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

合集下载

中医药预防流感知识

中医药预防流感知识

中医药在预防流感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以下是一些中医药预防流感的知识:
1. 增强免疫力:中医药认为,增强免疫力是预防流感的根本。

通过调整饮食、作息和锻炼,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流感的风险。

2. 调节情绪:中医认为情绪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有助于预防流感。

3.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适当食用具有清热解毒、养阴润肺、益气健脾等功效的食物,如绿豆、百合、银耳、山药、莲子等,有助于预防流感。

4. 中药预防:在流感高发季节,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中药进行预防。

如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作用的药物,可以煎汤服用或泡茶饮用。

5. 针灸按摩:针灸和按摩也是中医药预防流感的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流感。

总之,中医药在预防流感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

通过增强免疫力、调节情绪、饮食调理、中药预防和针灸按摩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流感,保护身体健康。

中医药预防流感

中医药预防流感

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一、中医药预防流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炎和全身中毒症状。

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感染,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而目前使用西药抗病毒药物预防流感有其弊端:一是预防流感效果不明显;二是大量使用抗病毒药物会加快病毒抗药性的进展,故一般情况下不提倡健康人群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流感。

而我国中医中药预防流感有相当长历史和显著疗效,中医药在预防流感方面有一定的特色。

在中医整体调摄,因人、因地、因时三因施防,注重非特异性预防的原则指导下,积极应用中医药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理论实践核心,不仅要考虑人体正气强弱、体质及精神状况、对病邪的易感性,还应包括人体与外界大环境(自然、社会)的融合状态。

立足于这种综合的考虑,兼顾整体与个体,实施中医药预防。

而且中医药具有简、便、效、廉的特色,更易于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

二、未发流感时,在流感好发季节,以宣传教育、家庭保健为主。

(一)宣传教育运用各种形式加强面向公众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公众了解掌握流感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1。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3。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4.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5。

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6。

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二)药膳:药食同源,药膳是药与食物的有机结合,对预防流感是有益的。

豆豉二白汤:淡豆豉12g,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

中医防治流感--ppt课件精选全文

中医防治流感--ppt课件精选全文

ppt课件
18
▪ 3.风热犯卫
▪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 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
▪ 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 浮数。
▪ 治法:疏风清热
ppt课件
19
▪ 基本方药:
▪ 银花15克、连翘10克、桑叶15克、菊 花15克、炒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 茅根15克、牛蒡子15克、苏叶10克、 芦根15克、薄荷(后下)6克、生甘草 6克
ppt课件
5
(一)生活预防措施
▪ 生活起居预防
▪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及时增减衣物, 以适寒温。
▪ (2)“食饮有节,不过不失”,饮食要适时、 适量、适温,少进食刺激之品。
▪ (3)“起居有常,行止适度”,作息要有规律, 多动、早睡。
▪ (4)“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心态平衡, 祛除对流感恐惧心理。
ppt课件
22
▪ 基本方药:
▪ 炙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先 煎)30克、知母10克、芦根15克、 牛蒡子15克、浙贝母10克、金银 花15克、青蒿(后下)15克、荆 芥10克、生甘草6克
ppt课件
23
▪ 常用中成药:
▪ 清肺解毒类中成药或制剂, 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 瘟胶囊、银黄类制剂、莲 花清热类制剂、小儿豉翘 清热颗粒等。
▪ 组成:生姜10克 大枣15克 防风10克 ▪ 适用人群:用于普通人群。 ▪ 服用方法:将上3味药放入杯中,加
500mL开水,加盖闷泡30分钟。代茶 饮。儿童酌情减量。
ppt课件
13
▪ 根据中医和民间传统,多用具 有芳香化浊类中药,制成香囊 或熏香,具有除瘴避秽的作用, 如苍术、艾叶、藿香、当归、 白芷等。
ppt课件

中医药防治流感知识

中医药防治流感知识

中医药防治流感知识
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方面有以下知识:
1.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中医药认为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因此在预防流感时需要注意加强身体的整体调理和提高免疫力。

2. 中医药注重个体化辨证施治:中医药认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流感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在使用中药治疗流感时,应根据个体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即根据不同症状和体质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3. 中医药推崇“补虚扶正”:中医药认为在预防和治疗流感时,应重视补充营养和调整身体的防御功能,以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党参等。

