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先后顺序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总结(一)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总结(一)前言在化学实验或工业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都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了解这些反应的顺序对于正确进行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进行介绍和总结。
正文1. 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可以使物质性质发生改变,常见的化学反应有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2. 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指的是在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中,通过控制不同反应条件或添加不同的试剂,使反应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
以下为常见的化学反应先后顺序的总结:•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验或生产中,常常需要先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将溶液的酸碱度调整到适宜的范围。
•氧化还原反应:在酸碱中和反应后,可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将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进行转化。
•置换反应:一些金属之间可以发生置换反应,将较活泼的金属离子置换出来,得到新的金属化合物。
•沉淀反应:通过将两种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相互反应,生成难溶的沉淀物。
•酸碱滴定反应:通过滴定法,掌握溶液中酸碱的浓度,需要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滴定反应。
3. 例子和应用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实验室中,了解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进行正确的化学合成、分析或研究。
在药物合成中,不同的反应顺序可以产生具有不同活性或功能的药物。
在污水处理中,了解不同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可以帮助有效去除有害物质。
在工业生产中,掌握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可以帮助优化生产工艺,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例如,控制焦炭的燃烧反应顺序可以提高钢铁的冶炼效率。
掌握气相反应的先后顺序可以帮助改进石油加工和催化剂的设计。
结尾通过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并且在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探索新的化学反应顺序也是化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有望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科学和技术进步。
化学反应的发生先后顺序

化学反应的发生先后顺序
化学反应是指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离子或者分子发生的相互作用和重新组合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不同的物质参与反应,它们之间的化学键被打破或者新的化学键被形成。
化学反应的发生先后顺序是依据反应的类型和反应物之间的化学反应速率而定的。
化学反应的发生先后顺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快速反应和缓慢反应。
快速反应是指反应速率非常快,反应物之间的化学键被快速分解或形成,反应往往在数十纳秒或者几微秒内完成。
例如,爆炸反应就是一种典型的快速反应。
缓慢反应是指反应速率较慢,反应物之间的化学键被逐渐分解或形成,反应可以持续数分钟、数小时甚至数天。
例如,酸碱滴定就是一种典型的缓慢反应。
化学反应的发生先后顺序不仅与反应速率有关,还与反应物之间的化学反应机理有关。
例如,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反应速率很快,但是反应物之间的化学键被逐渐分解,反应时间较长。
而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反应速率也很快,但是反应物之间的化学键被快速分解或形成,反应时间较短。
总之,化学反应的发生先后顺序是根据反应的类型和反应物之间的化学反应速率而定的。
不同的反应类型和机理决定了反应的速率和时间,从而影响了化学反应的发生先后顺序。
- 1 -。
化学反应检索

化学反应检索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复分解反应优先氧化还原反应优先水解反应。
其中复分解中中和优先,氧化还原则是性质强者优先,水解自然是双水解优先。
化学反应是指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分子的过程。
在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分子。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其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最常见的为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反应。
水解还原成反应(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水解数存有变化的一类反应。
水解还原成反应的实质就是电子的利害或共用电子对的偏转。
水解还原成反应就是化学反应中的三大基本反应之一(另外两个为(路易斯)酸碱反应与自由基反应)。
自然界中的冷却,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电池,金属炼钢,火箭升空等等都与水解还原成反应息息相关。
水解反应中在有机化学概念是指水与另一化合物反应,该化合物分解为两部分,水中的h+加到其中的一部分,而羟基(-oh)加到另一部分,因而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过程;无机化学概念是弱酸根或弱碱离子与水反应,生成弱酸和氢氧根离子(oh-)(或者弱碱和氢离子(h+))。
工业上应用较多的是有机物的水解,主要生产醇和酚。
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或酯化反应的逆反应。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水解,仅用水是很难顺利进行的,一般在碱性或酸性条件下。
中考化学----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问题归纳

中考化学----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问题归纳1.金属与酸反应金属和酸反应时,较活泼的金属优先反应。
如将锌、铁合金放入稀盐酸中,锌优先与稀盐酸反应。
2.一种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当一种金属遇到混合盐溶液时,金属优先与活动性最弱的盐溶液反应。
最弱的盐溶液反应完后,如果金属还有剩余,金属继续与稍活泼的金属盐溶液反应。
