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概要
中国文化概要
填空选择:从秦汉到隋代,大体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
从唐宋到xx,主要实行‘道路制’。
元、明、清三代基本实行‘行省制’。
辛亥革命以后,大体上实行省、专、县三级体制。
1865年5月在云南省发现的元谋猿人,距今170万年是在我国境内最在的人类。
蓝田猿人生活年份约在八十万年以前。
北京猿人,距今也在六十万年左右。
最能反映母系氏族公社文化的是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
父系氏族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是龙山文化,又称黑陶文化。
四大流域说:一,黄河流域文化区二,长江流域文化区三,珠江流域文化区四,北方和东北文化区,代表性文化是红山文化。
商代,共传30王,国家五胜五衰,六次迁都,自公元前1384年盘庚迁都于殷,故上朝又称殷商。
商朝灭亡后,殷都遭到很大破坏,故称为殷墟。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学习汉族王朝的各种礼仪,规定鲜卑族使用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明末抗清将领郑成功于1662年收复了台湾,直到康熙皇帝时郑氏后裔宣布归降,台湾重又与大陆统一。
周代,晋、鲁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通婚,因为秦国姓嬴,成语有秦晋之好。
姓氏的一,以姓为氏二,以国邑为氏三,以官职位姓四,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五,以排行此地为氏名与字的关系:一,名与字意义相同二,名与字意义相关三,名与字意义相反四,名与字的意义取自五行相生五,以伯仲叔季排行为字名词解释:三纲五常:出自论语·为政。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甲骨文:所谓甲骨文就是可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之一。
清光绪二十五年有清朝金石学家王懿荣等首先发现。
P63xx: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学说,创始人为孔子和孟子。
学习中国文化史概要心得和体会
学习中国文化史概要心得和体会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悠久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史的概要,我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文化史的概要带给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从古代礼制到儒家思想,再到诗词歌赋和传统音乐艺术,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独有财富。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对于塑造人们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
二、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也是我在学习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发现。
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土和多民族的融合,这使得中国文化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
我了解到,中国的文化源于各个历史时期和地域,其中既有北方的汉族文化,也有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
这些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文化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中国文化史的概要也向我展示了文化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关系。
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这些特点受到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同时,社会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变迁。
例如,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了解文化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生成和演变。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衡在学习中国文化史的概要中,我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衡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中国拥有漫长的历史,众多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至今,但同时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文化的传承是我们民族根基的继承,而文化的创新则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只有在传承与创新相互促进的情况下,中国文化才能保持活力和魅力。
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史的概要,我对中国文化的宝贵性和多元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传承和推动创新。
作为中国青年,我们应该以敬畏之心学习和传承好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概述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概述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古代历史文化博大精深。
从远古时期至今,中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包括政治制度、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展和社会习俗等方面。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进行概述,以呈现其丰富多样的内涵。
1.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相当丰富多样。
从远古时期起,中国出现了君主制度,封建王朝相继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分封制,秦朝推行了中央集权制,隋唐时期实行了科举制度。
而明清两代皇帝则采取了官僚集权制度,至清代后期逐渐衰落。
这些政治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国家形象。
2.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是最为重要的一支,尊崇仁义道德,倡导简朴和谐。
