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教学大纲

德育原理教学大纲
德育原理教学大纲

《德育原理》教学大纲

学时:36 学分:2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德育原理是普通教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德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实践性。德育原理研究德育的现象、特征与规律,在此基础上确立德育的价值取向与基本规范,是教育理论的基础学科,教育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

课程的任务是研究德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历史,探索和揭示德育规律,建立科学的德育理论体系,帮助教育工作者学习与掌握德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他们提高德育实践的实效性。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和研究,了解德育的基本常识,掌握德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寻求观察德育问题的多种视角,构建分析问题的理性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在此基础上形成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能力。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德育理论与实践有总体的认识;

2、牢固掌握德育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现代西方德育理论的主要流派及我国道德教育实践中的主要经验教训,了解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的前沿动态。

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能利用德育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当前我国道德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从事道德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贯穿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原则。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写论文和研究性学习等方法。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为36, 其中讨论10学时,研究性学习2学时,讲授24学时,分配如下:

五、课程考核

考核一般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试卷从已建成的试卷库中随机抽取。每章都占一定的比例。题型多样,覆盖面广。试卷的批改是在密封条件下进行的。命题要求如下:

(1)基本概念与原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的试题,分数比例分别为30%、30%、40%。

(2)试题分为易、较易、较难与难四个等级,分数比例分别为20%、30%、30%与20%。

(3)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是非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评论分析题和论述题等,分数比例分别10%、10%、20%、25%、20%、15%;可根据试题的难度,微调各类题型的题量和分值。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第二版),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第2版。

2、檀传宝着:《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3、黄向阳着:《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4、吴亚林着:《德育创新论》,东方出版中心,2001年11月第1版。

七、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反思道德教育

1、教学内容:主要论述三个问题:道德危机——世界性的难题;道德教育的双重困惑;需要一种什么样的道德教育理论;德育思维的转换。

2、教学基本要求:学会分析道德危机的表现及原因,明确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含义,掌握德育思维转换的策略。

3、重点与难点

重点:道德教育的双重困惑

难点:德育思维的转换

第二章德育及其历史进程

‘·

1、内容提要:德育的概念;学校德育的历史进程;德育理论及主要议题。

2、本章教学目标:掌握德育的概念,了解学校德育的历史进程,认识德育理论的基本框架,能分析研究德育理论的重点议题。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德育的概念的理解

难点:德育理论及主要议题

第三章现代德育与德育现代化

1、内容提要:现代德育的含义;德育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德育。

2、本章教学目标:明确现代德育与德育现代化的含义,掌握德育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分析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改革的思路。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现代德育与德育现代化的含义

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与现代德育的关系

第四章现代德育过程

1、内容提要:德育过程研究的性质、任务与意义;德育过程的一般性质及其基本规律;现代德育过程的性质与特点;德育过程组织的基本环节;德育过程组织的原则;现代德育过程的组织运行方式。

2、本章教学目标:认识德育过程的本质与规律,掌握德育过程组织的原则与运行方式。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德育过程的规律与原则

难点:德育过程的组织运行

第五章思想品德观与现代德育

1、内容提要:思想品德的概念;思想品德观及其变化;品德结构研究概述;品德结构的研究对于现代德育的意义;国外关于品德发展研究概述;中国当代品德发展研究;当代中国青少年品德的特征及成因。

2、本章教学目标:掌握思想品德的概念及品德的基本结构;了解国内外关于品德发展研究的成果,分析当代中国青少年品德的特征及成因。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当代中国青少年品德的特征及成因

难点:国内外关于品德发展研究的成果

第六章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

1、内容提要:教育目的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目标在德育活动中的作用;制约现代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的因素;国外关于德育目标的主张;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

2、本章教学目标:明确教育目的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的关系,认识德育目标在德育活动中的作用,了解制约现代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的因素,借鉴国外的经验,对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与内容体系进行分析与评价。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制约现代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的因素

难点:对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与内容体系进行分析与评价

第七章现代德育课程

[本章内容特点和意义] 加强和改进德育课程是德育目标、内容的体现,也是实现德育目标的保证。德育课程建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环节。这一章我们讨论德育课程的基本理论,德育课程的分类以及各类德育课程的特点、功能、组织设计等问题。

[重点、难点] 了解各种类型的德育课程的特征、功能;正确理解德育课程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提示] 讲授法、讨论法。

第一节德育课程概述

一、对课程与德育课程的理解

(一)对“课程”的理解

(二)对德育课程的理解

二、德育课程与德育目标

三、德目主义与全面主义

四、现代德育课程的类型

第二节认识性德育课程

一、认识性德育课程概述

(一)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地位、特征

(二)认识性德育课的功能

二、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与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

(一)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灌输

(二)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探究

三、认识性德育课程的优化

(一)把德育的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上

(二)大胆吸收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讨论法及问题教学法来改进课堂教学。(三)加强德育教师的培训,使他们对各种德育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四)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化

第三节活动性德育课程

一、活动性德育课程概述

(一)活动性德育课程在现代德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二)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特征——实践性

(三)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功能

二、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组织

(一)活动的完整性

(二)活动的积极性

第四节隐性德育课程

一、隐性德育课程概述

(一)隐性课程的概念

(二)隐性德育课程的特征

1.影响的间接性、潜隐性

2.范围的广阔性

3.发生作用的无意识性

(三)隐性德育课程的功能

1.陶冶功能

2.导向和激励功能

3.规范、约束功能

二、隐性德育课程的分类与设计

(一)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二)校园文化建设

1.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2.优化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

3.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班集体建设

1.对学生明确地提出要求

2.培养学生积极分子

3.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4.积累集体的优良传统

思考题:

1.各类德育课程有什么特征和功能

2.如何优化认识性德育课程

3.如何发挥隐性德育课程的作用

第八章德育网络

[本章内容特点和意义] 德育的实施必须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德育力量的共同努力。本章将论述德育网络的意义,它的构建与功能,以及学校在德育网络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德育网络的功能、学校在德育网络中的作用、德育网络的构成。[教学方法提示]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第一节德育网络的含义及其功能

