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基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合集下载

控制工程基础第一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控制工程基础第一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t)
m dt
m
1a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式中,
Tm
Ra
Ra J m f m CmCe
为电动机机电时间常数,s;
K1
Ra
f
Cm
C C
m
me
K2
Ra
f
Ra
C C
m
me
为电动机传递系数。
如果电枢电阻Ra和电动机的转动惯量Jm都很小而忽略不计,式(1-9)
还可进一步简化为
C u (t) (t)
em
a
这时,电动机的转速ωm(t)与电枢电压ua(t)成正比,于是电动机可作为
(1)运算放大器Ⅰ。输入量(即给定电压)ug与速度反馈电压uf在此 合成产生偏差电压并经放大,即
u1 K1(ug u f )
式中,
K1
R2 R3
为运算放大器Ⅰ的比例系数。
(2)运算放大器Ⅱ。考虑RC校正网络,u2与u1之间的微分方程为
u2
K(2
d u1
dt
u1)
式中,K 2
R5 R4
为运算放大器Ⅱ的比例系数;τ=R4C为微分时间常数。
m
(t) (t) (t)
m dt
mm
m
c
式中,fm为电动机和负载折合到电动机轴上的黏性摩擦系数;Jm为电
动机和负载折合到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
由式(1-5)、式(1-6)和式(1-7)中消去中间变量ia(t)、Ea及
Mm(t),便可得到以ωm(t)为输出量,以ua(t)为输入量的直流电动机微
分方程,即
按照其建立的条件,数学模型可分为两种。一是静态数学模型: 静态条件(变量各阶导数为零)下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代数方程。 它反映了系统处于稳态时,系统状态有关属性变量之间的关系。二 是动态数学模型:动态条件(变量各阶导数不为零)下描述变量各 阶导数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也可定义为描述实际系统各物理量随 时间演化的数学表达式。它反映了动态系统瞬态与过渡态的特性。 本章以动态数学模型的研究为主。

控制工程基础_第二章(2017)

控制工程基础_第二章(2017)

时,
R F (s) s
18
例 求单位斜坡函数f(t)=t的拉氏变换。 f (t )
单位斜坡函数如图(b) 所示,定义为
0 t 0 f (t ) t t 0
解:利用定义式,可得
O

t
(b)单位斜坡函数
F (s)

0
1 1 st 1 1 st 1 st t e dt t ( e ) e dt 0 e 2 0 0 s s s s 0 s
12
二.举例
1.机械系统的微分方程式
机械系统设备大致分两类:平移的和旋转的。它们之间的区 别在于前者施加的力而产生的是位移,而后者施加的是扭矩产生 的是转角。
牛顿定律和虎克定律等物理定律是建立机械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
c1 m c2 xo xi
例1(1)如图所示机械系统。求其微分方程,图中Xi 表示输入位移,Xo 表示输出位移,假设输出端无负 载效应。(c、c1、c2为阻尼系数,k1、k2为弹性系数) 由牛顿定律有: 化为标准式得:
st
例 求单位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 单位脉冲函数如图(c)所示。定义为
0 t 0 且 (t ) t 0
0
f (t )
(t )
O

0


(t )dt 1
0
t
F ( s) (t )e st dt (t )e st dt (t )e st dt f (0) e st

图c
14
(4)机械旋转系统 图中所示转动惯量为J的转子与弹性系数为k的弹性轴和阻尼 系数为B的阻尼器连接。假设外部施加扭矩m(t),则系统产生一个 偏离平衡位置的角位移(t) 。研究外扭矩m(t)和角位移(t)的关系。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模型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模型

动态模型反映系统在迅变载荷或在系统不平衡状态下的特性,现时输出还
由受其以前输入的历史的影响,一般以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描述。在控制
理论或控制工程中,一般关心的是系统的动态特性,因此,往往需要采用
动态数学模型。
例:
••

系统动态模型:m x(t) c x(t) kx(t) F (t)

••
当系统运动很慢时,其 x 0, x 0,上式可简
5.初值定理
若L[f(t)]=F(s),则
f (0 ) lim f (t) lim s F(s)
t 0
s
6.终值定理
若L[f(t)]=F(s),则有
f () lim f (t) lim s F(s)
t
s0
7.延迟定理
若L[f(t)]=F(s),对任一正实数a,则有
L f (t a) f (t a)estdt eas F (s) 0
ic
1 C
dui dt
R C uo(t)
例5 写出下图电气系统的微分方程
R1 L1
L2

u(t)
i1( t ) C
i2 ( t ) uc( t )
R2
解:
u(t)
i1 R1
L1
di1 (t) dt
uc
(t)
(1)
uc (t)
L2
di2 (t) dt
i2 R2
(2)
uc
(t)
1 C
(i1 - i2 )dt
j0
i0
若系数ai,bi是常数,则方程是线性定常的,相应 的系统也称为线性定常系统,若系数是时间的函数, 则该方程为线性时变的,相应的系统也称为线性时变 系统。(m≥n)

