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张时民)

合集下载

UF-100检测北京地区正常人群尿液有形成分的调查

UF-100检测北京地区正常人群尿液有形成分的调查

UF-100检测北京地区正常人群尿液有形成分的调查岳秀玲;李玉文;周金;马骏龙;张时民;丛玉隆【期刊名称】《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7(28)5【摘要】目的应用UF-100检测北京地区健康人群尿液的有形成分,为临床建立尿液有形成分生物参考范围.方法应用UF-100尿液分析仪检测6 587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3 243人,女性3 344人,年龄为1~92岁)随机中段尿液红细胞(RBC)、白细胞(WBC)、上皮细胞(EC)及管型数.结果尿液有形成分红细胞(12岁以下组除外)、白细胞、上皮细胞检测结果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检测结果男女13岁以上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12岁以下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检测结果男性12岁以下与19岁以上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8岁年龄组与其他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13岁以上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12岁以下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皮细胞检测结果男性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13~55岁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12岁以下及56岁以上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型检测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RBC、WBC、EC与性别、年龄有关,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男女性别之间、年龄之间生物参考范围不同.【总页数】4页(P632-635)【作者】岳秀玲;李玉文;周金;马骏龙;张时民;丛玉隆【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相关文献】1.UF-100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尿液中有形成分的比较 [J], 宁洁;张绍武2.北京地区健康成人尿液有形成分正常参考值的测定 [J], 马骏龙;陆玉静;刘培培;丛玉隆;李洁3.张家口地区健康人群尿液有形成分UF-100结果调查 [J], 李玉萍4.UF-1000i检测大连地区健康成人尿液有形成分正常参考值调查 [J], 秦桂娥;靳岩;程艳杰;李秋娟5.UF-1000i检测大连地区健康成人尿液有形成分正常参考值调查 [J], 秦桂娥;靳岩;程艳杰;李秋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尿液干化学法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

尿液干化学法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

尿液干化学法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摘要:尿分析仪为尿液检验向自动化迈进一步,也提高了定性和半定量结果,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我们所用的迪瑞公司生产的HT-150尿分析仪和试纸条,在实践工作中我们认为所用仪器应掌握影响尿液干化学测定结果的多种因素及解决的方法。

只有样才能达到测定结果准确,以便发挥仪器应有的效能。

现就干化学10项检测结果浅谈一下影响因素。

关键词:干化学法影响因素处理方法1、pH测定首先做到标本必须新鲜,通过大量实验证实pH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温度下氢离子活动不同所引起的,在室温20℃时pH及其他项目结果接近靶值,故测定时,实验室的温度应该控制在20℃。

2、尿糖测定因为尿糖试纸后一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尿液中含有比色素还原能力强的物质时,可见尿糖结果偏低,甚至可以出现假阴性。

当尿液中维生素C浓度大于1000mg/L时,尿糖结果会降低,也会出现假阴性。

这和血糖值明显不符,在此情况下,应在克服以上影响因素的前提下,重新留取尿液标本,重新测定尿糖,以免误报结果。

3、尿比重的测定尿液标本必须新鲜,尿液中酸碱度及蛋白质的变化直接影响比重的测定,尿蛋白浓度增高,病人尿比重偏高,尿试带实际上是测的尿中离子浓度尿比重偏高,尿纸条检测的是离子强度,尿液中的非离子化合物(如葡萄糖、造影剂等)对测定结果也有一定影响。

4、尿蛋白的测定多种物质(为药物)对尿中蛋白质的测定都有影响,如青霉素可使测得结果偏低,甚至可以出现假阴性,如季铵盐类和喹啉药,可使测得结果出现假阳性,某些洗涤液污染尿时,尿蛋白偏低,所用的试带以测定尿中的白蛋白为主,球蛋白的灵敏度约为白蛋白总量的1%~2%,因此,对于肾病和需要经常检测尿蛋白质含量的患者,对蛋白出现异常结果或其他项目检测的结果异常,应用10%磺基水杨酸法或加热乙酸法,来确认结果的准确性。

5、尿潜血测定女性经血可引起测试结果假阳性,因此,对此类患者必须采取必要的采尿措施,以减少污染,尿试带不仅可以测红细胞,还可以测血红蛋白,因此,当红细胞破裂时,可引起干化学结果和镜检结果一致,应加以区别。

尿结晶检查案例分析及诊断价值

尿结晶检查案例分析及诊断价值

尿结晶检查案例分析及诊断价值张时民1,孔 虹2,贾 茹3(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730;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检验科,辽宁沈阳 110004;3.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吉林通化 135099)关键词:草酸钙结晶;尿酸氨镁结晶;磷酸钙结晶;胱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药物结晶;食源性草酸盐肾病文章编号:1673-8640(2020)11-1108-04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640.2020.11.006人体中许多代谢物和水分通过尿液排出,有形成分和溶质均可作为废物从尿液排出体外,有时这些物质会凝结,形成某种特定结构晶体,称为尿结晶。

