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口腔病例影像

合集下载

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

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

A
27
牙 瘤
X线摄片示骨质膨胀,有很多大小形状不同、
发育不全的影像,或透射度似牙组织的一团影
像,影像与正常组织间有一条清晰阴影,为牙
瘤的被膜。
A
28
A
29
(舍 干格 燥伦 症综 )合

A
30
颌骨术后囊肿
A
31
牙源性角化囊肿
A
32
骨囊肿
A
33
X线影像表 良 现为附着 性
于牙根部 成
的不透光 的团块影。 周围有一
• (2)骨中骨:主要见于掌指、跖趾关节及肋骨等,骨中骨表现为边界比较明显的致密骨岛。
• (3)夹心椎又名夹心蛋糕征,其形成是由于椎体上下软骨板富含血管,在钙吸收不足的情况, 该部类骨质沉积过多。类骨质对破骨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椎体中部缺乏这种类骨质, 故而被破骨细胞侵蚀,形成椎上下高密度而中间低密度,形如三明治样。
• (4)髂骨翼年轮样改变。射线可透过带是较正常骨区域,而致密带存在大量不起作用的破骨细 胞。
• (5)颅骨穹窿颅底均增厚硬化,以颅底骨质增生最明显。
A
17
球状上颌囊肿
上颌咬合片显示侧切牙与尖牙根 尖有囊肿阴影。牙根被推移分。
A
18
牙源性腺瘤样瘤
X线片显示单房阴影,界限清楚,无囊壁边缘局部硬化现象。常见在单房 阴影中出现散在的颗粒状钙化点,牙根发生压迫性呈斜面状吸收。约67%
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颌骨纤维性结构不良症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颧上颌骨折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大理石骨病骨端骨干端及骨干均有同等程序的硬化不能很好地区分骨皮质和骨松质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大理石骨病下颌骨有明显的骨化影像恒牙埋伏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x线表现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45页)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45页)
慢性期:骨质呈小范围、局部破坏, 边界清楚,骨硬板消失,外周可有骨质增 生反应。
一、根尖周炎 1、根尖脓肿的影像学表现:
一、根尖周炎
2、根尖肉芽肿
影像学表现:在病源牙根周围有圆形或卵圆 形的密度减低区,范围较小,直径一般不 超过1,周界清楚,无致密的骨硬板。
3、根尖囊肿
影像学表现:以病源牙根尖为中心,形成边 缘清晰、形状规则、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 圆形的密度减低区,囊肿边缘形成一致密 的条影,有时有牙根的吸收。
一、根尖周炎 2、根尖肉芽肿影像学表现
一、根尖周炎 3、根尖囊肿影像学表现
第三节 根 尖 周 病
二、致密性骨炎 影像学表现: 患牙根尖区骨小梁增多增粗,骨质密度增高 ,与正常骨组织无明显分界。牙周膜间隙 可增宽。 三、牙骨质增生 影像学表现:牙骨质仅沉积于根尖,则表现 为根尖球状增生;若波及整个牙根,,则 牙根膨大。有的可见牙周膜间隙消失
第五节 牙 周 炎
2、青少年牙周炎:
局限型:切牙区的楔形吸收和第一磨牙区的弧形吸 收,吸收呈对称性改变,前牙区吸收程度较重。
弥散型:主要表现为全口牙槽骨广泛吸收,骨小梁 紊乱模糊。
第五节 牙 周 炎
3、快速进展性牙周炎:在连续一段时间内x线 片对比观察牙槽骨吸收破坏广泛,进展迅速 ,第一磨牙和切牙区不比其他区域严重。
二、致密性骨炎影像学表现
第三节 根 尖 周 病
四、牙骨质结构不良
影像学表现:
1、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 x线片表 现为低密度圆形、类圆形透射区,边缘不 齐,骨硬板及牙周膜消失。
2、第二期病变(牙骨质小体生成期) x线 片表现为病变区形成点状或片状高密度钙 化影。
3、第三期(钙化成熟期) x线片表现为根 尖区成团块、体积较大的钙化影。

口腔影像知识点总结归纳

口腔影像知识点总结归纳

口腔影像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口腔常见的影像检查方法1. 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口腔影像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包括常规的牙片、口腔全景片、颌骨X线片等。

X射线片可以观察到牙齿的形态、结构、根尖周围病变等情况,同时也可以观察到颌骨的形态、结构、骨量、骨密度等情况。

2. CT检查:CT检查可以观察到口腔颌面部的骨骼结构、颌骨的三维形态、颌骨骨量及颌骨中的骨质疾病等情况,对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种植手术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 MRI检查:MRI可以观察到口腔颌面部软组织、髓腔、腺体、血管等情况,对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4. 口腔超声检查:通过口腔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的情况,对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肿瘤、囊肿等疾病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SA可以观察到颌面部血管的情况,对于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等疾病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6. 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放射性同位素检查可以观察到颌骨骨代谢情况,对于颌骨骨质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7. 荧光激光检查:荧光激光检查可以观察到牙齿的龋齿情况,对于龋齿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常见口腔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1. 牙片(Periapical radiograph):牙片是口腔影像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观察单个牙齿的根尖周围情况,对于根尖周围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2. 口腔全景片(Panoramic radiograph):口腔全景片是一种全景式的口腔X射线片,可以观察到口腔颌面部的全貌,对于智齿牙胚、阻生牙、牙槽囊肿、颌骨骨质疾病等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3. 颌骨X线片(Cephalometric radiograph):颌骨X线片是一种用于观察颌骨的形态、大小、关系及功能等情况的检查方法,对于口腔颌面正畸、颌面外科手术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4. CT三维重建图像(CT 3D reconstruction image):CT三维重建图像可以将颌骨的三维形态呈现出来,对于口腔颌面复杂病变的诊断和手术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口腔影像学-第三章、根尖片正常图像及常见片位正常图像及应用-根尖片影像