4. 中医药强调“清热解毒”:中医药认为流感属于“热毒侵袭”,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一些能够清热解毒的药物,如连翘、金银花等。

5. 中医药也可以配合西医药物使用:中医药并不排斥西医药物,而是可以与西医药物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在使用中医药治疗流感时,可以结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退热药物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方面的效果可能因人而异,且有待科学验证。

在面对流感时,应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2023-2024年广东冬春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居家防治康指引

2023-2024年广东冬春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居家防治康指引

2023∙2024年广东冬春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居家防治康指引流行性感冒在冬春季高发,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为主,属中医〃外感热病"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风寒(夹湿)、风热(夹湿)、风燥侵袭肺卫。

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免疫缺陷者等可兼有各类虚损证候。

康复期常出现咳嗽、食欲不振、失眠焦虑等不适症状。

根据流行性感冒的常见临床证候特点,特制定中医药居家防治康指引。

第一部分流行性感冒预防指引一、成人预防方案(一)对证施膳1.卫表不固:黄荏参姜饮适应症:平素易感,倦怠乏力,出汗多,动则加重,怕风怕冷等。

功能:益气扶正固表材料:黄黄10克,党参10克,生姜5-10克,黄冰糖适量。

2.肺脾两虚:五指毛桃煲鸡适应症:气短乏力,胃胀,纳差,大便偏烂,舌苔偏厚等。

功能:补肺健脾化痰材料:鸡肉350克,五指毛桃40克,山药(干品)20克,砂仁(打碎)3-5克,红枣(去核)2-4枚,精盐适量。

3.气阻两虚:西洋参炖瘦肉适应症:疲倦乏力,口干咽干等。

功能:补气养阴生津材料:猪瘦肉100克,西洋参IO-15克,生姜5-10克,精盐适量。

(二)中医非药物疗法1.耳穴压豆功效:健脾补肺固肾耳穴选穴:肺、脾、肾、内分泌2.艾灸疗法功效:温补肺脾肾选穴:足三里、神阙穴、气海穴3.中药沐足功效:疏风解表散寒材料:紫苏叶30克,生姜30克,蕾香30克。

4.呼吸操——六字诀预备式,患者站立,全身放松;采用腹式呼吸或鼻吸口呼,放松腹部肌肉,膈肌收缩,腹壁隆起,屏气2~3s,后改唇形为吹口哨状,发"嘘(xu)〃音连续6遍,"呵(he)"音连续6遍,"呼(hu)"音连续12遍,"咽(si)”音连续12遍,"吹(ChUi)〃音连续12遍,"嘻(χi)〃音连续6遍,每组发音完毕均进入调息、预备式。

二、儿童预防方案(一)对证施膳1.肺脾不足:五指毛桃煲猪骨适应症:平素易感,倦怠乏力,汗多,胃纳一般,大便黏腻或偏烂等。

季节性流行性感冒中医预防方案PPT课件

季节性流行性感冒中医预防方案PPT课件
、舌质红苔黄。
暑湿袭表证
表现为身热不扬、汗出不畅、肢 体困重、头昏重胀痛、鼻塞流涕 、咳嗽痰粘、心烦口渴、胸闷脘 痞、恶心呕吐、大便溏泄、小便
短赤、舌苔黄腻。
治则治法
风寒束表证治法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常用方剂如荆 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犯表证治法
辛凉解表,宣肺清热。常用方剂如银 翘散加减。
暑湿袭表证治法
感症状。
促进康复
对于已经感染流感的患者,采 取中医药治疗方案,促进早日
康复。
02 中医对季节性流行性感冒 认识
病因病机
外感邪气
中医认为,季节性流行性感冒是 由外感邪气所致,包括风、寒、 暑、湿、燥、火等六淫邪气,其
中以风寒和风热最为常见。
正气不足
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易受外 邪侵袭。正气不足的原因包括体质 虚弱、劳累过度、情志失调等。
流行特点
流感具有季节性、传播迅 速、易变异等特点,常表 现为突发高热、咳嗽、咽 痛、流涕、乏力等症状。
影响
流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产 生重大影响。
中医预防理念
“治未病”思想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前采取措施预防,以达到保 持健康的目的。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内外环境是一个整体,预防流感需从调整人体内外环 境平衡入手。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中医强调正气的重要性,通过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来预防流感。
预防方案目标
01
02
03
04
提高个体免疫力
通过中医药调理,提高个体免 疫力,增强抵抗流感病毒的能
力。
降低感染风险
采取中医药预防措施,降低感 染流感病毒的风险。
减轻流感症状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六年级作文】最后的坚持成功与否的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坚持到了最后。

