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国外发展2 案例分析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全球化背景下,非营利组织的角色和影响日益凸显,其参与社会服务、公益事业和发展项目的重要性逐渐被认可。
单个非营利组织的力量有限,要实现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就需要寻找合作伙伴,进行联合发展。
国际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并涌现出一系列成功案例,这些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在国际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中,各方资源得以整合,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共同推动社会发展进程。
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我国非营利组织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提升自身竞争力,创造更大的社会影响。
深入探讨国际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总结启示和借鉴意义,对于推动我国非营利组织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国际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分析其成功之处,并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通过对全球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指导我国非营利组织在联合发展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通过对国际经验的总结和讨论,可以为未来我国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提供一定的发展策略和合作模式探索方向。
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我国非营利组织间的联合发展,提升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促进非营利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国际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实践案例分析1.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合作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在推广健康教育、儿童营养改善等方面展开合作。
他们联合开展了针对儿童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并制定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通过共同努力,他们成功提高了儿童健康水平,减少了儿童死亡率。
2. 美国红十字会与联合国粮食计划署(WFP)合作美国红十字会与WFP在援助灾区和救助贫困人口方面展开紧密合作。
他们共同展开了食品救援项目,为受灾区域提供急需的食品和医疗救助。
通过合作,他们成功挽救了许多处于生命危险中的人们,并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
第2章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历程与特征
《非营利组织管理》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 12 系列教材
1.6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成熟期
1972年,第一次非营利组织的国际会议“环境NGO”论坛在联合国人类 环境大会上召开,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并介入国际重大事务决策,成 为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力量。 萨拉蒙指出:我们置身在一场由非营利组织发动的全球性结社革命中, 对20世纪后期和未来的21世纪而言,其重要性绝对不亚于民族国家的 兴起。
《非营利组织管理》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 21 系列教材
3.1 我国非营利组织兴起的历史基础
Hale Waihona Puke 近代以前的民间组织在祭社集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 分为五种类型:
政治性结社 秘密结社 经济互助性结社 文化学术型结社 慈善团体
《非营利组织管理》
非营利组织数量增多,活动领域扩大:NPO占主要发达国家GDP的4.6%,占 非农就业人口的5%,志愿者占NPO总就业人口的1/3 非营利组织的地位增强,影响力扩大:1997年1999年,国际禁止地雷运动和 无国界医生组织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对NPO进 行支持;2002年,2500个NPO被授予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磋商的资格; 1977年,联合国安理会第一次允许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美国普救合作组织、 无国界医生参加会议,讨论非洲大湖地区的危机问题
《非营利组织管理》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 5 系列教材
1.2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原始期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设立的典 雅学院 基督教成立后的慈善救济、人 道主义: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
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住我;我 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 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我实 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 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 了。
英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资助科学人才发展案例研究[]——以惠康基金会为例
英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资助科学人才发展案例研究[] ——以惠康基金会为例发布时间:2022-07-12T08:42:12.231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5期3月作者:陈瑾[导读] 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取决于其在科学和技术上的领导地位。
陈瑾上海世界顶尖科学家发展基金会上海 200235【摘要】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取决于其在科学和技术上的领导地位。
当前国际形势日趋紧张,各主要国家愈来愈重视基础科研经费的投入,富豪们越来越钟情于豪掷数亿设立基金会资助某一领域的科学探索发现。
本文以英国最大的慈善基金会之一的惠康基金会为例,从资助战略、项目计划、组织架构等三个方面该民间慈善机构是如何持续近百年,从培养科学人才开始,推动科学发展,从而造福人类。
【关键词】慈善;惠康基金会;人才计划在任何时期,科学发展水平都决定当时社会的总体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实力。
而科学人才是科学发现的关键,任何科学发现都是“人”去探索和完成的,是人类自己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通向美好未来的大门。
科研经费投入主要来自政府、企业和民间。
根据世贸组织数据,当前中国政府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年投入位列世界第二。
欧盟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企业R&D投入最多的2500家企业中,中国企业投入约为1409亿欧元(约合1171亿人民币),仅次于美国3435亿欧元,欧盟1841亿欧元,排名第三。
中国的民间非营利资金对科研的资助还处于萌芽阶段。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1)》显示2019年中国累计社会捐赠1380亿人民币,社会捐赠中超过70%的资金集中在教育救助、扶贫开发、医疗健康等传统领域。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疫苗、特效药的研发开始进入公益慈善资助视野。
而在全球范围内,慈善资金支持科学研究已是一种趋势,美英等发达国家都存续着超大规模的支持科学研究的民间慈善机构。
