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考试复习资料汇编
教师资格证综合知识考点(打印版)
![教师资格证综合知识考点(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01e63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1.png)
教师资格证综合知识考点(打印版)教师资格证综合知识(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原理1. 教育的概念与起源教育的定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教育的基本功能2. 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教育目的的定义与分类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教育的任务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4. 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3. 学习动机动机的定义与分类学习动机的理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4.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定义与类型学习迁移的理论学习迁移的应用5. 情感发展与教育情感的定义与分类情感发展的阶段情感教育的策略三、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1.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教育法律法规的定义与作用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2. 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教育基本法教育行政法教育民事法教育刑事法3. 教育政策教育政策的定义与作用我国教育政策的体系与特点4. 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应用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在实践中的应用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在教师职业中的应用四、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1.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义与特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2.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应用3. 教师职业素养教师职业素养的定义与分类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途径4. 教师职业行为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评价五、教育技术与教育评价1.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分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2.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的定义与作用教育评价的类型与方法教育评价的实施与改进以上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知识考点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请结合实际案例、教育故事和自身经验,对考点进行深入理解和应用,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祝您备考顺利!。
教师资格复习资料(整理打印版)
![教师资格复习资料(整理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aef9ea0975f46527d3e147.png)
1.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2.16世纪以后(明朝),世界进入近现代社会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4.孔子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5.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6.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7.《学记》提出:化学民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8.学记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臧息相符9.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10.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举,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11.在西方,教育学的思想来源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12.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也叫助产术)13.柏拉图主张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14.亚里斯多德主张的公共教育思想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1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法国的卢梭宣扬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作品《爱弥儿》(主张返璞归真)17.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18.婓斯泰洛奇认为教育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人特征的人1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20.洛克主张的又是(绅士教育),绅士的教育要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但他轻视国民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实施21.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英国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该学派对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22.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都比较全面描述了他们的教育思想23.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他于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24.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的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25.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26.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传统教育学)的代表27.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28.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也是生长,主张在做中学29.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30.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31.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对班级的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代表作《大教学论》3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33.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学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所谓先行组织者,实际上就是在正式的学习开始之前以学习者易懂的通俗语言呈现给学习者的一个引导性或背景性的知识材料34.制定明确,恰当的(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管理成功的开始,它关系到班级管理目标的成败35.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英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36.信息技术改变着知识的(数量,质量)观念37.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38.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39.外铄论(荀子:性恶论,洛克,华生)40.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强调个体活动)41.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方面发展的任务,可形象的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42.《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43.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44.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45.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46.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47.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注重加强学生文学艺术鉴赏方面教育48.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49.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50.(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51.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材料52.《学记》要求学生不蹋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53.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54.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55.讨论法的优点在于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56.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57.练习法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58.讲授新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59.教学组织形式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60.163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教学论》61.《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62.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63.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64.道尔顿制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察65.道尔顿制的特点在于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但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且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66.如何有效的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67.形式型策略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68.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69.综合型策略直接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出发,综合开展的教学策略70.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71.德育的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72.认知模式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73.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德••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74.社会模仿模式由美国的班杜拉创立75.道德两难指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76.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77.事先使用班级一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7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79.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京师同文馆80.