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可持续发展”一词问世,只有40年的时间。但因其关注人口、资源、生态的协调发展,很快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据了解,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词最早见诸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森的著作《寂静的春天》。这本论述杀虫剂、特别是滴滴涕对鸟类和生态环境毁灭性的危害的著作,使卡森一度备受攻击、诋毁,但书中提出的有关生态的观点最终还是被人们所接受。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全球围绕“环境危机”、“石油危机”,爆发了一场关于“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争论。一个名为“罗马俱乐部”的知识分子组织发表了题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这份报告根据数学模型预言:在未来一个世纪中,人口和经济需求的增长将导致地球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除非人类自觉限制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这一悲剧将无法避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可持续发展”一词,逐渐成为流行的概念。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来自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世界178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通过了《21世纪议程》、

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将之付诸全球的行动。有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是人类一个世纪以来最深刻的警醒。

2、中国生态环境问题

宏观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认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如下10个方面

(1)资源承载力下降

1 水资源问题

我国水资源贫乏,且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需求量增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辽宁、江苏、河南、北京、山东、河北、山西、宁夏、上海和天津十个省(市、区)人均水资源处于1000立方米严重水荒国际线以下,西北部地区和华北地区缺水现象严重。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水生态系统平衡失调,江河断流加剧。同时,地表水水质污染仍较严重,2001年淮河、海河、辽河、长江、黄河、松花江和珠江七大水系449个国控断面中,30.7%断面为IV、V类水质,35.2%的断面为劣V类水质。

我国地下水超采现象普遍。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出现大范围地下水漏斗,2000年华北地区形成的较大地下水漏斗有20处,总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降落漏斗中心区水位埋深40~75米,最深达93.37米。另一方面,地下水污染呈现由点状向面状演化、由东部向西部蔓延、由城市向农村扩展、由局部向区域扩大的趋势,全国仍有5000多万人在饮用不符合标准的地下水。

2 森林退化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呈现数量型增长与质量型下降并存的局面,森林生态系统趋于简单化,幼龄林和中龄林分布面积最多,分别占全部森林总面积的36.83%和34.29%,近熟林和成熟林所占比例基本相当,分别占林地总面积的11.22%和10.99%,过熟林面积全部林地面积的6.68%;林龄结构不合理,生态功能差。有

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从每公顷67.72m3下降到65.67 m3,单位面积下降2.05 m3,降幅达3.12%;林分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量从每公顷79.18 m3下降到78.06 m3,单位蓄积下降1.12m3,降幅达1.43%。经济林面积大幅度增长;天然林下降,人工林增加,林种、树种单一。这些变化导致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下降,森林类型比例向不合理化方向发展,抗干扰能力降低,森林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减弱,病虫害加剧。

3 草地退化

我国有84.4%的草地分布在西部,面积约3.31亿公顷。由于不合理的利用,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草地是西部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也是具有重要生态调节与保护功能的关键生态系统。超载放牧和过度开垦致使草地迅速退化,面积不断减少。遥感调查显示,1995-1999年期间,过牧、樵采、开垦、滥挖屡禁不止,鼠害、虫害控制不力,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量草地严重退化,有54.86%的草地转为耕地,退化草地和鼠害面积却有明显增加。退化草地上的生产力等级下降,优良牧草种类减少,毒草种类和数量增加,牲畜承载能力严重下降。区域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受到严重破坏,草地的生态屏障作用日渐降低,成为重要的沙尘源区。

4 湿地萎缩

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造成了大量湿地消失,人工渠道替代天然河流、人工水库替代天然湖泊、围垦造田,造成了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的严重萎缩。1949~1998年洞庭湖水面净减38.1%,湖容净减40.6%,调蓄洪水能力减少80×108m3;50

年间,三江平原湿地面积从5.36×104km2减少到1.13×104km2,锐减了79%;滨海湿地累计丧失面积约2.19×104km2,占滨海湿地总面积的50%;长江流域通江大湖湖面减少近2/3,湖泊容积减少600~700×108m3,调蓄能力大大降低;云南省1km2以上的高原湖泊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50余个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0个;黄河源区20世纪80年代初遥感调查有湿地面积38.95×104hm2,10年后减少了6.48×104hm2。另外,由于人为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西部地区湿地面积不同程度地盐渍化、甚至沙化,西北地区湿地退化后旱化、盐碱化现象非常普遍,西南地区一些湖泊如滇池草海、杞麓湖、星云湖和异龙湖、洱海部分区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沼泽化。盲目围垦、生物资源和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以及湿地污染严重等问题,导致湿地面积萎缩,水量减少,导致湿地自然调节能力下降,功能衰退。

5 耕地退化

中国耕地人均占有量小,利用强度大耕地总量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加剧。2000年耕地面积与1991年和1995年相比,减少幅度为1.91%和1.38%。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迅速降低,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同时,由于耕地产出多、投入少,用养失衡,导致耕地地力退化严重,我国中低产农田占耕地面积的2/3,因水土流失、贫瘠化、次生盐渍化、污染等引发的退化农田达到总耕地面积的40%以上。由于受工业“三废”、酸雨、污灌及农用化学品等的影响,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威胁食品安全。

(2)水土流失现

根据第二次全国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20世纪90年代末的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104km2,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108t,其中,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24×108t。黄河流域内蒙古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7万多平方公里范围内,输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