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丧葬习俗
贵州民族传统丧葬习俗讲义
讲义贵州民族丧葬习俗生与死是人生旅途的起与终,自古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范围内,各民族在其发展和演变中,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丧礼和葬仪。
贵州民族的葬式和由此而衍生出来的葬俗各具特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丧葬文化。
一、葬式弃尸、树葬、火葬、瓮棺葬、土葬、岩葬。
僰丧葬习俗的发展规律:从原始的简单葬俗向着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葬俗发展弃尸树葬将尸体简单包裹后捆绑或悬挂在树上的丧葬习俗。
解放前,曾在黔东南部分苗族和侗族,以及黔西北的部分彝族中流行。
明代郭子章《黔记》:“黑苗……亦称短裙苗……人死不葬,以藤蔓束之树间而已”黎平肇兴侗族目前还保留“婴儿挂葬”的习俗,即将未满月的婴儿尸体放置撮箕中,用白色或黑色的布盖好,也有的将其装在棺木中,然后送到村寨附近的林间悬挂或捆绑在树上。
火葬大多数贵州民族都曾风行过对非正常死亡的人实行火葬的习俗。
这是因为他们认为非正常死亡者恶魔缠身,只有通过火葬才能解脱其灵魂,并回到祖宗那里去。
黔西北彝族的火葬与贵州其他民族非正常死亡的火葬在观念意识上有根本的区别。
岩葬岩葬是生活在喀斯特地区苗、瑶等民族独特的葬俗,贵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岩葬提供了便利的自然环境。
因此,岩葬的分布以贵州范围最广、数量最多。
岩墓大致分为:岩洞葬、悬棺葬、岩墓。
岩洞葬:古代贵州苗、布依、侗、仡佬、土家等族都曾使用和保存过此种葬俗。
葬址一般都选择村寨附近天然的洞穴或岩缝间的平台,并具有一穴或一台多棺的特点。
全省各地均分布得有。
悬棺葬:贵州古代苗族的一种葬俗,葬址多选择在江河沿岸的悬崖峭壁上。
利用天然的洞穴、岩缝放置棺木,或在岩壁上凿出小洞,然后插入横木,再将棺材搁于横木上。
在贵州悬棺葬主要分布在黔北,与四川接壤的地方。
明代田汝成《炎徼纪文》:“仡佬……殓死有棺而不葬,置之崖穴间,高者绝地千尺,或临大河”岩墓:岩墓是指人工在岩壁上凿成石窟作为墓室的墓葬。
多数墓室门为正方形,以木板封闭。
贵州的岩墓多分布在赤水、习水、桐梓、道真等地。
带你去了解苗族丧葬习俗(送火、偷猪、二次葬)
带你去了解苗族丧葬习俗(送火、偷猪、二次葬)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世界各地。
中国境内主要居于黔、湘、鄂、川、滇、桂等省区。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苗族祖先最初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三苗”时期迁入汉江平原。
后因战乱等原因,逐渐向南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及云贵高原等地。
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使苗族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这种民族文化在葬礼仪式上表现得更为显著,接下来专业人士就给大家谈一下,苗族人传统的丧葬习俗。
其一、上粮:上粮是布依族举行的一种祭奠仪式,死者所有女婿都要为老丈人会岳母“上粮”。
上粮是用的“粮”多用酒和钱替代,传统习俗认为,为死者上的“粮”越多,死者在天上就会越富裕。
上粮时,当魔公念到“上方(死者)开条子来啦!大姑爷许上三百五两银子的粮”,大女婿便连忙道一声旱涝无收的话,地上一枚铜板或一杯酒,钱被魔公收了,酒便当场喝了,如此反复四五十次或上百次,有经验的女婿上粮前,会提前准备充分的零钱以免出丑,其二、下唐:下唐是把灵柩放入墓穴后举行的祭奠仪式。
当灵柩在墓穴内放正后,由长子带领孝男孝女把孝襟卷称布兜,依次从灵柩尾端向头端爬去,前来帮忙的亲友会往兜里抛土,据传这是为死者“送行”,如果认为某孝子在死者生前不孝,人们会不顾一切用泥土猛砸其背,以表示对不孝子的惩罚。
其三、开路:开路是布依族加祭仪式后举行的一项祭奠仪式,开路仪式由魔公主持。
主持“开路”时魔公要唱“开路书”直到天亮,所唱内容为死者生前经历的事。
开路每送一程就要说出一个地名,这对研究布依族祖先迁徙的路线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开路仪式结束后,要敲九下铜鼓,同时在灵房上插个洞,让死者的灵魂上天。
其四、加祭:加祭仪式是等吊唁的亲友散去后,死者的至亲举行的祭奠仪式。
举行加祭仪式时,要先摆好猪头、酒芭蕉等祭品,然后由有学问的人作祭文,全体亲属解开孝帕,西端拖地,跪于灵前,同时还邀请识字能歌者在灵前表演节目。
其五、冷尸:冷尸是布依族对死在外乡人的俗称,冷尸体如果是小孩子,要立即埋掉。
浅谈苗族殡葬风俗
浅谈苗族殡葬风俗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其中殡葬礼仪是苗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苗族的宗教信仰、社会文化、道德观念等方面的特色。
一、苗族对死亡的认识在苗族的世界观中,人们的生命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肉身,一种是魂灵。
生命的终结并不意味着人的灵魂会消失,而是会回归祖先的世界。
