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民族音乐

合集下载

简析西洋打击乐与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对比

简析西洋打击乐与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对比

简析西洋打击乐与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对比1. 引言1.1 西洋打击乐与中国民族打击乐的概念西洋打击乐和中国民族打击乐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打击乐器演奏形式。

西洋打击乐主要是指源于欧洲和美洲的打击乐器演奏形式,如鼓、钹、木琴等,通常用于交响乐团、管弦乐队和爵士乐队等各种音乐演奏中。

中国民族打击乐则是指源于中国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打击乐器演奏形式,如锣鼓、排鼓、木鱼等,常用于民族舞蹈、戏曲、庆典等活动的演奏中。

西洋打击乐强调节奏感和音乐性,通常会通过编排复杂的打击乐乐谱来展现音乐的韵律美和动感;而中国民族打击乐则更注重节奏的稳定和凝练,强调纯粹的打击乐器声音的美感和力量感。

两种打击乐的发展历史、演奏技巧、乐器种类和使用方法等方面均有不同之处,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文化风格和音乐特色。

通过对比和分析西洋打击乐和中国民族打击乐的概念,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表现形式和艺术表达方式,拓展对打击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对比分析西洋打击乐与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差异和共同点,旨在深入探讨两种打击乐的音乐特色和文化背景,并通过此研究促进跨文化音乐交流与合作。

通过比较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音乐元素,探讨不同文化对音乐创作和演奏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人们对音乐的审美视野。

此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人们对打击乐音乐形式的理解和欣赏,更有助于促进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音乐艺术的多元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西洋打击乐和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差异与共通之处,可以更好地认识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和影响,同时也为未来跨文化音乐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音乐风格的差异音乐风格是西洋打击乐与中国民族打击乐的重要区别之一。

西洋打击乐通常注重节奏感强烈、旋律简洁清晰、和声丰富多变的特点,常常被运用于管弦乐队或现代音乐演出中。

其风格偏向于现代主义和实验性音乐,注重技巧性和复杂性,常常展现出独立的打击乐独奏作品,例如《乐器独奏》。

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

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

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中国民族歌曲具有独特的旋律、节奏和音乐表现手法,表达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而西洋音乐在和声、节拍和器乐运用上更加注重对称和精确的表达。

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产生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丰富音乐的多样性。

在西洋音乐中,中国民族歌曲常常通过改编或使用部分旋律元素的方式进行融合和运用。

在音乐文化交流中,一些中国民族歌曲的旋律被引用到西洋音乐中,使得整个作品更具中国风格。

马克斯·布鲁克的《中国天鹅》以中国传统歌曲《卜算子·咏梅》为基础,通过西洋管弦乐的编配和演奏方式,展现出浓郁的中国意境。

在这首作品中,中国民族歌曲的旋律在西洋音乐的和声和节奏中得到延展和发挥,充分展示了两种音乐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除了通过改编和引用旋律的方式进行融合,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运用还包括了合成和创新。

合成是指将传统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结合在一起,通过演奏和编配的方式产生新的音乐效果。

一些乐团和音乐家会使用笛子、二胡等传统乐器与西洋管弦乐团一起演奏,以此展示中国音乐的魅力。

创新则是指将中国民族歌曲的特点和西洋音乐的元素结合,创造出全新的音乐风格和形式。

这需要音乐家具备对两种音乐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技巧,以使音乐融合和创新更加自然和完美。

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和运用不仅展示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通,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两种音乐风格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西洋音乐的广泛传播和接纳,中国民族歌曲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被更多人了解和欣赏。

对于西洋音乐来说,吸纳中国音乐的元素不仅可以丰富其音乐语言和表达方式,也为音乐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可能性。

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既是对两种音乐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是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全球音乐发展的有益尝试。

在全球化和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今天,希望能有更多的音乐家和艺术家通过这种方式,创造出更多融合和创新的音乐作品,为世界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体验。

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特征与区别

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特征与区别

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特征与区别首先,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在音乐元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民族音乐强调对乐器的运用,尤其是弦乐器、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常常以乐器独奏的形式表现出特有的音色和情感。

而西方音乐则以声乐和管弦乐为主要表达形式,重视声音和旋律的运用。

此外,中国民族音乐注重对节奏的控制和演奏技巧的发挥,西方音乐则更注重对和声的运用和表达。

其次,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在演奏方式上也有明显区别。

中国民族音乐常采用古老的传统演奏方式,如弹拨、吹奏和拉奏等,强调以自然的方式表达音乐情感。

而西方音乐则更注重演奏技巧和个人表现力,强调音乐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此外,中国民族音乐在演奏中常注重音乐的即兴演奏和合奏效果,而西方音乐则更注重乐谱的准确演奏和乐队的和谐合作。