形成结晶的因素很多,例如当溶质浓度增加或尿pH值增加时,可形成晶体。

尿液中出现结晶有时是生理性的,但有时也能反映机体出现的问题,例如严重腹痛、发烧、脱水、黄疸、尿中带血、疲劳等。

当出现尿结晶时可通过饮食、饮水、改变生活方式等来进行调节,如果比较严重可进行医疗干预。

尿液有形成分检验包括尿结晶种类及形态检验,常分为生理性结晶、病理性结晶以及药物结晶,这些结晶的出现与尿pH值有关[1],其常见成分及划分见表1。

临床上对尿生理性结晶可能会不关注、不报告,实际上生理性结晶有时也有诊断价值。

除常见结晶外,还有一些少见但并不罕见的药物结晶,或许因认识不足导致漏检,需引起注意。

本研究列举了相关案例,希望能为检验工作提供参考。

1 病历资料1.1 病例1患者,女,2岁,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腹痛伴恶心,进食后呕吐10余次,呕吐后腹痛缓解;伴发热,大便4 d未排。

于当地医院就诊,彩色B超提示腹腔淋巴结肿大,考虑胃肠炎,予以头孢类抗菌药物静滴,腹痛未见缓解,为进一步诊治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医。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4.93×109/L,C反应蛋白11.00 mg/L,总胆红素28.2 μmol/L,结合胆红素16.2 μmol/L,非结合胆红素12.0 μmol/L,血淀粉酶192 U/L,脂肪酶267.9 U/L。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结果报告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结果报告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 结果报告
一、概述
尿液有形成分是指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并能在显微镜下检查到的成分,如细 胞、管型、病原体和结晶等。
通过检查尿液有形成分可以了解泌尿系统的变化,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 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有重要意义。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也可弥补理学、化学等检查难以发现的异常变化,对减 少漏诊、误诊有重要价值。
二、红细胞
4.棘细胞对血尿来源鉴别的价值:
虽然尿中棘细胞与外周血中棘形红细胞英文相同,但不属同一个类型且 意义完全不同。外周血中棘形红细胞呈圆形、浓染,边缘有2~20个长短、 粗细、形状不同的不规则针状体样突起,有些突起具有球棍状外观。 >25%时见于棘形细胞增多症,也见于某些肝硬化、无β脂蛋白血症,酒 精性肝病,脾切除术后、吸收障碍性疾病。
四、上皮细胞
疾病情况下尿液中的上皮细胞中可出现颗粒、空泡及脂肪滴等,建议将 脂肪颗粒细胞、复粒细胞和卵圆脂肪小体统称为脂肪颗粒细胞。
此外,尿液中还能见到诱饵细胞、含铁血黄素颗粒细胞、多核巨细胞、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即足细胞)等,建议使用偏振光显微镜或脂肪染 色、铁染色法鉴别;发现可疑足细胞时建议做特殊染色。
在观察尿液红细胞大小、形态时,宜参考血液红细胞的大小、形态,以 排除患者自身血液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由于受红细胞来源、尿渗透压及pH等因素影响,尿液红细胞与血液红细 胞大小会出现不一致。
二、红细胞
2.异常红细胞名称:
芽孢样红细胞、出芽形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统称为棘细胞; 车轮状红细胞统称为锯齿状红细胞; 桑葚状红细胞、星芒状红细胞、草莓样红细胞、颗粒状红细胞统称为皱
三、白细胞
正常人尿液显微镜检查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5个/HPF),以中性粒 细胞为主。正确地识别白细胞种类(必要时增加染色鉴别),对疾病的 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本刊医学检验栏目介绍