道家思想则追求自然之道,追随“无为而治”的原则。
墨家思想强调民主、爱与无私。
佛教思想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的思想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禅宗文化。
这些哲学思想相互交融、共同影响,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文学艺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以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
古代诗歌是其中最为著名的艺术形式之一,包括汉赋、唐诗、宋词等,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和社会思潮。
古代戏曲是另一个重要的文学艺术形式,如京剧、豫剧、评剧等,通过音乐、舞蹈和表演艺术,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4.科技发展古代中国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对全球科技文明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科技创新,如造船技术、冶金技术、丝绸生产技术等,这些创新极大地推动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5.社会习俗与节日中国古代社会习俗和节日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举行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烟花爆竹等。
另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都是中国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传承了古代文化的智慧和情感,保留了人们的价值观和习俗,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PPT 64页)
八、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 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一、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突的双重效应 忧患意识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游牧民
族从汉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 岳飞《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
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
辽朝,《史记》《汉书》被译成契丹文字,广 泛流传。孔子受到朝野上下的尊崇,唐宋诗词 受到辽人的喜爱。贾岛的诗成为儿童学习的启 蒙读物。
三藏法师传
七、两宋:文化强势时期
• 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 • 宋代的GDP占全球的50%。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
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
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中局部)
右 局 部︽
清
明
上
河
图 左︾ 局 部
两宋:文化强势时期
1、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 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 代。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垂线纺织,瓷 器工艺的重要改革;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 技等都达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后难比及的高度。
墨家
墨家创立者是鲁国墨翟,信 徒多是下层群众。墨家强调 尚力,节用,兼爱国与文化一统
• 宏阔的文化精神 • 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 • 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
秦汉帝国
• 秦始皇创立的秦帝国与古罗马、古印度并立三个 世界性大国。
• 汉高祖刘邦建立的汉帝国的版图与事功更在秦之 上,与其同时并立的世界性大国唯有罗马帝国
(一)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汉族士人文化被游牧民族践踏的支 离破碎。科举制度的中断使元代文人仕 进堵塞。他们投身于杂剧的创作,使元 代杂剧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中国文化概要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国文化的概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面,我将从历史渊源、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道德伦理、科学技术等方面,对中国文化进行简要的概述。
一、历史渊源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从远古的炎黄时代,到夏、商、周,再到秦、汉、唐、宋、元、明、清,每一个朝代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1. 古代文明:早在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文明时代。
商朝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2. 封建社会:周朝确立了封建制度,形成了“周礼”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流派相继兴起,为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东西方文化交流得以展开。
4. 民族融合与繁荣:唐宋时期,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加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出现了唐诗、宋词等辉煌的文化成果。
二、哲学思想中国哲学思想源远流长,主要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等。
1. 儒家思想:儒家主张“仁爱”、“礼治”,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道家思想: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追求自然和谐。
老子、庄子等道家代表人物,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思想。
3. 法家思想:法家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权威和作用。