一、德育网络的含义

二、建立德育网络的必要性

(一)构建德育网络符合青少年品德形成规律,也是现代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改变“孤岛教育”状况,使学校德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三)适应现代德育时空结构变化,发挥课外生活发展性功能

三、德育网络的功能

(一)保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影响一致

(二)开发、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加强德育力度

(三)优化学校德育的外部条件

(四)通过信息筛选、保证教育目标实施

第二节德育网络中的组织及其沟通措施

一、德育网络中的组织机构

(一)社会(社区)教育委员会

1.学校中心型

2.区、乡(镇)政府中心型

3.厂区中心型

(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三)居(村)民委员会教育领导小组

(四)家长学校

(五)家长教育委员会

二、德育网络的沟通方式

(一)联席会议

(二)互访

(三)通讯联系

(四)编印刊物

第三节学校在社区教育网络中的功能

一、学校在社区德育网络中的有利条件

(一)学校是各种优秀的文化道德思想的集中地

(二)学校成员扮演着价值观导向者的角色

(三)学校的科学思想、科学思维方式、信仰倾向对当地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学校的文化活动往往是当地文化活动的核心内容

二、学校在德育网络中的作用

(一)导向作用

1.通过在网络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把握方向

2.利用学校优势,提高德育网络中成员的教育水平和活力

(二)调节作用

(三)精神文明辐射作用

1.道德教育、道德同化作用

2.文化宣传、政策宣传作用

3.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

思考题:

1.谈谈构建现代德育网络的作用。

2.学校在德育网络中的作用如何

3.设计一幅你理想中的德育网络图。

第九章现代德育方法与模式

[本章内容特点和意义] 德育方法问题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本章在对以往德育方法论和具体的德育方法进行检讨与反思的同时,提出了以自我教育为主、兼及指导教育方法的德育方法论和新的分类模式,并对德育模式进行了阐述。

[重点、难点] 当代西方主要的德育模式及其对我国德育改革的启示。[教学方法提示] 讲授法、阅读指导法、讨论法

第一节两种德育方法论

一、德育方法的概念

二、对传统德育方法论的回顾

(一)西方传统德育方法论的检讨

(二)对中国传统德育方法论的反思

三、现代德育方法的建构

第一节德育方法的分类及其内容

一、已有的德育方法分类

(一)说理教育法

(二)情感陶冶法

(三)实际锻炼法

(四)榜样示范法

(五)修养指导法

(六)思想品德评价法

二、新的德育方法分类

(一)自我教育的方法

1.自我认识

2.自我体验

3.自我控制

(二)指导教育的方法

1.说理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陶冶教育法

4.实际锻炼法

5.品德评价法

6.生活指导法

7.心理咨询法

第三节德育模式

一、德育模式概述

二、西方几种主要德育模式

(一)价值澄清模式

(二)认知发展模式

(三)体谅关心模式

(四)社会行动模式

(五)完善人格模式

三、当代教育模式构建

(一)价值观导向模式

(二)情感体验模式

(三)行为践行模式

(四)心理辅导模式

思考题:

1.如何构建科学的德育方法论

2.述评西方几种主要的德育模式。

3。如何构建我国的德育改革模式。

第十章现代德育管理

[本章内容特点和意义] 现代学校德育管理是现代德育论的重要课题,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本章主要论述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一般理论,德育管理的意义、任务、内容以及现代学校德育管理运行的一般程序。

[重点、难点] 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特征和运行

[教学方法提示] 讲授法、讨论法

第一节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含义、结构与特点

一、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含义

(一)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概念

(二)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特征

1.现代学校德育管理与现代经济等其他非学校管理

2.现代学校德育管理与学校内部其他管理

3.现代学校德育管理与现代学校德育

二、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结构

(一)现代学校德育管理主体

(二)现代学校德育管理客体

(三)现代学校德育管理指挥系统

(四)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方式、方法、手段

(五)现代学校德育管理职能

(六)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目标

三、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特点

(一)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民主性

(二)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开放性

(三)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科学性

第二节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意义、任务和内容一、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意义

(一)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发挥德育组织的作用

(三)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效能

二、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一)德育思想管理

(二)德育目标管理

(三)德育计划管理

(四)德育制度管理

(五)德育组织管理

(六)德育环境管理

三、现代班级德育管理

(一)班级德育管理的基本任务与内容

(二)班集体的特征与形成阶段

(三)现代班级德育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现代德育管理的运行

一、现代德育管理运行的基本环节

(一)德育管理计划

(二)德育管理实施

(三)德育管理的检查和形成性评价

(四)德育管理的总结

二、现代德育管理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一)各环节有机结合、有序进行

(二)各环节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三)不断发展,螺旋上升

三、我国现代学校德育管理体制

(一)校级德育管理运行

(二)学校中层德育管理的运行

(三)班级德育管理的运行

思考题:

1.根据德育管理的运行环节,调查一所中学的德育管理情况,写出调查报告。2.采访一位优秀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经验和艺术。

第十一章现代德育评价

[本章内容特点和意义] 德育评价是德育过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做好德育评价工作,对于德育过程的优化控制、德育效率的提高与德育效果的增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章主要探讨德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重点、难点] 德育评价体系、德育工作评价、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方法。[教学方法提示] 讨论法、谈话法、讲授法

第一节德育评价概述

一、德育评价与现代德育评价

二、德育评价的意义与功能

(一)德育评价的意义

(二)德育评价的功能

1.信息反馈功能

2.管理功能

3.教育功能

4.研究功能

三、德育评价的对象与内容

(一)德育评价对象的特殊性

(二)德育评价的内容

四、德育评价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二)客观性原则

(三)科学性原则

第二节现代德育评价的科学理论基础

一、现代德育评价的科学方法基础

二、德育评价的原理

(一)德育评价的价值观

(二)德育评价是一个完整、连续的过程

(三)德育评价体系的要素分析

1.德育评价目标体系

2.德育评价指标体系

3.德育评价的种类

第三节德育工作评价

一、德育工作评价的意义和任务

(一)德育工作评价的意义

(二)德育工作评价的任务

二、德育方案的可行性评价

(一)德育工作方案评价的组织

(二)确定德育工作方案评价的目标及指标体系

(三)收集信息资料

(四)由有关评价者作出评判

三、德育实施过程评价

(一)德育实施过程评价的分类

(二)德育实施过程的整体评价

(三)德育实施过程要素的评价

第四节学生品德评价

一、学生品德评价研究概述

二、思想品德评价过程

(一)建立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体系

(二)运用一定的评价工具,并使用一定的方法去测量学生品德事实和作出价值判断

(三)在评价中,通过评价结果来教育学生

三、建立思想品德评价体系

思考题:

1.建立一个量表式品德评价标准体系。

2.谈谈德育评价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十二章现代德育研究

本章内容特点和意义] 上述各章阐述的现代德育理论对于指导现代德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任何理论都不是终结的,况且现代德育理论还很年轻,德育实践又不断提出新问题。因此,从新的角度、新的高度,连续地、持久地深化研究德育理论,这是德育工作者的共同使命。

[重点、难点] 几种常用的德育研究方法和德育研究设计、德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教学方法提示] 讲授法、练习法

第一节现代德育研究概述

一、现代德育研究的意义

(一)现实意义

(二)理论意义

二、现代德育研究的趋势

(一)多学科综合研究

(二)重视量化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

(三)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重

三、德育研究的现代化

(一)研究课题现代化

(二)研究方法现代化

(三)研究手段现代化

(四)思维方式现代化

四、现代德育研究与德育工作者

(一)德育实际工作者开展德育研究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促进德育实际工作者遵循现代德育规律更好地开展现代德育工作。2.有利于德育实际工作者从经验性和事务性的德育工作中摆脱出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广大德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开展现代德育研究是顺利地进行现代德育改革的关键。

(二)德育实际工作者开展德育研究的可能性

1.了解德育实际情况,容易发现问题。

2.有直接、丰富的德育工作经验。

3.结合自己实际工作进行德育研究更方便。

第二节现代德育研究方法论

一、德育研究方法论概述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和系统科学方法论在现代德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

三、人文主义方法论在现代德育研究中的作用

(一)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基本思想

(二)人文主义方法论是现代德育研究的重要方法论

四、科学主义方法论在现代德育研究中的作用

(一)科学主义方法论的基本思想

1.科学精神

2.研究程序的规范化

3.广泛采用观察和实验等实证方法,以及形式化和数学化的表达方式。(二)科学主义方法论也是现代德育研究的重要方法论

五、科学主义方法论与人文主义方法论在现代德育研究中的结合

第三节现代德育研究常用方法

一、现代德育研究方法的分类

二、现代德育研究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调查法

(三)活动产品分析法

(四)经验总结法

(五)实验法

1.单组实验法

2.等组实验法

3.循环实验法

第四节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含义与特征

(一)研究者主要是德育实际工作者

(二)行动研究的对象是德育实际工作者的德育实践(三)行动研究是在动态的德育环境中进行的合作研究二、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及原则

(一)选择课题

(二)研究设计与计划

(三)实施研究计划

1.合作原则

2.以理论知识作指导的原则

(四)分析总结与形成新课题

三、充分运用行动研究方式

第五节德育专题研究设计指导一、班集体建设研究设计指导

(一)班集体建设研究的意义

(二)实验研究的变量与研究的模式

1.自变量

2.因变量

3.研究的模式

(三)实验研究设计的步骤与内容

1.课题具体化

2.制定实验目标

3.分解实验目标

4.根据实验目标,制定可观测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个性教育研究设计指导

(一)个性教育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类型与课题具体化

(三)心育措施

1.接受

2.反应

3.价值观

4.组织化

5.个性化

(四)个性测定活动—体验型德育模式的研究应用

三、活动—体验型德育模式的研究设计指导

(一)活动—体验型模式研究的意义

(二)活动—体验型模式研究的变量

(三)活动—体验型模式研究的扩展

四、指导自我教育的研究设计

(一)指导自我教育研究的意义

(二)指导自我教育的研究类型与研究方法

思考题:

1.德育研究的方法论有哪些

2.常用的德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3.选择一个德育实验或德育调查课题,写出研究设计。

第十三章当代外国德育理论与实践

[本章内容特点和意义] 任何一个国家德育现代化理论的建构及实践的展开都是在开放中实现的。了解当代外国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对加深理解我国当前德育改革和德育现代化问题,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一章我们将介绍当代外国的德育理论及几个主要国家的中小学德育来帮助我们了解国外德育一般情况,阐明外国德育给我们的启示。

[重点、难点] 当代国外德育理论与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教学方法提示] 讲授、谈话法

第一节当代外国德育理论简介

一、当代西方国家德育理论的发展

(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新道德教育理论建立时期实用主义者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

1.学校道德教育过程具有社会性

2.道德规范具有相对性

3.道德教育途径具有广泛性

4.学校道德教育方法具有活动性(实践性)

(二)20世纪50-60年代:德育教育理论沉寂时期

(三)20世纪70年代至今:道德教育理论繁荣时期

1.现代认知派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观点

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观点:

(1)学校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2)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有阶段性的。

(3)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巨大作用。

(4)倡导“道德两难论法”与电化教育手段相结合。

对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观点的评价:

(1)对他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提法很多人都予以肯定

(2)一般人对“道德两难论法”予以较高的评价

(3)他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巨大作用,这一观点也是可取的。

(4)他主张学校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的观点是片面的。

(5)他过分强调道德判断力,忽视道德行为的训练。

(6)他不重视道德习惯在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作用。

(7)表现了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2.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

3.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

二、当代西方国家德育理论的共同点

(一)反对传统的道德灌输

(二)重视道德认知力的培养

(三)超越现实社会道德规范,探索普遍适用的道德现实模式

(四)德育理论研究趋向多学科整合

第二节当代几个主要国家学校德育简介

一、当代美国的学校德育

(一)当代美国学校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二)美国学校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通过正式的课程,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进行德育

2.通过校内外各种活动,以参与的方式来进行德育

3.联合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力量,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德育

(三)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

1.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2.注重现实问题的解决

3.注重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价值相对,对学生过于放手

二、当代英国的学校德育

(一)英国学校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1.宗教教育

2,道德教育

3.政治教育

(二)英国学校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宗教教育

2.道德课

3.其他学科的教学和课外活动

(三)英国学校德育的特点

1.宗教性

2.古典性

3.注重礼仪、仪表教育

三、当代日本的学校德育

(一)日本学校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1.个性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