控制工程基础第2章答案

控制工程基础第2章答案

第2章系统的数学模型(习题答案)2.1什么是系统的数学模型?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哪些?解:数学模型就是根据系统运动过程的物理、化学等规律,所写出的描述系统运动规律、特性、输出与输入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等。

2.2 什么是线性系统?其最重要的特性是什么?解:凡是能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就是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它满足叠加原理。

2.3 图( 题2.3) 中三图分别表示了三个机械系统。

求出它们各自的微分方程, 图中x i表示输入位移, x o表示输出位移, 假设输出端无负载效应。

题图2.3解:①图(a):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在不计重力时,可得整理得将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并注意到运动由静止开始,即初始条件全部为零,可得[]于是传递函数为②图(b):其上半部弹簧与阻尼器之间,取辅助点A,并设A点位移为x,方向朝下;而在其下半部工。

引出点处取为辅助点B。

则由弹簧力与阻尼力平衡的原则,从A和B两点可以分别列出如下原始方程:消去中间变量x,可得系统微分方程对上式取拉氏变换,并记其初始条件为零,得系统传递函数为③图(c):以的引出点作为辅助点,根据力的平衡原则,可列出如下原始方程:移项整理得系统微分方程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并注意到运动由静止开始,即则系统传递函数为2.4试建立下图(题图2.4)所示各系统的微分方程并说明这些微分方程之间有什么特点,其中电压)(t u r 和位移)(t x r 为输入量;电压)(t u c 和位移)(t x c 为输出量;1,k k 和2k 为弹簧弹性系数;f 为阻尼系数。

+-+-C)(t u r )(t u c )(t r )(t x c f1k 2k CR)(t u r )(u c +-+-f)(t r )(t x c )(a )(b )(c )(d R 2R题图2.4【解】:)(a方法一:设回路电流为i ,根据克希霍夫定律,可写出下列方程组:⎪⎩⎪⎨⎧=+=⎰i R u u dt i C u cc r 1消去中间变量,整理得:dtdu RC u dt du RCrc c =+方法二:dtdu RC u dt du RCRCs RCs CsR R s U s U rc c r c =+⇒+=+=11)()( 由于无质量,各受力点任何时刻均满足∑=0F ,则有:cc r kx dt dxdt dx f =-)(dtdx k f x dt dx k f rc c =+⇒()r r c c r c u dtduC R u dt du C R R Cs R R Cs R Cs R R CsR s U s U +=++⇒+++=+++=221212212)(1111)()( 设阻尼器输入位移为a x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写出该系统运动方程r rc c aa c a r c r x dtdx k f x dt dx f k k k k dt dx f x x k x x k x x k +=++⇒⎪⎩⎪⎨⎧=--=-22121221)()()( 结论:)(a 、)(b 互为相似系统,)(c 、)(d 互为相似系统。

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

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

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线性系统。 如果方程的系数为常数,则称为线性定常系统; 如果方程的系数不是常数,而是时间的函数,则称为线性时 变系统。
线性系统的重要性质是可以应用叠加原理:
(1)多个输入同时作用于线性系统的总响应,等于各个输入 单独作用时分别产生的响应之和,且输入增大若干倍时,其输出 亦增大同样的倍数。
一、 拉氏变换的定义
§2.2 拉普拉斯积分变换
1. 拉氏变换的定义
如果有一个以时间t为自变量的实函数f (t),
它的定义域是t 0,那么函数f (t)的拉氏变换为:
L[ f (t)] F (s) f (t)est dt 0
复变量:s j
原函数: f (t) 象函数: F (s)
F(s) L[ f (t)]
(6)式即为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四、小结:
§2.1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1)物理本质不同的系统,可以有相同形式的数学模型。
机械平移动力学系统:
d2 m dt2
xo
(t
)
B
d dt
xo (t) kxo (t)
fi (t)
电网络系统:
LC
d2 dt 2
uo
(t)
RC
d dt
uo
(t)
uo
(t)
L[Ax1(t) Bx2 (t)] AX1(s) BX 2 (s)
2. 微分定理和积分定理
(1)微分定理
在所有初始条件均 为零时
L[ df (t)] sF (s) dt
L[ f (t)] F(s)
L[ df (t)] sF (s) f (0) dt
L[ d 2 f (t)] s 2 F (s) sf (0) f (0) dt 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对于一个控制系统,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有二个:第一,模型可以用在现存的控制系统特性的研究中,模型代表了我们对系统特性的认识,并且在我们对系统知道得更多时还可以修改和扩展模型。

