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晓景》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惠崇〈春江晓景〉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惠崇〈春江晓景〉](https://img.taocdn.com/s3/m/4d30083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3.png)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惠崇〈春江晓景〉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的是惠崇的《春江晓景》一课,该课主要内容是描写春江的景色和味道。
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春江的美丽和生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春江晓景》的内容,认识到春江的美丽和生机。
•学习一些生字词汇,如:“野鸭”,“翠岩”,“龙船”,“艄公”等。
•掌握描述景色和描写味道的表现手法。
2.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学会运用语言通过文字描写景色和味道。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加深对自然美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增强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爱好。
三、教学设计1. 导入环节老师通过放映有关春江的图片和视频,结合回答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春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学习活动(1)预读老师通过课文让学生自读一遍文本,并找出生字词汇和不懂得地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互相帮助。
(2)整体阅读学生分小组或个人读一遍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及重点段落,同时互相交流比较看法,老师进行点拨和解答。
(3)理解课文老师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描写春江的表达手法以及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4)分组朗读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想象自己是诗人,给大家带来更加灵动的感受。
(5)背诵分享学生通过背诵一段课文,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思考,增强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3. 教学总结通过课堂的学习和活动,学生对春江的味道和景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感受到了文学的美感和魅力。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更多的语感和感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估在课堂上,老师通过提问、回答和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课后的作业和阅读辅导,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和指导。
五、扩展延伸学生可以通过进一步阅读和了解,对作品《春江晓景》及其作者惠崇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精选4篇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94f2e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d.png)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精选4篇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篇一《惠崇春江晓景》是苏轼题在宋代画家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一首题画诗。
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写出了春光的明媚及春天万物勃勃的生机。
全诗语意浅近,诗意深远,含蕴有味,是适合儿童背诵的好诗。
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学生由看到读再想,看画面——读古诗——想意境,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然后让学生找出春天的词语来赞美春天就水到渠成了,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桃红柳绿、莺歌燕舞。
学习古诗,让学生在读中悟,留给学生一想象的空间,会让我们收到更多的惊喜!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篇二一、揭题导入。
读题目,了解作者并解题。
要求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学生出示资料解题: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画家。
2、苏轼是唐宋八大家这一,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又名苏东坡。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题的诗。
二、看图,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看图画,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都在做什么呢?2、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顺。
2)、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
而后可以分成小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和没读懂的地方。
三、检查读诗歌的情况。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的。
地方?谁愿意先来说说呢?1、先交流学生读懂的地方。
部分学生交流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读懂的地方。
(可以是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
)2、再交流学生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正要上来的河豚想到了什么呢?知道了什么?想干什么?联系全诗思考。
说说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如:“竹外、鸭先知、蒌蒿满地、正是河豚欲上时”重点讲解:“正是河豚欲上时” 学生回答:河豚想赶回春江产卵;知道春天来;知道桃花开了,春江水暖了……3、谁能看着图画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说出来?(自己先练习一下。
可以派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台下同学当评委。
)学生上台串讲诗意。
惠崇《春江晓景》课件
![惠崇《春江晓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b0550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0d.png)
惠崇《春江晓景》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春江晓景》这首诗,该诗选自教材第九章《宋词鉴赏》第二节。
内容包括对诗歌的整体感知、逐句解读、意象分析、主题探讨以及诗词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春江晓景》全文,把握其诗意和韵律美。
2. 分析诗中的意象,领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3. 了解作者惠崇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提高对宋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对《春江晓景》的整体感知和意象分析。
难点:理解诗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春江晓景》全文、注释、图片等。
2. 黑板、粉笔。
3.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春江晓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的感知,进而引入课题。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春江晓景》,让学生初步感知诗词的韵律美。
3. 逐句解读:教师对诗词进行逐句解读,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春江水暖鸭先知”、“竹外桃花三两枝”等。
4. 例题讲解:讲解诗词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如“惠崇”、“晓景”等,并进行拓展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意象描绘,练习仿写句子。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诗中领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以及抒发的离愁别绪。
7. 诗词背景介绍:讲解作者惠崇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提高学生对宋词的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全文,标注重点词汇和句子。
2. 在黑板上列出意象、情感、背景等关键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春江晓景》为题,写一篇300字的鉴赏文章。
2. 作业题目:背诵《春江晓景》。
答案:无需提交,下节课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惠崇的其他诗词作品,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组织课外活动,如春游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诗词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意象分析和情感领会。