3.人生观教育

4.国际化教育

5.劳动教育

(二)日本学校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开设道德科课程,直接进行道德教育

2.通过各科教学,特别活动等对学生进行德育

(三)日本学校德育特点

1.突出民族精神的培养

2.注重传统道德观念的形成

3.推行大一统的德育管理体制

四、当代新加坡的学校德育

(一)新加坡学校德育目标与内容

(二)新加坡学校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教学方法改进为突破口来实施德育

2.以课外活动为辅助途径,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

3.将学校与社会、家庭相结合,齐抓共促德育工作。

(三)新加坡学校德育的特点

1.重视德育,把德育作为立国之本

2.把传统儒家伦理当作学校相当稳定的内容一以贯之,使学校德育能以不变应万变,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节外国学校德育改革动态及启示

一、外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动态

(一)各国日益重视学校德育

(二)德育的价值取向调和化

(三)关注现实生活,更新德育内容

(四)研究德育实践,谋求途径和方法的最优化

二、外国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应把德育放在突出地位并加以确切落实

(二)以人为本构建学校德育新模式

(三)学校德育应注重学生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培养

(四)应把宏扬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德育的核心目标

八、本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主要适用于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本科生教学。在保证完成本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减教学内容,教师可结合各章教学的目标与要求,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本大纲虽然经过修订,但是一定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于在使用过程中逐步修改和完善。

执笔人:汤善芳修订时间: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信息工程系 教研室:应用教研室 日期:2010年01月12日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36课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0411104 2、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无 5、面向对象:广告媒体开发/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平面构成》主编于国瑞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我系的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平面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室内装潢设计和广告媒体设计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从事广告媒体开发与室内装潢设计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平面构成概述 教学内容: 1.1构成的概念 1.2平面构成的定义 1.3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 1.4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1.5平面构成应用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2: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内容: 2.1对比与统一 2.2对称与均衡 2.3节奏与韵律 2.4比例与权衡 教学重点:本章的四节内容均为重点. 教学难点:本章四节内容的掌握与在具体构成中的灵活运用. 3: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教学内容: 3.1点 3.2线 3.3面 教学重点:点,线,面的性格及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点,线,面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 4: 基本形与骨骼 教学内容: 4.1基本形 4.2骨骼 教学重点:基本形的形态关系,骨骼的分类. 教学难点:对基本形进行八种形态的自由组合,骨骼在构成中的完美运用. 5:分割构成法 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专题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 中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化,而且也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生产既是精神世界的源头,又是精神文明的参与者,由此形成兼具物质与精神双重特性的文化现象。直到封建社会中期,在古代物质文化的几乎所有方面,中国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川菜、汾酒、长城、故宫等物质文化就是最为显著的代表。这些物质文化也被称为文物,它们受到了重点的保护,这体现出我们国家对于保护和发扬我国古代物质文化是相当重视的。而对于我们这些新世纪的年轻人来说,熟悉古代物质文化将会对一个人的历史文化素养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也对于传承华夏悠久璀璨的历史文明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文物特征 华夏文明起于商周,商周文明也被称为青铜器文明。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一说为“司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亦是已发现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 二、文物价值 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鼎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好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教学大纲

《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 《项目管理》是一门技术和管理交叉型、指导软件开发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的学科。其旨在培养软件项目管理人才。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熟悉软件项目管理的方法、流程和工具;培养在软件开发组织中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的基本能力,并将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应用于软件项目的实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大纲制定的依据 根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教学实践而制定的。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 ⑴本大纲所列各章节的讲授内容是以教材为主,并参照相关的资料编制。 ⑵本大纲所列的各章节的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紧密结合软件项目管理的发展前沿,讲授的实际内容可随软件项目管理领域的发展动态有所变动。(四)实践环节 1.实验一 (1)名称:了解Microsoft Project (2)主要内容与要求: ①Microsoft Project的安装; ②了解Microsoft Project的环境要求; ③了解Microsoft Project的基本功能; ④了解Microsoft Project基本结构。 (3)学时分配:2 2.实验二 (1)名称:熟悉Microsoft Project操作 (2)主要内容与要求: ①Microsoft Project的信息输入、鼠标操作、插入/删除等操作; ②管理任务级别; ③改变任务层次; ④操作时间条。 (3)学时分配:2 3.实验三

(1)名称:创建项目计划 (2)主要内容与要求: ①创建项目高级别的阶段; ②增加具体任务; ③调整条形图。 (3)学时分配:2 4.实验四 (1)名称:资源管理 (2)主要内容与要求: ①用Microsoft Project的“资源表”记录项目小组成员的任务分配情况; ②用Microsoft Project的“文件”菜单下的“属性”选项中的“摘要信息”记录项目的有关管理信息; ③用Microsoft Project的主菜单中的“工具→跟踪”菜单下的“保存比较基准”选项保存新的计划基线; ④用Microsoft Project导入/导出计划; ⑤熟悉甘特图向导。 (3)学时分配:4 5.实验五 (1)名称:跟踪和报告项目 (2)主要内容与要求: ①完善项目计划; ②熟悉任务对话框; ③用Microsoft Project自动制定项目计划; ④关键路径计划制定和人员管理。 (3)学时分配:2

