:(1)按时间跨度分类:只跟踪一个时间点的追踪研究、跟踪两个时间点的追踪研究、追踪三个时间点及多次观测的追踪研究。

(2)按数据收集方式分类:定期追踪数据、现场观察和自我报告、随访和追踪、计算机化数据采集。

(3)按样本组成分类:横向追踪研究、纵向追踪研究、区别比较追踪研究和同质化追踪研究。

4. 优缺点(1)追踪研究的优点:1)针对个体:能够更好地分析在个体层面上的变化规律,能够更好地判断影响因素。

2)精细化:明确的时间并搜集多次数据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变化规律,缩小扰动。

(2)追踪研究的缺点:1)成本高贵:追踪研究的费用通常很高,尤其是追踪研究时间长的情况下。

2)时间繁琐:把握观察时间间隔、操作太复杂总结:追踪研究是对某些变量或现象从时间上连续性变化进行研究的方法,具有时间跨度长、多次观测、精细化的特点。

通常有按照时间段,数据收集方式或样本组成来分类。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认知心理学可是超级有趣的呢!里面有好多经典的实验范式,今天就来好好唠唠。

一、 Stroop效应实验范式。

这个实验可太有名啦。

想象一下,你看到一些字,这些字的颜色和字本身代表的颜色不一样哦。

比如说,“红”这个字,但是它是用绿色写的。

然后让你快速说出字的颜色,而不是字本身。

这可就有点难喽,你会发现自己老是忍不住想要念出字的意思,而不是正确的颜色。

这就表明了我们的认知加工过程中,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字的语义加工是自动的,它会干扰我们对颜色的加工,这种干扰就产生了Stroop效应。

这就好像大脑里有两个小人在吵架,一个说“我要念字的意思”,另一个说“不,要念颜色”,可有趣啦。

二、启动效应实验范式。

启动效应呢,就是之前的一个刺激对后面的刺激产生影响。

比如说,先给你看一些和“医生”有关的词,像“医院”“护士”“手术刀”之类的。

然后再让你看一个模棱两可的词,像“医”,你就会更快地把它识别为和医疗相关的东西。

这是因为之前的那些词在你的大脑里启动了关于医疗的概念。

就好像是大脑被提前预热了一样,对相关的东西就变得特别敏感。

这也说明我们的大脑在认知的时候是有一定的关联性和惯性的。

而且这种启动效应还分正启动和负启动呢。

正启动就是前面的刺激促进后面的刺激识别,负启动就是前面的刺激反而会阻碍后面刺激的识别,是不是很神奇呀?三、双耳分听实验范式。

这个实验就像是给大脑出难题。

实验者会同时给你的两只耳朵输入不同的信息,就像左耳听到一个故事,右耳听到一首诗。

然后让你去注意其中一只耳朵听到的内容,并且回忆出来。

结果发现呢,当你集中注意力在一只耳朵的时候,另一只耳朵的信息就被忽略了很多。

但是呢,有些时候,即使你没注意,一些特别重要的信息,比如你的名字,还是可能会从另一只耳朵“溜”进你的大脑。

这就说明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是有选择性注意的,但是这种选择性又不是完全绝对的。

就好像大脑有个把门的小卫士,大部分无关信息都被挡在外面了,但是有些特别的信息还是能偷偷混进来呢。

心理学kk范式

心理学kk范式

心理学kk范式心理学KK范式是一种实践性的方法,它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可以帮助研究者有效地设计和进行心理学实验。

本文将会从以下五个方面介绍这一方法。

一、研究问题研究问题是心理学实验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确定研究问题时,需要先了解现有研究的情况,并认真思考研究的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假设。

只有对研究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制定出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案。

二、实验设计心理学实验的设计要考虑三个方面,即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操作的变量,因变量是实验结果的表现,控制变量则是需要维持不变的变量。

在设计实验时,需要根据研究问题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并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以达到控制变量、消除干扰的目的。

三、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实验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实验材料、实验程序和实验时限等。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将实验设计方案体现出来,确保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四、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实验后最重要的一步,它是评价实验结果是否有效的关键。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分析和结果作图。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可靠性检验,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结果解释结果解释是整个实验设计过程的最终目标,它要回答研究问题,阐明实验结果的意义,并提出相应建议。

在进行结果解释时,需要结合实验结果,重点梳理出实验中有关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从理论上和实操层面进行详细的解释和阐述。

综上所述,心理学KK范式是一种可行、实用、高效的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法。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需要认真思考研究问题、合理选择自变量、因变量和对照变量,并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时充分体现实验设计方案,最终达到受控、可靠、有效的实验结果,从而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心理学范式

