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三分析概括形象
【语文】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第3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第2节考点突破考点2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关键字】语文考点2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一、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两个意识和两种基本形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卷轴提供的形制,保障了舒卷的权力和自由,而在长幅横式的卷轴作品中,舒卷过程本身就是观看活动的一个介入因素:它拒绝对全幅作即时性的呈现,而对观看范围进行必要的控制,使观看成为一个历时性的过程。
具体而言,这类作品展示时,作品左侧部分随着观看的进行被陆续打开,与此同时,右侧部分则被不断收起,观看者视野所及,就是“舒”和“卷”所呈现的自然范围(约为一个手臂的长度)。
这种观看方式,要求作品在展示过程中体现出“段落感”,以使观看者视野中的图像保持一个相对完整而又不完全重复的空间。
这样的段落空间是逐步呈现和不断变换的,因而是由时间统领和支配之下的空间。
这是此类卷轴作品与静态展示的油画作品的重要差别。
(节选自姜勇《舒卷的粉墙》,有删改) 1.概括该段的主要内容。
【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该段,把握其大意,然后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案】卷轴的形制使观看长幅横式卷轴作品成为历时性过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古怪的重水叶永烈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
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
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
当年德国人在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将原子能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
在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
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
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
这样一来,重水更是身价百倍。
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
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应,把它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
这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热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很大,发电量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江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计的重水,可以大量提取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1讲 小说类文本阅读 考纲要求和做题方法
二、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 读者,感染读者。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 描写,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形象。其中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手段, 我们可以从细节描写上去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守财奴》中,葛朗台看到金子后的动作是:“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 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这个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了葛朗 台饿虎扑食般攫取钱财的丑态和不择手段掠夺钱财的伎俩,塑造了一个为金钱而执 著发狂的守财奴的形象。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 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 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 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 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 会伦理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 背景,为人物出场作铺垫,又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有的环境描写还能够推 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也是在“祝福”那种环境气 氛中显现出来的,其中无不包含着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平,以唤 起人们疗救的注意。
2019-2020年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_小说阅读专题三考点突破四赏析艺
难道老刘是肇事者?由于老刘已经失踪,现场别无对证,相关人员认为,还 是把责任推到老刘身上最合适,最后匆匆发了一份内部文件,把事故调查结果含糊 其词地向上级做了汇报。
老刘的爱人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反复到厂里哭诉,无果,只好带上孩子和 亲属去政府上访。每次上访,都是在武警们的“看护”下坐等好多天,才把诉求信 递上,得到的回复都是“回家等候调查结果”。
(二)人物描写艺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面是随时有客要 吃就得煮的,因此,铁良专在一家做。 跑堂的得了客人要的数儿,拉长声儿喊给铁良。客人出到街上,靠在 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注],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 铁良不含糊,一手揪出一拳头面,“啪”,和在一起,搓成粗条儿, 掐着两头儿,上下一悠,就一个人长了——人伸开胳膊的长度等于这个人 的身高。铁良两手往当中一合,就是两股,再抻再合,就是四股,再抻再 合,
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 节的发展。
解答本题时须仔细审题,题干中包括两部分:一是特点,二是作用。“特 点”要结合文本进行概括,文章画线句的景物描写完全是客观描述,没有 加入作者的感情、评价,属于白描;回答“作用”时可结合景物描写的一 般作用来作答。这些景物描写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因此可主要从主人公 的心理感受和小说情节的角度作答。
三年过去了,老刘的爱人除了得到厂里送来的两万元安抚金外,别无所获, 于是心灰意冷,带上孩子远走他乡。
