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一、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
中国的人口和教育发展战略的决策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人口
结构的改善不仅关乎着国家的繁荣昌盛,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

政府对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持重视态度,颁布了《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等若干政策性文件。

新期间,政府重视新型城镇化和农村振兴进程中的人口结构,主要包
括农村人口减少而城镇人口增加,同时老龄化程度加快,年轻人口减少。

因此,政府重视促进农村人口的流动和流入城市,完善农村的基本公共服
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以及积极发展农村人文环境。

同时,政府重视老年人口
管理,积极实施老年人口专项资金计划,支持老年人口健康管理,发展智
慧老年服务等。

政府在教育发展战略上,实施重点工程,有效投入教育资源,改善教
育资源配置,加强教育基础建设,扩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发展职业教育,缩小教育贫富差距,实施多元化教育,改善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质
量等。

二、政策分析
(1)积极实施农村人口流动政策:政府在新期间将采取多项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到城镇就业。

最新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最新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4.1 自 1978 年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一场根本性的变革,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按可比价格计算,1980~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 9.0% 和 8.7%, 中国的国民经济实力有了显著增强。

中国经济已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4.2 为了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必须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经济增长,同时不能破坏经济发展所依赖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因此,资源、环境与经济政策必须相辅相成。

随着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市场价格机制在规范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方面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必须认真全面地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在当前有利的经济形势下,将经济手段同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配合使用,提高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中国向可持续发展转变。

4.3 4 个方案领域: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行动依据4.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对于收入分配、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市场失效的方面,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4.5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总体上是按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方向前进的。

长期以来实行的以指令性计划为基本特征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重大变化:(a) 在所有制结构方面,由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b) 在收入分配方面,由过去单一的分配方式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方式为补充;(c) 在经济运行方面,由过去基本单一的计划机制转变为计划与市场两种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大多数商品价格已经放开;(d) 在经济决策方面,由过去主要是中央集中决策转变为在中央统一领导、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地方、企业、个人的积极性,经济决策多层次化。

中国人口问题现状与发展 趋势

中国人口问题现状与发展  趋势

中国人口问题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在世纪的进程中,目前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要想在21世纪——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中变的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全取决于人口的问题能否顺利解决,人口现状、人口素质、人口老龄化、人才的培养等等问题,中国必须重视并解决。

关键词:中国人口增长性别人口老龄化人口素质人口政策改革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占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

因此,认真分析我国当前人口问题、结构优势,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政治及经济措施来解决问题、树立未来的发展目标很有必要。

一、我国人口现状及问题1、人口增长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05年的56年间,中国人口从54167万人,增加到130756万人,净增加76589万人,增长1.41倍。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出现三次高峰。

第一次是1951年到1958年,七年共增加人口10798万人,平均每年净增长人口1500多万;第二次是1963年到1976年,十三年新增加人口2192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人口1702万人,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平均每年增加人口都在2000万左右;第三次是1985年到1991年,六年共新增加人口近1亿,平均每年净增加1600万。

56年间,平均每年净增加人口约1367万人目前,我国现有人口有13亿,13亿是一个忧虑的数字。

13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3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

我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本来就稀缺,再除以13亿,就少得可怜。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只有1.4亩,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

1997年到2004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300多万,这一增一减,使得我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的增长。

2、性别比失调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出生性别比为108.5,1987年百分之一抽样调查为110.9,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111.3,1995年百分之一抽样调查为115.6,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16.9,个别省份高达138。

人口快速增长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以中国为例来具体分析

人口快速增长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以中国为例来具体分析

人口快速增长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以中国为例来具体分析摘要:文章首先提出关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两个理论,然后结合我国人口发展现状来分析人口快速增长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阻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善措施来促进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作用。

关键词: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阻碍;改善1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两个理论1.1马尔萨斯人口论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公理,两个级数,三个命题。

