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篇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教育行业也越来越重视.在新课程下如何将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提高,是每一个初中化学老师的重点任务.化学新课程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伦理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不再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不再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强制灌输给学生.然而新课程也为当前初中化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多种方式教学应用到初中化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文将分别从初中化学教学瓶颈、解决策略分析两个部分进行阐述.一、初中化学教学的瓶颈分析现阶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制约了初中化学学习的学习进度,下面我们来分别了解一下这些存在的教学瓶颈.1.课堂互动相对缺乏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法,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只是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导致教学课堂氛围无趣.2.教学设备设施不够健全化学实验设备是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基础,我国目前部分中学还未及时普及化学实验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化学教学的质量.部分中学对化学实验设备的投入相当匮乏,导致化学实验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兴趣,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情绪.3.忽视化学实践操作能力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学生在化学课堂上不仅要对化学理论知识有一定了解,还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然而,目前各中学里,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对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化学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从而无法产生学习兴趣.4.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我国中学部分教师教学年限较长,教学经验也十分丰富,正因如此,这些教师在化学教学课堂上一如既往地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没有与时俱进,接受不了新的教学方式,导致化学教学没有跟上时代发展趋势,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二、初中化学教学问题的改进策略上文已经对初中化学中存在的瓶颈进行了分析,下面我们来重点探讨一下如何有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1.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师生之间关系的互动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都有一定影响.学校培养的是全面人才,化学知识的培养理应受到重视,有的教师在利用实验教学之后在课堂上就很少与学生互动,并没有发挥出多媒体对学生操作能力培养的巨大潜力.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普遍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采用实验教学模式,可初中学生的好奇性非常强,注意力也不太集中,所以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开小差,没有专心听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不再一味的在实验过程中将知识点快速的越过,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每教授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完成课堂小任务,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这种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使教学课堂更加有吸引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以此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2.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3.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初中化学教材的编写中,一般编写者都会将一些危险的实验排除掉,但是化学实验还是有一定的污染与危险性存在.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中,应用实验教学能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授课内容以及化学知识,虽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不断提升,但是因为教师对学生安全的顾虑,有很多难度较高的实验不能在课堂上进行.所以现阶段可以充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一些化学实验视频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可以应用多媒体看到更多实验的视频,而学生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了解到以往不能在课堂上所进行的实验.如果像初中化学当中会涉及到爆炸类型的实验,因为这种类型的实验有非常大的危险性,所以教师基本不会在课堂上进行演示,那么教师就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进来,应用多媒体将实验的整个过程很好的演示出来,而学生通过这种多媒体实验教学的方式能对一氧化碳以及氢气等几个物质的特点及危险程度有更为深入的认识.而教师能以此将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而多媒体化学实验也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视觉冲击,同时还可以将大批实验资源有效节省.4.减少演示,提倡学生自主动手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很多教师在应用实验教学方式的时候多以自行演示为主,基本很少有机会与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来进行实验.而学生也多以观察为主,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自然不能做到最佳.而在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学生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因此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中尽量减少课本知识点的讲解时间,将更多的时间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因为在实验过程中能不断的引出知识点,而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对知识点的掌握自然也更加深入.而教师要想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就要将自己的实验演示时间适当减少,让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因为俗话说,看100遍都不如做1遍印象更深刻,所以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这样,学生就能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教师这时候进行耐心的讲解,能让学生对其知识点的掌握更为全面.