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宅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毛琪

合集下载

从宅男宅女到剩男剩女现象的分析

从宅男宅女到剩男剩女现象的分析

从宅男宅女到剩男剩女现象的分析1.宅人现象我们的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社会发展的节奏随之加快,我们对于很多事情的处理足不出户就可以做到,打个电话、发个邮件就可以将很复杂的事在短期内说清楚,与朋友的交流也更多地依赖短信息、QQ等。

我们大家都成了“居室侠”。

“居室侠”都是环保型宅男,因为他足不出户,所以不必为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标买单,也不必对全球气候变暖负责。

“居室侠”最擅长的是在自己的房间里旅行,因为他有互联网。

他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Google Reader,把他订阅的全世界的报纸、博客都读一遍。

想看电影,就上“土豆”网,连买盗版碟片的钱都省下了。

而他的人际交往全仰仗MSN,固定电话都不用装了。

“居室侠”把客厅想象成欧洲;阳台上的巴西木代表了热带雨林;浴室的水龙头一开,就想象自己置身于瀑布底下戏水;冰箱里只有速冻饺子,没关系,举起刀叉把饺子想象成带血的上等牛排。

阿昌(网名)这个堂堂计算机系本科毕业生整天蹲在屋里不肯出门,这让老爸老妈很是费解。

三年前阿昌刚毕业,父母四处托关系通门路给他找了份工作,但不到两三个月他就不做了。

用阿昌的话说,钞票太少,事情太多,不高兴。

自此,他便名正言顺地窝在家里上网打游戏。

最近阿昌在网上开了家店,专营计算机硬件产品,收入还可以。

最主要的还是来去自由,不影响他“钻研”网络游戏的时间。

我们的宅男就这样足不出户,真可谓成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

那么宅女的情况又如何呢?依依(网名)是个白领丽人,但她的生活并没有一般人想象中那么多彩。

下班后她会先去超市买菜,再去音像店挑碟,然后直奔家门,断绝和外界一切联系。

放长假的时候,她甚至可以七天不出门,睡到自然醒,聊到眼发黑。

她从不觉得当宅女无聊,按她的话说,有了电脑和网络,有了电视和音响,还有什么理由出门?外面的繁华与她无关。

如果你以为像“居室侠”这样的人毕竟少见,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宅男宅女这个族群的规模绝对超乎你的预料。

你可能会奇怪,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最不缺的就是社交生活,他们肯定有无数的酒肉朋友和精神伴侣,有无数精彩的或刺激的“腐败”活动,怎么可能甘心在家窝坐一天,守着电脑、漫画、电视,甚至只是发呆。

对宅男宅女现象看法的演讲稿

对宅男宅女现象看法的演讲稿

对宅男宅女现象看法的演讲稿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对宅男宅女的看法。

有的人认为:宅男宅女的大量出现其实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随着人类文明和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电话、网络等的普及,极大地方便与扩展了人类交流的方式和范围,大多数的人际交往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再加上生活条件与便利性大大提高,面对面的交流已经不是必须,于是宅男宅女大面积兴起了。

宅并不是坏事,但是如果你能够抽更多时间在真实的社会环境里与更多的人交流,认识更多的朋友,你会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同时也会让你更加健康地生活。

也有的人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科技层出不穷,所以现在有很多的人都喜欢宅在家里,很少出门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五湖四海的风土人情,交流一下古今中外人们的思想观点。

宅男宅女们足不出户,他们在家里可以做很多事情。

比如最简单地看电影追剧,或者玩游戏,要是想要做个手工品,他们可以网购各种物件,十字绣、油画、手工包包、陶土等各种东西,他们有足够时间来逍遥。

一批新兴的宅男宅女们,几乎与外界隔绝了。

用的吃的全是快递、外卖送的,人与人面对面都不用语言而是用网络交流。

现实中的朋友寥寥无几,网络的朋友、粉丝可达成千上万。

这样下去,长此以往,宅男宅女很容易激发心理问题,也就是热闹中的孤独症:既看不到积极的一面,也看不到消极的一面,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罢了。

宅男宅女出现最大的问题是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原因:影响社会的进步!人类是群居动物,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进步,人类就越会在不知不觉间丧失自己的一些功能,什么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易举地实现,体验的机会自然就会少了。

没有了体验,过程对人们来说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只要结果就可以了。

从心理动力学的视角看这会大大影响一个人的内在动力。

人们会变得做事越来越没有耐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退行。

谢谢大家。

宅男宅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毛琪

宅男宅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毛琪

第9卷第6期2012年6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un.2012Vol.9No.6“宅男宅女”的出现与现今社会竞争压力过大、生活节奏加快、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对于“宅男宅女”,不能简单地贴上自闭、孤僻、无所事事等标签,他们中的部分人可能有所成就。

但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同时,还是要看到“宅生活”的不健康之处。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宅生活”方式是社会性退化的表现。

因此,研究“宅男宅女”现象,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对于缓解社会隔离和社会冷漠非常必要。

“宅男宅女”现象也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重视,一些学者针对此现象开展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学者们的研究角度主要涉及空间社会学、青年社会学,成果非常丰硕,对我们认识宅男宅女现象,以及它所形成的原因以及了解当代青年的个性特征,生活方式等有很大帮助。

笔者正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多角度观点,进行更全面深入的分析。

一、概念及研究方法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宅男宅女”,笔者参照相关资料,将其界定为:年龄在15~35岁,休息闲暇时间经常或大部分时间在家上网,对这种生活方式持认同或中立态度的网民。

本文中所定义的“宅”,是指在家上网的状态,是依托于网络的宅。

“宅男宅女”们过分的迷恋网络,不理会现实世界的交往活动。

就思想性而言,它是消极的、非建设性的,也隐含着对主流社会潮流抵制的倾向,这一倾向在现行体制下对青年与社会的交流以及社会教育的开展都会形成障碍。

尽管尚未有学者将“宅男宅女”现象纳入青年亚文化范畴进行研究,但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已经具备一种亚文化的特征。