例如,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已在疟疾等传染性疾病领域投入研发费用超过400亿美元(约合2547亿人民币),迈克尔·J·福克斯基金会作为一家专注资助帕金森症研究的民间机构已在该领域投入了超过7亿美元的资金(约合44亿元人民币)。
外国非营利组织分析
外国非营利组织分析非营利组织的兴起自20世纪80年月以来,非营利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诚如美国学者莱斯特•萨拉蒙所言:“我们正置身于一场全球性的‘结社革命’之中。
历史将证明,这场革命对20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民族国家的兴起对于19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
其结果是,出现了一种全球性的第三部门即数量众多的自我管理的私人组织,他们不是致力于安排利润给股东或董事,而是在正式的国家机关之外追求公共目标。
”基于对41个国家的分析,萨拉蒙发觉非营利组织的平均规模大约是:经济贡献占各国gDp的4.6%,就业人口占非农就业人口的5%、占服务就业人口的10%,相当于公共部门就业人口的27%。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荷兰、爱尔兰等国家,非营利部门经济贡献占到其gDp、就业人口占非农就业人口的10%以上。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正在发展之中。
近年来,伴随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从“全能政府”转向“有限政府”,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供应了宽阔的体制空间。
非营利组织,一方面可以有效弥补作为第一部门的国家体系缺乏效率的缺陷,并且能很好地承接那些“有限政府”交给社会的职能;另一方面,还可以克服作为市场体系缺乏公正的弊端,进而解决市场的自利问题。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根植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体制,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中有一些较为共通的东西和成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
国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经验(一)完善的法律制度框架国际上对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法律框架有不同的模式。
在美国,依据联邦税法501c3,在宗教、慈善、教育、科学、公共安全试验、文学、促进业余体育竞争或防止虐待儿童或动物等七个方面,从事非营利性、非政治性活动的组织可以申请成为慈善组织,获得税收优待。
除此以外,并没有一部特地的法律来统一规定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多种多样的志愿活动已经渗透在整个社会的运作机制之中。
英国非营利组织的传统主要源于志愿互助和民间慈善,它们被称为“志愿部门”,比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非营利部门”的概念要窄,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几个世纪以前,英国1601年出台的《慈善法》和《救济法》,是世界上较早的特地规范非营利组织和非营利行为的法规。
非营利组织市场的案例分析
企业与非营利组织联盟的案例分析一:国际世界宣明会是致力于救助和发展工作的国际性基督教非营利性组织。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组织,世界宣明会的国际合作项目包括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基金筹募和推广活动,以及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援助计划。
世界宣明会在国际上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和较高的公众认知度。
世界宣明会-中国的总部设在香港,目前已经在中国大陆实施了一系列援助、发展项目,获得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社区的承认和赞赏。
(一)项目描述世界宣明会和耐克已经合作开展的项目包括提供礼品以及对世界宣明会在世界其他地区项目提供支持。
双方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
在1999年,由世界宣明会设计的“工人发展计划”在耐克东莞工厂实施。
在9个月的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教育、行动、领导力发展计划”(The Development through Education, Action and Leadership Project,简称DEAL)。
这是一个为期三年的计划,由耐克公司及工厂支持,世界宣明会提供NPO方面的服务。
DEAL的目标是提高工人,尤其是来自贫困农村的工人的生活质量。
目标服务对象人数必须在三年内达到工人总数的30%(8000多人)。
该项目结束后将由该工厂继续实施。
(二)项目实施结果该工厂三分之一的员工参与了世界宣明会组织的文体教育活动、定期假日课程和领导力培训课程。
项目取得了以下成果:第一、使农民工在工作之余享受到了更多的文体活动和学习的机会。
第二、使工人获得了更多技巧和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为改善其将来的生活打下基础。
第三、工人的潜力得到开发,不少人成为社区中的领导和积极分子。
耐克公司的收获是除了完成项目的目标以外,DEAL还使耐克公司在多方面的收获颇丰;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行为;提高了员工的士气;加强了员工的发展;使社区变得更健康、更和谐;强化了企业公民的形象。
从世界宣明会的角度来看它也完成了开展城市社区项目的目标。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启示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启示【摘要】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本文将分析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历史背景、组织形式、管理模式、资金来源和社会影响。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外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经验也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包括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和运作,以及注重公益理念,积极发挥社会作用。
这些经验和启示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为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国外非营利组织、发展、历史背景、组织形式、管理模式、资金来源、社会影响、经验、启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公益理念、社会作用1. 引言1.1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启示国外非营利组织在世界各国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变的重要力量。
它们通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环境资源,提升社会公益意识等方式,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经验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模式、资金来源、社会影响等方面的经验,我国非营利组织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实现更高效的公益目标。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运作,是提升我国非营利组织整体水平的关键措施。
注重公益理念,积极发挥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经验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希望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能够不断学习和创新,为社会公益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2. 正文2.1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历史背景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欧洲,当时一些慈善团体和宗教组织开始在社会中出现。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社会问题逐渐增加,这些组织的作用也逐渐扩大。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社会主义思想和民主运动的兴起,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和影响力逐渐增加。
非营利组织国外发展2 案例分析.