即:他以“两个公理”为前提: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须。

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

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增加。

而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增加”,为了维持人口增值力和土地生产力的平衡,他提出了三个命题:“①人口增加,必须受生活资料的限制;②生活资料增加,人口必增加;③占优势的人口增加力,为贫穷及罪恶所抑压,致使现实人口得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1.2人口陷阱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当人均收入增加后,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增长速度也必然随之提高,结果人均收入水平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

只有当投资规模足够大到超过人口增长的水平,人均收入才能超过人口增长率上升,否则,人均收入的增长率都将被人口增长所抵消。

2我国人口变动的五个阶段从1950年到现在,我国人口变动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2年,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阶段,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转变。

第二阶段:1952—1957年,第一次生育高潮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第三阶段:1958—1961年,第一次生育低潮阶段,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第四阶段:1962—1973年,第二次生育高潮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第五阶段:1974—至今,第二次生育低潮阶段,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大幅度下降,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周期长,惯性大,我国还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面临人口压力大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

决定就业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因素是多元的和多方位的,但其基础是作为劳动力资源--人口的状况。

一个国家人口的变动轨迹决定了它的劳动力资源的变动轨迹。

中国未来人口变动趋势关系到下世纪就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就业政策的制定。

通过中国人口未来发展的趋势可以分析中国劳动力资源的状况和变动趋势,进而研究其规模、素质、结构、分布、配置和使用方式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这对于研究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对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本文将着重从人口角度深入探讨21世纪人口发展趋势对中国劳动就业的影响。

一、中国人口发展趋势对劳动力资源的影响及劳动力供求平衡趋势据专家预测,按照目前人口政策,中国人口规模大约在2045年时实现极大值,峰值人口约为15.34亿;然后人口进入负增长,人口规模略有减少;在21世纪80年代实现相对静止人口,并在15亿的规模上趋于稳定。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从1990年的7.55亿迅速增加,在2025年达到极大值10.13亿,其间的年均增长率为0.84%,比同期的总人口年均增长率高0.06个百分点。

之后,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略有缩小,2070年为最小值8.98亿,然后回升到9.0至9.2亿并一直保持。

劳动力供给决定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需求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可采用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推算未来的劳动需求量。

预计,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将持续整个世纪。

按最严格的劳动力统计标准计,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也要持续30余年,其中最严重的时间是2000-2005年,过剩劳动力达1.54亿,年均剩余3,000余万人。

二、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影响1990年至2040年期间是我国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到2065年达到峰值3.36亿,占总人口的22.2%。

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的增长会通过对社会总消费的影响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中国二十一世纪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二十一世纪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二十一世纪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是跨世纪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历史的崭新一页――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工业、农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生活水平都比较落后的国家,为了迎接跨世纪的挑战,跟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步伐,还需我们为下一代铺上一条知识经济的高速公路,架起一座知识经济的桥梁。

马克思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一文中指出:“人与人全面的依存关系,受到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的力量支配”。

又说“在现代条件下,到底什么是自由贸易呢?这就是资本的自由流动的自由贸易,加速了社会革命”,也就是国家依赖世界市场,市场依赖自由贸易,贸易依赖经济发展。

而发展又靠什么呢?靠市场的拉动力,靠信息的推动力,靠人才的智慧力,靠科学的生产力。

总之,要靠人们的知识,知识就是资本,就是财富,就是生产力。

1998年以来,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曾五次强调知识经济的重要性,“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美国总统克林顿也曾四次强调了知识经济为美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美国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浪潮中,经济增长连续进入了第八个年头,有四分之一的功劳归功于信息技术革命,目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依然充满活力。

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是否进入了知识经济发展时代呢?回答是还不具备知识经济条件,主要原因是:一是国民文化素质低,知识资本不足,人才资源缺乏;二是工业基础起点低,金融资本不足,自然资源缺乏;三是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无形资产流失严重有形资产浪费很大,知识产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四是农业高科技水平低,农业基层地位薄弱,人均占有粮食还低于先进国家标准;五是市场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与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为了探索进入知识经济强国之路,迎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高潮的到来,我们首先应做好知识经济的准备工作。