由于这一群体的成员多为青年人,故将其定义为一种青年亚文化。

本文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等方法来进行研究。

其中问卷设计为网络行为和社会交往状况两个维度,考察网民的行为、态度和人口基本情况。

宅男宅女心理大揭秘

宅男宅女心理大揭秘

宅男宅女心理大揭秘1、宅式生活,天才的标志?“猫宅”是指一些人过分沉迷于某种事物,例如动漫画、游戏等。

他们对于自己沉迷的事物无所不知,还每天不断寻找新的资料加以牢记,希望把想知道的事情尽量记入脑中,也不会主动去接触其他的事物。

因此,他们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且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没有意义,每天过着很满足的生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猫宅族”会寻找某种特别事物作为媒介从而辅助封闭自己。

很多时“猫宅”会被认为是难与异性相处,对人欠缺普遍应有的态度,不懂适应社会。

因此,很多人会把拥有以上特征的人误认成“宅式生活”。

顾城,这个日后的天才诗人,小时候却很自闭。

他的父亲顾工曾这样描述:他的墙头总是涂满了诗,还有许多用漫画笔法画的小人小狗小猪。

他可以半个月都不出门,在屋里描绘他想象的世界。

周杰伦据说也是宅男的代表。

这个红透大江南北的歌星,说起自己不演戏的时候,最喜欢几天足不出户,猫在家里打游戏,上网等,过着典型的宅男生活。

难道,宅男宅女就是天才的标志吗?有一句话叫作专注产生力量,渡边淳一在新作《钝感力》中说,现代社会的问题是信息太多,人们容易被各种事物吸引而失去选择的能力。

而那些不理会外界世界的变化,坚定执著沿着自己内心兴趣生活的人,反倒更容易成功。

宅男宅女,就是因为沉迷于内心,沉迷于自己的一方小小的世界里,所以“专注产生力量”,因此比起一般人,似乎更容易具有一些天赋。

比如敏感,想象力,专注,安静等等。

但事实并非只是这样简单。

2、宅男VS干物女:心理幼儿还是幻想强迫症?在北京林业大学的心理学家方刚看来,宅男现象其实不仅是舶来品,在中国也不少。

但最初创造这个词却来自岛国日本。

那时,日本经济高度繁荣,但人际关系淡漠,社会竞争激烈。

人们更多以家庭为单位,单打独拼。

这让许多日本年轻人,产生了种依赖家庭的心理。

他们不愿意去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宁愿退缩在一方狭小的天地里。

宅男现象一出现,社会便众说纷纭。

在日本,它经常和负面新闻联系在一起,日本发生过许多女生失踪遭到杀害的例子,最后侦破多数是宅男所为。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宅”现象指的是大学生长时间沉浸在网络、游戏、动漫、小说等虚拟世界中,减少与外界社交活动和真实生活的互动。

这一现象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愈发普遍,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宅”现象逐渐凸显出来。

大量的大学生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网络上,忽视了与班级、社团、社会的互动,导致遇到一些社交问题,甚至影响到学业和就业发展。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仅是个人行为问题,更代表了现代社会的不健康趋势和价值观的扭曲。

大学生“宅”现象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宅”现象的定义、影响因素、特点、影响以及应对策略,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参考,推动高校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1.2 研究目的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宅”现象在当今社会中的存在情况及其影响,探究背后的原因和特点,为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提供依据。

通过对大学生“宅”现象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大学生“宅”现象也有助于引起社会对这一现象的关注,促进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大学生“宅”现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大学生“宅”现象背后的原因和特点,还能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心理辅导提供参考。

研究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及时认识和解决“宅”现象可能引发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这项研究将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有益借鉴。

也谈我国的_宅男宅女_现象_一个空间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也谈我国的_宅男宅女_现象_一个空间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青年现象Qing Nia n Xia n Xia ng一、“宅男宅女”现象“宅男”一词源自日语“御宅族”,原本指不工作、不社交,对动漫、电玩等狂热的年轻人。

后来,人们把整天不出门的男生,也称作“宅男”。

而“宅女”,通常是指那些女动漫迷,但后来定义也变得像“宅男”一样,指“家里蹲着的女生”。

最初,“宅男宅女”一般指孤僻、沉迷网络、不擅社交的社会边缘人群。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白领加入其中,“宅”成为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新的生活方式。

很多“80后”的“宅男宅女”们以“宅”为时尚,他们的最常用语是:今天你“宅”了吗?爱就“宅”一起!“宅”是一种时尚,“宅”是一种心态,“宅”是一种生活方式。

“宅男宅女”从最初消极被动的形象转变为自由、个性和关注内在生活品质的积极形象。

我国的“宅男宅女”现象呈与日俱增的态势,与此相关的“宅”经济也迅猛增长。

二、相关的解释及存在的不足如何来看待这一现象呢?主流的解释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从“80后”群体特征来解释“宅男宅女”现象。

认为“80后”多为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受到父辈过多的关心和保护,故而自我中心,不愿承担责任,不能承受压力,社会适应能力差。

不愿学习,不愿工作,躲在家中沉迷于网络和电脑游戏,对外界本能的排斥和冷漠。

因此“宅”体现了“80后”因社会化不足而产生社交障碍,心理自闭,是一种社会病态。

这种分析框架必须把“宅”和“80后”捆绑在一起才有解释力,但是这种解释的因果链条有着相当的脆弱性,因为“80后”是否存在着社会化不足、社交障碍、心理障碍本身是存疑的。

事实上任何个体,不唯独“80后”,在其生命历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述特征,而且很多“宅男宅女”是“70后”甚或“60后”。

2.从社会压力的角度来分析“宅男宅女”现象。

认为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激烈的职业竞争和生存压力引发了一种普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