苗族认为,对死者的爱和尊重是人类道德情感的表现,因此对死者的安葬礼仪一直是苗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苗族的殡葬习俗1、净化祭礼苗族殡葬习俗的第一步是净化祭礼,目的是为了祛除灵魂的不洁,使其能够去往祖先的世界。
在净化祭礼中,由家族中的男子负责吹唢呐、打锣敲鼓等音乐表演,女子负责扫地净化、煮豆子等净化活动。
2、压身苗族的压身仪式是指将死者放置在一个特定的棺材中,并在棺材顶部放置一个石头来保持敞开的状态。
在压身仪式期间,男子还会冲击大鼓,并进行丧童舞蹈等传统礼仪。
3、火葬在苗族的殡葬礼仪中,火葬被视为最高的礼仪。
在火葬仪式中,死者的灵魂会随着火化而升华,以便更容易回到祖先的世界。
在火葬仪式中,家族中的长辈会负责点燃火柴,然后将它们放入棺材中。
4、后事宴在苗族的传统礼仪中,后事宴是必不可少的仪式。
在宴会中,家族中的亲朋好友会一起享用美食。
这个宴会的目的是为了祈求死者的灵魂能够顺利回归祖先的世界,也是对死者生前的缅怀和悼念。
5、扫墓在苗族文化中,扫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仪式。
每年的祭祀期间,家族中的亲人会回到故乡墓地,扫墓、祭祀、供奉祖先,以示对祖先的敬仰和致敬。
三、结论苗族殡葬礼仪是苗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反映了苗族人对死亡的认识,也是他们对亲人境况的敬意和尊重。
殡葬礼仪是苗族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苗族人传统的信仰、宗教观念、社会文化、人文精神等。
保护和传承苗族传统文化,是人们应该重视和努力去实践的责任和使命。
黔中丧葬习俗的审美意蕴——以黔中苗族丧葬习俗为例
、
一
方式不一样 ,男性要理发 、洗身、着 寿衣 , 大女 儿负 责包头 帕次女儿们 负责 穿衣服 和 叠盖 ,棺木由儿子媳妇负责 ;女性要洗 身、 梳戴 、 着装 ,仍然由大女儿负责包头帕次女
J D f f ] 负责穿衣服和叠盖 , 棺木 由儿子媳妇负 责。 遗体人棺一 用蜡水涂在棺材 内底 , 防
止浸水 , 然后把遗体装入其 中, 放在堂屋正 上方 ,头向堂屋左边 ,脚向堂屋右边 。 破竹 卦胆——用刺竹做竹 卦 , 用刀把刺 竹劈成两半 , 称之为 “ 破竹卦胆 ”, 说 明死 者 已经离开人世。 落气鸡—— ^ 、 死后 由家族中会念 “ 落气 鸡 ”词的人 , 手提竹卦 , 将一只小鸡在死 者 灵柩前活活掐死 , 给死者进行丧祭 ,这只鸡 叫 “ 落气鸡”。意思是担心刚刚离去的死 者 出不惯 “ 鬼饭”, 先用这只鸡祭给死者 “ 吃” 餐 ,同时告慰死 者从此 要 同鬼 一起生 活 了 ,别再挂念人间。 定安葬吉 日 ——请 阴阳先生 , 按照死者 的生辰与逝世的时辰算 出下葬的 日子。 妇 女哭孝 一一 老人逝 去的 当天和第 二 天, 家 中晚辈女性、寨临女性 、 亲戚妇女要 来 灵堂哭孝 。 守 灵一一 苗族 主要 以一个寨 子或几 个 寨 子组成一个鼓社 ,选有头人 ,定有规章。 当有人逝世后 , 要全鼓社每户一人参加晚上 守灵 , 无辜不到者 ,按照鼓社规 章处罚 , 指路一 由专 门的指路师进行 。 逝者安 葬 的前一天举行 指路 仪式。时间从晚上 2 3 点开始 , 第二天 I 时3 0分左右结束 。指路 师抱着一只公鸡 , 高坐在逝者棺材前 ,时而 诉说 ,时而唱说 苗族 “ 指路经”。 悼唁——安 葬 日 子确定 ,出山前一天 , 主人家提供亲戚朋友 的姓名 、 住址 ,有鼓社 头人派遣人员通知亲戚朋友前来悼唁 , 被通 知到的亲戚要送小费 以示吉利 。 一家亲戚就 是全寨子 的亲戚 ,亲戚悼唁 ,全寨人相陪。 悼唁人员进入主人家大门前要进行呜炮 , 妇 女先进孝唐哭孝 ,男人随后烧纸 、扣头。 出丧——按照出丧 日 单, 一般在天刚亮 出丧 。送丧队伍排序 :第一 , 次儿子持草垫 走在前 , 次儿媳打着火把在前照路 , 腰 间系 长服 ; 第二 , 寨众四人抬着木马在后 ; 第三 , 大媳妇 端着一升米列 四, 长子身挂弓箭,手 持大刀 , 腰间系长服 , 牵着黄牛列五 , 并边 走边唱念 , 抬棺列六 ; 送行的亲戚走在最后 。 打牛祭 祀一一 打牛祭 祀在不 同 的苗 族 中大致有两种方式 : 主要分为家祭和外祭两 种 ,家祭 即在家 中堂屋进行 的祭奠活动 ; 外 祭要 在外面 平坦 的地方搭一个 花房作 为祭 房 ( 又称 嘎房 ), 把灵柩抬到里面进行祭奠 活动 。家祭较 为简单 ,外祭较为复杂 。 安 葬一一 安葬地 点一般 有死者 家属选 定或请 阴阳先生选定。 招魂——安 葬完死者 的第二天早上 , 死 者家族 用竹制成 逝者半 身人形 架置于簸 箕 上,穿着衣服扮成逝者 ,吹奏芦笙从坟上接 回家敬供一天 , 接至堂屋门内外各有一位歌 师对唱歌词后才进家 。数次供餐 , 最后是招 魂。招魂结束后 , 送人形架到村外三叉路 口
黄平县苗族丧葬习俗
黄平县苗族丧葬习俗黄平苗族丧葬为土棺葬,因死者年龄、死因有别,其葬礼各异。
六旬以上寿终正寝者,葬礼尤为复杂、隆重。
安葬前后有整容、沐浴、穿寿衣、报丧、杀牲、守灵、开路、出殡、入殓、退魂、服三、烧绳、禁忌等过程。
整容老人病危,命在旦夕,为方便照顾病人,将病人移至火坑边临时搭的简易床上(或地铺),亲房一同陪护。
将落气时,孝子以背靠或扶老人坐。
落气后,及时按摩亡者眼、嘴、手,使其瞑目、闭嘴、握拳。
鸣放鞭炮报丧,寨上人闻讯,相继前来帮忙、守灵。
沐浴托一男性长者去水井边取水,到井边先丢下几分钱,意为将钱买水,才舀水回丧家,待水烧温热后,孝子替死者象征性洗身,主要把脸部洗干净。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各擦三把至肚脐眼,洗尸者,如抓空气一样抓三把放入自己衣袋内,意为将“荣华富贵”抓回,不给亡者带走。