——题记微风习习,花香扑鼻,我们向彩虹大道出发,开始了六公里的步行。

一路上,大家走走跳跳,嬉戏打闹,好不快活,路边的花儿也梳妆打扮,争相露出笑脸,引得一只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流连忘返,小草也雄纠纠地挺直了腰板,严然像一位位战士,太阳如同一个调皮的孩子,时不时地洒下一缕阳光,又快速地躲进了云层之后。

当我们到达彩虹大道时,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开始了回程。

大家已没有了先前的活跃劲,太阳像是在考验我们,火辣辣地照着大地,小草也蔫了下去。

我每走一步,脚下的疼痛感便清晰地传来,头上的烈日直射我的皮肤,豆大的汗珠也从额头上滚下来,打湿了衣裳。

真想坐下来歇一会儿。

这句话一直在我脑中徘徊,我摇晃着脑袋,把它抖落出去,咬咬牙,继续坚持着。

太阳越大,汗水越多,脚也越痛。

停,停,坐在阴凉处休息一下。

在阴凉处比在烈日下好得多。

那个名叫“放弃”的魔鬼就在我耳边。

我的心像只猫在挠痒痒。

我迅速地走了起来,疼痛把我吵醒了;没有人放弃。

我为什么要放弃;没有人累了。

我为什么要累;没有人休息。

我为什么要休息。

炎热的太阳,你害怕什么痛苦?其他人也在承受。

他们能忍受,我也能!我鼓起勇气,抿着干燥的嘴唇,加快了脚步。

太阳增加了一点热量,整个团队都沉默了,每个人都分散了,一个在这里,一个在那里,一个在这里,一个在那里。

我无法控制自己。

我的腿很软,不听话。

我想抬起我的左腿,但它像一块巨石一样下沉,一步也走不动。

我向远处望去,隐约有一个学校的身影,咬紧牙关,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慢慢向前走。

快了,快到了!学校越分地清晰了,一步,两步,三步……踏进校门,我长舒了一口气,慢慢地走进了教室,走到座位上,双腿再也支撑不住了,整个人瘫坐在座位上,我之所以能走回来,是因为这一个意念——坚持住,我能行!对生活应该坚持下去。

不要说“不”。

最终,成功之门会向你招手。

坚持是通往成功之岸的桥梁,是攀登胜利之巅的阶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2024年河北省春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

2024年河北省春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
2024年河北省春季流行性感冒 中医药防治方案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通知
内容摘要
2023年河北省春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 一场冷空气南下,河北省的春天又恢复了它应有的模样。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流感病毒肆虐的 时期。为了有效防控流感疫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精心制定了一份《2023 年河北省春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 这个防治方案,如同一个温暖的灯塔,照亮了河北人民抗击流感的道路。它不仅是一份医疗文件, 更是一份充满人文关怀的宣言,体现了中医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全面理解和独特见解。 在防治方案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中医的博大精深和实用性强。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存内,邪 不可干”,强健的身体抵抗力是防止疾病的关键。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中医通过调整人体内 环境,使病毒无法生存,从而消除疾病。这种内外兼治的方法,既治疗了疾病,又预防了疾病的 进一步传播。
内容摘要
在防治方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对于疾病的理解是深入浅出的。中医将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看 作是一个整体,不仅仅是治疗症状,更是调节人体整体功能,使身体达到一种“平和”的状态。 这种以养代治的方法,使人们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不仅治好了病痛,还增强了身体的抵抗力, 预防了未来的疾病。 在防治方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医的灵活多变和因人而异的治疗思想。中医根据每个人的体质、 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防治方案。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式,使得每 个人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防治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防治效果。 总的来说,这个防治方案不仅是一份医疗文件,更是一份引导人们健康生活的指南。它以深厚的 中医理论为基础,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全面而深入地阐述了流感防治的方法和策略。它的出台和 实施,无疑将在2023年的春天里,为河北省人民带来一份新的健康保障。