另外,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在文化内涵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民族音乐通常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着中国古代哲学、历史和文学的精髓,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而西方音乐则更注重个人情感和情绪的表达,通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世俗主题为主要目标。

最后,在音乐表现手法上,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中国民族音乐常以音乐形象和音乐意境为核心,追求音乐的抽象表达和情感的直接共鸣。

而西方音乐则更注重音乐结构和音乐语言的发展,借助和声、变调和音乐形式的变化,通过音乐的逻辑性和发展性来引发听众的思考和联想。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在音乐元素、演奏方式、文化内涵以及音乐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中国民族音乐注重音乐元素和演奏方式的独特性,强调文化内涵和形象的表达;而西方音乐更注重音乐语言和音乐结构的发展,注重个人表达和艺术性。

两种音乐形式各有特色,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

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

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而西洋音乐则以其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民族歌曲与西洋音乐的融合与运用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从历史背景、音乐形式、创作方式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深入了解这一现象的发展与特点。

一、历史背景中国民族歌曲与西洋音乐的融合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在长期的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音乐家就开始受西方音乐的影响,引进西方音乐的理论和技巧,尝试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进行融合。

而在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文化的逐渐开放,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潮流。

二、音乐形式中国民族歌曲与西洋音乐的融合,主要体现在音乐形式上。

中国民族歌曲通常采用古老的音乐体裁和传统的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

而西洋音乐则更加注重和声、节奏和结构,使用钢琴、小提琴、吉他等乐器。

在融合时,中国民族歌曲往往会引入西洋音乐的器乐编曲和和声技巧,使得原本传统古老的音乐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西洋音乐也会吸收中国民族音乐的节奏、旋律和调式,赋予了西洋音乐更加独特的东方韵味。

三、创作方式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也体现在音乐创作方式上。

传统的中国民族歌曲多以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和诗词歌赋为创作题材,歌词富有意境和抒情色彩。

而西洋音乐则以个人情感、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为创作素材,歌词通常更加直白和内省。

在融合时,中国民族歌曲不仅会吸收西方音乐的创作方式和思维模式,也会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形成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

四、例证分析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在音乐界中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实践案例。

著名音乐家谭盾的《梁祝》音乐剧,就成功地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西方音乐的舞台艺术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和好评。

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

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

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

在我们介绍了中西音乐文化的特点,概述了研究背景和论文意义。

在分别探讨了民族歌曲、民族乐器、传统节日音乐以及民族音乐元素对西洋音乐的影响,并对跨文化音乐交流进行案例分析。

在总结了中西音乐融合的历史和现状,展望了中西音乐文化的未来发展,并提出了对中西音乐融合的启示。

本文旨在促进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拓展音乐创作领域的可能性,丰富世界音乐的多样性,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关键词】中西音乐文化,中国民族歌曲,西洋音乐,中国民族乐器,中国传统节日音乐,中西音乐融合,跨文化音乐交流,中西音乐融合历史,中西音乐文化发展,中西音乐融合启示。

1. 引言1.1 介绍中西音乐文化中西音乐文化是指东方音乐文化和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东方音乐以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传统音乐为代表,古老而深远,注重情感和气氛的表达。

而西方音乐以欧美国家的音乐为主,以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爵士乐等多样化音乐形式为特色,追求和谐、旋律和节奏的完美结合。

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历史悠久,早在古代丝绸之路的时代,东西方就开始了音乐文化的交流。

随着现代交通和信息的发展,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

许多音乐家和作曲家在跨文化交流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融合东西方元素的音乐作品,拓展了音乐的边界,丰富了音乐的形式。

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不仅使音乐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创新性,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通过深入研究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音乐的发展历程,为推动世界音乐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1.2 研究背景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文化交流的深入,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已经成为当今音乐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日益频繁。

八年级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比较

八年级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比较

八年级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比较音乐是人类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不同地域、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形式,本文将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

一、音乐风格和特点中国传统音乐是源自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注重肢体语言、节奏和韵律的完美结合。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音调体系而闻名于世。

它强调五音的平衡和和谐,更注重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哲学思想。

西方音乐则源自欧洲,具有丰富的发展历史和多元的音乐流派。

西方音乐注重对旋律、和声和节奏的表达和探索,强调音色的多变和变化的动态特点。

它重视个体的情感和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有着更强的个人表达风格。

二、乐器的差异中国传统音乐以古琴、二胡、笛子等传统乐器为主要演奏工具。

这些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能够表达出中国音乐独有的韵味和情感。

古琴散发着古老而又深远的音韵,二胡擅长表达浓厚的民族情感,笛子则具有悠扬的音色。

西方音乐使用的乐器更为多样化,包括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

这些乐器在音色和演奏方式上都经过了长期的改进和创新,使得演奏者能够更加灵活地表达自己的音乐感觉。

三、音调体系的区别中国传统音乐采用了五声音阶的体系,即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这种音调体系独特而纯净,音之间的跳跃较小,使得音乐具有稳定而舒缓的特点。