2. 教学过程中的逐句解读、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一、意象分析和情感领会《春江晓景》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这些意象并领会诗人的情感是教学的关键。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优秀4篇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d7631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6.png)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优秀4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让学生了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
能够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
3、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策略: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
教学准备:查阅诗人资料,搜集相关古诗;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古诗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
请生介绍作者苏轼,揭示课题。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
2、范读(出示课件)3、分组读诗。
4、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句(出示第1、2行)。
(1)指名读(2)点击重点词:三两枝、鸭先知。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4)师归纳,生质疑。
(5)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想想诗句意境,指导朗读。
(7)总结学法2、学习第二句(课间出示3、4行)(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问题,反馈所学知识。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里什么?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学习目标: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清明惠崇春江晓景古诗教案
![清明惠崇春江晓景古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76262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1.png)
清明惠崇春江晓景古诗教案清明惠崇春江晓景古诗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
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参考资料: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活动反思: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
清明惠崇春江晓景古诗教案
![清明惠崇春江晓景古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15d60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7.png)
清明惠崇春江晓景古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古诗文二》,详细内容为《清明惠崇春江晓景》古诗。
该古诗描绘了春天江边清晨的美景,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意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的基本意思,积累重点词汇和句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江边清晨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景象,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古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3. 理解诗意: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古诗,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式,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4. 例题讲解:以古诗中的一句为例,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古诗中的一句,尝试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
6. 体会意境: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的朗读、理解、欣赏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清明惠崇春江晓景》2. 内容:a. 作者:苏轼b. 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上市时。
c. 重点词汇:惠崇、春江、晓景、竹、桃花、蒌蒿、芦芽、河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古诗,并进行背诵。
b. 选取古诗中的一句,进行翻译。
c.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描绘春天美景的短文。
2. 答案:a. 背诵古诗。
b. 示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024年惠崇春江晓景教案
![2024年惠崇春江晓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b5028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d.png)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l.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也喜欢春天,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
2.是啊,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有很多诗人赞美春天并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描写春天的古诗。
(喜欢)
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读课题。
二、学习《惠崇春江晓景》
2.理解诗意。
(读懂诗句意思,提出不懂问题)
3.体会意境。
(画画、朗读、表演)
4.反复吟诵。
四、学习《清明》
1.小组合作学习。
请孩子们根据这样的学习方法,在组长带领下,一步一步学习另一首诗《清明》。
2.小组汇报。
(1)刚才老师参与到孩子们的学习中,发现孩子们真会学习,现在请孩子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通过小组学习,读懂了什么?(生汇报后,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诗句)
春天令人心旷神怡,你们想知道宋代诗人苏轼是怎样写春天的吗?课件展示《惠崇春江晓景》诗。这首诗就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而写的。
1.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请大家翻开第5课,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出示词语卡片:
惠崇蒌蒿河豚。
指名读、齐读。
惠崇春江晓景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理解诗词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通过品读诗歌,感受诗人描绘的江南春天景色之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个人品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27bb9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2.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苏轼和惠崇,了解题画诗。
2、通过师生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3、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师生共同解决课堂难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难点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师生共同解决课堂中自然生成的问题,感受春天的美好。
学法质疑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过程设计意图一、猜谜激趣导入:三四月的春光,无限美好。
杨柳依依,桃花朵朵,微风习习,最美人间四月天!让我们猜一个谜语来开启我们今天的课程。
(出示大屏幕)猜猜他是谁?在我国灿若星河的诗歌殿堂里,有这么一位大诗人,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开创豪放派的风格,他的诗充满了深刻的人生思考,他的散文气势恢宏,变化自如,还有他的书法,他的绘画,无一不达到文学和艺术的巅峰。
不仅如此,他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他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
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
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他是无与伦比的。
那么,他是谁?(教师介绍苏轼文学常识,回忆学过的苏轼的诗)二、你言我语说诗题大屏幕展示诗的题目《惠崇春江晚景》,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1、惠崇是谁?2、惠崇和苏轼是什么关系?三、合作探究,研读全诗1、这首诗都描写了哪些景物2、你能在这些景物前面加上漂亮的修饰词吗?3、你对这首诗还有哪些疑问?预设问题:蒌蒿和芦芽是什么?河豚是一种什么鱼?什么是“欲上时”?为什么说桃花是“三两枝”?4、教师提问:诗中出现的景物惠崇的画中都有吗?(引出难点:惠崇的画中到底有没有画河豚?)5、根据所加的修饰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四、主题探究,总结升华这首诗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小结:这首诗通过描写早春的春江美景,表达苏轼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24年《惠崇春江晓景》课件.