洗尸的白布帕,丢在洗尸盆内,置于死者在世时的床脚。
穿寿衣洗尸毕,给死者整容穿寿衣,寿衣多以棉布或丝绸为料精心制成。
男性死者须剃头修面,穿长衫马褂,腰带置于腰上而不打结。
衣合拢而不扣,左襟在下,右襟在上,与在世人相反,谓之“殓衣皆左衽,结纹而不纽”。
头包六尺长头帕,足穿鞋袜。
女性死者穿百褶裙,上衣是最精致的苗族老年妇女盛装“欧善”(古盛装)。
衣襟着法与男性死者同,左手握一块雪白毛巾,戴金(银)手圈、耳环(忌铁、铜质),酷似要走客、赴会的样子。
整容着装后,置于堂屋的灵床上,头朝神龛,足向外。
灵床两侧置简易木凳,供来吊唁守灵者坐。
死者头旁,用菜油灯点,谓之“长明灯”,忌用桐油。
供桌上有饭食、酒肉、糖果奠祭死者。
不隐尸面,前来吊唁的宾主,随时可去瞻仰死者遗容,妇女们还往往看死者寿衣挑花绣朵的工艺。
女性死者的寿衣乃是她在生前的一件精美的艺术佳品。
报丧丧主请巫师择定安葬日期后,托男性青年,两人为一路,由近及远分头去亲戚好友家报丧。
现今多用电话通报。
报丧人无论天晴下雨,均须带雨伞。
每到一家不吃饭也得喝水才离去。
报丧内容为亡者的死期、享年、入葬日期等。
苗族丧葬风俗
苗族丧葬风俗1、报丧苗族死人实行上葬。
成年人死亡,用衫树棺木碱尸,未成年小孩夭折,用木匣掩埋。
正常去世老人,落气时要烧“落气钱”,同时要放三炮火,俗叫“启程炮”。
用桃树叶或水菖蒲烧水洗澡,穿寿衣上柳床,然度入棺。
2、守灵棺木放在堂屋正中央,全家举哀,戴孝帕,大门贴上“当大事”字样,晚上请道士“打绕棺”、念经,停柩三至七日,上山安葬。
3、择日有的要择“吉日”,看哪无忌讳才扶柩入土。
灵柩上山要由死者娘舅家找一个年纪大的人,身缠二、三丈白布提着稻草把在前面引路,孝子孝孙也要头戴孝帕,手执香纸,撇纸钱,抬丧不走弯路,逢山翻山,遇水涉水,甚至践踏庄稼也不计较。
4、下葬到坟地棺木入穴后,由孝子亲手持锄连挖三锄,连呼死者三声,然后众人才动手埋葬。
送葬人一律耍回孝家,孝家门外放有一碗水泡饭,每人千拈儿粒,放在嘴边吹散,才能进屋。
对非正常死亡的人,不论老幼,不能停尸屋内,多数不择日子,随死随埋,丧事草率。
扩展资料苗族葬礼接客礼仪:正戛那天,众亲友陆续前来。
特别是娘舅( 或姑妈) 前来祭奠时,孝家要在路口边铺上一个竹垫,上呈三角形,放上三个草团,草团中间放上三个熄灭的柴火,旁边摆三杯酒,还有一副竹卦,并请一能说会道的管事恭候。
娘舅( 或姑妈) 家也请人领队代言。
当客人一行来到竹垫边,管事先斟酒给每个客人喝,然后主客家请来的代言人用比喻的方式唱问竹卦是否准备好。
管事也用同样方式一一作了回答。
代言人拿起竹卦,唱着朝后奠三杯酒给死者及其三代祖宗后,向三个方向踢掉柴堆,客人哭进灵堂。
孝家跪在堂前迎接并扶客人一同入堂。
外管事则预先安排了一户人家供孝家主客住宿。
如有死者的女婿牵有牛或猪、羊来祭奠,则自己找管事并要一一讲清楚方可收下,参加祭奠仪式也要请示管事同意,有的甚至亲生女儿、女婿的哭诉,也要得到同意。
凤凰旅游攻略网之湘西苗乡丧葬习俗
凤凰旅游攻略网之湘西苗乡丧葬习俗苗族在丧葬仪式中自古就有“闹丧”习俗,它蕴含了大量珍贵的苗族丧葬口碑资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苗族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
关于苗族的“闹丧”习俗,早在唐代张的《朝野佥载》中就作了如下记叙:“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搁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踏歌,亲属宴饮舞戏,一月余日。
”至明清以后,湘西各地方志更作了详细的描述。
如《乾州厅志·风俗志》(乾隆四年本)载:“(苗俗)初丧,举家绕白布于首,浼道土取河水浴尸,奏佛事,里党无论亲疏皆来坐夜,锣鼓喧阗,歌呼达旦,名曰…闹丧‟。
丧家设酒肴以待。
”《永顺县志·风土志》(乾隆五十八年本)载:“(苗谷)死则环尸哭泣,且歌终日即葬,无丧服。
”可见苗族“闹丧”习俗有着悠久历史。
据调查,苗族“闹丧”习俗主要有“说火把”、唱吊亡歌和“打绕棺”等仪式活动。
说火把”,苗族呼其为“已烂达”。
这是苗族“闹丧”仪式中最古老的习俗。
该项仪程安排在开吊的当晚举行。
届时,丧家在庭院里或楼门边燃起一堆旺火,火旁丝着舅方和丧家各自请来的礼郎(俗称“牙郎”),周围围满了前来陪丧的群众。
然后由双方礼郎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讲述“火把”的根源。
这是因为在出丧的那一天,未等天明就需由舅亲手执火把在灵枢前引路,一直奔向坟场。
而这一行动的内涵是什么,便构成了“说火把”的中心议题。
其实,双方的答辩都不是一时的即兴之言,而是在吟诵一部早已流传千古的苗族丧葬吊词。
它由《别了凡间,要去濮娘家》、《打扮好人,去濮娘家园》、《砍树搭尸床》、《你们是谁卵生蛋孵》、《这样才来开亲》、《火把的根源》、《盘问死因》、《门外火堆如何了结》、《火把怎么给》等九章共1100多行组成,全部采用对仗或对偶句式,每句三、五、七言不等,近似于骈体。
吟涌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给听众以庄严肃穆之感。
如答辩“火把”的根源一章,丧家礼郎问:我们认你们是根蔸,我们认你们是舅亲,你们要唱火把的根蒂,它如何起源?你们要说清“点火把”,它怎么产生?舅方礼郎答道:火把有源,火把有根。
屏边苗族文化
屏边苗族文化在中国56个民族里面,苗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屏边是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是全中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