《社区治理》教学大纲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开放专科) 《社会工作行政》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社区治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材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该教材采用娄成武、孙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社区管理学》(第三版)。 《社区治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主要涉及到社会科学这一领域中的很多内容。该课程遵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历史逻辑,有目的地从管理学角度切入,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重视对社区现实问题的探讨,并勾画了社区未来发展的蓝图,力争体现“创新”与“精品”的时代要求。 《社区治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社会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社区目前现状出发,对于社区的管理主体、管理体制、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等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对社区发展进行了理论性探究,在此基础上概括归纳、凝练上升为理论。因此,本课程不仅是对于“社区”这一新兴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也是对于其各个具体环节的描述,二者兼顾是本课程作为应用学科实践性强的特征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1)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社区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 (2)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切实掌握认识和研究社区管理所运用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社区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先修课要求 无特殊要求。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⑴理解并掌握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⑵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了解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轨时期所出现的“社区”,到深入探讨社区管理领域的具体环节,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务实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07030054 课程类别:考试 学时:54 课时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开课单位:艺术设计系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基础课。主要为学生学习本专业培养良好的色彩感觉、色彩搭配、色彩设计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很好的运用色彩、了解各种色彩的心理和情感、在色彩搭配方面有很强的掌控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原理、认识色彩体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试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研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分析和评价色彩关系;并在掌握基本色彩规律的基础上,用构成语言创建新的形式与方法,从而提高形与色综合造型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为所学专业今后主干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要求 1、课程总体目标: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发展和特点。熟悉色彩构成的方法、法则、技巧、技能,并能将其应用到设计中去。 2、能力要求:了解色彩构成在当代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及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应用状况,并能具体应用。 3、实训要求:通过做各种练习,来达到提高对色彩的理解能力,并将其应用于设计中。 4、技法要求:掌握色彩脱胶方法,认识涂色工具,熟练运用工具进行涂色,熟练运用色彩对比与调和方法进行色彩搭配和色彩设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程内容共分五章,前一章为学习色彩构成所必须研究的有关色彩的物理知识,色彩的生理知识,以及色彩的混合,色彩的三要素与色立体等。后四章为色彩构成法,即以对比为主的色彩构成法和以调和为主的色彩构成法,以及色彩的心理知识,色彩在所学专业的应用,后四章内容为重点。 色彩构成法中对比与调和关系、色彩的心理是本课程难点。

《构成》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专业(开放专科) 《构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构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广告”专业(专科)设计与制作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必修),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2008年春季开课。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建立新的思维方法和设计观念,了解并掌握构成的原理、方式以及构成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培养造型能力及多种表现手法。目的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广告设计的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使学生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广告设计专业, 并能熟练地结合企业活动进行广告设计与制作。本课程也适用于其他专业同类型课程。 二、先修课要求 本课程体现了广告专业(设计与制作方向)注重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其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主要任务上,《色彩》与《素描》是本课程的基础。其区别是:《色彩》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进行色彩知识的具体教授,《素描》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

《构成》是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学习顺序上应在学习素描和色彩的基础上学习构成. 参考书: 教科书:《构成艺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贾京生主编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 1.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 2.运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创作。 3.结合其它材料和技法完成作品的能力。 4.本课程注重练习,重视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与形成性考核高度结合。学生的作业至少需将16张留在个人成绩档案中(按学习的单元进度同步完成),这16张作业的平均分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七十,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并在设计训练中不断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结合。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03(75.2分)

1. 《尚书》孔传:“月经于箕则多风,离于毕则多雨。”成语箕风毕雨 即来源于此。 2. 称“皇帝” 由秦 朝开始,直至 辛亥革命 才结束。 3. 金陵是南京 的古名,扬州的古名叫 广陵 。 4. 古代室内的四角有专名,西南角叫奥 ,西北角叫 屋漏 ,东北角叫 宦 ,东南角叫窔 ,其中以 奥 为最尊。 5. 清人张之洞撰写的《书目答问 》是指导初学者的目录学著作。 6. 三桓即孟 桓、 叔孙 桓和 季 桓。 7. 六部 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 8. 历代的古籍目录著作,大体有三种类别:史志目录 、 官修目录 、 私家目录 。 9.

黄钟宫确定下来后,按三分损益的方法,可以产生五音,加上变宫和变徵,就是七音。五音指的是 宫 、 商 、 角 、 徵 、羽。 10. 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中的“浊酒”指的是浇愁 的酒。 11. 堂的正面没有墙,堂前有两个阶梯,称东阶和西阶。古人在室外尊左,因此西阶是宾客走的。 ?√ ?× 12. 墓志也是一种碑刻。汉朝时就有墓志。古人在坟里埋上一块石头,或长或方,上面记载着死者的事迹,其性质与碑刻一样。 ?√ ?× 13. 秦汉时期有“九卿”之说,“九卿”是对中央各部门长官的一种尊敬的称号。君主家事与国事不分,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混杂在一起,是秦汉九卿的重要特点。 ?√ ?× 14. 帞头后代音转称为幞头。后来幞头又在脑后扎成两“脚”,自然下垂,再往后取消了前边的结,后面的两“脚”用金属丝扎起,衬以木片,称为展脚幞头,为文官所戴;后面的“脚”向上在脑后相交,称为交脚幞头,为武官所戴。幞头通常用青黑色的纱制成,所以也叫乌纱,后代俗称乌纱帽。

《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解析

《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华南理工大学东莞东阳教学中心 课程名称:项目管理(英文):Project Management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层次:专升本 学时:80 学分:5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 项目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科中一个日显突出其地位的新分支。项目管理学科主要探索、研究和发现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最佳实践。项目管理的对象----项目,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一定的目标的一次性活动,是组织增强环境适应性和应变性、实现变革和跳跃式发展的有效的运作方式和实施载体,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先进的组织形式。它已不局限于工程领域,而在各行各业得到应用。项目管理不再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它正迅速地成为商业活动的标准形式。项目管理课程传授项目计划、项目实施与控制的现代理论以及社会实践案例,它涵盖了项目的综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等九大领域以及企业多项目管理、项目管理软件等。 2、教学方法 1)深入浅出地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多以案例和实例为依托,对理论知识特别是重点难点理论知识及其提出的背景、实践应用情况等进行阐述、介绍和分析。 2)开展以学生为本的互动教学:以提问、作业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加入教学环节中。 3)以仿方案实践培养理论知识系统应用能力。将学生分组,指导学生执行项目任务书并进行项目过程和最终成果演示和评估。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目的: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项目管理的核心理论和方法; 同时辅以团队仿案例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和正确地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并解决项目管理中较为复杂的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是中级项目管理课程,要求学生课前已经掌握了项目管理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并具有一些项目管理工作背景和实践经验;而由于堂上时间有限,要求学生在课前对新内容及案例进行预习和提前思考、在课后读专题研究和案例研究文献,及在课上积极参与教学互动。 4、课程类型 专业课 5、先修课程:

《城市数字化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教程文件

《城市数字化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城市数字化管理 英文名称:Digital City Management 编号:13053706 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和学分:总学时:32 总学分:2 理论学时:32 适用学院及专业:城市管理 先修课程:城市管理学、城市发展史导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开课学院、部、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 二、课程地位与作用 城市数字化管理是城市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环境污染、人口集聚、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也逐渐突显,如何运用时代发展的新技术管理城市、服务社会是城市管理极富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问题。数字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崭新阶段和热点,将深刻地影响甚至是改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式。因此,了解和学习城市数字化管理的技术与方法,是摆在城市管理相关专业面前的一项紧迫的历史性任务。本课程详细介绍了城市数字化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将遥感、遥测、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宽带网络等空间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对掌握城市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以数字城市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来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其能够将数字城市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城市管理上去。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数字城市的现状与发展,理解数字城市的相关概念、关键技术和地理空间框架,熟悉城市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应用系统等,并结合城市信息化建设实例,加深对城市数字化管理的理解。 四、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数字城市的现状与发展,理解数字城市的概念,掌握数字城市的作用及框架体系。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色彩构成 课程英文名称:Color composition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 总学时数: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实验学时:24学时 总学分: 开课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参考教材:《21世纪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主编:范文南,出版地:沈阳,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 参考资料:《色彩构成/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系列教材》(修订版).主编:于国瑞,.出版地:北京,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月。 《色彩构成》主编:约瑟夫·阿尔伯斯,李敏敏译,出版地:重庆,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4月。 《色彩构成/二十一世纪艺术设计基础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主编:程悦杰历泉恩张超军,出版地:北京,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1月。 《色彩构成/创意设计系列教材》主编:韩久海,出版地:北京,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4月。 《色彩构成基础与应用/艺术设计新视点丛书》主编:周慧,出版地:北京,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月。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色彩构成》是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它连接着绘画与设计的结合。 《色彩构成》本门课程将为学生后续学习《标志设计》、《广告设计》、《海报设计》等课程奠定基础,是以教师讲解辅导,学生手绘练习为主的课程,将理论课内容实践化,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上完整的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2.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利用色彩的构成要素、色彩与视觉生理、色彩与心理、色彩的混合、色彩对比、色彩解构与重组等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主要获得色彩搭配的原理、规律、法则、技法而获得色彩审美等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色彩构成的组织形式,基本规律和方法等基本能力。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获得能够独立完成丰富的色彩组织、构成色调、有秩序的达到对比与和谐,最终达到在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中,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和审美的色彩设计等基本素质。 3.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 ⑴讲授: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对产品设计表现技法的基本内容、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色彩构成是设计师之后进行设计的基础,它既是一种语言,又是设计的组成部分。所以要求学生必须先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循序渐进的学习,从

100431024-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1024 课程英文名称:Plane composition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的课程,平面构成启发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设计所需要的图形,提高学生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平面构成课程用现代设计思维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和设计水平。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在平面空间范畴内,形的基本造型要素、结合方法与排列形式,构成形式美感的审美法则等一系列问题。 2.能力及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用图式语言表达设计构思、形态构成规律等,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有所领悟,对平面构成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施说明 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结合大量设计实例,多方面展示、表现、观察平面构成艺术的特点,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讲解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图例,针对平面构成的特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整理和讲解。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平面构成设计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对先修课无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 对重点、难点章节安排习题,以便更好的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习题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查 2. 考核目标: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重点考核学生对课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3. 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含到课率、课堂表现)占20%;课程结课成绩(作业完成程度)占80%。 (七)主要参考书目:

8073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模拟题

8073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古代的历法,每月最后一日叫做“”,最初一日叫做“”。 2.唐代诗人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指,诗中借指。 3.六世纪初隋炀帝下令开凿的是从和两条运河。 4.秦朝的行政区划分为和两级。 5.清朝实际任宰相之职的在康熙时期是“”,雍正以后是“”。 6.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亦通称。 7.魏晋以后,汉代原先的察举制发展为。 8.由朝廷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选用士人始于。 9.中国古代男子二十岁行礼,女子十五岁行礼,是作为成年的标志。 10.在唐太宗时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当时称作“”。 11.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簪在古代的作用是。 12.我国的图书目录工作和目录学研究的奠基之作是和。 13.金星晨见于东方为,昏见于西方为。 14.古人用干支纪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成六十个单位,称为。 15.黄钟宫确定下来后,按三分损益的方法,可以产生五音,加上变宫和变徵,就是七音。五音指的是。 16.贾谊《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文中山东指以东的地区。《汉书·儒林传》:伏生得《尚书》二十九篇,“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文中山东指地方。 17.汉武帝后,宰相的职权转到尚书台,其长官叫。 18.清人孙诒让所作86卷内容丰赡,是研究《周礼》最好的本子。 19.道教的经典文献叫。 20.成语“连衽成帷”、“举袂成幕”中的衽是,袂是。 21.到了才逐渐出现了精美的文人画,其影响延续至今。 22.最早的书,要算以竹木作为书写材料的。 23.清人张之洞撰写的《》是指导初学者的目录学著作。 二、单选题(每择2分,共10分) 1.泉州、无锡和松江的古名分别叫()。 A温陵梁溪广陵B梁溪云间金陵 C温陵梁溪云间D温陵云间梁溪 2.传统的观点认为礼分“五礼”,即()。 A吉礼凶礼军礼冠礼嘉礼 B吉礼凶礼军礼笄礼嘉礼 C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D吉礼凶礼军礼仪礼嘉礼 3.六部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其确切名称是()。 A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B吏部户部礼部法部政部工部 C政部官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学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医部 4.秦汉九卿的重要特点是()。 A区分君主家事与国事,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不相混杂。