比如教师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时候,在进行一次演示之后,就把剩余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动手做实验,提供给学生一些实验一起让学生进行二氧化碳收集的实验.那么在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就会对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有效的掌握.还能对实验方法进行对比,使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增强,以此培养其思维能力.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教育部门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说教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这也是之所以要对化学教学进行创新的主要原因.化学源于生活,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不仅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还要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而且还需将其与实际生活经验充分结合起来,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的同时还应该给学生留一些时间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能从实验中感受到化学知识学习的乐趣,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以及老师的教学效率,为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中学化学教育教学论文10篇
中学化学教育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1加强全媒体高等化学教学的必要性从形式看,全媒体是指不同媒介类型之间的嫁接、转化、融合。
从结果看,主要表现为内容生产的多形态、产品发布的多渠道和传播介质的多终端。
我们可以把“全媒体”理解为,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的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从内容看,其基本内涵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信息的多渠道采集;二是统一的资源加工;三是全方位业务系统支持;四是多渠道资源增值应用。
化学是一门微观科学,对化学概念、过程和规律的认识经常需要借助图形来显示,如:分子结构的绘制、分子三维模型的建立、化学和化工装置图的绘制等均需要特殊的、约定俗成的图形和符号,有时还不得不借助于建立分子模型。
计算机图形化技术、分子建模技术、等为在教学过程中轻松地完成各种复杂的教学演示提供了重要手;多平台的整合可以是各种教学软件和工具能够发挥综合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结合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智能化多接口技术等,可以提高实验效率,而且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化学又是信息科学,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物化参数和波谱参数等数据性信息、化学教学课件和教材等教学信息、化学文献数据库信息、化学远程教育信息、化学材料和质量等商业性信息。
大量的数据存储、处理、交流、互动,在全媒体时代必将带来更大的便捷和效率。
2加强全媒体高等化学教学的途径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多接口、编程、智能化等软件开发高性能的教学课件以及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平台的优势进行的教学方案,不仅能够更充分展示教师个性化的风格,而且能够更加灵活地把握多种教学方法,只需要化学教师具备化学软件、互联网使用的经验。
化学的教学是对微观世界的认知过程,它的研究对象是分子或原子等不可见的微观世界,计算的机图形化技术应用为化学教学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
利用诸如IsIsDraw()、ChemDraw等免费共享软件,可以绘制出各种复杂的二维、三维分子结构,也可以编辑出各种实验装置示意图,通过它们能将复杂的化学过程生动的表现出来,并且它们还提供了分子性质的测定功能以及分子模型的3D显示,通过绘制出分子的简单结构就可以知道其许多化学性质参数和三维构型。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1核心概念1.1教学诊断能力能力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5]。
因而教学诊断能力就是教师进行教学诊断的主观条件。
同时,教学诊断不仅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而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贯穿于教师教学始终的一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分析、总结、反思[4]。
那么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主观上拥有教学诊断的意识外,还必须掌握教学诊断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等。
所以教学诊断能力是教师内在思维品质的外在表现。
1.2化学教学诊断能力中学阶段化学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共性也有特性。
其特点由学科内容的独特性、学科语言的独特性、学科思维(三重表征)的独特性所决定。
例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探究法是重要的化学教学方法之一,对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诊断时,必须要结合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化学学习,并排除教与学的障碍,改进和强化教学活动[6]。
因此对于中学化学教师,其教学诊断能力还应该是建立在其化学学科教学论知识及化学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的一种综合素质。
综上,化学教学诊断能力可理解为化学教师以师生共同生成的“教”与“学”的活动为诊断客体,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方法(观察、访谈、测验等)判断教学质量的现状、教学效率低下与学生学习困难潜在原因并寻求解救方法的一种心理品质。
结合教育部2021年出台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从不同领域对合格中学教师提出的基本专业要求,将教学诊断能力分为教学态度的诊断能力、教学设计的诊断能力、教学实施的诊断能力及反思、评价的诊断能力。
教学态度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责任心及师生关系的处理;教学设计指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确立、教法的合理选择等;教学实施指教师的课堂教学,包括各类教法的运用、课堂调控、对学生的合理引导等;反思、评价指教师在课后为及时调整教学、促进专业发展用多种方法全面评价教与学的过程。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设计)(推荐5篇)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设计)(推荐5篇)第一篇: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设计)【篇一】一、研究背景在以校本研训和案例引领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形势下,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来实现二期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大量流失导致农村学校教师大多采用较为保守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往往只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知识的拓展,更谈不上学生探究方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不能全面实现,造成了化学学科意识难以养成,探究是科学的本质意识在教学中难以实践和落实。
