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书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书笔记

今天,城市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巨大浪潮推动下,已经步入了加速城市化的过程,可谓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建设百花齐放,城市规划欣欣向荣。而中国城市自古几千年来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体现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所以,在许多地方“引进国际规划”“运用发达国家经验”和“借鉴国外城市”等成为一种时髦、一种资本、一种需求。但是城市是一个复杂的载体,不能单一而论,在借鉴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才是正道。因此,我读了张京祥的《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希望能得到一点收获。

读过这本书以后,我不得不承认,在城市建设方面,国外探索的道路要比我们成熟与丰富。

一、西方城市规划文明基石——希波丹姆模式

古希腊时期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共和政治制度,

使人文主义、公正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而善于理性

思辨、交流争论的人们更重视公共空间的建设。随着

古希腊美学观念的逐步确立及自然科学、理性思维的

发展,一种典型的城市规划模式产生了——希波丹姆

模式(图1)。该模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

数的和谐,强调以棋盘式的道路为城市骨架并构筑明

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以求得城市整体的秩序和

美。这就是整个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文明基石。 二、政权更迭下的西方城市规划思想

社会的性质与变革对于城市规划有着巨大的影响。从古罗马投射出王权至上的理性与绝对的等级、秩序感的君权化城市布局到教皇统治的以教堂为城市中心引领城市格局的城市布局;然后是15世纪西欧的文艺复兴,新兴资产阶级高举“人本主义”大旗,在人本主义下,人们崇尚人类,艺术家崇尚唯理主义的美学,强调把美的客观性用几何和数的比例关系固定下来,人们又开始追求“古典主义”,人们从中世纪清苦的宗教下解脱出来,逐渐追求世俗生活享受,新兴资产阶级的富有和地位,使府邸、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豪华气派的建筑取代教会和宫殿而占据城市的中心。再之

后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封建君权异常

强大,被称为“绝对君权时期”。规划设

计强调轴线和主从关系,突出表现人工的

规整美。

这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特点有:①追

求理想王国的城市图景。②高雅与精英主

义的营造思维。③尊重文化与“后继者”

原则。④巴洛克与古典主义规划思想的分

野与交融。通过壮丽、宏伟而有秩序的空间景观来喻意着中央集权的不可动摇。这

些在巴黎改建(图2)上面深有体现。

至此,在经过社会制度由帝制到教皇统治再到帝制,这一期间城市规划以

古典主义为主,古典主义构图简洁、几何性强、轴线明确、主次有序,追求完图1 希波丹姆模式

图2 古典主义思想的巴黎改建

整而统一效果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是,其追求冷冰冰“数的和谐”,缺乏个性和热情,是不可取的。

三、资本主义萌芽至二战时期西方城市规划思想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科技飞速发展,人口的不断膨胀,城市规划思想火树银花般大放异彩。

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确立了公民的社会意识,而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哲学态度和科学主义与实证主义的思维也逐渐形成。工业化给城市带来了一些列疾病和问题,于是,资产阶级开始进行公共卫生运动,而一些先驱把目光放在空想社会主义上,例如傅里叶、欧文、圣西门都提出了自己的理想城市模式。在此产生了两位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大师——霍华德和盖迪斯。