人们从积极入世的生活态度转而蜗居家中是一种情绪压抑至极之后的反弹,是一种心理的自我疗伤和修复,从过多的关注外在功利向注重家庭和日常生活的内在精神家园的回归。

大学生中“宅男宅女”现象的分析

大学生中“宅男宅女”现象的分析

在 ,“御 宅族 ”已在 中 国渐 渐 成 为 潮 流 ,在 年 轻 的 高校 学 子 中 学 ,除 了正 常 的 上课 时 间 外 ,其 他 的 时 间 就 基 本 上 是 用 于 自
间也 渐 成 风 潮 。
己的 安 排 ,有些 同学 会 选 择 做 兼 职 ,也 有 些 会 参 加 一 些 社 会
族 ”,所 以这 个 词 剐 出 现 时 态 度 并 不 友 好 ,有 人 认 为 “宅 男 宅
5.沉迷 网络
女 ”是 孤 僻 、沉 迷 网络 、不 擅 长 社 交 的 社 会 边 缘 人 群 。[2 但 现
根 据调 查 发 现 。许 多 大 学 生 离 开 自 己的 家 来 到 大 学 里 求
女 生”。 正 因 为这 些 “宅 男 宅 女 们 ”躲 在 房 间 里 ,忽 略 了在 现 将 来 工 作 的 压力 等 等 。在 这 些 压 力 面前 ,“宅 人 族 ”开 始 变 得
实 世界 中该 扮 演 的 角 色 、承担 的责 任 ,成 为 消极 被 动 的 “屏 幕 无 所 适 从 ,于 是 他 们 开始 寄情 于 网络 ,
· 34 ·
内江 师 范 学 院 学报 JOURNAL OF NEIJIANG NORM AL UNIVERSITY
第 25卷 (增 )
(ZO10)
大 学 生 中“宅 男 宅女 ’’现 象 的分 析
陈 丹 丹 , 陈 霖 , 亢 晓莉 , 敬 丽君
(内江 师 范 学 院 教 育 科 学 学院 , 四 川 内江 641112)
收 稿 日期 :2010—04—2O 基 金 项 目 :内江 师 范学 院大 学 生 科研 项 目(09NSD- 029)。 作 者 简 介 :陈 丹 丹 (1989年 一 ),女 ,四川 成 都 人 ;陈 霖 (1989年一 ),女 ,四川 南 充 人 ;亢小 莉 (1989年一 ),女 ,四 Jtl眉 山 人 。 皆 系 内 江 师范 学 院

也谈我国的“宅男宅女”现象一个空间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也谈我国的“宅男宅女”现象一个空间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内容摘要
最后,御宅族通常会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社交中心,比如说参加动漫展、游 戏比赛等等。而宅男宅女则更加注重网络社交,比如说在社交媒体上与朋友交流、 在游戏中与其他玩家互动等等。
内容摘要
总之,御宅族和宅男宅女都是对于特定领域或主题有热情和追求的人,但是 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
参考内容二
内容摘要
尽管御宅族和一般社会成员之间存在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御宅族就无法融 入社会。事实上,御宅族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对于某些特定领域的 深入了解和兴趣爱好,可以为整个社会带来很多价值。例如,在一些动漫、游戏 等产业中,御宅族往往是主要的消费者和粉丝,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这些产业 的发展非常重要。
在社会层面,“宅男宅女”现象加剧了社会分化和隔离。由于他们与外界的 接触减少,难以融入社会,这可能导致社会凝聚力和相互理解的降低。同时,这 一现象也给城市规划和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创造更有利于人们相互交流和 互动的城市空间,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中需要的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四、结论与建议
“宅男宅女”现象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一种现象,它反映了当代青年人在面 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时做出的选择。然而,这种现象也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一 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引导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从空间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宅男宅女”现象与城市空间的社会组织形式和 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城市生活的高强度压力和快节奏,使得很多年轻人更 愿意选择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虚拟世界中。此外,城市化进程中的家庭结构变化 也为这一现象提供了土壤。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他们从小就习惯了独自享受家庭空间。这种独自享受家庭空间的习惯延续到成年 后,就表现为他们更愿意选择独自在家中度过时间。

宅男宅女问题与解决方案

宅男宅女问题与解决方案

宅男宅女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宅在家中,成了宅男宅女。

宅男宅女并不是一个新词语,早在2002年,宅男宅女这个词语就已经成为了热门关键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语变得越来越流行,并且它也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什么是宅男和宅女?宅男和宅女是指那些不愿意离开家门,对社交活动没有兴趣的人。

宅男和宅女通常会在家中度过大部分的时间,他们通过互联网来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和社交需求。

他们也喜欢观看电影,玩电子游戏,阅读书籍,听音乐和聊天。

为什么人们成为宅男宅女?1.人们喜欢在家中感到舒适和安全。

2.宅男宅女通常是对社交活动不感兴趣,或者对社交能力有所恐惧。

3.他们觉得在家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有趣,而且这比去外面找娱乐更为经济实惠。

4.有些人因为身体上的问题或者精神上的问题而不愿意外出。

宅男和宅女的问题1.缺少运动:宅男宅女习惯于在家中度过大部分的时间,这使他们缺乏足够的身体运动,长时间不运动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宅男宅女可以尝试一些室内运动方式,例如瑜伽,普拉提等,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2.缺少人际交往:宅男宅女通常因为社交能力不足或者恐惧而不愿意外出,这使他们的社交圈变得极为狭窄。

解决方案:宅男宅女可以加入一些与自己爱好相关的论坛或社交网站,参加线上或线下的活动。

3.应对孤独感:过度的自我封闭很容易导致孤独感,这种感觉会对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宅男宅女可以参加团体活动或是加入志愿者服务,这样可以为他们提供机会与更多人认识和交流。

4.缺乏人际交往技能:人际交往技能的不足,是宅男宅女参加社交活动时的重要问题。

解决方案:宅男宅女可以参加线下的沙龙活动或通过加入运动俱乐部等方式,逐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技能。

5.睡眠不规律:宅男宅女习惯了熬夜,这不仅仅导致睡眠不足,还会影响他们的健康。

解决方案:宅男宅女可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定时休息,调整生活节奏,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转。