口腔影像学-第三章、根尖片正常图像及常见片位正常图像及应用-根尖片影像

9)鼻泪管:在第一 磨牙腭侧根上方呈圆 形密度低影像。
(2)下颌根尖片
1)颏棘:位于两下 中切牙根尖下方,下 颌骨正中联合处显示 为小圆形密度高的影 像,在中心有点状密 度低的影像,其周围 骨小梁稀少,为骨松 质区。
2)营养管:常见于 下颌前牙区,在牙根 之间的牙槽骨内并与 牙长轴平行的密度低 的条状影像。此为小 血管进入牙槽突的影 像。
3)颏孔:位于前磨 牙根尖区域,为一大 致圆形密度低的影像。 颏孔位置变异大,多 位于第二前磨牙根尖 稍下,注意与根尖周 病变区别,其要点是 牙周膜及其骨硬板是 否连续不断。
4)外斜线:由升支 前缘下部斜向前下方, 为一密度高的带状影 像。常重叠在第二、 三磨牙牙冠处、颈部 或根部,使牙髓室或 根管不能清晰显示
(6)骨硬板:即固 有牙槽骨,是牙槽骨 的内壁,围绕牙根, 骨质致密而薄,X线 片上显示为包绕牙根 的连续不断的密度高 的线条状影像。
(7)牙周膜:是介 于牙槽窝和牙骨质之 间的结缔组织。牙周 膜的厚度一般在 0.15~0.38mm之间。 X线上显示为包绕牙 根连续不断的密度低 的线条状影像,其宽 度均匀一致
四、上颌后部颌片
[投照技术] 胶片放置:将胶片放置于上颌牙颌面上,
尽量向后,向被检查侧放置,其长轴与 硬腭中心线平行,并咬住。 患者位置:同上颌前部颌片 X线中心线:中心线向足侧倾斜60°角, 水平角度与被检查前磨牙邻接面平行, 对准被检查侧眶下孔的外侧射入。
[正常图像]
此片可显示被检查侧上颌骨后部的影像, 上颌窦影像位于磨牙区,上颌窦的内方 有一大的密度低的区,围以弧形白色致 密线条,为鼻腔底的影像。鼻泪管呈圆 形密度低的影像,位于上颌磨牙根内方。
儿童乳牙全部萌出时,X线片上显示恒牙 位于乳牙下方。混合牙列时期的X线片上, 乳牙较恒牙体积小,牙根较细短,髓室 及根管较宽大,而且有较宽的根尖孔

口腔外科病例分析

口腔外科病例分析

口腔颌面外科试题1、患者,女,19岁.主诉:上前牙外伤3小时现病史:3小时前奔跑时与他人相撞,当时感觉上前牙痛,触碰时加重,牙松动,有伸长感,牙龈出血,上唇肿胀.检查:上唇肿胀,并逐渐加重,右上中切牙处可见粘膜下淤血.11龈沟出血,叩痛(++),松动I度,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牙无明显的移位。

X线片示:11牙周膜增宽,牙槽骨无异常。

病例分析:(1)主诉疾病的诊断?(2)诊断依据?(3)鉴别诊断?(4)治疗设计?【参考答案】(1)主诉疾病的诊断①11脱位②上唇粘膜挫伤(2)诊断依据①局部外伤史②上唇肿胀,黏膜下淤血③11叩痛(++),松动I度;X线片示:牙周膜增宽(3)鉴别诊断牙槽突骨折:如为骨折,检查患牙时,邻近数牙及骨折片随之移动。

(4)治疗设计:①上唇冷敷。

②11固定3~4周。

③确定牙髓坏死后行根管治疗。

2、患者,男,18岁主诉:上前牙外伤后牙齿变短半小时现病史:半小时前骑自行车不慎摔倒,嘴唇先着地,发现牙齿变短,但不松动。

既往史:否认有全身系统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及药物过敏史等。

检查: 11、21牙龈红肿,龈沟渗血,牙冠完整,内倾,但比邻牙短2mm,叩痛(++),松动(+)。

中切牙开合。

上唇粘膜红肿,约有1cm 长的裂口,渗血。

X线片示:11、21根尖周膜间隙消失,未见根折线,38、48地位垂直阻生,龈瓣红,水肿,覆盖咬合面远中,盲袋无分泌物。

病例分析:(1):诊断?(2):诊断依据?(3):主诉疾病的治疗原则?(4):全口其他疾病的治疗原则?【参考答案】(1)主诉疾病的诊断①11,21嵌入性脱位;上唇挫裂伤.②非主诉疾病的诊断:38,48冠周炎。

(2)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①患牙有外伤史,11,21牙龈红肿,龈沟渗血,牙冠完整,内倾,但比邻牙短2mm,叩痛(++),松动(+)。

中切牙开牙合.②上唇粘膜红肿,约有1cm长的裂口,渗血。

③X线片示:11,21根尖周膜间隙消失,未见根折线.(3)非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38,48低位垂直阻生,龈瓣红、水肿,覆盖咬合面远中,盲袋无分泌物.(4)主诉疾病治疗原则:①局麻下复位、固定.②局麻下行上唇挫裂伤缝合。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中山大学)【口影】中文总结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中山大学)【口影】中文总结