又过了三年,原来的厂领导还是厂领导,只是情况发生了逆转。经过几年医 治,忽然有一天,操作工恢复了记忆。守护他的家人见他呜呜直哭,嘴里不停地呼 喊着“刘……刘……”。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考点精练四 赏析艺术技巧
考点精练四赏析艺术技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赵掌柜是靠背米起家的。
他不只背米,还看老板怎样验米、卖米,包括跟着出去看米、选米。
他不多说话,心里头学了不少本事,三十岁从汉口回到袁店河。
十年打拼后,就有了这袁店老街上的“赵家米铺”。
人们对他有份敬,讲说“赵掌柜背米起家”的故事,来激励自己和别人。
米铺卖米。
大米、小米、香米、糯米。
米分等,好米当然是富有人家买去,糙米多是小户人家买的。
赵掌柜就坐在柜后,看人流,看伙计量米。
量米用升,斗。
量时,吆喝,报数。
别的不要求,赵掌柜要求升尖、斗满,有赚即可。
薄利就多销。
如此,来买米的就更多。
不少人家成了常客。
谁家喜欢什么米,谁家该来买米了,谁家买米的唤什么,赵掌柜都记得清。
这也是本事。
还有个本事,是赵家米铺的大本事,别的米铺不干,也不敢干。
逢腊月初八,逢五月端午,赵掌柜要开棚舍米、腊八粥、粽子。
都用一个特大号的大铁锅。
那锅特大,别的不说,熬粥,二百斤大米进去刚盖锅底。
煮粽子,能管全袁店镇的人吃。
逢这两天,赵家米铺前人满为患,不做生意。
腊八就舍粥,为穷人,为要饭的,热气腾腾,粘粘稠稠。
端午就煮粽子,头天晚上天一擦黑就上锅,直到端午早上,各色的粽子,摆开,摆在长长扁扁的竹匾里,任人来吃。
民国三十年大旱,赵掌柜竟然舍了四个月的粥,从九月到腊月!包括罗汉山的“红枪会”员,也换了衣服,下山喝粥。
赵掌柜一视同仁。
人人都说好。
谈起赵掌柜的好,还有一件。
进入腊月二十三,赵掌柜把好米掺入糙米,还当糙米卖。
“过年了,都吃点好米吧。
”晚上,在柜上,他看着伙计把一半好米、一半糙米掺匀,随手捻了几粒,在嘴里一嚼,点点头。
(选自赵长春《赵家米铺》,有删改)1.简析最后一段是如何塑造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通过语言描写,“过年吃点好米”表现赵老板的慈悲、善良、大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第三章 微专题三 熟读小说阅读核心知识 Word版含解析
微专题三熟读小说阅读核心知识一、读一读小说表达技巧一览表二、练一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潭清水张炜海滩上的沙子是白的,中午的太阳烤热了它,它再烤小草、瓜秧和人。
两个看瓜的老头脾气不一样:老六哥躺在草镶的凉席上凉快,徐宝册却偏偏愿在中午的瓜地里走走、看看。
有个叫小林法的十二三岁的孩子常来瓜铺子里。
这孩子长得奇怪:身子乌黑,很细很长,一屈一弯又很柔软,活像海里的一条鳝。
小林法到了铺子里,就像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他躺在凉席上,两脚却要搭在宝册又滑又凉的后背上,舒服得不知怎么才好。
小林法在铺子里玩不了一会儿,就嚷着要吃西瓜。
徐宝册和老六哥二人每人抱回一个硕大的西瓜来。
小林法很快吃掉一个,又慢悠悠地去吃另一个……他的肚子圆起来时,就挪步走出铺子,往瓜地当心那里走去了。
那里有一潭清水。
那潭清水是掘来浇西瓜的。
平展展的水面上,微风吹起一条条好看的波纹。
潭水湛清,潭中的水草、白沙都看得一清二楚。
这实在是一个可爱的水潭。
小林法常在这儿游上几圈,他从水中出来,圆圆的肚子消下去了,又重新吃起西瓜,直到只剩下一块块瓜皮。
老六哥说:“你真是个‘瓜魔’!”徐宝册点点头:“瓜魔!瓜魔!”日子长了,他们仿佛忘记了小林法的名字,只叫他“瓜魔”了。
瓜魔原来是个收养在叔父家里的孤儿。
他对读书并没有多少兴趣,叔父对管教他也并没有多少兴趣,他从五六岁起就在大海滩上游荡了。
他在瓜田,绝对没有白吃西瓜,他常常帮助给瓜浇水、打冒杈,一边做活一边笑,在太阳底下一做就是半天。
徐宝册疼他,喊他进草铺里歇一歇,老六哥却总是吸一口烟,笑眯眯地望他一眼说:“让他做嘛!用瓜喂出来的一个好劳力嘛!”瓜魔隔不了几天就要来一次,徐宝册和老六哥吃不完他的鱼,就用柳条儿穿了晒鱼干。
这个小小的瓜铺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瓜魔,因为他一来,徐宝册和老六哥总乐于为他摘最大的西瓜。
有一天,老六哥说:“听人讲,村里的土地以后都要搞责任承包了——还没讲瓜田承包不承包呢。
”村子里来人告诉徐宝册和老六哥,晚上要开会商量责任田承包的事,让他们去一个开会。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阅读必背答题理论知识课件
位、性情等;3.暗示命运
会基础
1.暗示推动情节发展;2.做铺 1.揭示影响人物行动的
垫、制造悬念;3.作为线索4. 因素
首尾环境描写,首尾呼应
2.预示人物或喜或悲的 命运
主题 1.揭示主题 方面 2.深化主旨
1.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2.凸显小说主题
具体场景作用
场景 位置
作用分析
开头 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 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
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
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情
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 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
正面描写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的烘托,直接刻画。侧面描写借助于对媒介物的描 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二、情节
小说情节作用
①
,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
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
,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
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
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
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留下“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 艺术再创造,也引人寻思。
三、环境
(1)
——故事产生的时代背景(显示时代特
线索作用
1.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2.结构清楚,情节集中 3.揭示主题,表达某种思想或情感 4.使行文富于变化
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拉近与读者的距 离,便于直抒胸臆,能自由地表 达思想情感,给读者以真实生动 之感,读起来有真实感和亲切感。
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真实感,抒 情自由灵活,便与感情交流,容 易感染读者。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_现代文阅读_第三章_专题三_考点一_word版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_现代文阅读_第三章_专题三_考点一_word版考点一分析情节结构——梳通文脉,把握作用情节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一、掌握小说情节的核心知识作为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的事件、主要故事的策划或设计。
它是按照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的逐步展开。
