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食品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书食品

课程设计书食品

课程设计书食品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食品的基本概念、分类、营养成分、保存方法等;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分析食品的营养价值、判断食品的品质和安全、制作简单的食品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关注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尊重劳动和生命。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学生将能够:一、定义食品的基本概念,区分不同类型的食品;二、描述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三、解释食品保存的原理和方法;四、分析食品的营养价值,判断食品的品质和安全;五、制作简单的食品,展示烹饪技巧;六、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关注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七、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食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食品保存方法、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品质判断、简单食品的制作、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关注。

我们将教学内容按照以下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一、食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二、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三、食品保存方法;四、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品质判断;五、简单食品的制作;六、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七、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关注。

三、教学方法我们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案例的分析,实验的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食品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我们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用于提供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多媒体资料用于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实验设备用于开展实验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这些教学资源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我们设计合理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食品生产与控制课程设计

食品生产与控制课程设计

食品生产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食品生产的基本流程、关键环节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食品生产中的危害因素,了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法规要求。

3. 学生能够了解食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如HACCP、ISO22000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食品质量控制方法,分析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食品生产流程,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市售食品进行安全评价,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食品安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树立食品安全意识。

2. 学生能够养成关注食品质量、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良好习惯。

3. 学生能够增强对国家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的认同,提高法制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食品生产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对现实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较为关注。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使其成为具备食品安全素养的公民。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食品生产概述- 食品生产的基本流程- 食品生产的关键环节2.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食品中的危害因素-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ISO22000等)- 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3. 食品质量控制方法与技术-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常用质量控制方法(如检验、监控、追溯等)- 食品质量控制技术(如快速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等)4.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 历史食品安全事件分析- 当前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讨论5. 食品生产流程设计与质量控制措施- 设计简单的食品生产流程- 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6. 食品安全评价与意识培养- 市售食品的安全评价方法- 培养食品安全意识与行为习惯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食品生产概述第二周: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1)第三周: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2)第四周:食品质量控制方法与技术第五周:食品安全案例分析第六周:食品生产流程设计与质量控制措施第七周:食品安全评价与意识培养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第三章“食品生产与质量控制”相关,涵盖第三章第一节至第五节的内容。

食品质量与安全标准课程设计

食品质量与安全标准课程设计

食品质量与安全标准课程设计精品管理制度、管理方案、合同、协议、一起学习进步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学设计题目:胡萝卜酸奶质量标准研究院系: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学生姓名:春雷红超学号: 200806020012专业班级: 08食品质量与安全(1)班指导教师:杜娟2010年12月20日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 设计背景 (4)1.1胡萝卜酸奶及其质量安全现状 (4)1.2 胡萝卜酸奶质量标准概述 (5)1.3胡萝卜酸奶质量标准在我国生产中的应用 (5)2.2 胡萝卜酸奶质量标准中要求的项目。

(6)2.3 试验方法的确定(未完待续) (7)3. 方案实施 (7)3.1前言 (7)3.2 范围 (8)本标准针对胡萝卜酸奶行业标准的缺失进行设计,通过对胡萝卜酸奶范畴的界定,本标准的范围是胡萝卜酸牛乳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签、包装、运输、贮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牛乳或羊乳为原料,添加了胡萝卜制品的辅料,使用含有保加利亚乳、嗜热链球菌杆菌的菌种发酵制成的产品。

(8)3.3要求 (8)3.4试验方法 (9)3.5 检验规则 (9)3.6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10)5. 收获与致谢 (16)6. 参考文献 (16)1. 设计背景1.1胡萝卜酸奶及其质量安全现状胡萝卜酸奶是以牛乳或羊乳为原料,添加了胡萝卜制品的辅料,使用含有保加利亚乳、嗜热链球菌杆菌的菌种发酵制成的产品。

胡萝卜是当前流行的保健蔬菜,它含有显著高于其他蔬菜的重要营养素,胡萝卜具有防治多种疾病的功效,如VA。

缺乏症、肺结核、营养不良、贫血、小儿软骨病、食欲不振、眼干燥症、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能够降压、抗炎、强心、抗过敏、防癌抗癌等。