第二,在实际系统尚不存在时,例如在建设工程刚刚开始时,可以借助模型来预测设计思想和不同控制策略的效果,而不招致建造和试验系统所带来的费用浪费,也避免了冒危险的可能。

2-1 物理系统的动态描述—数学模型每一个自动控制系统都是由若干个元件组成的。

每个元件在系统中都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相互配合起来就构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共同实现对某个物理量(被控制量)的控制,而满足所要求的特定规律。

如果把控制系统中各物理量(变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表达式描述出来,就得到了此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在静态条件下(即变量的各阶导数为零),描述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称为静态模型,而各变量在动态过程中的数学方程,称为动态模型。

在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中,主要是研究动态模型。

微分方程中,各变量的导数表示了它们随时间变化的特性。

因此,微分方程完全可以描绘系统的动态特性,微分方程是物理系统数学模型中最基本的一种。

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用实验法和分析法建立。

应当指出:同一个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另外,对于一个具体系统而言,为了在系统分析中,既不包罗万象,把系统数学模型搞得很复杂,又不要忽略主要因素,而失去系统的准确性,必须对系统有全面的、透彻的了解。

得到控制系统的一个既简化又准确的数学模型,这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

2-2 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由于控制系统是由各种功能不同的元件组成的,因此,要正确建立系统的运动方程式,首先必须研究系统中各个元件的运动方程式,以及这些元件在控制系统中相互联系时的彼此影响等问题。

应当指出,在列写系统和各元件的运动方程式时,往往将系统分成若干个环节,能使问题简化。

所谓环节,就是指可以组成独立的运动方程式的那一部分。

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简化

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简化

综上所述:
(1)物理本质不同的系统,可以有相同的数学模型。
(2)同一数学模型可以描述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系统。
(3)在通常情况下,元件或系统的微分方程的阶次,等于 元件或系统中所包含的独立储能元的个数。惯性质量、 弹性要素、电感和电容都是储能元件。
(4)描述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的系数都是系统的结构参数 及其组合,这就说明系统的动态特性是系统的固有特 性,取决于系统结构及其参数。
控制工程基础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
数学模型和简化
2.0 引言 2.1 控制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2.2 拉氏变换和反变换 2.3 传递函数 2.4 系统方框图及简化 2.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了解建立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能对简单的机械系统
和电气系统列写出动态方程式。
教 2、熟悉拉普拉斯变换和反变换,并能应用拉氏变换求解线性
u1
L1 u4
L2 u6
回路L3:-u2+u3-u5=0
B、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对于任一集总参数电路中
的任一节点,在任一瞬间,流 出(或流入)该节点的所有支 路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
i3
i2 i1
L3 i4
i5 i6
L1
L2
2)电气系统
解:
ui
(t)
Ri(t)
L
d dt
i(t)
1 C
i(t)d
t
uo
(t)
1 C
i(t)dt
Ld d C 2 2u to(t) Rd d C u o t(t) u o(t) u i(t)
3)流体系统
解:
A
dH (t) dt
qi (t)
qo (t)

控制工程基础 系统的数学模型

控制工程基础 系统的数学模型


x1(t) x2(t)
线性系统
y1 ( t ) y2 ( t ) a1y1(t)+a2y2(t)
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

a1x1(t)+a2x2(t)
其中a1、a2为常数。 推而广之:
a x (t )
i 1 i i
n
a y (t )
线性系统
i 1 i i
n
其中ai(i=1,2,…,n)为常数。
3. 本课程涉及的数学模型形式
10:17:57
7
3-1 概述
1. 数学模型的概念 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特性的数学表达式。它揭示了
系统结构及其参数与其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 数学模型是对系统特性(包括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 进行分析、综合的有效工具。 数学模型的类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响函数, 状态空间表达式等。这些模型一般可以互相转化。 经典控制理论采用的数学模型主要以传递函数和频率 响应函数(简称频响函数)为基础。而现代控制理论 采用的数学模型主要以状态空间方程为基础。而以物 理定律及实验规律为依据的微分方程则是最基本的数 学模型,是列写传递函数、频响函数和状态空间方程 的基础。
电网络系统
di uL dt 1 i udt L
23
3-2 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例 1 例 1 :求图所示电路的微分方程。 解:利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得到 L R
I
di (t ) L Ri (t ) uo (t ) ui (t ) (1) dt 1 i (t )dt uo (t ) (2) C
f mx f(t) 或 mx f 0
(对质量)
弹性元件 弹簧刚度k N∙m-1 粘性阻尼元件 粘性阻尼系数 B N∙s∙m-1

