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环境学》思考题

《环境学》思考题

《环境学》思考题思考题一环境学绪论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理解?2.是否可以认为人为行为与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类环境问题)没有联系?3.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是否有形成环境公害的可能?4.如何理解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5.什么是环境保护?6.环境是怎样分类的?7.什么是全球环境?8.环境问题指的是什么?9.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什么?10.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方针是什么?11.我国环境保护奋斗目标与战略方针是什么?12.环境公害的特点是什么?13.原生环境问题的起因是什么?14.次生环境问题包括那些方面?主要的形成原因是什么?15.两次环境保护高潮的特点是什么?16.请简单叙述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17.环境问题的历史回顾给我们什么启示?18.污染的环境具有哪些特征?19.说出20世纪30—70年代八大以公害事件中的五个公害事件的名称,并说明其原因和危害。

20.环境自净能力?21.什么叫环境、环境问题?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22.什么叫环境污染?什么是环境容量?从影响人体健康的角度来看,环境污染有哪些特点?23.为什么将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你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24.近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5.什么是环境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及主要任务?26.环境学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27.环境学发展历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关性?28.环境学的学科分类及学科特点?29.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特点是什么?30.现代环境问题有什么特点?思考题二环境与污染1.分层次简述环境组成结构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环境污染表现为哪些方面,它们是如何产生的?3. 何谓癌、毒素、致癌、致畸与致突变。

讨论影响它形成的环境因素?4. 举某些人体中体细胞和生殖细胞致突变可能的结果。

5. 何谓致畸作用,在怀孕期间化学物质往往会产生两种缺陷,为什么?6. 列举化学物质的毒性对一个人影响的因素。

7. 何谓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8. 何谓生物浓缩作用和生物放大作用?可以用何种方法来预测一种化学物质是否会有生物放大作用。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txt-两个人同时犯了错,站出来承担的那一方叫宽容,另一方欠下的债,早晚都要还。

-不爱就不爱,别他妈的说我们合不来。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一、解释题1.环境: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2.环境问题:由于环境受破坏所引起的后果,或引起环境破坏的原因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造成危害的现象。

4.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5.大气污染物:由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类产生影响的物质。

6.水质:水的品质,指水与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征。

7.水体: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江河沟渠和相对静止的水库、湖泊、沼泽、堰塘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和海洋8.水体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被称为水体污染。

9.水体自净:水体具有消纳一定量的污染物,使自身的保持洁净的能力-水体的自净力10.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

11.土壤环境背景值:未受或尽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下的土壤化学元素的自然含量。

12.土壤环境容量:一个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的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也不使环境系统污染时,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13.固体废弃物: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半固体物质14.危险性废物:能引起或导致死亡或疾病的增加,在管理不当时,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即时的或潜在的危害的废弃物,包括: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易爆性、感染性、化学反应性等特点的废弃物。

《环境科学》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要点(PDF)

《环境科学》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要点(PDF)

《环境科学》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要点(PDF)《环境科学》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要点1、怎样理解“环境”的基本概念,简要介绍环境的功能和特性概念:从环境科学的角度看,环境即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即人类生存与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

环境的功能:(1)为人类生存和繁衍提供必须的资源。

(2)环境的调节功能。

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内,环境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调节作用,使系统的输入等于输出,保持环境平衡或生态平衡。

(3)环境的服务功能。

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还为人类提供许多服务,像森林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人类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等等。

(4)环境的文化功能。

优美的自然环境又是艺术家们创作和美学倾向的源泉。

环境的特性:包括环境的整体性与区域性、环境的变动性和稳定性、环境的资源性与价值性。

(1)整体性与区域性。

环境的整体性是指人与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地球的任一部分,或任一个系统,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

环境的区域性是指的是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

具体来说就是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

(2)环境的变动性和稳定性。

环境变动性指的是在自然或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3)资源性与价值性。

环境的资源性是指环境就是一种资源。

这是因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环境。

既然环境是一种资源,所以环境的价值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2、怎样理解“环境问题”、“环境质量”、“环境污染”和“环境承载力”这几个概念?环境问题:任何由自然或人类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有两方面原因引起: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就是指环境素质的好坏。