国际工程合同管理教学大纲(新版)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国际工程合同管理教学大纲(新版)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 国际工程合同管理/ International Project Contract Management (The FIDIC Clause) 2. 课程代码: 143C211 3. 课程类别: 学科专业课 4.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5. 学时/学分: 32/2 6. 先修课程: 建筑工程法规 7. 适用专业: 国际工程管理专业与工程管理专业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目的: 《国际工程合同管理》是国际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工程的各种项目管理模式、国际工程 风险管理和索赔管理的概念与方法;熟练国际工程合同管理的基本要求;掌握国际工程通用模式的工程采购合同文件的内容与编制、FIDIC有关合同条件、国际 工程有关的几种主要合同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具备在国际工程承包过程中按国际惯例编 制、运用国际工程合同和进行国际工程合同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6学时) 了解:国际工程和国际程的各种项目管理模式。。 理解:国际工程项目的项目各方 掌握:国际工程合同的类型 重点内容:国际工程合同的类型 教学难点:国际工程项目的项目各方 知识点:国际工程,各种项目管理模式,项目各方,国际工程合同类型 第二章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工程采购合同(2学时) 理解: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采购标准招标文件,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工程采购。 掌握: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此案够招标文件的基本内容及开标、评标和决 标 重点内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此案够招标文件的基本内容及开标、评标 和决标。 教学难点:开标、评标和决标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第一节:概述 知识点:世界银行贷款的流程及世界银行贷款的条件 第二节: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采购标准招标文件 知识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采购标准招标文件的内容 第三节: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工程采购 知识点: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工程采购的要求 第四节:开标、评标与决标 知识点:开标、评标与决标的程序及废标的情况 第三章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咨询服务合同(4学时) 了解:咨询合同和个人咨询专家咨询服务协议标准格式 理解: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咨询合同标准格式 重点内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咨询合同标准格式 教学难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咨询合同标准格式 第一节:概述 知识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咨询服务合同相关概念 第二节: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咨询合同标准格式 知识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咨询合同标准格式内容及注意事项。

《社会工作实务》教学大纲2

《社会工作实务》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Social Work Practice 课程代码:B3052023 学分:3 总学时数:48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学习的目的 课程性质 “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与社区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以社会学、心理学、行政学等学科的理论为基础,具体介绍了在介入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系列的技能与方法。 社会工作实务是从事社会工作与社区管理的专业人才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社会工作人员只有运用专业化、科学化的方法来开展工作,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实现社会福利资源的最大化,从而为案主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 课程学习目的 了解社会工作的一些基本知识,树立利他主义的价值观,重点掌握在助人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在开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中的一些方法与技巧。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导论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社会工作的理论及方法发展的历史,什么是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社会工作实务按其工作对象可划分为微观社会工作、中观社会工作和宏观社会工作三个不同的层次。 2.理解:指导社会工作实务的一些理论如系统论、人类行为的医学模式、人类行为的生态学模式、行为动力学评价模式。 3.掌握:系统论的主要概念如整体性、关系和自动平衡,医学模式、生态学模式、行为动力学评价模式的具体内容,什么是总体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实务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具备哪些基本知识、技能和价值,在整个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促成案主变化过程的程序是怎样的,同时还要意识到为案主提供咨询也是总体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形式。 二、考核知识点 1、什么是总体社会工作。

空间构成设计教学大纲

《空间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空间构成设计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64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 先修课程:素描、平面构成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分院 一、讲课内容 第一章空间造型设计概述 一、空间造型设计教学主要内容 二、本专业空间造型设计研究对象, 三、空间造型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四、作业要求及能力目标 五、材料资源准备 第二章构成知识归类 第一节空间构成的原理 一、空间的概念 二、空间知觉与秩序 三、空间构成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空间限定表述 一、什么是空间限定,空间限定的具体化表现 二、空间的组织的一般方法 三、空间的结构的分类及特点 四、空间的性格 五、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内空间构成 一、内空间形态 二、内空间洞口设计方法 第四节外空间构成 一、外空间的空间体认知 二、外空间空间体的组合 三、外空间的动线创造和构成手法

四、外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 第五节光空间构成 一、光的基本概念 二、光的照射空间构成 三、透射光的空间构成 四、反射光的空间构成 五、动态光的空间构成 六、光环境与空间性格 七、光空间构成与展示设计 第六节水体空间构成 一、水体特性与空间构 二、水体造型与空间构成 第七节动态空间设计 一、自然水游动与空间构成 二、机械效应与空间构成 三、人力触动与空间构成 四、动态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设计构思 二、材料加工 三、空间构成制作与光、水、电的运用 教学大纲说明书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艺术设计等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必修课。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设计概念,从建立空间感知出发,认识基本的空间概念,然后以物理量、心理量、尺度感及错觉所营造成的空间印象作为理论支撑;为后续课程建立专业设计基础的课程。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设计思想上建立空间设计的概念,增加单一空间的构成方法和组合空间的组织方式的知识,提高用三维的方式进行空间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组建空间结构,营造空间形态作为技术探索;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空间形态的意念创造,图文并茂,阐释理论,让学生更易于了解空间塑造的方式方法;从借鉴国内外的名家名作而引发创想,鼓励原创性的呈现;在空间构成类型、构成手法、创新手段方面进行详细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02(68.7分)

古代驾车以四马 马为常。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之职,分属于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所以三省的长官并称宰相 。 3. 王勃《滕王阁序》:“星分翼轸”的翼轸分别指 天上的方位 和 轸两星宿的分 。 4. 《诗经》:“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其中衣指裤子 ,裳指 上衣 。 5.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中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 6. 春秋初年齐桓公 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 7. 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台谏 ,也通称 言官 。 8. 北魏、北齐设置的昭玄寺 ,以大统、统为长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掌管佛教的专门机构。 9. 古人以牛 、 羊 、 猪 为三牲。

古人用干支纪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成六十个单位,称为六十甲子 。 11. 今天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是秦始皇修筑的。 ?√ ?× 12. 殷代称一旬以内的未来日为“翌”,一旬以外的未来日为“来”。 ?√ ?× 13. 郭沫若先生取名的缘由大概是因为沫、若是两条河流的名称。沫水就是今天的大渡河,若水就是今天的雅砻江以及与雅砻江合流后的一段金沙江。郭老是四川乐山人,就在沫水之滨,离若水也不远。 ?√ ?× 14. 魏晋以后,历代宗室和功臣的封爵大多以王、公、侯、伯、子、男为号。 ?√ ?×

苏轼《江城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是井宿中的星组。 ?√ ?× 16. 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中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参,参宿。商,心宿。参在西,商在东,不能同时出现在天空。所以拿“参与商”来比喻“人生不相见”。 ?√ ?× 17.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后代据此称内讧为萧墙之祸。萧墙,就是围墙。 ?√ ?× 18. 周代贵族有姓氏,而一般平民没有姓氏。在贵族中,女子称氏,男子称姓,这是因为氏是用来“别婚姻”的,而姓是用来“明贵贱”的,两者作用不同。 ?√ ?× 19.