![2024年《惠崇春江晓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99882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a.png)
2024年《惠崇春江晓景》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中国古典诗词选读》第三单元《宋词精选》中的《惠崇春江晓景》。
详细内容包括:1. 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
2. 诗词文本及注释。
3. 诗词意境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惠崇春江晓景》的背景、作者、文本及注释。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诗词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意境的把握,艺术特色的鉴赏。
2. 教学重点:诗词背景、作者简介、文本及注释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惠崇春江晓景》注释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江晓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展示图片,让学生描述画面。
(2)引入诗词《惠崇春江晓景》,介绍作者及背景。
2. 诗词学习(1)朗读诗词,让学生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2)逐句解析诗词,讲解注释。
(3)分析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3. 例题讲解(1)选取一道关于诗词意境的题目,进行分析讲解。
(2)选取一道关于艺术特色的题目,进行解析。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注释,翻译诗词。
(2)让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六、板书设计1. 《惠崇春江晓景》2. 内容:作者:苏轼背景:宋词精选意境:春江晓景艺术特色:描绘生动、意境优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惠崇春江晓景》。
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答案:(1)翻译:《惠崇春江晓景》的翻译如下:(略)(2)意境和艺术特色分析:(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诗词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
组织一次春游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诗词中的意境,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意境的把握2. 艺术特色的鉴赏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一、诗词意境的把握1. 诗句描绘的景物: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通过具体描绘,传达出春天的气息。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25626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63.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第1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惠、崇,蒌、蒿、豚”,了解重点字、词“竹外,鸭先知,蒌蒿,芦芽,欲、上”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能借助资料了解作者苏轼,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景。
3.能背诵古诗,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培养对古诗的学习的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书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二)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事先为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惠崇〈春江晓景〉》图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诗人。
(1)谈话:在我国灿若星河的诗歌殿堂里,有这么一位大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属于四川)人,是中国北宋时期(公元960--公元1127年)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曾担任嘉佑进士等官方职位,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你猜出他是谁了吗?(2)根据生的回答在屏幕出示诗人的画像,并在黑板板书:(北宋)苏轼2.背古诗。
(1)我们以前学过他的两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和《赠刘景文》,谁还能背一背。
(2)请个别生背。
(二)新授第一,诵读1.大家背诵的多好啊!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看屏幕,齐读课题。
(《惠崇春江晚景》)什么意思呢(惠崇是一个和尚的名字,他画了一幅画叫《春江晚景》,让苏轼题的诗。
)2.看来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苏轼。
我们对苏轼已经不陌生了,谁找到了关于苏轼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通过看书和上网找资料来介绍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2024版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教案
![2024版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c2852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2.png)
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教案目录CONTENCT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与反馈•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01教学目标与要求010203掌握古诗《惠崇春江晓景》的背景、作者及相关文学知识。
理解诗句的含义,能够准确翻译全诗。
了解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创作简单的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江畔景色的美丽和生机,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02教学内容与步骤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如《春晓》、《咏柳》等,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美好印象。
通过多媒体展示春江景色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春天的美景,为学习《惠崇春江晓景》做铺垫。
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01介绍苏轼的生平、成就及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02讲解《惠崇春江晓景》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
教师讲解诗意,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课文诵读与讲解重点难点解析重点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
通过诵读和讲解,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难点体会诗人通过描写春天景色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同时,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03教学方法与手段激活学生的情感借助多媒体通过展示春天的美景、播放优美的音乐,营造浓厚的春天气息,带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深情朗读教师或优秀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惠崇春江晓景教案