韩非子等法家代表人物,对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文学艺术中国文学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构成了中国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
其中,唐诗最为辉煌,杜甫、李白、白居易等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中国历史文化概览
中国历史文化概览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塑造了独特的国家形象和民族特色。
本文将以概览的方式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的主要特点,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传统艺术形式和现代社会的文化变迁。
1. 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
传说中的黄帝与蚩尤之战标志着中国历史的开始,紧接着的尧、舜、禹三代帝王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
随后,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兴衰交替,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表现在甲骨文的出现、诗经的创作以及礼乐制度的完善。
2.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价值体系。
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影响着中国人民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强调个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并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原则。
这种价值观在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传统艺术形式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多样在传统艺术领域得到了充分展现。
中国绘画艺术以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要形式,追求意境和气韵的表达。
中国书法则以楷、行、草、隶四种字体为基础,注重墨的运用和艺术的形式美。
传统音乐中,中国的古琴、中胡、古筝等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享誉世界。
京剧、山东评剧等曲艺形式则是中国戏曲文化的代表。
4. 现代社会的文化变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文化变迁。
经济的腾飞和全球化的影响使得中国年轻一代接触到了更多外来文化和新事物。
中国的电影、音乐和时尚产业迅速崛起,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成为了社会的关注焦点。
总结:中国历史文化概览呈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从古代文明的起源到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再到传统艺术形式和现代社会的文化变迁,中国历史文化不断演化并保持着生机与活力。
大一下册中国文化史概要期末题目
大一下册中国文化史概要期末题目13.儒、佛、道三教并行不悖的历史时期是;此期还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史评专著《》。
14.理学思想的创立者是;南宋时将这种学术思想推演到政治哲学的学者是。
15.黄宗羲提出治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其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最举代表性的著作是《》。
16.孔子以鲁国史事为基础编成的《》一书,标志着严格意义上史学的诞生;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是唐朝刘知己的《》。
17.战国时期提出“白马非马”、“坚白论”的公孙龙是的代表人物,汉武帝时期提出“独尊儒术”建议的著名学者是。
18.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是。
19.南北朝时佛教唯心主义盛行,以为首的唯物主义者针对佛教的神不灭论进行了批判,其著作为《》。
20.北宋时期王安石推行的一种严格的考试升级制度叫;元代文人发展出一种新颖的诗歌形式是。
二、选择题1.《老子·五十八章》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D.抽象思维2.哲学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等属于()A.物质文化B.生产生活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3.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开始出现了私人办的学校,()是其首创者。
A.老子B.孔子C.墨子D.庄子4.历史上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著名道士是()A.寇谦之B.陶弘景C.孙思邈D.葛洪5.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名的文化事象称作()A.语系B.语音C.避讳D.崇拜6.中国历史上的准确年代计算,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即()开始的。
A. 公元前827年B. 公元前841C. 公元前781年D. 公元前51年7.“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A.化学B.文学C.化解D.改易8.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召募制9.《礼记·曲礼》说:“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00321中国文化历史概要
四川盆地
地理气候
黄土高原
神话时期
文化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新石器时代 三皇五帝 多族群聚拢
定义 生产生活 萌芽
结果 精神 宗教形式
夏 商
文化 周
生产生活
遗址 气候
夏商周 制度 宗法制
精神 天人合一