一、根尖周脓肿、根尖周肉芽肿、根尖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均以病原牙为中心形态大小密度边缘外周根尖周脓肿不规则,大小不等低而不均不光滑骨增生根尖周肉芽肿较规则,圆或卵圆D<1cm软组织密度影不均匀清楚骨正常或增生根尖周囊肿规则,圆或卵圆D介于1~2cm低密度均匀一致清楚,光滑锐利致密线二、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必有病原牙)1.早期骨小梁模糊,轻微骨破坏2.弥散性点片状破坏3.破坏以病原牙为中心,边界不清4.骨膜受侵可见线状骨膜反应5.有/无肉眼死骨形成6.病灶局限,灶周骨小梁变粗,死骨分离或移位7.病灶区骨质致密,骨小梁变粗,排列与正常骨纹理不同8.下颌骨外形发生改变1)死骨脱落致骨缺损2)病理骨折错位愈合3)新骨过度增生注:鉴别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局限于颌骨内,颌骨膨隆,骨皮质变薄骨肉瘤无病原牙,骨破坏边缘模糊,破坏区内瘤骨形成,无死骨形成三、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多见于冠周炎)下颌升支侧位片、曲面体层片多见于下颌骨升支弥漫性的骨密度增高,可见局限性的骨质破坏灶骨皮质破坏少见,死骨形成少见下颌升支切线位片骨膜成骨,边缘较整齐四、牙源性上颌窦炎应做哪些影像学检查,可能见到那些影像学表现根尖片或CBCT:1.病原牙牙根尖周骨质破坏、或与上颌窦相通、或窦内断根残留2.牙周膜及牙槽骨骨硬板影消失3.上颌窦底部黏膜肥厚华特位片:1.患侧上颌窦内弥漫性密度增高或气腔缩小,周围可见环绕窦壁的带状肥厚黏膜影2.窦壁骨质无破坏3.积液时,坐位投照可见液平面五、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影像学表现(颌骨)1.早期骨质弥漫性疏松2.进而呈不规则斑点状或虫噬状破坏3.大小不一的死骨形成,不易分离4.骨膜反应少见(牙与牙周)5.放射性龋多见,好发于牙颈部六、成釉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和主要鉴别诊断好发于青壮年共同表现:1.磨牙升支区多见,类圆形的X线透射区,边缘光滑锐利2.颌骨膨胀(颊侧为主)3.牙根吸收(锯齿状或截根状)4.牙间吸收(肿瘤侵入牙槽侧,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硬骨板消失)5.牙被推移,或脱落缺失6.白线包绕(周围骨质部分增生硬化)7.瘤内钙化罕见8.瘤内可含牙X线分型特点:1.多房性(多见)分房大小悬殊,成群排列,相互重叠2.单房型单房低密度影,边缘呈分叶,有切迹3.蜂窝型小分房,大小基本一致;房隔厚而粗糙4.局部恶性征浸润生长,颌骨无膨胀改变;多房遗迹七、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影像学表现两个发病高峰期(20~30岁及50岁组)男性居多1.下颌第三磨牙区,单房(多见)或多房性透光区2.颌骨膨胀不明显,沿颌骨长轴发展;亦可向舌侧发展,或穿破骨板3.牙根吸收较少,多为斜行吸收4.多房型分房大小基本一致5.可多发,多发者考虑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八、牙源性腺样瘤的影像学表现好发于青少年女性1.上颌尖牙区,单房性X线透光影;2.膨胀轻;3.内含未萌牙(单尖牙);4.有许多粟粒状钙化小点九、假性牙瘤和真性牙瘤的鉴别好发年龄与性别好发部位影像特征牙骨质结构不良(假性牙骨质瘤)中年女性下切牙、多发性根尖骨硬板与牙周膜仍清成牙骨质细胞瘤(真性牙骨质瘤)25岁以下男性下颌第一磨牙区高密团块包绕根尖或融合有低密度软组织包膜影十、骨化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X线:1.下颌前磨牙区,高低密度混杂影,境界清晰2.高密度影表现多样(纤细或粗糙线隔、点状、斑片状)3.皮质骨膨胀变薄,一般不断裂十一、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好发于10~30岁男性X线:1.骨质结构改变早期:1)成骨区(小梁增生变粗,髓腔变窄阻塞),2)溶骨区(小梁破坏吸收,髓腔扩大)3)“牙浮立”征象(侵及牙周组织)中后期:1)溶骨性破坏区2)病理性骨折2.瘤骨形成1)斑片状(肿瘤中心区与周围软组织区)2)日光放射状(肿瘤中心向外放射)3)粗毛状(粗而杂乱,卷曲、交叉)4)毛刷状(细长而整齐)3.骨膜反应1)一般:层状2)增生迅速:袖口状4.软组织肿块形成弥漫性肿大之软组织影注:CT与MR显示好CT:1)实质性肿块占据颌面间隙,界限不清;2)可见其中瘤骨与坏死灶;3)注入造影剂后瘤体实性部分可增强。

第十章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学

第十章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学

第十章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学1成釉细胞瘤:表现为早期呈蜂窝状,晚期牙根吸收呈锯齿状,肿瘤边缘可有增生硬化,肿瘤侵入牙槽侧,造成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及骨硬板消失,瘤内罕见钙化,瘤内可含牙。

2.牙源性腺样瘤:表现为单囊低密度影,边缘光滑。

病变内有未萌出牙,以单尖牙多见,痛内可见数量不等的粟粒状钙化点。

3.牙源性钙化囊性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单房透射影,肿瘤内可见大小不等的钙化点或钙化团块。

4.牙源性黏液瘤:表现为多房密度减低区,分房形态各异,以网络状多见,房隔细而不规则。

5.骨化纤维瘤:以高低密度混合表现为主,部分病变以低密度变化为主,病变中有不同程度钙化或骨化影,表现为点状或斑片状。

6.骨纤维异常增殖症:①透射性改变,又称囊样型;X线表现为单囊或多囊性密度减低病变,边界不很清楚,可有或无硬化边缘;②阻射性改变,包括“橘皮”样型、毛玻璃型及硬化型;病变密度高于正常且均匀一致,逐渐移行至正常骨。