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1.美国51%的医院,46%的高校,86%的博物 馆,超过90%的音乐、舞蹈和艺术团体,以 及58%的社会服务是非营利组织提供。 2.分为2大类:一类是提供会员服务的会员性 组织(如专业组织、社交联谊组织、互组 合作组织等);另一类是提供公共服务的 公益类组织(如宗教组织、基金会等)。
法律形式与制度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制度是一个极为庞大和精细完整 的体系,包括联邦非营利组织法律、州非营利组织法律、 与法院的判例三大块。每个法律板块都根据不同的情况对 非营利组织的各种行为进行规定,如联邦税法第501(c) (3)条对美国的25 种具有免税资格的非营利组织以列表的形 式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规定。 501(c)是美国国内税收法(IRC)中的一项条款,符合该条 款要求的NPO就是501(c)组织,它们享有不同程度的免税 资格。501(c)(3)组织是501(c)享受联邦税收减免的非营利组 织中的一类,它是一种最重要的免税组织,包括公共慈善 机构和私人基金会两种类型。为了获得免税资格,也就是 成为税法认可的免税组织,一个NPO的成立和运作必须符 合501(c)(3)条款的规定。免税资格是依据美国联邦和州的 税法,非营利组织的成立是依据州的公司法等法律。
资金来源
约12%来自个人、基金会和公司捐赠,约30% 来自政府赠款和合同;58%来自会费、服务 费、投资收入及其他收入。
德国非营利组织
德国的非营利组织大约有50万个。德国的非营利 组织可分为互益性和公益性两大类。 德国有着悠久的结社传统,是当今世界上非营利 组织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发达的非营利组 织成为今天德国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在 德国各级司法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种类型的社团共 有55万家,财团共有10000 家,大约另有50 余万 家没有在司法部门进行登记注册。德国非营利组 织数量和国家人口比值为1: 75,不仅高于英国(1: 250)和日本(1: 260),更是远远高于我国(1: 5400)
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案例分析(修订)(精选五篇)
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案例分析(修订)(精选五篇)第一篇: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案例分析(修订)【案例分析】资料1:我国非营利组织法规情况 1988年,《基金会管理办法》(国务院);1989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9年,《公益事业捐赠法》; 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2005年,《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2006年,《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民政部);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公益性捐赠支出扣除率的变化;2008年,《救灾捐赠管理办法》(民政部);2011年,《全国性社会团体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初审暂行办法》,对社会团体取得“税前扣除”资格的条件的规定。
资料2: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2011年6月22日,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20岁女孩,炫耀自己“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而且自称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结果招致网上无数的板砖和口水。
一时之间,中国红十字会的红色徽标,成为了舆论攻击的靶心,将中国红十字会拉进了舆论的旋涡。
这场质疑的风暴从商业系统红十字会(以下简称“商红会”)与多家公司的关联,红十字会与商红会理不清,扯不明的商业运作关系,逐渐演化到对红十字会这一官办慈善组织本身的反思。
中国红十字会是人道救助组织,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成员,在全国有个32省级分会、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分会、333个地级分会、2860个县级分会,95000个基层组织,2026万会员,还拥有商业系统红十字会、铁路系统红十字会,是中国最大的人道慈善组织。
中国红十字会的主要任务是“三救”救灾、救护、救助和“三献”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时期,公益慈善事业成为各国红十字会行使的主要职能。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引入国际上的现代基金会管理机制。
1994年,中国红十字会直属基金——红十字基金会在民政部注册登记成立。
当代西方社会的非营利组织美国、加拿大非营利组织考察报告
当代西方社会的非营利组织美国、加拿大非营利组织考察报告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当代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和加拿大的非营利组织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通过实证研究和文献综述,我们试图揭示非营利组织在这些发达国家中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以及它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文章首先概述了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分类和主要功能,为后续的具体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后,我们详细探讨了美国和加拿大非营利组织的法律环境、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来源,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非营利组织的运营和发展。
接着,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统计,深入探讨了非营利组织在教育、医疗、环保、文化、公益等领域的实践活动和成效,以及它们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我们总结了非营利组织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公平正义和增强社会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非营利组织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发展机遇。
希望本文能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与特点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同样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涵盖了教育、科研、环保、公益慈善、社区发展等各个领域。
这些组织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特点,为美国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美国政府通过立法、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方式,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例如,美国税法规定,非营利组织可以享受免税的优惠政策,这极大地促进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美国非营利组织具有高度的自治性和独立性。
它们大多由志愿者组成,实行民主管理,决策透明公开。
