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内皮。
间皮:分布在心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间皮。
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电电镜下可见绒毛轴心的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丝以微绒毛的尖端向下连于胞质顶端的终末网;在某些细胞,大量微绒毛整齐排列,形成光镜下的纹状缘成刷状缘。
纤毛:是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较长突起,并具有想一定方向节律性摆动的能力纤毛表面有细胞膜,内有细胞质,其中有纵向排列的微管,周围为9组成对的双联微管。
基膜:是上皮组织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
点电镜下基膜靠近上皮的基板和与结缔组织相连的网板所构成。
腺上皮:是由腺上皮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中间连接:又称为黏着小带,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环绕上皮细胞顶部。
在中间内连接处,相邻细胞之间有15—20nm的间隙,内有中等密度的丝状物连接相邻细胞的膜,膜的细胞质内面有薄层致密物质和微丝附着,微丝组成终末网。
缝隙连接:又称为通讯连接。
这种连接成斑状,位于柱状上皮深部,并广泛存于胚胎和成体的多种细胞间。
此处细胞间隙很窄,仅2-3nm,间隙内有等间隙连接点,胞膜中规律分布由6个亚单位合并组成的柱状颗粒,相邻两细胞膜中的颗粒彼此对接,成为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利于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交换及细胞间信息的传递。
桥粒:又称粘着斑。
位于中间连接的深部,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间,呈斑状连接,细胞间隙宽约20—30nm,坚间隙内含低密度的丝状物,中央有致密的中间线,细胞膜的胞质面有附着板,上附角蛋白丝。
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细胞连接。
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细胞质所形成的许多内褶,常见于肾小管等处,内褶与细胞基底面垂直,光镜下称为基底纵纹,电镜下内褶间含有与其平行的长线粒体。
连接复合体: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这四种细胞连接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挨在一起,即可称为连接复合体。
简答:
1.见应试指南P4
2.微绒毛,纤毛的光镜电镜下的结构异同
微绒毛:在某些细胞,大量微绒毛整齐排列,形成了纹状缘或刷状缘。
光镜
纤毛:光镜下可见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能摆动的较粗大的突起。
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绒毛轴心的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丝从微绒毛的尖端向下连于胞质顶部的终末网。
电镜
纤毛:纤毛表面有细胞膜,内有细胞质,其中有纵行排列的微管,微管的排列有一定规律,中央为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为9组成对的双联微管。
3.上皮细胞侧面的连接结构。
紧密连接:又称为闭锁小带,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
中间连接:又称为黏着小带,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环绕上皮细胞顶部。
桥粒:又称为黏着斑,呈斑状连接,大小不等,位于中间连接的深部。
缝隙连接:又称为通讯连接,呈斑状,位于柱状上皮深部。
名词解释:
组织液:指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到基质中的液体。
间充质:是由间充质细胞和大量稀薄的基质组成。
趋化性: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变形运动能力可沿某些化学物质浓度梯度进行定向运动,聚集到产生和释放这些化学物质的病变部位。
分子筛:是疏松结缔组织基质中蛋白多糖多聚体形成的分子水平,具有微小空隙的立体构架。
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内最主要的细胞,多呈扁平或梭形,有长突起胞质弱嗜碱性,胞核较大,椭圆形,核仁明显。
电镜下胞质内含较多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
体和高尔基复合体具有产生结缔组织纤维和和基质的功能。
简答:
6.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纤维组成?
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白细胞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第五章
名词解释
同源细胞群:由同一软骨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群,称同源细胞群
骨板:是骨基质的结构形式,由胶原纤维平行排列成层并与骨盐及无定型基质黏合而成
皱褶缘:在电镜下,破骨细胞靠骨质一侧,有大量不规则微绒毛
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是长骨骨干内主要起支持作用的结构单位,由中央管(哈弗斯管)和哈弗斯骨板构成
穿通管:又称福克曼管,由来自骨膜的血管和神经横穿骨板形成
软骨陷窝:是软骨基质内的小腔,生活状态被软骨细胞充满
软骨囊:在软骨陷窝周围的基质内,含较多的硫酸软骨素,HE染色呈强嗜碱性,形似囊状包绕软骨细胞,称软骨囊
类骨质:未钙化的细胞外基质
简答题
2.简述长骨密质(骨干)的结构
长骨骨干由环骨板、骨单位、间骨板构成,环骨板分内环骨板、外环骨板,有福克曼管穿骨板。
骨单位由中央管和哈弗斯管构成,中央管与福克曼管相通,间骨板是原有骨单位,或内、外环骨板被吸收后的残留成份。
第六章
名词解释
溶血: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过量水分进入细胞,细胞膨胀呈球形,甚至引起细胞膜破坏,血红蛋白逸出,称为溶血
血清:血浆除去纤维蛋白原,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
血象: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称为血象
血影:溶血后残留的红细胞囊膜囊称为血影
中性粒细胞的嗜天青颗粒:是一种溶酶体,含有髓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等,能消化分解吞噬的异物
简答题
1.RBC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及正常值
RBC形态结构特点:直径7—8um,形态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周缘较厚,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细胞器,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RBC生理功能:结合与运输O2和CO2
