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地理考卷
一、填空
1、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有地理志的是(汉书·地理志),第一部有河渠志的是(史记)
2、唐代李吉甫所撰(元和郡县志)和宋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是我国古代两部地理名著。
3、东晋南朝时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南宋时都城(临安)
4、隋炀帝开大运河中,沟通河淮的名(通济渠),贯穿河北平原的称(永济渠)
5、西藏在唐代叫做(吐蕃),元代是中央(宣政院)部管辖
6、((华阳国志))的作者是(东晋)朝的(常璩)写的
7、齐召南是(清)朝人,他的地理学代表作是(水道提纲)
8、唐朝和宋朝时的东、西京是现在的(唐朝的东京指洛阳。西京指长安;宋朝的东京指开封府。西京指河南府)城市
9、战国秦汉以后兴起的民族是哪些民族(匈奴。鲜卑。突厥。回纥。蒙古。)
二、选择
1、法显是(d)的高僧,慧能是(b)的高僧。
A、汉
B、唐
C、北魏
D、东晋
2、水经注的作者是(d),水经注疏的主要作者是c )
A、班固
B、裴秀
C、杨守敬
D、郦道元
E、全祖望
3、
4、( c )年中俄两国缔结了尼布楚条约,( d )缔结了恰克图条约
A、1586
B、1736
C、1689
D、1728
E、1812
三、名词解释
1、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从时间上讲,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产生以来的地理环境变化以及与人类发展关系的问题;从学科的发展是来看,如果从沿革地理这个角度来讲,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传统科学,如果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讲,它又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
2、禹贡; 是《尚书》(一作《书经》,简称《书》)中的一篇。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此外兼载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无不详加论列。《禹贡》全书1193字,以自然地理实体(山脉、河流等)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即“九州”),并对每区(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今天看来,它其实是上古人类对天下的认识。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保留了非常重要的远古地理资料,是我们研究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也可见上古中国人活动的区域。
3、皇御全览图:为中国清朝所绘的地图。1708年由康熙帝下令编绘,以天文观测与星象三角测量方式进行,采用梯形投影法绘制,比例为四十万分之一。是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
全国地图。聘请西洋传教士经过经纬度测量绘制而成。其中,实测经纬度值的地点有六百馀处,多处使用三角测量法,并使用少数的天文测量法。此地图在中国地图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清朝中叶至中华民国初年国内外出版的各种中国地图基本上都渊源於此图。4、皇木采办:明清两朝为满足宫廷园林、陵寝建筑的需要,在南方,尤其在西南地区进行的官方大规模的伐木活动。
5、行省:官署名。行中书(尚书)省简称。金以地方有征伐之役,设行尚书省以分任军民之事,非定制。元世祖建国后,始置中书省。中统、至元间,于各地分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因事设官,所以中书省长官领其事,用行某省事系衔。后渐为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秩正一品,掌统管内军政要务。先后设立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等十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丞相或设或不设,无丞相则以平章统理。十行省之外,因军政所需,又增设若干临时性行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武宗至大二年(1309),曾两度改称行尚书省。明初沿置,秩从一品,各设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下设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及都事、检校、照磨、管勾、理问、知事等。洪武九年(1376)罢,改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行省,或简称省。清初增至十八行省,后又增至二十二行省。现今省制大致渊源于此。
四、简答论述(详细写)
1、简述黄河变迁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答:原因:(一)自然原因水文条件因素。河流地貌因素。下游地形条件。(二)社会原因政治中心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因素。战争原因。
过程: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极为复杂,不仅次数频繁,流路紊乱,波及地域也极为广阔。今据河道的主要流向,大体可分成四个时期:(1)从春秋战国时代至北宋末年,黄河下游河道虽曾有多次变迁,其中除某一时期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流经今河北平原由渤海湾入海。(2)南宋建炎二年(1128)冬,金兵渡河南下,宋东京留守杜充在滑县以上李固渡(今河南滑县南沙店集南三里许)以西扒开河堤,决河东流,经豫鲁之间,至今山东巨野、嘉祥一带注入泗水,再由泗入淮。(3)从明嘉靖后期至清咸丰四年的三百年中黄河大部分时间保持在今废(淤)黄河一线上。如上所述,明嘉靖以前治河的措施是加强北岸堤坊,南岸分疏入淮。以后南岸多分流后,徐州以下干道上水源缺乏,影响漕运。(4)清咸丰五年六月黄河在兰阳铜瓦厢决口,开始时分成三股洪水,都在山东寿张县张秋镇穿运河,挟大清河人海。黄河下游结束了七百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又回到由渤海湾人海的局面。或者答这个,你自己选择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极为复杂,不仅次数频繁,流路紊乱,波及地域也极为广阔。今据河道的主要流向,大体可分成四个时期:(1)春秋战国时代至北宋末年由渤海湾人海时期;(2)从金元至明嘉靖后期下游河道分成数股汇淮入海时期;(3)明嘉靖后期至清咸丰四年(1854)下游河道单股会淮入海时期;(4)清咸丰五年以后河道由山东利津入海时期。
影响:历史时期黄河长期决口、泛滥和改道,对下游平原地区的地理面貌和社会经济生活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每次决口后洪水泛滥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自不待言。洪水过后,在平原上沉积大量的泥沙也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它扰乱了自然水系,如填平了原来的湖沼,淤浅了天然的河流,宣泄不畅之处又将原来洼地变成了湖泊。在平地上留下了大片沙地、沙丘和岗地、洼地。由此种种,把原先农业生产很发达的地区,变成了旱、涝、沙、碱的常灾区。因此,黄河变迁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历史地理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史的问题。
(1)洪水和泥沙吞没了农田和城镇,留下了大片碱地沙荒。
(2)黄淮海平原上河流的淤浅和水运交通的衰落。
(3)平原洼地的湖陆变迁。
2、历代王朝疆域变迁(分朝代论述)
答:一、先秦时期
•传说时代“帝王”的活动范围:黄河中游
•夏朝疆域:今山西、陕西、河南交界地区,即嵩洛地区。
•商朝疆域:西至甘肃,东达大海,南达江淮,北至阴燕。
•周朝疆域:于燕、江、淮、汉等地有新的开拓。
•战国疆域:东北至辽东、朝鲜,北到内蒙古河套地区,西抵甘肃、四川,南达洞庭南境,东南至浙、赣。
二、秦汉时期
•秦朝的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汉武帝时,东有朝鲜,西通西域,西南达于云南、贵州,南至两广。
•东汉疆域中后期比西汉有缩小。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北收缩:由于高句丽兴起,到七世纪后撤出东北。
•北方收缩:鲜卑——柔然——突厥占领大漠南北。
•西方收缩:西域大部丧失。
•西南收缩:越南临邑国兴起,缩至越南北部。
四、隋唐时期
•唐朝疆域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方向的最远线是西至中亚,北至今天的西伯利亚南部,南至越南。
具体来说:安东都护府至朝鲜、乌苏里江以东;安北都护府至西伯利亚南;安西都护府至波斯,北庭都护府至咸海;安南都护府至云南东南部、广西西南部和越南北部。
五、宋、辽、金时期
公元10世纪下半叶~13世纪下半叶,中国分裂为好几个政权,在中原的有宋、辽、金、夏,在边区的有大理、吐蕃和西州回鹘、西辽等。
六、元、明、清时期
•元朝疆域
•元朝在东北置辽阳行省,其南界抵达辽东半岛南端,东南与高丽接壤,东到海,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