(一)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情节是一系列具有前因后果的事件的展开,这些事件展开的过程就是它的运行过程。
不同的情节有它不同的运行轨迹和方式。
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通常以时空为本位,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情节。
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线结构:基本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整模式前面还会有序幕,后面还会有尾声。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2)双线结构:由两条情节线组成,或一明一暗,或一主一次。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明线。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
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3)蒙太奇式结构:或叫“镜头组合式”,运用电影蒙太奇组接法,把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头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结构。
几个镜头的衔接,能造成一种意境,表达出一种思想和愿望。
这种形式富有立体感,同时可以省去冗长的交代和过渡。
2.外国小说模式外国小说在结构上赋予了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常见的结构模式:(1)“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读者的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2)突转式结构:俗称“欧·亨利式”笔法。
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一
核心突破一分析情节结构——故事讲述,关注其方式、效果一、情节的概念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因果联系的人物活动及其形成的事件的进展过程,由一组或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
它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二、情节的叙述方式1.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
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
这样容易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这样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构成必要的补充,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这样追加的内容一般没有情节,也不需要有过渡,但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完整。
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这样可以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但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始末时间等。
1.叙述视角2 全知视角(1)“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
作品中的人物、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
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使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距离,从而降低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2)有限视角“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
【备战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技巧及答题技巧
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技巧及答题技巧小说首先,通读一点文章知道讲了什么事,主题是什么其次,读题从题目中获得信息,知道第二遍要关注什么结合全文最后,找到与题目有关的内容。
一、小说的特点(一)叙事的虚构性三国演义草船借箭戏剧性欧亨利结局据《三国志》记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
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小说中的“事”则是作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一定生活材料基础上予以虚构的产物,其或是无中生有的编造。
(分清其中虚实)(二)描写的具体性后面小说三要素人物描写会讲到(三)语言的灵活性直观性的意象(红楼梦)议论性的语言(这是个最好的、、)(四)时空的深广性时间和空间例文第三题二.小说概念及三要素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人物: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考点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其中涉及到,对描写概念的掌握。
1、描写从对象上分,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其中的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情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2、描写从方式上分,分为白描和细描(细节描写)。
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中所说:“白描却没有秘诀。
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3、描写从角度上可以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例文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塑造人物。
例如,(1)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如七律·长征,乌江磅礴走泥丸。
(2)以对面写正面。
如《社戏》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表现;(3)以反面写正面。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理解)第03课 解题锦囊(含解析)
第03课解题锦囊解答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特别是小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并提升答题要点(1)回答问题,要平实具体,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
(2)综合分析,要有概括、具体的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
(3)对应题旨,要分点答题,不能遗漏答题要点。