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的思路与方法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本病主要经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性,其临床特点为呼吸道症状较轻,而发热民乏力等症状较重,病程短,有自限性,婴幼儿、老年人及体弱者易并发肺炎等。

中医称此病为时行感冒,为时令疫疠之邪侵及肺卫所致。

以急起发热,咽喉肿痛,头身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

一、关于流行性感冒的中医知识1、症状描述:全身症状:骤起畏寒、发热。

体温在发病后数小时至24小时内达到高峰(39℃-40℃),并伴有全身酸痛,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及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

2、体症描述:全身中毒体下包括呈急病容,面颊潮经,眼结膜轻度充血和眼救压痛,咽充血,口腔粘膜可有疱诊。

肺部听诊仅有粗糙呼吸音,偶闻胸膜磨擦音。

3、发病原因:外感时令凤疠之邪,从口鼻而入,首犯肺卫,肺失宣发,腠理卫气郁滞,邪正相争于肌表而为病。

若正胜邪却,邪从外解,则疾病可愈,若邪胜正退,则外邪入里,或致肺热壅盛,或逆传心包,热闭心神,形成危重之候。

二、治疗伴随着前不久气侯不确定的原因,早中晚平均气温转变很大,发烧感冒的人也是愈来愈多。

采用内服治感冒的中药方剂,毒副作用小另外又简单而不影响工作中,是最合乎台阶服药标准的。

可是,现阶段销售市场上多种多样的药物,令人目不暇接犹犹豫豫想法。

可是,切勿盲目跟风采用,对症治疗才是硬道理。

1、寒症性感冒。

病症为畏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

这时候应当采用散发寒症的辛温解表药,如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不可以采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错用会加剧病况或是转变难愈。

2、风寒风热性感冒。

病症为发热重,畏寒轻,头痛宜胀,咽喉红隐隐作痛或是涨痛,或口干舌燥欲饮,咳嗽,血痰黄稠。

这时候应当采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香雪抗病毒原浆、油类、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等,不可以采用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错用会造成体温升高,咽疼加剧。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防治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防治
仁 1 g 火 麻 仁 1 g 每 日 1剂 , , 5 。 5 7剂 为 1个 疗 程 , 2
染症 状 。治 疗时 以清 利 下焦 湿 热 为 主 , 八 正 散加 减 。 用
方 药 : 蓄 1 g 瞿 麦 1 g 革 薜 1g 茯 苓 1 g 泽 泻 蔚 2, 2, 2, 5,
个 疗 程 后 统计 疗 效 。
治 疗 结 果
1 g 车前 子 1g 包 煎 ) 滑 石 块 1g 生 薏苡 仁 3 g 金 5, 5( , 5, 0,
银 花 1 g 黄 柏 1 g 5, 0。
疗效 标 准 : 愈 : 治 胃脘 部 疼痛 消 失 , 呃逆 、 酸等 无 泛 症状 ; 显效 : 胃脘部疼 痛 明显减 轻 , 呃逆 、 酸等症 状 ; 无 泛 好转 : 胃脘 部疼 痛有 所 减轻 , 有 呃 逆 、 酸 等症 状 ; 偶 泛 无
影 院 、 场 、 场 等 人 群 集 中 的场 所 活 动 。 剧 商
的情况下 暴发 流行 , 起病 急 骤 , 速 传染 , 迅 症状 严 重 , 甚
至 导 致 死 亡 , 积 极 治 疗 。 一 般 来 说 , 行 感 冒病 情 较 须 时
普通 感 冒重 , 首发 症状 常见 发热 , 战 , 寒 咽干疼 痛 , 咳嗽 , 周 身关节 酸 痛 。在 预 防 和 治 疗 方 面 , 医药 具 有 一 定 中
如 服 汤 药 不 便 可 服 尿 感 宁 冲剂 , 1次 1袋 , 日 1
3 2 中国民 间疗法 2 1 0 O年 9 月第 1 8卷 第 9期
6 .饮 食清 淡 , 以多 吃西红 柿 、 葱 、 可 大 大蒜 。
痛 , 背及腰 酸 困疼 痛 , 肩 咽干肿 痛 , 咳嗽 , 咳吐黄痰 , 舌红