同时,中国传统音乐还注重对节奏和声韵的处理,增添了音乐的表现力。

西方音乐采用的是七声音阶体系,即音阶的每个音之间的跳跃都较为均匀。

这种音调体系使西方音乐具有更多的音乐变化和探索空间,能够表现出更丰富的情感和音乐性。

四、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注重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和与自然的关系。

它强调对道德、伦理和美的追求,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

西方音乐则在古希腊文明的影响下,强调个体和自由的追求,更加注重对个人情感和艺术表现的强调。

西方音乐中普遍流传的爱乐精神也体现了西方文化中个人追求幸福和多样化的价值观。

浅议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区别

浅议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区别

浅议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区别
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民族音乐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的基础在
于五音十二律,西方民族音乐学则基于乐理和调式的分析。

这两种音乐学方法均为探究音
乐的本质,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音乐的解析方法和理解深度上存在差异。

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的根基在于五音十二律,这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核心。

五音十二
律是指五个基本音高,分别是宫、商、角、徵、羽,它们之间共组成十二个半音,构成中
国音乐的基础音型。

而在西方民族音乐学中,乐理和调式的基础是以七个基本音符为单位,组成音阶,而不是五音十二律。

除了基础的音乐元素之外,中国民族音乐理论还强调“情感表达”,这是中国音乐独
有的特点之一。

中国音乐希望通过音乐表达人们的情感、思想以及感受,因此在演出中通
常会有一些传统的经典文学作品或故事来配合音乐,以增强情感的表达。

而西方民族音乐
学则更加注重的是音乐本身的结构和形式,旨在把音乐作品转化为一种传达信息和情感的
媒介。

此外,中国民族音乐还有一些独特的演奏技巧和乐器。

例如,二胡等民族乐器的演奏
中有一些特殊的技法,如双手指奏、双弓奏等,这些演奏技巧在传统中国音乐中非常重要。

在西方民族音乐学中,弦乐器的演奏技巧也非常重要,但弗拉门戈吉他等特定类型的音乐
则使用不同的演奏技巧。

浅谈中西方多声部音乐对比

浅谈中西方多声部音乐对比

浅谈中西方多声部音乐对比浅谈中西方多声部音乐对比摘要:多声部音乐是音乐艺术的高级形式,它的产生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本民族的音乐。

本文试图从声乐作品来分析中国多声部民歌和西方声乐作品复调手法的区别,为我国民族音乐的深入研究,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多声部音乐历史渊源声乐方面复调手法1引言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并且有五千年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辉煌、异彩纷呈的文化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绚丽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更是各族人民音乐智慧的结晶,其中有许多民族至今仍保存并流传着大量的多声部民歌,多声部音乐也是我国音乐百花中的奇葩并且多声部民歌形成了独特的支声复调形式。

在西方音乐史中,宗教音乐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

西方的中世纪音乐可以说史宗教音乐史,它孕育了西方的多声部音乐。

早期复调音乐从奥尔加农、迪斯康特、克劳苏拉、经文歌,到巴洛克时期向主调音乐过度.声乐方面来说从圣咏到众赞歌并形成了康塔塔、清唱剧到后来巴洛克时期的歌剧。

从声乐作品来分析中国多声部民歌和西方声乐作品复调手法的区别来吸取西方音乐的精华对我国传统音乐的研究、整理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2我国多声部民歌的发展我国的多声部民歌世世代代在各民族人民中传唱。

先秦时期,粤西各少数民族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秦统一之后,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度。

由于历代皇帝对少数民族实行“以夷治夷”的统治政策,当时少数民族发展十分迟缓,而且不平衡,直到解放前不少边远地区的聚居村寨,仍处于封建化的过程中,保持古老的文化习俗。

这些习俗保存了多声部民歌,如湘、黔的侗家男女的“踏歌堂”,是为祭祀女性祖神而举行的母系宗谱为纽带的群歌集会活动.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显示,除汉族的多声部劳动号子遍布全国和蒙古族、朝鲜族、俄罗斯族的多声部民歌分布在北方之外,其余均分布在西南、中南和东南各省、自治区,其中尤以粤江干流和各支流流域,涉及广西大部、贵州南部、东南部、湖南西南部。

在这些地区多声部民歌又多分布在长江的中上游地区,这些地区也是各民族风情、传统习俗保持较多的聚居区。

最新-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异同对比 精品

最新-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异同对比 精品

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异同对比不同的文化背景会造就出风格迥异的音乐形式和审美情趣,但是在这些不同的乐器表达和音律构造的缝隙中,人们也能从中感受到异曲同工的妙处。