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环境学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环境学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二章绪论环境问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2、环境结构: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内容与方式。

3、环境规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4、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5、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二简答题1、简述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实质: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产生:1人口压力2资源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发展:发展中国家:1人口激增和贫困2与城市化有关问题异常严重3自然资源消耗加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发达国家:1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大气污染物急剧增加2自然资源消耗和破坏增加3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突出3、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有:1探索全球范围内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2探索全球范围内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3协调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同生态要求之间的关系4探索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途径。

4、简述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规律因素造成的。

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3、生态系统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皆处于稳定和通畅的状态。

4、生态系统平衡阈值:二简答题1、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环保有哪些意义?结构:一是组成成分及其营养关系;二是各种生物的空间分布状态。

具体的说就是物种结构,营养结构,空间结构。

功能特性: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意义:不仅解释自然界,而且要改造自然界,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力工具。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一、名词解释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质量:一般是指一定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

生物放大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又叫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浓缩。

超城市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水体自净作用: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降低,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光污染:人类活动造成的过量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形成不良影响的现象称为光污染。

排污交易:它指在特定区域内,根据该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确定一定时期内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通过颁发许可证的方式分配排污指标,并允许指标在市场上交易。

全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是指超权主义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公害病:指由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引起公害所发生的地区性疾病。

温室效应:地球大气中存在一些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甲烷、氟利昂等,它们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和空气放出的长波辐射(红外线),从而造成近地层增温。

我们称这些微量气体为温室气体,它们的增温作用为温室效应。

2011年环境学引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2011年环境学引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2011年环境学引论复习思考题:1.何为“环境”?“环境问题”?在环境科学中;环境包括下面两个方面:个体或环境周围的自然状况或物质条件;2.影响个体和群体复杂的社会条件、文化条件!环境问题是由自然因素或认为因素引起生态平衡破坏,在全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2.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有哪些?1,气候变化(温室效应)2.臭氧层破坏3.大气污染及效应(酸雨)4.淡水资源危机5.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与土壤污染6.生物多样性锐减7.森林覆盖率锐减。

3.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经济的超速增长。

2.人口快速增加3.科技发展以及人类对自然无限的贪欲。

4.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人类社会经济行为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

3.环境(结构与状态)恶化的程度及其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

4.寻求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以实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及发展5.“3S”技术是指什么?是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遥感技术(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GPS)6.GIS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空间数据及系统的组织和使用维护人员即用户。

7. GIS的主要功能是什么?1.数据管理2.信息显示3.浏览查询4.图形功能5.数据统计与分析6.空间分析.8. 有机污染物指标(BOD/COD/TOC)的含义是什么?COD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

即化学需氧量”或“化学耗氧量”,是指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重铬酸钾)将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如有机物)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氧量。

它反映了水体受到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由于有机物是水体中最常见的还原性物质,因此,COD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BOD:生化需氧量,即是一种用微生物代谢作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来间接表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第一章1.阐述你对生态圈各圈层关系的认识生态圈由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

大气圈是动植物最直接的生命系统,没有大气圈提供氧气和CO2,无法进行氧循环和碳循环;水循环通过大气圈运动而实现的,大气环流还调节了气候,使之较适合生物生存。

水圈中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水循环保证地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岩石圈的表层即土壤层,是一个特殊的生命子系统,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初级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

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

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3.你认为环境生态学与经典生态学有何不同?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第二章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①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形成;②土壤结构、养分代谢和分解过程;③系统中水分的分布、循环和平衡;④景观结构与性质;⑤系统中物种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5.请举例说明“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和虫害防治中的作用?有效积温法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

而且某一特定的生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8.环境因子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

环境学原理复习思考题

环境学原理复习思考题

环境学原理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P3)2.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大气降水。

(P21)3.B OD5:在20℃有氧条件下,好养微生物5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中有机物所需耗用的氧量,简称5日生化需氧量。

(P47)4.水体自净:是指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物理、化学与生物化学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原状的现象。