控制工程基础第2章

控制工程基础第2章

yky1不满足齐次方程。 所表示的元件不是线性元件。 又例如:元件的数学模型为:
y(t ) y(t ) x(t ) 线性元件
元件的数学模型为:
y(t ) y(t ) x(t ) b 不是线性元件
• 2.重要特点:对线性系统可以应用迭加性和 齐次性,对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迭加性的应用:欲求系统在几个输入信号和 干扰信号同时作用下的总响应,只要对这几 个外作用单独求响应,加起来就是总响应。 齐次性表明:当外作用的数值增大若干倍时, 其响应的数值也增加若干倍。就可以采用单 位典型外作用(单位阶跃、单位脉冲、单位 斜坡等)对系统进行分析——简化了问题。
duC (t ) i (t ) C dt 由(2)代入(1)得:消去中间变量i(t)
duC (t ) d uC (t ) ur (t ) RC LC uC (t ) 2 dt dt
2
整理成规范形式
(t ) RCuC (t ) uC (t ) ur (t ) 即LCuC

0
lim
0
2 2 1 1 s s s (1 e ) lim (1 1 ) 1 s 1! 2! 0 s
例2-6.求指数函数
0 at st
f (t ) e
0 ( a s ) t
at
的拉氏变换
证:根据拉氏变换的定义有
L[ f (t )] f (t )e dt s f (t )e dt f (t )e
st st 0 0


st 0
sF ( s) f (0)
原函数二阶导数的拉氏变换 L[ f (t )] sL[ f (t )] f (0) s[sF (s) f (0)] f (0)

控制工程基础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控制工程基础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R1 ui C1 K
R2 C2 uc
U c ( s) K U i ( s ) ( R1C1s 1)( R2C2 s 1)

有源网络:
Ur R0
R1
C1 +12V
+
-12V
Uc
U c ( s) R1C1s 1 U r ( s) R0C1s
2-3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环节:具有某种确定信息传递关系的元 件、元件组或元件的一部分称为一个环 节。 系统传递函数可写为:

例2 电学系统: 其中:电阻为R,电感为L,电容为C。
+ ur(t) - i
+ uc(t) -
解:系统的微分方程如下
d U c (t ) dUc (t ) LC RC U c (t ) U r (t ) 2 dt dt
2
拉氏变换后(零初始条件下)
U c ( s) 1 2 U r ( s ) LCs RCs 1
2 2
1 1 1 , 2 2 s Ts 1, T s 2Ts 1
各典型环节名称:


比例环节:K 一阶微分环节:s 1 2 2 s 二阶微分环节: 2 s 1 1 积分环节: s 1 惯性环节: 1 Ts 1 二阶振荡环节:2 s 2 2Ts 1 T

传递函数的性质: (1)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结构和 参数,与输入输出无关; (2)传递函数概念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具有复变函数的所有性质; (3)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 的有理真分式, 即n≥m; (4)传递函数是系统冲激响应的拉氏变换;
传递函数的性质: (5)传递函数与真正的物理系统不存在一 一对应关系; (6)由于传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和分母多 项式的系数均为实数,故零点和极点可以是 实数,也可以是成对的共轭复数。

控制工程基础第2章

控制工程基础第2章

xo (t ) cos t xi (t )
2 3 x ( t ) x ( t ) x ( t ) 2 x ( t ) 5 x (4) o o o o i (t )
非线性
本课程涉及的数学模型形式

时间域:微分方程(一阶微分方程组)、
差分方程、状态方程

复数域:传递函数、结构图

其中f(0)是函数f(t)在自变量t=0的值,即初始值。 可推广到n阶
d n f (t ) n n 1 n2 L s F ( s ) s f (0) s f (0) n dt f ( n1) (0)
当初始条件为0时,即 则有 L f (t ) sF (s)
小 结
物理本质不同的系统,可以有相同的数学 模型,从而可以抛开系统的物理属性,用 同一方法进行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研究。
通常情况下,元件或系统微分方程的阶次 等于元件或系统中所包含的独立储能元的 个数。
系统的动态特性是系统的固有特性,仅取 决于系统的结构及其参数。
三、拉普拉斯变换
拉普拉斯变换是控制工程中的一 个基本数学方法,其优点是能将时间 函数的导数经拉氏变换后,变成复变 量s的乘积,将时间表示的微分方程, 变成以s表示的代数方程。
拉氏变换的性质
3、复数域的位移定理 若f(t)的拉氏变换为F(s),对于任 一常数a(实数或复数),有
L[e f (t )] F(s a)
at
4、微分定理
设f(t)的拉氏变换为F(s),则
df (t ) L[ ] L[ f ' (t )] sF ( s ) f (0) dt
频率域:频率特性
二、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建立微分方程的步骤:

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控制工程基础

2.1 系统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输入、输出量以及 内部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它 揭示了系统结构及其参数与其性能之间 的内在关系。

静态数学模型 : 静态条件(变量各阶导
数为零)下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代数方 程。反映系统处于稳态时,系统状态有 关属性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控制工程基础

2.2 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线性化的提出: 线性系统是有条件存在的,只在一定的范围内 具有线性特性;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综合是非常复杂的; 对于实际系统而言,在一定条件下,采用线性 化模型近似代替非线性模型进行处理,能够满 足实际。
控制工程基础

非线性系统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控制工程基础

非线性系统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增量方程的数学含义就是将参考坐标的原点移
到系统或元件的平衡工作点上,对于实际系统就是
以正常工作状态为研究系统运动的起始点,这时,
系统所有的初始条件均为零。 对多变量系统,如:y=f(x1,x2),同样可采用 泰勒级数展开获得线性化的增量方程:数的拉式变换
幂函数(Power Function):
函数的拉氏变换及反变换通常可以由拉氏变 换表直接或通过一定的转换得到。
控制工程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
拉氏变换积分下限的说明: 在某些情况下,函数 在t=0处有一个脉冲函数。 这时必须明确拉氏变换的积分下限是0-还是0+, 并相应记为:
控制工程基础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1)当t<0时, ; t>0时, 区间上分段连续。 (2)存在一正实常数σ,使得: 为指数级的; 则函数 在任一有限
的拉普拉氏变换存在,并定义为: F (s) L f (t ) f (t )e st dt 0 s:拉普拉斯算子;Res> ;量纲为时间的倒数 f(t):原函数(时间域)F(s):象函数(复数域) L为拉氏变换的符号;

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3

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3

Uo ( s ) R2 G( s ) K Ui ( s ) R1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3 传递函数及基本环节的传递函数
惯性环节
凡运动方程为一阶微分方程:
d T xo ( t ) xo ( t ) Kxi ( t ) dt
形式的环节称为惯性环节。其传递函数为:
Xo( s ) K G( s ) X i ( s ) Ts 1
运动方程为:
式中,T—微分环节的时间常数
在物理系统中微分环节不独立存在,而是和 其它环节一起出现。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3 传递函数及基本环节的传递函数
无源微分网络
1 ui ( t ) i ( t )dt i ( t )R C uo ( t ) i ( t )R
RCs Ts G( s ) , T RC RCs 1 Ts 1
G( s ) K 1 C , T Cs K Ts 1 K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3 传递函数及基本环节的传递函数
微分环节 输出量正比于输入量的微分。
dx i (t ) x o (t ) T dt X o ( s) 传递函数为: G ( s) Ts X i ( s)

t
0
xi ( t )dt
传递函数为: G( s )
Xo( s ) 1 X i ( s ) Ts
式中,T—积分环节的时间常数。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3 传递函数及基本环节的传递函数
积分环节特点:
.输出累加特性; .输出的滞后作用; .记忆功能。
如当输入量为常值 A 时,由于:
1 t 1 xo (t ) 0 Adt At T T

控制工程基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控制工程基础)54页PPT

控制工程基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控制工程基础)54页PPT
自动控制理论主要研究的问题
分析:在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已经确定的条件下, 对系统的性能(稳定性、稳态精度、动态性能、 鲁棒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性能的途径。
综合:根据系统要实现的任务,给出稳态和动态 性能指标,要求组成一个系统,设计确定系统的 结构及适当的参数,使系统满足给定的性能指标 要求。
2020/4/17
2020/4/17
第二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
8
系统数学模型建立实例
电工系统- R,L,C串联电路
机械系统-机械平移系统
机电系统-恒定磁场他激直流电动机
2020/4/17
第二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
9
机械平移系统示意图
由弹簧-质量-阻尼器组成的
机械平移系统,外力f(t)为 输入信号,位移y(t)为输出
信号,列写其运动方程式。
k-弹簧的弹性系数; m-运动部件的质量; -阻尼器的粘性摩擦系数。
2020/4/17
第二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
10
机械平移系统的基本关系
假设弹簧和阻尼器运动部分的质量忽略不计,运动部件
的质量是集中参数。则运动部件产生的惯性力为:
f1
m
d2y dt 2
设弹簧的变形在弹性范围内,则弹性力为:
第二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
14
相似系统(2)
相似系统的动态特性也相似,因此可以通过研究电路系 统的动态特性研究机械系统的动态特性。
由于电工电子电路具有易于实现和变换结构等优点,因 此常采用电工电子电路来模拟其它实际系统,这种方法 称为电子模拟技术。
在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后,通过数字计算机求解系统的 微分方程(或状态方程)来研究实际系统的动态特性, 称为计算机仿真技术。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系统的数学模型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系统的数学模型