如将Fe放入Cu(NO3)2、AgNO3溶液中,Fe先与AgNO3溶液反应,当AgNO3溶液反应完后,Fe如果还有剩余,继续与Cu(NO3)2溶液反应。
3.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当两种相对活泼的金属与相对弱的金属盐溶液反应时,金属中最活泼的金属优先置换出盐溶液中的金属。
练习:将一定质量铜锌合金的粉末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B.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C.溶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硝酸锌D.滤液中的溶质一定不含有硝酸银【答案】B【解析】A、若所加入的一定质量铜锌合金的粉末完全反应,则所得滤渣中则只含金属银;故A不正确;B、所加入的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滤渣中一定含有银;若铜未能完全与硝酸银反应,则铜的剩余,若铜与硝酸银完全反应,则铜没有剩余,因此滤渣中可能含有铜;故B正确;C、所加入的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故C不正确;D、若所加入的一定质量铜锌合金的粉末完全反应,则所得滤液中的溶质一定不含有硝酸银;若所加入的一定质量铜锌合金的粉末没能把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银剩余,则滤液中的溶质含有硝酸银;故D不正确.故选B.4.酸碱盐相互混合当酸、碱、盐混合相互反应时,酸与碱的反应优先于酸与盐、碱与盐的反应。
如将NaOH溶液加入到稀盐酸、MgCl2的混合溶液中,NaOH先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待稀盐酸反应完,NaOH溶液再与MgCl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练习: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酸碱盐相遇反应先后顺序

酸碱盐相遇反应先后顺序在化学反应中,酸、碱和盐是常见的化学物质。
当酸、碱和盐相互接触时,它们会发生反应,并且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本文将讨论酸碱盐相遇反应的先后顺序。
一、酸和碱反应当酸和碱相遇时,它们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这是一种常见的酸碱反应,也被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的反应可以用下式表示:酸 + 碱→ 盐 + 水其中,酸和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这个反应是可逆的,可以在适当条件下进行反向反应。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和反应是趋向完全的。
二、酸和盐反应在某些情况下,酸和盐会发生反应。
这样的反应可以通过酸将盐中的阳离子置换出来来实现。
这类反应被称为酸盐反应。
例如,硫酸和氯化钠反应产生盐酸和硫酸钠:H2SO4 + NaCl → HCl + Na2SO4这个反应中,硫酸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钠。
酸盐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三、碱和盐反应碱和盐也可以发生反应。
这样的反应可以通过碱将盐中的阴离子置换出来来实现。
这类反应被称为碱盐反应。
例如,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NaOH + NH4Cl → NaCl + H2O这个反应中,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碱盐反应也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常见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四、酸、碱和盐之间的复合反应除了以上介绍的酸碱、酸盐和碱盐反应外,酸、碱和盐之间还可以发生复合反应。
这种复合反应的先后顺序取决于具体的反应条件和物质浓度。
复合反应往往不是简单的酸碱中和,而是更加复杂的化学过程。
复合反应的机理和结果因具体的反应物而有所不同。
例如,当酸和盐溶液混合时,盐中的阳离子和酸中的氢离子可以互相置换,产生新的化合物。
同样,当碱和盐溶液混合时,盐中的阴离子和碱中的氢离子可以互相置换,产生新的化合物。
总结:酸碱盐相遇反应的先后顺序可以简单归纳为酸碱反应、酸盐反应、碱盐反应和酸碱盐的复合反应。
这些反应在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性质非常重要。
高中化学之化学反应先后顺序

高中化学之化学反应先后顺序第一类: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时的反应先后1.向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HCl稀HCl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气体,也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但实际反应时,NaOH先和HCl中和,等NaOH 被反应完后,Na2CO3才能和HCl反应放出CO2气体。
因为CO2会被NaOH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碱时,不可能从里面放出酸性气体(CO2、SO2、HCl等)2.向NH4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NaOH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气体,也能和HCl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OH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NH4Cl才能和NaOH反应放出NH3气体。
因为NH3会被HCl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从里面放出碱性气体(NH3等)3.向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NaOH溶液能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沉淀,也能和H2SO4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2SO4先和NaOH反应,等H2SO4被反应完后,CuSO4才能和Na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
因为Cu(OH)2沉淀会被H2S O4溶解。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在里面产生碱的沉淀[Cu(OH)2、Mg(OH)2等]4.向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Na2CO3溶液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也能和HCl发生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2CO3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CaCl2才能和Na2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在里面产生碳酸盐的沉淀(CaCO3、BaCO3等)第二类:吸收气体或溶解沉淀时的反应先后5.把CO2和HCl的混合气体通入碱溶液[NaOH、Ca(OH)2等] 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溶液,HCl也会与NaOH 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OH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CO2才能和NaOH反应。