![惠崇春江晓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fa6a5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f.png)
惠崇春江晓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具体章节为《惠崇春江晓景》。
课文通过对春江晓景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详细内容包括:词语理解,如“惠崇”、“春江”、“晓景”等;句子解析,如“春江水暖鸭先知”;段落分析,深入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春天的氛围。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 领悟课文描绘的春江晓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词语、句子的理解,段落的分析。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描绘,感受春天的氛围,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挂图或PPT课件,展示春江晓景的美丽画面。
2. 词语卡片,便于学生学习和复习生词。
3.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江晓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春天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如“春江水暖鸭先知”,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4. 段落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春天的氛围,提高审美情趣。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惠崇春江晓景》2. 生词:惠崇、春江、晓景、水暖、鸭先知等。
3. 句子解析:春江水暖鸭先知。
4. 段落分析:课文描绘的春天景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描绘一幅你心中的春江晓景。
2. 答案要求:要求语言流畅,描绘生动,能体现春天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描绘春天的诗歌、散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组织学生进行春游活动,观察春天的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清明惠崇春江晓景古诗教案
![清明惠崇春江晓景古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75f73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8.png)
清明惠崇春江晓景古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古诗二首》中的《清明惠崇春江晓景》。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春江的美丽景色,诗中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2. 诗歌的整体意境和主题思想。
3. 诗歌的韵律、节奏、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诗的背景和作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诗句的翻译。
2. 教学重点:诗歌的整体意境和主题思想的把握,以及朗读和背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清明时节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及诗歌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美。
3.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语气。
4.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5. 感悟诗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6.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填空、翻译等练习。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句,完成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诗人及诗歌背景。
2. 诗句解析:关键词语、修辞手法。
3. 诗歌意境和主题思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清明惠崇春江晓景》。
(2)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3)翻译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 答案:(1)诗句已附在作业纸上,学生自行完成。
(2)示例:春天来临,小草长出了嫩芽,黄莺在空中飞翔。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b3f65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17.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我国标题性器乐曲自身的美及内在的情感表达,感受乐曲优美、迷人的意境,体沃曲幽远、和谐、含蓄、宁静的东方古典美。
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内涵和民族乐器的表现力,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通过以音乐为主线,对同名诗歌、绘画、舞蹈的欣赏,构建起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与互通,了解它们各自特的风情和共同的神韵,加深对包容于音乐中的广阔文化内涵的体验。
3.了解我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鱼咬尾”及“换头合尾”的曲调处理变奏手法。
教学重点:了解民族器乐曲“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民族调式的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简介《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中国古典乐曲,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阳箫鼓》,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乐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巧妙细腻的器乐组合,形象地描绘了“夕阳”、“渔舟”、“暮鼓”、“花影”等春江迷人的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全曲有十部分组成:引子与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乃归舟、尾声。
二、聆听乐曲1。
听乐曲引子请学生思考: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能听出哪些乐器在演奏?引出课题《春江花月夜》。
2。
琵琶:弹拨乐器,木制,原称“批把”,由演奏方式而得名。
公元四世纪由西域传入内地,在乐队中应用相当广泛。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感受。
3.学生随音乐学唱全曲的主要旋律谱例:江楼钟鼓002(1)聆听感受全曲的主要旋律。
结构特点一:鱼咬尾提示学生注意前乐曲结尾的音与后句开头的音是相同的,乐句间连锁传递,环环相扣,使得旋律流畅,格调平和委婉。
自然引出我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的常用手法“鱼咬尾”。
“鱼咬尾”是我国传统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其特点是前句旋律的尾音与后句旋律的首音形成各种形式的重叠。
(2)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唱主要旋律两遍,体会旋律的委婉平静,优美如歌。
《春江晓景》教案教学设计
![《春江晓景》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0578e5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b.png)