③透射及阻射混合性改变。

7.骨肉瘤表现为斑片状和日光放射状。

8.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腔状扩张。

9.慢性阻塞性唾液腺炎:主导管呈腊肠状,病变晚期也可有末梢导管点状扩张征象。

10.舍格伦综合征:主导管变粗呈腊肠状,有的边缘不整齐,呈羽毛状、花边样、葱皮状。

1翼片的优点是能清晰显示A.牙槽崎顶B.下颌管位置C.根折部位D.根尖病变类型E.上颌窦分隔2.上颌骨骨折首选的主要X线投照位置是A.颅底位(须顶位)B.华特位(鼻须位)C.柯氏位(鼻额位)D.上颌正中咬合片E.曲面体层3.如怀疑有颌下腺导管结石,以下哪种X线片检查为首选A.颌下腺造影B.下颌体腔片C.下颌曲面断层片D.颌下腺侧位片加下颌横断片E.下颌骨侧位片加下颌横断片4.X线片上正常牙槽崎高度为A.牙颈下0.5mmB.牙颈下1mmC.牙预下2mmD.牙颈下3mmE.牙颈下4mm5.能够真实地反映牙槽喳顶骨吸收程度,适用于早期牙周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A.根尖片B.翼片C.曲面体层片D.片E.根尖片数字减影技术6.不适合用作牙周病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是A.根尖片B.翼片C.下颌骨侧位片D.曲面体层片E.根尖片数字减影技术7.关于涎腺造影,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为A.一般只适用于腮腺及颌下腺8.适用于涎腺急、慢性炎症C.应作碘过敏试验,碘过敏试验阳性者禁忌D.造影剂选用60%泛影葡胺E.造影剂选用40%碘化油8.右侧上颌第二磨牙根尖片显示,在X线片右下角一圆钝三角形高密度影,有可能是以下哪一种正常颌骨解剖结构A.上颌窦8.翼钩C额骨D.下颌骨喙突E.下颌骨外斜线9.能够真实地反映牙根根尖病变程度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A.根尖片B.翼片C.曲面体层片D.片E.根尖片数字减影技术10.以下哪种征象不属于慢性根尖周脓肿影像表现A.牙冠可见大面积密度减低影,与髓腔影重叠B.根尖周骨质密度减低,无明确边界C.根尖周骨质密度减低,边界清楚D.根尖周骨密度减低影周围骨质增生硬化E.根尖周骨密度减低影范围较小,边缘不光滑11.以下描述与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不相符的一项是A.起源于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B.X线平片检查可选择下颌升支侧位片或曲面体层片,可见弥漫性骨破坏和局限性骨密度增高C.下颌升支切线位片可见骨密质外骨膜成骨D.可以选择CT检查E.可以选择下颌体横断片12.在涎腺造影中造影剂外溢呈片状,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慢性复发性腮腺炎B.慢性阻塞性涎腺炎C.涎腺良性肿瘤D.涎腺良性肥大E.涎腺恶性肿瘤13.涎腺造影显示,主导管边缘呈“羽毛状”,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涎腺良性肿瘤B.舍格伦综合征C.涎瘦D.慢性阻塞性涎腺炎E慢性阻塞性腮腺炎14.超声检查在口腔颌面部适用于A.确定有无占位性病变B.确定囊性或实性肿物C.为评价肿瘤性质提供信息D.确定深部肿物与邻近重要血管的关系E.以上均适用15.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口腔颌面外科检查中的适应证不包括A.口腔颌面部深区肿块的检查B.腮腺肿瘤怀疑累及面神经时C.活检困难的口咽及舌根部肿瘤患者D.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放疗的疗效观察E.头颈部软组织肿瘤CT影像显示清楚者16.成年人进行全口牙齿检查时,一般需用牙片数目为配套名师精讲课程A.14张B.8张C.10张D.6张E.9张17.许勒位片可显示颛下颌关节A.顶部影像B.后前位影像C内侧1/3影像D.中部1/3影像E.外侧1/3影像18.颠下颌关节双重造影是指用A.生理盐水和碘化油作为造影剂B.碘化油和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C.无菌空气和30%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D.生理盐水和60%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E.利多卡因和60%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19.采用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显示被检查牙齿邻面影像重叠的原因A.投照垂直角度过大B.投照垂直角度过小C.X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邻面不平行D.X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邻面不垂直E.X线中心线位置不正确20.关于根尖片所示正常影像,不正确的A.牙骨质与牙本质有明显区别B.年轻人牙髓腔宽大C.髓腔为低密度影像D.密度最高的组织是釉质E.牙槽突高度应达到牙颈部21.患者,男,31岁。

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

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
详细描述
中龋时,牙齿表面的龋洞已经比较明显,可能伴有牙齿敏感症状。由于细菌已经侵入牙齿内部,牙本质可能已经受到损害。此时,治疗中龋的关键是尽早填充龋洞,以阻止细菌进一步侵入牙髓。
中龋
深龋是指牙齿表面出现深大的龋洞,牙髓受到损害或已经坏死。
总结词
深龋时,牙齿表面的龋洞非常明显,可能已经接近或触及牙髓。患者通常会感到明显的疼痛,尤其是在冷热刺激或食物嵌塞时。治疗深龋需要更为复杂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根管治疗、牙髓保护等措施,以保护牙齿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详细描述
深龋
03
牙髓炎
总结词
可复性牙髓炎是牙髓炎的一种早期表现,其特征是牙髓组织发生充血、水肿和炎症反应,但尚未发生牙髓坏死。
可复性牙髓炎通常由轻度机械刺激或温度刺激引起,如刷牙或吃冷热食物。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疼痛,但通常在刺激去除后疼痛会自行缓解。
医生会通过检查患者的牙齿和拍摄牙片来确定是否存在可复性牙髓炎。牙片可以显示牙髓腔的扩张和牙周膜增宽,这是牙髓炎的典型表现。
总结词
急性智齿冠周炎
慢性智齿冠周炎
慢性智齿冠周炎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智齿周围软组织的炎症,通常症状较轻,但反复发作。
总结词
慢性智齿冠周炎通常由急性炎症的反复发作或长期的食物残渣积聚引起。症状包括智齿周围的轻度疼痛、肿胀、口臭等,有时还会引起邻近牙齿的感染。影像学检查可见智齿周围的盲袋形成和牙石沉积。
重度牙周炎
02
龋齿
总结词
浅龋是指牙齿表面出现脱钙、变色现象,尚未形成明显的龋洞。
详细描述
浅龋通常出现在牙齿的牙釉质表面,由于细菌和食物残渣的长期作用,导致牙齿表面的矿物质流失,形成白斑或黄斑。此时,牙齿尚未形成明显的龋洞,但已经存在脱钙现象,牙釉质变得脆弱。

口腔放射影像PPT课件

口腔放射影像PPT课件
提高诊断准确性
未来放射影像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口腔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为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精准治疗
通过更准确的诊断,医生可以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降低辐射剂量
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放射影像技术将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 患者的伤害。
THANKS FOR WATCHING
CT的基本原理和种类
CT的基本原理
CT即计算机断层扫描,其基本原理是利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位进行扫描,探 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 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处理。
CT的种类
包括普通CT、增强CT、螺旋CT、多层螺旋CT等。
CT在口腔医学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一种用于拍摄全口牙齿的X光影像,可以观 察到全口牙齿和颌骨的情况,用于诊断牙 槽骨病变、埋伏牙等。
头颅正侧位片
颞下颌关节侧位片
一种用于拍摄头颅的X光影像,通常用于观 察颅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形态和位置。
一种用于拍摄颞下颌关节的X光影像,用于 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关节骨质病变等。
牙科X光影像的解读与诊断
优势
CT可以清晰地显示牙齿、牙周组 织、颌骨及相邻组织的结构和病 变,有助于医生对病变进行准确 的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
局限性
CT检查存在辐射,对人体有一定 的损伤;同时,对于一些微小病 变或早期病变的检出率有限。
CT在口腔医学中的临床应用
01
颌面部肿瘤的诊断
CT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
助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02
牙种植手术的辅助
通过CT可以了解牙槽骨的形态、密度及相邻组织的结构,为牙种植手