高中化学反应优先顺序

高中化学反应先后顺序【规律】一、化合物之间反应得先后顺序问题酸、碱、盐几种物质混合时,酸与盐之间或碱与盐之间都能发生反应,应注意: (1)如果它们之间有氧化还原反应,先考虑氧化还原反应,后考虑复分解反应(2)复分解反应,先考虑酸碱中与反应,后考虑酸与盐之间或碱与盐之间得反应(3)能发生多个同类反应得,生成物电解度越弱得或沉淀物溶解度越小得,先反应【例】:向NaOH、NaAlO2、Na2S2O3得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沉淀得生成情况2NaOH + H2SO4=Na2SO4+Al(OH)3 ↓2NaAlO2+ H2SO4+ 2H2O =Na2SO4 +2Al (OH)3↓Na2S2O3+H2SO4 =Na2SO4 + S+SO2 +H2O2Al(OH)3 +3H2SO4=Al2(SO4)3 +6H2O二、由于实验得实际操作引起得先后顺序问题向悬浊液中滴加溶液或通入气体时,先考虑与溶液得反应,后考虑与体系中固体得反应【例】: 将足量CO2通入KOH与Ca(OH)2混合溶液中,判断反应得先后顺序Ca(OH)2 +CO2 =CaCO3↓+H2O2KOH + CO2 =K2CO3+ H2OK2CO3 +CO2+H2O = 2KHCO3CaCO3+CO2+H2O= Ca(HCO3)2三、氧化还原反应之间得先后顺序问题氧化还原反应得实质就是反应物间发生电子转移得反应,所以氧化剂得电子得能力愈强,还原剂失电子能力也就愈强,两强之间更容易发生电子转移,强强优先。
四、电解池中电极上得放电先后顺序问题电解池得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上吸附得溶液中得阳离子得电子,那么就要考虑溶液中所存在得几种阳离子氧化性得强弱,同时还要考虑电极本身得还原性;若电解得就是某种物质得水溶液,一般不会涉及H+与OH_之后得离子放电得情况五、碱金属化合物中常见得反应先后顺序问题关于Na2O2常常涉及两个重要反应2Na2O2+ 2H2O =4NaOH +O22Na2O2+2CO2 =2Na2CO3+O2应用这两个反应进行化学计算得试题较多,特别就是涉及Na2O2与CO2、H2O得混合物得反应问题、直接认为先就是Na2O2与CO2反应,如果Na2O2有剩余,再考虑与H2O得反应【例】:将16。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原则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原则一、引言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的过程,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反应,以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顺序原则,以及它在实验中的应用。
二、先后顺序的重要性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顺序是指不同反应之间的时间顺序。
正确的先后顺序可以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避免产生意外的化学变化。
如果反应的先后顺序不正确,可能会导致反应物的过早消耗或产物的不完全生成,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先后顺序的原则1. 反应物的浓度高的先反应反应物浓度高的反应通常会比浓度低的反应更快进行。
这是因为高浓度的反应物分子更加密集,相互之间的碰撞机会更多,从而增加了反应速率。
因此,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会先加入浓度较高的反应物。
2. 高温反应优先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高温能够增加反应物分子的动能,使其更容易发生碰撞,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因此,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会先进行高温反应。
3. 先生成的产物反应优先有些反应会生成一些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能会参与其他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会先生成中间产物,然后再进行其他反应。
这是因为中间产物的生成会提供反应的驱动力,促进其他反应的进行。
4. 反应速率较快的反应优先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会选择反应速率较快的反应进行。
这是因为反应速率较快的反应可以更快地达到平衡,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加稳定。
而反应速率较慢的反应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平衡,从而增加了实验的时间和成本。
四、实验应用1. 酸碱中和反应在酸碱中和反应中,我们通常会先加入酸或碱,然后再加入另一种反应物。
这是因为酸碱中和反应是一个快速进行的反应,先加入酸或碱可以更快地达到中和的效果。
2. 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我们通常会先加入氧化剂,然后再加入还原剂。
这是因为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反应速率往往不同,先加入氧化剂可以更快地实现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原则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原则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原则是我们学习化学课程时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它是指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反应物之间的作用与反应产物之间的作用要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进行,以保证反应过程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下面将对该原则进行重新整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按照质量守恒原则确定量数关系。
在进行化学反应之前,我们需要准确地确定反应物的量数关系。
这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之间的质量守恒原则一定会被遵守。
因此,在确定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化学式后,我们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的摩尔质量,并以此确定反应物的量数关系。
二、按照化学平衡原理确定反应条件。
在进行化学反应时,我们需要根据化学平衡原理来确定反应条件。
这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之间的反应速率和反应方向会受到反应条件的影响。
因此,在让反应物接触之前,我们需要仔细考虑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因素,以保证反应能够在最合适的条件下进行。
三、按照活性和化学亲和力确定反应路径。
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反应物之间的活性和化学亲和力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这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活性和化学亲和力会决定反应路径的选择。
因此,在选择反应物时,我们需要考虑它们的相对活性和化学亲和力,以确定最适合的反应路径。