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之后,全国各地的学校开始采用了班级组织的形式8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8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8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84.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85.少年期指11.12到14.15岁的阶段(初中),青年初期指14.15到17.18期间(高中)86.少年期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他们产生成人感,独立性意识强烈87.高中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88.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89.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1-5岁是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5岁以前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90.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9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9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93.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94.(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95.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96.具有场独立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97.具有场依存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98.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99.性格便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100.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101.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102.(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103.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的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104.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105.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106.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107.内驱动力,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08.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109.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这是在所有动机规划中,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而且对教育实践具有相当重要的应用价值110.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111.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都属于(同化性迁移)112.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13.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114.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分为(感性知识)(理性知识)115.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16.上位学习也叫总结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117.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118.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它是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的119.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实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等都是属于实物直观)120.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象直观121.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122.知识概况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123.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分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124.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记忆系统的研究(遗忘曲线)125.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所谓前摄抑制,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126.所谓深度加工,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127.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128.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129.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130.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131.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部分132.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133.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134.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135.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136.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137.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138.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139.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140.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所有这些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141.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142.群体凝聚力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143.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约定俗成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144.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就是从众145.课堂气氛,(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146.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147.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148.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149.(忠诚于人民教育职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50.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151.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152.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终体现153.环境道德就是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154.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方式的总称155.愉快教学法借助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着力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他变厌学为好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156.尝试教学法特点是变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尝试练习,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157.成功教学法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指导学生的成功行为使学生感到成功的愉悦进而升华成功目标达到人人都主动争取成功,不断取得学习上的成功158.发现法,通常称作发现学习或问题教学法,就是让学生通过独立工作,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掌握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159.(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斯)所倡导的160.范例教学法(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是指教材中那些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本因素的典型事例161.目标教学法是依据美国当代教育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策略162.课堂教学是教学目标实施的重要途径163.目标教学的流程是(双向信息沟通模式传递)随时调整教学节奏,达到课堂教学优化控制164.控制教学过程的主要技巧是要运用(有意注意)(无意注意)相互配合相互转换的规律,形成有张有弛,变而有序的课堂教学节奏165.(布鲁姆)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掌握学习166.程序教学法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B•F•斯金纳倡导的,他认为人类的学习也是一种操作反应的强化过程(强化在他的教学理论中占有核心的地位)167.暗示教学法又称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或启示法(保加利亚教育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是教师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情感倾向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其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168.非指导性教学法又叫促进教学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倡169.非指导性(促进)教学法,就是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教师(促进者)充分的信任学生170.(人际关系)是非指导性教学法的核心观点171.罗杰斯的非指导性(促进)教学法是建立在他的(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基础上的172.非指导性(促进)教学法充分的注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173.前苏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方法最优化理论174.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175.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强化教学设计控制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176.目标模式又称系统方法模式,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迪克和科里提出,强调以教学目标为基点,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设计,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基本目的177.过程模式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肯普)提出,设计者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从整个设计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起步,向前或向后178.设计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179.关于教学目标的分类影响较大的是美国的教育家卢布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180.一个好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就要将一般性的目标具体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要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说明教师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目标的把握与评定181.