“宅男”、“宅女”的社会背景及其社会影响

“宅男”、“宅女”的社会背景及其社会影响

“宅男”、“宅女”的社会背景及其社会影响公共管理1班100140678 陈远星“宅男”最初的定义是从日本的“御宅族”的连用法而来。

“御宅族”的定义是单指那些热衷于次文化的人,但现在被误用为热衷动画、漫画或电脑游戏(软宅男)及电脑硬件、电脑进阶技巧(硬宅男)的人。

“宅男”的原意就是指男性“御宅族”,女性则称“宅女”。

但是随着人们大量的使用,“宅”这个字的定义,已经被人直接联想到中文字“宅=家”的用法,因此现在大部份的人使用“宅男”或“宅女”这样的名词,一般而言是指不善与人相处,或是整天待在家,生活圈中主要只有自己,使用上大多还包含贬意成分。

在使用方面,“自嘲”以及“用在他人”的定义也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是在自称,“我是一个宅男”或是“我真是宅”的时候,代表的意义通常是“我足不出户”或是“我看电视玩电脑一整天”等。

但是如果是用在他人身上,如“醒醒吧,宅男。

”“你这个阿宅”等的时候,其意义就是只会幻想、嘴炮或是在家里不出门与他人交际、不注重个人卫生等负面意义。

也就是说,在大部分人的心里,“宅男”、“宅女”可能更贴近于“家里蹲”(也就是隐蔽青年)。

但为什么会出现“宅人”这一群体呢?这和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现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各类竞争,良性的,恶性的比比皆是。

有时候竞争是一种激励机制,有时却严重威胁着身处其中的人们。

超过可承受范围的工作强度、处处小心的人事关系,深深困扰着职场中的每一个工作者,抑或是那些为寻找工作而焦头烂额的新一代大学生,为一套婚房而不断打拼的年轻人,这样那样的竞争带给他们的是巨大的压力。

他们开始寻找自我保护的生活模式,于是他们选择了“宅”。

在每一个人看来“家”是最安全的港湾,在家可以脱下所有的伪装,可以没有任何束缚。

不少人通过躲在家中少见人,或不见人来躲避人际交往中的麻烦,他们愿意从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开拓新一种生活。

例如通过打游戏忘却实际工作中的烦恼,通过“虚拟网恋”来寻找心灵慰藉。

关于“宅男宅女”现象的质的研究

关于“宅男宅女”现象的质的研究
★ 解放 军后 勤工程 学院青 年基 金 资助 项 目
被 试 是 否是 “ 宅女 ( 男) ” 如 何定 义 “ 宅男 宅女” A 是 每 天 酉 点一 线 : 上班 和 回家 ; 应 酬交 际 活动 少 ,基本 是 上 网 B 是宅 女 宅女 的定 义 , 就是 除 工作 之外 的时 间都 泡在 家 里不 愿意 出门的女人
基本上能够说出典型的特征 , 即除了上班或上课以外几乎都 待 在家 里 的人 。详见表 1 。
表 1
等名称。简单地说 ,就是窝在家里的男人或女人。大多数人 认为 “ 宅男宅女”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 ( 1 ) 年轻人 ,大多是 1 5 ~3 5 岁的青年 ,其 中 2 0 ~ 3 0 岁 的青年是主体;( 2) 喜欢 待在家中做 自己的事 , 不喜欢出门; ( 3 ) 对互联网有一定的 依赖 ;( 4 ) 痴迷于某个事物 ,例如游戏 、动漫、电影电视 、 美食等。 不 同的 “ 宅人”有不 同的 “ 宅 ”法 , 有 的懒 散 , 有的勤奋 ;
学园 I X U E Y U A N
2 0 1 4年 第 3 4期
关于 “ 宅 男宅女 ”现象 的质 的研 究 ★
张文墨 中国人 民解放 军后 勤工程 学院基础部
【 摘 要】 现代年轻人 中流行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 宅”居生活,对于这种 生活方式社会各界众说纷纭,而 “ 宅男 宅女”这样一个称谓也从贬义逐渐向中性转变,本文通过对几例较典型的 “ 宅男 ( 女) ”的生活方式及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 ,
[ 1 ] 刘洁. 高职职业英语教 育市场需求调查—— 以湖北省为 例 [ J ] . 科技信息,2 0 0 8( 2 7 ) [ 2] 梁燕. 浅谈 “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英语教育的改革 [ J ] .

大学生宅现状对其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社会学等专业_学位论文

大学生宅现状对其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社会学等专业_学位论文

大学生宅现状对其社会化的消极影响-以太原科技大学为例摘要网络时代发达的信息技术催生了“御宅族”这一新兴的青年群体,“御宅族”一起迅猛扩大的规模引发了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典型地表达了当代人一种新的生活模式。

近来在高校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出于各种原因加入了这一行列,成为当代典型的“宅男”“宅女”。

“宅”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的流行,并且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与生活的一种社会现象,这一现场引起了众多学者对于这个群体的关注。

关键字:大学生宅男宅女引言1.研究背景。

当前,国内外学术界不乏对“宅男宅女”现象进行研究论述的论文或报告,但一经整理和分析,众多研究论文对此现象的研究论述具有明显的相似之处:1、同类课题的研究对象多界定为社会人员(以白领和自由职业者为主)。

在当前中国“宅男宅女”正从以80后为主体向90后为主体的人群中过渡的现实面前,目前的研究论述无法准确、全面地反映当前“宅男宅女”的主体——大学生群体的发展现状。

2、同类课题的研究内容均着重于描述“宅男宅女”们的生活特征和习惯,如沉迷网络、生活日夜颠倒、惧怕社会交往等,缺乏更深层次的原因研究。

3、同类课题的研究方向趋向一致。

当前同类课题对“宅男宅女”形成的是较为相似的评判标准,但事实上学界并未对此现象作出权威的结论性研究和综述。

与此同时,目前尚没有专门机构和组织把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列为“宅”现象的调查对象,缺乏与当代大学生实际的身心发展状况相符的,以理论为依托的研究。