第一、准备阶段我国目前处于知识经济启蒙阶段,要改变“四低两不”的现状,还需做好起步前的准备工作。

(最新)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最新)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

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

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为了摸清中国老年人口及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未来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本国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基本情况如下。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

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

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

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

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

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

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

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

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长快3.5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导向研究

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导向研究

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导向一、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导向实现人口发展目标,必须从经济社会全局高度和国家中长期发展层面谋划人口工作,深入实施国家人口均衡发展战略,明确并贯彻以下战略导向。

注重人口内部各要素相均衡。

推动人口发展从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调控总量、优化结构和提升素质并举转变。

推进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平缓人口总量变动态势,避免人口达到峰值后快速下降,发挥政策最大效应。

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努力挖掘各年龄段人口潜能,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注重人口与经济发展相互动。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动的影响,综合施策缓解经济因素带来的生育率下降等人口发展问题。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技术、产业、公共服务、就业同步扩散,引导人口与经济布局有效对接。

充分发挥人口能动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有效人力资本支撑和内需支撑。

实施积极的老龄化政策,防范和化解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注重人口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完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着力补齐重点人群发展短板,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实施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尊重个人和家庭在人口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权利义务对等,推动人口工作由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向政府、社会和公民多元共治转变。

注重人口与资源环境相适应。

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健全差别化的人口政策,多措并举引导人口向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适度集聚,支持鼓励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自愿迁出,严格控制超大、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加大环境治理与保护力度,可持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增强人口承载能力。

二、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适度生育水平是维持人口良性再生产的重要前提。

要针对人口变动态势,做好超前谋划和政策储备,健全生育服务和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引导生育水平提升并稳定在适度区间,保持和发挥人口总量势能优势,促进人口自身均衡发展。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摘要)(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第1章序言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这次大会,并严肃、认真地履行自己的政治承诺。

根据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的要求,1992 年7月,中国政府决定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牵头,组织52个部门、机构和社会团体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议程》)的编制。

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议程》,为推动《议程》的实施,同时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

《议程》包括20章,设78个方案领域。

《议程》从我国具体国情和人口、环境与发展总体联系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

制定和实施《议程》,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要毫不动摇地把发展国民经济放在第一位,各项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

同时,中国是在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在这种形势下,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才能实现国家长期、稳定的发展。

中国政府决定将《议程》作为各级政府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其目标和内容将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中得到具体体现。

第2章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议程》构筑了一个综合性的、长期的、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和相应的对策,这是中国走向21世纪和争取美好未来的新起点。

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不危害子孙后代满足需求的能力。

中国现阶段必须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并逐步改善增长的质量;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要与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才能逐步实现中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国人口发展战略

中国人口发展战略

中国人口发展战略陈宇学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问题是关于中国人口发展战略。

课程前言:人口发展战略与国家竞争力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在我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头谈到人口发展的时候,报告里头特别强调了,实际上是从人口发展战略来谈的。

我对比了一下我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头特别强调了要保持一个低生育率,那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头没提这一点,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头更多地提到了我们人口的数量以及我们人口的质量,或我们人口的素质,我们人口的分布和人口的结构的一个均衡的发展。

我认为是对我们人口发展战略的一个进一步的解读。

我今天就跟大家把这个问题做一个交流,这个问题我也是做过一点的研究,我们就来看一下中国发展到现在,人口这个问题它应该摆在中国什么样的一个位置。

一提到人口,很多同志就想到计划生育,一提到人口很多同志就想到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但我们的人口发展战略可不简单是这样,而且我们人口发展到现在,我们对我们一些政策或对我们未来人口管理的重点可能会发生进一步的转移。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我们的人口到了现在来看,它和我们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那人口发展,它与我们国家的竞争力以及它对我们未来可持续的这种发展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谈到国家竞争力的时候,最根本的一个竞争力是人口的竞争力,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力,好的结构的竞争力,还有好的分布的一个竞争力。