本刊医学检验栏目介绍

模 块 中 含有 葡 萄糖 氧 化 酶 、 氧化 物 酶 、 冲剂 及作 为 过 缓 显 色原 的邻 联 甲苯 胺 或碘 化物 。 萄糖 氧化 酶把 尿 中 的葡萄 葡 糖氧 化生 成葡 萄糖 酸 和过 氧化 氢 。 氧化 氢在 过 氧化 物 酶催 过 化下 , 邻联 甲苯 胺 氧化 呈色 。 而其 他还原 性 糖 ( 糖 、 乳 将 乳 半
型。
【1 张时 民 . 用 尿液 有 型成 分 分析 技 术 ] 京 : 民 卫生 出 版社 ,0 89 4 实 . 北 人 2 0 :. [1 赵久 斌 . 用 临床 医学 检 验 [ . 津 : 津科 学技 术 出 版 社 ,0 86 5 实 M] 天 天 2 0 :. [1 李 炎 鑫 , 亚 玲 .F 10尿 沉 渣 分 析 仪 不 能 取 代 镜 检 fJ 6 钟 U一0 J. I 检 验 杂 临床
29 2 第6 第 期 0 年 月 1 4 0 卷
对 淋巴细胞 及单 核细胞 则不敏 感 。 尿蛋 白浓度过 高 (05 1 >. ) 或 尿糖 浓 度> /l 可 减 弱试 纸 的反应 : 孢 菌素 、 喃坦 2gd 均 头 呋 叮 可引 起 白细胞 测定 结 果偏 低 : 尔马林 则 可造 成假 阳性 。 福
1 3 7 .
f] 褚 福 琴 , 液 分 析 仪 检 测 尿 隐 血 与 显 微 镜 检 查 尿 红 细 胞 对 照 U. 国 9 尿 1中
医药 导 报 , 0 7 4 1 ) 1 2 0 , ( 8 :3 .
【O 余 大 海 . 1] 5 6例 肾损 伤 的临 床 分 析 『 . 国 医药 导 报 ,0 6 3 2 )8 — J中 ] 2 0 , (6 :7
糖 ) 不 发生 反应 。 则
24蛋 白质 .

尿有形成分检查自动化进展和质量保证

尿有形成分检查自动化进展和质量保证

尿有形成分检查自动化进展和质量保证
张时民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年(卷),期】2012(018)004
【摘要】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是一项传统项目,也是临床检验中一个重要项目,而其自动化进程起步较晚,目前为止所开发的设备各有特点,但尚不能全部满足临床检验工作需要.本文根据尿液有形成分自动化发展的进程,对国内外一些常见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设备从分析原理和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对此类仪器在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介绍,供检验界同行参考.
【总页数】10页(P13-22)
【作者】张时民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73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
【相关文献】
1.自动化仪器检查尿有形成分的问题与思考 [J], 丛玉隆
2.尿有形成分检查的质量保证 [J], 顾可梁
3.尿有形成分检查—从手工显微镜到自动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 [J], 顾可梁
4.尿有形成分分析的现状与对策?是否买了自动化分析仪就重视这项检查或达到规范化要求? [J], 顾可梁
5.除检查尿有形成分外,肾病检查有无新近展? [J], 顾可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ppt)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ppt)
参考值:0~3/HP 0~5/ul M:<3万/h F:<4万/h
白细胞
新鲜尿中,WBC外形完整 :胞质内颗粒清晰可见。
脓细胞为破坏或死亡的 中性粒细胞,外形多不规则 ,结构模糊:胞质内充满粗 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常 成堆簇集。
清楚。细胞常成堆簇集
参。考值:0~5/HP 0~10/ul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 完整版(ppt)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
尿液未染色显微镜检查法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尿液中各种细胞、管型、结晶等 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 2、掌握尿沉渣镜检的标准化操作。
原理
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中细胞、管 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 ,识别并记录其在一定显微镜视 野内的数量(或换算涂片法 2、离心尿沉渣涂片法
操作
(一)直接涂片法:适用于尿外观明显混浊者。 1、充分混匀尿液。 2、制备涂片:取尿液一滴于载玻片上,用滴管 推成薄薄的一层,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全片细胞、 管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分布情况,再用高倍镜 视野确认。确认后管型在低倍镜下至少计数20个 视野,细胞在高倍镜下至少计数10个视野,结晶 按高倍镜视野中分布面积估计量。
参考值
直接涂片法: RBC 0-偶见/HPF WBC 0-3个/HPF 管型 0-偶见/LPF
离心涂片法: RBC 0- 3个/HPF WBC 0-5个/HPF 管型 0-偶见/LPF
红细胞
典型的RBC为浅黄色双凹 圆盘形。
浓缩尿中RBC常皱缩成表 面带刺,颜色较深的球形。
在低渗尿中RBC吸水胀大 ,HB析出,成为一个无色的 圆圈,称RBC淡影。
M:<7万/h
F:<14万/h
闪光细胞
在低渗条件下可见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 子运动,由于光折射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 因其运动似星状闪光称之。急性肾盂肾炎时多见。

(尿液有形成分)