他们有很多特别隆重的节日。
标签:屏边苗族;花山节;婚礼;丧葬前言:屏边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州东南部,国土面积1906平方公里,辖6乡1镇,76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94个自然村,895个村民小组,聚居着苗、汉、彝、壮、瑶等17个民族,总人口15.3万人,其中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64.18%,是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1】。
屏边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他们的文化包括语言、服饰、婚丧嫁娶习俗、祭祀、传统节日、芦笙等器乐演奏、古老歌曲及苗歌演唱等方面。
1.传统节日--苗族花山节1.1传说古时苗族战败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伤心落泪。
每年六月初六,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过,应该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我们看。
说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
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吹芦笙。
从此后,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举行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等活动。
【2】1.2屏边苗族选择在正月初三到初五的“踩花山”。
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来到早早准备好的开阔场地上。
“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
定花杆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
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參加“踩花山”的人敬酒,节日盛况祝福,随后宣布“踩花山”节开始。
这时,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朋旗迎风招展。
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脚舞,有的打“芦笙架”,有的跳狮子舞,还有的斗牛。
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又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互倾吐爱情、定样结友的美好时机。
青年男女,一旦相爱,男的要以花裹脚,用花围腰带赠送姑娘,而女的也以自己千针万线亲手绣制的花帕、包头回赠.2.苗族婚礼2.1道听途说刚来到屏边,听同事们谈起屏边苗族抢婚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说:“在花山场上,如果“咪哆”(男青年)看上了“咪彩”(女孩子)就把她“抢”回来当媳妇。
贵州苗族的葬礼风俗
贵州苗族的葬礼风俗
人死后,要请巫师进行超度。
死者的亲属要把死者的衣服脱下来,把死者的头发挽成发髻,并用牛角做成冠子戴在死者头上。
然后由巫师念诵一种咒语,使死者阴间能够享用丰美的食物和饮料。
然后死者亲属将死者生前所穿的衣服脱下来,装入麻袋内,用火烧掉。
火葬后,再将死者生前所用的生活用具和衣服装入竹篓内,挑到山上焚烧。
仪式结束后,在棺材前放上一块白布,表示这是死者灵魂离开人世前往阴间之路。
如果有人要在棺材前放鞭炮或放炮竹,表示他对死者的尊敬和怀念。
葬礼结束后,如果有人想带尸体回家安葬,须在下葬当天的正午之前返回,否则便会发生死亡事故。
葬礼举行结束后,有一件事要特别注意:有一个人在丧葬过程中死去了。
他的亲属们要找出他的尸体并进行埋葬。
他们必须由一个人来主持埋葬仪式。
这个人必须是死者生前最亲近的人之一。
如果死者是独身,他就得由自己来主持埋葬仪式;如果死者是未婚男女,则由他自己来主持葬礼。
—— 1 —1 —。
各民族的葬法
各民族的葬法
中国各民族的葬法历史悠久,各具特色。
以下是部分民族的葬法
介绍:
汉族:汉族一般采用火葬,认为火能把人的五脏六腑烧净,使灵
魂归天。
火葬完成后,将骨灰进行安放,有些地方将骨灰装入骨灰盒,埋葬于墓地上。
藏族:藏族传统葬法为天葬,将尸体在被角包裹后移送天葬塔,
经过特定的仪式后,由鹫鹰等飞禽将尸体啄食,完成葬礼。
蒙古族:蒙古族主要采用土葬,将尸体设置于坟墓中,在尸体周
围摆放牛马的骨头或石头,以在墓地中保护先人的墓穴。
朝鲜族:朝鲜族一般采用火葬,但并不燃烧尸体,而是放入特制
的石灰窑中进行脱水处理,之后将骨灰放置在骨灰盒中安放于墓园。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传统葬法是水葬,将尸体放入堵截过水流
的沟渠,用石头压实封口,让河水冲走尸体。
苗族:苗族一般采取木乃伊葬法,将尸体制成木乃伊后放在墓穴中,供后人祭拜。