2024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

2024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

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contents •流感概述•中医药防治流感原则•中医药预防流感策略•中医药治疗流感方案•流感并发症处理与康复期管理•总结与展望目录01流感概述流感定义与特点01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为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02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引起大流行。

流感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用具等间接传播。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但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更易感染。

流感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流感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呼吸道症状较轻。

流感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和快速抗原检测等。

02中医药防治流感原则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注重整体调理,提高机体抵抗力以预防流感。

辨证论治根据流感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和病情阶段,采用相应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扶正通过中医药调理,增强患者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以抵抗流感病毒。

祛邪采用清热解毒、化湿透邪等中药治法,直接抗击流感病毒,减轻流感症状。

标本兼治在治疗流感的过程中,既注重解决当前的症状问题(治标),又注重调整患者身体内部环境(治本),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根据流感发病的不同季节和时间,采用相应的中医药防治方法。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用适应当地情况的中医药防治流感方案。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和病情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中医药防治流感方案。

030201因时、因地、因人制宜03中医药预防流感策略根据个体体质,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如黄芪、党参等,以增强正气,提高抵抗力。

中药调理进行适当的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正气。

锻炼养生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正气的影响。

《X省流行性感冒中医诊疗方案》

《X省流行性感冒中医诊疗方案》

《X省流行性感冒中医诊疗方案》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特点。

在X省,流感病例每年都有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少困扰。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流感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对缓解症状、提高免疫力、预防并发症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下面是X省流行性感冒中医诊疗方案的详细介绍。

一、病因病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传播。

病毒侵入呼吸道黏膜后,病原体迅速繁殖,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全身症状,包括高热、咳嗽、肌肉酸痛、头痛等。

二、中医诊断依据1.发病突然,高热重,头痛咳嗽,肢体酸痛,全身疲惫,恶寒发热,鼻塞流涕。

2.脉象:舌红苔黄或白,脉浮数。

三、辨证治疗1.风寒型:病程短暂,发热重,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

治疗以祛风散寒为主。

2.阳明型:发热持续,热重寒轻,鼻塞流涕,咳嗽痰黏稠,大便秘结。

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

3.痰湿型:症状重,咳嗽咳痰,痰稠黏,消化不良,口舌苦,胸闷。

治疗以化湿化痰为主。

四、治疗方案1.中药治疗(1)板兰根黄芪汤:板兰10g,黄芪10g,连翘10g,甘草5g,桔梗5g,枇杷叶10g,蜂蜜适量。

将中药洗净煎煮后加入蜂蜜,每日早晚空腹温服,每剂分2次服完。

(2)清热解毒汤:金银花10g,薄荷10g,连翘10g,紫苏10g,炒薏米30g。

将中药洗净煎煮后加入炒薏米,每日早晚空腹温服,每剂分2次服完。

(3)化痰止咳汤:桔梗10g,杏仁10g,白术10g,川贝10g,甘草5g,生姜3片。

将中药洗净煎煮后每日早晚空腹温服,每剂分2次服完。

2.穴位治疗(1)太冲穴:在双足跟骨之间,当侧足背动脉脉搏处,有助于疏散风寒。

(2)合谷穴:在大拇指指骨头根部,当第一、二掌骨之间凹陷处,有助于清热解毒。

(3)印堂穴:在额头正中线上,发际正中凹陷处,有助于化痰止咳。

五、预防措施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熬夜,避免过度劳累。

2.注意饮食卫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预防方案

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预防方案

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预防方案1.中药预防:中草药有很好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流感。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药预防方案:-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石膏等药物组成,有发散风寒、解表的作用。

-防风通圣颗粒:由桂枝、芍药、防风等药物组成,能够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温胆汤:用桑枝、牛蒡子、白芷等药物制成,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

2.饮食调理:中医药认为,合理的饮食对于预防流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饮食调理的建议:-增加营养摄入:合理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和瘦肉等,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食用抗病毒食物:例如,海带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对于抵抗病毒很有帮助;莲藕具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木耳富含植物纤维和抗氧化物,可提高免疫力。

-忌辛辣和油腻食物:辛辣和油腻的食物容易引发湿热、痰火等症状,影响免疫功能。

-注意补充水分:流行性感冒时,呼吸道黏膜易受干燥和病毒侵袭,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湿润,有利于预防感冒。