酸奶则易消化、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多的保健功能,如改善肠道菌群以防止肠道疾病、降胆固醇以防止心血管疾病、抗肿瘤、延长衰老等。

当前在研究开发保健食品中,常常把具有良好保健功能的食品原料进行科学研究,合理配比和精细加工,使之具有更全面的保健功能。

关于食品推荐的课程设计

关于食品推荐的课程设计

关于食品推荐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食品分类的基本知识,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健康影响。

2. 学生能够结合课本内容,识别并描述不同食品的特点及其适宜人群。

3. 学生理解食品推荐的原则,能够结合个人需求,合理推荐食品。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食品标签,获取食品相关信息。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搜集、整理、分析食品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向他人推荐食品,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关注食品健康、科学饮食的良好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3.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食品安全和营养的重要性,关注社会食品安全问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课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课程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主动参与,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以课本第三章“食品安全与营养”为基础,具体安排如下:1. 食品分类与营养成分:介绍食品的分类方法,分析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重点讨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功能性营养成分。

2. 食品标签解读:教授学生如何识别食品标签,了解其包含的信息,如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生产日期等,培养学生选购健康食品的能力。

3. 食品推荐原则:讲解食品推荐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需求、营养均衡、食品安全等,指导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家庭成员特点,合理搭配膳食。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搜集各类食品资料,分析比较不同食品的优缺点,为特定人群制定合适的食品推荐方案。

教学内容详细安排:第一课时:食品分类与营养成分第二课时:食品标签解读第三课时:食品推荐原则第四课时:实践活动教学进度安排:每课时45分钟,共计4课时。

食品安全的课程设计大学

食品安全的课程设计大学

食品安全的课程设计大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包括食品的保存、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安全知识;能够识别和预防食品安全风险;了解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和食品保存的基本方法;掌握食品污染的类型和途径;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熟悉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能够进行食品安全的评估和监控;能够制定食品安全的预防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食品生产和加工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定义,食品的保存、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安全知识。

2.食品污染的类型和途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和监控。

3.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食品安全管理和认证。

4.食品安全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用于传授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食品安全案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食品加工和食品安全的风险。

4.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食品安全学》或其他相关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提供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食品安全知识。

4.实验设备:用于进行食品安全实验,使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加深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识。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食品专业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食品专业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食品专业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一节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课程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一次大型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

它的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解决科学技术上的问题。

一、通过课程设计结合生产实际,使学生融会贯通和扩大本课程学习中所得的理论知识加以巩固深化和使之系统化。

二、学习设计方法,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计算和查阅文献资料的技能、技巧。

三、检查教学,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检验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水平。

第二节课程设计的题目和范围课程设计题目必须符合教学目的,并尽可能接近当前的生产实际。

第三节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一、绪论绪论是一个概述,应该用精炼的文字把整个设计的轮廓勾划出来,必须扼要说明所设计软饮料工业的生产历史、目前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意义。

二、工艺部分1、原材料主要原材料来源(包括供应范围和收购方法)、规格、质量要求等。

2、产品产品的种类、规格、主要产品与副产品产量的百分率,包括材料规格要求、产品的质量要求。

产品的全年安排方案、产品的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工艺说明。

3、操作方法、说明。

4、包装方法。

三、设备在进行物料衡算的基础上确定设备和机器的生产能力,从而进行设备选型,同时还应根据工艺要求如连续或间歇操作,温度与压力情况,所处理物料对操作过程的要求,生产方法对设备控制上的要求以及设备的性能来进行设备选择,并对所选择的主要设备进行验证。

物料衡算一般取本设计的生产量为基础。

设备清单包括:名称、型号、尺寸、价格、制造厂家。

四、经济部分1、成本及利润计算⑴产品单位成本计算(元/吨)包括原料及辅料用量、生产动力消耗、工人工资和附加工资(附加工资为生产工人工资的2.5%)、车间费用、企业管理费用等,全部相加为工厂成本。

⑵产品利润收益计算商业成本 = 工厂成本 + 非生产支出(工厂成本× 2.2%)确定现行价格,参考有关规定税金 = 现行价格× 10%(估算各类产品不一样)单位产品利润 = 现行价格 -(商业成本+税金)五、设计图纸生产工艺流程图1、表示出产品的工艺路线和设备情况。