除以上少数民族,部分少数民族如壮族、彝族、布依族等一些地
区习惯埋葬式葬法。
总的来说,中国各族的葬法繁多,但都体现了对
先人的尊重和纪念。
浅谈苗族丧葬习俗
苗族丧葬文化,爱与团结的碰撞—以贵州松桃地区为例姓名:吴小丽学号:2012011211班级:12级思想政治教育摘要:贵州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分布面广。
苗族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在五大洲都有足迹,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越南、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阿根廷。
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
在国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内。
其中贵州最多,遍布全省的各州县市。
占全国苗族总数的一半以上。
其中松桃苗族自治县就占很大的比例,也最集中,并且松桃又是以苗族为主的一个县,苗族占全县人口97%,其余分布在毕节、铜六、遵义、黔南、黔西南、安顺、六盘水、贵阳市等,人们常说:“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
苗族有苗族自己的文化特征,贵州苗族集中了全国苗族主要的文化特征,如较大的方言,次方言和多数土语,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松桃苗族的风俗习惯具有本民族的特色,特别是丧葬文化,整个丧葬过程十分复杂,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在丧葬习俗发展的过程中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松桃苗族丧葬习俗入手,对丧葬的过程、发展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做简要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贵州苗族丧葬习俗一.苗族的丧葬过程1.临终尽孝在农村地区,特别是以苗族为主的农村地区。
大多是以氏族为单位的聚居。
在贵州松桃也是如此,长期发展下来,家族就变得越来越大,成员也就越来越多,自然而然的血缘关系也就越来越淡。
尽管如此,但在家族里面依然存在着因“爱”而“团结”的形态。
农村地区的人民大多朴实善良、爱好和谐、团结友爱、尊重生命,对祖先、长辈总是很尊敬,尤为重视“孝”,正所谓“百善孝为先”,这一优良品德在丧葬文化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推进。
农村地区的青壮年都选择去外地打工,因此也就出现了许多“空巢老人”,子女都很少能陪伴在身边。
但是,不管子女多忙,不管子女身在何方。
在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作为子女的都要赶回来尽孝,女儿在这时候就要为老人准备好寿衣、寿鞋、寿帽(都是苗族特有的刺绣服饰),儿子则要请村上的中年人帮忙把早已经准备好的棺材从房梁上放下来,用黑漆把棺材刷好。
苗族丧葬习俗是怎么样的
苗族丧葬习俗是怎么样的苗族丧葬习俗是怎么样的俗语云:活养死葬。
在古代,丧葬仪式是非常繁琐的,不仅要守孝一年,有的甚至要陪葬。
不过在现在看来,丧葬习俗已经变得简单了。
苗族丧葬习俗是怎么样的,一起来看看吧苗族丧葬习俗是怎么样的.苗族的丧葬,分天殇、凶死、产死、善终、寿终等,而葬法不同。
夭殇:未成年而死者,谓之夭殇。
凡夭殇均不办丧仪式,也不能从门抬出。
七岁以下夭折的,用稻草包裹着埋葬,七岁以上的装在用木板钉成的棺埋葬。
产死也叫凶死。
对此类死者,居四大寨苗族,要给死者缠红色腰带和脚帕。
葬后,在坟边放一只鸭子。
脚、腰缠红的可以在浅处捞到鱼虾,鸭子在水里可以帮其捞鱼虾还债。
苗族老人的寿终丧事自始至终均由苗族巫师(苗语称“褒谋”)来主持。
老人一去世,即鸣炮一至三响通知族人,鸣炮俗称:“送终”。
出殡时,吹唢呐领先,用木棒打山开路,后是棺材。
亡人之儿、媳、女等亲友哭泣在后。
过桥,孝子跪地,表示背负老人过河,途中不丢买路钱。
即请魔公择期“做客”,亲戚朋友前来吊丧,一般停尸于家中三至九天不等。
出殡前一天“做客”,要砍马,若死者系女性,马由外家砍,系男性则由其姐家或妹家砍。
各路吊客都差不多到齐后,即举行砍马仪式。
先鸣枪放炮,一名孝子找着标枪,哭着牵一匹无鞍马上前,马后是找标枪的举祭幛的孝子,妇女手持一把糯谷送行。
寨中男女老少及各路吊客,吹着唢呐,鸣放枪炮,浩浩荡荡地走向砍马场。
场上栽一桩,桩上放有活动环,将马拴于其上,所有孝子跪于砍马场的一面,手端一碗酒举行祭奠仪式。
祭毕,唢呐吹奏砍马乐,魔公及长老念咒“砍马词”,念毕,围马场转走三圈后,回到自己的位置。
砍马的吊客,须由孝子跪着请来,若吊客系舅家,则要多次请才来到砍马场。
这路砍马吊客提着两把马刀,吹着唢呐,围马场转三圈。
两名砍马人手持马刀,先向马作揖,孝家两各持一壶酒,直向砍马手嘴里灌,砍马手不能用手托壶,酒后,砍马手双手握着刀把,轻轻向马砍去,表示敬意,接着便论着着使劲地砍。
苗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
苗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的风俗特点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活习俗、婚丧嫁娶、服饰装扮、节日庆典等方面。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苗族的风俗特点。
