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合集下载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教材目录框架(王云才编著)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教材目录框架(王云才编著)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第一章生态规划的发展第一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透视一、景观的生态学内涵二、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途径三、景观生态规划的NPH体系四、景观规划设计是景观生态学深度应用第二节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二、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三、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领域第三节国外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一、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前期发展及代表人物二、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及代表人物第四节中国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一、摸索与发展阶段二、研究实践与深度应用阶段第二章生态规划理论基础第一节生态规划设计的概念内涵与意义一、生态规划设计的内涵二、生态规划设计的意义三、生态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一、景观生态学理论二、人文生态学理论三、景观的语言第三节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流派与核心一、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流派二、景观生态规划的六大核心第四节景观生态化设计与生态设计语言一、生态设计的发展与困惑二、生态设计语言的缺失三、生态设计与传统设计的比较四、生态设计的语言构成第三章生态调查与景观生态分析第一节生态调查一、生物物理环境调查二、生态系统特征调查三、社会产业调查第二节景观生态分析体系一、景观生态分析目的与原则二、景观生态格局分析三、景观生态过程分析四、景观生态演化分析第四章景观生态评价第一节景观生态评价体系一、景观生态评价目的与原则二、景观生态评价理论基础三、景观生态评价的七度体系第二节景观相容度评价一、景观相容度概念与内涵二、景观相容度评价体系与方法三、北京市郊区开放空间的典型剖面四、北京西部郊区开放空间景观相容性评价五、基于相容性评价的都市郊区景观生态规划第三节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一、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概念与内涵二、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三、巩乃斯河流域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特征四、巩乃斯河流域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五、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巩乃斯河流域景观生态规划第四节景观敏感性评价一、景观敏感度的概念与内涵二、景观敏感度评价体系与方法三、石头城文化遗址景观及区域特征四、石头城文化遗址景观敏感度评价结果五、基于敏感度的遗址可持续景观规划设计第五节景观连接度评价一、连接度与连通性二、景观生态网络连接的典型范式三、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体系四、上海市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五、连接度与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第五章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第一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概念与特征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概念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内涵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特点第二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系统分析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分析方法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结构分析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过程分析第三节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评价一、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构成二、北京市郊区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评价第四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一、城市化倾向与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二、商业化倾向与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四、江南生态园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传承第七章生态城市发展的景观生态规划途径第一节生态城市特征与城市生态内涵一、生态城市内涵与特征二、生态城市形态的多元化第二节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对比与创新一、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对比二、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的创新第三节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一、城市景观演变及特点二、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第四节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一、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原则与目标二、城市——区域生态格局规划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四、城市大型自然斑块与廊道保护规划第五节城市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与规划管理一、研究背景与方法二、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格局三、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机理四、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控制与规划管理第六章区域景观生态体系规划第一节区域景观与区域景观空间构成一、区域景观规划概念与内涵二、区域景观生态空间构成第二节区域景观生态格局体系一、区域景观生态格局二、区域景观生态演变第三节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一、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二、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第四节区域景观保护与景观生态体系规划一、区域景观保护重点二、区域景观生态规划第五节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与整体保护一、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特征及存在问题二、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整体性保护机制三、昆山千灯——张浦区域景观传统性特征四、昆山千灯——张浦区域网格格局与整体性保护第八章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第一节乡村景观与景观生态特征一、乡村与乡村景观二、乡村景观生态特征第二节乡村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一、乡村景观要素二、乡村景观类型三、乡村景观的区域组合第三节乡村景观生态规划一、土地利用与农业景观规划二、乡村人居环境与聚落规划三、自然斑块与廊道保护与规划第四节诸暨市直埠镇乡村文化景观空间保护规划一、区域特征与社会调查二、文化景观空间特征及其破碎化现象三、乡村文化景观空间破碎化演变过程四、乡村文化景观空间保护规划第九章格局——过程——界面的生态规划设计第一节自然格局的整体性规划设计一、景观格局的内涵二、景观格局的规划设计三、自然格局整体性规划设计第二节自然过程的完整性规划设计一、自然过程的内涵二、景观过程的判定三、自然过程的完整性规划设计第三节自然界面的延伸性规划设计一、自然界面的内涵二、大尺度自然界面规划设计三、中小尺度自然界面规划设计第十章物种——通道——生境的生态规划设计第一节物种的多样性规划设计一、物种多样性的定义二、物种多样性的测定三、物种多样性的规划设计第二节生物通道的连续性规划设计一、生物通道的内涵及类型二、生物通道的宽度设计三、生物通道连续性规划设计第三节景观生境的原生性规划设计一、生境与生境破碎化二、生境识别与原生性特征三、景观生境的原生性规划设计第十一章扰动——足迹——健康的生态规划设计第一节景观干扰的有限性规划设计一、景观扰动与干扰二、干扰的生态效应三、景观干扰的有限性作用机制四、景观干扰的有限性规划设计第二节生态足迹的平衡性规划设计一、生态足迹的内涵与模型二、生态足迹度量的指标体系三、生态足迹的平衡性规划设计第三节健康生活环境规划设计一、生态健康性的内涵二、景观生态健康性的特征及评价三、健康生活环境规划设计第十二章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第一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体系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二、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体系第二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方法一、数据获取二、评价方法第三节鼓浪屿“世界音乐岛”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一、鼓浪屿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核心矛盾二、鼓浪屿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