因而,当前对“宅男宅女”的研究多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

2.文献综述:学界不乏对“宅男宅女”现象进行研究者,主要有一下几种形式的研究:1.通过问卷的数据来描述宅男宅女的现状,分析然后找出其背后的原因。

2.通过报告数据之类描述宅男宅女的现状,指出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并找出解决宅问题的对策。

但大多局限于表面的定义阐述和浅层次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通过综合运用社会学及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从大学生自身的视角出发剖析潜藏在“宅男宅女”现象背后的现实和理论原因,从而补充和完善学界对该现象的学术研究的不足,为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和咨询机构开展教育管理和服务提供全面详实的数据和事实参考。

御宅现象研究

御宅现象研究

御宅现象研究御宅现象研究近年来,御宅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御宅族指的是一群追求宅日生活,热爱宅文化的人群。

他们通常喜欢宅在家里,追寻二次元的动画、游戏、轻小说等媒体作品。

在这个虚拟世界中,他们能够找到归属感和满足内心需求。

本文将对御宅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从社会、心理和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分析御宅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

在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和社交焦虑使得很多人产生厌倦、逃避的情绪。

御宅族通常在异化的社会环境中感受到压力,于是他们选择通过宅日生活来寻找平衡和安慰。

他们倾向于隐居在家中,通过虚拟世界来逃避现实的困扰,寻求内心的安宁。

其次,御宅现象也与个体心理需求息息相关。

御宅族往往是内向、敏感的人群,他们更喜欢独自一人,用自己的方式与世界互动。

他们将二次元的角色作为心灵的寄托,通过追剧、看动画、玩游戏等方式满足人际关系需求和探索精神世界的渴望。

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并通过角色的经历来代入自己的情感,获得情感的抚慰。

与此同时,御宅文化也构成了御宅现象的重要因素。

御宅族通过追随动漫、游戏、轻小说等二次元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建立了一个社群。

在这个社群中,他们共同分享自己的喜好,参与线下活动,讨论二次元作品等。

这种强烈的共同体感和归属感使得他们有更强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御宅文化不仅是御宅族自我认同的重要标志,也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

现实生活中,御宅族常常被贴上各种标签,比如“宅男”、“宅女”,这些标签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压力。

但我们应该客观看待御宅现象。

御宅族所追求的并不是仅仅宅在家中,逃避现实生活,而是通过追寻二次元文化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情感。

社会应该给予御宅族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醒御宅族注意自我平衡,适度参与社交活动,保持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平衡。

总结起来,御宅现象是现代社会中特定群体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情感需求的体现。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压力和焦虑。

御宅现象研究

御宅现象研究

御宅现象研究御宅现象研究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一个新的社会现象正在不断涌现,即御宅现象。

御宅文化,又称为宅文化,指的是成年男性或女性在家中追求自我兴趣,沉浸于动漫、游戏、网络等虚拟世界,而忽略了现实社交生活的一种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御宅现象的成因、影响和相关研究。

一、成因分析1.1 社交焦虑许多御宅族群常常会出现社交焦虑的问题,即不愿意和外界交流,尤其是面对陌生人。

这会导致他们躲在家里,寻找虚拟世界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1.2 生活压力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

对于御宅族群来说,家是他们躲避工作和社交压力的避风港,而御宅行为因此而产生。

1.3 兴趣爱好御宅族群对于动漫、游戏和网络世界有着极大的热爱,他们将这些兴趣作为追求生活乐趣的途径。

这些爱好给予他们满足感和成就感,使他们沉浸其中。

二、影响分析2.1 社交障碍御宅族群缺乏对外界的真实社交经验,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陌生人或者社交场合感到不自在和无措。

这种社交障碍限制了他们拓展人际关系网和实现自身发展的可能。

2.2 健康问题长时间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御宅族群往往忽视了身体的健康,缺乏运动和户外活动。

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容易导致肥胖、心理问题和各种代谢性疾病。

2.3 精神闭塞御宅族群过分依赖虚拟世界,缺乏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导致他们逐渐与外界脱节,产生精神闭塞的状态。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可能会导致孤僻、自卑、抑郁等精神问题。

三、御宅现象相关研究3.1 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心理学通过对御宅族群的心理特点和生活样态的研究,揭示了他们的社交障碍、内向性格以及对虚拟世界的依赖程度。

3.2 健康学研究健康学研究御宅现象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发现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缺乏运动的御宅族群存在诸多慢性疾病风险,推动了大众健康意识的觉醒。

3.3 互联网社会学研究互联网社会学着重研究御宅族群在网络世界中的行为特点和社交模式。

他们通过网络获得强烈的社交满足感,但却带来了与现实世界脱节的问题。

校园生活中的“宅”现象与大学生的社会化

校园生活中的“宅”现象与大学生的社会化

校园生活中的“宅”现象与大学生的社会化作者:张帆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18期摘要:目前在大学校园流行一种“宅”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经常蜗居在宿舍里,借助网络,足不出户,独享自己的空间。

校园“宅”现象日渐盛行,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出现了关于“宅”现象的思考与争论。

本文从社会化的角度探讨“宅”现象对大学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宅”现象的有利因素来推动大学生的社会化,让大学生健康顺利成长。

关键词:“宅”现象大学生社会化“宅”这个词原本指“家”或“房子”,现在通常也用来指一种生活方式,推崇这种生活方式的人长时间呆在家里主要依赖电脑和网络而生活,所以把他们叫做“宅男宅女”,或统称为“御宅族”。

目前,“宅男”、“宅女”已经成为社会上流行词语,“御宅”生活渐渐成为新潮流。

“宅”人借助四通八达的互联网,经常蜗居在宿舍,足不出户,共享网络信息服务,独享自己的空间,怡然自得。

曾几时何,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很快就从社会蔓延到了校园,崇尚“宅”生活的学生越来越多,“宅男宅女”族群的规模越来越大。

很多学生宁意呆在宿舍打游戏,看电影,视频聊天等,而不愿意走出去参与一些集体或社团活动。

校园“宅”现象的盛行,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出现了关于“宅”现象的思考与争论。

