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自然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大自然对话
摘要:本文认为在语文教学中,结合生态环保教育,让学生与大自然的对话,在教材处理上可以看作是一次对于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同时通过与大自然的对话,了解大自然的变化情况,宣传环保理念,并学会讲解、自我介绍,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大自然环保生态环境污染整治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飞速,可是却忽略了生态环境保护,在现代中职教育中,应该更加重视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大自然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培养学生爱护自然、改善环境的环保理念。
一、活动准备
(一)把班级分成6个小组,各个小组成员每人选择一种与生活相关的自然现象,如气候、水质、动物、植物等,观察它们的变化。每次观察后就写一篇观察日子。
(二)带领学生到附近公园(或者在校园内)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并且用手机、相机或者dv机进行拍照录像。
(三)查阅图书资料,根据新闻报道、广播电视节目等,搜集有关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的资料和图片。
(四)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着手,讨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将自己的设想写成一篇文章,注意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提前交由老师批改,并挑选优秀作文备用。)
(五)找几张尺寸适宜的硬纸板作为“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的展板,可在硬纸上装饰一些彩纸适当美化。
二、活动程序
(一)导入。法国小姑娘tippi的图片导入。(思考并讨论在现代社会中,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
(二)美丽的大自然。播放上次带领同学去附近公园倾听大自然声音的幻灯片,让学生回顾当时的所见所闻。
通过一些图片、诗歌、文章等,各个小组讲述自己眼中的大自然是多么美丽。(菊花展)
(三)受伤的大自然。通过对于环境污染的了解,学生展示自己所查阅到的环境污染的图书资料、新闻报道、广播电视节目等,联系在自己家乡或者学校附近看到的、拍摄到的环境污染画面,分小组进行述说。
(四)大自然,听我说。1.跟学校的园艺工人商量,在校园某个角落,每个小组种植或者认养一棵小树苗,亲身体验植物的成长。
2.校园活动,比如回收废电池,清理一些垃圾(比如,塑料袋等)。
3.铲除黑色小广告,宣传栏内告知一些环保知识。
4.节约用水,随时关上水龙头,并拧紧,别让水白流。
5.节约用电,人不离开前,一定要关灯。
6.自备购物袋和餐盒,少用一次性制品,减少白色污染。
(五)总结延伸
1.课堂总结:(1)造成大自然污染的原因;(2)我们该从身边做
起,保护环境;(3)与周围的人宣传环保理念。(4)教师总结:1.大自然养育了人类2.人类破坏了大自然3.大自然惩罚了人类
2.布置作业:(1)收集本次活动的展板,在校园的合适位置举办一个展览,向全校师生介绍现在的环境污染,并且宣传环保理念。(2)每位学生自己制作“保护环境”卡片,每张卡片一个环保内容或者措施,在课余时间到街道上分发,宣传环保理念。请大家认真思考环境对于我们现在生活的影响,希望我们的世界一如既往的美丽!(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吗?》)
三、活动评价
活动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有话可说,学生虽然喜欢展现和完善自我,但个别学生比较内向,会胆怯,在言论自由的条件下,他们需要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教师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给与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能够增强自信。同时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会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和制作,最后,由小组长以及老师共同完成评价反馈表(如下图)。在学生、教师循环互动中,评价机制及时、准确、以激励为主,重视形成性评价。
四、活动反思
上课达到了预期目标,有以下三点收获:
1.学生展示自我,在轻松的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实现“三向”互动,即“生生互动”、“亲子互动”、“师生互动”,创设了民主、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充分体
现了“以生为本”,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语文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职业理想。3.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到努力才能有收获的成就感。
但有以下两点困惑以及努力的方向:
一要把握好“做”的环节,强调学生在课前认真准备,课堂才会顺利开展。同时也特别强调老师“听”的能力,要及时捕捉、总结交流中反映的问题,特别考验教师的“教育机智”,这点仍需继续加强。
二是特别注重教师主导作用,做好课堂组织的“导演”,比以前单纯的讲授更有难度,把握不好,学生太自由,容易出现散而乱的现象,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对课堂的组织能力继续努力锻炼,争取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