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

第3节 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
3.3 城市绿地斑块景观规划要点 将城市生态敏感区域规划为绿地大斑块 将“城中湖”“城中山”等规划为绿地大斑块 中小型公共绿地斑块合理的服务半径 强调斑块的自然性或近自然性 人工绿地斑块采用小群落、大混交的绿化空间配置模式 人工绿地斑块内,保留和培育一定面积比例的自然或近自然植被区域
是动物)的临时栖息地或庇护所
④ 廊道:物种扩散,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和流动的通道
第2节 景观生态规划要点
2.1 景观格局规划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景观格局
⑵ 生态意义
⑤大斑块+小斑块:既保持景观整体的多样性,也保护局部区域的景
观多样性
⑥注意干扰时的风险扩散:人为斑块和人类活动区范围内的自然斑块,
3.2 城市绿地景观空间格局规划
②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模型
城市绿地景观系统中,既要有集中的大型
绿地斑块,也要有小型绿地斑块;既要有 宽廊道,也要有窄廊道
大型绿地斑块为自然或近自然植被绿地 主干廊道(宽廊道)保护水系 主干廊道(宽廊道)保障景观
绿地景观系统物质循环、能量 流动、信息传递的顺畅
干扰性强,稳定性差,空间靠近大型自然斑块,降低干扰风险 城乡过渡带等生态交错带的干扰
⑦交错带减少边界抗性:减少对森林边际带、河岸带、滨海植被带、
第2节 景观生态规划要点
2.2 斑块设计 ①斑块大小 由若干个大斑块+众多分散在本底中的小斑块组成,构成
景观整体
②斑块数目 斑块数目多,意味着景观和物种多样性高 4-5个以上的大型斑块,对保护大型动物和生物关键种及
路、铺装等
第3节 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
3.2 城市绿地景观空间格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过程中所遭受的环境问题日益增多,城市生态建设问题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应运而生,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是以生态的角度来对城市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规划和设计,旨在实现自然与城市、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下面将从如何进行生态景观规划及设计、应用案例以及生态景观规划的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如何进行生态景观规划及设计1. 确定生态规划主题首先,需要明确生态规划的主题,即确定规划的目的和内容。

如:城市公园、山区旅游区、湿地公园等。

对不同类型的生态规划要根据特定的环境和应用目标,明确规划内容与涉及的生态因素。

2. 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生态环境调查和评估是进行生态景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收集和分析城市的历史、自然、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信息,了解规划区生态现状,辨别规划中需要考虑的环境问题,为规划的科学性基础性打下基础。

3. 生态设计原则生态景观设计是针对所处城市环境、生态环境等条件,从自然生态、文化历史、科学性、审美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

合理的生态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原则,即应将规划和设计过程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已“生态”为目标,实现生态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2)可持续性原则,即应将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资源、能源等问题,都考虑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3)审美原则,即应在保障生态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环境的景观和美学价值。

4. 设计方案及实施设计方案是生态景观规划和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设计和规划的思路和原则转化为可实现性的具体方案。

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具体的设计细节、实施方案和项目进度控制。

实施需要针对具体设计和规划方案,选择和实施适宜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以达到规划目标。

如:木质地板铺设、草坪及植被布置、钢结构建筑搭建等。

二、应用案例从目前的生态景观规划的实践论证来看,国内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案例比较成熟。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引言景观生态规划是一项包括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的文化和科学,是以自然系统为出发点,运用生态、经济、社会因素为指导,以文化为基础,以设计为手段,构建一个可持续的、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仅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更能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中国,景观生态规划已普遍应用于城市、乡村、公园等场所。

基本原则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生态性、持续性、灵活性与创造性 1. 整体性:规划过程中,需从整体规划、分析入手,形成全局性规划,并保持环境的协调性。

2. 生态性:规划应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地方生态环境,反映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3. 持续性:规划应当考虑自然、社区文化和城市经济的三者之间的平衡,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4. 灵活性:规划应是灵活的,可以随着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5. 创造性:规划应该是富有创造性和前瞻性的,把文化价值和当代的科技融合在一起,提供合适的场所供人们休闲和娱乐。

政策与法规国务院办公厅在2000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通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都明确要求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