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图3),

思想内核是社会改革,空间模式是城乡

交融、群体组合,其对近代城市规划发

展的贡献和影响巨大。盖迪斯提出了城

市的综合规划观,他主张研究城市不仅

注重物质环境还要注重社会环境,而且

要区域协同规划,先调查研究再规划,

此外,他重视人文要素与地域要素在城

市规划中的基础作用。与霍华德和盖迪

斯不同,一些崇尚现代工业技术的工程

师主张用技术改造城市,解决城市问

题。这时期具代表性的是西班牙工程师玛塔提出的“带形城市模式”和法国建筑师戈涅提出的“工业城市模式”,它们成为“机械主义城市”的思想起源。

19世纪末,针对西方城市空间组织延续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且单调僵硬的现象,奥地利建筑师西谛1889年出版了《建筑艺术》一书,他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并实现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互动。西谛关于城市形态的研究,为近代城市设计思想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00年至二战前,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是对长期以来由“权贵主义”垄断建筑设计的一次重大反叛,它明确提出了“为大众服务”的概念,是大部分建筑规划精英以“拯救众生”为主旨领导的为广大劳苦大众服务的“精英主义”。它的基本思想是功能主义、形式上提倡简单的几何图形和非装饰原则、标准化和模块化、强调灵活整体的空间布局、重视节约建设开支费用。1928年现代建筑师在瑞士的日内瓦成立了国际现代建筑大会。1933年,“现代城市规划大纲”的《雅典宪章》,其主要思想是:城市分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根据这些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然后建立各分区间的联系。该宪章分离了城市的整体性、系统性,机械地划分空间,是理性的物质空间规划,认为城市规划

图3 霍华德田园城市

图4 赖特广亩城市

图5 沙里宁1918年完成的芬兰大赫尔辛基有

机疏散规划方案

是描绘未来的蓝图。但是,它的功能分区为当时无秩序、无计划的城市建设、

居住工业混杂的格局提供了指导。而且它指出的城市区域思想、为广大人民利

益的思想依然值得我们借鉴。

在此期间,一些城市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为解决城市问题,产生了赖特“广

亩城市”(图4)、沙利宁“有机疏散理论”(图5)等城市分散主义思想;为

解决小汽车与行人的冲突问题,佩里提出了“邻里单位”理论。盖迪斯、芒福

德等人确立了“区域—城市关系”是研究城市问题的基本逻辑框架,1938年芒

福德的《城市文化》更被称为区域规划的“圣经”。Array四、二战后城市规划思想

二战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增长,西方国

家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问题接踵而至。此时,规

划届不再是“集中主义”和“分散主义”的分歧,

“适度分散”已达成了共识,卫星城的建设风行,

英国的“新城运动”成为了一项国策。

这一时期最经典的案例是1944年阿伯克隆比

的大伦敦规划,他吸收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中

的分散思想、盖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和集合城市

的概念,采纳了恩温德卫星城建设模式,将伦敦

城市周围较大地域作为整体规划考虑的范围。该

方案对当时控制伦敦的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

境有一定作用,但同心圆封闭式的布局模式也造

成了通勤距离过大、配套设施不足、新城投资巨

图6 阿伯克隆比大伦敦规划大等问题。

1948年诞生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门学科,广泛影响着人类自然、

社会科学发展的几乎一切领域。城市规划此时也出现了从分解到综合的系统规

划思想,并运用系统方法、数学方法来分析、模拟城市,理性规划达到巅峰。

在功能理性主义绝对垄断时,Team 10提倡人本主义,呼吁城市规划要注重

社会文化和人类自身价值,其中,英国Smithson夫妇提出了“簇拥城市”,这

种城市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流动、生长、变化的思想。

至此,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的基础确立,为理想主义、理性主义、实用

主义。

1970—198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是一场混沌交锋,滋生了批判现代文明、

强调思想文化平等自由发展的后现代主义,其主旋律是多元性和差异性。

后现代理论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文脉主义的理论,由此引发的有凯文林奇的

城市意象、罗威、科勒的“拼贴城市”、“地点与场所精神”以及后来日本“新

陈代谢学派”的思想。此外,物质空间和政策协调整合的城市更新运动不断发

展,用社区改造代替了大拆大建的城市改造。同时,一些学者探索“未来城市”,

如弗里德曼的可插入城市、矶崎新的空间城市等。在社会方面,社会公正思想

和公众参与也正悄然兴起并不断发展。

针对对功能主义、理性主义的弊端,1977年国际建协在秘鲁利马制定了这

个时代城市规划的另一基本文件《马丘比丘宪章》。宪章指出不要为了追求清

楚的功能分区而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成和活力、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科

学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等观点,而且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公众参与。和

《雅典宪章》的区别,说明现代城市规划发展趋势是从理性主义向社会文化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