(尿液有形成分)
.
干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
已经有很多研究和文献证明,尿干化学检 查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项目,不能取代尿 液有形成分的检查,尿液干化学检查的所 有内容也都是过筛性检查内容,并不能取 代显微镜检查内容;而显微镜检查也不能 取代化学检查。
在某些情况下干化学检查与湿化学检查的 敏感性、特异性和应用价值也有不同。
.
脓细胞增加:新鲜尿中出现过多陈旧性脓 细胞,则可能与泌尿系统原发性感染,如 肾盂肾炎、肾脓肿、尿道炎、淋病有关; 也与泌尿系统继发感染,如泌尿系统结石 感染和尿道梗阻性疾病感染有关;还与泌 尿生殖道周围器官和组织的疾病,如肾周 围炎、尿道旁脓肿、阑尾周围炎症有关。
.
泌尿道感染病例
.
肾小管上皮细胞
美国NCCLS文件GP16-A中提出:凡医生要 求;实验室规定的程序(如肾脏病、内分 泌病、免疫病等)中的项目必须做;凡干 化学任何一项理化指标异常,必须镜检。
.
红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泌尿系统自身疾病:泌尿系统各个部位的 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脏移 植排斥反应、先天性疾患等都会引起血尿。 如急性肾小球肾炎伴有肉眼血尿者可达40 %,持续数日后可转为镜下血尿。
.
肾结石病例
.
干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的关系
干化学法:可测定完整或溶解的红细胞; 半定量或定性分析;受高浓度VIT C、易热 酶、洗涤剂的干扰
显微镜检查法:可认完整细胞,可定性定 量计数,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专业人员,可 对红细胞形态进行分析。对与红细胞相似 物可能造成误认。不能检查出溶解的细胞。
.
血红蛋白管型
.
尿中白细胞检查的意义
尿中检查到的白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 尿液中白细胞增加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炎症,如肾

12 尿液分析仪(有形成分)

12 尿液分析仪(有形成分)

仪器通过各个系统捕捉到以下光信号并转 变为电信号:①前向散射光信号,反映颗粒大 小信息。②侧向散射光信号,反映颗粒内部复 杂性信息。③荧光信号,反映颗粒RNA/DNA的 染色信息。同时计算机会算出两个附加信号信 息:①前向散射光脉冲宽度(FSCW),反映颗 粒长度信息。②荧光脉冲宽度,反映颗粒内容 物荧光染色区域的信号宽度。另外,电阻抗信 号的大小与细胞体积成正比。
(一)流式细胞技术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结合半导体激光技术、鞘流技术和核酸荧光染色技 术以及电阻抗原理为一体
流式细胞技术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流式细胞技术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流程
氩离子激光
检测器
前向散射信号放大器荧光信号放大器鞘流 液试剂电极
电导 率感应 器
稀释 染色
尿液标本
流式细胞通道
电阻抗检测
电阻抗信号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是尿液常规分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 尿液有形成分复杂多样,形态各异,一直以来都是以显微镜检查 为主。直到1983年美国一家公司推出了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工作站 ,以摄像模式获取尿中有形成分图像并进行分析,被认为是尿液 有形成分分析自动化的里程碑。1995年,日本将流式细胞术和电 阻抗技术结合起来,研制了新一代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在2000年出现的尿液有形成分数字影像拍摄系统则 开启了数字图像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的先例。随着尿有形 成分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今各公司开发生产的不同 型号的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已普遍应用于临床 ,且大多数可连接或合并干化学分析仪,使临床检测更 为便捷。
目前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根据检测原理基本 可分为以下两大类:第一类是基于流式细胞技术 的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第二类是基于数字影像 拍摄技术的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其中数字影像 拍摄技术又可分为两类:流动式数字影像拍摄技 术和静止式数字影像拍摄技术。流式细胞技术尿 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和数字影像拍摄技术尿液有形 成分分析仪各有其优势,也有仪器既结合了流式 细胞技术,又使用了数字影像拍摄技术的原理。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的方法学发展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的方法学发展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的方法学发展[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尿液有形成分的临床检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从过去简单的目测颜色、性状到显微镜检查高倍估计,从干化学的初筛检验到尿液流式细胞仪全自动分析,大大提高了尿液检验速度,而且为尿液有形成分检验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尿液有形成分检验中传统显微镜检查和现代干化学分析与流式全自动分析检验的结合在临床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尿干化学;尿流式分析1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意义在尿液形成过程中,泌尿道常有组织的脱落物和细胞渗出,尿离体离心或自行沉降,其沉降物称为尿沉渣,是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包括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

尿沉渣检查是尿液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直接将尿离心,取沉渣在显微镜下检查,称为“尿沉渣检查”[1],而目前开展的流式原理自动化检查方法,无需离心即可直接分析尿中有形成分,称为尿有形成分分析[2]。

近年来强调分析尿中所有颗粒,即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可确定进入尿路中的细胞种类,如红细胞增多常提示尿路出血,进一步检查红细胞形态则有助于确定血尿来源;白细胞增多则提示尿路感染;不同尿路上皮细胞增多有助于判断各种尿路病变部位。