此外,城市建设不再只是温度和空气质量管理,文化价值和景观生态要素也成了建设的重要部分。

城市规划、环保和文化部门的相互配合同样必不可少。

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1.基本条件分析,在开始设计之前,要对城市基本条件进行分析,包括当地的土壤、气候、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等。

2.功能性和美学分析,这一步主要考虑的是公园或景点的实际用途,而不仅是外观设计的美学效果。

它需要考虑人们在这里的活动需求和环境的合理布置。

3.环境设计的阶段,基于前两个步骤收集的数据和建议,现在的重点在环境设计,考虑空间的使用情况、曲线、材料选择等,形成最终的设计。

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比较复杂,这里只列出了其中的一些,设计师需要在具体的项目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需要考虑的要素下面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要素: 1. 空气、水等自然资源:规划必须考虑生态的影响,特别是对地球的污染。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简介景观是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面子”和形象,也是居民生活环境中的重要因素。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是指为了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提高城市景观质量和品质,使城市更具生态性、更加人文化,更加美丽宜居而制定的一种计划。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制定。

制定背景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加强生态建设,提高城市景观的品质,增强城市的形象,提升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同时,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制定是为了适应城市发展变化的需要,控制城市的环境污染,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生态经济的发展效益。

制定目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2.提高城市景观的品质和形象;3.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4.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生态经济的发展效益;5.控制城市的环境污染,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制定主要内容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制定规划目标和方针;2.进行环境评价和资源调查;3.制定景观设计方案;4.制定实施计划,并进行监测与评估;5.调整和完善规划内容。

制定规划目标和方针在制定景观生态规划方案时,应该首先确定规划的目标和方针。

规划的目标应该是基于城市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经济水平和城市形象等多个因素来确定的,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和可实现性。

规划的方针则应该是符合城市的发展要求,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特征,制定出符合城市发展、生态环境和居民居住需要的方案。

进行环境评价和资源调查对于城市生态建设来说,要想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首先需要对城市环境进行评估和资源调查,明确城市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产业结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情况,为制定合理的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制定景观设计方案在进行环境评价和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其所得出的信息进行景观设计方案的制定。

景观生态学基础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理工大学

景观生态学基础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理工大学

第一章测试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A:对B:错答案:A2.生态系统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大小和结构,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组织和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A:对B:错答案:A3.生态系统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反馈机制、抵抗力和恢复力实现的。

()A:对B:错答案:A4.相对于其他生态系统来说,风景园林生态系统开放性很大,更依赖于外界物质和能量,一旦外界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停止,风景园林生态系统便会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演替力向进行,而不是按照人为设计的策观发展:也正因为这样,园林中才有“三分种植,七分养护”“的说法。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狭义景观指的是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尺度上,为人类或生物所感知,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A:对B:错答案:B2.景观要素是景观中相对均质的空间单元,单元内部存在相对一致性,当然这种相对一致性不仅仅是外貌特征,也包括内部的主要生态过程,如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物种的运动等。

()A:对B:错答案:A3.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变化及其规划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A:对B:错答案:A4.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包括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以及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

()A:对B:错答案:A5.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形成的理论基础包括整体论与系统论、等级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复合种群理论、渗透理论和空间镶嵌和斑块动态理论。

()A:错B:对答案:B第三章测试1.斑块指的是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且空间上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

也称为镶嵌体、缀块、嵌块体等。

()A:对B:错答案:A2.根据斑块的起源或成因,植物园属于()。

A:引入斑块B:残存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干扰斑块答案:A3.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多宽的廊道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合适时,可以有一个精确而又合乎所有条件的廊道宽度值。

景观生态学教学大纲

景观生态学教学大纲

《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402029课程名称:景观生态学英文名称:Landscape Ecology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6总学分:2适用对象: 地理科学专业三年级学生先修课程:地理科学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一、教学目的本门课程是为地理科学专业四年级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景观生态学根据地理学上的景观与环境学中的生态,把地理学对地理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对生态系统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集合为一体,以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在地球表层的迁移与交换,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景观的动态变化及景观优化利用和保护的原理与途径。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与其在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土地利用、自然保护、环境治理、区域规划、旅游开发和城市园林建设等方面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例如斑块、廊道、基质、格局、过程、尺度、异质性、斑块性、连接度、破碎度和干扰等,理解景观格局、过程和尺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理论,例如等级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和复合种群理论等。

了解景观生态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它与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了解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思想在景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土地持续利用、全球变化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内容、要点与学时分配一、教学内容与要点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第—节景观与景观生态学一、景观二、景观生态学第二节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一、景观综合思想的萌芽二、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初创三、景观生态学的全面发展第三节景观生态学的展望一、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与范式研究二、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三、面向实际问题,扩展应用领域本章教学具体要求:(1)了解景观生态学发展的新方向。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背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建设不断扩大。

这种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包括土地资源的过度占用和破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采取景观生态规划方案,通过规划和设计来保护城市中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规划的意义景观生态规划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方式,其目的是利用城市内的自然资源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环境质量。