之所以要这样去做,是因为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评分一般是“按点给分”。
(4)看赋分,配答案。
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有一点。
一般情况下,每个要点2分。
2.掌握答题的基本顺序(1)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叙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联系背景,整体把握主旨(文章涉及哪些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的写作核心(作者的创作意图)——审准题干要求,提取关键信息。
(2)弄清文章是怎样写的。
文章各段的内容是什么,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主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
(3)把握解题的一个核心原则——以文为本。
无论是哪类题型,解题都要依本探源,内引外联。
3.能有效地组织语言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
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该紧扣题干要求,抓住问题陈述的对象,对准文中的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之符合全面、凝练、流畅、契合要求的答案。
请看下面的例题: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欢乐颂陈毓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
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有个大妈,我最喜欢。
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
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
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分资料严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一一小说第1节“三步读文法”快速读懂小说文本一、小说“三要素”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主题是反映社会生活。
因此,小说的文体特征由这样几个关键词构成: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也是围绕这几个关键词进行的。
1.人物(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作者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2)在小说中有作者着重刻画的主要人物,也有为了表现主要人物和展现小说主旨而描绘的次要人物,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3)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可以是概括介绍,也可以是具体描写;可以描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是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2.情节(1)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2)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3)在具体安排情节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一些技巧来处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样前后情节才能有机结合。
3.环境(1)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在一定的时空位置(即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场所),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要运用一定的手法去描写,让其特点与人物形象及小说主旨相适应。
环境的描写手法十分丰富,既有描写角度的选择,又有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3)环境在揭示人物之间种种复杂的关系、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o二、小小说的选材特点对小说的考查往往以小小说为主。
与短篇小说相比,小小说的篇幅更短,故事更简单,多取材于生活中的一个瞬间、一段插曲、一个场景、一个镜头,反映人物在一件事或一个场景中的行动片段,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揭示出某个道理。
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_小说阅读专题三考点突破三赏析小说形象课件
考点三 赏析小说形象
——因形悟神,“人”“物”共赏
考点突破
文学就是人学,小说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叙事文学。 对人物形象特点的认识,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的把握,是 小说阅读和考查的重中之重。
内容索引
Ⅰ 准确、全面地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 点
Ⅱ 准确、全面地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和物象的作用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
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果喝
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
家”,可一想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又
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
答案 解析
精要点拨
动作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人的每一个行动都受其思想、性格
的制约,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的动作,势必会显示出这一人物的 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还应关 注人物的动作描写。
(4)心理描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注意“他”的心理活动,概括“他”的性格特点。
(他租个黄鱼车,把书从货站运到静安寺。骑黄鱼车的是个小伙子,他
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臵上,是有权力的。”
一天早上,他去行政法院,在避雨的门口遇到一个老神父 (指桑蒂尔,
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他说: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
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
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答案