一、苗族的生活习俗1.古朴而勤劳的生活方式:苗族人民是勤劳而勇敢的,他们通常居住在山区和较为偏远的地方,过着与大自然密切相连的生活。
2.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生活方式:苗族人民主要以种植作物为生,以水稻为主要粮食,同时还种植玉米、大豆、蓖麻等作物。
他们非常擅长种植水稻,智慧型梯田是苗族人民巧妙的创造。
3.重视环境保护:苗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他们崇尚自然,注重环境保护。
例如,在搭建房屋时会尽量选择与自然环境搭配的材料,不随意破坏自然资源。
二、苗族的婚丧嫁娶习俗1.约定俗成的婚姻习俗:苗族婚姻以父母之命为主,通过纳彩礼和过花门的方式,女方嫁入男方家庭。
同时,苗族男女在婚礼上穿戴华丽的节日服饰,举办盛大的婚礼庆典。
2.独特的丧葬习俗:苗族人民非常注重对逝者的丧葬仪式。
他们相信死者的灵魂能够得到永生,因此在丧葬时要进行多种仪式,包括丧家头发染黑、排灵植树、开道祭祀、祭奠等。
同时,苗族人民还注重继承与传承,将家族的祭祀仪式代代相传。
三、苗族的服饰与装扮1.彩色长衫与马褂:苗族男女在日常生活中,身着彩色长衫和马褂,色彩鲜艳且繁杂,通过绣花、刺绣等手工艺技巧展示出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
2.银饰与头饰:苗族人民钟爱银饰,包括银耳环、银项链、银头饰等。
尤其是苗族女性,头上戴着灿烂的银饰,如角簪、花罗、银冠等,彰显出苗族女性的娇美和高贵。
3.独具特色的发型:苗族女性以长发为美,梳起细而长的麻花辫,并束成花朵形状。
他们还会通过头巾、发钗等来修饰自己的发型,使其更加华丽美观。
四、苗族的节日庆典1.花山节:苗族人民每到农事忙碌的时候,会举办盛大的花山节,以祭祀土地神、求丰收为主要内容。
整个节日期间,人们戴花、舞蹈、歌唱,欢快庆祝。
2.度苗年:度苗年是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左右。
苗族丧葬习俗
让地神守护,称为停活尸。族中中青年男子自动轮流到病人家 灵床祭位添焚香支,或为长明灯添油加芯。
中昼夜守护,做家务,病人子女不得离开病人身边,并注意病
奔丧、迎宾、祭吊是苗族奔丧中的高潮,亲友们都赙礼担物,
82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各地,于元、明、清之际,一部分还移居东南亚等地。
到人迹罕至的地方泼掉。沐浴之后是寿殓,即穿寿衣、裤、鞋、
苗族的丧葬习俗,反映了深厚的祖先崇拜观念,带有浓重 袜等。寿衣寿服,一般在死者生前制备,忌双不忌单,并备有
的宗教迷信色彩。苗族有本民族的巫师,丧葬仪式由巫师主持。 钱袋、粮袋各个,放在死者胸前,以便亲友吊祭时装吊祭粮钱。
巫师是阴阳两界的传达者,和汉族道士相类,自成专业。办丧 死者若牙齿完整无损,要请巫师念咒,敲掉一枚门牙。他们认
事的人家,请巫师到家来,为死者进行种种迷信活动。
为不敲掉死者完整牙齿一枚,死者灵魂将在阴间吞噬家中六畜
苗族对青少年善死者,一般多轻葬、速葬,不讲究葬礼。 五谷,乃至活人及亲友的灵魂。
对于寿终正寝则特别讲究,丧葬礼仪复杂。其中有临终前孝敬、
并用清水象征性地净宅,表示清除家中一切阴邪秽气。然后解 三周年的时候举行。举行阿旺时,死者的至亲至友要杀牛祭奠。
散金钩,表示人鬼分离。
为男性死者举行阿旺,由死者的兄弟姐妹负责出牛祭奠,为女
出殡前又要由巫师主持悲壮的出殡仪式。入殓前,先将棺 性死者举行阿旺,要由死者的兄弟负责出牛祭奠。牛祭要在黎
打开,清扫棺内脏物。清棺毕,由巫师用芭茅草扫腔驱邪。入殓时, 明前举行,举行地点是村头,要事先扎好纸人形。死者为女性,
众孝子孝妇恸哭后出屋,巫师回屋净宅。在出殡时,要由巫师 扎女人形,死者为男性,扎男人形。牛杀后,便以牛身的每一
羊皮棺材洞的故事
羊皮棺材洞的故事
羊皮洞棺材是因为贵州苗族的“洞葬”风俗,是祖先“蚩尤”的后代们对故土黄河流域一带永恒的眷恋,因此随着岁月的流逝,“洞葬”无形便成了这个民族的丧葬习俗。
据说以前这里的人们去世后都不会入土埋葬,而是将棺材放入山中的洞内。
因而形成了现在人们看到的羊皮洞棺材。
洞葬
高坡的苗人把洞葬叫作“把洞杜”三个字,据说,“把”是洞的意思,“洞杜是苗语的死人尸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洞里面的死人尸体”。
夜幕降临后,几十个后生抬起棺木,全村人打着火把将亡灵送出村寨。
按照古规,他们不许走有人过的路,也不准许用砍刀开路,必须走一条陌生的路。
几十个人抬着棺木前拉后推,将沉重的棺木送进半山上的亡灵洞中,然后一齐转身离开,任何人都不能回头再看一眼亡灵,而且从此任何人也不再走进这个亡灵安息地。
苗族的宗教式丧葬文化
即为亡 灵唱 “ 路 歌 ”。其 三 是 “ 指 吊鼓 ” ,这 个 活动 与 “ 路 指
古代 的苗族 丧 葬 要有 悬 棺葬 、岩棺 葬 、 土葬3 。悬棺 言 喉 ”连贯 进 行 ,即一 人在 中间敲 着鼓 点 周 围有七 人 围绕 着 随 主 种 掌坛 师 ”不 断诵 词—— 指 葬 、就 是 想法把 灵 柩悬 架 到崖 壁上 ;岩棺 葬 ,是 想法 把 灵柩放 鼓 点 、芦 笙旋 转跳 芦 笙舞 ,同时 , “ 入 溶洞 中。 放置 灵 柩 的悬崖 岩 洞 ,通 常都 是 一个 家族 、 氏族 的 路 歌 。2 、除 灵 ,或称 除 灵祭 奠 ,它 分为还 灵 ,祭 灵 ,送 灵 三 、 翻 公 共葬 所 ;土葬 ,即入 士埋 葬 ,其 中 ,又有 用木棺 、石棺 之别, 个 过 程 。3 翻尸 ,或 称抄 建 祭 奠 。所 谓 的 “ 尸 ” ,就 是另 换房 换 屋 ” ,实则 是 二次 葬 的遗风 。 这一般 也 有不 用棺 木埋 葬 的。在唐 代 , 族盛 行悬棺 葬 ,至清 代 土葬逐 建 新 坟 ,又称 为 “ 苗