鉴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之间的异同之处,旨在为研究本课题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中国民族音乐;西方音乐;异同;对比一、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差异之处一文化背景的差异。

我国民族音乐长期以来尊奉的是儒道思想。

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家,生产力在遥远的古代相对比较低下,所以很大程度上依赖着大自然的馈赠,这就使得人们几千年以来都把同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根植于思想观念中,而重视家族亲情和伦理道德的思想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也比较盛行。

而西方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古希腊,那个时候的古希腊正是海洋贸易兴起和实现城邦制的时期,西方人在长期的交易和与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产生了征服自然的想法和观念。

除此之外,因为西方国家遵循城邦制的治理原则,他们把人分为了奴隶主和奴隶等不同的等级,不管是人与人还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西方人的观念中都是主客的关系,不存在平等和和谐的说法。

二演奏乐器的差异。

我国的民族音乐用得非常多的器材都是来自于自然,例如笙箫、二胡以及笛子等乐器,它们的构成非常单一和环保,也正是因为构成简单,所以一定程度上完成不了和声的演奏内容,但是其特有的音色更能表现出我国古典音乐的静谧幽远之感,给人一种独特的听觉享受。

而西方音乐中的乐器一般是使用金属材料来进行丰富和细致的构造,也正是因为工序复杂,所以在音色和和声的表现方面更加具体和生动,能够瞬间把人们带入音乐所表现的情境之中,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三音乐创作的差异。

与我国的民族音乐关注音乐所要表达的美好意境和和谐思想不同,西方音乐更多地把焦点聚集在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之中,所以我国的民族音乐把线条当作主要创作思想,而西方音乐更加注重音乐的逻辑结构。

中国民族音乐因为缺乏全面具体的作曲法则和理论基础而使得很多好的曲目迷失在了时间的长河中,而西方音乐因为有了非常全面具体的作曲规范和理论基础,所以很久远的音乐作品也能留存至今。

浅析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同一性——以《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为例

浅析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同一性——以《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为例

13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SONG OF YELLOW RIVER / 092020在不同的地区,音乐文化有着差异性,或许在听某一首音乐的时候,大众仅仅听得出每个曲子是不同的,仿佛有旋律,节奏的差别,却不知其具体,也不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细微差异,其实音乐是用共性的,也是有着差异性的,一首令人喜爱的音乐,有着自己的风格,性格,随着人们日益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追求,音乐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步与创新,各地区的音乐也在相互交融相互借鉴,而不只是单单各个民族音乐文化独立。

民族音乐对于自己的音乐文化的传承,对外来音乐的包容,理解与选择性吸收,便成为了“音乐全球化”,而这种趋势,是必要的,是会一直产生的,这样对音乐的理解和补充,是会持续向前有力稳步发展的,而作为不同民族的音乐的承接者,要主动继承,积极发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并且客观地接受吸收其他民族文化。

中国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起源及早,是拥有着极强民族特色的优秀音乐。

西方音乐文化,与之完全不同,也有着来自于西方的特有文化特色,但两者仍然有着共同点,同为这个世界的宝贵艺术财富。

民族音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来讲,民族音乐是泛指中国音乐家所创作的音乐和具有中国五声色彩的音乐,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和发扬性。

从狭义上来讲,民族音乐是指各国各民族的音乐,具有各国各民族的特点和风格,它产生于各民族的生活、劳动与生产等,拥有每个民族不同的历史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又称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中国传统音乐,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征。

西方音乐,起源于欧洲,由于欧洲统治阶层对音乐高度重视,使得西方的音乐从十六世纪开始到十八世纪得以快速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结合,让音乐文化得以创新,促进了音乐文化新发展。

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对立面之间相互连接、相互吸引、相互渗透的倾向。

同一性是指两种事物或多种事物能够共同存在,具有同样的性质。

中国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音乐是人类情感和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多元文化的交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风格逐渐混合,相互影响,产生了各式各样的音乐类型和风格。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其本土音乐文化也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的关系。

1.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在古代就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的皇宫音乐以大型宫廷管弦乐为主,表现皇帝威严和文化积淀;民间音乐则以曲艺、民歌、戏曲等为代表,表达了人民生活和情感的真实和深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

在20世纪初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下,中国音乐开始接受西方音乐的元素,逐渐形成了新的音乐风格。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又经历了大规模的政治运动,音乐也受到了影响。

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开始迎来对外开放的新时期,民族音乐也开始重新焕发活力,逐渐发展成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音乐形式。

2.民族音乐的世界传播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一体化,各国之间的音乐文化也开始相互渗透和融合。

中国民族音乐也在这个过程中走向了世界。

首先,中国民族音乐通过世界各地的音乐节、演唱会等文化活动,得以展示和传播。

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音乐节、厦门海峡音乐节等都成为了展示中国民族音乐的舞台。