口腔影像学:颞下颌关节疾病影像学诊断

口腔影像学:颞下颌关节疾病影像学诊断

请注意观察双侧髁突及关节区情况


病 例
L-闭口位
R-闭口位
L-开口位 R-开口位
右侧关节骨性强直
右侧关节间隙大部消失,结构欠清,关节凹、关节结节、 髁突区呈大片状骨性高密影,髁突活动度消失。 左侧关节间隙变窄,髁突活动度受限。
请观察双侧关节区及下颌骨发育情况
双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并小颌畸形
病例分析1
左侧颞下颌关节矢状切面及 冠状切面图
病例分析2
左侧关节上腔造影闭口位CBCT
开口位CBCT
病例分析3
右侧颞下颌关节上腔造影闭口位CBCT
同上病例,开口位
骨关节病 髁突经咽侧位片示髁突前斜面广泛骨质破坏(箭头)
骨关节病(囊样变)
髁突经咽侧位片示髁突顶部皮质下见一类椭圆形低密影, 边缘硬化(箭头)。
骨关节病 薛氏位示关节窝皮质明显增厚硬化(箭头)
左侧关节CBCT矢状切面
骨关节病
CBCT示髁突前斜面骨质吸收破坏,局部皮质影消失, 关节前间隙增宽。
颞下颌关节疾病影像 学诊断
正常双侧颞下颌关节开闭口许勒位片(下为开口位) 1 关节间隙 2 髁突 3关节窝 4关节结节 5 外耳道
斜矢状切面
正常颞下颌关节CBCT图像(闭口位)
注意观察关节窝、关节结节、髁突骨质 情况及关节间隙情况
冠状切面
L-闭口位 R-闭口位
L-开口位 R-开口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闭口位:双侧关节前间隙增宽,后间隙变窄。 开口位:左侧髁突位于关节结节前上方,活动度增大。
请观察双侧关节区及患者咬牙合状态
同 上 病 例
双侧颞下颌关节脱位 双侧关节闭口位示双侧髁突均位于关节结节前上方,开口 位髁突无动度; 全景片示患者呈开口状。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颞下颌关节疾病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颞下颌关节疾病
当前第34页\共有105页\编于星期五\5点
口腔影像诊断学
当前第35页\共有105页\编于星期五\5点
第一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口腔影像诊断学
❖ [病因病理]
❖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清 楚的疾病的总称。精神心理因素与牙合因素为 本病两个主要致病因素。
当前第36页\共有105页\编于星期五\5点
当前第41页\共有105页\编于星期五\5点
口腔影像诊断学
❖ (1)髁状突后移位:前间隙增宽,后间隙变窄。 这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 (2)髁状突前移位:前间隙变窄,后间隙增宽。 ❖ (3)髁状突上移位:整个关节间隙变窄,在髁
状突发育相对较大的病例可见上移位,可加拍 关节侧位体层可以鉴别关节间隙是否真正变狭 窄。 ❖ (4)髁状突下移位:整个关节间隙增宽。 ❖ 关节间隙的改变可以两侧关节对称性发生,也 可为不对称性改变。
当前第22页\共有105页\编于星期五\5点
口腔影像诊断学
当前第23页\共有105页\编于星期五\5点
❖ (2)侧位体层开口位片
口腔影像诊断学
❖ 最大开口时,髁状突位于关节结节顶下方或稍 超过关节结节顶部。在此位置上可见前上隐窝 造影剂基本消失,后上隐窝明显扩张,为造影 剂所充满,占据关节窝全部空间,造影剂下缘 前部清楚地显示关节盘本体部的影像。
❖ [诊断分类]
❖ 第I类:咀嚼肌紊乱疾病,包括 ❖ 1、肌筋膜炎 ❖ 2、肌炎 ❖ 3、肌痉挛 ❖ 4、不能分类的局部性肌痛 ❖ 5、肌纤维变性挛缩
口腔影像诊断学
当前第37页\共有105页\编于星期五\5点
❖ 第II类:结构紊乱疾病,包括
口腔影像诊断学
❖ 1、可复性盘前移位 ❖ 2、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 3、其他类型的关节盘移位

颌面、颈部经典CT影像病例

颌面、颈部经典CT影像病例

颌面、颈部经典CT影像病例案例一:腮腺腺淋巴瘤(乳头状淋巴性囊腺瘤)男性,74岁。

主诉:发现左耳下肿物6年。

现病史:患者6年多前无意中发现左耳下小肿物,约“鸽卵”大小,无疼痛,局部无红肿,无发热,肿物缓慢增大,现达“鸡蛋”大小。

专科检查:左耳下腮腺咬肌区明显隆起,扪及约5*5*2.5cm大小肿物,质中,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可,无压痛。

手术名称:左腮腺肿物切除术。

术中所见:肿物位于左腮腺咬肌筋膜内,部分位于腮腺后极腮腺深叶。

约5*5*3cm大小,囊性,部分壁较厚,与周围无明显粘连。

病理诊断:(左腮腺)肿物:为腺淋巴瘤(乳头状淋巴性囊腺瘤)。

案例二:甲状腺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男性,61岁。

主诉:颈前肿物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余前无意中发现颈前肿物,初时肿物不大,随后肿物逐渐增大至鸽蛋大小,尤以左侧为甚,伴异物阻塞感。

专科检查:颈软,气管右偏,左侧甲状腺Ⅲ度肿大,质硬,可触及多个结节,轻压痛,边界尚清楚,结节随吞咽上下活动。

手术名称:左侧甲状腺全切除左颈淋巴结清扫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术中所见:左侧甲状腺明显增大,约10*4*4cm,包膜欠清,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表面凹凸不平,扪及多个肿块,质硬。

锁骨上窝见两枚肿大淋巴结,直径约10mm。

病理诊断:1、(左甲状腺)见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侵及邻近横纹肌组织。

2、(右)甲状腺:见甲状腺组织,未见肿瘤性病变。

3、(食道壁组织)见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案例三:海绵状血管瘤(面颊部)女性,30岁。

主诉:左面部肿物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多前出现左面部肿物,约黄豆大小,触之可移动,稍疼痛。