心理学范式

心理学范式心理学范式是指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方法,它对于研究心理学现象和解释人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范式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研究方法,并探讨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心理学范式的基本概念心理学范式是指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框架和方法。

它对研究者进行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提供了指导,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心理学范式主要包括实验范式、观察范式和问卷调查范式等。

二、实验范式实验范式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控制和操作自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

实验范式需要研究者精心设计实验任务和实验条件,并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只有自变量的变化。

通过实验范式,研究者可以研究人类行为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过程的机制。

三、观察范式观察范式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观察和描述被试者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观察范式可以采用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方式。

自然观察是指在自然环境中观察被试者的行为,而实验观察是在实验室中创造特定情境来观察被试者的行为。

观察范式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人类行为的表现形式和个体之间的差异。

四、问卷调查范式问卷调查范式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向被试者发放问卷来了解他们的主观体验、态度和观点。

问卷调查范式可以采用结构化问卷和非结构化问卷两种形式。

结构化问卷是指设计好了问题和选项的问卷,被试者只需要选择或填写相应的选项。

非结构化问卷是指对被试者开放问题,让被试者自由回答。

问卷调查范式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被试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特征。

心理学范式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实验范式被广泛用于研究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在发展心理学领域,观察范式被用于研究婴儿和儿童的行为和发展特点;在社会心理学领域,问卷调查范式被用于研究人际关系、社会认知等社会心理现象。

心理学范式的应用使得心理学研究更加系统、全面,并且为心理学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心理学范式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方法,它对于研究心理学现象和解释人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实验范式汇总

心理学实验范式汇总

心理学实验范式汇总反向择物(Object Reversa1)实验范式相对于儿童博弈任务来说,反向择物任务是研究热执行功能的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它以Overman等人的研究为基础。

每次试验,研究者都向儿童呈现同样两个事物(如事物A或B),并且当儿童选择其中一个事物(如A)时,总是给予儿童奖励。

经过一定次数的试验后,研究者又改为当儿童选择另一事物B时给予奖励,即奖励的可能性发生了反向转变。

可见,此研究首要的因变量就是儿童要了解到这种转变所需的试验次数。

反向择物法测量的是对刺激的强化值(reinforcement value)进行灵活表征的能力,为研究人的消退行为(extinction)提供证据。

这种研究方法常用于年龄较小的学前儿童,但也可用于婴儿和学龄儿童。

儿童博弈任务(Children’S Gambling Task) 实验范式Kerr和Zelazot简化了Bechara等人研究中的爱荷华博弈任务(Iowa Gambling Task),从而设计了儿童博弈任务来测量热执行功能,它是热执行功能的研究方法中较复杂的一种。

此任务运用了两副纸牌,一副纸牌的正面是竖条花纹,另一副的正面是圆点花纹。

将两副纸牌翻过来都能看见它们的反面有开心的脸和悲哀的脸。

但不同的是,正面是竖条花纹的纸牌的反面总是有1张开心的脸,偶尔加上1张悲哀的脸;而正面是圆点花纹的纸牌的反面总是有2张开心的脸,但有时会出现好几张(如4、5、6张不等)悲哀的脸。

开心的脸代表赢得糖果,其数量也代表赢得糖果的数量;悲哀的脸代表输掉糖果,其数量也同样代表输掉糖果的数量。

每次试验只能选取一张纸牌。

显然,选竖条花纹的纸牌虽然每次赢的糖果更少,只有1颗,但平均起来,输的糖果也更少;相反,选圆点花纹的纸牌虽然每次赢的糖果更多,有2颗,但平均损失却大得多,一旦输,就会输掉4颗、5颗或是6颗。

因此,从长远来看,选竖条花纹的纸牌有利,反之,则不利。

实验中,研究者告诉儿童“游戏”结束时要赢得尽量多的糖果(比如50次选牌后,这点儿童事先不知)。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总结心理学研究范式是指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方法和方式。

这些范式为心理学家们提供了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有效工具。

本文将对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实验设计、观察法和测量方法。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变量的控制和操纵,来观察其对被试者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实验设计:1. 独立样本设计: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这种设计适用于研究两个或多个不同条件对被试产生的影响。

2. 配对样本设计:将被试按一定特征或条件进行配对,分别置于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消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反复测量设计:对同一组被试在不同时间点或条件下进行反复测量,以观察变量的变化过程。

二、观察法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非实验研究方法,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来研究人类行为。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观察法:1. 自然观察法: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和记录被试的行为,以获取真实反应和行为的数据。