管型增多则提示肾小球肾炎、肾小管(远端,集合管病变)及肾功能减退,所以说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可反映泌尿系统各部位的变化,协助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定位、鉴别及预后判断等,为泌尿系统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难怪有人称尿沉渣检查为“体外无创性肾活检”[3]。

2 传统尿液有形成分的检验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有多种方法,而目前临床常用的包括显微镜检查法、干化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法。

传统的离心后显微镜检查法,即取混匀的新鲜尿液10 ml于一刻度管内,用回转半径15 cm的水平离心机以1 500 r/ min(RCF=378 G)沉淀5 min,取出离心管倾去上层液体使剩约 ml,混匀管底沉淀物,用吸管吸出沉淀物的20 μl,滴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后镜检。

尿液有形成分的检测意义及常用的检验方法研究

尿液有形成分的检测意义及常用的检验方法研究

尿液有形成分的检测意义及常用的检验方法研究摘要:[目的]:分析两种不同的尿液有形物质测定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迪瑞H-500 半自动尿液分析仪并沉渣镜检、迪瑞全自动尿液分析仪FUS - 2000 对各 1123 例尿液样本的 RBC、 WBC、 CAST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改为干化学方法检测RBC、 WBC和 CAST的阳性率分别为21.2%、30.1%、4% ,FUS - 2000法检测RBC、 WBC和 CAST的阳性率分别为26.9%、32.3%和17.5%。

[结论]:干化学法、FUS - 2000法只能作为一种过滤方法,与沉渣镜检法相结合,可以提高测定的精确度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研究进展引言:尿液的有形成分分析又称尿沉渣检查(urinary sedimentexaminatio n),即通过显微镜或尿液分析仪来检测尿中的有形成分,有形成分是指泌尿系统以各种形式排出、渗出或浓缩所形成的有形物质[1]。

尿液化学检查、病理检查和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尿液检查方法,它能帮助诊断和鉴别泌尿系统的疾病,对判断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作用。

法国的 R a y e r 医师在1800年前首次将其用于临床,迄今已有将近300万年的时间。

尿样保存方便,标本采集无创伤,操作简单,能快速、多次、连续地给临床提供检测,故被称为“体外无创肾活检”,深受临床医师和检验技师的重视[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1123名入院病人进行了首次中段晨尿,有675名男性和448名女性;所有标本用一次性尿杯采集20毫升样品,30分钟后送检,2小时后检测完成。

1.2设备和试剂留便器:由惰性材质制作而成的一次性、圆形、宽口尿杯,透明,清洁干燥,防渗漏。

容积60毫升,直径5厘米。

尿液沉渣离心管:一种带有盖刻度的一次性离心式离心管,底部为锥型,容积为12毫升。

设备:中科中佳KDC1044型离心机,电子显微镜。

健康人尿液显微镜检测法有形成分结果分析

健康人尿液显微镜检测法有形成分结果分析

健康人尿液显微镜检测法有形成分结果分析
杨兰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6(035)003
【摘要】目的:对健康人尿液显微镜检测法有形成分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中新鲜尿液100例,分别进行手工显微镜检测和应用行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尿液检测,对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自动组患者的阳性捡出较高,同时假阳性比例也显著高于手工检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有形成分的分析结果效率较高、操作简单但误差率较高,显微镜检测虽操作时间长,操作复杂,但准确率较高因此在临床检验中手工显微镜检测尿液有形成分方法还不能被分析仪代替,因此在临床上对于有异议患者应进行重复检查.
【总页数】2页(P98-99)
【作者】杨兰
【作者单位】新疆库尔勒第二师医院检验科 8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2+1
【相关文献】
1.自动化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对比分析 [J], 徐锋;郭俊英;陈德东
2.UF-100尿沉渣仪对健康体检者尿液有形成分结果分析 [J], 李承芬;孟凡萍;郝坡
3.中国健康人尿液显微镜检测法有形成分结果调查 [J], 丛玉隆;马骏龙;岳秀玲;张时民;陈进;郭希超;李江;邢辉;杨艳丽;曾黎峰
4.健康人尿液沉渣检测法有形成分结果调查 [J], 李华;薛建江
5.UF-500i尿沉渣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结果对比分析[J], 陈雪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尿液有形成分yiy》PPT课件

