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血液与循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血10%:400-500ml,对循环血量没有太大的影响
失血20%: 失血30%:

四、输血与血型
1、意义:补充血量,恢复正常血压,并能反射性地提
(一)输血的原则和意义

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心血管的活动和改善机体 的新陈代谢。临床上对于象急性大失血等病输血是重要的 抢救措施和治疗方法之一。
●形态: 哺乳类、人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无核、无其他 细胞器,人的红细胞平均直径为 7.5μm,中央较薄 (1.0μm),周缘较厚(2.0μm)。细胞以无氧酵 解的方式产生ATP供能。 ; 其他低等脊椎动物:圆球形、有核 ● 主要成分: 血红蛋白(Hb)— 氧载体 早期红细胞(有核和其他细胞器)→ Hb 迅增 → 细胞器均被挤出细胞 核、线粒体、高尔基体、内 质网、核糖体等)




思考:放疗为何要同时使用抗生素?
放疗 → 白细胞停止新生 → 微生物猖獗繁殖旺盛 → 口腔、大肠甚至肺叶出现溃疡。

无颗粒细胞:无特殊染色颗粒,核大、圆、不分叶
● 单核细胞:占1-7% ,吞噬能力强大;到达组
织后特化为 巨噬细胞(结缔组织细胞),巨噬细胞 的吞噬能力更强;寿命长(数月至数年); 参与机 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 淋巴细胞:占20-40%,参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异位起搏点:产生异位节律的部位。
2、心脏的传导性
引起全心各部分的兴奋与收缩,心肌的这一特性就是心肌
(1)定义:心脏起搏点发生的兴奋,能够传播到全心,
的传导性。
(2)特殊传导组织: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细
胞内肌原纤维很少或完全缺乏,产生和传导兴奋的能力较
强,没有收缩能力。包括窦房结、前中后三条结间束,房 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纤维。

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嗜中性粒细胞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3、血小板
形态:小、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无核; 碟形,直径3微米,内含许多颗粒。 来源 哺乳类:骨髓巨核细胞表面脱落碎片; 其他脊椎动物:完整有核的血栓细胞 作用:形成止血栓 促进 血凝 数量: 10~30万/mm3 (100~300)×109 /L
2、 白细胞 ● 无色(无Hb);
● 数量少:平均为7000个(4000-10000)/mm3 ;
● 形态:较大、球形、有核; ● 变形运动 → 游走性; 毛细血管(血液)←→ 组织(组织液) → 淋巴管(淋巴液) → 心脏;
● 分布: 血液、组织液、淋巴系统、结缔组织
白细胞类型 — 两大类 ,六小类


二、血压的概念及其测量

1、血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
的侧压力。 血压的测定以大气压为起点,用血压高于大气压 的数值来表示,单位为帕、千帕或mmHg表示。
生反应的抗体,称为凝集素。 4、红细胞凝集:将含有不同凝集原的血混合,将会发生 红细胞聚集成簇,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
(三) ABO血型
1、分类:
ABO血型系统是由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A和凝
集原B决定。分成四类:

A型:红细胞膜上只含凝集原A
B型:红细胞膜上只含凝集原B
AB型:同时存在A和B两种凝集原
心电图。

P波:反映左右心房的兴奋过程即心房去极化过程的电位 变化, 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先后兴奋时的去极化过程。 T波:反映心室复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 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所需时间 (房室传导时间)。P-R间期延长表示房室传导阻滞 S-T段:正常时它与基线平齐,因为这时心室肌已全部兴 奋,处于去极化状态,各部之间无电位差。

Rh阴性:红细胞表面无(极少有)Rh因子;
特点: ◆ Rh阴性的血浆中也无Rh抗体; ◆ Rh抗体 — Rh抗原诱导下才产生
◆ Rh血型的临床意义 输血:Rh阳性血 → Rh阴性的人 第一次接受输血 不发生凝集(受血者体内无Rh抗体); 但输入的Rh因子诱导受血者体内产生 Rh抗体; 第二次接受输血 — 发生凝集反应;