说到这儿,谈到我们人口发展战略的时候,我们一般来讲会把人口发展战略分为四个层面的战略,一个是人口数量的战略;第二个,人口素质的战略;第三个人口分布的一个战略;第四个,人口结构战略,如果说我们过去在考虑人口发展的时候更多地考虑人口数量的战略,经常说我们人太多了。

然后我们要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当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的时候,人口的数量问题还是不是我们的核心问题,恐怕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值得研究,而这时候人口的素质、人口的结构、人口的分布更多的,像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讲解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讲解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讲解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第一章预言1.1 本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

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南北差距扩大等日益突出,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继而威胁着全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和走过的历程,认识到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2 制定和实施《中国 21 世纪议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要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国民经济放在第一位,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

中国是在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使本来就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政府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从国家整体的高度上协调和组织各部门、各地方、各社会阶层和全体人民的行动,才能顺利完成已确定的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两番和下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同时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家长期、稳定发展。

1.3 1992年 6 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 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重要文件并开放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充分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反映了关于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

中国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中国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中国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第一章:背景介绍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一员。

然而,中国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老龄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需要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中国发展战略规划的历史演进中国发展战略规划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中国开始实施逐步推进对外开放政策。

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中国经验了高速经济增长,许多政策、战略和规划被制定,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当时的中国主要集中在可持续发展、创新和区域均衡发展方面的规划。

第三章:中国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中国的发展战略规划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是保持中高速稳健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2.科技创新:中国将科技创新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速技术创新、推进产业链升级。

3.生态环境:中国将环保作为重中之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节能减排能力。

4.区域均衡:中国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增强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第四章:中国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中国的发展战略规划涉及到政府、企业、学术界等多个方面的合作与参与。

政府主要负责制定和实施规划,企业则需要积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学术界则需要为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提供咨询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五章:中国发展战略规划的启示1.注重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先考虑因素是可持续性,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以此为基础。

2.注重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3.注重环保:环保对于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环保力度,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战略研究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战略研究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战略研究近年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战略成为了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项任务涉及到国家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等多个方面,其背后的逻辑和思路同样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本文旨在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背景和意义21世纪初,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期,也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

面对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这个目标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1.经济方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数字经济,优化消费结构,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等;2.社会方面:全面建设人民幸福美好新时代,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实施人口战略,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3.生态环境方面:建设美丽中国,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工作等;4.国防外交方面: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推进新型外交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涵盖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各个方面,旨在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国家的竞争力,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

这项任务意义重大,必须认真对待。

二、实现路径和策略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必须有具体的实现路径和策略。

从宏观角度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视。

1.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是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必须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

2.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服务业发展,在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加大力度。

3.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改善民生。

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资源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5.推进对外开放。

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94.07.04•【文号】国发[1994]37号•【施行日期】1994.07.04•【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通知(国发〔1994〕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议程》),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其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已经公布。

《议程》是制订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同时也是中国政府认真履行1991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文件的原则立场和实际行动。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基本国情和到本世纪末以及下一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不能只注重数量的增长,忽略对资源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研究,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制定我国的发展战略和相应的政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议程》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人口、环境与发展的总体联系出发,提出了促进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它的贯彻实施需要各地方、各部门以及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为此,提出以下要求:一、要将《议程》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并将其基本思想和内容,在“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中得到具体体现。

二、各地方、各部门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实施《议程》;要广泛宣传《议程》的基本思想,取得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贯彻实施《议程》成为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要进一步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和技术,用于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21世纪中国人口再展望

21世纪中国人口再展望

第49卷第5期2012年9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49,No.5Sep.201221世纪中国人口再展望左学金(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200020)摘要:在21世纪,我国将面临严峻的人口总量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前景展望(2010年修正版)》关于中国人口的中方案和低方案预测,在2015年前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开始下降;在2025年前后,我国人口将开始负增长;在21世纪末,我国人口总量将降为5—9亿;在21世纪中叶后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高达30%—40%以上。