2. 结构观察法:通过事先建立观察表或量表,对被试的行为进行结构化的观察和记录,以便后续数据分析和解读。

3. 隐蔽观察法:研究者不被被试察觉,对其进行秘密观察和记录。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被试的自我意识和反应偏差。

三、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是心理学研究中用来量化心理现象或行为表现的工具和技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测量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适当的问卷,向被试提出问题,以了解其态度、信念、行为等心理特征。

2. 反应时测量:利用被试对刺激的反应速度或反应时长来推断其认知过程或注意力水平。

3. 生理指标测量:使用生理仪器来测量被试的生理变化,如心率、脑电活动、皮肤电阻等,以揭示与心理过程相关的生理反应。

结语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包括实验设计、观察法和测量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心理学家可以深入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

实验设计通过控制和操纵变量来观察其对被试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影响;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来研究人类行为;测量方法用于量化心理现象或行为表现。

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式剖析

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式剖析

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式剖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的学科,通过分析心理过程、认知能力和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旨在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政策。

研究范式是教育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本文将对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式进行深入剖析。

一、实验研究范式实验研究范式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

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控制和操纵不同的变量,并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表现,来研究特定的教育现象或者探索某种认知过程。

实验研究范式可以提供有效的因果关系,帮助教育者了解特定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例如,一个典型的实验研究范式可以是对比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研究者可以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对照组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比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研究者可以得出关于教学方法影响学习成绩的结论。

二、观察研究范式观察研究范式是另一种常见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观察研究范式的目的是观察和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情境,以便了解特定的行为和因素之间的关系。

观察研究范式不会主动干预研究对象,而是通过观察和记录来收集数据。

举个例子,一个观察研究范式可以是观察学生在自习室学习的行为和方式,以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偏好。

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行为,来分析不同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三、问卷调查研究范式问卷调查研究范式是一种用于收集大量信息和意见的方法。

研究者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向受访者提出特定的问题,并以标准化的方式收集数据。

问卷调查研究范式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人们的态度、信念、意见和经验等信息,进而分析其与教育相关的行为和决策。

例如,一项问卷调查研究可以是调查学生对于在线学习的态度和体验。

研究者可以设计一份问卷,包括关于在线学习的问题,如学生对于在线学习的喜好程度、学习动机以及对于在线学习环境的反馈等。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研究者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在线学习的看法和体验,进而为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范式【转自豆瓣】——终于知道了什么是ODDBALL~作者 : 高梦宇反向择物(Object Reversal)实验范式相对于儿童博弈任务来说,反向择物任务是研究热执行功能的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它以Overman等人的研究为基础。

每次试验,研究者都向儿童呈现同样两个事物(如事物A或B),并且当儿童选择其中一个事物(如A)时,总是给予儿童奖励。

经过一定次数的试验后,研究者又改为当儿童选择另一事物B时给予奖励,即奖励的可能性发生了反向转变。

可见,此研究首要的因变量就是儿童要了解到这种转变所需的试验次数。

反向择物法测量的是对刺激的强化值(reinforcement value)进行灵活表征的能力,为研究人的消退行为(extinction)提供证据。

这种研究方法常用于年龄较小的学前儿童,但也可用于婴儿和学龄儿童。

儿童博弈任务(Children’S Gambling Task) 实验范式Kerr和Zelazot简化了Bechara等人研究中的爱荷华博弈任务(Iowa Gambling Task),从而设计了儿童博弈任务来测量热执行功能,它是热执行功能的研究方法中较复杂的一种。

此任务运用了两副纸牌,一副纸牌的正面是竖条花纹,另一副的正面是圆点花纹。

将两副纸牌翻过来都能看见它们的反面有开心的脸和悲哀的脸。

但不同的是,正面是竖条花纹的纸牌的反面总是有1张开心的脸,偶尔加上1张悲哀的脸;而正面是圆点花纹的纸牌的反面总是有2张开心的脸,但有时会出现好几张(如4、5、6张不等)悲哀的脸。

开心的脸代表赢得糖果,其数量也代表赢得糖果的数量;悲哀的脸代表输掉糖果,其数量也同样代表输掉糖果的数量。

每次试验只能选取一张纸牌。

显然,选竖条花纹的纸牌虽然每次赢的糖果更少,只有1颗,但平均起来,输的糖果也更少;相反,选圆点花纹的纸牌虽然每次赢的糖果更多,有2颗,但平均损失却大得多,一旦输,就会输掉4颗、5颗或是6颗。