。
时至今 天 , 经 历历史 长河例如 在 四川 南部 的 葬俗 保 留有 浓厚 的原 始 宗教 观念 ,主 要
地 方可 能 已非原 来面 目 ,但 基本 保 持 了它那 原 始古 朴 、充满 神
秘 色彩 的形 式 。
苗族 的宗教 式丧葬文化
苗 族 是 一 个 具 有悠 久 历 史 文 化 的 民族 ,距 今 四 五 千年 前 ,
呐 、敲 牛皮 鼓。 芦 笙和 牛皮 鼓是 苗 族举 行丧 葬 的主 要 乐器 ,祭 奠用 的芦 笙调 ,都 有 歌词 ,其大 意是 讲祖 先 原来 生 活的地 方 及
其 祖 先居住 在 长江 中下游 和黄 河 下游 的 广大 地 区 ,主要 从事 桑
贵州丧葬风俗
贵州的丧葬风俗多种多样,具体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葬礼形式。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习俗:
1.洞葬:这是苗族的一种特殊葬俗,流行于贵州东南部地区。
洞葬的方式是将死
者的尸体放入山洞或岩洞中,认为这样可以保护尸体免受野兽侵害,同时也有助于死者的灵魂与自然融为一体。
2.悬棺葬:这是贵州东南部地区的一种古老葬俗,主要分布在苗族和侗族地区。
悬棺葬的方式是将死者的尸体放入棺材中,再将棺材悬挂在山崖上。
这种葬俗的原因与洞葬类似,都是为了防止野兽侵害和保护尸体。
3.树葬:树葬是贵州东南部地区苗族的一种葬俗,即将死者的尸体放在树上,让
自然力量将其分解。
这种葬俗的原因是认为树木可以吸收死者的灵魂,使其得到永生。
4.火葬:火葬是贵州汉族地区的一种传统葬俗,也是现代贵州丧葬仪式中最为普
遍的一种形式。
火葬的方式是将死者的尸体火化,然后将骨灰安放在骨灰盒中。
5.水葬:水葬是贵州东南部地区侗族的一种葬俗,即将死者的尸体放入河中,让
其随水流而去。
这种葬俗的原因是认为河水可以带走死者的灵魂,使其得到安息。
总的来说,贵州的丧葬风俗是非常丰富的,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形式。
这些风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死亡和灵魂的看法,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环境的尊重与适应。
苗族的婚丧
苗族的婚丧篇一:8.苗族婚丧习俗苗族的婚丧习俗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
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
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招郎”,以湖南省以城步苗族最为盛行。
大山区苗族妇女享有较高的地位,一般不外嫁,留在家中“讨丈夫”,无儿无女的人家,也往往要“接”一个女儿,长大后,“招郎上门”。
“招郎”入门后,女家长辈称其为子、为侄,忌称女婿、侄郎;同辈称兄道弟,忌称姐夫、妹夫;小辈称伯伯、叔叔,忌称姑爹。
苗族的丧葬仪式由该民族的巫师主持。
老人寿终,苗族视其为“最大的悲恸”,全寨都来帮忙,亲戚朋友都来吊唁,坟地选择请巫师或堪舆家选择定向。
苗族送葬不用铜锣开道,而是吹芦笙开道。
丧葬习俗中以为老人“砍牛”最为隆重。
老人死后,要杀牛祭奠。
在巫师做法事后,还要指定一头“鬼牛”,于几年后再杀以祭奠。
篇二:苗族风俗习惯与禁忌苗族风俗习惯与禁忌一.苗族禁忌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1、苗家人最忌外人以“苗子”相称,认为是对苗族人的最大侮辱,他们喜自称“蒙”。
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2、客人至苗家,必以酒相敬,客人若接受,主人会引为知己。
若客人不胜酒力,也要象征性品咂一下。
3、苗家人杀鸡待客时,总将鸡头、鸡肝、鸡脯奉予老人或最尊贵的客人,将鸡腿送给小孩,将翅膀交于青年男女,祝其前程无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丧葬习俗
作者:傅通
来源:《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2010年第07期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苗族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苗族的发祥地是长江下游。
上古之时,苗族曾向四面发展,到达黄河下游和东海之滨,以后逐渐南迁,聚居于祖国的西南和中南各地,于元、明、清之际,一部分还移居东南亚等地。
苗族的丧葬习俗,反映了深厚的祖先崇拜观念,带有浓重的宗教迷信色彩。
苗族有本民族的巫师,丧葬仪式由巫师主持。
巫师是阴阳两界的传达者,和汉族道士相类,自成专业。
办丧事的人家,请巫师到家来,为死者进行种种迷信活动。
苗族对青少年善死者,一般多轻葬、速葬,不讲究葬礼。
对于寿终正寝则特别讲究,丧葬礼仪复杂。
其中有临终前孝敬、整容停尸、报丧守尸、奔葬迎宾、祭吊、哭丧杀牲、解钩、出殡、择地而葬、敬供两神、引魂复山、开歌焚巾等一系列程序。
病人弥留之际,将病人从病榻移至堂屋一侧地铺上躺卧,让地神守护,称为停活尸。
族中中青年男子自动轮流到病人家中昼夜守护,做家务,病人子女不得离开病人身边,并注意病人咽气的时刻,以便向寨人报丧。