《尿液有形成分yiy》PPT课件

精选ppt
2
尿液常规检查,也称尿液一般检查,现在 更流行的称呼是尿液分析(Urinalysis)
《中华检验医学大辞典》对尿液分析的定 义为:“用目测、理学、化学、显微镜及 其他仪器对尿液标本进行分析,以达到对 泌尿、循环、肝、胆、内分泌系统等疾病 进行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的目 的”。
精选ppt
精选ppt
6
常用10项(11项)尿干化学试纸 按功能分组
模块组合1:比密、蛋白质、合2: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与泌尿 系感染性疾病有关
模块组合3:比密、葡萄糖、酮体:与内分泌系统 疾病有关
模块组合4:胆红素、尿胆原:与肝胆系统疾病有 关
模块组合5:pH、比密、维生素C:对干化学实验 的影响监测。
精选ppt
7
干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
已经有很多研究和文献证明,尿干化学检 查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项目,不能取代尿 液有形成分的检查,尿液干化学检查的所 有内容也都是过筛性检查内容,并不能取 代显微镜检查内容;而显微镜检查也不能 取代化学检查。
在某些情况下干化学检查与湿化学检查的 敏感性、特异性和应用价值也有不同。
美国NCCLS文件GP16-A中提出:凡医生要 求;实验室规定的程序(如肾脏病、内分 泌病、免疫病等)中的项目必须做;凡干 化学任何一项理化指标异常,必须镜检。
精选ppt
13
红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泌尿系统自身疾病:泌尿系统各个部位的 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脏移 植排斥反应、先天性疾患等都会引起血尿。 如急性肾小球肾炎伴有肉眼血尿者可达40 %,持续数日后可转为镜下血尿。
精选ppt
15
尿路临近器官疾病:阑尾炎、输尿管周围 炎症、盆腔炎、输卵管和附件炎、结肠癌、 直肠癌、子宫颈癌、卵巢恶性肿瘤等,均 可侵犯道尿道,而造成尿中红细胞数量增 加。

张时民:一组尿酸铵结晶照片

张时民:一组尿酸铵结晶照片

张时民:一组尿酸铵结晶照片张时民北京协和医院
尿酸铵结晶
尿酸铵(ammonium urate)也称为重尿酸铵盐(ammonium biurate),是形成尿酸铵盐结晶(uric acid ammonium crystal)的基本成分,是尿酸与游离铵结合的产物。