(P55)5.放射性污染:它是放射性核同位素污染的简称,是指人工生成或天然放射性核同位素在环境中的放射水平高于天然本底或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P121)6.环境:是指作用于“人”这一主体上的一切外界事物和力量的总和,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和经济因素。

(P1)7.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NO X)和碳氢化物(HC)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P19)8.可吸入粒子:可在大气中长期漂浮的悬浮物,它分为PM10(粒径小于10um的颗粒物)和PM(粒径小于2.5um的细小粒物)(P13)9.化学需氧量:所谓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

以mg/L为单位,其值越高,表示水污染越严重。

(来源百度)10.固体废弃物: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了原有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P92)11.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载容量,是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又不使环境系统污染超过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环卫思考题答案

环卫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1一、名词解释:1、(家畜)环境:是存在于家畜周围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家畜的自然与社会因素之总体。

2、适应:是指生物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刺激而产生的有利于生存和生产的反应。

3、习惯:是指动物对重复刺激的感受知逐渐有所降低的过程,是动物适应外界环境比较初级的阶段。

4、风土驯化:是“习惯”的发展和深化,是动物经过长期的复杂的生理调节而逐渐适合于新环境的过程。

5、应激:动物机体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6、应激源:凡能引起应激的刺激因素,称为应激源。

一般情况下,应激源大部分为外界因素。

7、温热环境:由气温,气湿,气流和太阳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的空气环境,它主要通过热调节方式对家畜健康和生产力发生影响。

8、大气:包围地球表面的一层深厚空气(2000—3000Km)。

9、对流层:大气中最接近地面的一层,一切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9—17Km)10、气象:对流层发生的冷热干湿风霜雨雪等各种物理现象。

11、气象因素:决定气象的因素。

如气温,气湿,气流,降水等。

12、天气:气象因素所引起的各种大气状况。

13、气候:某地方多年和综合的天气状况。

14、小气候:由于地表性质不同或人类生物活动引起的小范围的特殊气候。

15、体热平衡:恒温动物为维持体温恒定而保持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

16、可感热:它们散发的热可使畜舍气温升高,故将这些散出的热量称为可感热17、潜热:蒸发散失的热量称为潜热。

18、等热区:是外界环境的一个温度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家畜依靠物理调节足以维持体温稳定,勿需动用化学调节机能,因而代谢处于最低水平。

19、临界温度:等热区的下限叫临界温度。

20、太阳高度角:指的是太阳射线与某一具体地点的水平面所构成的最小夹角。

21、年较差:最高月平均与最低月平均温度之差22、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实际水汽压相对湿度(%)= —————————╳100%饱和水汽压23、绝对湿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量,可以用重量或水汽压表示。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2015正确整理版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2015正确整理版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基本概念:环境: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就是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人类环境:人类以外的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系统:由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分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统一整体环境系统: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总和复杂巨系统:组成系统的元素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也很多,它们之间关系又很复杂,并有多种层次结构,这类系统称为复杂巨系统复合生态系统:指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条件共同组合而成的生态功能统一体环境问题: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危害人体健康甚至生态的种种问题生态破坏: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衍生的环境效应,导致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以及环境本身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环境污染: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因素,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破坏了环境系统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环境质量,对人类或者环境系统本身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环保投资系数:一国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学科2.环境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限性,区域性,不可逆性,变动性和稳定性,隐显性,持续反应性,灾害放大性3. 简述人类环境的组成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工程环境三部分组成。