大学食品学课程设计

大学食品学课程设计

大学食品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食品学基本概念、原理及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的相关知识;2. 掌握食品营养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等核心学科的基础理论;3. 了解食品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食品品质评价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能力;2. 掌握食品加工工艺设计、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方法;3. 具备文献查阅、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等科研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食品学科的热爱,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2. 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学食品学专业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食品学领域的系统知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大学食品学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化学基础,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食品学基本概念与原理:涵盖食品的组成、分类、性质及食品营养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 食品加工技术:介绍常见的食品加工方法、工艺流程及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包括热加工、冷加工、干燥、腌制等。

3.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分析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形成、检测和控制方法,探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策略。

4. 食品添加剂:介绍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原理、安全性和使用规范,分析其对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的影响。

5. 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解读我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介绍食品标准、认证及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6. 食品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外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版课程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版课程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版课程设计概述本次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版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学生对食品工程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增强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

课程设计主要涉及食品工程领域的基础实验内容,包括影响食品品质的一些因素以及食品加工中所采用的一些常见工艺和设备。

希望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掌握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流程,提高食品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设计内容实验1:蔬菜加工技术实验1.实验目的:学生通过研究蔬菜加工的技术及参数等因素来掌握蔬菜加工的基本方法和流程,评价蔬菜产品的质量指标。

2.实验器材:切菜机、清洗机、称量仪器、烘干箱、显微镜等。

3.实验步骤:•选择新鲜的蔬菜,进行清洗、削皮、去污和切碎。

•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工艺(如烫熟、烤干、烘干等),制备出不同口感、色泽和品质的蔬菜产品。

•对不同工艺所制备的样品进行比较,评价其质量指标,如含水率、维生素含量和质感等。

实验2:调味品制备与评价实验1.实验目的:学生通过制备不同调味品配方,掌握调味品制备的方法和工艺流程,评价不同配方所制备出的调味品口感和品质指标。

2.实验器材:计量仪器、研磨机、电磁炉、调味品容器等。

3.实验步骤:•根据不同调味品的配方要求,精确称量原料,制备出不同口感、味道、香气和色泽的调味品。

•对不同配方所制备出的调味品进行口感评价和质量指标测定,如酸值、氨基酸含量、色泽等。

实验3:果蔬加工设备操作实验1.实验目的: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果蔬加工设备,掌握不同加工设备的特点、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提高对生产设备的了解和使用能力。

2.实验器材:水果切割机、果汁机、糖化罐等果蔬加工设备。

3.实验步骤:•操作不同的果蔬加工设备,制备出不同口感、颜色和质感的产品。

•对设备使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排除常见故障,以免导致生产中断或质量问题。

•维护保养设备,延长设备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结语本次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版课程设计内容涉及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实验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深入了解食品加工中的关键技术和流程。

关于食物方面的课程设计

关于食物方面的课程设计

关于食物方面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食物分类、营养成分及食物来源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够了解平衡膳食的概念,识别并举例说明各类食物在平衡膳食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日三餐的合理膳食,实现营养均衡。

2. 学生能够分析食物标签,判断其营养价值,做出合理的食物选择。

3. 学生能够运用食品安全知识,预防和处理食物中毒事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自身健康。

2. 学生能够尊重和传承我国饮食文化,关注食物的可持续发展。

3. 学生能够关爱他人,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生活实践性课程,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食物和饮食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课程设计需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食物分类与营养成分:介绍各类食物及其营养成分,重点讲解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教材章节:第二章《食物的营养成分》2. 平衡膳食:讲解平衡膳食的概念、原则和意义,通过实例分析各类食物在平衡膳食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平衡膳食与健康》3. 食品安全: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包括食品选购、储存、加工和食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食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食品安全与卫生》4. 膳食设计与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日三餐的合理膳食,关注营养均衡和食物搭配。

教材章节:第五章《膳食设计与实践》5. 食物标签解读:教授学生如何阅读食物标签,了解食品成分,判断其营养价值,从而做出合理的食物选择。

食品课程设计报告书

食品课程设计报告书

食品课程设计报告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食品的基本营养成分、食品标签解读方法以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列举并分析常见食品的加工过程及其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3.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及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搭配膳食,提高生活质量。