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编订和颁布的,规定了各课程门类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从而成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182.名义学习量指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总量,它具体表现为学校每年的总学时量183.实际学习量指每个学生实际接受的有效学习时间量184.有关研究表明,在每个学习日里学习能力最强的时间是上午2.3节课,较差的时间是下午第一节课,在一周时间里效率也有变化,星期1.2最高185.(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把教材内容概括成一系列问题),向学生一一提出,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答问,质疑,反问,补充和讨论,使学生从所得结论中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186.谈话法是个古老的方法,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倡导并运用过这种方法187.《学记》中就要求教师教学要做到善问善待问188.谈话法的特点是(师生对话)189.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独立的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并进行(群体性的讨论),借以交流信息,深化认识,发展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190.讨论法的特点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学生在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191.(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并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192.演示法指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等直观教具,或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知识193.演示法在各科教学中广泛采用,它作为一种辅助的方法,常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进行194.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进行(独立作业),并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来获取知识,培养实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195.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它是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895f05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e.png)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复习资料1. 简介教师资格证是国家教育部门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认可和评价标准,是衡量一位教师能否胜任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包括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和面试两个部分。
其中,综合素质是整个考试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综合素质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2. 综合素质复习资料2.1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规定•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教学工作的若干规定•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2 师德师风知识•教师的基本职责和行为标准•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教育理念•教师的能力要求和教育品质•教师与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关系2.3 教育心理学知识•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处理方法•学习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4 教育教学知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工具•学生学习困难和辅导方法•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3. 复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
•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掌握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
•做题训练,巩固学习成果,提高解题能力。
•参加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时间,增强应试能力。
•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思考教育问题,举一反三。
4. 注意事项•备考期间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注意饮食和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多与其他备考者交流,共同学习和进步。
•留出一定时间进行综合复习,整理知识点。
5. 总结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复习资料是备战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宝贵工具,本文介绍了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师德师风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教学知识等方面的复习内容,同时给出了一些复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希望大家通过充分利用这份资料,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
2023年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必备参考资料
![2023年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必备参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c6ba4c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2.png)
2023年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必
备参考资料
本文档为2023年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的必备参考资料,旨在帮助考生顺利准备和参加考试。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参考资料建议:
1. 教育学类书籍
- 《教育学原理》
-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
- 《教育心理学》
- 《教育方法学》
这些教育学类书籍将帮助考生深入了解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方法等重要内容。
2. 学科专业书籍
- 对于语文考试:《中国古代文学》、《教育学通论》等
- 对于数学考试:《高等数学》、《数学教育学》等
- 对于外语考试:《英语教育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学科专业书籍将帮助考生系统地研究和掌握各学科的知识,提升教学水平。
3. 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
- 考生可以通过参考历年的真题和模拟试题来了解考试形式和难度,并进行针对性的备考。
- 高分考生的答案解析和解题技巧也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4. 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新闻
- 考生需要关注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热点新闻,了解最新的教育改革和政策动态,以便在考试中回答相关问题。
5. 教育学研究报告、学术文献
- 教育学研究报告和学术文献能够帮助考生了解当前教育学研
究的前沿成果和研究方法,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参考资料,结合教材和课堂研究进行复和巩固。
同时,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
了解教育学的最新理论发展和实践研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希望本文档能为考生提供参考和帮助,祝愿各位考生取得优异
的成绩!。
教师证考试资料和答案
![教师证考试资料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4badb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b.png)
教师证考试资料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 爱岗敬业B. 教书育人C. 为人师表D. 终身学习答案:B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书育人,这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和核心价值。
2.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A. 参加培训B. 自我反思C. 同伴互助D. 教育科研答案:B解析: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是自我反思,通过反思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因材施教B. 启发式教学C. 循序渐进D. 教学相长答案:A解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4.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扮演的角色是()。
A. 权威者B. 指导者C. 管理者D. 服务者答案:B解析: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5.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应注意的技巧是()。
A. 直接表达B. 倾听C. 批评指责D. 命令答案:B解析: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应注意倾听,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1.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
A. 专业知识B. 教育技能C. 道德品质D. 创新能力答案:ABCD解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教育技能、道德品质和创新能力,这些素质共同构成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2.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A. 学生特点B. 教学目标C. 教学内容D. 教学方法答案:ABCD解析: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考虑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因素,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应采取的策略包括()。
A. 制定规则B. 建立秩序C. 激发兴趣D. 及时反馈答案:ABCD解析: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应采取制定规则、建立秩序、激发兴趣和及时反馈等策略,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秩序。
4.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的原则包括()。
202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大全打印版
![202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大全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bbc0ee2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6d.png)
202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大全
打印版
一、科目1 备考资料
1. 教育心理学:
- 书籍:
- 《教育心理学导论》(作者:王铁根)
- 《教育心理学》(作者:程亚楠)
- 网络资源:
2. 教育法律法规:
- 书籍:
- 《中小学教师法律法规精要》(作者:李小旗)
- 《教师法律法规案例及分析》(作者:王芬)
二、科目2 备考资料
1. 语文:
- 书籍:
- 《语文教学指导与案例分析》(作者:张晔)
- 《中学语文教育学》(作者:孟繁荣)
2. 数学:
- 书籍:
- 《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作者:李世航)
-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技巧》(作者:谢泳、伍永初)
三、科目3 备考资料
1. 英语:
- 书籍:
- 《高中英语教育学》(作者:杨窦)
- 《中学英语教学案例集》(编:杨霜)
- 网络资源:
2. 物理:
- 书籍:
- 《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作者:陆文涛)
- 《中学物理教育学》(作者:金庆铭)
...