4.环境问题分类及环境问题的特点?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特点:人为性,隐蔽性,巨害性,移动性,相关性,动态性,可控性5.简述环境问题的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点?①生态环境早期破坏阶段18.60以生态破坏为主,局部的,零散的②近代城市环境问题20.80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并存③当代环境问题阶段进入全球环境问题阶段6. 环境问题实质和根源是什么?实质:经济问题产生源于经济发展,解决依靠经济发展根源:人们的观念,错误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发展观,消费观7. 环境科学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是什么?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90年代趋于成熟,经历了分化发展和整体化发展两个阶段内容和任务①研究和揭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系统演化规律之间的关系②考察环境变化对人类生产的影响③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和对策4.自然系统的研究第二章人口、资源与环境1. 基本概念:人口: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出生人口性别比:在一定时间内活产男女婴之比,活产女婴为100对应的男婴数量人口倍增期:在固定增长率下人口增长一倍所需要的时间人口扶养比:指少儿人口及老年人口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人口结构呈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胡焕庸线”:胡焕庸提出的黑河腾冲线人口分界线,气候分界线人口问题:指人口增长速度,人口数量及人口素质,人口结构等与物质资料的生产不相适应,并阻碍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常规能源: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新能源:目前尚未广泛利用而正在积极研究推广利用的能源,大部分是天然的,可再生的,如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等能源清洁能源:不产生污染的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适当,使用速度小于或等于补充速度,会不断得到补充,再生,反复使用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等能源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之比能源效率:单位能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多少能源产出比:衡量能源消费效益的指标,以美元/吨.标准煤表示2.城镇化发展分为那几个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在城镇化水平达到多少左右后,城镇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三个阶段:起步,加速,成熟;在城镇化达到30%后,城镇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

环境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参考答案

环境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参考答案

《环境行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共10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精心整理3、个人空间:是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见范围。

这种领域是看不精心整理见的,一旦他人进入该领域,自己便会有意无个主观心理反应。

精心整理6、空间:是指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的况下,人总是三三两两精心整理﹑三五成群地交谈,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所谓10联觉:是指一种感觉精心整理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它是感觉相互作用面积个体数目的客观测精心整理量,具体来说,它是指个体与积的比值映。

精心整理1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感觉器官的有的知识或经验称精心整理为图式18、意象:人们头脑中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精心整理行为模式。

20、知觉定势:个人的21、负载:人们在单位精心整理时间内感到来自环境中的刺激量就是信息量,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精心整理有价值的的判断和评估24、行为场合:任何空从事某项任务的人都需要维精心整理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唤醒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不能获得理个空)精心整理1、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理论由德国图形与背景原则、接精心整理近原则、类似原则、连续原则、求简原尔,心理学家巴克,城市规划师林奇等精心整理3、噪音对人行为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三个型。

精心整理5、认知性行为习性包括靠右(左)侧通行、7、人在城市中的活动类型精心整理包括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社会性活动三种。

面。

9、霍尔(Hall)将人精心整理际距离划分为四类,即亲密距离、个人间的城市意象有路径、边界、区域、精心整理中心与节点、标志物五种要素构成。

综合性、指向性与选精心整理择性、差异性和直觉性。

选择与多样性。

17、在较大的公共空间精心整理中,人愿意在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中逗留。

感、安定和家的感觉和自我认同三方面的精心整理作用。

20、人类的领域行为有性。

22、环境行为学的特点精心整理有整体性、交互性、真实性、综合性和间的联系。

精心整理24、一个完整的空间由三部分构成:即水平即规模、边界、开放精心整理空间、机构用地、地方商业和内部道路系色和刺激。

环境学复习思考题.doc

环境学复习思考题.doc

室气体:能让太阳短波辐射白由通过,同时吸收地面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 人工改造的的白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 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白然遗迹、人文 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屮,为 了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的一门新兴科学。

它是一个由多 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也是介 于白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Z 间的边际科学,是 现代科学技术向深度、广度进军的标志,是人类认识自 然、改造自然进一步深化的表现。

★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 构和状态的变化(包括白然灾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资源耗竭、人口剧增等)。

环境规律:是指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s (h 的间接光氧化:气态so?在光化学反应活跃的的 大气中能与强氧化性白由基(如0H 基、HO?基、R0 基、R0?基等)反应而被氧化,称为SO?的白由基氧化。

★固体废物:俗称垃圾。

指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稈屮废 弃去的間体和泥状物质。

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

分为反应 物和非反应物。

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大气屮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 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 的污染物质,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更强。

★光化学烟雾定义:指含有氮氧化物和怪类的大气,在阳光屮紫外线 的照射下发生反应所产生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

机制:A.NO 向NO2转化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关健B.碳氢化合物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稈是由一系列复杂的链式反应组 成的,是以N02光解生成0的反应为引发,导致了 03 的生成;碳氢化合物的存在打破了 N02的光解循环, 生成了重要的自由基(H02和R02),促使N0向NO2 快速转化;N02继续光解产生03,同时在转化过程屮 产生的a 由基又继续参与反应生成更多的白由基。