3.心理调节:情绪影响人体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过于紧张、焦虑或抑郁会削弱机体免疫力,易受病毒感染。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预防流感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放松、冥想、听音乐等方式进行心理调节,降低压力。

4.穴位按摩:中医认为,适当的按摩穴位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气机,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穴位:-风池穴:位于颈后头部凹陷处,通过按压能够缓解鼻塞、咳嗽等症状。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间,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预防感冒。

-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七椎棘突下,可以增强肺部功能,提高抵抗力。

-中府穴:位于胸前正中线上,呈马鞍状的凹陷处,按压可以改善呼吸道症状。

以上只是一些中医药预防流感的方案,具体的预防方案还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来确定。

在进行中医药预防时,也应注意与西医药预防措施相结合,如注射流感疫苗等。

同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通风、避免接触病原体也是预防流感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

老中医:治疗感冒(附流行性感冒)常用验方

老中医:治疗感冒(附流行性感冒)常用验方

1、特效感冒宁【来源】宋健民,《名医治验良方》【组成】苏叶、薄荷、藿香、防风、荆芥各10克,金银花12克,苍术、黄芪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日服3次。

第1次用清水约200毫升,浸药半小时,煎取100毫升左右。

第2次用清水120毫升,煎取80毫升左右,去渣。

两次药汁混合后,分3次,早、中、晚温服。

一般3剂、重症6剂即可。

若遇集体感冒者,可按此比例同煎,分给每个病人服用即可。

小儿用量酌减。

【功用】解邪固表。

【方解】本方是法取“九味羌活汤”的方义而组成。

九味羌活汤是按六经而用药,本方是依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外邪而立方。

感冒虽系小病,治不如法,外邪郁而不散,常常反复发作,遗留后患,亦即古称:“伤风不醒便作劳也。

”风为外邪之首,故先用防风、荆芥以祛风;再用苏叶以散风寒;薄荷以解风热;藿香以化湿邪;金银花以清暑火;甘草润燥而和诸药;黄芪以益气固表,使邪去而不复发也。

【主治】感冒时邪,鼻流清涕,咽痛,痰嗽或伴见恶心,大便稀,或有发热恶寒,舌苔白薄或微黄腻,脉多浮缓。

适用于普通型、肠胃型感冒,流行性感冒,习惯性感冒,并有预防作用。

【加减】咽喉痛者,加桔梗10克,僵蚕6克;咳嗽痰多稠者,加浙贝母10克,清稀者加半夏6克(制),陈皮9克;头痛者,加白芷9克,川芎9克;夏季感冒,恶寒无汗加香薷6克;口渴汗出,小便短赤者,加滑石15克,石膏20克,荷叶10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一般3剂即愈,重症可继服3剂。

尤以肠胃型感冒者疗效尤佳。

【附记】本方是取九味羌活汤之意,采用海藏神术散及玉屏风散等方加味而组成。

通过临床反复验证,疗效满意。

2、辛温解表汤【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组成】荆芥、防风、苏叶各5克,清半夏、广皮各9克,忍冬藤、连翘各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辛温解表。

【方解】风寒外束,治从外解,故方中以荆芥、防风、苏叶辛温解表;以清半夏、广皮化痰止嗽。

秋冬季节青少年儿童流行性感冒

秋冬季节青少年儿童流行性感冒

秋冬季节青少年儿童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建议方案青少年儿童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属于中医“时行感冒”等范畴。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和《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修订版第一版)》,总结既往中医药防治青少年儿童流感的临床经验,结合我省流感发病特征与流行病学资料,特制定本方案,以供参考。

预防流感传播途径多,青少年儿童和婴幼儿普遍易感。

做好青少年儿童个人、家庭、学校和托幼机构的预防是防控工作的关键。

同时,根据青少年儿童生活环境中是否有流感发生,以及与流感接触的密切程度,采取不同的中医药预防措施。

一、无流感发生的区域(一)个人预防1.平时生活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多晒阳光,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脸。

2.流感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二)家庭和托幼机构等环境1.居室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每天2-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2.衣被等物品要勤洗,勤晒。