(节选自王安忆《洗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赏析艺术技巧
对点题型
1.参照下面知识,分析本文叙述视角的特点和好处。
答案 本文叙述视角富有变化。 文章一开始采用内视角的方式,即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而且叙述的是与“我” 相隔50多年的赵一曼的故事,故带有跨时空的特点。正因如此,“我”只能依靠现有 历史文字资料进行揣摩悬想。而叙述赵一曼在医院中策反的故事采用了全知视角的方 式。在探访烈士陵园时又回到了内视角的方式。结尾写赵一曼的遗书,则采用了外视 角的方式。 使用内视角,便于增加叙事的真实性,增加感情的强烈性与意识的活动性。使用全知 视角,可以突破内视角的限制,客观、全方位地叙述赵一曼的故事。使用外视角,既 富有悬念又耐人寻味,显示出作者更加深沉理性的思考和审视。多种视角交替运用, 既增强了叙事的灵活性与艺术性,又多层面、立体地表现出赵一曼集英雄、文人、智
对点题型
2.文章在叙述赵一曼的故事时使用了插叙和补叙,请指出来,并分别说明其好处。 答案 插叙在文中有两处: 第一处:在叙述赵一曼被关在医院单独房间时插入了日本警察对她的审讯情况。第二 处:在叙述赵一曼从医院逃走时插入了她成功策反看守董宪勋和女护士韩勇义一事。 两处插叙,充分表现了赵一曼的英勇不屈,以及她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智慧,舒缓了文 章的情节进程,使叙事跌宕起伏。 补叙是指结尾补叙历史,引用文献档案(赵一曼的遗书内容)。这段补叙,有力地表现 了赵一曼浓浓的母爱和舍己抗日的民族大义,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收到了无声胜有 声的艺术效果。
赏析艺术技巧
大一轮复习讲义 文学类阅读 • 小说阅读
掌握关键能力(一) 赏析叙事艺术 掌握关键能力(二) 赏析描写艺术 掌握关键能力(三) 赏析语言艺术
掌握关键能力(一)
赏析叙事艺术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
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考点要求] 同第二章专题二“考点要求”。
一、(2016·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问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
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
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
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
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
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
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
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
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
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
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
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
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
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突破三分析概括形象——形神兼析,“人”“物”共赏(一)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
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更具代表性。
人物形象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人物的代表身份、地位、阶层、类属及自身的外在形象;二是思想性格特征;三是人物形象意义,包括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等。
其中思想性格特征为其核心内涵。
思想性格特征由思想特征和性格特征两部分组成。
思想特征,包括主人公的信仰、理想、奋斗目标、为人处世等。
性格特征由基本特征与辅助特征组成,基本性格为主干性格,是决定人物形象的基本因素,辅助性格为多元性格,凸显其多重性,基本性格与辅助性格之间往往呈现出对立统一的格局,如善良与软弱、勤劳与愚昧、忠诚与偏执等;如果是负面形象,则为虚伪性与其本质的对立统一等。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把握人物形象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展开。
1.抓住人物的正面描写文字,把握人物形象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要描写的人物进行直接的刻画,不借助于其他人物和媒介物的烘托。
其中包括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一种对人物形象外在特点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
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从人物肖像描写切入分析,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点、身份、地位、教养甚至内在性格等。
阅读下面的人物肖像描写,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美丽,体弱,忧愁,聪颖。
(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
人物语言是小说中体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精妙的语言描写可照见人物的内心世界,或阴狠毒辣,或心思绵密,或憨厚诚实,或单纯可爱。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从而体会人物内心,把握性格特征。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主人公别里科夫有一句经典的口头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这一口头禅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胆小,怕事,封闭。
(3)动作描写动作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人的每一个行动都受其思想、性格的制约,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的动作,势必会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还应关注人物的动作描写。
《林黛玉进贾府》描写宝黛初会,宝玉听黛玉说她没有玉,“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宝玉这一“摔玉”动作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追求人人平等,具有不愿与众不同的民主思想意识;②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叛逆。
(4)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是人类灵魂精髓的支撑。