本文对这些重要的人口变动,以及这些变动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体制、代际福利、城市化和人口的区域分布等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前景;少子老龄化;人口城市化;人口区域分析;放开二胎中图分类号:C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19(2012)05-0100-07收稿日期:2012-03-16作者简介:左学金,男,江苏阜宁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新华社北京2000年12月19日电,参见当天《人民日报》或人民网www.people.com.cn 。

②王丰、郭志刚和茅卓彦的研究表明,在总和生育率高(1.8)、中(1.6)、低(1.47)三种方案中,我国人口将分别于2030年、2026年和2023年达到14.41亿、13.82亿和13.50亿的峰值后转入人口的负增长。

参见王丰、郭志刚、茅卓彦:《21世纪中国人口负增长惯性初探》,《人口研究》2008年第6期。

樊明关于我国人口预测的结果是,我国人口的峰值将于2023年达到峰值13.95亿。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全文)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全文)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全文)基本判断:一、如果人口总量(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峰值控制在15亿人左右,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就巨大,来之不易。

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反弹势能大,维持低生育水平的代价高,必须创新作思路、机制和方法。

三、确定人口发展战略,必须既着眼于人口本身的问题,又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问题,必须调整发展思路,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展。

战略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本,推进体制创新,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口安全;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为落实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关于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组成了由蒋正华、徐匡迪宋健同志任组长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集中了包括十多位两院院士在内的300多位专家学者,自2004年2月至20年4月,对科学发展观、人口发展态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重大关系等3个分课题及其42个子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地调研和专题研究论证,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人口形势与严峻挑战(一)人口发展的成就与经验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一是生育水平逐步下降,人口总量经历高速增长后进入增速趋缓时期。

展中国家总和生育率从6.2下降到2.9,发达国家从2.8下降到1.6。

据联合国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全球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将基本完成。

二是人口年龄结构持续老龄化。

2000年,世界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分别达到10%和7%,欧洲为20%和15%。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口老龄化已经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人口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未富”的背景下迎来了人口的老龄化,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

1980年以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以年均3%的速度持续增长。

“五普”结果表明,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①。

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

据有关专家预测(中方案),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2亿以上,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5,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4②。

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口中的高龄化趋势也日益明显,预计到2040年8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0.56亿。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农村地区的平均生育水平高于城市,但是,由于大量青壮年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当前农村老龄化比重为7.35%,城镇为6.30%③,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比城市地区更为严重。

我国老年人口高龄化的趋势也十分引人注目。

目前,我国高龄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将达到2780万④。

中国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人口过多和人口预期寿命大幅度提高的结果。

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而我们目前人均GNP不足1000美元。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快,具有突发性,超前于工业化和现代化,这必将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目前中国的人口预期寿命和死亡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生育率已经达到更替水平以下。

随着20世纪中期出生高峰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可以预见,21世纪前期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

二、老龄人口生活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一)城市老人希望由社会福利机构集中收养的愿望日趋强烈,但当前福利机构的数量仍难以满足老人的需要。

人口老龄化论文: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与对策

人口老龄化论文: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与对策

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与对策一、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

”这是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表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得出的沉重结论。

据报告及有关统计,从2001年到2100年,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

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1]。

2、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

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

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

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

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2]。

3、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到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

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3]。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对策我们必须看清,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地、大规模地到来,尤其是高龄人口的迅速增长,是前所未有的。

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必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等重大战略性问题,我们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219457/219506/14633606.html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田雪原2011年05月09日15:20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由中国社科院田雪原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04&ZD031),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按计划完成《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报告》和《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人口战略》)专著最终成果。

《报告》上报全国社科规划办,专著于200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中国是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后,面对国际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人口转变实际,人口变动和发展趋势怎样,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关系十分密切。

譬如,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还能持续多长时间,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黄金时代”或“人口盈利”、“人口红利”、“人口视窗”休戚相关;如何由人口和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本强国,与人口素质的提高紧密相联;如何构建包括养老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与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趋势密不可分;如何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则取决于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的程度等。