探讨在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怎样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认为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过程,我们常说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体验生活中的化学原理,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欲望,通过化学实验,发现问题,探究内在规律。
从学生的学习方面来看,学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此我们结合教材教学内容的要求,议定了探究课题“探究我们身边的物质”,后考虑到用“探究”两字对学生来讲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心理障碍或影响,课堂教学也不够具体,根据当时的教学内容我们将探究课题改为了“生活中水和蜡烛的再认识”。
探究什么?怎样准备?达到哪三维目标?开课的意图是什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设计的教学目标?我们打算边讨论边准备边设计教案。
二、探究课题内容、要求和目标的议定【设计意图】本届学生学习化学刚刚结束了一个重要的入门阶段(指至2006年10月12日止),这一阶段里学生学习了有关空气、氧气和水的知识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学习了简单的化学符号。
带着对新科目的新鲜感,有一少部分的同学可正确入门而且兴趣正浓。
但还有一大部分的同学由于基础的原因并没入门,而且随之而来的是第二阶段化学符号记忆的枯燥,最终会导致这一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由高向低发展,为了挽回这一局面,充分体现化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特提出了学习探究身边的物质这一拓展课题。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3篇
初中化学论⽂范⽂3篇乡村初中化学论⽂⼀、乡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乡村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影响化学教学质量化学学科实验性很强,但是由于乡村化学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化学实验并没有在乡村化学教学中得到充分落实,乡村初中缺少专门的化学实验室,化学教师⽆法进⾏实验教学,致使学⽣对化学知识不能有效理解与掌握,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能⼒不强,⽆法在实验教学中让学⽣开阔思维,缺乏实践应⽤能⼒,影响学⽣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
(⼆)乡村化学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式⽅法不合理由于乡村经济条件有限,⼤部分⼤学毕业⽣缺少到乡村任教的意愿,⼤部分形成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式⽅法单⼀,不能根据学⽣的实际学习需要改变教学⽅法,不能激发学⽣的化学学习兴趣的信⼼,学⽣对化学学习缺少主观能动性,不能进⾏⾃主学习,学习效率低下,同时乡村化学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的应变能⼒,课堂教学进⾏当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情形,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灵活的应对能⼒,有效的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够对课堂有合理有效的掌控,⼀出现事先没有意料的情形就不知所措,直接影响了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忽视学⽣课堂主体地位,影响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乡村化学课堂教学当中,没有将学⽣作为课堂的主体,⽼师占据了整个课堂教学的⼤部分,忽视了学⽣的实践能⼒,只是⼀味地将化学知识等灌输到学⽣脑袋当中,⽽不是侧重学⽣对知识本⾝的理解和应⽤,注重结论,⽽不注重结论得出的过程,缺乏钻研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多采取根据教材讲教材的⽅法,⽽不是以教材为基础对所学知识展开联想,延伸,缺乏创新精神和批判意识,不能够有效的带动学⽣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反⽽使学⽣对化学学习产⽣距离感,造成学⽣思维的局限性,只是为了学习⽽学习。
⼆、提⾼乡村初中化学课堂效率对策(⼀)加强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乡村化学教学质量在乡村初中化学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化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或改造化学实验室。
化学课堂教学论文(精选4篇)
化学课堂教学论文(精选4篇)化学教学论文篇一1.1教师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角色转换和定位抛锚式教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教师单纯讲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有重新的定位,并确定自己的角色转换。
在抛锚式教学方式中,中职化学教师不仅是教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也是一个学习者。
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布置问题时,应将范围放得更加宽广,不能局限于自己所学,可以通过网络等多搜集一些学生可能会提到的但自己意想不到的问题,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者。
为保证课堂顺利进行,教师可先独立解决一遍问题,并从心理上接受学生的一切问题挑战,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学习。
1.2对真实、丰富的学习情境进行创设抛锚式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指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背景环境。
中职化学抛锚式教学应立足中职化学特点和学生专业,重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真实、生动的有效学习情境进行创造。
只有投身到“锚区”情境中,才能使下一步的“抛锚”有效完成。
中职化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社会现象中取材,以使学习情境更加真实,锻炼学生今后面对现实中真实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如“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就可以以社会上一些“水雷”报道来创设教学情境,不仅真实而且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强化其求知欲,为接下来“抛锚”做好准备。
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和多媒体等方式创设化学教学情境。
比如在“氨气”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题模拟再现一些化工厂发生氨气泄露的事故场景,让学生通过视觉直观地感受“氨气”泄露的危害,引发学生对“氨气”自救和事故处理知识的了解欲望,加深学生知识构建。
1.3紧紧围绕“锚”这一关键点构建教学结构中职化学抛锚式教学应用中,教师在教学结构的构建中,应紧紧围绕“锚”这个关键点。
抛锚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自主学习,但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为问题而问题,应根据事先创设的真实情景,对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加以选择,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以当前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立即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0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0篇.化学作为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很多生活现象都蕴含着化学知识。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合理利用生活素材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应该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假丑恶现象,通过深度剖析和正确引导,让学生对这些现象有一个理性层面的认识。