四、其他备考资料
注意:以上备考资料仅供参考,具体复习内容还需根据考试大纲进行合理选择和安排。
教师资格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35367a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9.png)
教师资格复习资料一、教育学基础1.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三种形态:家庭、社会、学校- 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古代、现代2.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3. 教育的目的与功能-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二、心理学原理1. 学习的心理机制- 记忆、注意、思维过程- 学习动机与学习风格2. 学生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阶段- 青少年心理特点3.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教学设计的心理依据- 学生评估与反馈三、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体系- 国家教育法律法规- 地方教育法规与政策2. 教师权利与义务- 教师的法律地位- 教师的职业道德3. 学生权利保护- 学生的基本权利- 特殊教育需求的法律保障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设计原则- 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内容的组织2. 教学方法的选择- 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 - 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3. 教学评价与反馈-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 评价工具与方法五、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1. 班级管理策略- 班级氛围的营造- 班级纪律的维护2. 学生行为指导- 学生行为问题的识别与处理- 学生激励与奖励机制3. 家校合作- 家校沟通的技巧- 家校合作的模式与效果六、教育技术与创新1.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与在线教育2. 创新教学方法- 跨学科教学- 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3.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培训与进修途径通过以上六个部分的系统复习,教师资格考生可以全面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法律法规、教学方法、班级管理以及教育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为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大全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7c66d5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a.png)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大全1. 介绍本文档汇总了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复资料,帮助考生全面复备考,提高考试成绩。
2. 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大纲》- 《小学语文教师用书》- 《小学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 语文题集- 语文练册3. 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指导大纲》- 《小学数学教师用书》- 《小学数学教材》- 《小学数学教学法教材》- 数研究题集- 数学练册4. 英语- 《小学英语教学指导大纲》- 《小学英语教师用书》- 《小学英语教材》- 《小学英语教学法教材》- 英语题集- 英语练册5. 自然科学- 《小学自然科学教学指导大纲》- 《小学自然科学教师用书》- 《小学自然科学教材》- 《小学自然科学教学法教材》- 自然科研究题集- 自然科学练册6. 社会科学- 《小学社会科学教学指导大纲》- 《小学社会科学教师用书》- 《小学社会科学教材》- 《小学社会科学教学法教材》- 社会科研究题集- 社会科学练册7. 实践技术- 《小学实践技术教学指导大纲》- 《小学实践技术教师用书》- 《小学实践技术教材》- 《小学实践技术教学法教材》- 实践技术题集- 实践技术练册8. 体育与健康-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大纲》-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法教材》- 体育与健康题集- 体育与健康练册以上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的大致分类,考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资料进行练习和复习。
祝各位考生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试题库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c5fe9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0.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A. 感性认识活动B. 理性认识活动C. 实践活动D. 思维活动答案:C2.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A. 传授知识B. 发展能力C. 培养品德D. 促进身心发展答案:A3.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称为()A. 教育目的B. 教育内容C. 教育过程D. 教育方法答案:C4.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认识教学内容,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方法是()A. 启发式教学B. 注入式教学C. 探究式教学D. 直观式教学答案:A5. 下列哪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呢?()A. 班级授课制B. 道尔顿制C. 翻转课堂D. 函授制答案:C6. 下列哪种评价方式是注重评价过程,强调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评价方式呢?()A. 目标评价B. 常模评价C. 形成性评价D. 总结性评价答案:C7. 下列哪种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交互作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呢?()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答案:C8. 下列哪种德育方法是通过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修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呢?()A. 说服教育法B. 榜样示范法C. 实践锻炼法D. 品德修养指导法答案:D9. 下列哪种教学原则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A. 直观性原则B. 启发性原则C. 巩固性原则D. 循序渐进原则答案:B10. 下列哪种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呢?()A. 讲授法B. 谈话法C. 演示法D. 练习法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教育的个体功能包括()A. 促进个体身心发展B. 培养个体社会性C. 提升个体知识水平D. 传承社会文化答案:ABC2.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 直观性原则B. 启发性原则C. 巩固性原则D. 循序渐进原则答案:ABCD3. 下列哪些属于德育的基本方法呢?()A. 说服教育法B. 榜样示范法C. 实践锻炼法D. 品德修养指导法答案:ABCD4. 下列哪些属于陈述性知识呢?()A. 语文知识B. 数学知识C. 地理知识D. 人的性格特征答案:ABC5. 下列哪些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呢?()A. 练习法B. 演示法C. 实习法D. 实验法答案:ACD三、判断题1.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531719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c.png)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复习资料1. 前言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是评价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考试,针对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思想道德素养、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等进行考察。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本文总结了一些复习资料,供考生参考。
2. 教育教学能力复习资料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的核心素养,也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的重点复习内容之一。