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立项的目的,在于通过规范化的人口学研究方法,给出21世纪主要是21世纪前半叶人口变动与发展的目标、图象和路径选择;同时通过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的交叉研究,对影响发展全局的重大相关问题和热点问题做出阐发,提供具有实证研究价值的成果,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努力推进学术创新。

二、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对策建议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人口战略》在分析国际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国内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人口转变背景后,确立人口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遵循可持续发展思路,成为主导全书的灵魂。

结合人口变动与发展实际,将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具体化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包括满足人的生理、心理、交往、文化等全面发展的需要;发展应着眼于代际的可持续性,即把满足当代人需要与满足后代人的需要结合起来;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人力资本,21世纪人力资本比自然资本、产出(生产)资本、社会资本具有更高价值;推动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摆正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阐发了资源是发展的前提,包括科学发展在内的一切发展都可归结为资源的物质变换;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人类参与并且按照人的意志进行的物质变换,才称得上发展和科学发展;环境是发展的终点,科学发展就是要创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推进器,科学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归根结蒂要靠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驱动。

人口发展战略以人口自身的科学发展、人口与这四个方面的科学发展作支撑,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

2.“三步走”人口发展战略《人口战略》提出并阐发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人口数量控制、素质提高、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归结为“三步走”人口发展战略。

第一步以人口数量控制为主,兼顾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结构的调整,实现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着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这一步,已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完成。

第二步由以人口数量控制为主,转变到数量控制与素质提高、结构调整并重,再转变到以素质提高和结构调整为主。

走好这一步,要在稳定低生育水平基础上,通过对现行人口生育政策的相应调整实现人口零增长;同时人口健康、教育、文明素质有较大提高,人口年龄、性别、城乡、地域分布等结构得到较为明显和合理的调整。

预测表明,2030年前后可完成这一步。

第三步,达到人口零增长以后,过渡到以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为主,兼顾人口的数量变动。

完成由人口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实现全方位的适度人口。

预计21世纪下半叶,有望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三步走”人口发展战略的目标、图象和路径选择,主要是:控制人口数量。

在低、中、高三种人口预测中,选择“软着陆”中方案预测。

全国人口可由2000年12.67亿(未含台湾省,下同),增加到2010年的13.60亿,2020年的14.44亿,2030年达到峰值时的14.65亿;其后2040年可下降到14.51亿,2050年可下降到14.02亿,2100年可下降到并基本稳定在10亿左右。

该方案总和生育率假设:城镇由2000年的1.31提高到2015年的1.62,以后保持不变;农村基本保持2000年的2.06-2.08水平。

综合城乡的总和生育率假设:2000-2005为1.75,2005-2010为1.80,2010-2020为1.83,2020-2050及以后为1.80。

该“软着陆”方案较好地吸纳了“硬着陆”低方案预测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优点,同时避免了老龄化过于严重,年龄结构变动过于急速的缺点;吸纳了“缓着陆”高方案预测老龄化可控制在较低水平,年龄结构变动比较合理的优点,同时避免了人口数量控制不力的缺点。

较好的兼顾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扬长避短、现实可行的比较理想的方案。

实现这一方案,提出“稳定低生育水平+适度调整”的生育政策“三点建议”:一是全国不分城乡,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结婚一律允许生育两个孩子,简称“双独生二”。

二是农村一方为独生子女者结婚现在即可允许生育两个孩子,城镇可从“十二五”开始实施,即“一独生二”。

三是在有效制止三孩及以上多孩生育条件下,农村可不分性别普遍生育两个孩子,现在即可实施,即“限三生二”;城市暂不实施,待人口零增长态势已成定局后实施。

经过测算,如果这三条建议如期付诸实现,并不会造成生育率较大幅度的反弹,也不会突破“软着陆”中方案控制目标。

提高人口素质。

实现由人口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根本在人口素质的提高。

《人口战略》作出身体素质是基础、教育素质是关键、文明素质是保证的论断。

借鉴国际经验,后进国人均GDP达到先进国40%时,人均所受教育年限应达到先进国的70%左右;后进国人均GDP相当于先进国80%时,人均受教育年限应与先进国持平。

由此提出后进国追赶先进国要从教育追赶做起,坚持教育优先原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投入尽早达到占GDP4%。