四、按照碳氢化合物的反应顺序确定反应顺序。
在进行有机化学反应时,我们需要根据碳氢化合物的反应顺序来确定反应顺序。
这是因为在有机化学反应中,不同的碳氢化合物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机理和反应速率。
因此,在进行有机化学反应时,我们需要根据碳氢化合物的反应顺序来确定反应顺序,以保证反应顺利进行。
总之,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原则是化学中的一项基础原则。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该原则,我们才能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取得最佳效果。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是指化学反应发生的联系不同的反应,其反应顺序不固定,但反应强度有一定的规律,如何掌握反应强度的规律,而把反应的先后顺序掌握得更加要熟练,这有助于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性和反应的准确性。
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应强度:反应强度是指反应物以某种方式发生反应的能力,反应强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快;反应强度越弱,反应速度越慢。
要掌握反应强度,便可以掌握反应的先后顺序。
2、反应介质:介质是指有机体中存在的物质,不同介质对反应的影响是不同的,要掌握反应的先后顺序,就要熟练掌握不同介质对反应的影响。
3、反应条件:反应条件是指反应的温度、湿度、压强等,不同的反应条件会影响反应速度和反应结果,影响反应强度,要掌握反应的先后顺序,就要熟练掌握不同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4、反应物:反应物是指反应的物质,反应的成功与失败,都取决于反应物的类别、量和质量,因此,要掌握反应的先后顺序,就要熟练掌握反应物的类别、量和质量。
5、反应的时间:反应的时间指反应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的计算对反应的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反应受时间的影响,可能发生变化,因此,要掌握反应的先后顺序,就要熟练掌握反应的时间。
6、反应剂:反应剂是指引起反应的物质,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可以促进反应的发生,改变反应的方式和结果,因此,要掌握反应的先后顺序,就要熟练掌握反应剂对反应的影响。
以上就是化学反应先后顺序的总体情况,要掌握反应先后顺序,必须把这些方面都熟练掌握。
首先,要掌握反应强度的规律,以确定反应先后顺序。
反应强度是反应速度的重要参数,反应强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快,反应强度越弱,反应速度越慢。
为确定反应先后顺序,需要熟练掌握反应物的类别、量和质量,反应介质的类别、量和质量,反应剂的类别、量和质量,反应条件的类别、量和质量,反应时间的类别、量和质量等等。
其次,要熟练掌握反应介质、反应条件和反应剂对反应的影响。
反应介质是反应环境,反应条件是反应时所需条件,而反应剂是引发反应的物质。
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最新整理)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怎么判断!初中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规律哪些反应先进行比如一种金属和多种盐溶液,或多种金属和金属氧化物溶液反应先是酸的反应再是盐的反应,一般来说先与活泼的反应在与不活泼的反应化学反应大致顺序:复分解反应优先氧化还原反应优先水解反应其中复分解中中和优先氧化还原则是性质强者优先,水解自然是双水解优先!优先顺序一般是在铁的反应计算时要经常考虑!关于中和反应优先的解释~现在很多粗中老师都说中和反应优先其实是错的当溶液中存在两种及以上的溶质时每个反应都会进行如在NaOH和Na2CO3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稀HCL 会发生如下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CO2+2NaOH=Na2CO3+H20 NaOH+HCl=NaCl+H2O 生成的CO2会被NaOH全部吸收生成Na2CO3 所以才会说中和反应优先而在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 会发生如下反应2NaOH+CuCl2=Cu(OH)2+2NaCl Cu(OH)2+2HCl=CuCl2+2H20 NaOH+HCl=NaCl+H2O 所以综上所述 中和反应优先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的图像是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B.一定量的石灰石和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C.向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D.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足量的10%硫酸溶液反应试题分析:解答图象题,首先应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量,再看起始点、转折点及走势,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而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所以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不断升高,但反应结束后,过量的稀盐酸有降温的作用,所以温度又慢慢下降,正确,B、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碳酸钙减少的质量越来越大,直至完全反应,质量不再变化,正确,C、向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一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钠就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正确,D、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足量的10%硫酸溶液反应,由于横坐标表示的是稀硫酸,所以刚开始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即两条曲线重合在一起,最终金属镁比铁产生的氢气更多,错误,故选D向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能观察到开始时______,过一段时间______.用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向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先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但生成的氯化钡会马上和硫酸钠反应生成沉淀;然后是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答案是:产生少量的沉淀;产生大量白色沉淀;2HCl+Ba(OH)2═BaCl2+2H2O;Na2SO4+Ba(OH)2═BaSO4↓+2NaOH.酸碱中和反应为什么一定先发生,?应该从反应速率而不是反应平衡角度考虑.水溶液中不同离子的运动速率不同,其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运动速率远大于其他离子(相差至少七八个数量级),因此酸碱中和反应速率远大于其他反应,可以认为水溶液反应中一定是酸碱中和最先。
物质反应的先后顺序

1.简述物质反应的先后顺序?