同时,非营利组织之间竞争激烈,这促使它们必须不断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以吸引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再次,美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各个主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它们经常与政府合作,承接政府的公共服务项目,提供社会福利;同时,也与企业合作,共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在国外,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通过联合发展取得了成功,并且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合作优势,促进了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经验表明,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重视跨国合作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经验借鉴。
本文还分析了促进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启示,强调了跨国合作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性。
在指出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国际经验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国非营利组织更好地实现联合发展,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国际经验、启示、合作、跨国合作、合作机制、意义、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是指两个或多个非营利组织为了共同实现特定目标或解决特定问题,而进行合作、协作、共享资源和信息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非营利组织的增多,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和联合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国际社会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非营利组织都积极探索联合发展的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背景介绍部分将重点介绍国际上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案例,探讨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动机和意义。
将介绍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国际上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联合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国外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其中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借鉴国际经验,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联合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通过对国外案例的分析和对比,探讨如何促进非营利组织间的合作与协作,建立更加有效的合作机制,进而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本研究旨在强调跨国合作的重要性,探讨如何通过国际合作促进非营利组织的联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经验互惠,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外国非营利组织对我国的启示
目录摘要 (2)1.国外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 (2)1.1、美国的非营利组织 (2)1.2 英国的非营利组织 (3)2.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 (4)3.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3.1 我国非营利组织能力的不足 (5)3.1.1缺乏自治能力 (5)3.1.2 资金来源不足 (5)3.1.3 组织缺乏公信力 (5)3.2国家政策,法规的不健全 (6)4.西方国家非营利组织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6)4.1政治法律制度是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6)4.2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7)4.3 必须建立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机制,提高自身公信力 (8)5.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外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摘要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从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非营利组织都致力于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积极参与包括社区建设、地方自治、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等区域性公共事务,还包括积极参与国际决策,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1]。
可见,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国际治理的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幸福工程等知名公益事业的发展,中国非营利组织也获得了迅速发展。
在我国社会,非营利组织正以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蓬勃地发展着,其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确认识到,与我国社会的转型需求不相协调的是,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的局限和不足。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不仅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势必造成影响。
因此,本文从国外发达国家的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出发,对比分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从中得到启示,给出相应建议。
关键字:外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我国非营利组织启示1.国外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1.1、美国的非营利组织美国的非营利组织通过提供教育、培训、咨询、扶贫救济等各类服务在满足社会公众需求方面举足轻重,是美国社会中一支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力量。
管理学-第九章--非营利组织的评估案例分析
第九章--非营利组织的评估案例分析南都公益基金会(英文名:Narada Foundation,以下简称"南都基金会") 成立于2007年5月11日。
南都基金会是一家经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为民政部。
南都基金会原始基金1亿元人民币,来源于上海南都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会的使命是支持民间公益,即:南都基金会关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问题,资助优秀公益项目,推动民间组织的社会创新,促进社会平等和谐。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级大地震,远在上海的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徐永光代表基金会在地震刚刚发生之后就说出了一番振聋发聩,激励人心的话语:"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中国优秀的民间组织,然而在灾后重建中,没有你的声音,没有你的贡献,你又怎么向历史交代!"南都公益基金会也正是以此为激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灾后重建中有所作为。