2. 学生能够独立查找、分析食品信息,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3. 学生能够运用食品加工方法,制作简单、健康的食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2. 学生能够关注食品生产、消费过程中的道德、法律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培养对食品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食品与健康关系的热情。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实用性,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食品相关知识,提高生活技能。

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明确,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食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的功能和食物来源。

2. 食品标签解读:营养成分表、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等。

3. 食品安全:食品污染、食物中毒、食品安全法规、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注意事项。

4. 食品加工:常见的食品加工方法、加工过程中营养价值的改变、食品安全问题及预防措施。

5. 膳食搭配:平衡膳食的原则、各类食物的摄入比例、食谱设计。

6. 食品科学知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安全性、转基因食品的认识与评价、健康食品的辨识。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以课本为基础,涵盖食品营养成分、食品安全、食品加工、膳食搭配等方面。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食品营养成分及食物来源第二周:食品标签解读第三周:食品安全及法规第四周:食品加工方法及营养价值改变第五周:膳食搭配与食谱设计第六周:食品科学知识拓展教学内容科学、系统,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培养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课程设计设计一个食品

课程设计设计一个食品

课程设计设计一个食品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食品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学生能够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包括食品保存、卫生标准和食品中毒的预防。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食品标签信息的能力,能够判断食品的营养成分和适宜人群。

2. 学生能够设计并制作一份营养均衡的食谱,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就某一食品话题进行资料搜集、分析、展示,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食品营养和安全的关注,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食品生产、消费过程中的资源节约和环保问题。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通过分享健康饮食知识,传播健康生活理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培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好奇心强,善于合作,但生活经验尚不足,需要引导。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生活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五章“食品与健康”内容,组织以下教学大纲:1. 食品基本成分及营养价值-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的作用和来源- 常见食品的营养成分分析2. 食品安全与卫生- 食品保存方法及原理- 食品卫生标准及注意事项- 食品中毒的类型和预防措施3. 食品标签解读- 食品标签的基本构成- 如何从标签上获取营养成分、保质期等信息- 判断食品适宜人群的方法4. 营养食谱设计与制作- 营养均衡的原则- 设计符合个人需求的食谱- 制作简单、健康的食品5. 食品话题探讨-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垃圾分类与资源利用- 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食品基本成分及营养价值第二课时:食品安全与卫生第三课时:食品标签解读第四课时:营养食谱设计与制作第五课时:食品话题探讨三、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 在讲解食品基本成分及营养价值、食品安全与卫生等理论知识时,运用讲授法进行系统性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关于食物方面的课程设计

关于食物方面的课程设计

关于食物方面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掌握六大类营养素的名称及其功能。

2. 学生能描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了解平衡膳食的原则。

3. 学生能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饮食中的营养搭配,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2. 学生能运用食品安全知识,正确判断食品的安全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食物的敬畏之心,珍惜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 学生树立健康饮食观念,关注饮食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 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学会合作、分享,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生活实践课程,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强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对生活实践类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食物营养成分:讲解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的作用及食物来源,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了解各类营养素对身体的重要性。

教学大纲:第一课时,介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第二课时,介绍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 健康饮食与平衡膳食:讲解健康饮食的原则,如何做到食物多样化、搭配合理,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掌握平衡膳食的方法。

教学大纲:第三课时,讲解健康饮食原则;第四课时,实践平衡膳食搭配。

3. 食品安全:介绍食品安全知识,包括食品选购、储存、加工和食用等方面,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教学大纲:第五课时,讲解食品选购和储存;第六课时,讲解食品加工和食用。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食物营养成分测试、设计平衡膳食食谱、参观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大三食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3篇)

大三食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3篇)

第1篇一、设计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机械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食品生产效率、保证食品安全、降低生产成本,食品机械的设计与研发成为食品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食品机械的基本设计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设计任务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款适用于食品加工的机械装置。