答:物质反应的先后顺序是:那个最先反应,对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酸碱反应浓度最大的先反应比如CO2通入同量的浓度的KOH、Ba(OH)2、NaAlO2混合溶液Ba(OH)2中OH-的浓度最大最先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然后是KOH 生成碳酸钾最后是NaAlO2生成氢氧化铝,因为是水解出的OH-(水解的程度都很小)再接着通入CO2这时碳酸钾的CO32-浓度大先反应生成碳酸氢钾最后是碳酸钡CO32-浓度很小.最后反应生成碳酸氢钡.对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沉淀的,溶解度最小的先反应溶解度也可以用溶度积来计算比如向含有Cl-、Br-、S2-的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溶度积--溶解度的顺序AgCl﹥AgBr ﹥Ag2S,Ag2S溶解度最小,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然后是Br-生成溴化银,最后反应的是Cl-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最强的最先反应比如向含有Fe2+,Br-,I-通入Cl2气还原性 I-﹥Fe2+﹥Br-这样氯气首先与I-反应生成I2 ,然后是Fe2+生成Fe3+,最后是Br-生成Br2。
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怎么判断!初中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规律哪些反应先进行比如一种金属和多种盐溶液,或多种金属和金属氧化物溶液反应先是酸的反应再是盐的反应,一般来说先与活泼的反应在与不活泼的反应化学反应大致顺序:复分解反应优先氧化还原反应优先水解反应其中复分解中中和优先氧化还原则是性质强者优先,水解自然是双水解优先!优先顺序一般是在铁的反应计算时要经常考虑!关于中和反应优先的解释~现在很多粗中老师都说中和反应优先其实是错的当溶液中存在两种及以上的溶质时每个反应都会进行如在NaOH和Na2CO3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稀HCL 会发生如下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CO2+2NaOH=Na2CO3+H20 NaOH+HCl=NaCl+H2O 生成的CO2会被NaOH全部吸收生成Na2CO3 所以才会说中和反应优先而在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 会发生如下反应2NaOH+CuCl2=Cu(OH)2+2NaCl Cu(OH)2+2HCl=CuCl2+2H20 NaOH+HCl=NaCl+H2O 所以综上所述中和反应优先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的图像是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B.一定量的石灰石和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C.向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D.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足量的10%硫酸溶液反应试题分析:解答图象题,首先应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量,再看起始点、转折点及走势,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而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所以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不断升高,但反应结束后,过量的稀盐酸有降温的作用,所以温度又慢慢下降,正确,B、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碳酸钙减少的质量越来越大,直至完全反应,质量不再变化,正确,C、向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一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钠就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正确,D、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足量的10%硫酸溶液反应,由于横坐标表示的是稀硫酸,所以刚开始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即两条曲线重合在一起,最终金属镁比铁产生的氢气更多,错误,故选D向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能观察到开始时______,过一段时间______.用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向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先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但生成的氯化钡会马上和硫酸钠反应生成沉淀;然后是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答案是:产生少量的沉淀;产生大量白色沉淀;2HCl+Ba(OH)2═BaCl2+2H2O;Na2SO4+Ba (OH)2═BaSO4↓+2NaOH.酸碱中和反应为什么一定先发生,?应该从反应速率而不是反应平衡角度考虑.水溶液中不同离子的运动速率不同,其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运动速率远大于其他离子(相差至少七八个数量级),因此酸碱中和反应速率远大于其他反应,可以认为水溶液反应中一定是酸碱中和最先。
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顺序你了解吗?

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顺序你了解吗?第一类: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时的反应先后1.向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HCl稀HCl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气体,也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但实际反应时,NaOH先和HCl中和,等NaOH被反应完后,Na2CO3才能和HCl反应放出CO2气体。
因为CO2会被NaOH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碱时,不可能从里面放出酸性气体(CO2、SO2、HCl等)2.向NH4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NaOH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气体,也能和HCl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OH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NH4Cl才能和NaOH反应放出NH3气体。
因为NH3会被HCl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从里面放出碱性气体(NH3等)3.向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NaOH溶液能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沉淀,也能和H2SO4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2SO4先和NaOH反应,等H2SO4被反应完后,CuSO4才能和Na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
