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导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

一、财政现象与财政概念

•1、财政现象

•2、财政概念

•3、财政学概念

(一)哪里有财政?为什么会有?

现实生活中的财政学:市场私人物品私人需要

政府公共物品公共需要

家庭、企业、政府

1)财政现象

1.政府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

供电、供水、供气

公共道路、公共汽车、公共电视节目

公立学校、国家助学贷款

医疗保障、失业保险

基础科学

行政管理、国防、治安、司法

扶贫、补贴、抚恤计划…..

重大事件

2.政府同时承担着政治和社会职能

2)财政行为(财政就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政府支出

2.政府收入

3.国家预算

(二)什么是财政?

1.从其直意理解:“财”与“政”、Public Finance

2.从财政现象来理解:社会经济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财政现象;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企业

事业单位家庭个人都同政府收支有关。

3.从财政的产生来理解:生产力、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国家、财政。

4.财政概念: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

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标。或

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注:1)财政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

私有制——阶级——国家(财政)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础,国家(政府)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财政与国家(政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最早的财政范畴是捐税。

中国最早的财政形态是夏代的贡赋。

2)所谓财政,指的就是国家或政府的分配行为。因此,财政活动的主体就是国家或政府。离开了国家或政府,就谈不上国家或政府的分配,就无所谓财政活动;反之,如果不是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即使是分配活动,也不是财政活动。

5.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公共性强制性无偿性收支平衡性

二、什么是财政学?

(一)财政学:是研究国家(政府)经济行为的一门科学;是综合性的政府理财学;是属于应用理论科学。

1.研究对象:研究国家(政府)经济行为。

2.研究内容:政府收支及其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影响。政府如何收支活动;收支活动对

国民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政府该做什么,该怎样做。政府应如何做才能做好

它该做的事。

3.财政目标

微观目标:在经济总量既定的前提下的结构问题,从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两个不同方面对经济状态进行评价。

宏观目标:主要是考虑社会经济总量

一是经济稳定:社会现有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物价总水平稳定,就业充分。——

静态的、短期的

二是经济增长:生产能力与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动态的、长期的

4、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演绎与归纳、博弈论方法

5、财政学与其它社会科学关系

财政学与经济学、财政学与政治学、财政学与行政学、财政学与社会学、财政学与管理学财政学与会计学、财政学与法律学、财政学与统计学、财政学与心理学、财政学与历史学(二)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

•财政现象早已存在,当人们对这类现象的理论认识与把握达到一定程度,便升华为一定的理论体系,形成为一门科学。这就产生了财政学。

•在我国,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公共财政制度的逐步形成,财政学正在逐步公共化。1、财政学的形成

•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出版了《国富论》(即《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其中的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对财政问题作了系统科学的阐述。它意味着作为一门科学的财政学的创立与诞生。

•人类的财政活动古已有之,有关财政的观点、思想乃至理论也古已有之。古代我国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都有过丰富的财政思想。

•近现代财政思想、财政制度、财政体系及其运作模式等,即公共财政的理论与制度,主要是伴随着英国社会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变而形成的。此外,德国的财政理论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国富论》的应运而生,不仅对市场经济体制,而且也对公共财政制度作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阐述和分析。该书不仅在经济学,而且在财政学上,都意味一个崭新纪元的诞生,是市场性质的经济学和公共性质的财政学的奠基性巨著。

•此后200余年,西方财政学有了巨大的发展,甚至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但万变不离其宗,从根本上看都未能摆脱斯密所界定的基本框架与思路,都是对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问题的探讨和论述,只不过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巨大的拓展。它们不仅没有违背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根本要求,反而在自身的不断自我完善中,更好地适应于、服务于和促进着市场经济体制与公共财政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2、财政学的发展

(1)穆勒等人的贡献

•斯密之后,对财政学发展作出贡献首先值得提到的,是法国的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 Say)和英国的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等人。萨伊的名言“最好的财政计划是尽量少花费,最好的租税是最轻的租税”一直留传至今,成为自由放任学说在财政领域的经典性表述。而李嘉图的一些观点和思想,则被后人概括为“税收邪恶论”和“李嘉图等价定理”,也对后世产生重大与深远的影响。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48年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一书,在经济学教科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与斯密的《国富论》一样,该书也以第五编“论政府的影响”专门论述财政问题,即财政学也构成了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斯密,穆勒大大拓展了财政学的广度与深度,大大丰富和细化了对财政问题的分析。尤其是他立足于“政府”,从探讨政府职责和任务的角度,对财政问题的分析和论述,至今仍然是富有现实意义的。

•此外,19世纪的德国财政学也有很大影响,其中诸如“瓦格纳定理”等的影响就一直持续到现在。

(2)巴斯塔布尔的突破

•1892年,巴斯塔布尔(Bastable, C.F.)的《公共财政学》(Public Finance)一书出版,意味着财政学的发展开始突破持续200余年的两个束缚:(1)此前英语财政学只是经济学的组成部分,没有单独成书。巴斯塔布尔则使之独立化,而不仅仅只是经济学的附属物。(2)此前人们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英语用词,来概括财政范畴和现象。这使得财政研究和分析有所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