通过景观生态规划,城市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1.增加城市的景观价值:景观生态规划可以在城市中增加各种绿色元素,比如林地、花坛、水景等,从而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在美化城市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

2.改善城市环境:景观生态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减少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影响,创建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让市民得以享受到更好的住宅和生活条件。

3.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减少城市的环境破坏,增加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使城市能够在长期内平衡地发展。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实施步骤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位规划区域:首先需要确定规划区域的范围、具体地理位置和相关的地形条件,以便后续的规划和设计具有针对性。

2.进行基础调研:在确定规划区域后,需要对规划区内的自然资源、现有绿化条件、交通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了解其本身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并为后续的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3.制定规划方案:在了解规划区域内的情况后,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确定绿化、街道、公园等的具体规划设计,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要求。

4.实施规划方案:制定好规划方案后,需要对方案进行具体的实施工作,包括资金的投入、技术的支持和宣传等。

5.检查和评估:实施之后需要对规划方案的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以及时对规划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景观生态规划的实践案例1.北京国家公园规划:北京市的国家公园规划是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系试点,旨在通过保护城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课程大纲】《景观生态学》

【课程大纲】《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景观生态学(英文):Landscape Ecology课程编号:14483040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总学时:48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园林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它主要来源于地理学上的景观和生物学中的生态,它把地理学对地理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对生态系统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以景观为对象,通过对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在地球表层的迁移与交换,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格局、功能及各部分的相互关系,研究景观的动态变化及景观优化利用和保护的原理和途径。

其中包含的思想和方法对园林规划设计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数量方法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2、理解景观生态学的一般概念、景观结构、格局、生态过程和景观的动态变化,培养学生系统全面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以及人类对景观及其组分的影响的能力。

3、掌握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持续利用和全球变化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景观进行准备全面评价的能力,并能提出合理改造的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4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景观生态学发展的新方向,理解景观生态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掌握景观、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与内涵。

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掌握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难点是把握景观生态学发展的新方向。

第一节景观与景观生态学(2学时)第二节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及展望(2学时)第二章景观结构(6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景观结构及结构和功能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景观结构基本概念。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对景观结构斑块、廊道、基质的学习,难点是对景观空间格局的理解。

第一节景观发育(2学时)第二节景观斑块、廊道、基质和网络(2学时)第三节景观的异质性(1学时)第四节景观空间格局(1学时)第三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4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理解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

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1、景观:概念:狭义——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美学概念:地理学概念:生态学概念:2、景观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理解景观和景观要素之间联系与区别?基本特征:空间异质性、功能一致性、地域性、可辨识性、可重复性等①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异质性镶嵌;②地貌、植被、土地利用和人类居住格局的特别结构;③生态系统以上区域以下的组织层次;④综合人类活动与土地的区域系统;⑤一种风景,其美学价值由文化所决定;⑥遥感图像中的像元排列。

景观要素是景观的构成基本单元,强调的是均质性,而景观则强调异质性。

在一定条件下其地位可以相互转化,二者的关系体现了景观现象的尺度效应。

景观景观要素相同点都具有等级结构特征,可在不用的问题或等级尺度上处于不同的地位整体景观的组成成分不同点空间实体的整体性组成景观的空间单元的均质性异质性地域单元从属性地域单元1、景观生态学概念:以景观为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功能、变化及其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研究对象和内容:①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②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③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④景观规划和管理。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系统论、等级系统理论、空间异质性理论、时空尺度、渗透理论、复合种群理论等。

基本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尺度性原理、结构镶嵌原理、文化性原理、多重价值原理等。

第三章1、景观形成的自然因素气候:指的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是景观分异的最主要因素。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地貌或形态,式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土壤(发育):作为景观的主要成分,是连续分布在地球陆地表面的自然客体,其发生、发展与景观密不可分,是反映景观的一面镜子。

景观生态设计

景观生态设计
具体模式: ➢立体栽培模式 ➢四位一体温室模式 ➢养牛(家畜)—沼气—果树模式
景观生态设计
四位一体温室模式
基本概念: 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
新的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 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 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 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 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 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 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
✓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适应场所自然过程。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 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 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 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
景观生态设计
(三)景观生态设计类型
多层利用的桑基鱼塘系统 和谐共生的农林复合经营 综合利用的农、草、林立体景观设计 循环利用的庭院景观生态设计 景观惟美的园林风景设计
景观生态设计
典型的集约化农业 地域类型: 桑基渔塘 蔗基渔塘 果基渔塘
桑基鱼塘图
景观生态设计
和谐共生的农林复合经营
目的:从木本和草本植物共生、共栖的土 地单元内获益。 具体设计:把林木以一定方式种植于农田 和牧场。
如南方池杉-水稻间作。 东北地区的农作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树间作等。
景观生态设计
循环利用的庭院景观生态设计
景观生态设计
概念 景观生态设计原理 景观生态设计类型 景观生态规划与景观生态设 计的关系
景观生态设计
(一) 概念
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建立在 生物工艺、物理工艺及其它工艺基 础上,使人类投入系统内较少的能 量与物质,通过系统内部物质循环, 能量转换获得较大的生产量、生态 效益和社会效益,它是设计具有人 工特征的景观来改造、治理以及协 调生态环境。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系统)结构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系统)结构