3.对公共玩具、餐具等物品要进行清洗消毒。

二、有流感发生的区域(一)个人预防1.无密切接触史者①中药茶饮法桑叶6克、白菊花6克、防风3克、生甘草3克,沸水200毫升冲泡,可加适量冰糖,代茶饮。

②中药香囊佩戴法组成:藿香、艾叶、肉桂、山萘、苍术等各等量。

功效:芳香辟秽解毒。

制法:将处方中各味药洁净处理,去除杂质,烘箱60度下干燥后,在洁净区内将药材混合粉碎至100目以上,有条件者粉碎至1000目(采用微粉粉碎法),将粉碎的药粉包装成3.5克/袋,再制成香囊袋剂。

用法:每人1个(3.5克/个),挂前胸佩戴,并每天置于鼻前闻香2次,每次3分钟,晚上睡觉时放置枕边。

每周更换一次。

2.有密切接触史者①中药煎服法组成:金银花6克、贯众6克、苏叶6克、荆芥6克、生甘草3克。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治疗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治疗

流行性感冒的西医认识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 1~7 天,多为 2~4 天。 (1)主要症状: 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 39~40℃。 (2)其他症状: 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
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部分以 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 3~4 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 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 1~2 周。 (3)并发症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 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
红苔膩,可去荊芥、淡豆豉,加荷叶10g 青蒿10g 滑石15g 西瓜翠衣10g等。 如发生于秋季,兼夹燥邪者,症见咳嗽少痰、鼻咽干燥、口 干渴、舌苔干燥,可去荊芥、淡豆豉,酌加辛涼甘润之品, 如天花粉8g、沙参15g、梨皮10g等。
辨证论治
(2)热毒袭肺
主症: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二辨普通、时行 普通感冒以风邪为主因,冬春季节气候多变时发病率升高,常呈散发性,病情较 浅,症状不重,多无传变。 时行感冒以时行疫毒为主因,发病不限季节,有广泛的传染流行疫情,起病急骤, 病情较重,全身症状明显,且可以发生传变。
三辨体虚感冒的气虚、阴虚 气虚感冒者,在感冒诸证的基础上兼有恶寒甚,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身痛无汗, 咳痰无力,脉浮等症。 阴虚感冒者,兼见身微热,手足发热,心烦口干,少汗,干咳少痰,舌红,脉细 数。
辨证要点
一辨表寒、表热 风寒与风热两证,均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等症。其不同之处, 风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证,发热重,恶寒轻,有汗,鼻流浊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主要的区别在于:恶寒、发热的程度,有汗无汗,口渴与否,分泌物的质地等。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预防与治疗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预防与治疗

中药预防
中药汤剂
一些中药汤剂如板蓝根、金银花 等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 的作用,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 服用。
中成药
如感冒清热颗粒、抗病毒口服液 等中成药,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 用,以缓解症状和预防流感。
运动预防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加 速新陈代谢,有助于预防流感。
避免过度劳累
运动时要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对身体 造成负担。
拓展国际市场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方面的疗效也将得到更广泛的 认可和应用。
中医药在流行性感冒防治中的局限性及挑战
辨证施治问题
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但患者的证型分类和用药选择存在一定的 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影响了疗效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
尽管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缺乏大规模的临床 研究证据,影响了其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按摩手法
运用不同的按摩手法,如 指揉法、掌根揉法等,对 相应穴位进行刺激,以达 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按摩结合药物
在按摩治疗的同时,可配 合使用中药或其他药物, 以提高疗效。
04
CATALOGUE
中医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中医药结合治疗流行性感冒
01
清热解毒
中医认为流行性感冒是由风热毒邪引起,因此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来治
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来制定治疗方案。中医认为每个患者的病因、病 机、体质不同,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脏腑器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因此,在治疗流感时,中医注重 整体观念,从整体上调节身体机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山东省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戊戌年运以火运为主,冬季风火之势太过,冬季不寒,反为温热。

冬季温热,最易发冬温一病。

临床论治流感需遵《黄帝内经》中“审查病机,无失气宜”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辨“机”用药。

为发挥中医药防治流感特色优势,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结合我省情况,按照中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制定以下中医药防治方案,供参考。