正常值:男:(1.0-5.5)*1012/L 女:(3.5-5.0)*1012/L
2.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功能
血小板形态结构特点:直径2-4um,呈双凸扁盘状。
受刺激时可有伪足,呈不规则形。
电镜下,表面吸附有血浆蛋白。
透明区含微丝、微管。
颗粒区含有特殊颗粒和致密颗粒
血小板功能: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
3.中性粒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
中性粒细胞形态结构特点:细胞呈球形,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以2-3叶者居多。
细胞质呈粉红色,含细小的颗粒。
功能: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
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嗜酸性粒细胞结构特点:球形,细胞核常分2叶,细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嗜酸性颗粒。
功能:变形运动,有趋化性。
减弱过敏反应,杀灭寄生虫,占白细胞总数0.5%-5%
嗜碱性粒细胞结构特点:球形,细胞核分叶呈S形,着色较浅,常被细胞质内嗜碱性颗粒掩盖。
嗜碱性粒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
功能:1、抗凝血,2、餐厅与过敏反应占白细胞总数0%-1%
淋巴细胞结构特点:核大,细胞核一侧常有浅凹,着色深。
细胞质很少,嗜碱性,蔚蓝色功能:参与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占白细胞总数20%-40%
4.单核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
单核细胞结构特点:是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细胞核呈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松散而多,弱嗜碱性,细胞质内含嗜天青颗粒
功能:吞噬、杀菌、参与免疫作用占白细胞总数3%-8%
第七章
1.肌原纤维:是骨骼肌纤维的肌质内含有的一种与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细丝状结构
2.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
3.横小管:是肌膜向肌质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其走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故称横小管
4.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共同组成三联体
5.闰盘:心肌纤维的连接处称为闰盘
6.终池:位于横小管两侧的肌质网呈环形的扁囊称为终池
7.肌质网:又称为肌浆网,是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
简答题
1.比较骨骼肌纤维、心肌纤维、平滑肌纤维在结构功能上的异同
骨骼肌和心肌的相同点:肌质内都有大量肌原纤维,并呈现明暗相间的横纹,故均为横纹肌,且二者均有舒缩功能
2.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电镜结构
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有横纹,具有多个细胞核,细胞核呈扁椭圆形,染色较浅,肌质内含与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细丝状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上有明暗相间的带,暗带中央有一条浅色的窄带,窄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M线,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细线,称为Z线
骨骼肌纤维的电镜结构: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横纹明显,横小管位于A带与I 带交界处,肌质网发达,有纵小管、终池、三联体。
粗肌丝由肌球蛋白分子组成,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构成。
3.骨骼肌纤维出现横纹的结构基础
肌原纤维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的带,由于各条肌原纤维的明带和暗带都相应地排列在同一平面上,从而构成了骨骼肌纤维明暗交替的周期性横纹
4.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1运动神经末梢将神经冲动传递给基膜;2基膜的兴奋经横小管传递给肌质网,大量Ca2+涌
入肌质;3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钙蛋白、原肌球蛋白发生构型或位置变化;4ATP 分解并释放能量,讲肌动蛋白链向M线牵引;5细肌丝向M线滑动,I带变窄,肌节缩短;6收缩结束后Ca2+泵入肌质网,肌钙蛋白等恢复原来构型,肌纤维处于松弛状态。
第八章
名词解释:
1、尼氏体:又称嗜染质,为光镜下可见的嗜碱性小体或颗粒。
2、神经原纤维:是神经元的胞质内直径2~3μm的丝状纤维结构。
电镜下由神经丝和微管
聚集成束所构成。
3、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和包在它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4、神经末梢:是周围神经系统的终末部分。
它们与其他组织共同构成感受器或效应器。
5、轴丘:神经元的胞体发出轴突的圆锥形部分。
6、血脑屏障:血液与脑组织之间存在的一种限制某些物质进入脑组织的屏障结构。
简答:
1、多极神经元的光镜、电镜结构特点:
LM:只有一个轴突,但有多个(两个以上)树突,使体内数量最多的一类神经元。
EM:细胞核大而圆,染色浅,核仁明显,胞质内涵许多大小不等的嗜染质(尼氏体),有轴丘。
2、化学突触的超微结构及信息传递过程:
结构: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组成。
传递过程:当神经冲动传至轴突终末时,触发突触前膜的电位门控通道开放,同时突触小泡通过出胞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使之产生兴奋或抑制性变化。
3、比较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功能:
有髓神经纤维:由突触、髓鞘、神经膜构成,一个施万细胞仅形成一段髓鞘。
两段鞘间形成郎飞节,两郎飞节间为节间体。
无髓神经纤维:由多条突起陷入施万细胞质中构成,无髓鞘。
4、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结构、功能:
(1)星形胶质细胞:又分为(i)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粗短,分支多,表面不光滑,胞质内的神经胶质丝较少;(ii)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细长,分支少,表面光滑,胞质内含大量神经胶丝。
作用:参与构成血脑屏障。
(2)少突胶质细胞:分支多,突起末端有髓鞘,突起少。
作用:参与构成中枢神经髓鞘。
(3)小胶质细胞:单核,数量较少,核深燃,胞体长轴表面有小棘突。
作用:免疫功能,吞噬功能。
(4)室管膜细胞:立方或柱状,表面有微绒毛和纤毛。
作用:支持和保护,参与脑脊液形成。
第10章循环系统
名词解释.