环境工程复习思考题含答案

环境工程复习思考题含答案

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思考题第一讲绪论1、了解环境问题与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污染的概念。

环境问题:由于自然或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化,从而带来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的结果。

分类: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由自然因素自身的失衡和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涝、干旱、台风等次生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主要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成为当今世界环境科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环境污染: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土壤和动植物有影响并达到致害的结果,破坏了生物界的生态系统,这就是环境污染2、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是哪些?各由什么原因造成的?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的气温发生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和煤烟粉尘)2、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蓝色“光化学烟雾”汽车太多,300~400万辆汽车尾气(NO X ,SO2,HC化合物等与光反应)造成的污染。

)3、多诺拉烟雾事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小镇,出现逆温,大部分地区持续有雾由二氧化硫和烟尘所致。

)4、伦敦烟雾事件(SO2、烟尘、Fe2O3综合的硫酸烟雾)5、疯狂的猫-日本水俣病事件(鱼身体内含有汞(甲基汞)-氮肥厂排放的废水)6、痛痛病事件(骨痛病事件)(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7、四日事件(二氧化硫、金属粉尘的废气)8、米糠油事件(日本九州爱知县一带在生产米糠油过程中,由于生产失误,米糠油中混人了多氯联苯)3、充分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这些环境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详见P31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成为当今世界环境科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0437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0437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0437)《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名词解释1、答案: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2、答案: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里,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3、答案:可更新资源又称可再生资源,是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够依靠生态系统自身在运行中的再生能力得到恢复或再生的资源。

4、答案:不可更新资源乂称非再生资源,一般是指那些储量在人类开发利用后,会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资源。

5、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6、答案:环境污染的远期危害是指这种危害不是在短期表现出来的,甚至有的不是在当代表现出来。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致”问题,即致癌、致突变、致畸。

7、答案: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转换和人类所从事种类繁多的生活、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时,大气质量发生恶化,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健康、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产生恶劣影响和破坏,即称为大气污染。

8、答案:水质即水的品质,是指水与其中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9、答案:水体因接受过多的杂质而导致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和水质的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就是水污染。

10、答案:水体具有消纳一定量的污染物质,使日身的质量保持洁净的能力,这就是水体的自净。

11、答案: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

12、答案:土壤环境元素背景值是指未受或烬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自然含量。

13、答案:是指由人类活动使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量,明显高于土壤环境背景值,致使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的现象。

《环境行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行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行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共10分,5个单词)1、应激:令人不愉快的环境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包括主观反映、客观刺激2、情绪: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3、个人空间:是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见边界的、不容他人侵犯,随我们移动而移动,并依据情境扩大和缩小的领域4、人际距离:一般人与人接触时,两者之间都要保持着一定的领域范围。

这种领域是看不见的,一旦他人进入该领域,自己便会有意无意地转身避开对方,或离开,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这种领域称之为人际距离,也称移动式领域5、拥挤:拥挤是对导致负性情感的密度的一个主观心理反应。

6、空间:是指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的相互关系7、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1 4 108、小群生态:一般情况下,人总是三三两两﹑三五成群地交谈,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所谓的小群生态9、领域: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而拥有或占用的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该场所或区域就是拥有或占用它的某个人或群体的领域10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它是感觉相互作用的另一种表现。

11归属感: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亦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

12、密度:是指每单位面积个体数目的客观测量,具体来说,它是指个体与积的比值13、感知:是行为空间的一部分,是由外界的刺激引起的而被经验环境所修正。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16、认知(cognition):是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的过程。

17、图式: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称为图式18、意象:人们头脑中的地图,作用在于帮助人们认路。

19、领域性(Territoriality):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完整word版)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解答+课后思考题+补充习题)

(完整word版)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解答+课后思考题+补充习题)

第一章绪论1.何谓建筑环境学?P5所谓建筑环境学,就是指在建筑空间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健康的一门科学。