联系我国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已经过去一代人,要特别注重独生子女教育,吸取德国等开展德育的成功经验,将国家核心价值观编入中小学教科书,提高人口文明素质从娃娃教育抓起。

调整人口结构。

一是调整劳动年龄人口结构与“人口盈利”的关系。

“软着陆”中方案预测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可由2000年的8.67亿,增加到2017年峰值时的10.00亿;2030年减至9.89亿,2050年减至8.62亿。

劳动年龄占总人口比例,可由2000年的68.70%,上升到2009年峰值时的72.30%;2030年下降到67.36%,2050年下降到61.29%。

如以0-14岁+65岁以上与15-64岁人口之比,即从属年龄比或社会抚养比在0.5以下作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黄金时代”或“人口盈利”、“人口红利”、“人口视窗”的标志,则经历1990-2030长达40年左右的黄金时代,足以再支撑中国经济高增长20年。

可见在经济技术不断进步条件下,21世纪上半叶总体上不会发生劳动力供给不足,可能发生的是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短缺,以及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高龄化和活力减退问题。

然而“软着陆”中方案预测自身,即已具备一定的调整劳动年龄人口供给的弹性和活力。

二是调整老龄化与“人口亏损”。

2030年“人口盈利”期过后,将步入老龄化加速推进和从属比持续上升的“人口亏损”期。

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速度比较快、达到的水平比较高和累进增长的特点。

《人口战略》提出以2050年发达国家老龄化率可能达到26%为最高“警戒线”,任何时候中国都不应超过这一“警戒线”;从实际出发,提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全方位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应对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等应对“人口亏损”的“止损”性建议。

三是调整出生性别比与性别结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当前已经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人口战略》认为,以往的治理收效不大主要是“对症下药”不够。

当前一孩出生性别比略高于正常水平,二孩出生性别比则上升到150、三孩上升到160左右,二孩及以上出生性别比“异峰突起”是症结所在。

建议除了在经济、政治上要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观念上要破除重男轻女的传统外,必须改变“生男即止,独女户生二孩”的生育政策,使生育政策同性别脱勾,消除生育政策因素的不利影响。

四是调整城乡结构与人口城市化。

目前中国人口城市化处于S曲线中部,可望在“快车道”上继续行驶较长时间,预测2020年城市化率可接近60%,此后城市化速度将呈减慢趋势。

《人口战略》在强调加快推进人口城市化步伐的同时,提出防止堕入城市化“拉美陷阱”,解决好变农民为市民,坚持走统筹城乡发展路子的建议。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战略》构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框架体系,结合当前热点问题作出有创新性的阐释。

在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论证了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中所谓“刘易斯转折点”的实质,乃是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是由我国劳动力供给从无限转变到有限规律的反映;在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阐释中,借鉴国际经验和实证回归分析,揭示了经济起飞的人口素质“门槛”,临界值为居民平均所受教育年限8年;提出和阐释了人口压力指数,列出西部、中部、东部人口压力指数逐级减少现状,指出单纯以人口密度看待人口地区分布的不科学性和不合理性。

在人口与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方面,突出劳动就业保障、养老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与人口变动关系密切的问题,提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补偿机制,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从“反贫困”为主转变到提高生活质量上来,以更好地体现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宗旨。

在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着重指出我国作为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一半的国家,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的“加权效应”格外引人瞩目,必须在节约、开发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中突出节约资源,将节约资源和建立节约型社会列为基本国策。

《人口战略》强调运用市场的力量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力度,扶持和发展循环型经济,走资源节约型发展路子。

在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侧重随着21世纪人口变动、经济发展对环境压力的增大,在人口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握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人口素质的提高,把握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推进的节奏,营造有利于生态保护的人口环境;在环境保护方面,强调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加大市场手段调节的份量,解决环保外部效应内在化的理论和实际应用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