水热气候要素是景观生态系统的动力因素
水热状况及其组合的空间分异,构成不同的地理空间 场。
这种地理空间场实质就成为景观生态系统组织过程的 背景动力,是不同景观生态系统形成的基础。水热状 况是气候的主要内容,但不是气候特征的全部。气候 同样是个综合性概念,是包括水热因素的全部气候要 素相互综合影响关联的结果,它们在景观生态系统的 组织过程中都直接间接地起到动力作用。
生态系统较生物群落组织水平更高,景观 生态系统又较生态系统组织水平更高。
一定具体区域,其形态组成部分是各级各 类景观生态系统及其组合型,而非所有生 态系统之集合。
区域尺度的生态研究只能隶属于景观生态 学。
景观生态系统
综合——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的本质也是地
理综合体概念,是自然与人文现象共生的 统一整体,而不只是自然地理综合体,或 地域生产综合体。
地貌对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
①成为景观生态系统的基本空间形态,如山地、丘陵、 高原、平原等。
②通过坡度、坡向、坡形等影响景观生态系统对太阳 辐射、降水、营养物、污染物的输入输出过程。
通过海拔、坡向等形成不同的中小气候条件,包括 日照、太阳辐射、降水等,进而影响景观生态系统的 整体组织过程和特征。
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
景观生态系统是个泛地域尺度的多组织水平地域 综合体概念的统称。景观生态系统结构是指其组 成要素、部分的规律性的组合形式,表现为它们 之间的数量比例与时空方面的关联方式。对其组 成部分或子系统的不同分割,构成不同的结构内 容。本质上,这是从不同侧面反映同一事物现象, 结果通常具有互补作用。
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元素?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组合形式?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的量度及其指标体系?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度量的主要指标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景观生态系统是个泛地域尺度的多组织水平地域综合体概念的统称

景观生态学教案

景观生态学教案

景观生态学教案第一章:景观生态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理解景观生态学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1.2 教学内容景观生态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景观生态学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讲授与互动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景观生态学的应用1.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案例材料:生态保护与规划案例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分析生态保护与规划案例,巩固所学知识第二章:景观格局分析2.1 教学目标掌握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与指标学会运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理解景观格局分析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2.2 教学内容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与指标景观格局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景观格局分析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软件操作演示与学生实践,使学生掌握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2.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软件资源: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如FRAGSTATS)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与指标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利用软件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实践,巩固所学知识第三章:景观过程分析3.1 教学目标掌握景观过程分析的方法与指标学会运用景观过程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理解景观过程分析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3.2 教学内容景观过程分析的方法与指标景观过程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景观过程分析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3.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软件操作演示与学生实践,使学生掌握景观过程分析的方法3.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软件资源:景观过程分析软件(如GIS)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景观过程分析方法与指标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利用软件进行景观过程分析实践,巩固所学知识第四章:景观功能分析4.1 教学目标掌握景观功能分析的方法与指标学会运用景观功能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理解景观功能分析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4.2 教学内容景观功能分析的方法与指标景观功能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景观功能分析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软件操作演示与学生实践,使学生掌握景观功能分析的方法4.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软件资源:景观功能分析软件(如InVEST)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景观功能分析方法与指标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利用软件进行景观功能分析实践,巩固所学知识第五章: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5.1 教学目标掌握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运用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软件进行实践操作理解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软件操作演示与学生实践,使学生掌握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方法5.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软件资源: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软件(如CITYgreen)5.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利用软件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实践,巩固所学知识第六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景观生态学6.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多样性与景观生态学的关系掌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学方法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6.2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与景观生态学的关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学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6.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6.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案例材料: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6.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与景观生态学关系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提出保护策略第七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景观生态学7.1 教学目标理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与重要性掌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方法了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7.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与重要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方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7.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方法7.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案例材料: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案例7.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概念与重要性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利用评估方法分析案例,提出改善建议第八章:城市景观生态学8.1 教学目标理解城市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了解城市景观生态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8.2 教学内容城市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城市景观生态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8.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8.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案例材料:城市景观生态学案例8.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城市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利用规划与设计方法分析案例,提出改进措施第九章:农业景观生态学9.1 教学目标理解农业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了解农业景观生态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9.2 教学内容农业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农业景观生态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9.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9.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案例材料:农业景观生态学案例9.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农业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利用规划与设计方法分析案例,提出改进措施第十章:景观生态学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了解景观生态学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掌握景观生态学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兴趣10.2 教学内容景观生态学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景观生态学未来发展趋势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新方向与挑战10.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景观生态学的未来发展10.4 教学资源教材:《景观生态学》相关文献:景观生态学最新研究进展10.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景观生态学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理解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至第五章:基础理论知识的铺垫这部分是整个教案的基础,涉及景观生态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在生态保护与规划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开发和利用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保障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需要制定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目标本文的目标是制定一份景观生态规划方案,旨在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性。

