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三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注 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注意
【本章重点】
1.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与转移);
2.注意的理论(过滤器、衰减和中枢能量理论);
3.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
4.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4.1 复习笔记
一、注意的概述
(一)注意
1.定义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在注意时,不仅心理活动指向于一定的对象,而且还集中于一定的对象。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与认识过程难以分开的、有时与意志相关联的一种意识活动状态。
2.注意的基本特征
注意具有两个基本特征:指向状态和集中状态。注意的指向状态和集中状态表明注意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
(1)指向状态
注意的指向状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总是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事物,而离开或忽略其他对象。注意的指向状态有两种情况:
①某一心理活动指向一定的对象,去感知它,回忆它或思考它等等;
②几种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一定的对象。
(2)集中状态
注意的集中状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停留在被选择事物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离开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保证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注意的集中状态可以用心理努力的程度来表示。有两种情况:
①在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共同集中于一定的对象;
②同一种心理活动不仅指向于一定的对象,而且维持着这种指向,使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
注意的指向状态和集中状态是注意状态的两个方面。注意指向状态是注意集中状态的前提和基础,注意集中状态是注意指向状态的体现和发展,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3.注意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注意是人类信息加工的一个重要成分。没有注意的参与,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都将是不可能的。注意是人们进行学习,获得知识,取得劳动成果的必要条件。
(二)注意的生理机制
注意的生理机制是很复杂的,它与脑干网状结构、边缘叶和大脑额叶等脑组织密切联系。
1.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激活系统被认为是保证觉醒和注意的最泛化状态的脑结构。
2.大脑的激活状态是选择性注意的必要条件。选择性注意必须有更高位的脑组织——边缘叶和大脑额叶的参与。边缘叶中的海马和尾状核称为是有机体实现选择性注意的重要器官,抑制无关的习惯化的刺激的信号进入大脑,而对新的有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
3.大脑额叶的作用是直接参与主动注意和集中注意。
(三)注意的理论
1.过滤器模型
过滤器模型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布洛德本特(D.E.Broadbent,1958)提出来的。
(1)该理论认为注意犹如一个过滤器,它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对输入的信息起筛选的作用,以防止信息传送道因有限的通过能力而超载。过滤器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的,即让一个通道工作,接受信息,另一个通道就关闭。因此该理论也称为单通道模型。
(2)过滤器选择作用并不是随机的,新异的刺激、较强的刺激、具有生物意义的刺激、为人所期待的刺激易于通过过滤器,受到注意。
2.衰减模型
衰减模型是美国心理学家特瑞斯曼(A.M.Treisman,1960)在修正过滤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该理论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工作。接受信息的通道不是单通道,而是双通道,即注意的信息并不是完全被过滤掉,而是被衰减,强度减弱了。对个人特别有意义或对象十分熟悉的刺激,由于其接受阈限低,因此即使这些信息被衰减,也可能被对象识别。这种模型比过滤器模型更有弹性,能解释更多的现象。
3.中枢能量理论
中枢能量理论由卡尼曼(D.Kahneman,1973)提出。
(1)该理论不同于上述模型,它不是把注意的有限性看作是信息通道的接受有限,而是看作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能量或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用能量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
(2)资源的分配决定注意的取向。
资源的分配受下列4个因素制约:受制于唤醒因素的可能的能量;当时的意愿;对完
成任务所需能量的评价;个人的长期倾向。
(3)根据该理论,能量或资源的分配可进一步分为资源限制过程和材料限制过程。
①资源限制过程是指其作业受到所分配的资源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其作业能顺利进行。
②材料限制过程是指其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的影响,即使分配较多的资源也难以顺利完成任务。
(4)该理论能较合理地解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现象,如一心二用。一个人能同时做两种事而不受干扰,这是因为这两种活动所需资源未超过个人能量分配的资源总和。
二、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1890年威廉·詹姆士(W.James,1842~1910)在其《心理学原理》中提出注意的双重系统假设,即把注意区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为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预先有一定的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为随意注意。
现代电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这两种注意状态下的脑电活动是不同的,从而支持了注意的双重系统假设。
(一)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因素,同时这两方面的原因也是密切联系的。
1.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①任何相当强烈的刺激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注意,强烈的刺激物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
是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在引起无意注意时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②刺激物的相对强度,是指这个刺激物与其他刺激物的强度相比较而言。一个强烈的刺激物如果在其他强烈刺激物构成的背景上出现,就可能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相反,一个不甚强烈的刺激物,如果在没有其他刺激物的背景上出现,则可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之间的强度、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别特别显著,特别突出,就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活动的刺激物、变化的刺激物比不活动、无变化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4)刺激物的新异性
新异性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一个重要原因。习惯化刺激就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好奇心是指人们对新异刺激的注意和探求。
2.人的内部因素
(1)需要和兴趣
凡是能满足一个人的需要和兴趣的事物,都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因为这些事物对他具有重要的意义。
(2)情绪状态
凡能激起某种情绪的刺激物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此外,当一个人心胸开朗,心情愉快,平常不太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这时也很容易引起他的注意;当一个人无精打采或过于疲劳时,平常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这时也不会引起他的注意。
(3)知识经验
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保持注意有着巨大的意义。新异刺激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