肿物逐渐增大现达鸽蛋大小,晨起自觉肿物较小。

专科检查:左面部隆起,咬肌前缘扪及一大小约2*2.5cm肿物,质软,表面光滑,边界清,移动度可,压痛。

手术名称:左面部肿物切除术。

术中所见:肿物位于左面颊部咬肌前缘,皮肤与粘膜之间,约3*2cm,质软,边界欠清。

病理诊断:符合海绵状血管瘤。

舌-口底影像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

舌-口底影像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
3. 舌下囊肿多表现为舌下间隙类圆形薄壁囊性肿物,单侧 常见,双侧少见,潜突型舌下腺囊肿表现为主体部分在 颌下区,并见一细长的尾部延伸进口内舌下间隙,“尾 征”(90%)。
单纯性舌下腺囊肿
女,23岁,舌 下腺外渗性囊 肿
女,23岁,舌下腺外渗性囊肿
皮样囊肿
1. 起源于胚胎期外胚层和中胚层,7%发生于头颈部,多位于中线 区,可位于舌下间隙和颌下间隙。
32岁,左侧颌下腺炎并发舌下、颌下、咽后、会厌前间隙脓肿形成。
50岁,骨髓再生发育不全继发于急性白血病的化疗,咽后蜂窝织炎。病人主诉进行性咽痛和发烧。
13M,亚急性咽后淋巴结炎合并咽后、椎前脓肿。
舌下囊肿
1. 又称舌下腺黏液囊肿,因外伤或感染而发生于舌下腺或 舌下间隙小涎腺的潴留性囊肿。
2. 单纯性舌下囊肿(口内)和潜突型舌下囊肿(口内、口 外)。
舌下腺下颌舌骨肌疝
• 口底、舌解剖 • 舌下间隙、颌下间隙 • 下颌骨舌骨肌、舌骨舌肌 • 茎突及周围结构
未完,待续……
口底常见疾病
炎症:病因、来源、蔓延 占位:囊性占位、实性占位
炎症
口腔卫生、咽炎、扁桃体炎、涎腺炎、创伤、异物、鼻窦炎、 中耳乳突炎、淋巴结炎
36岁,右侧第二磨牙感染
炎症
副甲状腺和迷走甲状腺(正常位置有无甲状腺组织),舌盲孔区多为迷走, 其他部位多为无功能副甲状腺。
鳃裂囊肿
无痛性波动性肿块,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双峰 年龄<5岁,20-40岁。
90-95%第二鳃裂囊肿,颈侧区(胸锁乳突肌前缘及内 缘)
CT及MRI表现为沿胸锁乳突肌走行类圆形囊性肿块, 边界清晰,形态规则。 偶有分隔,可压迫周围组织使 之移位。增强囊壁一般无强化,少数轻度强化。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方法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方法

04
病例分析
病例一:牙槽脓肿
影像学表现
X线片显示牙槽骨破坏累及骨膜, 形成透光影。CT可更清晰地显示 骨质破坏的范围和程度,以及软 组织肿胀的情况。
诊断方法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 学检查,可作出牙槽脓肿的诊断 。治疗时需切开引流,并刮除坏 死组织,同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病例二:颌骨骨髓炎
影像学表现
02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的影 像学表现
X线表现
01
02
03
骨质破坏
X线平片可显示骨质破坏 累及牙槽骨、颌骨等,呈 虫蚀状、斑片状或溶骨性 破坏。
死骨形成
慢性感染可见死骨形成, 表现为骨内高密度影,周 围可见低密度透光带。
软组织肿胀
感染引起软组织肿胀,X 线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增高 ,轮廓模糊。
CT表现
多层面显示
CT可多层面显示颌面部骨 质破坏、死骨形成及软组 织肿胀,较X线平片更为准 确。
三维重建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立 体展示病变部位及其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手 术方案的制定。
脓肿定位
CT可准确定位脓肿的位置 、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 神经的关系,为穿刺引流 或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MRI表现
软组织分辨率高
染程度及炎症反应情况。
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
02
这两项指标在感染时通常会升高,可用于评估感染严重程度和
治疗效果。
病原学检查
03
通过采集病灶分泌物或组织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
明确感染病原菌种类及指导临床用药。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
X线检查
CT检查
对于骨质破坏明显的感染病灶,X线检查可 显示骨质破坏累及范围及程度。

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常见图谱

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常见图谱

常用检查0.骨性标志:1.分角线投照根尖片:❤①牙釉质 ②牙本质 ③髓腔 ④牙槽骨 ⑤牙周膜 ⑥硬骨板 ⑦腭中缝 ⑧切牙孔 ⑨鼻中隔 ⑩鼻腔❤①上颌窦 ②上颌窦底 ③颏棘 ④营养管 ⑤颏孔2.华特位投照(鼻颏位):1)特点:主要观察上颌部位病变(尤窦腔、上颌窦)。

❤①上颌窦 ②鼻中隔 ③眼窝 ④鼻腔 ⑤眶下裂 ⑥颧骨 ⑦颧弓 ⑧喙突 ⑨髁突 ⑩上颌结节 2)注意:上颌窦:双侧形态是否对称一致;密度如何;双侧比较,与眼眶比较窦壁连续性如何;双侧眶下缘是否在同一水平面;颧骨外型;颧牙槽嵴及颌间间隙是否对称;牙槽弓对称性如何。

(1)上颌窦:I.形态:最大的副鼻窦,大致呈底向上、尖朝下的三角形。

II.密度: 透明度与眼眶基本一致,周边较中心密度高;外侧较内侧密度稍高(解剖学形态)。

III.大小:一般左右对称,多在5~8 根尖上区,气化好时可达第一双尖牙或尖牙区。

IV.可有分隔,窦腔下份可突入牙根之间呈波① ②③④⑤⑥ ⑦⑧⑩⑨②① ③④①② ③④⑤⑥⑦⑧⑩⑤ ⑨上颌-颧骨缝浪状或W状。

V.注意:误诊、医疗事故、占位、牙根感染性病变。

VI.变化:①上颌窦的分隔;②上颌窦内钙化;③上颌窦内的黏液囊肿;④上颌窦内黏膜增厚。

3.顶颏位(颧骨后前位,仅作了解):4.下颌骨后前位(开口)投照法(Post –anterior position ):主要观察下颌骨升支各部位尤其内外径病变如骨折、边缘性骨髓炎、肿瘤或囊肿等。

❤①髁突(已脱出关节窝) ②喙突 ③颌间间隙 ④上颌窦 ⑤下颌升支 ⑥下颌升支硬骨板 ⑦筛窦 5.许勒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正常关节髁突有连续、整齐、致密的密质骨边缘,下方骨纹理均匀。

上间隙>后间隙>前间隙。

❤①外耳道(颞下颌关节后方解剖标志)②关节窝 ③关节间隙④关节结节 ⑤髁突 ⑥乙状切迹(髁突小头前斜面)6.曲面体层图像(panoramic ):即全景片,最常用。