方案内容1. 建立城市生态网络将城市分为不同的区域,建立城市生态网络,增加自然景观和绿化带的密度、规划城市公园和休闲区,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同时,可以通过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的方式,逐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2. 关注生态保护在城市生态网络规划中,需要重点关注城市的生态保护。

如规划车辆与行人的交通路线,保护城市的植物和动物生态;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避免引起花粉过敏;根据城市结构和建筑气候学,降低城市周边的环境温度。

3. 提倡居民环境保护意识需要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市民加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并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例如,提倡绿色家庭、低碳生活等,建立垃圾分类处置机制,增加垃圾处置的科学性;建立生态社区,让市民更亲近自然、关注生态环境。

4.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科学评估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价值,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对于城市绿化系统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天然生态系统的现状、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受政策、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以打造一个具有人性化的城市绿地环境。

实施方法1. 加强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政府应该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管理,以引导社会各方面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投入。

各级政府尤其是城市规划部门也需要加大投入,建立适合各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阶段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和管理。

此外,应加强具体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提高综合规划水平,优化城市生态系统。

2. 营造理性的观念氛围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宣传环保和生态保护理念,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增强生态意识,强化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发展现状分析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发展现状分析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其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一.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结合地域特征、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划和设计方案,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它不仅涉及生态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多个学科领域,更是涉及环保、气候变化、文化传承等多个社会问题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二.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历史发展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破坏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并开始研究如何通过城市规划和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

1987年,世界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在1992年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21世纪议程”。

在此背景下,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不断深化、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自然保护、旅游开发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绿色发展的广泛倡导,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三.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生态环境评估:分析区域的生态状况,了解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服务价值和潜在环境风险。

在生态环境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和改造目标。

2.生态景观规划:在生态保护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划分不同的用途区,合理确定建设用地、生态保护用地和农业用地的比例和分布。

同时制定相应的规划该承载的生态功能。

3.生态景观设计:在生态景观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景观特点、文化背景、经济需求和环保要求,进行环境分析,制定相应的景观设计方案,实现景观美化和生态性能的协调统一。

Chapter 8 扰动—足迹—健康的生态规划设计

Chapter 8 扰动—足迹—健康的生态规划设计

Chapter 8扰动—足迹—健康的生态规划设计一、景观干扰的有限性规划设计¾景观扰动与干扰¾干扰的生态效应¾景观干扰的有限性作用机制¾景观干扰的有限性规划设计景观扰动与干扰1、干扰与扰动景观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因子处在不断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其正常变动极少导致破坏性的影响,将其正常变动称为生态扰动从干扰的性质上分析,干扰可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自然干扰如火灾、火山爆发、洪水等,往往形成特定的景观格局,发生的时间与空间范围一般较大。

人为干扰如开垦耕地、伐木、兴建建筑物等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一般是小“粒径”、高频度、小范围的景观扰动与干扰2、干扰状况干扰状况是某个地区或某种特定立地上,某种干扰因素对各种时、空格局参数的集合。

某一区域内各因子干扰状况的总和称干扰体系(1)季节与时间(2)干扰频次(3)干扰强度干扰的生态效应1、干扰与景观异质性景观异质性与干扰的生态效应存在密切关系。

一般认为,低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而中、高强度的干扰则会降低景观的异质性2、干扰与景观破碎化干扰对景观破碎化的影响比较复杂。

重度干扰和中度干扰比轻度干扰下的景观具有明显高的斑块密度指数和破碎化指数3、干扰与物种多样性不同物种对各种干扰的反应呈现出不同的敏感性特征景观干扰的有限性作用机制1、中度干扰与干扰频率中度干扰认为:¾物种丰富度在中等干扰水平时最大¾在干扰发生后演替的中期,物种的丰富度达到最高,后期演替种将完全取代早期演替种干扰频率:它认为只有干扰发生的时间间隔比竞争排斥多需时间短时,才能维持种的丰富度干扰通过抑制不稳定的生物作用或提供更新生态位而促进种的共生景观干扰的有限性作用机制2、干扰与生态空间理论生物种群在生态空间中所占据的资源空间范围为生物种群在生态空间中的生态位。