精神 天人合一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黄河长江贯穿三大阶梯中,汉水,淮河把这两条河联系在一起 靠近青海地区向东南倾斜,我国大江大河发源地。西汉:西羌,经常与中原发生冲突 最南,崇山峻岭,地势复杂,西南夷杂居 在云贵高原北部,周围林立高山,居民复杂,南面西南夷,北面,古代巴人,氐人,羌人, 成都平原,在秦汉前已有汉人居住 北临蒙古高原,那里草原,荒漠]戈壁交错地带,北方草原地带进入中原缓冲,阴山以南河 套地区历来是中原、草原必争之地 山西高原东西椒太行山与吕梁山,中间是汾河谷底(尧舜时期都城),有直通华北地区要 路,有天下形势只说 泰沂山地(文化摇篮之一)下连长江三角洲等,唐宋以后中国经济中心 鲜卑、契丹、金人、满族 陶器制造、磨光石器(石器的磨制与钻孔)农业、村落的出现、氏族制度形成 三皇人物不确定,共同处文化发明者,五帝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一是战争,1、黄帝与蚩尤战争胜利;二、宗教,1、黄帝封禅;2、尧舜禅让;3、敬顺昊天 中国传统生产文化: 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发展与传承的一种农业社会 文化形态。伴生物是手工业与时商贸易 新石器时代已发现农耕萌芽, 导致人类的定居生活,导致人口的稳定增长,导致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模式 自然神,动物神,鬼魂,上帝,祖先;主要有上帝崇拜,祖先崇拜,鬼魂崇拜,前兆迷信和 三星堆的神秘青铜像与古埃及法老头像相似 第一个王朝,但是实质是一个以夏人为核心的部落联盟性质的国家;遵命,近人而远鬼神; 尚忠;二里头文化遗址,家天下的开始;活动地域:豫西、晋南; 都城:安阳平原;宗教(自然神,天地神,祖先神(主要地位)),尊神,先鬼后礼 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发掘出土司20世界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而这些发现都与殷商宗教活动有 文化制度的建设: 分封制;分封制与统一化文明进程。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 亲信吃粉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制度就是分封制度。 意义:1、作为一种制度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异族人的生存权利;分封制的实施,实际 上完成了一项重大的变革:在一个广袤的大地上,众多林立的人群,敉平各自的族姓界限, 走向融合;2、旨在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实际形成了周王朝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3、实际 历史功绩:孵化出了一个统一文化人群,中华民族基干由此而成 农耕方向的抉择:周人极其重视农业,它把农耕赋予一种政道含义。一是继承传统,二是防 止贵族像商朝上层那样腐化。但实际上几千年的重农主义与此有很大关系,重农抑商可以在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一批青铜制造的农具、兵器、乐器 夏代发明观察星象物候办法,殷商制定测查岁时纪年,纪季等历法,周朝农耕赋予了政道 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的一种制度,由父系社会家长制度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周王 自称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原始族群-〉氏族-〉部落的演变,其社会组织都是以血缘为纽带,后期出现了男性家长权 威,男性首领掌握了生育主动权和统治权力 特点:一、以自然血缘关系来确定人们社会关系;二、用自然血缘关系将人们联系起来,限 制人们社会关系的发展 宗法制强调的是宗法秩序,族人对宗子,小宗对大宗都要绝对顺从,而王室天下最高的宗 主,由此王的地位得到了政治与血缘组织的双重保障。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概述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1:5 0:5601: 50:5601 :504/3/ 2021 1:50:56 AM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1.4.30 1:50:56 01:50A pr-213-Apr-21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1:50:5 601:50: 5601:5 0Saturday, April 03, 2021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与青铜器
青铜,比纯铜的硬度大。 经过测定红铜的硬度为 布林氏硬计的35度,加 锡5%,其硬度就提高 为 68度;加锡10%, 即提高为88度。而且经 锤炼后,硬度可进一步 提高。
青铜具有熔点低、硬度大、可塑性强、耐磨、耐腐蚀、色泽光亮
中华第一刀
我国最早的青铜器 物,发现于甘肃省 东乡族自治县林家 村距今约5000年左 右的马家窑文化遗 址。它的含锡量在6 %~10%之间,已 达到青铜所要求的 合金比例。刀长 12.5厘米、宽 2.4厘米。
21 1:50:56 AM01:50:562021/4/3
❖ 奥尔梅克人跟华夏人一样喜爱玉器。
❖ 奥尔梅克人的玉器上的虎头图案和商朝玉器 上的虎头图案,惊人地相像。
周人的文化维新
豳
岐
丰—镐
利簋
西周礼乐文明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 内底有铭4行33字,记 周武王征商,日在甲子, 清晨岁星当头。这与 《尚书》、《淮南子》 等文献合。
经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 确定BC1046年为武王 克商之年。
❖ 夏商周三代嬗替,是周人的历史观。东周时, “三代”成为古代黄金时代的代号。
❖ 5、五行八卦
❖ 西周初年的《尚书》提出五行学说,认为: 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事物, 《周易》以八卦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的关系。 (西伯拘而演周易)
中国文化史简编第三版知识点总结
中国文化史简编第三版知识点总结中国文化史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演变的学科,它涵盖了几千年的历史,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中国文化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诗、词、曲、赋、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以诗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是唐诗,代表作家有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此外,宋词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作家有李清照、辛弃疾等。
古代小说方面,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作品。
二、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形式。
其中,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为主要表现形式,代表作家有吴道子、顾恺之等。
古代音乐以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为主,代表作品有《广陵散》、《梅花三弄》等。
古代舞蹈以宫廷舞和民间舞为主,代表作品有《仙人指路》、《白蛇传》等。
古代戏曲有京剧、豫剧、越剧等,代表作品有《牡丹亭》、《红灯记》等。
三、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多种思想流派。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义、忠孝等伦理道德,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而治,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