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室内的温度、湿度、气流组织的分布、空气品质、采光性能、照明、噪声和音响效果等及其相互间组合后产生的效果, 并对此作出科学的评价,为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2.建筑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P5建筑环境学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室内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气流环境、建筑声环境和光环境等若干个部分所组成。

3.建筑环境学的任务是什么?P5任务一: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外环境任务二: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任务三: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和原理4。

至今人们仍希望建筑能满足人类的哪些要求?P2安全性:能够抵御飓风、暴雨、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说引起的危害或认为的侵害。

功能性:满足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使用功能。

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与舒适。

美观性:要有亲和感,反应当时人们的文化追求。

5。

建筑环境学在本专业学科中的地位是什么?P4专业基础平台之一,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建筑环境学第二章建筑外环境室外气候的七个参数:大气压力、地层温度、空气温度、有效天空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1。

何谓地方平均太阳时、真太阳时、时角、时差、世界时、北京时间。

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P9—P10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该地的子午线时为正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真太阳时: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地球自转15度为一小时。

北京时间:东8时区的时间,即以东经120度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的标准。

(北京时间=世界时+8h)时角h:时角是指当时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前时间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

环境工程思考题答案

环境工程思考题答案

环境工程思考题答案环境工程思考题答案【篇一:环境工程原理(第二版)全部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1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

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学科体系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图1-1 环境学科体系1.2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环境工程学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1.3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环境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行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共10分,5个单词)1、应激:令人不愉快的环境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包括主观反映、客观刺激2、情绪: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3、个人空间:是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见边界的、不容他人侵犯,随我们移动而移动,并依据情境扩大和缩小的领域4、人际距离:一般人与人接触时,两者之间都要保持着一定的领域范围。

这种领域是看不见的,一旦他人进入该领域,自己便会有意无意地转身避开对方,或离开,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这种领域称之为人际距离,也称移动式领域141017、唤醒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不能获得理想效率,处于中等水平时(环境刺激适中时)达到最高绩效,即任务绩效与唤醒水平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这一最适宜的唤醒水平称最优唤醒水平。

二、填空题(共20分,20个空)1、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理论由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默等人首创,主要代表人物还有苛勒、考夫卡。

他们认为人的大脑里生来就有一些法则,对图形的组合则有一套心理规律(七定律)(包括图形与背景原则、接近原则、类似原则、连续原则、求简原则、闭合原则和大小恒常性。

2、环境心理学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是人类学家霍尔,心理学家巴克,城市规划师林奇等3、噪音对人行为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三个重要的变量是音量、可预测性、知觉的可控制性4、人看人、从众习性、围观、安静与凝思是体验性行为习性的几种类型。

5、认知性行为习性包括靠右(左)侧通行、归巢性与兜圈子行为、探索性行为三种类型6、动作性行为习性包括抄近路、逆时针转向、依靠性三种。

抄近路逆时针转向依靠性7、人在城市中的活动类型包括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社会性活动三种。

对对环境设计、物质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自发性活动、社会性活动。

8、一个完整的空间由三部分构成:即水平面、垂直面、顶平面。

9、霍尔(Hall)将人际距离划分为四类,即亲密距离、个人间的距离、社交距离、公共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行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共10分,5个单词)1、应激:令人不愉快的环境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包括主观反映、客观刺激2、情绪: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3、个人空间:是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见边界的、不容他人侵犯,随我们移动而移动,并依据情境扩大和缩小的领域4、人际距离:一般人与人接触时,两者之间都要保持着一定的领域范围。

这种领域是看不见的,一旦他人进入该领域,自己便会有意无意地转身避开对方,或离开,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这种领域称之为人际距离,也称移动式领域5、拥挤:拥挤是对导致负性情感的密度的一个主观心理反应。

6、空间:是指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的相互关系7、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1 4 108、小群生态:一般情况下,人总是三三两两﹑三五成群地交谈,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所谓的小群生态9、领域: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而拥有或占用的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该场所或区域就是拥有或占用它的某个人或群体的领域10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它是感觉相互作用的另一种表现。

11归属感: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亦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