生态因子变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ª变动强度决定了群落生态空间的范围:变动强度小——少数物种——群落优势种明显——生物多样性低ª变动性增加,群落中相对广适生物的比例相对增加:变动强度小——随之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干扰的有限性规划设计景观干扰的有限性规划设计景观容量与承载力规划:只需确定其中之一,就可以有效控制在景观干扰有限规划中,景观的相容性评价是景观干扰类型和强二、生态足迹的平衡性规划设计生态足迹的内涵与模型”(Ecological Footprint)的生态足迹的内涵与模型生态足迹模型:生态足迹理论将生物生产性土地划分为化石能源U生态容量与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的平衡性规划设计生态足迹的平衡性规划设计在于通过对生态赤字和生态盈余的平生态足迹的平衡性规划设计ª生态足迹供需平衡ª降低生态足迹需求为导向的生态规划ª增加生态足迹供给为导向的生态规划生态足迹供需平衡生态足迹供需平衡分析是生态足迹平衡性规划的核心和基础(1)对生态盈余的地区:呈现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适宜的人居环境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进入80 年代, 景观生态规划已经发展成为综合 考虑生态、社会过程以及二者之间时空耦合关系,利 用景观生态学的知识及原理经营管理景观资源以达到 既要维持景观生态功能,又要满足持续利用土地的一 个重要分支学科。 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过程的影响, 通过格局的改变来控制景观功能、物质流和能量流, 这种思想是景观生态规划方法论的又一次思维转变。
③对所建议的景观的优化利用与现有的区域规划 文件进行比较,提出景观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④利用GIS解释景观的生态规划和管理过程。
2.基于适宜性评价的景观生态规划 (Mcharg方法)
特点:根据区域自然环境与资源的特性进行 生态适宜性分析,强调土地利用应体现土地 本身的内在价值,而这种内在价值是由自然 过程决定的,从而使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 及其它活动与景观的自然特征和过程相协调 统一。
二、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发展
1.发展历程 (1)景观生态规划的思想可以追朔到19 世纪末; (2)至20 世纪初,景观设计开始强调自然过程与人
类活动的协调,追求人地共生,至此景观生态规划的 思想初步形成。 (3)20 世纪中期,景观生态规划的迅速发展阶段. I. Mcharg 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把土壤学、气象 学、地质学和资源学等学科综合起来考虑,并应用到 景观规划中,提出了自然设计模式。
1)土地利用分异战略 特点:提出10%规则,适用于高密度人口
地区 ; 步骤:①土地利用分类;
②空间格局的确定和评价; ③敏感度分析; ④空间联系分析; ⑤影响结构分析 。
4.基于格局分析的景观生态规划
2)景观格局优化方法 特点:该方法主要针对景观格局的整体优
化,其核心是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原则与不 同的土地规划任务结合起来,以发现景观 利用中所存在的生态问题和寻求解决这些 问题的生态途径 。
(2) 景观生态规划: 强调从空间上对景观结 构进行规划,通过景观结构的区别,构建 不同的功能区域,具有地理科学中区划研 究的性质;
景观生态设计: 强调对功能区域的具体设 计,由生态性质入手,选择其理想的利用 方式和方向。
景观生态规划与景观生态设计是从结构到具 体单元,从整体到部分逐步具体化的过程。 它们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而在一个具 体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中,规划与设计是 密不可分的。 (规划:大尺度、整体、框架; 设计:小尺度、个体、细部)
特点:多学科的综合性应用领域,是连接地质学、 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建筑学,以及社会、经济 和管理等学科领域的桥梁。
二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1.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是指运用景观生态学、风景 园林学、地理学、生态经济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 知识与方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 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 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份, 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 优,达到人的经济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同进化。
5. 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
(1)目的: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 划分景观类型的适宜性等级 。
(2)方法: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区域景观资 源与环境特征、发展需求与资源利用要求,选择有代表性 的生态特性(如降水、土壤肥力、旅游价值等),从景观 的独特性(稀有性及破坏后恢复时间尺度),景观的多样 性(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景观的功 效性(生物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等),景观的宜人性和景 观的美学价值入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环境质量以 及与其相邻的景观类型的关系(相斥性和相容性),确定 景观类型的适宜性等级 。
特点:整体性、协调性、区域性、层次性和动态 性,并有明确的经济、社会、生态目标。
2. 景观规划(1andscape planning)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解决景观水平上生态问题的 实践活动,是景观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景观生态 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景观生态学的应 用价值。景观规划的核心是通过对景观的空间组 织,维持和发展景观的异质性,在协调景观系统 中异质性景观要素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整体上 协调人口一资源一环境和社会一经济一文化发展 的相互关系。
④侧重于土地利用的空间配置; ⑤不仅协调自然过程,还协调文化和社会经济过程。
2.景观生态规划、景观规划、 生态规划的区别与联系
景观规划:注重中小尺度的空间和建筑单体 的配置
生态规划:强调大中尺度的生态要素分析和 评价的重要性
景观生态规划:关注区域生态特征的基础上 以大中尺度的景观单元利用和配置为主要目 标
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