尿酸铵结晶在新鲜酸性尿中很少出现,是碱性尿液中唯一出现的尿酸盐结晶。

多为黄褐色不透明样晶体,形态奇特,其典型特征是树根状、海星状、棘球状,也可见哑铃样等形态,尿酸铵结晶参考上面的8幅图。

鉴别方法:加热60℃°可溶解,加乙酸或氢氧化钠均可溶解。

如果加入浓盐酸,可转化为尿酸结晶。

尿酸胺结晶的临床意义
是碱性尿液中唯一出现的尿酸盐结晶,为尿酸与游离铵结合的产物。

常在陈旧尿液中发现,一般无临床意义。

如在新鲜尿液中见到大量尿酸铵结晶,提示膀胱可能有细菌性感染,建议进行尿培养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尿液有形成分的类别
1 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上皮细胞 吞噬细胞
异形红细胞成因
尿中出现异常形态红细胞的 机制可能与肾小球基底膜的 作用有关。 红细胞从肾小球毛细血管中通过病变的肾小 球基底膜的狭窄裂隙处渗出,受到挤压和损 伤后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并反复受到肾 小球微环境中尿液渗透量和pH的影响,致使 红细胞出现明显的改变,形成大小不一、形 态不一、血红蛋白含量不一的异形(畸形) 红细胞,被排出体外。PICTURE FORM
鉴别血尿来源的检查法
G1细胞:>5%,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被公 认是一种特异性很好的鉴别诊断指标 异形红细胞比率:50%,70%,75%,80% 尿MCV测定:<70FL被认为肾性血尿的可能 性增加。尿MCV与血MCV比值. 扫描电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
鳞状上皮细胞. (pavement epithelium)
离心转速和离心力换算法
离心机相对离心力(RCF)应在400×g左右。 离心机转速与相对离心力的换算公式为: g=11.18× (rpm/1 000)2× R 或rpm=1 000 ×[400/(11.18× 半径)]1/2 (注:rpm为每分钟转数;R为离心半径,指从离心 机轴中央到离心管底部的距离;g为相对离心力) 离心半径为20cm时,采用1338r/min(1350r/min) 离心半径为16cm时,采用1495r/min(1500r/min) 离心半径为10cm时,采用1892r/min(1900r/min)
肾小管上皮细胞
(renal tubular epithelium)
来自肾小管,体积是中性粒细胞的1.5~2倍, 含有一个较大的圆形细胞核,核膜较厚,细胞 核突出易见。在尿液中呈不规则的顿角状。 胞质中可有颗粒,空泡或脂肪小滴。在正 常人中极少见到。因体积较小也被称为小 圆上皮细胞。 相关连主题词:小园上皮细胞、含铁血黄 素颗粒、脂肪颗粒细胞、OFB、复粒细胞、 decoy细胞。
Beale Harley Rovida Rieder
1869 1872 1870 1898
英国 英国
在肾脂肪变患者尿中发现胆固醇结晶 在肾小球肾炎尿中发现“有核的”红细 胞。
意大利 发现管形的属性中有白蛋白 德国 出版一部全面的尿沉渣检查专著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进展
1956年开始有各种尿干化学试纸问世 1970年开始有尿分析仪生产 1983年:Yellow Iris尿沉渣分析仪器出现,采用人 工智能显微镜(AMI)系统。 1995年:流式尿沉渣分析仪UF-100出现 1999年起各种尿分析工作站如Diasys等开始应用 干化学、沉渣分析、影像的尿分析系统联合应用。 2002年 IQ-200尿液有型成分分析仪在美国上市.
移行上皮细胞 (transitional epithelium)
移行上皮细胞可以来自肾盂,输尿管,膀胱 等处,由于所处部位不同,细胞在大小和 形态上有很大差异. 表层移行上皮细胞:如在器官充盈时脱落, 其体积较大,约为正常白细胞的4~5倍,多呈 不规则形,核小且居中.当在器官收缩时脱 落,形成的细胞体检较小,为白细胞的2~3倍, 多呈圆形,核大且居中.有时将其称为大圆 上皮细胞.膀胱炎时此类细胞可成片脱落.
又称扁平上皮细胞,主要来自输尿管下 部、膀胱、尿道和阴道的表层。形态大 而扁平,细胞质宽阔呈多角型,含有小 而明显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核。女性 尿液可呈片出现,无临床意义。如同时 伴有大量的白细胞出现,应该注意有无 泌尿生殖道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等。 此外肾盂肾炎,肾盂核输尿管结石也会 出现上皮细胞增多现象。
含铁血黄素颗粒
肾小管上皮细胞质中如 出现含铁血黄素颗粒,经 普鲁士蓝染色为阳性时 称为含铁血黄素颗粒。 含铁血黄素尿主要见于 慢性血管内溶血。急性 血管内溶血时,含铁血 黄素尿要几天后才阳性, 并可持续一段时间。
复粒细胞
脂肪颗粒细胞(fatty granular cells)也称复 粒细胞:在某些慢性肾脏疾病时,肾小管上 皮细胞易发生脂肪变性,浆内出现较多数量 不等、分布不均的脂肪颗粒或脂肪滴样小空 泡。国外将其称作卵园脂肪小体(Oval Fat Bodies,OFB),国内习惯将其称为脂肪颗 粒细胞。若此类颗粒充满胞浆,覆盖胞核, 又称为复粒细胞。
Decoy细胞
decoy细胞:也称为诱导细胞,是一种含有多 瘤病毒(BKV)包涵体的脱落的肾小管上皮 细胞。其形态特点包括: ①胞核增大(“玻璃球” 样结构)且胞核朝胞体周边移位;②染色质边 集;③核包涵体(“鸟眼”细胞) ;④胞浆空泡化; ⑤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核内见数量不一的病毒 颗粒,直径约4.5À 。还可见含“decoy细胞”的 管型。
1988 年起Kohler H, Wandel E等首先提出一 种有囊泡样突起的畸形红细胞——棘形红细 胞,即G1 细胞(glomerular cell),又称芽孢 状畸形红细胞, 为肾小球性血尿的典型表现。 其形态特征很少受外界因素影响, 仅出现在肾 性血尿中。1991年有文章发表。 棘形红细胞是肾性出血的表现。其特点为: 细 胞大小不等,胞膜破裂,结构改变,形成面包圈、 口形、花环形等,并在膜内或膜外附有一个至 多个芽胞状突起, 或者当红细胞血红蛋白丢失 后仅见周围附有小伪足或小圈的淡环影。
G1细胞的形态特点 细胞大小不等,环形或球形囊泡样突起 (芽孢样突起)
G1细胞在诊断肾小球肾炎和肾性血尿 之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报道
Morphotypes des hématies glomérulaires (Clin Nephrol 1992; 37:84-89).
各种异常红细胞形态分类
大小改变:患者本身血液中红细胞平均体积(直径) 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尿中红细胞形态的大小。①大 红细胞:直径≥8μm,形态与正常红细胞无显著不 同。②小红细胞:直经≤7μm,形态与正常红细胞 无显著不同。 外形轮廓改变:①棘形:细胞质内向外侧伸出一个 或多个芽孢样突起。②锯齿形(或车轮状):红细 胞外周表面出现大小高低基本一致的突起状态,均 匀分布。③皱缩形(桑葚状、星芒状):红细胞因 脱水而成的颜色较深的皱缩状球体,直经变小,厚 度增加,高渗尿中常见。
标准尿沉渣检查法
新鲜尿液混合均匀,取10ml放在离心试管内, 以400g的速度离心5min。 离心后将上清液弃去,保留沉渣量约0.2ml,轻 摇试管使沉渣混合均匀。 取一滴置于载物片上,用18×18mm盖玻片覆 盖标本。 将标本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先以10倍物镜观察 全片,注意有无管型等较大成分存在,再换40 倍物镜观察和鉴定有形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观 察10个视野并记录所见倒的细胞和管型数量, 以最低值至最高值的方式报告。结晶等有价值 的病理发现应如实报告。
平均 偏差
直接计数法 离心沉淀计数法 UF-100 AVE-763
1.18% -54.34% -0.04% -2.52%
平均偏差
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有
①离心后仍有部分细胞没有被沉淀下去,上 清中仍遗存一定量的红细胞。②部分细胞在 离心时被破坏。③离心过程中细胞贴壁的问 题,④离心后倾倒上清液后的残留液体回流 问题。⑤计数的细胞在计数池内的分布误差。 ⑥离心后的细胞并未完全进入试管的凸出头 内,或许沉淀在其周围;⑦由于在计算结果 时要除以50这个浓缩系数,又放大了上述 的误差。⑧还可能存在未发现的产生误差的 因素。
血红蛋白含量改变:①环型红细胞(面包圈样):因 细胞内血红蛋白丢失或凝聚,形成面包圈样空心圆 环。②古币样红细胞:因血红蛋白丢失,形成四方 形或三角形的中空状态,形似古钱币。③颗粒形红 细胞:胞质内有颗粒状的间断沉积,血红蛋白丢失。 ④影红细胞:细胞膜极薄,血红蛋白流失,红细胞 呈淡影状态,即将破坏消失,低渗尿中常见。 破碎状态:包括自然破碎或机械性破碎,可形成各 种形状的红细胞碎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新 月型红细胞:形如半月状或半圆形;②三角形红细 胞:形似各种大小不等的三角形;③星形红细胞: 多边多角小星形;④其它不规则形红细胞碎片。
该病毒呈不显性感染,成人受感染机会较多, 在肾移植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功能低 下)和糖尿病患者中阳性率较高。
吞噬细胞
尿中吞噬细胞(phagocyte)有两种:小吞噬 细胞来自中性粒细胞,为白细胞的2~3倍, 多吞噬细菌等小物体。大吞噬细胞来自组织 细胞,核多为肾形和圆形,结构细致,常偏 位;胞质丰富,常有空泡。在新鲜尿中可见 到阿米巴样伪足活动。可见较多吞噬物,如 红细胞,白细胞或碎片,脂肪滴,精子和颗 粒状物质。
17-18世纪尿沉渣检查历史
作者
De Peiresc Ledermuller Galeazzi