因此,从长远来看,选竖条花纹的纸牌有利,反之,则不利。

实验中,研究者告诉儿童“游戏”结束时要赢得尽量多的糖果(比如50次选牌后,这点儿童事先不知)。

开始的25次选择可以看作儿童对两种纸牌的尝试;后面的25次试验将被作为对情感决策的诊断。

此实验的关键因变量为儿童在第26~50次试验中做出不利选择的比例。

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是对儿童情感决策的诊断,通过这种诊断可以推断出儿童的“热”执行功能发展与年龄有关的规律。

它还考察儿童控制受即时愿望支配的动作的能力和预测他们的动作将会产生的后果的能力。

它常用于学前儿童,但对学龄儿童也适用。

延迟满足任务(Delay of Gratification)延迟满足任务是研究热执行功能的一项经典范例,它采用延迟任务和选择任务来评定满意的延迟(如Mischel,Ebbesen和Zeiss。

研究者向儿童呈现一些小礼品(如糖)并让儿童选择是立即得到1颗糖还是过一段时间(如游戏结束时)获得2颗糖(此数量是可以改变的,如:现在1颗,游戏结束时6颗)。

研究要测量的是儿童做出延迟选择的次数,并就此来考察儿童是否能够抑制即时的愿望去满足长远的愿望,即能否有着眼于将来。

使用这种方法的早期研究通常未在学前期发现年龄差异,但在学龄期发现了年龄差异。

而且,这一研究确定了许多影响儿童选择等待的时间长度的注意和认知因素。

例如,对想要的奖赏的抽象的、非唤醒的,而不是具体的、唤醒的特性的考虑积极地影响了儿童延迟满足的能力。

这些结果说明了在这个任务上取得成功的一种方法可能是将它从一个“热”执行功能任务转变为一个“冷”执行功能任务,强调了执行功能的两方面之间的密切关系。

近年来,有两个研究采用经过修改的选择任务,考察了年龄较小的儿童能否放弃自己当前的机会去满足自己将来的愿望或者能否帮助他人(research assistant)放弃当前的机会去满足将来的愿望。

儿童在研究中表现出了审慎和利他行为,并且这种着眼于将来的(future oriented)审慎和利他行为与年龄有关。

Moore还发现审慎和利他行为与心理理论测验中的表现相关。

窗口任务(WindowsTask)这种研究方法来源于Russell、Mauthner、Sharpe和Tidswell。

研究者向儿童呈现开有窗口的两个盒子,将盒子上的窗口朝向儿童,以便让儿童看到盒子的内容。

每一次试验中,主试在其中一个盒子里放上“诱饵”,要求儿童告诉主试(主试看不到盒子的内容)哪个盒子里有东西。

接着,主试对儿童指出的地方进行验证。

如果儿童示意主试检查空的那个盒子,则儿童能够得到另一个盒子内的东西。

相反,如果儿童让主试察看放有“诱饵”的盒子,儿童就得不到该盒子里的东西。

这个实验的关键因变量是儿童指导主试察看放有“诱饵”的盒子(因而没能得到“诱饵”)的试验的次数,如果儿童能够学会“欺骗”主试,总是指示主试去空盒子里找东西,那就表明儿童能够主动运用欺骗的策略来获得奖励。

其基本假设是儿童具有获得“诱饵”物品的需要,这种需要将推动儿童的认知活动;其要求儿童形成的规则是:如果我要得到奖品,就必须给主试说空盒子里有东西。

这种任务主要用于研究3-6岁儿童的心理理论问题。

图片工作记忆任务——自定顺序指示(Self-Ordered Pointing,简称SOP或SOPT)任务SOP也被认为是研究冷执行功能的典范之一。

最初,研究者用这种方法来研究额叶的功能及其损伤的后果。

Arc~bald和Kems把它纳入了研究执行功能的重要方法中。

在适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研究者向儿童呈现一本图册。

首先,儿童看到图册的一页上有2张图片并任意选择其中一张。

接着,研究者翻到下一页,呈现给儿童与前面看到的完全一样但位置安排却不同的2张图片,这时,要求儿童指出刚才没有选过的那张图片。

然后,研究者向儿童呈现新的一页,这一页在原有2张图片的基础上增加一张新图片,且原有的2 张图片的位置与前一页的安排又不相同,要求儿童指出哪张图片是没有选过的,以此类推。

如果儿童没能正确地从一组图片中找出自己没有选过的一张,研究者就向其呈现重新安排过位置的同样一组图片;如果儿童在两次重新安排图片位置之后还是没能正确指出,那么此任务结束。

此研究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图片记忆广度的测量,以此揭示出工作记忆在整个儿童时期内存在的与年龄有关的规律性的增长。