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攻,代表人物有墨子等。
法家思想强调法治、权威,代表人物有韩非子等。
兵家思想强调战争之道,代表人物有孙子等。
四、中国古代宗教中国古代宗教包括儒教、道教、佛教等多种信仰体系。
儒教是中国古代的国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代表人物有孔子。
道教强调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代表人物有老子。
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宗教,强调解脱苦难,代表人物有释迦牟尼、菩提达摩等。
五、中国古代社会制度中国古代社会制度主要包括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礼制等。
封建制度是古代中国的基本社会制度,以皇帝为中心,分为皇帝、贵族、士人、百姓等阶层。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概述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概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其历史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传承,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您概述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中国周边地区已经有了独特的文化特征。
早期的中国历史被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夏、商和周。
这些朝代建立了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基础。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录的朝代,约始于公元前2070年。
传说中,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他是一位英勇的领导者和伟大的治理者。
夏朝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主,君主拥有王权和统治权,而大臣则辅佐君主管理国家事务。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具有国家意义的朝代,约始于公元前1600年。
商朝的政治制度同样是封建制,但国家机构更加完善。
商朝末年的统治者有着很大的权威,他们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商朝的文化成就包括青铜器的制作和文字的产生。
周朝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时期,约始于公元前1046年。
周朝的建立者是周武王,他推翻了暴虐的商朝统治,建立了一个以周王和诸侯为基础的封建制国家。
周朝的政治制度相对稳定,社会秩序也相对和谐。
周朝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音乐、礼仪和哲学等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诗经》和《周礼》。
随着周朝的衰落,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严重的时期,七个强大的国家争夺征服并统一中国。
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军事冲突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兵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相继兴起,并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思想的主要体系。
公元前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这标志着秦朝的建立。
秦朝的最大贡献是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等制度,并修建了著名的万里长城。
然而,秦朝的统一政权也因为暴政和苛捐杂税而导致了民众的不满,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覆灭。
中国文化史概要期末复习自己整理
中国文化史概要期末复习整理绪论◆文化分为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元青花2、制度文化层:管制、法制、兵制3、行为文化层:习俗和习惯;中;草灰禁忌4、心态文化层:社会心理和概念意识◆中国文化的精神:(一)人文精神: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1、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1)个人:道德修养【海瑞等道德楷模】树立楷模的原因:民族要求;皇帝挽救朝廷所需(2)政治:德治【中国古代政治理想上推崇德治】例:武则天起用酷吏;杀酷吏(3)社会结构:家庭和睦【血缘关系】(4)理想的社会模式:“天下为公”2、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1)家族:过于重视血缘亲情(2)道德:忽视制度和法治(过于依赖道德)(二)自然精神1、负面影响:自然被神化2、古代“天人合一”观的两重意蕴:人与自然协调;神化自然,屈服于神性的自然(三)奇偶精神:对立统一,中庸和谐阴阳、奇数与偶数(四)会通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一)表层价值1、孔子:不悱,不启2、三戒:少年戒色,壮年戒斗,老年戒得(二)深层价值1、孔子的仁学2、老子的“道”的理论的深层价值3、全寻意识,寻根意识4、中国文化的非功利主义色彩古代礼制◆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这一说法起源于《周礼》】•吉礼:五礼之冠,就是祭祀的典礼•凶礼:一般理解是指丧葬❤现存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有三部是属于礼制的,称为三礼,即《周礼》、《仪礼》和《礼记》。
对此有什么看法?个人理解:谈谈礼的重要性《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婚礼六步骤:纳采、问名、纳吉、纳徵定亲、请期、亲迎◆冠礼1、冠礼实质是一种成年礼2、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与冠礼相对应,古代女子15岁行笄礼,详情不可考】3、加冠三次:始加——缁布冠——黑麻布、治人权再加——皮牟冠——白色鹿皮、军事权三加——爵(què)牟——细葛布、赤中带黑、宗庙祭祀权◆宗法【精神是嫡长子继承制】1、宗法最基本的一点是大宗、小宗的区分,而大宗和小宗的确定,必须从一个家庭的始祖讲起。
中国传统文化简史
中国传统文化简史中国传统文化是指自先秦时期起,延续至现代中国的一系列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这些传统包括诸如儒家、道家、佛教、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华思想等。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核心,影响深远,而且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