因为Cu(OH)2沉淀会被H2SO4溶解。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在里面产生碱的沉淀 [Cu(OH)2、Mg(OH)2等]4.向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Na2CO3溶液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也能和HCl发生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2CO3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CaCl2才能和Na2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在里面产生碳酸盐的沉淀(CaCO3、BaCO3等)第二类:吸收气体或溶解沉淀时的反应先后5.把CO2和HCl的混合气体通入碱溶液[NaOH、Ca(OH)2等]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溶液,HCl也会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OH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CO2才能和NaOH反应。
初中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顺序”总结

初中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顺序”总结一、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时的反应先后:稀HCl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气体,也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但实际反应时,NaOH先和HCl中和,等NaOH被反应完后,Na2CO3才能和HCl反应放出CO2气体。
因为CO2会被NaOH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碱时,不可能从里面放出酸性气体(CO2、SO2、HCl等)NaOH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气体,也能和HCl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OH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NH4Cl才能和NaOH 反应放出NH3气体。
因为NH3会被HCl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从里面放出碱性气体(NH3等)NaOH溶液能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沉淀,也能和H2SO4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2SO4先和NaOH反应,等H2SO4被反应完后,CuSO4才能和Na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
因为Cu(OH)2沉淀会被H2SO4溶解。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在里面产生碱的沉淀[Cu(OH)2、Mg(OH)2等]Na2CO3溶液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也能和HCl发生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2CO3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CaCl2才能和Na2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在里面产生碳酸盐的沉淀(CaCO3、BaCO3等)二、吸收气体或溶解沉淀时的反应先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溶液,HCl也会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OH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CO2才能和NaOH反应。
因为Na2CO3会与HCl反应放出CO2气体。
小结:酸性强的气体比酸性弱的气体更容易被碱溶液吸收。
Cu(OH)2会与稀H2SO4反应而被溶解(生成CuSO4溶液),NaOH溶液也会与稀H2SO4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NaOH先与稀H2SO4反应,等NaOH 被反应完后,Cu(OH)2才能被稀H2SO4溶解。
初中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顺序

第四类、金属与金属氧化物与酸溶液反应的先后
氧化物优先,后金属。(金属氧化物 是碱性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碱, 可以理解为显碱性)
如:金属铁和铁锈,铝和氧化铝,铜和氧化铜等 铁锈先反应,反应完成后才有气泡
实战练习:
向NaOH,Na2CO3中滴加HCl 向H2SO4, CuSO4中滴加NaOH 向NaOH,BaCl2中滴加H2SO4
Zn先与CuSO4溶液反应,等 Zn被反应完后,Fe才能与
CuSO4发生反应。因为Zn会 把FeSO4溶液中的Fe元素再
置换出来。
9、金属Fe放入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
Fe可以从Cu(NO3)2溶液中置换出Cu , Fe也可以从AgNO3溶液中 置换出Ag ,但在实际反应时,AgNO3溶液先与Fe反应而被置换 出Ag ,等AgNO3溶液被反应完后,Cu(NO3)2溶液才能和Fe反应 而 被 置 换 出 Cu 。 因 为 AgNO3 溶 液 会 把 生 成 的 Cu 再 反 应 成 Cu(NO3)2溶液。
小结:溶液中有碱时,不可能从里面放
s
出酸性气体(CO2、SO2、HCl等) 中和反应优先
2、向NH4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
分析:NaOH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气体 ,也能和HCl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 HCl先和NaOH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 NH4Cl才能和NaOH反应放出NH3气体。因为 NH3会被HCl溶液吸收。
○ 向AgNO3, Cu(NO3)2中加Fe粉 ○ 向铁粉和铜粉中加入HCl ○ 向加NaOH
向CaCl2,HCl中滴加Na2CO3
小结:易溶性碱比难溶性碱更容易和酸溶 液发生中和。
7、向混有CaCO3沉淀的Na2CO3溶液滴入稀HCl。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总结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总结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它们按照不同的条件和顺序进行。
本文将按照反应的先后顺序总结不同化学反应,并以人类的视角描述它们的过程和影响。
1.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它是指物质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化物的过程。
例如,金属与氧气反应会生成金属氧化物。
这种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比如铁锈的形成。
2. 还原反应:还原反应与氧化反应相反,是指物质失去氧气而得到电子的过程。
还原反应常用于制备金属或还原有机化合物。
例如,铁离子在还原反应中可以被还原为金属铁。
3.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这种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许多生活用品和工业产品的制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例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和水。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的反应。
这种反应在电化学和能源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5.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这种反应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制备中非常常见。
