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古调派琵琶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瀛洲古调派琵琶简介
崇明县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在唐武德年间聚沙而成。宋代设天赐盐场,隶属通州;元代升场为州,隶属扬州路;明代改州为县,隶属苏州府,后兼隶太仓州;民国时期至1958年11月隶属江苏省;1958年12月划归上海市,2005年原属宝山区的长兴、横沙二岛划归崇明县,全县陆域面积1411平方公里(包括长兴、横沙二岛),人口70余万,有16个乡镇、2个农场社区、2个军垦农场。
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的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西接滚滚长江,东濒浩瀚东海,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及江苏省太仓市隔水相望,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岛上地势平坦,无山岗丘陵,海拔3.21—4.20米之间。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3度。年平均降水量1003.7毫米,年平均日照2104小时,全年无霜期229天。岛上水土洁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良,居民平均寿命76.7岁。
崇明,古称瀛洲。“瀛洲古调”是指发源于崇明岛上的琵琶曲。
“瀛洲古调派琵琶”也称“崇明派琵琶”,是“瀛洲古调”琵琶曲和演奏技法风格的总称。
“瀛洲古调派琵琶”取北派琵琶刚劲雄伟、气势磅礴之长,
收南派琵琶优美柔和、华丽袅娜之精,浑为一体,形成隽永淳朴、清新绮丽的特色而不同凡响,为我国著名的琵琶流派。
“瀛洲古调派琵琶”的创始人是清朝康熙年间寓居本县的贾公达。清代乾隆崇明县志有较详细的记载:“贾琵琶,字公达。居城北关内,善琵琶,故江以南皆呼为贾琵琶。其音能肖百物,或为风雨声,人皆思挟纊;为众乐声,八音具奏;为鏖战,则甲马奔驰、金鼓戈矛齐震,闻者惊诧!尝走燕京,历青、豫、荆、扬、百粵诸地,莫有匹之者”。
一、“瀛洲古调派琵琶”传承谱系及主要脉络
(一)传承谱系:
白在湄→贾公达→范正奎→李连城→宋楚玉
(明末清初) (清〃康熙) (清〃乾隆)
宋楚玉→王东阳→蒋泰→黄秀亭→沈肇州
(清〃道光) (清〃咸丰) (清〃同治)→樊紫云
→卢明章→?→龚绥峰
→徐南普
→徐立荪→王永昌
沈肇州→曹安和
(1858—1929)→刘天华→韩权华
(1895—1932)→吴伯超
樊紫云→施颂伯→李廷松
(清〃光绪) (1875—1928) (1906—1976)
→樊少云→樊伯炎→殷荣珠
→陈恭则
龚绥峰→杨序东→朱士达等
(清〃光绪) (1880—1949) (1901—199?)
徐南普→周念文→朱春荣→龚庆余
(1895—1957)
→赵志山→赵洪相
(1892—1964) (1941—)
(二)传承主要脉络:
明末清初——清代嘉庆年间的发展阶段
明末清初,北派琵琶传入崇明近区的通州地区,有白在湄、白彧如父子、樊花坡、杨廷果等大师。早期的崇明派琵琶,是承袭了白在湄的北派琵琶。康熙年间,寓居崇明城内的贾公达是白在湄的高徒,琵琶技艺高超,名震大江南北,清代乾隆崇明县志有较详细记载。贾公达之后有“指音坚劲”的范正奎,“熟习转关护索之法”的李连城,还有“通晓音律”的宋楚玉,正是这个时期,贾公达等几代琵琶名家柔和了南北琵琶的演奏风格,并受崇明风土人情的熏陶,由承袭向“自出新意”发展,逐渐形成了“瀛洲古调”的雏型。
清代道光——清末时期的完善阶段
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因避战事,崇明岛上出现了王东阳、罗明章、蒋泰(被称为三老)与黄秀亭等艺高盖众的琵琶高手,通过他们承上启下、不断发展出新,使“瀛洲古调”的曲调和技法得到完善和提高,奠定了自成一派的基础。
清末民初——解放初的闻名于世阶段
清末民初时期,又出现了沈肇州、樊紫云、刘天华、徐立荪、施颂伯、樊少云等名扬神州的大师。上世纪四十年代,本县“瀛洲古调”传人杨序东、周念文、赵志山,被并称为“琵琶三杰”。“瀛洲古调派琵琶”从此闻名于世。
1、黄秀亭弟子沈肇州(原藉崇明,后移居江苏海门),于1916年整理出版了“瀛洲古调”琵琶曲,收入精华曲目四十五首。由原来手抄传承为公开发行,并将“瀛洲古调”传授了刘天华、徐立荪等人,使“瀛洲古调”得以发扬光大。
①我国近代国乐大师刘天华于1918年随沈肇州学习“瀛洲古调”琵琶曲,整理了文板十二首,并将“瀛洲古调”名曲《飞花点翠》,放慢一倍速度、加花、变奏,还把这些乐曲带到各地演奏,而且于1928年灌制了《飞花点翠》唱片,这对推广“瀛洲古调派琵琶”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②刘天华又传授“瀛洲古调”给了曹安和、吴伯超、韩权华(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夫人)。
③沈肇州另一弟子徐立荪(江苏南通人)在1936年又将“瀛洲古调”加入“通论”、“入门练习曲”和“音乐初津”再版,称
为《梅庵琵琶谱》,并将“瀛洲古调”传授给弟子王永昌(南通人,著有多篇论文,会弹四十五首“瀛洲古调”)。
2、樊紫云(崇明城内人)传“瀛洲古调”给儿子樊少云及崇明小竖河人施颂伯。
①1923年施颂伯应日本音乐界邀请到东京、大阪、名古屋、长崎等地演奏“瀛洲古调”,极受欢迎。1926年的上海“时报”誉施为“琵琶博士”。施的弟子李廷松是著名的音乐家,1925年在上海发起组织《霄霓国乐学会》,任会长。
②樊少云(1885—1962)名浩霖,字少云。出生于崇明城内樊家弄,现当代著名画家,音乐家。生前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音协会员,农工党党员。1936年樊少云与著名古琴学家查夷平、彭庆春、徐之白、庄剑丞等人在苏州成立“今虞琴社”交流古琴琵琶技艺,倡导学术研究。樊少云又将“瀛洲古调”传授给儿子樊伯炎。
3、龚绶峰(崇明大同浜镇人)传艺于杨序东,杨序东又传艺于朱士达、李鸿才等9人。
4、徐南普(苏州人,在崇学艺后又传艺)传艺于周念文(汲浜)、赵志山(向化)、宋惠荣(汲浜)、蔡张氏(女、汲浜)等人。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杨序东、周念文、赵志山被称为“崇明琵琶三杰”。
解放后的传承状况
1、沈肇州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