《春江晓景》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春江晓景》的含义,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春日江边美景。
2、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积累经典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你们能说一说春天的景象吗?(学生自由发言)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江边美景的古诗——《春江晓景》。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的诗词风格豪放,题材广泛。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晓景》所题的诗。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和节奏。
4、全班齐读,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味。
(四)理解诗意,想象画面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1)“竹外桃花三两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引导学生想象:在青翠的竹林外,几枝桃花绽放,那粉嫩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2)“春江水暖鸭先知”:鸭子在水中嬉戏,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提问:为什么鸭子能最先知道江水变暖呢?(因为鸭子经常在水中活动)(3)“蒌蒿满地芦芽短”: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
展示蒌蒿和芦芽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4)“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正是河豚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的时候。
介绍河豚:河豚是一种有毒的鱼,但味道鲜美。
春天是河豚回游的季节。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整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五)品味诗句,体会情感1、思考:诗人是如何描绘春天的景象的?(通过对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2、体会诗人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这样一幅美好的春景图,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8ce9f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a.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与反思第【1】篇〗惠崇春江晓景的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惠崇春江晓景的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设计思路:1、引导学生重走诗歌作者从构思到成型的创作思路,在探究思路的过程中了解诗人的特定心意,在探索诗词的创作技法的同时感受诗词意境,从而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和提升。
2.将学生自己与诗词作者同位思考,在追溯诗人的心灵轨迹的同时体验自己的心灵波动;3.在还原和再现文本语言所创设的人物场景、事物场景、虚拟场景、心灵场景过程中,去认识人物的本质特征,感受人物跳动的情感脉搏,再现其音容笑貌;去探究事物的来龙去脉,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去把握景物的各种特征,欣赏其外在和内在美。
在此基础上探求语言的表达方式,文本的构筑法则,文化的博大精深、价值的核心体系。
4.探索一条诗词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全新思路,追求“以诗化人、以诗寓趣、以诗育人、以诗增智”的理想效果。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能借助资料了解作者。
3、能借助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大意。
感受春天的美景。
4、能背诵古诗,对古诗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5、能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书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1.堂课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 表现春天情调和表现凄凉情调的乐曲磁带。
3. 搜集赞美春天的词语、诗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老师也喜欢春天,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2.是啊,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惠崇〈春江晓景〉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惠崇〈春江晓景〉](https://img.taocdn.com/s3/m/b982f04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9.png)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惠崇〈春江晓景〉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春江晓景》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作者。
2.认真阅读和听《春江晓景》这篇课文,并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3.理解《春江晓景》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意境,并能初步分析这篇课文的语言、声音、气氛等诗意。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展示课文标题
展示《春江晓景》这篇课文的标题,让学生了解到这篇文章所讲述的故事内容。
(2)导入词汇
导入词汇:晓、江、景、诗人、春天,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字词的基本意思。
(3)了解作者
通过介绍诗人辛弃疾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课文阅读做铺垫。
2.阅读和分析课文
(1)阅读整篇课文
通过朗读和学生自读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把握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和语言特点。
(2)分析语言特点
通过课文的朗读和学生的合作讨论,帮助学生初步感受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包括色彩丰富、意境深远、气氛优美等。
(3)理解意境
通过学生的个人感受和合作讨论,为学生引导出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篇课文。
3.拓展阅读
通过展示荷塘的图片、观察和品尝春天的鲜花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春天的美好和诗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三、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课文《春江晓景》的背景和作者,认真阅读和听课文,初步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的意义,以及分析这篇课文的语言、声音、气氛等诗意,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和诗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惠崇春江晓景教案
![惠崇春江晓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76f4e210a6f524cdbf8592.png)
一、谈话引入课题l.同学们,今天老师把你们带到这里,共同上一堂经典诵读课,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把你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有信心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你十足的信心走进今天的课堂。