机械控制⼯程基础第⼆章系统的数学模型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基本要求(1)了解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

能够运⽤动⼒学、电学及专业知识,列写机械系统、电⼦⽹络的微分⽅程。

(2)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特点,会求传递函数的零点、极点及放⼤系数。

(3)能够⽤分析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4)掌握各个典型环节的特点,传递函数的基本形式及相关参数的物理意义。

(5)了解传递函数⽅框图的组成及意义;能够根据系统微分⽅程,绘制系统传递函数⽅框图,并实现简化,从⽽求出系统传递函数。

(6)掌握闭环系统中前向通道传递函数、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的定义及求法。

掌握⼲扰作⽤下,系统的输出及传递函数的求法和特点。

(7)了解相似原理的概念。

(8)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法,了解MATLAB中,数学模型的⼏种表⽰法。

⼆、本章重点(1)系统微分⽅程的列写。

(2)传递函数的概念、特点及求法;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3)传递函数⽅框图的绘制及简化。

三、本章难点(1)系统微分⽅程的列写。

(2)传递函数⽅框图的绘制及简化。

概述系统按其微分⽅程是否线性这⼀特性,可以分为线性系统和⾮线性系统。

如果系统的运动状态能⽤线性微分⽅程表⽰,则此系统为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的⼀个最重要的特性就是满⾜叠加原理。

线性系统⼜可分为线性定常系统和线性时变系统。

系统的数学模型是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描述。

对于同⼀系统,数学模型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微分⽅程、传递函数、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及频率特性等等。

但系统是否线性这⼀特性,不会随模型形式的不同⽽改变。

线性与⾮线性是系统的固有特性,完全由系统的结构与参数确定。

系统建模是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

建⽴系统数学模型的⽅法有分析法和实验辨识法两种。

前者主要⽤于对系统结构及参数的认识都⽐较清楚的简单系统,⽽后者通常⽤于对系统结构和参数有所了解,⽽需进⼀步精化系统模型的情况。

对于复杂系统的建模往往是⼀个分析法与实验辨识法相结合的多次反复的过程。

《控制工程基础》课件-第二章

《控制工程基础》课件-第二章

4/21/2023
27
第二章 数学模型
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 泰勒级数展开法
函数y=f(x)在其平衡点(x0, y0)附近的泰勒级数 展开式为:
y
f
(x)
f
(x0 )
df (x) dx
x
(x x0 ) x0
4/21/2023
1 2!
d
2 f (x) dx2
x
x0
(
x
x0
)2
1 3!
d
3 f (x) dx3
4/21/2023
20
第二章 数学模型
➢ 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 可以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如果方程的 系数为常数,则为线性定常系统;如果方程的
系数是时间t的函数,则为线性时变系统;
线性是指系统满足叠加原理,即:
✓ 可加性: f ( x1 x2 ) f ( x1) f ( x2 )
K
J TC(t)
柔性轴 齿轮
粘性液体 C
J —旋转体转动惯量;K —扭转刚度系数;C —粘性阻尼系数
4/21/2023
12
第二章 数学模型
TK (t) Ki (t) o (t)
TC
(t)
C
d dt
o
(t
)
J
d2 dt 2
o (t)
TK
(t) TC (t)
J
d2 dt 2
o (t)
C
d dt
y
f (x10,
x20
)
f x1
f
x1 x10 x2 x20
( x1
x10 )
x2
( x2

控制工程基础第2章答案.

控制工程基础第2章答案.