例如,在研究酸和碱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结合硫酸在工业上的用途来讲解。
同时,对于生活中一些不好的现象,如硫酸毁容等,老师也要跟学生分析,让他们对酸的使用有一个正面的认知。
化学研究与实验是分不开的。
化学实验是初中生最感兴趣的地方之一,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个动手实验的机会,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
例如,在研究氧气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取氧气,并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的性质。
在实验之前,老师要向学生普及催化剂的相关知识,并详细讲解实验中要使用到的化学仪器、使用方法、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学生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一一解决,直到实验成功为止。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传达科学思想,也能够让他们避免出现实验就一定要成功的思想。
在化学教学中,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自主研究中提高科学智慧也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研究的环境,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还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科学素养。
自主研究是正面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促进科学智慧的形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惯于自主研究的能力。
例如,在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制取氧气,并比较它们的反应原理和产生的化合物。
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停止加热还是先将导管移开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进行自主研究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老师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论文(推荐36篇)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论文(推荐36篇)篇1:初中化学教学论文一从教学目标出发,整体规划教学内容教师应分解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进而系统性地掌握知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是以物质学习为主线,前后呼应,形成螺旋式的前进模式。
如在教学“CO2性质”这一内容时,我做了如下规划。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或课间谈话时,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化学物质的名称或一些零散的化学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无意识的感知体验。
其次,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相关单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一过程中要突出“双基”的学习。
如在CO2的学习中要让学生了解其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同时与其他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还要能解释CO2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再次,是知识的内化阶段,这是在单元学习后对教学内容去粗取精的一个过程,通过记忆、复述、举例等形式让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紧接着,学生还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通过知识的循环来巩固知识体系,并积累经验。
如在学习“碱与氧化物反应”这一内容时,要对CO2的性质进行复习回顾。
当学生对CO2性质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后,后面学习SO2、SiO2与碱的反应时就是举一反三的过程,这也就是知识迁移能力的体现。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教学内容的实施有一个全局性的规划与掌控。
二将抽象的物质拟人化,帮助学生理解长久以来,教条化的教学思想使西藏地区的初中化学教学也走上了“基础知识+习题”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脱离了生活背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化学思维与生活中的思维方式相隔离,缺乏知识的体验与感知。
生搬硬套的题海战术,使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对原理的理解,导致在解题过程中抓不住问题的本质。
对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通过将抽象的物质拟人化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
如相同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质量的且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了相同质量的H2,问什么一定有剩余,什么一定没有剩余,什么可能有剩余?拿到这样的题目不少老师觉得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而学生更是无从下手。
化学课堂教学论文(最新6篇)
化学课堂教学论文(最新6篇)化学教学论文篇一通过变异维度创设学习空间,使预想的学习内容顺利转化为实践的学习内容和经验的学习内容。
这种承认并尊重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核心地位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把学生看做有独立思考和沟通能力的课堂主体,在强化知识内在关联性意识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经验方式和前知识对于目标新知识学习的潜在影响,最终引导学生建构更加客观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当前西方文化教学中往往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并没有经过对事物差异性的辨析,排除非本质因素影响,真正掌握本质特征,而是通过简单的重复强化来建立概念。
变异理论明确指出知识的建构要以学习者的经验心理结构和已掌握的信息为基础,充分体现了学习的关联性,主动性和社会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向学生介绍概念的定义,而没有呈现这个概念的正反例,学生往往只学会了死记硬背,而无法真正掌握概念的关键属性。
因此,教师能够有效列举正反例是建立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深入考察和全面掌握的基础上的。
2以学生前知识为出发点的教学安排变异教学理论强调,为了领会事物的本质特征,就必须注意它与其他事物有何差异。
要注意到该事物在哪个方面与其他事物不同,在差异的比较过程中,逐渐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在教学策略上,变异理论指出,分离-变异-对比;的教学操作模式正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理解事物的关键。