具体要求如下:1. 选择一种食品加工工艺,如食品切割、混合、输送等。

2. 根据工艺要求,设计机械装置的结构和主要参数。

3. 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机械装置的强度和刚度分析。

4. 设计机械装置的控制系统,并进行模拟运行。

5. 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过程、设计结果、分析讨论等。

三、设计内容1. 食品加工工艺选择以食品切割工艺为例,选择一种常见的食品切割机械,如切片机、绞肉机等。

2. 机械装置结构设计(1)机械装置总体布局:根据食品加工工艺要求,确定机械装置的总体布局,包括进料口、切割部分、出料口等。

(2)主要部件设计:设计机械装置的主要部件,如切割刀具、输送带、传动机构等。

(3)材料选择:根据机械装置的强度和刚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3. 机械装置强度和刚度分析(1)受力分析:对机械装置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各部件的受力情况。

(2)强度计算:根据材料力学原理,计算各部件的强度。

(3)刚度分析:分析机械装置的刚度,确保其在工作时不会发生变形。

4. 控制系统设计(1)控制系统组成:设计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

(2)控制策略:根据食品加工工艺要求,设计控制策略,实现机械装置的自动控制。

(3)模拟运行:利用仿真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模拟运行,验证其功能。

5. 课程设计说明书(1)设计过程:详细描述设计过程,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步骤等。

(2)设计结果:展示设计结果,包括机械装置的结构图、控制系统图等。

(3)分析讨论: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包括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改进措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课程设计(食安)设计题目:福州地区日处理35吨柑橘汁饮料的工艺流程图和车间设备平面布置图的初步设计学生姓名:某某某学号:00000000专业班级:食品质量与安全指导教师:吴敏基、郑卫东2013 年12 月目录一、总论 (3)(一)概述 (3)(二)设计原则及依据 (3)二、工艺设计 (6)(一)产品方案 (6)(二)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6)(三)工艺操作要点 (7)三、物料衡算 (9)四、设备设计选型 (11)(一)设备选型原则 (11)(二)设备选型 (12)五、劳动定员及车间平面布置 (16)(一)、劳动力计算及劳动定员 (16)(二)车间布置依据 (17)六、结束语 (19)七、参考文献 (20)一、总论(一)概述柑橘是世界上栽培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水果,成熟后变成黄色果实。

果肉酸甜适度,汁多,富有香气,是生产饮料的重要原料。

柑橘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钙、磷、钾、β-胡萝卜素、柠檬酸、皮甙以及醛、醇、烯等物质,常常食用可以强化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另外,它还有增强毛细管韧性,减少人体体内的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脂的功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果汁饮料的品质要求也在逐渐提高。

由于柑橘出汁率高,有良好的风味,营养丰富,经过加工可制成酸甜可口的柑橘饮料,既可以保留其大部分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又可以增加其附加价值,所以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纵观国际果汁行业的发展,在世界发达国家果汁的消费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2003年,德国人均果汁消费量为47升。

国外发达国家果汁人均量约20升,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量约10.8升。

据估算,西欧和日本、南韩等国的果汁消费量在近几年将以每年10%的速度上升,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均果汁的占有量却只有1升,与我国果产品的产量极不相符合。

所以,随着果品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大力发展果汁加工工业,对于稳定果品生产的发展,促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也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原则及依据1. 设计依据本次设计是根据设计计划任务书上规定的生产规模、产品要求和原料情况,结合建厂条件进行设计。

本次工艺设计采用二阶段设计方法,即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其主要依据有:(1)经济项目的实施必须符合国家经济建设方针、政策和长远规划。