第2章系统的数学模型(习题答案)2.1什么是系统的数学模型?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哪些?解:数学模型就是根据系统运动过程的物理、化学等规律,所写出的描述系统运动规律、特性、输出与输入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等。

2.2 什么是线性系统?其最重要的特性是什么?解:凡是能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就是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它满足叠加原理。

2.3 图( 题2.3) 中三图分别表示了三个机械系统。

求出它们各自的微分方程, 图中x i表示输入位移, x o表示输出位移, 假设输出端无负载效应。

题图2.3解:①图(a):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在不计重力时,可得整理得将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并注意到运动由静止开始,即初始条件全部为零,可得[]于是传递函数为②图(b):其上半部弹簧与阻尼器之间,取辅助点A,并设A点位移为x,方向朝下;而在其下半部工。

引出点处取为辅助点B。

则由弹簧力与阻尼力平衡的原则,从A和B两点可以分别列出如下原始方程:消去中间变量x,可得系统微分方程对上式取拉氏变换,并记其初始条件为零,得系统传递函数为③图(c):以的引出点作为辅助点,根据力的平衡原则,可列出如下原始方程:移项整理得系统微分方程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并注意到运动由静止开始,即则系统传递函数为2.4试建立下图(题图2.4)所示各系统的微分方程并说明这些微分方程之间有什么特点,其中电压)(t u r 和位移)(t x r 为输入量;电压)(t u c 和位移)(t x c 为输出量;1,k k 和2k 为弹簧弹性系数;f 为阻尼系数。