这种以变异、对比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明确目标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于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结构进行细致考察,然后客观筛选和提取学生前知识中,能够有效构成目标学习内容正反例的知识信息,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关键属性的差异对比,深入理解和掌握目标教学内容的本质内涵。
基于教学实践并结合对于这一科学教学理念的反思,笔者对于如何将上述操作模式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步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总结如下。
2.1分离基督教文化的关键属性首先,基督教文化知识体系是庞大而繁杂的,有效分离出这一文化知识体系中的关键属性能够化解知识难度,揭示知识的内在道理,使庞大数量的知识呈现出清晰而严密的内在联系结构,又能使结构复杂的知识体系清晰化,简约化。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课堂上表面看热热
闹闹, 实际上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触动;
第四,换汤不要药的教学方法。一些教师对学生的
提问往往用“是不是”、 “对不对”这样简单式代替深入的能诊断或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式,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是课堂教学低质低效。
二、对策与建议
属因为得到电子成为原子, 进而从溶液中析出。 通过以上分析学生对金属与酸和盐的反应有了一个更本质的认识。
四总结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启蒙时期,教师应重视知识的内化与迁移,使知识
与经验不断整合、 改造, 进而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或生活中去, 使其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这是迁移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课间谈话时, 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化学物质的名称或一些零散的化学知识,让学生有一
个无意识的感知体验。 其次,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对相关单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一过程中要突出“双基”的学习。如在CO2的学习中要让学生了解其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同时与其他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
还要能解释CO2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再次,是知识
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说是接的自家的自来水。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节内容时, 老
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要进行怎样的处理之后才可以?”
越强烈。 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结合了学生第一学期里学过的原子与离子之间的转化,以此来
帮助学生分析金属与酸、盐等反应的实质。学生容易理解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与酸反应时,能
失去电子,酸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失去电子给氢离子。同理,
与盐溶液反应时,排在前面的金属因为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进而被溶解, 而排在后面的金
初中生化学论文六篇
初中生化学论文六篇学校生化学论文范文1一、化学科学学问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化学教学大纲,对学校化学教学的四大学问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同学在毕业时达到素养教育所要求的学问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学问内容,根据同学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学校化学中的重要,教学要求分为常识介绍、了解、理解、把握四个不同层次;2.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把握。
要求同学娴熟把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液等方面的基本计算;3.对化学试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
在教学中,老师应按要求仔细做好每个演示试验,对于同学试验,要乐观制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同学都有动手做的机会。
新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大纲规定“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的原则,适当降低了理论要求和精减了一些次要概念。
为了协作素养教育,培育同学面对将来的适应力,增加了一些金属、有机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爱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硬水、氢能源、水和人类的关系、金属和人体的关系、化肥、农药等内容,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为同学达到规定的化学科学学问水平制造了条件。
应当明确,在构成化学科学素养的诸多要素中,化学科学学问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二、化学科学力量化学科学力量是指同学在学习化学学问、应用化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特征。
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看和感知;化学学问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括、抽象、推理和论证;应用化学科学学问解释客观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学校同学,应从观看力量、试验力量、思维力量、自学力量等方面,培育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力量。
1.观看力量。
观看力量是知觉的特别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方案、主动的、长久的知觉过程,是和思维紧密结合的主动知觉活动。
观看力量是智力三要素(观看、思维、制造)之一,是智力进展的基矗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
中学化学论文范文3篇
中学化学论⽂范⽂3篇中学化学教学教育论⽂摘要:教育科研在教学中举⾜轻重。
本⽂通过对⽐分析相关⽂献资料,概括出了中学化学教育科研的研究过程,研究⽅法及论⽂的撰写⽅法。
对提⾼化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和⽔平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化学教育研究⽅法随着中学化学课程改⾰的推进,“教师即研究者”、“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已成为教育界乃⾄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理论和努⼒追求的⽬标。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教育科研意义重⼤,化学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势在必⾏。
笔者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教育科研略谈拙见,以供参考。
⼀、化学教育科研的研究过程化学教育科研是从客观存在的化学教育事实和现象出发,以推动化学教育教学实际⼯作的改善和发展为⽬的的⼀种科学⾏动研究活动。
研究过程包括选定课题、制定⽅案、实施⽅案、分析资料、撰写论⽂五个部分。
1.选定课题课题的选定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发环节,它决定研究的价值、意义,影响研究的效果。