本文试图从大学生社会化的角度来窥探校园中“宅男宅女”的生活,探讨“宅”现象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1.校园中的“宅”现象及其特点校园中“宅”现象的迅速发展超乎人们的想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呆在宿舍里过着属于他们自己生活。

根据笔者对所在学院某专业学生的调查显示有近一半同学有着“宅”人的倾向,其中有约40%的同学基本上宅居在宿舍里,偶尔出去活动。

而有5%的同学则完全是“宅”人,除了上课就全“猫”在宿舍里。

有个别同学甚至不上课,成天在宿舍转悠,饿了就泡方便面,或者偶尔叫外卖。

睡觉、上网、看书、聊天、做作业、看电影、玩游戏是大部分“宅”人的必修课,大概有80%的同学在宿舍里的主要活动是上网,网上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等等;也有一部分学生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以睡觉来打发美好时光;至于看书、做作业只是极少数。

探析大学生中的“宅男宅女”现象

探析大学生中的“宅男宅女”现象

探析大学生中的“宅男宅女”现象
先金好;张静
【期刊名称】《商情》
【年(卷),期】2012(000)013
【摘要】“宅”是当下都市男女新兴的一种生活状态。

而大学生“宅一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因此对其进行探析,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促进该群体更好、更全面地地发展。

【总页数】1页(P13-13)
【作者】先金好;张静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500;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5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1
【相关文献】
1.三成宅男宅女选择叫外卖解决宅食 [J], 林桦
2.也谈我国的"宅男宅女"现象——一个空间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J], 蒋平
3.新媒介环境中的"宅男宅女"现象探析 [J], 周敏
4.宅男宅女不宅病 [J], 杜燕
5.宅男宅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J], 毛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宅男宅女社会调查报告

宅男宅女社会调查报告

课题:关于海南医学院学生“宅男宅女”现象调查报告班级:2012级市场营销班本组员:佘仁红、师蓉、文雯、李晶薇、濮文亮、王粒休、林明魁关于海南医学院学生“宅男宅女"现象调查报告随着经济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群体也成为高科技时代的主流消费人群之一。

作为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受教育群体,同时作为信息时代影响最为普遍的人群,一些信息时代带来的问题和现象,也普遍出现在大学生群体之中,其中“宅”现象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现象.我们经过前期对这一现象的初步了解,在大学生“宅"群体之中有的沉迷小说,有的沉迷动漫,有的沉迷网游……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甚至衍生出一系列心理及生理问题,这明显不利于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为了深入了解“宅”现象的成因及其影响,并对“宅"群体提供一些影响和改进策略,我们进行了此次社会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在海南医学院进行,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形式,随机在我校主校区9栋宿舍楼中,从中抽取40个寝室(由于各公寓寝室人数有所不同,故女生公寓及四期公寓抽取 30个寝室,从三期公寓抽取10个寝室),并将200份问卷发放到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为100%。

以下是本次社会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一、研究背景与概况“御宅”一词源于日本,本指一些热衷于动画、漫画和电子游戏,以至于足不出户的人.这个词进入中国后,多指每天憋在屋子里不出去社会交往,沉迷于玩电脑游戏、网络聊天、泡论坛、看动漫、看电视连续剧的这群人。

而下班后回家沉迷于某一件事物(哪怕和电脑网络无关),社会交往不多的人,也会被称为“宅男宅女”。

作为“电脑一代"的大学生,网络应用熟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宅”现象的潜在或外显群体,在许多大学校园,“宅人”一族已发展为一个群体,他们有的沉迷小说,有的沉迷动漫,有的沉迷网游……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甚至衍生出一系列心理及生理问题。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现代社会的大学生“宅”现象越来越普遍,他们喜欢整天待在宿舍或家里,几乎不出门,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动漫等虚拟世界,缺乏与人的社交交往。

这种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大学生“宅”现象进行调查研究。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宅”现象进行了深入了解。

我们随机选择了100名大学生,其中男生50人,女生50人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大学生承认他们有宅的倾向。

男生中有70%的人宅的时间超过五个小时,女生中有60%的人宅的时间超过五个小时。

这说明大学生宅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影响。

接下来,我们对于大学生宅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人认为大学生宅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社交能力和交际圈。

他们不善于与人沟通,对陌生人敬而远之。

有40%的人认为大学生宅的原因是网络和游戏的诱惑太大,过度依赖虚拟世界。

还有10%的人认为大学生宅的原因是学业压力太大,他们选择逃避现实。

这些原因构成了大学生宅的主要原因。

我们进一步对大学生宅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宅的主要影响是身体健康问题,包括近视、肥胖、缺乏锻炼等。

大学生宅还会影响学习成绩,因为他们花大量的时间在虚拟世界中,导致学业上的落后。

大学生宅还会导致缺乏社交经验和交际能力,对未来的就业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对于解决大学生宅现象提出了一些建议。

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宅现象的关注和引导,组织一些多样化的社交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家长也应该对孩子宅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和监督,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

大学生自身也应该主动参与社交,多与他人交流,拓宽自己的交际圈子。

最重要的是,大学生应该要意识到宅的危害,努力改变宅的行为,争取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宅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也是可以解决的。

只有通过学校、家长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大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好地面对现实。

浅析宅男宅女的成因、影响及其对策

浅析宅男宅女的成因、影响及其对策

浅析宅男宅女的成因、影响及其对策------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姓名:农冠军班级:11级思想政治教育班学号:1103040052摘要:新时代,社会日新月异,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宅男宅女的队伍里,其中大学生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他们大多是喜欢呆在住所里,过着足不出户的生活。

本文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大学里宅男宅女产生的原因以及这种“宅”对于年轻人而言具有的意义,并就如何帮助当下年轻人走出“宅门”提供个人的建议。

i关键词:“宅文化”宅男宅女大学生社会学一、宅男宅女的理解及现状清明,五一长假刚刚落下帷幕,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哪也没去,就呆在自己的住所或者某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痴迷于某事物,自娱自乐,这群人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宅男宅女,而不知不觉中这种宅的现象已经悄然演化成了一种宅文化。