1630 1760 1783
国家 尿
法国 德国 细沙样结晶 正常
发现
长菱形结构 结晶 小滴和结晶
意大利 黑色
19世纪
Vigla and Rayer Becquerel Simon Henle Bird Johnson Frerichs 1837 1841 1842 1842 1844 1846 1854 法国 法国 德国 德国 英国 英国 德国 建立临床尿液显微镜检查方法 肾小球肾炎中异常红细胞形态 肾小球肾炎中发现管形 在肾小管和尿中都发现管形 出版第一本尿沉渣的书 在肾小球肾炎中发现脂肪颗粒 在急性肝萎缩患者尿中发现胱氨酸和 亮氨酸结晶
中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常成尾形, 纺锤形,梨形,也称为尾形上皮细胞或纺锤形上 皮细胞.核较大,为圆形或椭圆形.这种细胞多 来自于肾盂,在输尿管核膀胱颈部有此类细胞. 当此类细胞成片脱落表面肾盂,输尿管核膀胱 颈部出现炎症.
底层移行上皮细胞:体检较小,形态较圆, 位于移行上皮的底层。此类细胞和肾小管 上皮细积比其略大,因此应注意其细微差 别。正常尿液中少见底层移行上皮细胞, 重症泌尿系炎症时可见增多.
定量尿沉渣计数法
定量尿沉渣检查法:使用定量 尿沉渣计数板或尿沉渣计数显 微镜系统。 尿液不经过离心,可直接滴入 计数板进行计数。 如经过离心,尿液被浓缩后, 在计数后应该进行浓缩倍率的 换算。 以每微升含有多少细胞或管型 来报告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