中国境外的音乐节也开始邀请中国的音乐家和表演者参加,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其次,外国音乐家和旅游者也开始对中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前来学习和观赏。

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音乐大师开始研究中国的音乐文化,借鉴中国的音乐元素来创作他们的音乐作品。

在中国,许多外国音乐爱好者也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民族音乐乐器和歌谣。

最后,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中国民族音乐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广。

许多外国人通过互联网了解中国的民族音乐,甚至成为了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和传播者。

浅谈西方古典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浅谈西方古典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2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18普遍大众中缺乏热度,一方面是流行文化和西方文化更多的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普遍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渐渐听不到传统音乐的声音,这样也导致了传统音乐传承人的老化;另一方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破坏了许多传统音乐长久以来生存的环境,阻碍了其继续向前发展,因此,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作为音乐工作者来说,让大众倾听传统音乐是我们的重任。

(二)现状原因及思考针对传统音乐的保护层面来看,首先,我们从本身的艺术形式来讨论,传承人老化、缺乏年轻继承人是传统音乐面临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可以大力推广“研习班”等教育、传播形式,例如:2017年苗乡侗寨民歌民俗研修班在贵州圆满落幕。

参加研修班的音乐教师们在研习时间里,欣赏了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的精彩表演;参观小黄村侗族大歌博物馆,了解“饭养身,歌养心”的侗族文化;还深入到苗族侗寨之中,向侗族大歌传承人、当地原住民讨教苗、侗族音乐的精髓。

笔者了解到,在这里,即使是年纪小小的孩子们,唱起民族歌曲也是信手拈来。

这种从小就耳濡目染的教育,便是苗族、侗族音乐得以长久传承的原因。

这使参加研习活动的老师们在感悟当地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了解到如何保护、发展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加强如侗族大歌这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音乐课堂中的弘扬与传播,从而也在无形中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埋下了传承人的种子。

其次,从通过加强传播对传统音乐进行保护的层面来讨论,我们可以借助移动互联和数字媒体等快捷方便、全球化的特性,建立“传统音乐线上博物馆”APP,其中包含全球各地的传统音乐文化:九千年前的“贾湖骨笛”360度展示、吴侬软语的南方戏曲欣赏、古今琵琶的对比展示……大众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和学习,发表自己的疑问和观点,点播自己喜爱的传统音乐频道,充满传统气息的界面制作令使用者仿佛真的置身在博物馆中。

同时,也可以在线上了解身边有关传统音乐演出的信息及订购相关演出票,这样既强调保护了传统的乐器文物、也推广了传统音乐文化。

浅谈20世纪中西方音乐关系

浅谈20世纪中西方音乐关系

浅谈20世纪中西方音乐关系整个20世纪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发展的历史,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形态发生巨大转型。

整个社会文化,人们的思考方式,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从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被迫接受外来文化开始,直至今日自主的有选择的接受外国文化。

这期间对于国乐,西乐。

二者之间的关系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过。

一、学堂乐歌之前的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闭关的中国第一次被迫向外敞开国门。

外国文化一拥而入。

这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音乐史学领域也有人主张将此当作中国古代与近现代音乐史的分界点。

因为从这一时刻起,中国古老的传统音乐文化开始不断的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

在此时,在中国有人或有意或无意的开始向国人介绍西方音乐。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清同治,光绪年间的洋务运动的兴起。

清王朝中的一派人,主张推行“自强新政”,强调“师夷长技以制夷”最早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他们走出国门,向西方学习一切认为可以学习的东西。

很自然的。

也见识到了西洋的音乐文化。

他们将他们的所感所悟形之于笔墨。

在很多记载中记载了西洋的乐器,歌舞,音乐会,仪式音乐场面等等多方面的内容。

这一方面文献可见于《小方斋舆地从钞》(王锡棋编刊于1877-1897年间)。

洋务运动人士虽然到西方目睹一个广大的音乐世界。

得出了结论。

即是坚守夷夏之别的礼乐观。

对西方音乐采取不承认不准学的态度。

通过对中西方音乐的对照比较。

初识彼此之异同。

却得出了西乐“然不可以行之中国”的结论。

仅仅只有少数人,在对西方音乐的观照中,开始萌发出微弱的对中国音乐进行改良的意愿。

虽然微弱,但也实属难能可贵了。

虽然洋务派运动没有将西方音乐文化带入中国。

但是在客观上将一种“向西方学习”的思维方式传遍了中国。

洋务运动失败后不久。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即开始倡导维新变法运动。

康有为1989年向光绪皇帝上书《请开学校折》,向皇帝介绍德国的学制。

大力倡导开办新式学校。

在这个奏折中,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必须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科目。