1)优点:显示上下颌骨全貌:颌骨形态、牙齿发育、全口牙周病牙槽骨吸收情况、颌骨病变及骨折等。

头颈部影像诊断口腔颌面颈部

头颈部影像诊断口腔颌面颈部
41
42
43
腮腺恶性肿瘤
常见的有恶性混合瘤、粘液表皮样癌、腺癌、腺泡 细胞癌和乳头状囊腺癌等。生长较快,呈浸润性生 长,包膜多不完整或无包膜,常累及周围的组织或 皮肤。
CT表现:边界不清楚、轮廓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肿 块,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或中度强化,相邻脂肪 或筋膜界面消失,若中央坏死,出现不规则低密度 区。
29
30
31
颌骨骨化性纤维瘤
较常见良性肿瘤,起源于颌骨内成骨性纤维组织。
常见于下颌骨,单发,病变生长缓慢。主要就诊 原因为颌面部无痛性肿块和不对称畸形,咬合不 良等
CT和MRI:病灶呈膨胀性生长,局部骨皮质变薄 膨胀,肿瘤呈等或高密度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 锐利,有菲薄完整的骨壳,病灶内可见斑点状骨 化影
区 CT:颌骨内类圆形低密度区,轮廓清晰,
边缘光滑,周围骨质增生硬化,密度增高。 MRI: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7
根尖囊肿
8
9
角化囊肿
10
11
含牙囊肿
12
13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又称造釉细胞瘤或齿釉细胞瘤,是上皮性牙源性 颌骨肿瘤。最常见的牙源性良性肿瘤。
CT表现:呈分叶和多发小囊样,肿瘤与腺体之 间无低密度带存在(来源于腮腺旁组织者与腺体 之间有一低密度带),肿瘤较大时可见咽侧壁向 中线移位,咽旁间隙的脂肪透亮带闭塞或向中线 移位。
MR表现:瘤体较易产生蛋白含量高的囊腔, 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颇具特征。
40
Wa r t h i n 瘤 C T 表 现
CT:典型部位是下颌骨,可见边界清楚、圆形或 卵圆形低密度囊性肿块,CT值0-20HU之间,囊壁 薄,平扫时因囊肿壁与周围肌肉等软组织密度相 近,囊壁显示欠佳,增强后囊液不强化,囊壁轻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上颈部咽旁神经纤维瘤:CT横断面增强
上颈部咽旁肿物
神经纤维瘤:DSA正位
神经纤维瘤:DSA侧位
上颈部咽旁肿物
上颈部咽旁神经鞘瘤:B超
上颈部咽旁肿物
神经鞘瘤CT横断面
神经鞘瘤CT横断面增强
上颈部咽旁肿物
上颈部咽旁神经鞘瘤DSA正位 上颈部咽旁神经鞘瘤DSA侧位
上颈部咽旁肿物
颈动脉体瘤CT横断面
其它颌骨间叶组织肉瘤主 要影像学特点(熟悉)
软骨肉瘤
• 发生率仅次于骨肉瘤,主要表现为颌骨局 部膨大与疼痛
• 影像学表现为在不规则溶骨破坏区有斑片 状高密度钙化或骨化影,边界模糊
纤维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较少,患区可出现肿块、疼痛、麻木 • 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溶骨破坏,
密质骨可吸收、中断
颞下窝肿瘤的CT诊断
颞下窝横纹肌肉瘤:骨质侵蚀性破坏
颞下窝肿瘤的CT诊断
下颌升支周围软组织恶性淋巴瘤:曲面体层片
颞下窝肿瘤的CT诊断
下颌升支周围软组织恶性淋巴瘤:CT横断面
颞下窝肿瘤的CT诊断
软组织恶性淋巴瘤经放疗及化疗后消失:CT横断面
颞下窝肿瘤的CT诊断
颞下窝动静脉畸形:CT轴位
颞下窝肿瘤的CT诊断
2. 颌骨中心性腺上皮癌: 多为腺样囊性癌或粘液表皮样癌
1. 颌骨原发性骨内鳞状细胞癌-实性型
临床表现:年龄偏大,多见于40-60岁,男
性多于女性。疼痛,下唇麻木或感觉异常。肿胀, 牙松动、移位、脱落,拔牙创不愈
影像学特点:颌骨内溶骨破坏,口小里大,
范围广可病理骨折
溶骨破坏,口小里大,范围广可病理骨折
颌面部肿瘤CT检查的适应证及检查 目的
颌周软组织肿瘤:

口腔影像学课件PPT课件

口腔影像学课件PPT课件
2.影像学表现:患牙髓腔扩 大,呈圆形、椭圆形或不 规则低密度影,牙体硬组 织变薄。
第三节 根尖周病
根尖周病(periapical diseases)是指 根尖及其周围组织所发生的病变,包括 根尖周炎、致密性骨炎、牙骨质增生、 牙骨质结构不良等。 一、根尖周炎 1.根尖脓肿(periapical abscess) 2.根尖肉芽肿(periapical granuloma) 3.根尖囊肿(radicular cyst)
2.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釉质层变薄,表面不光 滑缺损,牙冠短小失去正常形态,但牙本质 发育正常,牙根、牙周、髓腔等无异常改变。
(二)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hereditary opalescent dentin) 又称牙本质发育不全(dentin hypoplasia),为常染 色体显性遗传,无性连锁。 1.病理:釉质结构基本正常,牙本质小管数目减少或 没有,小管管径较大,排列不规则,髓室变小消 失。 2.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牙冠短小,牙间隙增大,髓室 根管形态异常,闭塞或显示不清。
根尖部有隆起,局部不 红,有乒乓球感,有弹 性,牙变色无光泽 根尖尖端
较大1—2cm 最大 4cm 圆形或椭圆形,规整
清晰锐利,有硬化缘
均匀一致透光区
三者关系:
囊肿
液化吸收
上皮覆盖
感染
脓肿
较少
肉芽肿
二、致密性骨炎(condensing osteitis)
1.病理:根尖组织受到长期 慢性低毒性性刺激产 生的局限性骨质增生。
2.影像学表现:
⑴脱出:牙周膜间隙增宽,牙冠牙合面伸长,或牙
(三)融合牙
融合牙(fused tooth)是由两个正常牙胚相互融 合而成。分为牙冠融合、牙根融合和冠根融合。 其牙本质相连——与结合牙(concrescence of teeth) 相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CT检查 CT可以准确地得到 立体的影像,能在 任意方向生成横断 面影像,准确地显 示骨折情况;尤其 是颞颌关节等较为 复杂的结构,利用 锥形束CT(CBCT) 的高分辨率,两侧 对比研究,能直观 地显示很细小的骨 折线的走行及骨折
1.X线平片
多 颌骨囊肿在X线平
片上表现为圆形
发 或卵圆形密度减 颌 低区,边界清楚, 骨 边缘光滑锐利,
团块中央 密度以单 团、高密
细 胞
度不均匀 瘤
影像多见。
周界清晰。
]
[
沃 辛 瘤
腺 淋 巴 瘤
牙 源 性 粘 液 瘤
骨化性纤维瘤
是一种良性肿瘤,下颌 骨为多见。在X线片上表 现为颌骨局限性膨胀, 病变向四周发展,界限 清楚.
牙 骨 质 骨 化 纤 维 瘤
颌 骨 肿 瘤
鼻窦炎(注意不要 误诊呀)
至消失。本院曾有3例石骨症病人,因发生骨折,欲行带锁髓内针固定,因髓腔消失,骨质硬化, 改用钢板或动力髁钢板固定,骨密度增高有明显的均匀对称性,以四肢、肋骨和骨盆较明显。
• (2)骨中骨:主要见于掌指、跖趾关节及肋骨等,骨中骨表现为边界比较明显的致密骨岛。
• (3)夹心椎又名夹心蛋糕征,其形成是由于椎体上下软骨板富含血管,在钙吸收不足的情况, 该部类骨质沉积过多。类骨质对破骨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椎体中部缺乏这种类骨质, 故而被破骨细胞侵蚀,形成椎上下高密度而中间低密度,形如三明治样。
牙 瘤
X线摄片示骨质膨胀,有很多大小形状不同、 发育不全的影像,或透射度似牙组织的一团影 像,影像与正常组织间有一条清晰阴影,为牙 瘤的被膜。
(舍 干格 燥伦 症综 )合