以下是一些复习资料的推荐:•《教育学原理》:本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科目的必备教材,全面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教育思想,对于理解教育教学原理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这是教师资格证考试必备的参考书之一,其中包含了教师的职业行为准则、知识与技能要求等内容,对于教育教学能力的复习非常有帮助。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考生可以通过分析真实教育教学案例,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3. 教育思想道德素养复习资料教师的教育思想道德素养是评价教师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下是一些复习资料的推荐:•《教育实践活动与学生德育素质》:本书重点介绍了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和评价方法,对于加强教师道德修养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有很大帮助。
•《教师教育伦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对于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有很好的解答。
•阅读教育思想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等,这些经典著作能够帮助考生理解古代哲学家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拓展自己的教育观念。
4. 教育理论知识复习资料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复习资料的推荐:•《教育心理学》:本教材全面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对于理解学生心理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非常有帮助。
•《教育学通论》:这本书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教育学科目的参考书之一,详细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对于理解教育学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9fc42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08.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A. 感性认识活动B. 理性认识活动C. 实践活动D.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活动【答案】C2. 教育的目的在于()A. 传授知识B. 培养能力C. 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D. 满足社会需要【答案】C3. 下列哪种教学原则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A. 启发性原则B. 循序渐进原则C. 巩固性原则D. 量力性原则【答案】A4. 下列哪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集体的形成和发展?()A. 讲解法B. 谈话法C. 讨论法D. 演示法【答案】C5. 下列哪种评价方式最能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A. 书面考试B. 口头考试C. 等级评价D. 绝对性评价【答案】C6. 下列哪种德育方法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A. 说服教育法B. 榜样示范法C. 情感陶冶法D. 道德修养法【答案】C7. 下列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学习?()A. 意义识记B. 机械识记C. 意义理解D. 机械理解【答案】A8. 下列哪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A. 抛锚式教学B. 传递-接受式教学C. 探究-发现式教学D. 目标-导引式教学【答案】A9. 下列哪种课程类型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 综合课程D. 分科课程【答案】B10. 下列哪种教学策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A. 强化策略B. 目标设置策略C. 自我效能感策略D. 归因策略【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案】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等方面。
2.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试题重要知识点资料(附答案)32页汇编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试题重要知识点资料(附答案)32页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838e8ee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6b.png)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试题重要知识点资料(附答案)32页汇编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全汇总(教育学,心理学,法律,师德)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全汇总(教育学,心理学,法律,师德)](https://img.taocdn.com/s3/m/22a06ba7f111f18583d05aac.png)
小学阶段一、教育学基础考查要求: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教育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
考查内容包括:(1)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发展阶段特点及其标志,各阶段代表人物与代表作: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A.孔子《论语》,仁和礼,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世界上最早),因材施教,学思行结合,教育平等。
B、孟子性善论,明人伦,大丈夫人格。
C、荀子强调尊师,性恶论,闻见知行。
D、墨翟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
E、道家遵循自然原则,培养上士和隐君子,“怀疑”“辩证法”。
F、《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于战国;教学相长,尊师重道,启发,长善救失,学不搨等。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A.苏格拉底产婆术(讽刺-定义-助产术)西方最早提出启发。
B.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追求美德,教育遵循自然。
C.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即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教育著作,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古代最高成就。
3、教育学科的建立:1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独立学科的标志,泛智教育,班级授课,教育适应自然。
B.卢梭《爱弥儿》性善论。
C.康德《康德论教育》人是教育的结果,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自由,“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D.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的》,最早将教育和劳动结合,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论。
E。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外铄论),绅士教育论(德体智)。
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性教学原则,规范教育性建立的标志。
B.杜威,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新3中心—儿童、活动、经验。
5、20世纪:A.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B.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6、中国近现代教育:A.蔡元培“人世楷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育独立思想。
B.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7、其他:A.赞可夫《教学与发展》B.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教育学研究方法:调查、观察、实验、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功能分析法、系统科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1393b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c.png)