浅议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区别

浅议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区别

浅议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区别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民族音乐都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音乐形式,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音乐理论和表现方式。

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民族音乐的理论和表现方式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音乐理论、表现形式和文化背景等方面,浅议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区别。

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西方民族音乐学在音乐理论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

中国民族音乐理论注重对音乐的旋律、节奏、调式、音域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不同地域的音乐特色和演奏技法的总结和归纳。

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著作《乐府诗集》中有大量关于音乐的记载,其中包括了音律、乐律、五音、六律等概念,以及对民歌、宫廷乐和戏曲音乐的详细描述。

而西方民族音乐学则更加注重对音乐的和声、节奏、旋律以及作曲技法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古典音乐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和系统。

西方音乐理论家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理论体系,如赫尔岑的和声学、拉门瓦尔德的旋律观等,这些理论对西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与西方民族音乐也存在一些区别。

中国民族音乐注重对情感的抒发和民族风格的传承,表现形式多样,如民歌、戏曲、器乐等。

在演奏技法上,中国民族乐器常常采用泛音、滑音、颤音等特殊的演奏技法,以及对音高、音色的处理技巧,使得演奏更加富有个性和表现力。

而西方民族音乐则更加注重对音乐形式、和声结构和作曲技法的创新和发展,在音乐作品中常常运用对位法、复调和变奏等技巧,以及对音乐结构的严谨处理,形成了独特的西方古典音乐形式。

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民族音乐在文化背景上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中国民族音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受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中国古典音乐中的《琵琶行》、《广陵散》等作品,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儒家情怀和道家意境。

而西方民族音乐则更多地受到了希腊文化、基督教文化和启蒙运动的影响,在音乐创作中表现出了西方文化的理性、逻辑和个人主义。

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之比较

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之比较

浅谈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中西方音乐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审美的差异: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

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

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

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

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

如在听《梅花三弄》时,你首先能感受到的是景,然后通过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

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

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

一样是表现人的不屈精神,《命运交响曲》就显得深沉而铿锵了,首先就是通过强节奏的开奏震撼人心。

其次,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的差异: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

而西方古典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

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

就如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讲究的是线条的艺术;西方的绘画讲究的是面,立体,光影的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神韵,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气势。

就如中国的绘画注重写意,似与不似之间;西方的绘画注重写实,表现盛大的场面。

再次,乐器发展的差异:上面提到,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旋律的,所以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是不能演奏和声的。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异同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异同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异同作者:田明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3期摘要:在文化多元化和全球一体化时代背景下,如何认识和接受世界不同文化的融合是一个重要问题。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同样会受到世界文化交融趋势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发展。

创造多元文化音乐和谐共存的局面,首先建立在充分了解不同国家、民族、地区音乐的差异和共性的基础上。

正是基于此,本文就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谈谈二者的异同。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西方音乐;比较作者简介:田明(1980.12-),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音乐学硕士,讲师,从事音乐理论,音乐教育等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3--011.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差异1.1 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

中国民族音乐的文化根源是长期占据社会主流的“儒、道”两家的思想。

由于中国一个农业国家,古代生产力低下,对自然的依赖性较大,所以产生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同时,封建社会强调伦理,注重家族亲情。

儒道两家都从各自的角度分别阐释了“天人合一”的观点。

西方音乐产生于实行城邦制和海洋贸易兴起的古希腊,与农耕社会的中国不同,西方在海洋贸易中形成了人要征服自然的思想观点。

同时,在人际关系方面,由于受到城邦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的影响,认为人与人是异己、对立的关系。

由此,西方形成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主客二分”的传统文化。

1.2音乐形式不同中国民族音乐是线条化的,西方音乐则是立体化的。

中国民族音乐多为单声部音乐,以表现曲调为主,表现出一种线状音乐思维。

注重对音的修饰,如常见滑音、倚音等,同时发挥音高变化的作用,如加花、变奏等手法,来丰富单音的内涵,从而形成情感丰富的音乐作品。

西方音乐则由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存在内在规律的旋律声部并行,也即所谓的复调音乐。