本文将简单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一、先秦文化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战国时代,多种学说盛行,其中以儒家和道家为主流。
儒家主张“仁德礼义”,追求人类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
而道家则主张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无为而治”的思想。
二、儒家文化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即追求人类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价值。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和社会秩序,主张爱人、敬父、尊师、奉祖先、忠君爱国等伦理道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儒家还提倡“以礼治国”,认为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最佳途径。
道家文化强调“无为而治”,主张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共处。
道家追求的境界是“道”,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是一种包容万物、无所不在的世界观。
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在一些方面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华思想的体系。
四、佛教文化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文化,它特别注重对个人修行的关注,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追求超越世间的境界。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文化、风俗和艺术等方面都有所表现。
五、中华思想中华思想是指对中国文化的总体思考和理解,它汇集了各种文化思想的精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独特的体系。
中华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类与自然是相互融合的。
它在道德、哲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深的影响。
六、传统节日和习俗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各种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七夕节、元宵节等。
这些节日和习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重要文化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既包括哲学、道德、人文、文学等各个方面,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节日和习俗。
中华文化通史中国文化的总体历史著述
中华文化通史中国文化的总体历史著述中华文化通史——中国文化的总体历史著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根基。
中华文化形成和演变的历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中华文化的总体历史著述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为读者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1. 史前文化中华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一时期,中华先民已经开始使用石器、陶器等工具,开始了自己的生产活动和文化创造。
同时,他们也开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信仰、礼俗习惯等文化传统,如祭祀、龙凤神话、图腾崇拜等。
2. 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时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主要指从夏朝开始,到清朝结束的长时间历史阶段。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时,文学、音乐、绘画、雕刻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如《诗经》、《春秋》等文学名著和京剧、民间音乐等表演艺术等。
3. 世界文化中国的历史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世界文化的发展。
在古代,中国是东方世界的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
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中国的文化思想和艺术形式逐渐被传播到世界各地。
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被传播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其中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中国的文学影响了东南亚各国的文学,如《红楼梦》在日本流传甚广。
4. 现代文化中国的现代文化始于近代,经过百年的演变与发展,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现代文化主要体现在电影、音乐、摄影、文学等领域,以及对网络、游戏、电视等媒体的应用。
如近年来的电影《战狼》、《流浪地球》等在国内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总结起来,中华文化通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瑰宝。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和思想经历了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化的演变过程,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智慧。
虽然现代文化带来了各种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但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中国古代文化史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道强调的是“ 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和儒道的 “内省修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精
神的体现。