2、输血原则:供血者的红细胞中的凝集原和受血者
血清中的凝集素能否相互作用而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一
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二)人类的血型
1、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的抗原类型。ABO血型和 Rh血型. 2、凝集原: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的特异糖蛋白抗原, 称为凝集原。
3、凝集素:血浆中存在着能与红细胞膜上相应凝集原发
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是心脏兴奋和搏动的起源地。
潜在起搏点:正常心脏内,除窦房结外,其他自律组织自律性较低,通常
又处在窦房结传出的兴奋控制之下,其本身的自动节律性表现不出来,称为潜在 起搏点。
异位节律: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动节律性异常降低或正常的节律
性传导发生障碍时,或窦房结的活动虽然正常,但其它自律组织的自律性异常升 高时,这些部位就可能比窦房结先发生兴奋而控制心跳的节律,这种不是来自窦 房结的节律,称为异位节律
第三章 血液与循环
第一节
血液的结构与功能
一、血液的组成

(一)血浆 血浆是淡黄色、粘稠、半透明液体 .约占血液体积的55%(男53%, 女58%),其中92%是水,其余是溶于水的晶体和胶体物质。血浆中的晶体 主要是盐类,包括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磷酸氢二钠、磷 酸二氢钠。 血浆的胶体物质是为血浆蛋白,含量为6-8%.每100ml血液中约含血 浆蛋白4g。血浆蛋白中主要有三种蛋白,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血浆中还含有其他一些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少量脂肪、维生素、 酶、激素、各种代谢产物如尿酸、尿素。在空腹时每100ml血液中含葡萄 糖100mg。
(二)血液的细胞成分
●1、红细胞: 颜色: 红色,因含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 数量最多: 成年男子 450~550万/mm3 (4.5~5.5)×1012/L 女子 380~460万/mm3 (3.8~4.6)×1012/L 婴儿、高山地区居民高 510~660万/mm3 (5.1~6.6)×1012/L 寿命短:用同位素Fe标记骨髓中的红细胞,跟踪带有放 射性的红细胞,就可查出这些红细胞的动向和寿命,人红细 胞的寿命约为120d。死亡率高 ,300万/秒 ,衰老死亡的 红细胞由肝、脾巨噬细胞吞噬。 补充:骨髓 — 造血能力强;


源自文库
四、 心动周期
(一)心动周期和心率
1、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
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心房 心室 每个格代表0.1秒,涂成绿色的代表收缩期,蓝色代表舒张期
2、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成年人的心率平均每 分钟75次。
(二)心脏射血的过程
1、心房的兴奋和收缩
几分钟内就由可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 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此过程称为血液 凝固,简称血凝。
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块周围析
出的淡黄色液体。
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2) 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重要作用是使纤
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3)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 白原在凝血酶、钙离子和纤维蛋白稳定因子的催化下 形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O型:既不存在凝集原A也不存在凝集原B
2. 检测方法:在双凹载玻片上分别滴一滴抗A血清、抗
B血清,然后在每种抗血清中分别滴加一滴受检者稀释的血 液,使红细胞和血清混匀并静置几分钟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有无凝集现象。
父(母)
母(父)
子女
O
A
O
O
O
A或O
B
AB A B A A B AB
O
O A B B AB AB AB
第二节 血液循环 一、心脏的基本结构
二 、心脏的生理特性:
1、心脏的自律性

定义:脱离神经支配或离体的心脏,在适宜条件下仍能发生节
律性的舒缩活动,表明心脏具有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这种 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

自律细胞:也称自律组织,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再传导到 组成:窦房结、心房传导组织(结间束、房间束)、房室瓣膜
其它细胞。

内的心肌纤维、房室交界、心室传导组织、浦肯野纤维。其中窦房 结的自律性最高,每分钟100-120多次,房室束和浦肯野纤
维最低。
窦性心率:由窦房结控制的心率,称为窦性心率。一般在60-80次/分
钟。
窦性心率过速:窦性心率大于100次/分钟。 窦性心率过缓:窦性心率小于60次/分钟。
三、心电图及各波的生理意义