(2)以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资源报告和有关各种规划为依据。

(3)可靠的自然、地理、气象、地质、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

(4)有关工程技术方面的标准、规范、指标等,在做可行性研究中考虑技术方案时,都要以它们作为基本依据。

(5)根据国家公布的用于进行项目评价的有关参数、指标等进行设计。

(6)设计计划任务书。

2. 设计原则2.1 产品方案原则即“四个满足”和“五个平衡”。

满足主要产品产量的要求,满足原料综合利用的要求,满足淡季和旺季平衡生产的要求,满足经济效益的要求。

产量与供应量应平衡,生产季节与劳动力应平衡,生产班次要平衡,设备生产能力要平衡,水、电、汽负荷要平衡。

2.2 工艺流程设计原则(1)根据产品规格要求和部颁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或客户的特殊规格标准拟订;(2)根据原料的性质拟订;(3)必须根据原料特性和产品质量要求,将生产设备进行合理的组合和技术的排列;(4)生产过程尽量做到连续化,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能力,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量;(5)尽量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率低能耗的设备;(6)对特产或名产不得随意更改生产方法(7)必须充分考虑对废水、废气、废渣以及余热的重复利用、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8)确保安全生产,以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2.3 物料衡算原则(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2)数据依据:技术经济定额指标2.4 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1)满足工艺要求,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2)能充分利用原料、耗能少、效率高、体积小、维修方便、劳动强度低;(3)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易清洗,与食品接触部分不易腐蚀,不会对食品造成污染;(4)设备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操作方便;(5)能一机多用,备品、备件供应方便;(6)设备结构合理紧凑,性能可适应各种工作条件;(7)温度、压力、浓度、时间、速度、流量、液位、计数和程序等方面有合理的控制,能自动控制;(8)考虑生产波动和设备平衡,留有一定的余量和备用设备。

(9)尽量减少噪声,符合环境要求。

总之,选型时应从设备的三性(实用性,先进性,经济性)进行多方案的比较论证,最后选出最合适的设备。

2.5 设备配置的原则各工序单位时间物料投料量与设备的生产能力相平衡。

2.6 劳动力定员原则(1)以全厂正常生产期所需要的基本工人数为基准;(2)以全厂生产高峰时期所需要的骨干工人数为基准2.7 车间布置设计原则(1)全局观点,满足生产的要求,满足总体设计的要求;(2)设备布置要按工艺流程的顺序安排,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3)设备布置要符合生产操作的要求;(4)满足生产多样性的要求;(5)应满足厂房建筑的要求;(6)生产卫生和劳动安全的要求;(7)生产车间和其他车间的各工序要相互配合;(8)室外设置设备问题;(9)国家、行业有关方面的规范资料;(10)车间辅助用房或空间.3. 设计特点本次工厂设计主要特点是:由于对于不太成熟的工厂设计来说,最重要的经济方面没有加以考虑,还有对车间的通风、降温、排气、排气等方面的考虑欠缺,因而此次所设计出来的乳制品厂局限性非常大。

总之,此次设计的特点还有是比较片面,不够全面的设计。

4. 生产规模及生产制度本次设计的工厂根据设计任务书上所要求为日产量35吨果汁饮料生产车间,产品为柑橘汁饮料。

生产班次为每日两班,每班工作时间为八小时,每天共16小时。

班产量约为17.5吨(不计损耗)。

车间年生产日为300天。

其中第一班的开班生产时间为8:00~17:00,第二班的开班生产时间为20:00~05:00,中间各休息一小时,上班时间为每周六天,每月都有4~5天时间进行清洗、修整和维护。

每天工作时间按上述班次进行循环,每日两班,其中每日生产过程时间可依据福州地区夏冬季节进行适时调整。

可适当考虑柑橘的淡旺季对每日的日产量进行生产调节,旺季可实行三班制度,淡季可实行一班生产制度。

本次设计由于日产量为35吨,故实行二班制。

二、工艺设计(一)产品方案1、设计要求:一条日产35吨柑橘汁饮料生产线设计2 、产品配方果汁原料特性:一般柑橘的糖酸比为6:1~9:1,本次课设原果汁的糖酸比为8:1糖酸比调整:一般果汁的糖酸比为(13~18):1,本次选用14:1,则:加糖量100g × 14%=40g×8% + 60g × X 得X=18%白砂糖和果葡糖浆的用量比为1:1,则白砂糖为9%,果葡糖浆为9%(2)加酸量100g × 1%=40g×1% + 60g × Y 得Y=1%故柠檬酸用量为1%表1 柑橘汁饮料配方成分名称用量/% 成分名称用量/%柑橘汁40 白砂糖9柠檬酸 1 果葡糖浆9山梨酸钾0.05 黄原胶0.06食用香精0.2 维生素C 0.03软质水40.66(二)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经过大量的参考文献,和同学进行分析讨论,最终确定了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图1 生产工艺流程(三)工艺操作要点1、原料选择原料进厂后,要对材料进行挑选,弃除病虫害、机械损伤、未成熟果、过熟果等不符合加工要求的果实。