1.w-p小体:一种外包单位膜的杆状小体,是内皮细胞特有的结构.内有平行细管,一般认为它可合成和贮存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这种物质与凝血有关.
2.周细胞: 在内皮细胞与基膜之间散在有一种扁而突起的细胞,细胞突起紧贴在内皮细胞基底面,称周细胞.
3.普肯野纤维:或称为束细胞,该细胞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这种细胞比普通心肌纤维短而粗,细胞中央有1~2细胞核,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肌原纤维较少,且多位于细胞周边,相邻细胞之间有发达的闰盘相连.普肯野纤维的末端与心肌纤维相连接,具有将冲动快速传至心室各处,引发心肌同步收缩的功能.
4.毛细血管的微静脉:与毛细血管相接的一段微静脉.
简答.
1.2.3.见系统解剖学应试指南p45
第十一章
名词解释
1.淋巴组织:是以网状组织构成的网状支架,网孔内充满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少量交错突细胞或滤泡树突状细胞的组织,该组织分为两类,即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
2.淋巴小结:又称为淋巴滤泡,呈球形或椭球形,边界清楚,主要含大量B细胞和一定量的辅助T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3.胸腺小体:又称哈塞尔小体,是胸腺髓质的特征结构,直径30-150um,散在分布于髓质中,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排列而成,其功能尚不清楚,但缺乏胸腺小体的胸腺不能培育出T细胞
4.动脉周围淋巴鞘:简称淋巴鞘,分布于脾的白髓内,由位于中央动脉周围的淋巴组织构成,主要含有大量T细胞,属胸腺依赖区,同时含有巨噬细胞,交错突细胞,但无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5.血-胸腺屏障:胸腺皮质毛细血管及其周围具有屏障作用,可以阻止血液中的大分子进入胸腺皮质,保持胸腺皮质微环境相对稳定。
该屏障由以下五层结构组成:1.连续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间有完整的紧密连接;2.内皮周围完整的基膜;3.血管周间隙,间隙中可有巨噬细胞、周细胞、组织液等;4.胸腺上皮细胞基膜;5.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
6.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是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主要包括单核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巨噬细胞、破骨细胞、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及肺巨噬细胞等
简答题
1、简述淋巴结皮质的组织结构、主要细胞分布和功能意义
淋巴结皮质分布于被膜下方,由浅层皮质、副皮质区及皮质淋巴窦等构成
3.简述淋巴结的功能、结构
功能:1.滤过淋巴液2.产生免疫应答
结构:由被膜和实质构成,实质又分为皮质和髓质。
皮质分为浅皮质区、副皮质区和皮质淋巴窦。
浅皮质区内主要为淋巴小结,由小结帽和生发中心构成,以B淋巴细胞为主,主要发生体液免疫应答;副皮质区位于皮、髓质交接处,以T淋巴细胞为主,主要发生体液免疫应答;皮质淋巴窦分为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充满淋巴液。
髓质包括髓索和髓窦,髓索为弥散淋巴组织,髓窦内充满淋巴液。
4.简述脾的组织结构、功能
组织结构:由被膜和实质构成。
实质分为白髓、红髓和边缘区。
白髓包括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脾小结。
动脉周围淋巴鞘由位于中央动脉周围的淋巴组织构成,含大量T细胞;脾小结位于淋巴鞘与边缘区之间,以B细胞为主。
红髓约占脾实质的2/3,分为脾窦和脾索,脾窦由杆状内皮围成,充满血液,脾索为相邻脾窦之间的淋巴组织,呈海面网状。
边缘区是白髓向红髓移行的区域,结构疏松,含吞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
功能:1.滤过血液;2.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3.造血;4.储存血液
5.简述血-胸腺屏障的结构及意义
结构:是血液与胸腺皮质间的屏障结构,有以下5层组成:1.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内皮间有紧密连接;2.内皮外完整的基膜;3.血管周间隙,间隙中可有巨噬细胞、周细胞、组织液等;4.胸腺上皮细胞基膜;5.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
功能:屏障作用,可以组织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进入胸腺皮质,保持胸腺皮质微环境的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