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A. 教师B. 学生C. 教学内容D. 教学方法答案:D2.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教育的社会功能?()A. 文化传承B. 社会控制C. 人才培养D. 经济发展答案:D3.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教育的个体功能?()A. 促进智力发展B. 塑造人格C. 提高生活质量D. 改变社会地位答案:C4.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教育的本质属性?()A. 传递文化B. 促进个体发展C. 传承社会价值观D. 改变人的思想观念答案:D5.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教育的层次结构?()A. 基础教育B. 高等教育C. 职业教育D. 成人教育答案:D6.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教育的基本类型?()A. 正规教育B. 非正规教育C. 民办教育D. 公办教育答案:C7.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教育的地位?()A. 国家的战略地位B. 社会发展的基础地位C. 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D. 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地位答案:C8.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教育的基本规律?()A.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B. 社会发展规律C. 教育发展规律D. 教学规律答案:D9.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教育的基本原则?()A. 德育为先B. 教育公平C. 因材施教D. 教育创新答案:D10.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教育的基本方法?()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实践法D. 体验法答案:B二、填空题1.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答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答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 教育的基本类型包括()。
答案: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4. 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
答案: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发展规律5. 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答案:德育为先、教育公平、因材施教、教育创新6. 教育的基本方法包括()。
答案: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法、体验法三、判断题1. 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是相互独立的。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大全(带答案)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大全(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73deae84868762caaed534.png)
一、选择(法学)1、现代教育立法萌芽于16世纪至十七世纪的欧洲。
2、19世纪末,德国著名行政学家施泰因开创了对教育立法问题的理论研究。
3、1957年,德国国际教育研究所的黑克尔出版了与人合著的《学校法学》一书,该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法学著作。
4、教育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具有法学与教育学边缘性质的法学分支学科,最初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西德、美国和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5、教育法学的研究以德国、美国和日本为强。
6、我国的法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7、教育法学是运用法学理论研究和解释教育法律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法学分支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教育法律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
8、教育法学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时代性、边缘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等基本特征。
9、教育法制建设包括教育立法、教育行政执法、教育司法、教育法制监督、教育法律意识、教育法学教育及教育法学研究。
10、国外教育法的三个发展阶段:习惯法阶段、成文法的早期阶段、成文法的体系化阶段-教育法制化阶段。
11、国外教育法的功能分为:规范功能和社会政治功能。
12、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机会均等原则、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程序法制原则、责任教育原则。
13、教育法制建设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由重实体到重程序的过程。
14、法律规范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又可分为行为法和组织法。
15、我国教育法渊源有以下两方面的渊源:一、制定法: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 5)法律解释 6)特别行政区的教育法规 7)国际条约二、非制定法:1)判例法 2)学理16、教育法部门结构:0)教育基本法 1)教育行政组织法;2)基础教育法;3)职业教育法:4)高等教育法;5)成人教育法;6)教师法;7)国防教育法;8)民办教育法;9)特殊教育法;10)教育投资法。
15、《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教育行政组织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资料汇编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资料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3bdcae6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c.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资料汇编目录一、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二、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三、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整理四、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教育知识与能力五、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框架图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20世纪20年代以后,心理学成为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有助于理解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预测教育结果并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自然条件下的客观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要求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观察时要客观、全面和系统。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人工设置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多用于基本心理过程的研究;自然实验法是在教育实际中进行的实验研究,多用于学校教育条件下学生心理的研究。
调查法:通过谈话、问卷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测验法: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测量、评定和分析。
自陈量表和智力测验是常用的测验方法。
个案法:对个别学生长期观察和调查,积累比较系统的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意中均表示一种教育模式,而非教育品类。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天赋、性格、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尊重这种差异出发,以培养健全的人格、发展和完善人的个性为目的,弘扬人的主动精神和主体精神。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同时,它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7ecf39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1.png)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1.教育的概念(2道辨析题)广义的教育:一切增进人……活动(动物界没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家庭教育2.教育的属性(8次单选,3次辨析)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最根本的特征)社会属性:永恒性(只要有人就有教育,人类历史的发展与教育息息相关,与人共始终)历史性:强调不同,同一社会不同时期的教育不同相对不平衡性(考察的最多):=相对独立性(考试写这个),和政治经济文化不平衡/独立,可以超前可以滞后,我国是滞后,印度理工大学就超前了,起到能动作用判断:只要有人存在就有教师。
错误的,教育不等于教师只要有人存在就有学校。
奴隶时期才开始有学校3.教育的起源(2道单选)学说主张代表人物神话起源说神(上帝或天)宗教生物起源说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美国人)劳动起源说社会的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辨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口诀:本能生利息,心理无意识做美梦,米凯爱劳动劳动起源说是唯一正确的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赞同)4.教育的发展历程(3道单选)原始形态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古代社会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奴隶+封建)现代社会的教育:全民多现身,全面性,民主,教育技术现代化,终身性雅典崇文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诗书礼艺春秋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教会延续雅典,骑士延续斯巴达5.教育学的萌芽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6次单选)(积累作为作文素材)(一)《学记》(1)地位: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2)教育思想:①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②学不躐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陵节而施----循序渐进③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④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适合打印版)