苗族一般很尊敬老人,当老人咽气时,全家围着哭泣。
病人一落气,请巫师为其主持丧葬仪式,为死者沐浴整容。
沐浴水以井水为净,用完后一般都拿到人迹罕至的地方泼掉。
沐浴之后是寿殓,即穿寿衣、裤、鞋、袜等。
寿衣寿服,一般在死者生前制备,忌双不忌单,并备有钱袋、粮袋各个,放在死者胸前,以便亲友吊祭时装吊祭粮钱。
死者若牙齿完整无损,要请巫师念咒,敲掉一枚门牙。
他们认为不敲掉死者完整牙齿一枚,死者灵魂将在阴间吞噬家中六畜五谷,乃至活人及亲友的灵魂。
报丧分为向内报丧和向外报丧两种。
向内报丧即用鸣炮、敲大鼓、奏哀笙或以哭声向寨乡友报告,乡人听到报丧信号后,即云集丧家。
向外报丧多数讲究每门亲友都要分头专派一使节去。
守尸多是寨人、族人中的青壮年男子参加,主要任务是给灵床祭位添焚香支,或为长明灯添油加芯。
奔丧、迎宾、祭吊是苗族奔丧中的高潮,亲友们都赙礼担物,从四面八方赶来吊唁。
迎宾中最为讲究的是迎接舅舅,出嫁子女要出屋跪地磕头迎接。
吊祭之日,由丧家媳妇及妯娌,站于灵床边放声大哭,表示哀思。
每门亲友来吊,他们都要大哭一场,一直哭到吊毕为止。
吊祭结束后,丧家要杀牲祭奠,有的地方认为亡灵上天时,需要牛魂顶破天门,才能上天会见祖先灵魂;有的地方认为,杀牲是让牛魂途中为死者亡魂排忧,弃摒一切邪恶。
所杀牛、马类一般为雄性,个别地方讲究与死者同性。
杀牲前要举行仪式,又由苗族巫师念交牲巫词,巫师念完头道巫词后丧家用新备的绳索把牲物从手圈中牵出来,交给巫师,让巫师念巫词交给亡灵。
停枢期间,由巫师用竹枝或树枝制成数双“金钩”相勾相套,放在丧家大门槛里,表示亡魂仍与家人有联系。
当尸体(灵柩)被抬出停尸堂时,停尸堂内所有人都须出屋,由巫师舀盆清水,手持芭茅草或刀,抓些祭奠香灰在手,口念巫词,做驱鬼动作,并用清水象征性地净宅,表示清除家中一切阴邪秽气。
然后解散金钩,表示人鬼分离。
出殡前又要由巫师主持悲壮的出殡仪式。
入殓前,先将棺打开,清扫棺内脏物。
清棺毕,由巫师用芭茅草扫腔驱邪。
入殓时,众孝子孝妇恸哭后出屋,巫师回屋净宅。
在出殡时,要由巫师念开路词,舞刀驱赶途中“饿鬼”不让他们抢尸。
土葬是苗族丧葬文化之主流。
苗族特别讲究选择干燥之地埋葬。
葬式有两种,横葬是头东朝西,具有浓厚的祖先崇拜意识;顺葬视风水山势龙脉而葬,讲究后山龙脉、左右山势和正前方地势龙宝(葬地正前方须面对一个突出山峰,视为龙宝)。
葬地由丧家自选,也有请巫师卜定。
动土造墓,要敬两个神,先敬土地神,苗语叫“秋两打”;再敬高山神,苗语叫“的嘎西”。
不敬土地神,尸体入地后保护不好,成不了龙神;不敬高山神,家财难保,子孙后代不能发迹。
敬土地神、高山神是自然崇拜意识的反映,都要由巫师主持。
下葬后,派人到新坟地接引亡魂回丧家受礼,承认为丧家祖魂,这叫“引魂”,或称“招魂”。
引魂一般在葬后三天或七天或十三天举行,次日再送启动亡魂回新坟处复山。
引魂复山也要由巫师主持。
除土葬外,苗族还曾流行软葬、风葬、火葬、崖葬等形式。
软葬是一种古老的葬俗。
苗族也曾经流行不讲究棺椁、不积土为坟、不树立标记,只是掘坑埋葬的软葬方式。
贵州贵阳、大定、安顺、遵义等地苗族,直到清代,人死后不用棺材埋葬,而是掘坑软葬。
苗族的风葬形式多样,大致有三类。
一是露棺风葬,将尸体入棺后,设置在葬井内长期停放,不急于封土等到尸体腐烂后,才去埋土,多用于那些年事已高,死不适事者。
也有采用地面停棺风葬的,将棺放到人迹罕至的深谷远林,任凭风吹雨打,多用于成年人不婚而无后者,突然暴病而死者。
二是棺风葬,将尸体装入棺中,将棺置于悬崖上风葬。
三是架棺而葬,利用自然树木架棺或人工撑架棺而葬。
火葬是我国古老的丧葬形式之一,也是苗族的丧葬习俗之一。
苗族火葬一般多用于非正常死亡者,如自杀、摔淹死、雷电劈死、蛇咬死、难产而死、患麻风病和天花病而死等。
这些人死后,都要聚柴明火焚尸于野。
焚尸后,或拣骨土葬,或就地挖坑埋葬,但都实行薄葬,不告亲友,不举行葬仪,不讲究棺椁。
崖葬是一种古老的苗族葬法。
这种习俗多流行于湘西、黔东、黔北、黔中、川南、川东南等苗族地区。
具体葬法有悬棺葬、岩墓葬、岩洞葬等,葬地多选在那些临江的悬崖绝壁或利用高于地表的天然溶洞置棺停葬。
祭祀习俗:苗族举行一种叫做“阿旺”的周年祭,在死者三周年的时候举行。
举行阿旺时,死者的至亲至友要杀牛祭奠。
为男性死者举行阿旺,由死者的兄弟姐妹负责出牛祭奠,为女性死者举行阿旺,要由死者的兄弟负责出牛祭奠。
牛祭要在黎明前举行,举行地点是村头,要事先扎好纸人形。
死者为女性,扎女人形,死者为男性,扎男人形。
牛杀后,便以牛身的每一部分煮熟,款待死去的人,同时由死者的族长代表生者致祭。
参加悼念活动的亲友,趁此机会举行聚餐。
据说,经过此种烧灵仪式,死者才能正式列入在年节享受祭奠的祖先行列。
历史上苗族崇拜多种神灵,如今作为一种习俗保留下来,表现为:一般每户人家都在堂屋正对大门的墙上供祖宗神位和财神位,行医的人家还供奉药王神位,一块木板上放一个香坛或在墙上贴几张纸钱表示。
苗族人家的神龛,外人不得触摸,也忌讳靠墙坐在神龛下,更不能横睡在神龛下,因为只有死人才横睡在神龛下。
家里六畜不顺,要杀小猪祭祖门神,称吃“敬门猪”。
吃敬门猪以同姓家族为主,夜深人静时,在主人家屋内举行,当晚一律不准讲汉话,否则必须重新杀猪,一切从头开始。
外来客人在征得主人同意后,可以参加苗族人家吃敬门猪,但应一夜不语,以免违禁。
吃了敬门猪后,一般要忌门3天,不准外人进入。
每年农历正月间,苗族人家都兴开财门。
开了财门后,门上都要贴些红纸,谢绝外人进入。
苗族人家还供有猎神位,称“能嘎”,于屋外石头旁、大树下或土坎下竖几块石头而成。
猎神位严禁人和牲畜踩踏,更不允许在猎神位处随地大小便。
苗族崇拜牛皮鼓,视牛皮鼓为能通神灵之物,凡丧葬祭把活动都要敲牛皮鼓。
平时牛皮鼓都要挂放在养鼓人家特定的地方,禁止随意搬动,禁止敲响牛皮鼓。
(编辑柴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