2008年5月13日,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上午,南都公益基金会联络部分民间组织,发起《抗震救灾,十万火急;灾后重建,众志成城——中国民间组织抗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
联合声明的宗旨为:根据民间组织自身特点和优势,独立行动,联合公告,配合政府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5月15日,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会决定紧急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为民间组织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资金支持。
据徐永光介绍,南都公益基金会想通过资助项目的目标导向,积极、稳妥、有效地支持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
5月19日,南都公益基金会协同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北京NPO信息咨询中心等,组成"南都公益基金会5•12灾后重建项目办公室",并在成都设立联络处,制定了"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资助管理制度》、《申请指南》和《申请模版》。
该项目明确资助对象为在中国大陆注册的非政治、非宗教、非营利的民间公益组织,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他具有法人资格的公益服务机构;对于与政府合作的项目,优先予以资助。
国外政府对科研类非营利组织的财政支持和收入监管
国外政府对科研类非营利组织的财政支持和收入监管国外政府对科研类非营利组织的财政支持和收入监管一、背景介绍在国外,科研类非营利组织在创新和科研领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为了鼓励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支持基础研究、提高科研人员的自由度和独立性等诸多因素,国外政府不断加大对此类组织的财政支持力度。
但与此同时,政府也在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监管,以确保公共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满足公共利益的要求。
因此,本文从政府对科研类非营利组织的财政支持和收入监管两方面出发,阐述了相关情况并进行了分析。
二、政府对科研类非营利组织的财政支持1、政府资助计划政府资助计划即通过政府对非营利组织项目的直接资助来支持科学研究和创新。
这些计划包括基础研究,生物技术、环境保护、医学、物理、空间研究等领域的研究,从而构建了国家的科学研究体系。
此类计划有规模不等的资金支持,通常由政府机构或科学部门领导。
政府资助计划为科研类非营利组织提供了大量项目的资金支持,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2、税收减免非营利组织通常会享有税收减免的政策,这包括所得税、财产税、销售税、关税等多个方面。
这一点是让政府能够支持和鼓励这些组织长期运作的积极手段之一。
减免税可以使得科研机构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科学研究和教育,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水平。
3、政府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政府还可以与科研类非营利组织合作,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开展合作项目,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
合作包括资金、技术、知识共享和人力资源等方面。
政府可能会与这些组织合作制定科技创新政策,加强国家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帮助科学组织和科研人员发挥他们的专业知识以及开展科研工作。
4、其他资金支持措施政府还会向科研类非营利组织提供其他形式的资金支持,例如捐款、慈善基金会、私人投资等。
有时科学家和行业领袖也会参与其中。
政府还会提供专门的机构和研究设施支持,这些设施是将公共财政资金用于高级研究和创新设施的典型案例。
[实用参考]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docx
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以“中国扶贫基金会”为例智拓文档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2015101146马子骥【摘要】中国扶贫基金会作为非营利组织中的发展榜样,对全国的基金会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试以中国扶贫基金会为案例,对其内部组织、绩效、档案管理进行分析与研究,同时分析了扶贫基金会重要的外部项目与合约管理,通过研究分析,可以为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下的基金会管理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基金会目录1.“中国扶贫基金会”简介 (3)1.1基本情况 (3)1.2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宗旨、使命与业务范围 (4)2.案例分析 (4)2.1相关理论 (4)2.1.1.非营利组织理事会制度 (4)2.1.2.非营利组织报酬与激励机制 (5)2.2.3.非营利组织项目管理制度 (6)2.2扶贫基金会的内部管理分析 (7)2.2.1以理事会为中心的组织机构设置 (7)2.2.2监测评价与激励机制 (8)2.2.3工作记录与档案建设 (8)2.3扶贫基金会的外部管理分析 (8)2.3.1全面合约管理 (8)2.3.2项目管理 (9)3.借鉴意义 (10)3.1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 (10)3.2透明的工作制度安排 (10)3.3项目管理 (10)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以“中国扶贫基金会”为例非营利组织(NPO)的概念来自于美国,美国学者T.列为特(T.Levitt,1973)首次使用“非营利组织”这个概念来统称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组织。
非营利组织以多种形式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在动员社会资源、提供公益服务、协调社会参与矛盾以及倡导和影响政府政策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基金会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种重要类型,对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以及推进公民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与意义。
在西方发达国家,基金会已经成为公民个人、社会和政府之间的有效的沟通渠道,并且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育类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以可汗学院为例
作者简介 : 刘畅 , 在读硕士 ,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2 0 1 3级 行 政 管 理 专 业 。研 究 方 向 : 公 共 部 门人 力 资 源 管 理 。
张静 , 在读硕士 , 广西民族大学 2 0 1 3级行政 管理 专业 。研究方 向 : 教育经济管理 。
本质就是要回答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首先是企业如何行事; 体志愿承担翻译工作 , 也有网络平台媒体的通力合作, 前途
片光明。 第二是为什么企业之间存在差异 ; 第三是集团公司总部的 在战略选择上, 可汗学院目 前处于上升期, 在继续保持 功能与价值是什么; 最后是什么决定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 成败。 _ 4 这种企业的战略管理其实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也 免费的大前提下, 需要选择扩张的战略发展方式。具体说 来就是加快课程的录制和发布, 课程科 目和范围可 以进一 可以借用。
三个层面比较了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和企业三者之间战在战略执行上除了按照上述的扩张型战略发展执行略管理的不同认为首先非营利组织在做出战略计划前必外也要随时更改其中战略规划中与现实不符合的部分及须认清权威网络成员的信仰和要求寻求合作代替竞争以时对下个阶段的工作进行计划和预算