心电图: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经特殊传导组织, 依次传向心房肌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的同步兴奋。 这种生物电的变化可通过心脏周围的传导组织和体液,
反映到身体表面,使身体个部分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出
现有规律的点变化。通过放置在人体一定部位的敏感 电极,可以连续记录到这种心脏点变化的波形,称为
A. 颗粒细胞:细胞质含特殊染色颗粒 ● 嗜酸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 ● 嗜中性粒细胞; B. 无颗粒细胞:● 单核细胞; ● 淋巴细胞; ● 杀伤细胞

颗粒细胞: ● 嗜酸性粒细胞; 1-4%,酸性染料 → 桔红色; ● 嗜碱性粒细胞; 0-1%,碱性染料 → 深兰色; ● 嗜中性粒细胞;50-70%,同时被酸、碱性染料 → 紫红色 作用:主要是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免疫 、保护 炎症:聚集感染部位 → 吞噬细菌 → 同归于尽
二、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 运输功能:血液的运输是机体物质运输的主
要手段。


维持稳态: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防御机能:含有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
细胞、各种免疫抗体和补体系统。
• 止血机能:含有凝血因子。
三、血量:

定义:机体中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是血浆量和血细
胞的总和。 一般占全身体重的7%-8% 男性:5.0-6.0L;女性:4.5-5.5L 血量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
B或O
A或B A或O B或O A或B或AB或O A或AB或B A或B或AB A或B或AB

(四) Rh血型 定义:根据红细胞膜上Rh因子建立的血型系统称为Rh血型。 Rh因子:把大部分人的红细胞膜上存在具有与恒河猴红细胞膜上相 同的抗原,称为Rh因子。 类型: Rh阳性:红细胞表面有Rh因子;
胎儿Rh因子症:孕妇 Rh阴性 胎儿 Rh阳性(父亲阳性) 胎儿血细胞(阳性 — 含Rh因子) ↓血渗(怀孕后期、分娩时偶有发生) 母体 ↓ 母体产生Rh抗体 ↓(抗体 — 通过胎盘) 第二胎胎儿(通常仍为Rh阳性) ↓ 胎儿红细胞凝集 → 严重贫血、死亡 治疗 — 彻底换血
五、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血液从血管流出后,
3、心肌的兴奋性
心脏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4、心肌的收缩性
心肌细胞发生兴奋后,通过兴奋-收缩偶
联引起细胞内肌丝的相互滑行,造成心肌纤维 的缩短,称为心肌的收缩性。
4、心肌的收缩性
(1)定义:心肌细胞发生兴奋后,通过兴奋收缩偶联引起细胞内肌丝的相互滑行,造成心 肌纤维的缩短,称为心肌的收缩性。



血管分类及功能

2、静脉:从肺和其他组织输送血液回心脏的管 道称为静脉。微静脉,小静脉。中静脉等各级静 脉和对应的动脉血管相比,血管口径较粗,故容 量较大。管壁较薄,故易扩张。被称为容量血管, 起贮血库的作用。

3、毛细血管:位于微静脉和微动脉之间。一般长约 1mm,直径为7-9微米,刚刚使红细胞通过。数量多, 遍布全身,深入每个器官和组织,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毛 细血管网,据估算人体毛细血管全长大约96000km,可 以说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管壁薄,仅有一层扁平内皮细胞, 其外有一薄层基膜,通透性很大。是血管内血液与血管外 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血流速度非常慢,给物质交 换提供了足够的时间。 微循环:在生理学上成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循环为 微循环
2、心室的兴奋和收缩(等容收缩期、快速射
血期、减慢射血期)
3、心室的舒张(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
减慢充盈期)
二、 血管


(一)各类血管的特点
1、动脉:从心脏输送血液出去的管道称为动脉内,
动脉分出各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最后到微动脉。 大动脉:管壁厚而坚韧,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因 而富有弹性和扩张性。被称为弹性贮器。 中动脉:口径逐渐变细,管壁逐渐变薄,弹性纤维 逐渐减少,平滑肌纤维逐渐增多。 小动脉和微动脉:弹性纤维较少,弹性较小,随心 脏收缩和舒张口径变化较小,从而产生血流的最大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