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酒在文学创作和 艺术表现中经常出现,成为表达情感和
营造氛围的重要媒介。
服饰文化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丰富多彩,不同时期 和地域的服饰风格各异。汉服是汉族的 传统服饰,其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 带,展现出优雅大方的气质。
室内陈设也是中国古代居住文化的重要方面,家具、 字画、古玩等物品的摆放和装饰都体现了主人的审美 情趣和文化素养。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中华文化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发展规律和未来走向。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需要不断适应时代 发展的需求,保持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同时也要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元素,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 展注入新的活力。
02
中国古代文学
诗词歌赋
总结词
诗词歌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情感、描绘社会和历史的重要方式。
核心思想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思想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总结词
法家思想强调法治、重 刑重罚,主张以法律制 度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 者的利益。
详细描述
法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 国时期,代表人物有商 鞅、韩非子等。法家主 张以法治国,认为法律 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 者利益的工具,应该严
格遵守,重刑重罚。
少数民族服饰也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如苗族的刺绣、壮族的织锦等, 都独具特色。
古代服饰不仅是遮身蔽体的工具, 还承载着礼仪、身份地位和文化内 涵等多重意义。
居住文化
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居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山水、建筑、植物的巧妙组合,创造出“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意境。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张课件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张课件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多个方面,从哲学到文学,从艺术到道德,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发展的智慧结晶。
下面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概述。
1.奠基阶段(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21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阶段是从商周时期开始的。
在此时期,典籍《诗经》和《易经》问世,儒家学说开始兴起,齐物论成为孟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学说和墨家学说也相继出现。
2.发展阶段(公元前221年-公元618年)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阶段,此时儒家学说的盛行使得孔子教育思想及儒家经典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在此时期逐渐成为考试科目,儒学成为官员必修学科,理论体系逐渐完善。
同时,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文化也在中国继续发展。
3.繁荣阶段(公元618年-公元1368年)隋唐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阶段,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等诗人在文学领域有重大贡献,隋唐时期也是儒家学说和佛教文化相互渗透的时期。
此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四书五经》以及儒家经典《大易》《周易》《春秋》等。
4.变革阶段(公元1368年-1911年)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变革的时期,儒家学说逐渐失去原有的威望,科举制度被废除,终止了繁荣了近千年的科举文化。
此时期,南明学人开始了对朱熹学术的批判和反思,并以阳明学说为代表开始逐渐发展。
同时,西方传入的文化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影响,如天文学、医学等。
5.现代阶段(1911年以后)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兴起,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逐渐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此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胡适、鲁迅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到了新的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关注和学者的研究。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表现。
中国文化史纲要
中国文化史纲要第一章导论一、中国文化史的主要内容本课将从古老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起源讲起,涉及到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汉字文化、儒道思想文化、宗教文化、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发明、中国古代工艺、建筑文化、古代音乐舞蹈和戏曲文化、中国古代绘画和雕塑等各领域。
第一节中国文化界说一、文化界说文化是中国古已有之的词汇。
成文于战国的《易传》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称之为文化。
文化区分为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
狭义文化主要是指观念形态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复杂共同体,习惯上称为精神文化。
广义文化包括人类的一切创造,由三个部分组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精神文化。