第1 5卷
第 6期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下, 可汗学院才能够拥有正确的职能方向, 在优质的志愿者 重大战略的主要制定者。可汗学院充分分析了自身所处的 管理模式下, 可汗学院才能够坚持自身的非营利性质 , 坚持 大环境——经济全球化使得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增强; 信息 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信息在网上远程流传 已变得十分方 从事免费的网络教育工作。 便; 现代政府都比较重视发展教育, 也在寻求在教育领域与 非营利组织协作 ; 现有教育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均衡以及人 ( 1 ) 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 “ 战略管理” 这个概念最先用于军事领域, 随后在企业 与人之间知识接受度的差异。这些有利的外部条件可以充 中被广泛运用。战略的定义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较有代 分容纳可汗学院这个免费的教育学院存在。而对于可汗学
英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状况课件
利用社交媒体和其他数字平台,非营利组织可以更有效地传播信息、 扩大影响力和吸引支持者。
政策环境
政府支持政策
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支 持等政策鼓励非营利组织的 发展,为组织提供稳定的资 金来源和减轻财务压力。
法规监管适度
政府在监管非营利组织时保 持适度,确保组织的合规性 ,同时不过度限制组织的自 主性和创新空间。
03
英国非营利组织的挑战与机遇
面临的挑战
资金筹措困难
监管压力增加
许多非营利组织面临资金筹措的挑战,由 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捐赠者的减少,资金 来源变得不稳定。
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包 括财务透明度、合规性等方面的要求,给 组织带来额外的行政负担。
竞争激烈
技术更新换代
在慈善领域,众多组织之间的竞争日益激 烈,使得非营利组织在吸引捐赠和志愿者 方面面临挑战。
志愿者队伍
英国非营利组织拥有庞大 的志愿者队伍,他们参与 组织的各项活动和事务。
运营策略
目标明确
英国非营利组织的运营 策略通常非常明确,围 绕其宗旨和目标展开。
高效管理
非营利组织注重内部管 理,通过优化流程、降 低成本等方式提高运营
效率。
创新发展
不断探索新的业务领域 和运营模式,以适应社
会发展和市场需求。
企业合作
项目合作
企业可以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开展 项目,共享资源,实现共赢。
提供实习机会
企业可以为非营利组织提供实习 机会,培养其所需的人才。
资金支持
企业可以通过捐赠或赞助等形式 ,为非营利组织提供资金支持。
政府支持
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 供政策支持。
02第二章[海外的非营利组织]
第二章、海外的非营利组织从本章开始,我们用两章的篇幅,来学习和把握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及其现状。
首先介绍海外的非营利组织。
在第1章的最后部分我们了解到,非营利组织和政府、企业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三种基本组织形式。
本章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是:非营利组织这种基本的组织形式从何而来?它们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在当今世界的一些主要国家里,非营利组织是如何发展的?在国际社会上又有哪些主要的非营利组织?这些问题,是我们理解非营利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基本形式所不可缺少的历史和现实背景。
本章分为三节:第l节从纵向的历史跨度上,回顾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发展与演变;第2节从横向的历史比较上,简要介绍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非营利组织;第3节集中介绍在全球化时代最具特征的一种特殊的非营利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
■本章提要●17世纪开始出现的非营利组织和资本主义的民主、自治、慈善等价值取向及社会精神有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平等的现实。
19世纪以来数量明显增多且影响增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呈现良好势头,20世纪70年代开始加速,80年代蓬勃发展。
●以美国等9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为例,说明各国(地区)非营利组织发展情况及特点。
●国际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联合国体系有关,它们在经社理事会中享有咨商地位,并通过会议机制积极参与国际决策。
2.1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发展与演变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主要的社会力量,在世界范围内主要是在20世纪最后20年里发展和成熟起来的。
但是作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之一,非营利组织最早出现在17世纪,它的历史至少和近代资本主义一样悠久。
2.1.1资本主义早期的非营利组织近代资本主义开始于17世纪的英国。
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先后出现了一些带有政治色彩的社会团体,以及主要开展慈善救济等社会公益活动的非营利组织。
可以说,早期非营利组织产生与发展的直接背景,就是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及其发展。
非营利组织国外经验借鉴
国外财务风险控制经验借鉴-以美国为例在美国,既不是政府亦不是企业的机构和组织的总称叫做非营利组织,又称第三部门、慈善机构、独立部门、社会组织或志愿者组织。
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正规性、非营利、非政治、非政府、公益性和自愿参与。
当前,美国非营利组织仍然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在庞大的世界经济版图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美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理念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其非营利组织筹集资金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组织的资金来源在美国,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捐赠收入。
它包括来自基金会、企业和个人的捐赠,该收入来源是非营利组织的一个独有的标志,也是非营利组织与公共部门以及私人营利机构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
(2)个层次服务性收费。
服务收费是美国非营利组织获得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美国的服务费用占美国非营利组织收入的55%以上,达到了近3200亿美元。
这己超过了其他渠道所有来源的收入,成为美国非营利组织总收入的最大份额。
依照国税法规定,非营利组织可以为个人获取利益,但这种获取的个人利益必须伴随着正常活动产生,而且比重不能太大。
近年来,关国非营利组织日益趋向商业化,如非营利医院纷纷兴办健康俱乐部,非营利博物馆纷纷开办礼品店等。
(3)公共部门的大力支持①。
美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资助主要包括两种形式,直接资助和间接资助两种形式。
间接资助主要是美国联邦政府对私人和企业非营利捐款的减税,对非营利组织所得税的豁免,以及州政府和州下地方政府对非营利组织所得税、财产税和销售税的豁免,也占有不少份额的资金。
(二)组织的筹资经验非营利组织的资金缺乏困境普遍存在,美国联邦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筹资方面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税收制度上。