一、病因病机
流感属于中医温病范畴,由时疫邪气所致。

肺主气,上通鼻窍,外合皮毛,邪袭肺卫,卫表失和,肺气失宣,出现一系列卫表症状,表现为表热实证。

若正气偏虚,病邪由表入里,邪正交争,脏腑功能失调可致邪毒入里化热,进一步发展可灼伤气营,成气营两燔之证。

后期邪退正虚,可出现气阴两伤之证。

二、临床症状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恶寒、咳嗽、咽喉痛、咳痰、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

部分病例或出现泄泻或(和)呕吐。

小儿可出现厌食,高热者可出现惊风抽搐。

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部分病例疾病来势凶猛,突然
高热,病情迅速进展,邪陷心包,甚至亡阴、亡阳,出现厥脱导致死亡。

三、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本病初起邪热犯卫,属表热实证,而后热毒袭肺,并可灼伤气营,后期邪退正虚,气阴两虚。

治疗原则:根据疾病阶段的不同,适时选用疏风解表、清肺解毒、清气凉营、益气养阴,健脾和胃之法。

小儿、老年人及孕妇等特殊人群按照以上辨证论治原则,根据各个群体的生理特点不同,治疗时应分别应对。

小儿易惊风或夹食积,治宜熄风止惊或消食化积;老人正气亏虚,治宜祛邪兼以扶正;孕妇注意安胎。

证治分类
1.邪热犯卫
症状:发热恶寒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肌酸乏力、或轻咳,舌淡红,苔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参考方药:金银花18g、连翘15g、竹叶9g、荆芥6g、薄荷6g(后下)、桔梗6g、牛蒡子9g、芦根18g、炒杏仁9g、生甘草6g。

2.热邪袭肺
症状:发热、咳嗽频剧、痰粘稠或黄或有血丝、咽喉肿痛、口渴、目赤、恶心呕吐、腹痛泄泻,舌红或绛,苔黄或腻,
脉滑数。

治法:清肺解毒
参考方药:生麻黄9g(先煎去沫)、炒杏仁9g、桔梗12g、生石膏30-50g、黄芩12g、金银花30g、连翘12g、蒲公英30g、沙参12g、生甘草10g。

3.气营两燔
症状:壮热、咳嗽气急、胸闷喘促或胸胁胀痛、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口渴欲饮、溲赤、便干,舌红绛,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营
参考方药:水牛角24g(先煎)或羚羊角粉1g(冲服)、玄参12g、生地15g、麦冬12g、金银花30g、连翘15g、黄连9g、栀子12g、赤芍9g、丹参12g、瓜蒌18g、生甘草6g。

4.正虚邪退
症状:倦怠乏力、口干、多汗、食欲欠佳,舌红苔少,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和胃
参考方药:淡竹叶9g、生石膏15g、党参15g、麦冬15g、炒甘草6g、粳米30g。

四、中药煎服方法
1.煎药用具:尽量使用砂锅、搪瓷、玻璃、不锈钢具,忌用铁、铝、铜器。

2.先将中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一般超过药面2-3厘米。

3.(头煎)先用大火(武火)煮沸,再用小火(文火)保持沸腾15-20分钟左右,倒出。

4.(二煎)再次加水,刚浸过药面即可。

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文火)保持沸腾15-20分钟左右,倒出。

5.若有特殊用法的药物,注意药物的特殊用法,如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

6.两次煎出液混合后分成两份服用。

7.每日一剂,煎二次(头煎、二煎),早、晚各服一次。

8.饭后30分钟服药。

五、预防调护
治疗期间应认真护理,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谨防高热动风、邪陷心包、合并或继发其他疾病等。

流感以预防为主,3至4月份昼夜温差大,是流感易发期,推荐既能益气补虚,又能清心肺之热的方剂如下:麦门冬9g、清半夏6g、钟乳石5g、桑白皮5g、白芷3g、紫菀6g、淡竹叶3g、太子参5g、生甘草5g、生姜3g、大枣5g,毎日一剂,水煎10分钟或泡水代茶饮。

另应注意下列预防方法: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应注意适时增减衣物。

尽量减少到人员密集场所逗留时间;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勤更衣。

2.“食饮有节”。

饮食清淡、规律,多喝水、多食用水果蔬菜及牛奶、鸡蛋等,提高机体免疫力。

3.“起居有常”。

人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作息要规律,适当锻炼身体。

4.“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要做到心神安宁,情志舒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