不管是游玩还是宅,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往往是其中的主力军。

对于宅文化,查了下,简单的定义是指一种现代流行的热衷于待在家里(“宅”)的文化浪潮,是一种超越血缘、地缘等传统社会组织结构的新型社会关系的出现。

“宅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不过这里就不深入分析宅文化的内涵了,索性就把它看成是宅男宅女,那种热衷于宅在家里的群体,更多的是指大学生。

假期刚过,见到熟人打声招呼“哥们,这个假期有什么节目啊,又去了哪个好玩的地方”总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刚去了趟黄山,那个绝啊”“就宅呢,我蜗居”。

每次听到宅,不禁就反思,为什么在大学这样一个朝气蓬勃、热爱生活、乐于参加社会活动的群体,却有这么多宅男宅女?听到人们把宅男宅女称为毕加索(整天闭门在家)、居里夫人(蜗居在家里)就不解,他们是不是懒惰,不善于交际,对生活没有什么热情,不愿面对现实,活在自己和网络的世界里,甚至是啃老一族。

据我所了解到的,那些整天呆在宿舍上网、足不出户的大学里的宅男宅女,大多是泡在网络的世界里。

宅着赚钱或是学习做研究的寥寥无几,那他们都在做什么呢?目前,大学里的宅男宅女有鲜明特点:没课时就宅在宿舍睡觉、上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卷第6期2012年6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un.2012Vol.9No.6“宅男宅女”的出现与现今社会竞争压力过大、生活节奏加快、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对于“宅男宅女”,不能简单地贴上自闭、孤僻、无所事事等标签,他们中的部分人可能有所成就。

但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同时,还是要看到“宅生活”的不健康之处。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宅生活”方式是社会性退化的表现。

因此,研究“宅男宅女”现象,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对于缓解社会隔离和社会冷漠非常必要。

“宅男宅女”现象也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重视,一些学者针对此现象开展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学者们的研究角度主要涉及空间社会学、青年社会学,成果非常丰硕,对我们认识宅男宅女现象,以及它所形成的原因以及了解当代青年的个性特征,生活方式等有很大帮助。

笔者正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多角度观点,进行更全面深入的分析。

一、概念及研究方法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宅男宅女”,笔者参照相关资料,将其界定为:年龄在15~35岁,休息闲暇时间经常或大部分时间在家上网,对这种生活方式持认同或中立态度的网民。

本文中所定义的“宅”,是指在家上网的状态,是依托于网络的宅。

“宅男宅女”们过分的迷恋网络,不理会现实世界的交往活动。

就思想性而言,它是消极的、非建设性的,也隐含着对主流社会潮流抵制的倾向,这一倾向在现行体制下对青年与社会的交流以及社会教育的开展都会形成障碍。

尽管尚未有学者将“宅男宅女”现象纳入青年亚文化范畴进行研究,但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已经具备一种亚文化的特征。

由于这一群体的成员多为青年人,故将其定义为一种青年亚文化。

本文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等方法来进行研究。

其中问卷设计为网络行为和社会交往状况两个维度,考察网民的行为、态度和人口基本情况。

并将设计出的问卷进行试测,鉴定出本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还属良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本次问卷发放主要采用了三种形式:网络社区调查、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QQ 。

本次问卷发布时间为一个星期,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8份,其中有效问卷192份,问卷有效率为97%,符合统计分析的要求。

二、“宅男宅女”的特征及发展趋势(一)特征本文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在宅人的分布现状上,85%的宅人集中在18~28岁的年龄段上,从上网情况来看,宅人比非宅人更多地使用网络的娱乐休闲功能,他们的网络活动更活跃,对网络的态度更趋于赞同,对宅的正功能更加认同。

这说明,宅人把在家上网作为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对宅的态度更加积极,从而验证了本研究对宅人的定义是合理的。

另外,通过对网络依赖性的研究发现,从总体上来讲,宅人并未产生普遍的依赖性。

而且是否对网络产生依赖性与宅人自身的自制力有关。

具体来看,宅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两面性格在回答本次调查问卷中的第八题“您的性格?”时,78%的人选择了“两面性格”。

他们表示不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从而导致了性格的两面性,在外多沉默不语并感觉到不自在、没有归属感,在家时却能无拘无束、随心所欲。

长时间的与世隔绝,使其在对外界事物的判读上存在差异和偏执。

他们不能够合理地分析和判断事物,觉得社会复杂,处处提防,迷茫无助。

2.生活简单“宅人”往往自诩为“自由思想的产物”,他们有自己生活的环境和方式,虽然得不到大家的认同,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仍是坚守着自己的生活习惯,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给自己制定的任务,一切随心所欲。

此外,在访谈中,宅男宅女们表示他们不追求流行,对待生活比较实际,不愿意在休闲活动中花费较大。

因此,看电视、阅读、上网是宅人们经常参加的休闲方式;他们不喜欢运动,用交通方式作为运动的途径———骑自行车;他们不轻易出去购物,家里备有泡面和各种干粮,饿了就随便吃点。

如果购物,那么离家比较近的超市是首选的地点。

3.热衷网购据调查,“宅人”中经常浏览B2C 网站并发生网络交易行为的人近7%,略高于同龄人。

[1]在消费的产品方面,“宅人”也表现出其特点:宅人是一群受数字化影响较深的人,在数码相机、电脑、MP3上的产品拥有率都高出同龄人;由于追求便捷的生活,宅人看中手机的附加功能。

同样他们也经常消费方便食品和速溶咖啡,高于同龄人;由于经常接触电脑不经常运动,宅人健康状态欠佳,对保健品和眼药水的需求较大;宅女由于不需要经常出门,穿着打扮比较随意,在化妆品方面使用宅男宅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毛琪(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本文以15~35岁的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描述、分析“宅男宅女”现象发展的历程,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其特征及发展趋势,探究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最后结合青年社会学理论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宅男宅女;亚文化;社会互动35··频率较小,低于同龄人。