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描述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直接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来暗示。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织在一起,有时候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黛玉的性格特点。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敏感自尊,小心谨慎。
(5)细节描写(参见本专题核心突破四)2.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用次要人物烘托主要人物)或环境(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或物象的描绘来表现人物,以使其鲜明突出。
这种手法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思考鲁四老爷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壽”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节选自《祝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鲁四老爷名义上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实际上并无真才实学,透着几分虚伪,几分附庸风雅。
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全面。
要达到这一基本要求,先要在宏观上确立几点认识:(1)处理“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所谓“平面”与“立体”,是对人物形象形象的说法。
所谓“平面”人物,就是性格较为单一的人物;所谓“立体”人物,就是性格复杂多变的人物。
生活中少有“平面”人物,多的是“立体”人物。
文学就是人学,文学中的人物是以现实人物为基础的,其性格是丰富、复杂、多侧面的,而且是在变化着的。
人性有善有恶,性格有优有劣;境遇条件不同,人的性格表现是不同的;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更是各种各样。
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时要用联系、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人物,绝不能单一地、静止地评价人物。
(2)注意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一个人,必然带有某一类人的共同特点,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分析概括时要兼顾这两方面,不能只看到共性,或者只看到个性。
(3)区分“形象”与“性格”的不同,分析形象要“内外结合”。
人物形象题题干中“形象”与“性格”用语是有区别的,审题时要注意区分。
“人物形象”这一概念的内涵大于“人物性格”的内涵。
人物形象的特点的核心是人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的肖像、衣着、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行为习惯等因素,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则只指人物的品行、情感、精神等心理特点。
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时,要由表层到内在精神,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
然后,就是要结合具体文本准确、全面地分析概括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车厢里靠站台一面的窗子已经挤满各校的知青,都探出身去说笑哭泣。
我走动着找我的座位号,却发现有一个精瘦的学生孤坐着,隔窗望着车站南边儿的空车皮。
②我的座位恰与他在一个格儿里,是斜对面儿。
那个学生瞄了我一下,眼里突然放出光来,邀我下棋。
他起身从窗钩上取下书包,掏出棋盒,放在茶几上。
塑料棋盘搁不下,就横摆了,说:“不碍事,一样下。
来来来,你先走。
”我笑起来,说:“你没人送吗?这么乱,下什么棋?”他一边码棋子,一边说:“我要谁送?去的是有饭吃的地方,闹得这么哭哭啼啼的。
”③车厢乱了起来。
好多人拥进来,隔着玻璃往外招手。
站台上的人都拥到车厢前,都在叫,乱成一片。
车身忽地一动,人群“嗡”的一下,哭声四起。
我的背被谁捅了一下,回头一看,他一手护着棋盘,说:“没你这么下棋的,走哇!”我实在没心思下棋,硬硬地说:“我不下了。
这是什么时候!”他很惊愕地看着我,忽然像明白了,身子软下去,不再说话。
④恰好这时有人找他,说他妹妹刚才四处寻找他,我这才得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王一生。
⑤一路下来和王一生谈话多起来。
谈家世说到吃,我说:“人吃饭,不但是肚子的需要,也是一种精神需要。
不知道下一顿是在什么地方,人就特别想吃,而且,饿得快。
”他说:“你家道尚好的时候,有这种精神压力吗?恐怕没有什么精神需求吧?有,也只不过是想好上再好,那是馋。
馋是你们这些人的特点。
”我承认他说得有些道理,不禁问他:“你总在说你们,可你是什么人?”他迅速看向其他地方,只是不看我,说:“我当然不同了。
我对吃要求得比较实在。
唉,不说这些了,你真的不喜欢下棋?何以解忧?唯有象棋。
”我瞧着他说:“你有什么忧?”他仍然不看我:“忧这玩意儿,是文人的佐料儿。
我们这种人,没有什么忧,顶多有些不痛快。
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
”⑥我看他对吃感兴趣,就注意他吃的时候。
听见前面大家拿吃的时铝盒的碰撞声,他常常闭上眼,嘴巴紧紧收着,倒好像有些恶心。
拿到饭后,马上就吃,吃得很快,喉结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
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食指抹进嘴里。
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
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
吃完以后,他把一双筷子吮净,拿水把饭盒充满,先用嘴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后就带着安全到达彼岸的神色小口小口地呷。
⑦我给王一生讲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和巴尔扎克的《邦斯舅舅》,他给我讲捡破烂儿的老人送他棋谱的事:“这是本异书,也不知是哪朝哪代的,手抄,边边角角儿,补了又补。
上面写的东西,不像是说象棋,好像是说另外的什么事儿。
我第二天又去找老头儿,说我看不懂,他哈哈一笑,说他先给我说一段儿,提个醒儿。
他一开说,把我吓了一跳。
原来开宗明义,是讲男女的事儿,我说这是四旧。
老头儿叹了口气,说咱们中国道家讲阴阳,这开篇是借男女讲阴阳之气。
阴阳之气相游相交,初不可太盛,太盛则折。
老头儿说我的毛病是太盛。
又说,若对手盛,则以柔化之。
可要在化的同时,造成克势。
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
含而化之,让对手入你的势。
这势要你造,需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即是道,也就是棋运之大不可变,你想变,就不是象棋,输不用说了,连棋边儿都沾不上。
”⑧王一生告诉我,老头儿自感自己日子不多了,无儿无女,就把棋谱传给他。
他问捡破烂儿的老人:“老人家,你棋道这么好,怎么干这种营生呢?”老头儿叹了一口气,说这棋是祖上传下来的,但有训——为棋不为生,为棋是养性,生会坏性,所以生不可太盛。
又说他从小没学过什么谋生本事,现在想来,倒是训坏了他。
⑨我似乎听明白了一些棋道,就又问那本棋谱。
王一生很沮丧地说:“我每天带在身上,反复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