颌骨术后囊肿
牙源性角化囊肿
骨囊肿
X线影像表 良 现为附着 性
于牙根部 成
的不透光 的团块影。 周围有一
牙 骨
窄透射区。 质
颌 骨 纤 维 性 结 构 不 良 症
颧上颌骨折
和地化同端(大 骨区,等及骨理 松分不程骨端石 质骨能序干、骨 )皮很的均骨病
质好硬有干
恒(大 牙下理 埋颌石 伏骨骨 )有病

显 的 骨
化 影 像

• X线表现: • (1)基本X线表现:广泛均匀,骨密度增高硬化,骨小梁变粗、模糊,皮质增厚,髓腔狭窄,甚
Hale Waihona Puke 是非常典型的。晚期可看到肿瘤浸润软组织的
阴影,可在部分病例中见到病理性骨折。
涎石病
X线检查用咬合片检查口底,在片 上出现射线阻射区即可确诊。下颌 下腺导管较前部的涎石应选颞下颌 横断牙合片,下颌下腺导管后部及 腺体内的涎石应选摄下颌下腺侧位 片。钙化程度较低的涎石,在X线 片上难以显示,可做唾液腺造影检 查,涎石所在处表现为圆形、卵圆 形或梭形充盈缺损。
X线鼻窦摄片 X线鼻颏 位和鼻额位摄片有助于 诊断,急性鼻窦炎时可 显示鼻窦黏膜肿胀,窦 腔混浊、透光度减弱, 有时可见液平面。因颅 骨重叠,观察效果欠佳。 鼻窦CT 可见鼻窦内液 平面或软组织密度影。 CT由于其分辨率高,观 察病变较为细致和全面, 是目前诊断急性鼻窦炎 的较好指标。
thank you

肉 瘤
典型的骨肉瘤的X线表现为骨组织同时具有新 骨生成和骨破坏的特点。肿瘤多位于长管状骨
的干骺端,边缘不清,骨小梁破坏,肿瘤组织
密度增高,穿破骨皮质后,肿瘤将骨膜顶起,
产生该病具有特征性的X线征象--考德曼套袖
状三角(Codman-三角)。这种现象在部分骨
髓炎和尤文肉瘤病人中可见到,在骨肉瘤中则
• (4)髂骨翼年轮样改变。射线可透过带是较正常骨区域,而致密带存在大量不起作用的破骨细 胞。
• (5)颅骨穹窿颅底均增厚硬化,以颅底骨质增生最明显。
球状上颌囊肿
上颌咬合片显示侧切牙与尖牙根 尖有囊肿阴影。牙根被推移分。
牙源性腺瘤样瘤
X线片显示单房阴影,界限清楚,无囊壁边缘局部硬化现象。常见在单房 阴影中出现散在的颗粒状钙化点,牙根发生压迫性呈斜面状吸收。约67%
其内可以是单房
囊 或多房。随着囊 肿 液积聚,囊肿具
有一定的膨胀性,
可引起临近牙移
位,少数可见牙
吸收。周围骨质
吸收,囊腔壁为 致密白线(骨皮质 线)。
2.计算机X线体层 摄影 CT平扫时,囊肿 为圆形或卵圆形, 边缘光滑。囊肿 的密度与囊内容 物有关,一般有 两种情况:多数 表现为低密度, 少数为等或高密 度。前者与囊肿 内容物是液态脂 类物质和胆固醇 有关,后者与囊 内容物是角化物、 出血和钙化有关。 增强CT上,囊壁 可有轻度强化,







牙源性钙化囊肿的X线片表现为囊性透光区,周 围清楚,有致密边缘,呈单房或多房,多房者均
呈蜂窝状,房内有钙化点或不规则的钙化团块,
约23.6%含有埋藏牙,约11%的病变伴有牙瘤形成。
因此易误诊为含牙囊肿或牙瘤。实性肿块X线片
可见密度增高团块状钙化灶,边界不清晰,部分
病例有骨密质破坏,肿块内可见囊性病损。
常见的一些病例影像
成 釉 细 胞 瘤
X线表现为边界清 楚的单房透射影,
常位于牙冠,可 能发生牙根吸收。
成 釉 细 胞 瘤
鼻鄂囊肿X线检查可见上颌骨中线有呈圆 形、卵圆形或心形透亮区
含牙囊肿
X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透射区,边缘清晰整齐,囊腔 内含有牙冠,多为单房性,少数为多房性。
根尖囊肿
囊肿在X线片上显示为一清晰圆形或卵形的透明阴影,边缘整齐, 周围常呈现一明显白色骨质反映线。
的病变区含有埋藏牙,因而临床上易误诊为含牙囊肿或成釉细胞瘤,最 终依病理切片确诊。
颌 骨 肿 瘤
骨 髓 炎
牙源性角化囊肿
颌骨骨折
1.X线检查 常规X线平片操作简单,成像 时间短,是颌面部骨折快速 筛查的首选方法,尤其是下 颌骨体部无周围骨质的干扰, 可即刻明确诊断。针对上颌 骨骨骨折,由于解剖结构复 杂、相邻骨块和牙齿的重叠 影像干扰,平片对骨折线的 走形显示较差。平片对上颌 骨矢状骨折和上颌窦后壁的 骨折显示不清;对多发性骨 折和粉碎性骨折显示也不清 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