例如,醋酸和乙醇反应可以生成乙酸乙酯。
6. 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物质分解为两个或多个较简单物质的过程。
这种反应通常需要加热或添加催化剂。
例如,过氧化氢可以分解为氧气和水。
7. 双替换反应:双替换反应是指两个化学物质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发生交换的反应。
这种反应在化学实验室中经常发生,例如,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会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
8. 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单体结合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这种反应在合成塑料和合成纤维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乙烯可以聚合成聚乙烯。
9.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涉及离子的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在溶液中经常发生,例如,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
10.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的反应。
这种反应常常伴随着火焰、燃烧或爆炸等现象。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口诀

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口诀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口诀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口诀,化学反应10个优先顺序在化学反应中,优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物质,优先还原氧化性强的物质,溶解度小的物质优先沉淀,酸性或碱性强的物质优先被中和。
1.优先放电原理电解电解质水溶液时,阳极放电顺序为:活泼金属阳极(au、Pt 除外)>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和F-。
即位于前边的还原性强的微粒优先失去电子。
只要有水,含氧酸根离子和F-就不能失去电子。
阴极:ag+>Hg2+>Fe3+>Cu2+>H+>Pb2+>Sn2+>Fe2+>Zn2+>al3 +>Mg2+>Na+>Ca2+>K+。
即位于前边的氧化性强的微粒优先得到电子。
只要有水,一般H后面的离子不能得到电子。
2.优先氧化原理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还原性物质,则加入一种氧化剂时,优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物质。
3.优先还原原理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氧化性物质,则加入一种还原剂时,优先还原氧化性强的物质。
4.优先沉淀原理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几种能与所加试剂形成沉淀的离子,则溶解度(严格讲应为溶度积)小的物质优先沉淀。
5.优先吸附原理任何固体都有吸附气体和液体的特性。
但不同的固体物质对不同的气体或液体吸附能力不同,吸附能力大者优先吸附。
6.优先吸收原理用干燥剂干燥气体或用液体净化气体时,优先吸收溶解度大的气体或易被吸收的气体。
7.优先中和原理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当加入一种碱(或酸)时,酸性(或碱性)强的物质优先被中和。
8.优先结晶原理当将含有多种微粒的溶液蒸发掉一定量溶剂或改变溶液温度(一般为降温)时,溶解度小或溶解度变化大的物质优先析出。
9.优先溶解原理若一种试剂加入到含有多种沉淀的混合物中时,溶解度大的物质先溶解。
10.优先书写原理大多数有机反应(亦有少数无机反应),反应物相同,在同一条件下可发生多个平行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顺序问题一、化合物之间反应的先后顺序问题酸、碱、盐几种物质混合时,酸与盐之间或碱与盐之间都能发生反应,应注意:(1)如果它们之间有氧化还原反应,先考虑氧化还原反应,后考虑复分解反应(2)复分解反应,先考虑酸碱中和反应,后考虑酸与盐之间或碱与盐之间的反应(3)能发生多个同类反应的,生成物电解度越弱的或沉淀物溶解度越小的,先反应例题1:向NaOH、NaAlO2、Na2S2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沉淀的生成情况2NaOH + H2SO4= Na2SO4+Al(OH)3 ↓2NaAlO2 + H2SO4 + 2H2O =Na2SO4 +2Al (OH)3↓Na2S2O3+H2SO4= Na2SO4 + S + SO2 +H2O2Al(OH)3 +3H2SO4=Al2(SO4)3 + 6H2O二、由于实验的实际操作引起的先后顺序问题向悬浊液中滴加溶液或通入气体时,先考虑和溶液的反应,后考虑和体系中固体的反应例: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混合溶液中,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Ca(OH)2 + CO2= CaCO3↓+ H2O2KOH + CO2= K2CO3 + H2OK2CO3 +CO2 +H2O = 2KHCO3CaCO3+CO2 + H2O = Ca(HCO3)2三、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先后顺序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所以氧化剂得电子的能力愈强,还原剂失电子能力也就愈强,两强之间更容易发生电子转移,强强优先。
四、电解池中电极上的放电先后顺序问题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上吸附的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那么就要考虑溶液中所存在的几种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同时还要考虑电极本身的还原性;若电解的是某种物质的水溶液,一般不会涉及H+和OH_之后的离子放电的情况五、碱金属化合物中常见的反应先后顺序问题关于Na2O2常常涉及两个重要反应2Na2O2 + 2H2O =4NaOH +O22Na2O2 + 2CO2=2Na2CO3 +O2应用这两个反应进行化学计算的试题较多,特别是涉及Na2O2和CO2、H2O的混合物的反应问题。
直接认为先是Na2O2和CO2反应,如果Na2O2有剩余,再考虑和H2O的反应例:将16.8g的NaHCO3受热分解后所产生的CO2气体和水蒸气全部通过装有一定量的Na2O2的密闭容器后,充分反应,最后固体质量增加2.9g,求密闭容器内所装Na2O2的物质的量。
1.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lO2(或K[Al(OH)4]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2的量的关系可表示为(C)2. 一、酸、碱、盐、氧化物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例1.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1(OH)4]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O2的体积的关系可表示为()解析:这是酸性气体CO2分别与一组碱性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碱性强者优先反应,题设所给的三种溶液与反应生成的K2CO3、BaCO3碱性强弱顺序为:Ba(OH)2﹥KOH﹥K[A1(OH)4]﹥K2CO3﹥BaCO3,故通入CO2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为:①CO2+Ba(OH)2==BaCO3↓+H2O ②CO2+2KOH==K2CO3+H2O③CO2+2K[A1(OH)4]==K2CO3+H2O+2Al(OH)3↓④CO2+K2CO3+H2O==2KHCO3 ⑤BaCO3+CO2+H2O==Ba(HCO3)2结合各反应原理,显然,正确答案为C。