选题要注意课题的创新性,可⾏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选题内容⼀般来⾃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主要包括化学课程与教材的研究;化学教学⽅法与策略的研究;化学学习⽅法的研究;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研究;化学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化学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化学课外活动的研究;现代化学教学⼿段的研究等。
2.制定⽅案研究⽅案是研究⼯作的统筹性规划,制定研究⽅案就是提出对研究活动的可操作性计划。
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查阅,了解前⼈对该课题作过哪些研究,有那些科学理论根据;研究者将在何时、何地、运⽤何⽅法进⾏研究活动。
查⽂献时最好普查⽂献索引或⽬录,可查《全国报刊索引》(⽉刊)哲学版的⽂化教育类G部分(上海图书馆主办),或查《中学化学教育》(双⽉刊)复印报刊资料(⼈民⼤学主办)等。
3.实施⽅案这是研究⼯作的主体落实阶段。
研究者采⽤调查、实验、观察或其它各种不同的⽅法和⼿段进⾏研究的实践活动,从中搜集有关问题和资料。
在搜集资料过程中,要不断记录研究中需要运⽤的资料以及⾃⼰对具体资料的分析意见和结果;要对资料分类和系统化以便于资料的系统保存和调⽤;要对资料进⾏整理,加以核对、考证,淘汰⼀些不必要和不真实的资料。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相关推荐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精选5篇)在各领域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
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篇1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竭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只有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2011年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
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新增加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条,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的目标。
本文笔者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认真研读课标,精心设计教学备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高质量的备课孕育高水平的教学。
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样可以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备课离不开教材,更离不开课程标准的指导。
有的教师凭经验教学,常常把课标置之一边。
对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与“情境素材”很少借鉴,对课标提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及“实施建议”也很少采纳。
因而出现教学中随意拓宽加深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等脱离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
因此,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仔细领会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在备课中的指导作用。
备课时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教师要心中有数,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恰当的方式学习最有价值的内容。
初三化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
有机化合物合成策略
逆合成分析
从目标化合物出发,逆向推 导合成路线,确定关键中间 体和合成步骤。
多样性导向合成
利用组合化学、平行合成等 方法,快速合成大量结构多 样的化合物。
绿色合成
采用环保、可持续的合成方 法,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 原子经济性。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质谱分析
分析当前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如教学内容抽象、实验条 件不足等。
02
提高学生化学学习 兴趣与成绩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 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成 绩。
03
促进初中化学教育 改革
为初中化学教育改革提供实践经 验和理论依据,推动教育改革的 深入进行。
论文概述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测量化合物的质荷比,确定其分子式及可能的 结构。
核磁共振波谱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解析化合物的氢谱、碳谱等, 推断其结构。
红外光谱
通过分析化合物在红外光区的吸收峰,判断其官能 团及化学键类型。
有机化合物功能探讨
生物活性测试
评价化合物对生物体的药理作用、毒性等,筛选 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先导化合物。
构效关系研究
04
化学反应动力学及热力学 分析
化学反应动力学
反应机理
解释反应如何进行的过程,包括反应物如何 相互作用形成产物。
反应速率
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与反应物浓度 、温度等因素有关。
活化能
反应发生所需的最小能量,决定了反应速率 对温度的敏感性。
热力学基本概念及定律
热力学系统
研究对象与周围环境组成的整体,包括开放 系统、封闭系统和孤立系统。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通用5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通用5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篇一一、准确性———目的启示观察是通过视觉神经来对外部信息的一个接收与选择的活动,在这个环节中,观察者是否抓取到正确的信息将直接决定信息的有效性。
因此,教师在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准确性,而这可以通过目的启示来实现。
目的启示的核心概念就是观察者在观察中要有强烈的目的性,要带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去观察化学实验,从而确保观察时能够正确聚焦与定位。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为例,其中有一个实验是几种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氧气中燃烧的比较,用于实验的物质是红磷、木炭、硫、铁丝,实际上在实验中所代表的是烟、雾、光、火焰这四种不同形态物质的实质与区别。
除此以外,这个实验还说明了可燃物分别在氧气中燃烧与在空气中燃烧的不同区别,这些都是学生在观察时所要带着的目的。
不难发现,如果学生带着非常强烈的目的性去观察实验,就不容易被实验中其它无关紧要的现象或因素分散了注意力,能更好地聚焦于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本身,从而极大地提高观察实验的准确性。
二、全面性———多维思考由于实验一般是由两种及以上的物质共同作用的一项活动。
所以,从不同的物质角度出发,所观察得到的现象与结论也会不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应当尽可能地全面和细致,而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多维思考。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制取氧气”为例,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一套装置中,虽然涉及到的实验器材不多,操作的环节也并不繁琐,但实验中却多有细节,一旦其中有一个细节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论。