美国联邦税法乃至美国各州的法律对非营利组织都设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的条款。
美国联邦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优惠政策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对非营利组织自身的优惠,其次是对非营利组织捐赠的机构和个人税收的优惠。
国内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比较研究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从北美、欧亚的发达国家到非洲、拉美和前苏联集团中的发展中国家,非营利组织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非营利组织都致力于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积极参与包括社区建设、地方自治、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等区域性公共事务,还包括积极参与国际决策,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
可见,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国际治理的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一、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及特征关于什么是非营利组织,国际、国内学术界对此所下定义不尽相同,甚至国际上有不同的称谓或术语,如“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独立部门”、“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公民社会组织”、“民间组织”、“免税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等。
但是这些不同的概念基本上包含了介于政府组织和营利性组织之间的一切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这个概念一开始主要指美国社会中那些根据联邦税法获得减免税待遇的特殊组织,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流行,渐渐成为学术界较为通行的一个一般性概念。
美国学者沃夫(Wolf)依据非营利性组织的特征对非营利组织进行了界定,他指出非营利组织有五个方面的特征:有服务大众的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结构;有一个不致令任何人利己营私的管理制度;本身具有合法免税地位;具有可提供捐赠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
符合这五个特征的组织一般被认为是非营利组织。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王名博士认为:非营利组织(NO-Profit Organization)(NPO)是指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邓国胜博士指出:非营利组织是指那些有服务大众的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所得不为任何人牟取私利,组织自身具有合法免税资格和提供捐助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的组织。
综观国内外学者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我们可以将非营利组织理解为:以服务大众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志愿性和自治性的正式组织。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单一非营利组织难以应对日益增加的挑战,联合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在国际上,各国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通过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和协同行动来实现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背景介绍部分将探讨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背景和原因。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和全球性问题的日益凸显,传统的非营利组织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和联合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联合发展,非营利组织可以共同面对挑战,共享资源和经验,实现更高效的社会影响。
本章将对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背景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意义和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通过对国际上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现状、成功案例、合作模式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我们旨在总结出有效的合作模式和发展策略,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联合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们也希望能够从国际经验中汲取智慧,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通过研究和总结国际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整个非营利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1.3 研究意义非营利组织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承担着救助弱势群体、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等多方面职责。
由于资源有限、影响力较小等问题,单个非营利组织在实现其使命时常面临挑战。
非营利组织之间的联合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提高组织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这对于解决一些社会性难题、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深入研究非营利组织联合发展的国际经验,探索成功的合作模式和发展趋势,对于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现代非营利组织萌芽期。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初叶。专业性、组织性和志愿性的现代慈 善组织脱离宗教独立发展起来。 (2)现代非营利组织的观念和组织创新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二战前,现代非营利组织进入观念和组织创新阶 段。这种创新源于美国富豪们所建立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大型现代化 私人基金会,及其借鉴公司治理模式建立的基金会法人治理结构。卡 内基基金会、洛克菲勒、、 (3)现代非营利组织出现广泛性和国际化特征阶段。 二战后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人民权利的普及,非营利组织从欧美 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参与群体及活动领域遍及各阶层和社会生活各方 面。国际化主要表现为人道主义救援及跨国发展的非营利组织的出现。 (4)现代非营利组织进入全球推进阶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非营利组织赢得社会广泛认可,并作为应对 市场失灵(资本主义危机),政府失灵(福利国家危机、转型社会主 义国家危机,第三世界发展模式危机)的有效机制。
德国公益性组织的主体是社会福利服务, 主要类型是社会服务、卫生保健和教育事 业。这源于政府对社会福利服务采取直接 补贴和社会保险的社会公共政策。德国的 社会福利服务是高度专业化的组织,从资 金来源上看,呈现出“准政府”性质,其 运作几乎与政府机构已经没有很明显的区 别了,这类组织有些类似于我国的事业单 位或民办非企业单位。
资金来源