12、密度:是指每单位面积个体数目的客观测量,具体来说,它是指个体与积的比值13、感知:是行为空间的一部分,是由外界的刺激引起的而被经验环境所修正。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16、认知(cognition):是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的过程。

17、图式: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称为图式18、意象:人们头脑中的地图,作用在于帮助人们认路。

19、领域性(Territoriality):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20、知觉定势: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21、负载:人们在单位时间内感到来自环境中的刺激量就是信息量,也就是负载。

22、唤醒:指在刺激作用下通过脑干的网状结构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同时加强肌肉的紧张状态;23、认同感:是指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的判断和评估24、行为场合:任何空间或场合只要被其使用者意识到最适合某种活动,不管是不是建筑师有意识地设计出来的,都可称之为行为场合。

25、最优唤醒水平即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正在从事某项任务的人都需要维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唤醒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不能获得理想效率,处于中等水平时(环境刺激适中时)达到最高绩效,即任务绩效与唤醒水平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这一最适宜的唤醒水平称最优唤醒水平。

二、填空题(共20分,20个空)1、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理论由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默等人首创,主要代表人物还有苛勒、考夫卡。

他们认为人的大脑里生来就有一些法则,对图形的组合则有一套心理规律(七定律)(包括图形与背景原则、接近原则、类似原则、连续原则、求简原则、闭合原则和大小恒常性。

2、环境心理学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是人类学家霍尔,心理学家巴克,城市规划师林奇等3、噪音对人行为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三个重要的变量是音量、可预测性、知觉的可控制性4、人看人、从众习性、围观、安静与凝思是体验性行为习性的几种类型。

5、认知性行为习性包括靠右(左)侧通行、归巢性与兜圈子行为、探索性行为三种类型6、动作性行为习性包括抄近路、逆时针转向、依靠性三种。

抄近路逆时针转向依靠性7、人在城市中的活动类型包括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社会性活动三种。

对对环境设计、物质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自发性活动、社会性活动。

8、一个完整的空间由三部分构成:即水平面、垂直面、顶平面。

9、霍尔(Hall)将人际距离划分为四类,即亲密距离、个人间的距离、社交距离、公共空间。

10、防卫与个性化是领域性的两项行为标准。

11、按照Lynch(林奇)的观点,城市意象有路径、边界、区域、中心与节点、标志物五种要素构成。

12、造成人们乱扔垃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垃圾产生垃圾。

13、对人类认知地图的研究源于凯文·林奇对“城市的表象”研究。

14、环境体验的特点有综合性、指向性与选择性、差异性和直觉性。

15、环境问题可分为三类,包括资源问题、环境美化问题和健康问题。

16、人类对聚居地的基本需要包括安全和选择与多样性。

17、在较大的公共空间中,人愿意在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中逗留。

18、影响个人空间大小的个体因素除了文化和种族因素之外,还有性别因素、年龄因素和人格因素。

19、领域性有认同感、安定和家的感觉和自我认同三方面的作用。

20、人类的领域行为有安全(窝,家)、相互刺激、自我认同和管辖范围四种作用。

21、知觉有四个基本特征是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22、环境行为学的特点有整体性、交互性、真实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23、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为物质世界与人类感知经验之间架起了桥梁,为人类科学的研究提供了起点,是“精神”与“物质”世界之间的联系。

根据C·A·佩里的论述,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即规模、边界、开放空间、机构用地、地方商业和内部道路系统。

27、易识别环境的特征有三点:即同一性、结构、意义。

28、“家”的特征有个性化、安全防卫、特色和刺激。

29、造成人们乱扔垃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垃圾产生垃圾。

30、根据马斯洛的层级论观点,人的基本需要从低级的需要到高级的需要排成梯级可分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学习与美学的需要六个等级。

三、单选题(共10分,10个单选)1、人们以既往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赋予一定的意义。

这体现(③)知觉特点。

①选择性②整体性③理解性:④恒常性2、两人在同一空间各干各的工作时一般选择以下(③)种空间关系①感觉②知觉③认知④幻觉4、据统计,小群在多数情况下是很小的,大部分由(①)人组成。

①2 ②3 ③4 ④55、“城市让人感觉美好,有时是因为具有风光绮丽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反映了环境体验的(①)特点。