①涉及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人类生态学、地理学、 社会政策法律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②建立在充分理解景观与自然环境的特性、生态过程及其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基础之上;
③其目的是协调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及人与自然的关 系,正确处理生产与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经济发展与 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而改善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达 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规划强调立足于当地自然资源与社会 经济条件的潜力,形成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及社会经济功能 的互补与协调,同时考虑区域乃至全球的环境,而不是建 立封闭的景观生态系统;
借鉴《生命的景观》
三村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研究、城市发展研 究等提出四个典型概念: ①荒漠保护 ②乡村荒漠区 ③郊区荒漠 ④增长
4. 景观生态分类与制图
(1)目的:全面了解一定区域景观的空间结构与 功能特征,并以此作为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管理的 基础 。
(2)意义:景观生态图可以客观而概括地反映出 规划区景观生态类型的空间分布模式和面积比例关 系。其意义在于它能划分出一些具体的空间单位, 每一单位具有独特的非生物与生物要素以及人类活 动的影响,独特的物流能流规律,独特的结构和功 能,针对每一个这样的空间单位,可以拟订自己的 一套措施系统,以求得在保证其生态效益的前提下, 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景观生态规划方法与类型
1.综合景观生态规划 特点:面临土地利用的各种要求,以既定区域
的生态能力来支持所设计的土地利用项目。 主要步骤:
①区域景观生态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采集; ②景观生态数据的解释; ③优化(核心): 包括评价和建议两部分内容。
A. 评价:
评价土地系统(主要是景观生态类型对人类活 动的适应能力和景观特性对人类活动的忍受极 限。
第八章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思考题: 1.景观生态学应用的指导思想及原理 2.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含义、区别与联系 3.景观生态规划方法与类型 4.景观生态规划步骤 5.一个合理的景观规划方案必须具有的特征
第一节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一 景观规划概述 1 生态规划(ecological planning)
3.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1)景观生态规划强调: 从较大尺度上对原有景 观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以及重新配置或引入新的成 份,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格局及功能区域,使景 观整体功能最优;
景观生态设计: 更多地是从具体的工程或具体 的生态技术来配置景观生态系统,着眼的范围较 小,往往是一个居住小区、一个小流域、各类公 园或休闲地等的设计。
3. 景观的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
(1)目的:认识自然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景观生态 过程的影响,进而认识规划区景观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 关系,加深对规划区域景观的理解 。
(2)内容:景观中的生态过程均包括能流、物流、信息流 和物种流,这些过程引起物质、能量、信息和物种在景观 中的重新聚集和分散,形成新的景观空间格局,最终表现 在土地利用格局上。 而景观生态规划的中心任务就是通过 景观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景观要素来调整或构 建新的景观结构,其最终表达方式和实施结果也是改变与 调整土地利用格局。
①评价人类活动的特征,确定加权系数; ②解译景观类型特性对人类活动的功能适宜性; ③评价每一景观生态类型对人为活动的总适宜性。
B. 建议
①对每一给定的景观生态类型所适宜的最佳人为 活动做出判断,一般应提出3种或3种以上的最佳 人为活动的建议;
②在地图上绘出每一景观生态类型最适宜的人为 活动类型,用新的更适宜的功能类型在空间上替代 原有的景观生态类型;
第一个提出生态规划的人是生物学家吉奥泊德(A.Jeopold) , 目前的生态规划主要集中于土地利用、自然资源与野生动植 物的保护方面,并已开展了许多规划工作。
生态规划—应用生态学基本原理,根据社会、经济、自然等方 面的条件,从整体和综合的角度,对特定地域的整体发展战 略或长期发展途径进行研究,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土地持续 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途径和措施,从整体上保证人 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人类创造一个舒适和谐 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
6.景观功能区划分
将区域按照景观结构特征、景观的生态服务 功能、人类的生产和文化要求,划分为不同 的功能区,形成合理的景观空间结构,有助 于协调区域自然、社会、经济三者之间的关 系,促进规划区域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步骤
①确定研究分析范围与目标; ②广泛收集研究区域的自然与人文资料,并分别
描绘在地图上; ③根据目标对上述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取进一
步信息; ④对各主要因素及各种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进行
分类、分级等评价为主的适宜性分析; ⑤形成综合的适宜性分析图件,为分配土地利用
提供依据。
3.基于系统分析与模拟的生态规划
2. 发展趋势
①将可持续发展融于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中; ②预测预报功能加强; ③生态合理性与实效性更强; ④定性向定量模拟发展,方法与技术更新。
三、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1.自然优先原则 :优先考虑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和维持自 然景观生态过程及功能
2.持续性原则:将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对景观进行 综合分析和多层次的设计,使规划区域景观的结构、功能 与本区域的自然特征和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谋求 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