约12%来自个人、基金会和公司捐赠,约30% 来自政府赠款和合同;58%来自会费、服务 费、投资收入及其他收入。
德国非营利组织
德国的非营利组织大约有50万个。德国的非营利 组织可分为互益性和公益性两大类。 德国有着悠久的结社传统,是当今世界上非营利 组织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发达的非营利组 织成为今天德国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在 德国各级司法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种类型的社团共 有55万家,财团共有10000 家,大约另有50 余万 家没有在司法部门进行登记注册。德国非营利组 织数量和国家人口比值为1: 75,不仅高于英国(1: 250)和日本(1: 260),更是远远高于我国(1: 5400)
德国非营利组织登记手续比较简单,基本的条件是:人数 7人以上、不违反宪法、有章程、明确解散后财产的归属, 达到这些条件,即可获得法律登记。 德国政府在审查非营利组织成立条件时,特别强调公益性 组织解散后的财产去向,要求在章程中明确规定收缴政府, 或转移给同类非营利组织。 德国非营利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一是会费,二是组织活 动的收入,三是企业和个人捐款,四是各级政府补贴。不 同的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是不一样的。如德国社会福利 服务组织的主要资金来自政府拨款,其比例就几乎占了德 国非营利组织总收入的2/3。私人基金会等慈善组织来自 政府的资金就很少。其它如职业协会、工会、环境协会、 文化协会等社会团体的收入,主要靠会员交费和房屋出租 及各种售票构成。
法定组织形式不同;美国非营利组织存在法律形 式的包括非公司形式的社团、公司形式的社团和 信托组织三种。德国主要包括社会团体、有限责 任公司和基金会。
主要资金来源不同;美国主要以服务性收 费及收益为主,德国以政府资助为主。
组织规模和结构不同;美国非营利组织达 到5020亿美元,德国直邮944亿美元;美国 非营利组组雇佣员工860万人,德国114万人; 除卫生保健外,德国非营利组织另外主要 活动领域在社会服务;而美国侧重于高等 教育。
法律形式与制度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制度是一个极为庞大和精细完整 的体系,包括联邦非营利组织法律、州非营利组织法律、 与法院的判例三大块。每个法律板块都根据不同的情况对 非营利组织的各种行为进行规定,如联邦税法第501(c) (3)条对美国的25 种具有免税资格的非营利组织以列表的形 式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规定。 501(c)是美国国内税收法(IRC)中的一项条款,符合该条 款要求的NPO就是501(c)组织,它们享有不同程度的免税 资格。501(c)(3)组织是501(c)享受联邦税收减免的非营利组 织中的一类,它是一种最重要的免税组织,包括公共慈善 机构和私人基金会两种类型。为了获得免税资格,也就是 成为税法认可的免税组织,一个NPO的成立和运作必须符 合501(c)(3)条款的规定。免税资格是依据美国联邦和州的 税法,非营利组织的成立是依据州的公司法等法律。
启示
宽严相济的监管体制 独立互助的政府合作关系
二.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现状 1.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特点: (1)普遍存在,但概念有所差异; (2)已具规模,但发展不平衡; (3)活动广泛,但结构不同; (4)志愿资源庞大,但依赖程度不同; (5)筹资多元化,但具体来源不同。
2.国外非营利组织的主要作用
(1)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弥补政府、市场不足; (2)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3)引导公民参与公共治理,促进社会民主和透 明; (4)扩大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和稳定; (5)培养人们的志愿和互助精神,发扬人类美好 的精神文化。
德国非营利组织立法
德国是非营利组织相关立法最完整的国家 之一,除《基本法》和《民法典》的有关 公民结社自由规定外,1956年还颁布了专门 的《关于工商会法的暂行规定法》,1994年 的《工商会法》。
美德两国非营利组织利润进行分 配的非营利性,非政治性,自愿性,自治性等
3.国外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问题 (2)人才问题 (3)腐败问题 (4)自主性问题
美德两国非营利组织:不同历史与制度背景下的非营利组织 发展比较
一.美国非营利组织 据美国国家慈善统计中心(NCCS)、基金会中心和美 国劳工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6月,在美国财政部国 内收入署(IRS)获得免税资格的非营利组织(NPO)有 156万多个。其中,公共慈善机构有96万多个,私人基金 会有9万多个,49万多个其它类型非营利组织。2010年, 非营利组织的工资总额占全美工资总额的9.2%。2010年, 非营利组织创造了美国GDP总额的5.5%。2010年,美国公 共慈善机构的总收入达到1.51万亿美元,总支出达到1.45万 亿美元。2011年,美国的个人捐赠总额达到2177.9亿美元。 2011年,美国基金会的支出总额达到469亿美元。
非营利组织的国际发展 一.国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历史
1.古代的结社共同体和富人慈善捐助活动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一些出于结社需求而建立的行会、村社等共同 体;及富人的慈善捐助活动、、、 2.封建时期的宗教慈善 中世纪基督教会拥有大量财富和高于王权的统治地位,它们通过宗 教信仰引导人们行善,传授科学和技术,推动文化艺术发展;基督教 会通过每周从信众中募捐确立了救济的传统,这是世俗的慈善机构经 常性捐献的重要先例。 3.资本主义时期的民间慈善组织 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后,基督教分化,慈善机构从教会中分 离,民间慈善得到发展。1601年英国颁布《慈善用途法》和《济贫 法》,工业革命中,工人组织工人协会。 4.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及扩张时期的现代非营利组织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扩张后,现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完成 从萌芽到多样化的发展,发展历程可以分为4各阶段:
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1.美国51%的医院,46%的高校,86%的博物 馆,超过90%的音乐、舞蹈和艺术团体,以 及58%的社会服务是非营利组织提供。 2.分为2大类:一类是提供会员服务的会员性 组织(如专业组织、社交联谊组织、互组 合作组织等);另一类是提供公共服务的 公益类组织(如宗教组织、基金会等)。
美德两国不同差异的原因
历史文化不同 德国经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以及无产阶级 探索,结果是国家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强势 地位,因而承担更多的责任;美国非营利 组织历史300多年超过美国政府历史,从建 国初期就崇尚个人自由,以及对政府权力 的制衡。
法律制度框架不同 世界两大主要法系—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都 承认以公众服务对象的公益型非营利组织 的价值。民法法系尊崇国家权力,德国作 为民法法系国家,政府在资源配置和公共 服务提供方面处于核心地位,因而具有更 大权力。美国属于普通法系,特点是判例 为主,较少单行法规。对非营利组织管理 相对宽松。
德国各级政府每年都有许多资金用于社会福利项 目,但这些项目不是政府亲自去做,而是采取招 标的方式,让非营利组织去实施。如黑森州朗根 市政府每年财政有4700-4800万欧元,用于社会 福利服务的资金大约有200万欧元,约占财政总资 金的4.3%%,基本上都安排给非营利组织。非营 利组织要获得政府的项目资金,应向政府有关部 门递交详细的项目申请书和实施计划。政府在审 查时,主要评审非营利组织的目的、能力以及项 目设计实施的合理性,最后由市议会来决定。 德国的非营利组织可享受比较广泛的税收优惠。 非营利组织可以接受社会捐款。公司和个人向公 益性机构捐款,可以从所得税中扣除。
经济社会地位相同;非营利组织都比较发达,占 国民生产总值比例高,提供岗位多 活动领域相同;以公共医疗为代表的福利服务是 美德两国的非营利组织主要活动领域。 登记简单;都存在登记和未登记的非营利组织
美德两国非营利组织的差异
概念侧重不同;美国把非营利组织当成政府和企 业之外的第三部门,可以形成对政府和市场失灵 的补充,避免政府对个人的过多干预;德国通常 把非营利组织看成一个与政府和市场平行的部门, 更倾向于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