①综合性②指向性与选择性③差异性④直觉性6、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

这体现(②)的知觉特点。

选择性②整体性③理解性:④恒常性7、领域性的作用之一是(④)①刺激性②复杂性③一致性④认同感8、经研究证明,人在对数目判断中(③)是个临界值。

①5 ②6 ③7 ④89、人们在单位时间内感到来自环境中的刺激量就是信息量,也就是(④)。

①感觉②知觉③认知④负载11、人在纷繁众多的环境刺激作用下,只能对部分事物清晰感知,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

人的知觉对象受注意指向和知觉定势的影响。

这体现(①)的知觉特点。

①选择性②整体性③理解性:④恒常性12、两人合作时一般选择以下(①)种空间关系13、人类对聚居地的基本需要是(④)和选择与多样性:。

①一致性②清晰度③复杂度④安全14、(②)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①触觉②感觉③知觉④认知15、(③)指一种感觉引发另一种感觉的想象。

①触觉②感觉③联觉④幻觉16、(③)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①私密性②个人空间③领域性④群体性17、(①)是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

①归属感②认同感③幸福感④责任感18、按照霍尔(Hall)对人际距离的划分,亲密距离是(①)。

①0-45 ②45-122cm ③122-366cm ④366-762cm19、按照霍尔(Hall)对人际距离的划分,122-366 cm是(③)。

①亲密距离②个人距离③交往距离④公共距离20、按照霍尔(Hall)对人际距离的划分,45-122cm是(②)。

①亲密距离②个人距离③交往距离④公共距离21、按照霍尔(Hall)对人际距离的划分,交往距离是(③)。

①0-45 ②45-122cm ③122-366cm ④366-762cm22、按照霍尔(Hall)对人际距离的划分,0-45cm是(①)。

①亲密距离②个人距离③交往距离④公共距离23、建筑师对城市的体验重在建筑空间,美食家体验重在地方美食,这体现了环境体验的(②)特点。

①综合性②指向性与选择性③差异性④直觉性24、噪音对人行为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三个重要的变量中不包括(②)。

①音量②声音的复杂性③可预测性④知觉的可控制性25、人们对于变化着的事物的知觉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知觉条件发生一定范围变化时,知觉映像会保持相对不变。

这体现知觉的(④)特点。

选择性②整体性③理解性:④恒常性26、周围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②)作为中介变量的。

①拥挤②情绪③噪音④空气污染27、(③)的心理物理学为物质世界与人类感知经验之间架起了桥梁,为人类科学的研究提供了起点,是“精神”与“物质”世界之间的联系。

①林奇②皮亚杰③费希纳④柯勒28、下列四个人中,(②)不属于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①惠太海默②林奇③考夫卡④苛勒29、为了整治城市生态环境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898年,英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艾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有针对性地提出了(②)的理论。

①邻里单元②田园城市③生态城市④园林城市30、、1968年6月,一个综合性专业团体(①)在北美宣告成立,并于1969年举行了第一次年会。

①环境设计研究协会②环境与行为③环境研究国际协会④环境研究协会31、“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概念由(①)最先提出的。

①霍华德②佩里③费希纳④柯勒四、判断题(共10分,10个判断)1、环境行为学研究目的之一是了解“人-环境”的相互作用。

√2、唤醒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3、刺激物的强度越强越会引人注意。

×4、靠右(左)侧通行是人的认知性行为习性之一。

√5、微光刺激会降低听觉的感受性。

×6、微痛刺激或某些嗅觉刺激都可能使视觉感受性有所提高。

√7、人偏爱“靠窗而坐”是人偏爱复杂刺激的体现。

√8、探索性行为是人的体验性行为习性之一。

×9、感觉过载与被剥夺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被试验者宁可过载的刺激而不愿被剥夺。

√10、在大城市的中心区,由于人很多,人们常把其他人当成一种“物”来看待。

√11、一个有特色的区域,可使住在这里的居民更易形成认同感、归属感√12、人在真实世界里的任何行为,不仅取决于这一环境的客观性质,更取决于他主观上对环境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