2、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用四字词语概括)3、是啊,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
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有很多诗人赞美春天并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诵读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或诗句。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都非常喜欢.今天就来再欣赏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请齐读课题:《惠崇春江晓景》。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呢。
有请--———4、讲得非常好,看大屏幕,惠崇画的这幅画名叫《春江晓景》,苏轼的这首诗是题在这幅画上的,所以就以“惠崇《春江晓景》”命名了。
下面我们就来诵读欣赏这首诗。
(幻灯片打出全诗)二、读一读读正确1、自由读要求:读准确。
2、汇报读。
要求:声音洪亮、读正确.3、指导读指出重音升降调缓气再读三、说一说解其意。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读百遍其义也自现.)看书中注释,你弄明白了哪些词的意思2、我们能从诗的哪一句知道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江、春)3、诗中都写了哪些春景呢?一共七处,请全部找出来。
(课件)(竹林、桃花、江水、小鸭、蒌蒿、芦芽、河豚板书)我们再说得具体一点。
如:翠绿的竹子、一片竹林、粉红的桃花、三两枝桃花、微波荡漾的春水、成群的鸭子、戏水的鸭子、茂盛的蒌蒿、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新生的芦芽、逆流而上的河豚。
产卵的河豚4、说说诗句的意思5、你能看出诗中哪些是写的实景?哪些是诗人的想象吗?有请XXX XXX两名同学到前面来领着同学们作进一步赏析.(赏析)大屏图出示由此看出,诗歌因为图画而生动形象,图画也因诗歌流传至今。
这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其实世上之事如春江之水,鸭子只有下水之后才知水温的冷暖变化.很多事情只有深入实际才能辨真假虚实。
6、有感情的再读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崇·春江晓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惠(h uì)、崇(chóng)蒌蒿(lóu ,hāo)豚(tún),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够背诵并默写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目标:学会正确流利感情地吟诵古诗,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让学生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理由: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根据学生的学期基础而制定的,这首诗是在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出现的课文,对作者所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他们还不能通过自学掌握,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才能慢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古诗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古诗说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难点: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和深远的意境。
理由:
1.古诗的教学重点,不可能脱离了解古诗的景色和作者思想情感。
正是因为古诗做到了情景相融,才是古诗灵魂所在。
所以,作为教学重点是合情合理的。
2.对于意境这种比较模糊的概念,小学生在理解的时候相对困难,所以是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上先出现一幅春江晓景的图片。
2.加入作者苏轼的简介。
3.生字词及古诗分别加入PPT幻灯片。
理由:
1.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现春江晓景的图片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之前,有一个直观的画面,通过这种诗画结合的特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加入作者简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加深理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因为苏轼是在我们历史文化在是占优一席之地的。
3.在学习生字词和朗读课文的时候,能够让学生高度集中。
教学过程:
1.导入:问题导入
同学们,春天有什么景象?你能用你的话简单地说说吗?
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进行简单的总结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出事春江晓景图引入今天需要学习的课文。
2.教师先读一遍课文。
3.让学生自己朗读,借助字典或者同学之间相互认读的方式学习生字词。
4.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本课所需要学习的生字词。
5.教师认真反复的拼读每一个词,并让学生跟读、点名读、分小组读等方式来进行,并对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进行表扬。
6.将多媒体课件切换到春江晓景,问学生图上出现的景物是不是在古诗中都有体现。
学生回答完毕,再问:为什么图上没有出现河豚,而作者又写了“正是河豚欲上时”?
7.带着刚刚提出的问题开始讲解课文大意。
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如:为什么桃花只有“三两只”,为什么是“鸭先知”。
8.讲完整首诗之后,问学生,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图上没有出现河豚,而作者又写了“正是河豚欲上时”,引导学生向作品的深远意境和作者思想感情方面去解答。
9.总结学生的答案,并作出简单的小结。
讲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10.通过对整首诗的学习,让学生再进行朗读,慢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1.布置作业:课后巩固生字词背诵并默写古诗。
理由:
1.三年级的上课氛围不像高年级那么紧张,所以可以通过问题导入、谈话导入、画面导入等方式来进行教学的开展。
2.教师先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更快学会生字词和掌握朗读节奏。
3.通过自主和互助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多媒体出现上出示生字词方便教师的教学。
5.通过多次朗读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
6.诗画结合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之前,有一个直观的画面,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可以补充说明苏轼的诗,具有画面感。
同时,在初读课文的同时,提出问题,能够让学生在自己初读课文的时候带着问题进去朗读,有目的性。
能够让学生对诗中的景色有个初步的了解,让教师讲课的时候更容易深入。
7.在本教案的教学过程中,第七步是最为关键的,因为涉及到古诗文的讲解,那么对于古诗文的讲解,教师通过日常的语言去描绘,以彰显古诗的语言凝练。
8.回顾学习前所提出的问题,做到有头有尾。
9.讲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目标,也是教学重点。
10.帮助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实现感情目标。
11.如今,相关的教育政策规定三年级以上的才能布置作业,对于本课的学习后,主要的作业任务是背诵,那么这点也不会给学生的带来过多的学习压力。
板书: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理由: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环节,能起到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