4.不善社交极少出门,不喜欢说话,不愿意接触陌生人,与陌生人交流有障碍。

这是宅人族的“通病”。

他们不愿意接触社会,每天将自己局限于狭小的生活空间里。

在本次调查中,被问及“宅生活”如何时,87%的人选择了“很舒服”这一项。

他们表示不愿意了解外面的生活,也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关注他自己的生活,习惯于独来独往。

他们更乐意整天“宅”在家里上网、看动漫、打电玩、购物。

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对于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漠不关心,和家人也很少沟通,更不关心世界发生了什么,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就是一根网线。

(二)发展趋势1.中国宅人的数量逐年增长关于宅人的具体数量,目前社会上还未出现相关的统计数据。

然而,根据宅人的定义,基于2005~2007年3年的CMMS数据,我国宅人的数量在逐年递增,如图1所示:图1:基数:15~35岁人群数据来源:CMMS2005-20072007年的人数约为6,478,000,占同龄人的比例为21%。

(数据涵盖了中国30个城市中的人群)[2]2.宅人将是中国未来网络交易的大户从2007年“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07A)的数据中发现,宅人选择网络购物有以下原因:低价、方便、追求个性。

这种需求与网络交易的优点一拍即合。

尽管有很大一部分的宅人对目前的网络购物仍持观望态度但是从三年的发展趋势(具体情况如下图)看,宅人仍然是中国未来网络交易的大户,如图2所示:图2:基数:15~35岁人群数据来源:CMMS2005-20073.“宅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过去,“宅”被用来形容这样一群人:整天窝在家里打游戏,不爱与人交往,面目苍白,不修边幅,生活邋遢,有自闭倾向。

西方常常把他们与freak(怪诞反常)、nerd(卑微讨厌的人)等负面词语联系在一起,认为是一群猥琐另类、软弱失败的人。

形象比较消极,也确实是小众人群。

如果网络化的交流越来越普遍,未来社会很可能全部是由广义上的“宅男宅女”组成。

某种角度说,都市人可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宅倾向,可以根据一些指标估算自己的程度。

人类的生活,若彻底变为以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方式,恐怕人就不再是以前的人了。

试想一下,从原始的山顶洞人、小农社会的伦理人、市场社会的理性经济人,再到今天的网络人,什么方式学习、什么方式消费,形成了对自己的定位、对世界的认识,最后,影响行动和决策。

人性,从局部意义上说,正是由生活方式决定的。

那时候的人类会怎样?“宅”文化会成为未来社会的推力还是阻力,现在我们还不知道。

但是从整体上看,“宅”的生活态度、交往方式,已经在朝积极的乐观文化方向发展,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的自我封闭。

[3]“宅”在今天特别具有时尚流行的要素,按照惯性,人们还以为它算亚文化,参与者能体验到亚文化的新奇,但同时又不用承担被排斥的痛苦。

“宅”这个词现在进入大众视野,本身就意味着,这不再是原来消极意义上的那群人,而是新时代人际交往模式转向虚拟后产生的结果,并且将会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

三、“宅男宅女”现象的影响和原因分析(一)影响1.“宅文化”易变“懒虫文化”专家指出,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形的青少年来说,“宅文化”很容易被演绎成“懒虫文化”。

[4]国外曾有极端例子:一女孩长到18岁,一直“宅”在家中上网不愿意上学,语言能力比小学生还要差,只能求助心理医生。

由于没有上班或学习的时间限制,宅男宅女们经常日夜颠倒,或者想睡就睡,睡够就醒,没有形成固定的生物钟。

生活规律错乱,容易出现头晕、情绪波动大等症状,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呈现出两方面的症状:一是意志减退,另一个是社交恐惧。

从个体特征上分析,宅男宅女大多存在人格的不完整。

具体说,性格上的软弱,不敢克服困难压力、自恋、贪图安逸等等。

这样的性格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不利的。

2.宅男宅女催生“啃老族”舆论观点在追究宅人自身原因的过程中,也将注意力转移到宅人所生活的家庭中,这也是滋生宅守心理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之一,有可能出于家庭环境的不和谐,有些是由于与父母之间存在长期的代沟,致使他们不愿和父母探讨问题并一同解决问题,将自己和父母完全的孤立起来。

由此也造成一部分宅人缺乏责任感,置辛苦操劳的父母而不顾,单纯地追求自己的痛快与自由,不愿承担家庭责任。

此外,在我国大学生中,也存在一些“宅男宅女”。

他们多数没有经济来源,更倾向于呆在寝室,严重者缺课逃课,沉溺网络、游戏、动漫。

也有学生毕业后因求职、工作的一时挫折,消极逃避在家,沦为“啃老族”。

3.“宅生活”阻碍社会互动从“宅人”自身角度而言,他们是有权利并有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不受外界的干扰的权利,任何人出于任何理由去不合理的干预都是不合情理的。

但是,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看,“宅人”现象的确造成一定的社会危害,使得一些本应该致力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青年缺乏生活目标,容易抑郁、消沉,难以实现自我价值,更谈不上为社会创造财富。

宅人交往空间的虚拟化意味着社会互动中空间限制的解除,它在增加了社会生活的便捷性的同时,也把人限制在电脑36··面前,把人限制在固定的处所之中。

网络的应用使社会活动可以在虚拟化空间中进行,降低和减少了人们出行的意愿,在其之下,人们在真实世界接触逐步减少,由此可能造成社会中人们之间更为普遍的疏离、孤独、冷漠。

(二)原因分析经过分析调查问卷与结合访谈记录,并查阅相关资料后,笔者认为导致宅男宅女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空间分化与社会隔离访谈一:小兰(女,20岁,居住地:合肥某中档小区)问:你在这个小区住了多久?答:五年问:在小区有熟悉的邻居或朋友吗?答:有一个高中同学,住在我家旁边那栋,互相串过几次门,其他的人就没什么来往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