例2.1 L某混合溶液,可能含有的离子如下表:可能大量含有的阳离子H+ NH4+ Al3+ K+可能大量含有的阴离子Cl- Br- I- ClO- AlO2-往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并适当加热,产生沉淀和气体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则该溶液中确定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要确定其存在可补充做的实验是_____。
解析:这是NaOH溶液分别与一组呈酸性的离子发生的化学反应,酸性强者优先反应,题设呈酸性的三种阳离子与生成Al(OH)3的酸性强弱顺序为:H+﹥Al3+﹥NH4+﹥Al (OH)3,故逐滴加入NaOH溶液发生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为:①OH-+ H+==H2O ②3OH-+Al3+==Al(OH)3↓③OH-+NH4+ NH3↑+H2O ④OH-+Al(OH)3==[Al(OH)4]-结合四个离子反应分析图像:最初加入NaOH既没有沉淀生成,也没有气体生成,则该溶液中含有H+;曲线上升说明此时加入NaOH生成沉淀,则该溶液中含有Al3+;曲线平坦说明此时加入NaOH没有沉淀生成,但虚线说明生成气体,则该溶液中含有NH4+;曲线下降说明此时加入NaOH,Al(OH)3沉淀逐渐溶解。
说明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为H+、Al3+、NH4+,阴离子ClO-、AlO2-与H+、Al3+等不共存,说明溶液中不存在ClO-、AlO2-,而Cl-、Br-、I-无法确定,最后可确定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H+、Al3+、NH4+;不能确定的阳离子是K+,要确定可补做焰色反应的实验。
例3.已知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Zn(OH)2﹥ZnS,MgCO3﹥Mg(OH)2,就溶解或电离出S2-的能力而言:FeS﹥H2S﹥CuS,则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Zn2++S2-+2H2O==Zn(OH)2↓+H2S↑B.Mg2++2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C.FeS+2H+==Fe2++H2S↑D.Cu2++H2S==CuS↓+2H+解析:由于溶解度Zn(OH)2﹥ZnS,当Zn2+与S2-和OH-相遇时,应先生成溶解度小的沉淀即生成ZnS,而不是发生水解相互促进生成Zn(OH)2,选项A的离子方程式错。
由于溶解度MgCO3﹥Mg(OH)2,当Mg2+与OH-和CO32-相遇时,应先生成溶解度小的沉淀即生成Mg(OH)2,选项B的离子方程式正确。
依题意Cu2+、H+、Fe2+等离子结合S2-离子的能力为:CuS﹥H2S﹥FeS ,故选项C、D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
正确答案为A。
例4.将33.6g的NaHCO3 受热分解后所产生的CO2气体和水蒸气全部通过装有一定量的Na2O2的密闭容器后,充分反应,最后固体质量增加5.8g,求密闭容器内所装Na2O2的物质的量。
解析:本题涉及三个反应:①2NaHCO3Na2CO3+CO2↑+H2O↑②2Na2O2+2CO2==2Na2CO3+O2 ③2Na2O2+2H2O==4NaOH+O2↑,可认为CO2的酸性强于H2O,先发生Na2O2和CO2反应,后发生Na2O2和H2O反应。
根据反应式①知,0.4molNaHCO3 受热分解后产生的0.2molCO2气体0.2mol H2O蒸气;根据反应式②知,0.2molCO2 与Na2O2反应后固体增重相当于CO的质量,即固体质量增加5.6g;余下0.2g的固体增重是由H2O 蒸气与Na2O2反应的结果,即增重0.2g相当于H2的质量,根据反应式③知,参加反应的H2O蒸气只有0.1mol;故密闭容器内所装Na2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
感悟:在复杂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体系中,先考虑酸(CO2相当于酸、H+)与碱(OH-)中和反应,后考虑酸与盐之间或碱与盐之间的反应;在含有沉淀的悬浊液中滴加溶液或通入气体时,先考虑和体系中可溶的溶质反应,后考虑和体系中固体的反应;若是生成沉淀反应体系,则沉淀的溶度积或溶解度越小又越容易发生反应生成沉淀;这些均符合强者优先反应的原则,实际上就是化学反应的拔河比赛,谁强势谁胜利,谁强谁先反应。
体验:1.向NaOH、Na[A1(OH)4]、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时生成沉淀的情况?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示:碱性强弱顺序为:NaOH﹥Na[A1(OH)4]﹥Na2CO32NaOH+H2SO4==Na2SO4+2H2O2Na[A1(OH)4]+H2SO4==Na2SO4+2Al(OH)3↓+2H2ONa2CO3+H2SO4==Na2SO4+CO2↑+H2O2Al(OH)3+3H2SO4==Al2(SO4)3+6H2O2.向含有Cl-、Br-、I-、S2-的溶液中逐滴滴入硝酸银溶液时生成沉淀的情况?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提示:各难溶物的溶度积顺序为:AgCl﹥AgBr﹥AgI﹥Ag2S2Ag++S2-==Ag2S↓ Ag++I-==AgI↓Ag++Br-==AgBr↓ Ag++Cl-==AgCl↓3.在复盐NH4Fe(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Fe2++SO42-+Ba2++2OH-==BaSO4↓+Fe(OH)2↓B.NH4++Fe3++2SO42-+2Ba2++4OH-==2BaSO4↓+Fe(OH)3↓+NH3·H2OC.2Fe3++3SO42-+3Ba2++6OH-==3BaSO4↓+2Fe(OH)3↓D.3NH4++Fe3++3SO42-+3Ba2++6OH-==3BaSO4↓+Fe(OH)3↓+3NH3·H2O提示:在水溶液中Fe3+的酸性强于NH4+。
正确答案为BC。
4.将HCl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为什么不能产生沉淀?提示:酸性强弱顺序为:HCl﹥CO2,原因是HCl先和Ca(OH)2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例1.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其中Cl -、Br-、I-的个数比为2∶3∶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3∶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7∶1 B.7∶2C.7∶3 D.7∶4解析:此题溶液中Fe2+、Cl-、Br-、I-与Cl2反应的先后顺序应满足还原性强弱顺序:I-﹥Fe2+﹥Br-﹥Cl-,显然反应后溶液中还剩余Fe2+,则Br-还没有反应,I-全部反应。
涉及离子反应只有2个且先后顺序为:①Cl2+2I-==I2+2Cl-②2Fe2++Cl2==2Fe3++2Cl-设Br-的物质的量为3mol,则Cl-与I-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4 mol,根据电荷守恒,原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为(2 mol+3 mol+4 mol)/2=4.5 mol;依题意反应后溶液中Cl-和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则Cl-的物质的量为3×3 mol=9 mol。
由反应①知:与4mol I-发生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为2 mol,生成Cl-的物质的量为4 mol;由反应②知:与Fe2+发生反应后生成的Cl-的物质的量为9 mol-2 mol-4 mol=3 mol,与Fe2+发生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为3 mol/2=1.5 mol,发生反应的Fe2+的物质的量为3 mol,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为4.5 mol-3 mol=1.5 mol,故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mol+1.5 mol)∶1.5 mol=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