比如,如果药品在试管的底部堆积,那么不但加热无法均匀,而且受热的面积也因此而增大了;如果铁夹在试管的中间部位夹着,那么加热就不能均匀地进行;如果试管口的位置在设置上向上倾斜,那么水就非常容易倒流,从而导致发生试管炸裂的危险;如果导管在试管内过于长,那么对于气体的导出就非常不利,等等。
初中化学优秀论文(精选3篇)
初中化学优秀论文(精选3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篇一摘要:初中化学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对于传统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化学教师需要考虑如何转变教学观念,通过选择和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老师通过设立各种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关化学知识,同时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情境教学法;初中化学根据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理念以及实施情境教学的基本要求,重点阐述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模拟型情境,同时结合实际教学用案例的形式研究情境教学在初中化学的三种常见课型新授课、实验课以及复习课中的应用。
一、情境教学及其理论基础1、情境教学的定义通过不同的角度分析情境的定义,会有不同的说法。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情境是指一个人正在进行其中一种行为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条件;从心理学角度看,情境是指通过一定的刺激,对人引起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从学生角度看,情境作为理解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和背景,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产生其中一种情感体验,进而诱发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有关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刺激事件或信息材料,同时也是传递信息的载体。
2、情境教学的发展及作用情境教学的思想源远流长,经历时代的演变逐渐发展成熟并形成了完整的情境教学理论。
兴趣是人们探究其中一种事物或从事其中一种活动的心理倾向,通过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作为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情境兴趣是指由环境中的其中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持续时间较短,对个体的知识、偏好系统产生影响。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原有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重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尊敬的领导,同仁:
晚上好
非常荣幸坐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化学教学的体会感谢领导给我这个机会,我感觉内心很惶恐,因为对照学校的成功教育要求,我觉得有很大的距离,但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努力,争取做一位让家长满意的老师。
新课程教学要求时短高效,但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也不等于不要学生的认知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呢?我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在此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走近学生——生成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
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用具体的言行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
在第一次上化学课时我首先会向同学们声明下课铃响就下课,请同学们监督,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如果我没有做到,我会向同学们道歉,取得他们的谅解,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我每次上课都提前到班,看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找同学谈心,或者让同学们看上节课的内容,以心换心这样学生就不好意思迟到了,学生也会和我说真心话,便于我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能够有的放矢的教学。
课堂上我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不举手的我一开始不提问,大部分人举手了,我就提问不举手的人,这样所有的人都参与了课堂,提高了效率。
课后作业我力求少而精,这样学生就不会抄袭,保证了质量,学生做的作业我都认真批改,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便于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二、聚焦策略(方法)——生成高效课堂的根本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
比如,在讲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3%。
但地球上改变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很多。
如,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呼吸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各种燃料的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植物的
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那么针对上述的因素,你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有什么观点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说出了很多答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争得面红而策,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对他们答案我用微笑和点头加以肯定,激发了同学们学化学的兴趣。
学生之间是存在各种差异的。
但并不是说将学生分层几个等级,而是在教学中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不能只重视学优生,忽视学困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注意问题切入的起点,在要求上有所区别。
教学的低起点,有利于每个学生参与,有利于每个学生有所收获;而多层次,则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
开放性的问题最能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
比如,你知道有哪些灭火方式吗?这是个低层次的问题,学生都愿意回答;假如某个图书室着火了,应该选择哪种方式进行灭火呢?它的原理是什么呢?这个问题难度增加了,部分学生容易答错,学习好的学生能得到提高。
这样就能照顾每个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重视反思——生成高效课堂的关键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假如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我每上一及课,我就会及时记下一节课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
我的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记录学生的困惑和问题。
2.记录教学中的疏漏和探索。
3.记录教学中的亮点。
天不负,有心人。
在学校领导和同仁的帮组下,在以后的化学教学中一定会取得更大进步,以上这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请各位专家会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