完成这种任务需要将记忆中的图片和现实知觉的图片相比较并做出决策,当图片的数量超出儿童的记忆广度时,儿童将不能在头脑中实现这种比较,因而,表现为行动上的失败,即不能利用思维活动正确地支配外部行为。

这种研究方法通常用于学前儿童和学龄儿童。

河内塔和伦敦塔(TowerofHanoi或TowerofLondon) 实验范式河内塔以流行于19世纪的一道难题为基础。

此任务中有一个特殊装置,装置有3个相同大小的底座,n个盘子从大到小、由下直上放置在其中一个底座上,要求儿童必须遵守特定的规则(如每次只能移动一个盘子且移动过程中3个座上都始终保持大盘在下、小盘在上) 将n个盘子从起始座借助中间座移到目标座。

任务难度随问题解决所需移动盘子的次数而变化。

而问题解决所需移动盘子的次数正是此研究的关键因变量。

另外,河内塔任务中使用的盘子可以更换,Klahr和Robinson(1981)就用铁罐代替了最初的河内塔任务中的盘子。

在河内塔的基础上,Shallice设计了伦敦塔任务。

此任务将河内塔任务中的盘子换成了彩球,要求儿童描述他们要怎样改变彩球的最初排列才能将它们按要求移到目标座上。

河内塔任务和伦敦塔任务都曾应用于学前儿童和学龄儿童。

但近来,更多的研究采用了伦敦塔(如Luciana和Nelson,他们用此方法来研究额叶受损儿童的认知缺陷。

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需要被试利用被告知的特定规则,按照一定的计划,有步骤地解决问题。

因此,一方面,规则运用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另一方面,根据规则去制定行动计划则显得更加重要,最后,利用规则、按照计划去具体执行也同样重要。

显然,这里所研究的执行功能比前面的搜寻任务、优势规则抑制任务、灵活反应任务等所研究的执行功能更加高级,除了研究规则运用以外,还要求更高级的利用规则制定计划以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同时,工作记忆依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昼与夜Stroop(Day-Night Stroop)昼夜Stroop来源于Gerstadt、Hong和Diamond的研究。

当研究者向儿童呈现画有月亮和星星的图画,要求儿童看见此图画时回答“白天”;当呈现画有太阳的图画时,儿童回答“夜晚”。

在此实验条件下儿童正确回答的次数就是该研究的关键因变量。

这种任务和Stroop任务具有基本相同的实质。

昼夜Stroop这种研究方法既用于学前儿童又用于学龄儿童。

这两种任务一方面具有共同的实质:都要求儿童抑制字面意义和视觉冲突的矛盾,另一方面又不完全一致,后者同时还是一个规则运用任务,即“如果你看见月亮和星星,那么你说白天;如果你看见太阳,那么你说夜晚”,因此,工作记忆在这种任务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而Stroop任务则几乎没有规则运用的含义,工作记忆在其中并不重要。

停止信号任务(Stop—Signal Task)Logan(1994)【2lJ采用停止信号任务来研究了与执行功能密切相关的抑制控制(inhibitory contro1)。

他通过计算机向儿童呈现一系列刺激,并告诉他们,如果屏幕上出现某个刺激(如字母“x”或“0”),就按x键和。

键中的其中一个,如果听到作为停止信号的声音,就停止按任何一个键。

这个研究中的因变量包括选择反应时,而这种选择反应时任务在本质上是一种测量规则使用能力的任务,即:如果出现x,则按x键;如果出现o,则按。

键,如果出现停止信号,则不按任何键。

因此这种任务所要求的也是一种利用给定规则控制行为的能力,同时还测量对已形成的“按键反应倾向”进行抑制的能力,当然,因为儿童必须记住规则才能灵活地反应,因而工作记忆的作用也不可缺少。

在优势规则抑制任务中,有些任务要求儿童自己归纳出规则(发现规则,如WCST和FIST),有些任务是将规则指直接告知儿童(运用规则,如DCCS),但其共同实质是要求儿童不仅仅能够运用规则实现分类任务,而且更进一步要求儿童在矛盾冲突的情况下实现规则间的灵活转换,而实现规则灵活转换的关键则是要儿童抑制先前的优势规则的影响而发现或利用新规则。

利用前面提到的斜面滚球任务,适当修改实验程序也能够检测这种要求规则灵活转换的能力。

手部游戏(Handgame)手部游戏源于Luria的研究。

儿童首先模仿主试的几个手部动作。

然后,儿童必须做出与主试相反的手部动作。

例如,当主试伸出一根手指时,儿童就伸出拳头;而当主试伸出拳头时,儿童就伸出一根手指。

此实验的因变量是儿童在做出与主试相反的手部动作时所犯错误的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