+-+-C)(t u r )(t u c )(t r )(t x c f1k 2k CR)(t u r )(u c +-+-f)(t r )(t x c )(a )(b )(c )(d R 2R题图2.4【解】:)(a方法一:设回路电流为i ,根据克希霍夫定律,可写出下列方程组:⎪⎩⎪⎨⎧=+=⎰i R u u dt i C u cc r 1消去中间变量,整理得:dtdu RC u dt du RCrc c =+方法二:dtdu RC u dt du RCRCs RCs CsR R s U s U rc c r c =+⇒+=+=11)()( 由于无质量,各受力点任何时刻均满足∑=0F ,则有:cc r kx dt dxdt dx f =-)(dtdx k f x dt dx k f rc c =+⇒()r r c c r c u dtduC R u dt du C R R Cs R R Cs R Cs R R CsR s U s U +=++⇒+++=+++=221212212)(1111)()( 设阻尼器输入位移为a x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写出该系统运动方程r rc c aa c a r c r x dtdx k f x dt dx f k k k k dt dx f x x k x x k x x k +=++⇒⎪⎩⎪⎨⎧=--=-22121221)()()( 结论:)(a 、)(b 互为相似系统,)(c 、)(d 互为相似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s 0
lim
s0
0
d
f (t dt
)
e
st
d
t
lim sF (s)
s0
f
(0)
df (t) dt lim sF (s) f (0)
0 dt
s0
lim f (t) f (0) lim sF (s) f (0)
t
s0
2020/6/21
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22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10)-卷积定理
Lf (t / a)
f (t / a)estdt
0
t a f ( )esa da aF(as) 0
2020/6/21
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15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5)-时间t乘函数f(t)
Ltf(t)dF(s)
ds
dF (s) d
f (t )e st dt
ds ds 0
1
d est
0
s
f(t)est s
|0 0esstd(ft)
f(0)1 ss
0ddtf(t)estd
tf(0)G(s) ss
当初始条件f(0)=0时,G(s)=sF(s)。
2020/6/21
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17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6)-微分定理
若 g(t) dnd,ftn(t) 则 G ( s ) s n F ( s ) s n 1 f ( 0 ) . . s ( . n 2 ) f ( . 0 ) f ( n 1 ) ( 0 )
0
s
2020/6/21
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7
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2)
单位脉冲函数:(幅值1/t0与作用时间t0的乘积等于1)
0
(t)tl0i m0t10
0t和t t0 0t t0
单位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
δ(t) 1/t0
0 t0
t
F (s ) L(t) tl0 i 00 tm 0t1 0e sd t tt l0 i 0 t1 m 0• e s s tt 0 0 tl0 i 0 t1 0 m s1 e s0 t tl0 i 0d d m 0 d d 1 0 t s te 0 st0 t s s 1
当冲击函数的幅值为A/t0,与作用时间的乘积等于A时:
F (s) L A • (t) A
2020/6/21
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8
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3)
单位斜坡函数:
0, t 0 f (t) t, t 0
f(t) 1
单位斜坡函数的拉氏变换:
0
1
t
F ( s ) L f( t ) 0 t s e d t 0 t t s d s t e t s s e |0 t 1 s 0 e s d t s 1 2 t
u(t) 10,,
t 0 t 0
u(t) 1
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
0 t
F (s) L u (t)0 u (t)e sd t t0 e sd t t e s s t0 1 s
幅度为A的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为:
F (s)L A(tu ) A(tu )e sd t tA
L f1(t)*
f2 (t)
L
t
f1 (t
0
)
f
2
(
)d
L
f1 (t
0
)1(t
)
f
2
(
)d
0
f1 (t
0
)1(t
)
f
2
(
)d
e
st
dt
f1(t )1(t )es(t )dt • f2 ( )es d
00
t f1()es d • f2 ( )es d F1(s)F2 (s)
0
0
2020/6/21
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24
常见函数拉氏变换对照表(1)
(t) 1
1(t)
1
s
1
t
s2
e at
1
s a
te at
1 (s a )2
sin t cos t t n ( n 1,2 ,3 ,...) t n e at ( n 1, 2 ,3 ,...) 1 ( e at e bt ) ba
s
ls im 0ddf(tt)estdtls imsF(s)f(0)
0limsF(s) f (0) s
2020/6/21
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21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9)-终值定理
若函数F(s)在虚轴及右半平面没有极点,但极限存在, 则原函数的终值为:
lim f(t)f( )lim s(F s)
L f(t)dt
f(t)dtestdt
f(t)dt1 dest
0
0
s
f(t)dt•est s
| 0 0esst
f(t)dtf1(0)F(s) ss
2020/6/21
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19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7)-积分定理
若 g(t)...f(t)d ()nt
则 G (s) F s (n s)f s 1 n (0 )fs 2 n (1 0 ) .. .f. n s(0 )
0
0
s a
2020/6/21
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10
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5)
正弦函数: f(t)si nt
正弦函数的拉氏变换:
ejt costjsint ejt costjsint
F(s)Lsint sintesd t t 1 e(sj)td t 1 e(sj)tdt
在时间域里直接求解微分方程,难于找出微分方程的系数(由组成系 统的元件的参数决定)对方程解(一般为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 影响的一般规律。
一旦求得的结果不满足要求,便无法从解中找出改进方案(如何调整 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因此这种方法不便于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2020/6/21
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斜率为A的斜坡函数的拉氏变换为:
F(s)L A(tf)A tsd te tA
0
s2
2020/6/21
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9
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4)
指数函数:
f (t) eat
指数函数的拉氏变换:
F ( s ) L e a t e a e tsd t t e (s a ) td t1
2020/6/21
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2
微分方程的求解与不足
微分方程是在时间域里描述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数学模型。
在给定外作用及初始条件下,求解微分方程可以得到系统的输出特性; 这种方法比较直观,特别是借助于计算机,可迅速准确地求得结果。 然而不用计算机,则求解微分方程,特别是高阶微分方程的计算工作 相当复杂。
当f(0)=0,f(1)(0)=0,…,f(n-1)(0)=0时,
G(s)snF(s)
2020/6/21
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18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7)-积分定理
若 g(t) f,(t则)dt
G(s。)F(s)g(0) ss
当初始条件g(0)=0时, G(s) F(。s) s
即函数之和的拉氏变换等于各函数拉氏变换之和。
若g(t)=Af(t), 则 G(s)=AF(s)
即函数的A(实数)倍的拉氏变换等于函数拉氏变换的A倍。
2020/6/21
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12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2)-衰减定理
若g(t)=f(t)e-at, 则 G(s)=F(s+a)。a为实数
F F ft ft•ejtdt
傅立叶反变换:
ftF 1F 2 1 F ejtd
2020/6/21
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5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以时间t为自变量、定义域为t0的函数f(t)的拉氏变换定义为:
LftFs0 ftesd t t
式中:s为复变量,s=+j;
一个函数f(t)可以进行拉氏变换的充分条件(狄里赫利条件)是:
3
拉普拉斯变换
工程技术上常用傅立叶方法分析线性系 统,因为任何周期函数都可展开为含有 许多正弦分量的傅氏级数,而任何非周 期函数可表示为傅氏积分,从而可将一 个时间域的函数变换为频率域的函数- 傅立叶变换。
工程实践中,常用的一些函数,如阶跃 函数,它们往往不能满足傅氏变换的条 件,如果对这种函数稍加处理,一般都 能进行傅氏变换,因而也就引入了拉普 拉斯变换。
拉普拉斯变换是求解线性微分方程的简 捷工具,同时也是建立系统传递函数的 数学基础。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常见函数拉普拉斯变换表 拉普拉斯反变换 利用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
2020/6/21
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4
傅立叶变换与反变换
傅立叶变换:
L f1 (t)*f2 (t) L f1 (t)L f2 (t) F 1 (s)F 2 (s) L f2 (t)*f1 (t) L f2 (t)L f1 (t) F 2 (s)F 1 (s) F 1 (s)F 2 (s)
2020/6/21
第三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23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10)-卷积定理
0
2j 0
2j 0
21js1js1js2 2
余弦函数的拉氏变换:
F (s) L co t s co t e s sd t t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