有关文化的分类: 在有关文化定义的讨论中,学者们发现要想在一个层面上给文化下一个公认的定义是困难的,所以开始尝试对文化进行分类定义,应当说这是富有实际意义的聪明做法。
关于文化的分类定义,影响最广的是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文化即大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狭义的文化即小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
广义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
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
可见,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被称作“大文化”。
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史概要
第一编历代典章制度
第一章古代礼制
礼的内容和意义
了解“五礼”的内容。
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礼的本质。
三礼。
礼制举例
古代婚礼、六礼、五不娶、七去、三不去。
冠礼、筓礼的实质。
关于宗法
宗法的本质和主要内容。
大宗、小宗、嫡长继承制。
第二章古代称谓
古代亲属关系
九族及其具体称呼,三党。
五服八等。
古代姓名字号
姓的起源,姓氏的区别。
姓氏名称的来源。
改姓。
名和字的关系。
代称、官爵、地望。
谥号,排行。
自称和称他人的习惯。
古代帝王称号
国号、年号、尊号、谥号、庙号。
避讳,避讳的对象、方法。
第三章古代法制
古代法制的特点
律典和法规。
儒家思想的影响。
第四章历代官制
周秦两汉官制
秦汉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台阁、内朝官、外朝官。
魏晋南北朝官制
八公、三省、九卿。
隋唐官制
三师、五省。
六部。
翰林院。
宋辽金元官制
宋的宰相制、二府。
官、职、差遣。
元中书省。
明清官制
宫保、内阁。
军机处。
六部官员及拟古稀。
都察院。
附: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第五章历代兵制
征兵制
齐醒公对兵制的改革,汉代征兵制的特点。
世兵制。
府兵制。
募兵制。
卫所制和旗兵制
卫所制的特点。
旗兵制的特点。
第六章地理沿革
夏商周秦地理
郡县制的产生,秦设置的郡县及其官员。
九州。
汉魏六朝地理
刺史部的产生及两汉州的差别。
州郡县三级体制的产生及特点。
隋唐宋辽金地理
州郡的关系。
唐代道、宋代路的异同。
元明清地理
元代的四级制。
行省。
路府州县。
明代的布政使司及其官职。
清代的总督、巡抚。
地名的拟古称、习惯性名称。
第七章古代学校汉代太学和郡国之学
汉代太学的创立、教官。
两汉太学生的种类和差别。
太学教学内容、方式及学生的出路。
唐代专科学校
国子学与太学。
唐代中央各类大学概况。
唐各学的考试制度。
地方学。
宋代国学三舍和书院
宋代中央学校概况。
三次兴学。
三舍法。
书院教学的特点。
明清国子监
国子监。
监生的来源、类别。
国子监的教学、学生出路。
地方学特点。
第八章科举考试
明以前的科举考试
两汉察举制、名目、方式。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的开始。
唐科举的名目、考试内容。
宋代科目,科举考试的主要改革。
关于秀才的考试
秀才含义的变化。
县试、府试、院试。
廪保、打冒籍。
案临。
岁考、科考。
五贡。
廪生、增生、附生。
关于举人的考试
举人、乡试。
乡试的考试方式。
关于进士的考试
会试,参加人及主考,考试方式。
贡士、会元。
殿试内容。
三甲。
朝考。
第十章古代度量衡
度量衡的标准和单位
度量衡的标准的演变。
度、咫尺、寸、寻、忽、秒、毫、厘、分、丈、引、里。
量、圭、秒、撮、勺、合、石。
斛。
衡、斤、两。
度量衡的演变
商尺、西周尺、战国尺。
汉代的尺、升、斤。
唐尺、宋尺。
营造尺、裁衣尺、量地尺。
第十一章古代岁时历法
关于纪年
年、阴历、阳历、阴阳历、三正。
岁、星纪年法、太岁纪年法、干支纪年法。
帝王纪年。
年号纪年。
四季、十二月和二十四节气
朔望月、朔、初吉、月出、既生霸、哉生霸、既死霸、哉死霸、望、晦。
关于纪日和纪时
干支纪日工。
昧旦、昧爽、平旦、平朔、旦、日极、隅中、日昃、日曦昏、人定、子夜。
十二时辰。
五更、五鼓。
第二编古代各种文体
第十一章古代文章体裁
论说、序跋和箴铭、颂赞
箴和铭
传状、碑志和杂记状、碑志。
书画器物记。
公私文牍和哀祭
祭文、诔哀辞、告文。
策论、判辞和八股文
射策、对策。
判。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后股、束股、大结。
第三编古代哲学宗教
第一章先秦哲学
孔子和孟子
孔子的政治理想、认识论。
孟子的政治观、性善论、良知论。
老子和庄子
道、道家。
老庄对道的不同解释。
老庄的政治观、认识论。
第二章汉魏六朝哲学
董仲舒
天人合一、性三品。
第四章宋元哲学
周敦颐、邵雍和程颢、程颐理。
穷理。
朱熹
朱熹的宇宙观。
格物致知。
第七章中国佛教
佛教的传播和发展
传入。
义学。
佛教宗派八宗。
佛教的思想和成律
小乘和大乘。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主要标志。
第九章中国道教
道教的起源和发展
道教的起源、道教思想的来源。
太平道、五斗米道。
南北天师道。
全真道。
正一道。
道教的基本信仰和理论
基本信仰。
中心思想。
第十一章中国民间信仰
自然神信仰
文曲星、魁星、太岁。
五岳大帝。
谷神、蚕神。
龙凤麟龟。
社会神信仰
门神、灶神。
土地、城隍。
第四编古代文化艺术
第三章古代美术
魏晋南北朝的美术
山水花鸟画的独立。
顾恺之画的特点。
谢赫《画品》六法。
隋唐时期的美术
吴道子画的特点。
王维诗画。
山水画。
五代两宋的美术
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山水画:全景式构图、界画、米点山水。
院体花鸟画。
元明清时期的美术
文人画的特点、主要题材。
四僧、扬州八怪。
版画。
第六章古代园林
中国园林的特点。
从起源到基本风格形成
最早的园林。
魏晋南北朝园林发展的表现。
文土园林风格特点。
私家园林。
艺术手法的深化和多样化
园林构图的核心,布局手法。
从极盛到衰败
清初大型皇家园林。
造完论著。
第七章古代图书
初期的图书——简牍、帛书
简牍。
简册。
杀青。
帛书及形制。
纸写本图书
纸写本图书形制。
图书五厄。
雕版印刷和活版印刷图书
雕版印刷的发明。
首先流通的雕版图籍。
宋代刻书中心。
家塾本。
坊刻本书的特点。
卷轴装、龙鳞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经折装。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明清时代的图书
《古今图书集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
第八章古代衣食住行
古代的衣着
衣。
元服、冠、弁、冕。
缨、緌、紘。
纚、筓、簪、钗。
延、旒、纩、沈。
胄。
帻。
襦、深衣。
裳、绔、祥。
蔽膝。
古代的饮食
五谷、六谷。
糗饼、饵、饡。
古代的房屋
萧墙、塾。
庭、庭燎。
序、楹、堂。
室、户、牖、向。
室的四隅、室内座次尊卑。
坐、跽、箕踞。
古代的车辆
驷、骈、骖。
安车、蒲轮。
舆、畸、轼、轸、绥。
立乘、乘车习俗。
走路习俗。
第九章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术
蔡伦对造纸术的贡献。
潢治法。
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
现存最早印刷品。
指南针
司南。
古代人工磁化法。
指南针发明年代。
火药
火药基本成分。
火药用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