与单声部的中国民族音乐相比,复调音乐由于旋律声部的重叠并行、交相辉映,给人强烈的立体感。

中国民族音乐欧洲音乐体系及其支脉

中国民族音乐欧洲音乐体系及其支脉

• 塔塔尔族抒情歌曲 1、情歌为数最多,此外还有以赞美森林、草
原和故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容的赞歌 2、这类歌曲速度徐缓,曲调多用五声性级进,
并采用装饰性回旋音或反向重复等开展手 法,使旋律华丽流畅
叙事歌
• 俄罗斯族民间流传有大量的叙事歌曲,内 容题材十分广泛,有以战争为主题的,也 有反映了统治阶级压迫下妇女的悲惨命运 和爱情遭遇
常即兴填词 2、结构短小具有方整性,情绪热烈欢快。常
采用旋律移位的手法而构成调式交替或转 调
抒情歌曲
• 俄罗斯族抒情歌曲 1、以反映爱情生活为内容,旋律优美,多采
用二部、三部合唱,或1人领唱、众人合唱 2、歌手们自由地选择自己所乐于担任的声部,
并即兴地为曲调配上和声。唱时各声部自由 组合并随时进行调整,以保持声部的平衡
• 俄罗斯族叙事歌曲多为一曲多词,反复演 唱,常用多声部合唱形式
民族乐器
• 巴扬是在俄罗斯族和塔塔尔族民间广泛流 传的的乐器
• 巴扬具有指法简便,音域宽广、体积小、 易掌握等特点
• 在声音上富有金属性,低音 雄厚并且有很强的穿透力
• 曼陀林 1、曼陀林是在俄罗斯族和塔塔尔族民间广泛
流传的的乐器 2、拨奏弦鸣乐器,琴体呈半梨形,短颈,颈
奔放
艾伦
• “艾伦”是诗歌的意思 • 由歌手即兴编词演唱,音乐结构比较短小,
旋律进行较平稳,与语言音调结合紧密, 演唱以对唱为主,兼有自弹自唱或独唱 • 擅长即兴填词演唱的能手被尊称为“阿肯”
额尔
• 柯尔克孜族民间歌曲的主体,有诵赞歌、 劳动歌、爱情歌、格言歌、宗教歌等
• 唱词多用四行体或两行体,也有多行体, 各行音节数基本相同,有7音节、8音节、9 音节、10音节、11音节等,每段唱词要押尾 韵、首韵

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

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

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西洋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也开始相互交流、融合和运用。

西洋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已经非常明显,而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运用和融合也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的一些方面。

一、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作曲家的作品中的应用在现代作曲家的作品中,中国传统音乐常常是常常第一选择。

例如,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在其《牧神的午后》中,通过对中国古曲《离骚》中的某一个旋律进行变奏,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

而美国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他的多数作品中同样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如《永恒的奏鸣曲》中即取材自中国的《二泉映月》。

二、中国传统曲目在西方乐队的演奏和改编除了现代作曲家的作品,传统的中国曲子在西方各式各样的乐队演奏和改编也是非常常见的。

许多西方大型乐团如纽约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已经多次演奏传统的中国音乐,而且演奏成果也非常惊艳。

比如,纽约爱乐乐团的演奏家纳丁·戈尔斯坦,曾经将单簧管与中国笛、二胡配合演奏出一曲《梁祝惊鸿》。

此曲成为了流传最广的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应用之一,也让西方人民对中华文化和音乐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三、中国民族歌曲在电影和电视剧配乐中的应用在现今的各类电影和电视剧中,中国乐曲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在这之中,也不乏中国民族歌曲的应用。

例如在电影《醉乡民谣》中,中国民族歌曲中的《茉莉花》和《梁祝》被巧妙地应用了进去,后者更是在影片高潮时刻达到了巅峰状态,令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而在电视剧《新三国》中,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总是伴随着各种战场和领袖的气氛。

总之,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和运用已经被广泛应用和接受。

这一趋势既是文化交流和互通的必然结果,也为中西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和音乐交流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增强了两国之间的互信和认识。

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

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

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摘要】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在探讨了西方音乐对中国民族歌曲的吸收、中国民族乐器在西洋音乐中的运用、中西音乐元素的结合、中国民族歌曲与西洋音乐的创新融合以及中国民族歌曲在当前西洋音乐中的应用形式;在分析了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并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流变过程,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民族歌曲,西洋音乐,融合,乐器,中西元素,创新,发展趋势,研究方向,应用形式。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运用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创作方向。

通过将中国的古老乐器、独特音阶和旋律元素融入到西洋音乐的创作中,不仅可以为西方音乐注入新鲜的血液,也可以将中国音乐文化推广到更广泛的国际舞台上。

深入研究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对于推动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进行深入探讨,分析西方音乐对中国民族歌曲的吸收程度和方式,探讨中国民族乐器在西洋音乐中的运用情况,研究中西音乐元素的结合方式,探讨中国民族歌曲与西洋音乐的创新融合形式,并分析当前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应用形式。

通过分析研究,可以揭示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发展趋势,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并总结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推动中西音乐文化交流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发扬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和魅力,促进中西音乐文化的多元融合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融合与运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分析中国民族歌曲在西洋音乐中的运用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世界各国音乐文化的多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民族音乐
音乐是民族情感的血脉,是文化意志的灵魂。

它如同语言一样,具有很强的民族性,随着民族、地域的差异,语法、词汇有诸多不同。

中西方音乐也是如此,这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分不开的。

音乐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文化地域性差异形成的时候,音乐的差异性也就随之产生了。