柑橘在原料上的要求如下:原料应具有良好的风味和芳香,色泽稳定、酸度适中、出汁率高、在储藏和加工过程中仍能保持原有的风味和口感。

其次,原料新鲜,无烂果、无农药残留。

2、原料清洗原料表面会附着尘土、泥沙、残留农药、微生物等,因此在进行加工前应进行清洗,原料在含有0.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几分钟,用浮洗机进行清洗。

再弃除上个程序挑选过程中漏下的不合格果实,经输送带送到榨汁机处榨汁。

3、榨汁柑橘榨汁过程中通常会变味,这是由于白衣层。

囊衣、种子的破碎,苦味成分、果香精油等混入引起的。

通常不采用破碎的压榨方法,而采取逐个榨汁的方法,这样就可以避免上述物质大量的混入果汁中。

可采用螺旋式榨汁机榨汁,加料后,物料就在螺旋的推动作用下,沿轴向出料口移动。

由于螺距渐小,螺旋内径增大,对物料产生预压力,从而使汁液流出。

果汁出汁率受果实的质地、品种成熟度、榨汁方法等因素的印象,通常出汁率为40—50%。

不同品种的柑橘采用的压榨方法也不同。

几种国内常见的柑橘的出汁率如下表:表2 几种柑橘出汁率柑橘品种榨汁方法出汁率(对原料汁)湖南黄皮柑螺旋榨汁法42四川红柑螺旋榨汁法50湖南广柑螺旋榨汁法47四川广柑螺旋榨汁法/切半榨汁法46温州蜜柑螺旋榨汁法58雪柑打浆机榨汁法524、精滤榨出的果汁中含有果皮的碎片和囊衣、较大块的果肉等,这些物质不仅影响果汁的外观和风味,也能使果汁很快发生变质。

一般的榨汁机均附有果汁送往果汁粗滤设备(滤孔为0.5mm左右),无需另设粗滤机。

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粗滤后的果汁送往立式螺旋卸料离心式过滤机进行精滤。

5、调配柑橘汁加工过程中原有的香气、色泽、糖酸都会发生变化,要实现产品的标准化,使不同批次的产品风味都保持一致性,需要通过添加香精、糖、酸来弥补。

6、均质均质是果汁制造上的特殊操作。

调和后果汁应选均质机进行细化处理。

可采用高压均质机进行均质处理,其原理是在高压力下,果汁粒浆受压力而破碎,重要是通过一个均质阀的作用,使高压的果汁从极端狭小的间隙中通过,然后由于速度降低压力小而膨胀和冲击作用使粒子微细化并均匀的分散在果汁中,高压均质机要求150—170kg/cm2。

均质机的均质压力一般压力为15MPa,均质处理中可使果汁中的细小颗粒进一步破碎,使粒子大小均匀,促进果胶的渗出,使果胶和果汁亲和,保持果汁的均匀浑浊度。

7、脱油和脱气此时果汁中还含有过量的香精油,需要经过脱油机进行脱油。

将果汁喷入真空度为90—93KPa的蒸发器中,并加热到51℃,香精油被蒸发,随蒸汽而被冷凝,3%—6%的水分也会被蒸发掉。

冷凝液通过离心机分离出香精油,留在下层的水回到果汁中。

香精油含量一般保持在0.015%—0.025%,可使柑橘汁具有良好的香气和风味。

脱油过程中已经排除了空气,因此无需额外脱气。

8、杀菌柑橘汁的杀菌影响产品的保藏性和质量,柑橘汁的PH值很低,一般以酵母、霉菌和无芽孢杆菌为杀菌对象。

另外由于果汁本身存在果胶酶,在生产的过程中也是要其钝化,以免影响果汁的质地。

9、灌装、密封果汁饮料的利乐包灌装,一般都是采用热灌装。

柑橘汁经过热杀菌后,不进行冷却趁热灌装,一般采用装汁机热灌装(中心温度控制在70℃以上,若采用真空灌装,温度可低些)。

灌装前包装容器需经过清洗消毒,灌装后立即密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