![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适合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8fef61e53a580217fcfe76.png)
考点•知觉的特性考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曲运算阶段(1)“万物有灵论”:(2)•切以自我为中心(3)不可逆性、刻板(4)不守*hL11 16考点•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几体运算阶段<1> M i tI if h:(2)思维运第必须右具休的取物支持.町以进行简唯抽盘思维;(3)可逆性。
形式运乳阶段(1)能够根据逻轲推理、归纳或演绎方成来解决问题;⑵可逆性、补偿杵和灵活性。
审点・孔子孔子】中同古代最伟丈的拽育思想家,数育思加主我体考点•现代教育理论的发權C1)策可夫的<t放学与扯展》:握出了发辰性歡学好论的五家教学原则’即s∕α⅛.畫速度、理论知职担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姑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2)布替钠《數爭过离D章岡学科结构,提岀了结构主里敎学锂论.倡导发现式学习亠(3 )何•申貝舍因创立范例放学理论:范愧敎学法是捐釵师在釵学中选弾真正撼咄的本质的知识作悔數学内容.通过If范例F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InE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
(4)劳算姆林貼51给数师的建仪》(也称为⅛⅛⅛师的一育条建迎》h * Jffi整个心灵瞅给孩子霍⅛(帕夫宙什中学》暮著件中T議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IW敎育思想L鰹的若作被称为"活的数育学J(5)布鲁姆署百(數学口标分⅛⅛t⅜⅛著作,捉出了掌返学习理论G布害阳在冥教合目标分率系统中梅報学目标分为认知、1δf⅛w动作技能三x¾n⅛,C6 ) H≡HΛ≡⅛⅛⅛学讨滞最优化理论(I诔理论存捉高效学质畳与效益、提离救肖研究水平等方面具有亜大意文<■考点•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高频考点壽*事;防止遗忘的方法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教师资格证历年试题汇编
![教师资格证历年试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e0bb150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4.png)
教师资格证历年试题汇编近年来,教师资格证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必备证书。
而要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掌握历年试题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历年试题的练习和总结,考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考试重点、考试难点,并且在考试中更加游刃有余。
因此,以下是教师资格证历年试题的汇编,供大家参考使用。
一、教育学试题1. 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以下是历年教育学试题中的一道典型题目: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参考答案: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实现的途径包括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参加教育培训等。
2. 教育学试题涵盖范围广泛,涉及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
以下是另一道常见的教育学试题:问题:什么是学习者中心的教学模式?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学习者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都是学习者中心的教学模式。
二、教育法律知识试题1.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法律知识是另一门重要科目。
以下是历年教育法律知识试题的一道示例:问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是什么?怎样做到遵守职业道德?参考答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于维护教师形象、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要做到遵守职业道德,教师应该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准则、尊重学生、尊重同事、关爱学生等。
2. 教育法律知识试题覆盖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了解的法律法规。
以下是另一道典型的教育法律知识试题: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学生违反校规行为时,应该如何处理?参考答案:教师应该依据校规校纪,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处理学生违规行为,同时要注重教育引导,帮助学生认识错误。
三、学科知识试题1.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科知识是考生需要重点备考的科目之一。
以下是历年学科知识试题的一道示例:问题:请简要介绍物理学中的“波动光学”知识。
参考答案:波动光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光的波动性质和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
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源汇总
![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源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a78cab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c.png)
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源汇总近年来,教育领域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竞争力。
然而,备考教师资格证并非易事,需要广泛积累相关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
为了帮助备考者更好地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本文将综合整理备考资源,供考生参考。
一、教材及参考书籍类资源1. 教育学类教材: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考点,备考者可以选择一本综合性的教育学教材,如《教育学导论》等。
同时,还应结合教师招聘或教育学专业的教材进行深入学习。
2. 教育法律法规类书籍:备考者需要了解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可以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师范教育法》等相关书籍进行阅读。
3. 学科教学类书籍:备考者需选择与自己所教学科相关的学科教学类书籍,深入学习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
比如,备考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可以选择《现代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等参考书。
二、在线学习平台类资源1. 教育部教师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官方网站:备考者可通过教育部教师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官方网站,了解并下载最新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政策、报名信息等。
2. 在线课程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等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教师资格证备考课程,备考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
3. 名师公开课:一些知名教育机构或教师会在网络上公开分享备考经验和教学知识,备考者可以搜索并收听相关的名师公开课,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教学方法。
三、模拟试题及真题资源1. 教师资格证官方指定教材的习题集:备考者可根据官方指定教材的习题集进行练习,掌握教材内容并熟悉考试题型。
2. 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备考者可以收集整理历年的教师资格证真题和模拟试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复习,熟悉考试难度和题型。
四、考试辅导班及培训机构资源1. 考试辅导班:有些考生可能需要参加线下或线上的考试辅导班,以获得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备考者可以选择有口碑和教学经验的机构进行报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好资料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评价观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2.评价内容多元化;3.评价方式多样化;4.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更注重评价过程。