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明背景,中国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深受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儒家重中庸,讲究中正平和,在音乐上主张“中和之美”;道家重境界,强调无为,在音乐上主张“大音希声”。

这正是我们古典审美意识的基础,即有情感而不狂放,有欲望但却含蓄。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对中国音乐的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以含蓄、淡泊、空灵为上品,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意境,一个美好的意境可以给欣赏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带来思想上的深化和情感上的升华。

西方音乐从浪漫主义晚期起,写作技法日趋繁富。

其对传统的叛逆大致从理查.斯特劳斯开始,经过德彪西的“质的飞跃”,勋伯格的“异化”,一直到斯特拉文斯基、梅西安、斯托克豪森,技法愈来愈精细,其装饰性因素之多欧洲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公认的首部歌剧为1597年在佛罗伦萨上演的《达佛涅》,三年后有上演了《欧里狄克》,早期歌剧最有影响的是蒙泰韦尔迪的《奥尔甫斯》。

17世纪末,斯卡拉蒂创立了那不勒斯乐派,确立了歌剧咏叹调与序曲的三段式。

随着18世纪轻、喜歌剧兴起,大量咏叹调堆砌的正歌剧开始引起观众不
满,继而引发了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歌剧改革,为此作出重大贡献的为德国的格鲁克。

在轻歌剧、喜歌剧盛行后,19世纪上半叶又出现了充满浪漫气息的新歌剧,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在19世纪音乐史上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欧洲歌剧发展的结晶,并在意、德、法三国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三个歌剧流派;
人类早期音乐都比较发达,功用和场合性质也有类似,例如“唱诗”,这是中西方很多民族和文明都发源很早的音乐形式,诗是唱出来的,能唱一定是诗,这种合一,中西无异。

其次,宗教与政治场合,社交场合,都有音乐伴随其中,也是一样。

十六世纪之后,音乐逐步溢出了原来的宗教、礼仪场合,而出现了纯粹欣赏的音乐市场,这与西方近代市民社会的出现是一致,甚至就是市民社会的出现,。

世俗化的浪潮,使音乐可以“玩”,可以私人拥有,大大促进了音乐的发展。

中西方音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乐器种类、演奏技巧都发展缓慢,虽然各自已经表现出乐器个性上的鲜明差别,例如中国的编钟与古希腊的竖琴是截然不同的乐器,但总体来说大家都比较朴素地,乐器个性独立,种类不够丰富,这都是事实。

到西方的巴洛克后期,音乐的丰富性逐步呈现,小提琴的出现是一件大事。

这种乐器不仅音色惊艳,音阶表达精准,而且变化极为多端,适合表现非常复杂细腻的情感,以及高难度技法的追求。

而另一方面,小提琴又容易成为乐队齐奏方面的主力军,其地位无有匹敌者。

这是硬件的保证。

随后,大提琴、中提琴、各种各样的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敲击乐器都运用到乐队演出上来,乐器的改革,同时塑造了一大批顶尖的演奏家,他
们能以惊人的才华把乐器的质感和表现能力,推至极致,给人带来无穷的享受。

这一点,中国民乐演奏家也是普遍承认,并且主动去学习,融入国乐演奏中的。

中西音乐渊源各异,除了因民族性所产生的色彩差异之外,主要表现于中国音乐注重的是情韵,而西洋音乐注重的是和谐。

西方人爱玩交响乐,台上的乐手和乐器越多越显得气派;中国人不这样也能取得同样的艺术效果,一把琵琶就能弹出悲壮的垓下之围,一架古筝就能奏出连海之春江潮水,一只古埙就能吹出千古兴衰之幽思。

从音乐文化的角度,对中西音乐的曲式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中国音乐自愉自得,故不在乎形式,以线型发展为主;西方音乐重逻辑论证,故注重形式,讲究结构,这两者的差异,其实是由中西音乐审美追求的不同所决定的。

通过对中西方音乐的比较,使我们了解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不是孤立存在发展的,它与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对其研究时,应全方位、动态地进行。

在这种比较文化研究中首要的是加深民族主体意识、立足民族文化之土壤,客观看待西方文化和艺术,从中汲取积极的精神为我所用,这是比较文化进行的目的。

总之,中国音乐有中国音乐的魅力,西方音乐有西方音乐的情怀,虽然有差异,但我相信,通过中西方音乐的交流就一定能创作出更好的音乐,为我们呈上更大的听觉盛宴!
参考文献:
【1】杨萌浏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2】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3】《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孙继楠,周柱铨主编【4】《中国音乐通史简编》郑祖襄著
【5】《琴史出编》许健著
【6】《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
【7】《西方音乐史》保罗·朗多尔米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