“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Project Management 课程编号:MAGT3785 学时:32(理论学时:32,课外学时:8)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公管学院本科生 先修课程:管理学、经济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周跃进、杨东朗等:《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年 [2]杰弗里k 宾图:《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3]骆珣:《项目管理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4]赵涛,潘欣鹏:《项目整体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5]丁荣贵:《项目管理:项目思维与管理的关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课程性质和目的 性质:专业基础课 目的:项目管理是指按工期、预算和要求,应用科学方法去优质完成项目目标的简明技术、技巧和方法。项目要想成功,管理是关键。本课程在吸收国内外项目管理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阐述企业项目化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强调项目管理理论及其知识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系统地介绍项目管理的原理,内容和方法。在吸收当代较成熟的管理理论和最新颁布的有关土地的政策、法规,以及项目管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项目经管理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增加公共项目管

理案例分析和操作实务,以期学生在掌握项目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的 基础上,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从公共项目管理应用角度介绍项目管理的内容和知识体系,突出系统管理思想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新经济环境变化导致项 目管理给企业带来的新变革。本课程分别介绍项目和项目管理概念,项目管理中的系统思维方法,项目管理环境与企业战略,项目论证与评估,项目计划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信息与沟通管理,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流行的项目管理软件介绍。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掌握系统科学的管理思想; 2.熟悉工业环境中的项目管理及流程; 3.灵活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和工具; 4.较好地分析项目管理实践案例的能力; 5.培养贯彻、执行标准的意识和查阅相关手册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项目和项目管理 第一节项目概述 第二节管理的系统方法 第三节项目观点和传统管理

《社区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区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6年修订)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社区护理是适应大众保健需求,与医学、护理、社会、康复、预防医学、人文等学科密切相关,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的一门应用型护理学科。它综合应用了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连续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服务。其目的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维持健康,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 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结合小组讨论、社区实践的教学方法。通过课程讲授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通过讨论课,引导学生针对实际案例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通过社区实践,帮助学生了解社区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本课程属于本科护理学专业必修课,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6学时。 三、教学目标与内容 (一)教学目标

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识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理论,明确综合性社区护理服务的工作内容,掌握社区护理工作的方法和技术,理解社区护理“保护健康、促进健康、恢复健康”的内涵,树立“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观念以及为个人与群体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服务的意识,并能把前期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本课程理论、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指导后期的社区护理实践,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社区护理服务,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维持健康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知识体系主要由3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社区护理概述,主要介绍社区及社区护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为社区护理工作方法,主要介绍社区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流行病学等方法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第三部分为社区护理实践,主要介绍社区、家庭及社区中儿童和青少年、妇女、中老年人、慢性病病人、残疾人等不同人群的护理。 第一章概述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区的概念及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护理的组织与机构,社区护理发展史与发展现状,社区护理服务与管理;熟悉社区护理的特点,社区护理主要工作方法与技术;掌握社区、社区护理的概念。 2.学时分配: 理论课:4学时 3.教学重点: 社区的概念及功能,社区护理的特点,社区护理的主要工作方法与技术。 4.教学难点: 社区护理的任务

空间与形态教学大纲完整版

空间与形态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空间与形态】 【SpaceandForm】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 面向专业:【】 课程性质:【院级必修课】 开课院系: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教材及参考书目:版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空间构成和立体构成。力图从二维半到三维的两个空间领域的延续、转换,展开对形态、材料、体积、空间、色彩等诸方面的形态创造的理念与方法的教学。本课程的教学是通过理论授课与综合材质的实践制作,全面培养学生建构三维、空间的理念。由于形态的抽象性及其构成规律更带普遍性,能为专业设计打下更好的基础。 三、选课建议 此课程适合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生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习,要求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二维构成的设计基础。 四、课程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联性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空间与形态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从材料的角度出发,研究二维半、三维的形式规律,掌握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要求在结构上符合力学的规律,理解材料的运用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 六、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总课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程授课学时约为16学时;操作实践与辅导约为32学时,课外调研及作业时间不计在内。 第一章二维半装置设计 第一节二维半设计的理念 第二节二维半的形式表现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应熟识二维半设计的概念与形式表现,并能利用材质的肌理去表现。 第二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DNA链状物 第一节三维设计基础形态的理念 第二节三维设计基础的DNA形式表现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学习三维设计形态的概念及形式表现,并运用链接的形式表现方式,进行材质体现。 第三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平面影像到三维造物 第一节熟识昆虫或海洋生物为原形态 第二节通过固有形象对其进行改造并抽象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仿生的生物形态进行抽象改造的理念,利用材质的性能,简洁重现物体。 第四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陶艺)线的构成 第一节陶艺风格流派 第二节陶艺的制作方法 第三节陶艺线性的抽象制作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对陶艺风格流派的了解,并学习基本的陶艺制作方法,进行线性形式的制作。 第五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陶艺)容器的构成 第一节陶艺容器的形态风格 第二节陶艺容器的制作方法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在熟悉陶艺的制作方法后,利用容器的造型进行拆分、整合、叠加的表现方式。 七、设计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1、设计实践环节主要以操作与现场辅导为主,对于空间与形态课程理论的讲 解、点评之外的课内辅导及课题方案草图指导等环节的实践。 2、空间与形态课程实践内容基本以二维半立体构成、三维立体构成、空间构成 相结合,通过二维形态及仿生形态、陶艺线、容器的探索,体会平面向立体的转换,空间实体与虚体的关系,探究其与人的不同心理情感。 3、基本完成设计基础课题的过程:基本规律训练、图书馆查阅资料及艺术展览 参观、草图绘制、完稿、作品绘画与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