学生观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现代教师观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5.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现代教学观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
(三爱二人一终生)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的教育性规律);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还要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2.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通过作业的检查与批改,教师可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或技能缺陷,加以纠正,并做出评价,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出建设;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备上作业,辅导检查)一堂好课的标准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组织严密;7.气氛热烈。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认识的简捷性;5.有指导的认识。
教学过程的结构1.心理准备;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效果。
常用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循序渐进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4.巩固性原则;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8.量力性原则。
(直启系巩,理因思量)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1.老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谈话法的实施要求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要善问;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
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1.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2.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3.升学就业指导教育。
(一安四生)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1.疏导性原则;2.方向性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也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平行主义德育原则);6.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7.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8.长善救失原则。
(书方知信,极致因善)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3.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贯彻因材施教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学生的思想特点;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3.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2.理想和传统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民主、纪律和法制教育;6.人道主义和社会功德教育;7.正确的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知思活长(知识和思想可以帮助人活得长久))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法;3.指导实践法;4.情感陶冶法;5.品德评价法;6.品德修养指导法。
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运用说服教育法要注意的要求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运用榜样法要注意的要求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实际锻炼法也称指导实践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运用实际锻炼德育方法要注意的要求1.运用实践锻炼的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锻炼;2.在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与提高他们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相结合;3.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有序有恒的要求,进行持之以恒的锻炼;4.要不断地督促检查,使之坚持;5.调动学生实践锻炼的主动性。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
运用情感陶冶法的具体要求1.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3.与启发说服相互结合。
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如何培养良好态度与品德?1.有效地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角色扮演;5.价值辨析;6.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生成性原则;4.特定性原则;5.有效监控原则;6.个人效能感原则。
(煮花生特有效)记忆过程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1.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即对信息的时机具有选择性。
2.保持与遗忘: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的第二个环节。
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遗忘指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取时有困难。
3.回忆或再认:回忆是指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现出来的过程。
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形记忆要优于词语;3.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4.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5.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
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另一方面则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使学生集中注意听讲。
2.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实际,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2.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3.正确组织课堂教学;4.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
怎样在教学中应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经常转化交替的。
这两种注意的相互转化,使注意能长时间地保持集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转换。
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评述班级授课制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3.不足之处:(1)不利于因材施教;(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确立目标;2.建立班委会;3.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4.有计划的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训练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1.注重元认知监控和调节训练;2.有效运用教学反馈;3.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
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1.道德素养:又包括思想素养、政治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素养;2.知识素养: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教育知识素养、文化知识;3.能力素养:基础能力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4.心理素养: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等;5.身体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