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第一轮复习意识的作用(县调研公开课)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意识的作用复习课件人教版
意识中的东西能直接变成 现实的东西吗?
没有行动,再好的计划,再好的决 策等于零.
什么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意识
指 导
人的行动、人的实践
使 用 一种物质 的东西 另一种物 质的东西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4、(2005广东大综合卷第15题)2004年6月 底7月初,有关部门连续举办了《牢记“两个 务必”永葆政治本色一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 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两个大型展览,弘扬 西柏坡精神和延安精神。这一活动体现的哲学 原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 事物 B.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C.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是实践发展 的根本动力
A
反 作 用
作用于
物 质
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思考: 人能够制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 东西,说明了什么?
飞 机 的 产 生
注意:
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而是通过指导人们实践才能引起物质 形态的变化。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 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错误的意识阻 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遭到 失败。
B
5、某高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加强对 学生的诚信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 想道德素质。该校毕业生得到社会普遍认 可,就业率连续攀升。这表明( ) A. 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 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 正确的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 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阅读P39材料,思考:
(1)科学家关于电脑的设计理念是从哪里的? (2)意识在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2.5.2意识的作用(公开课)
意识对物 质有能动 作用(原理)
第 五 生理基础 人脑 课 客观存在 把 内容 握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思 人能够能 、自觉选择性、主动 维 动地认识 创造性。 意 的 世界 识 奥 妙 的 作 人能够能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 用 动地改造 具有指导作用 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 世界 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本质 意 识 的 本 质
P38 -40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3)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 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
认识之物)
能 动 作 用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 的意识起有调节和 制作用 控
的本能的活动。
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的反映)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理解:人在反映(认识)客观世界时,总是 有目的和动机的,在行动前要制定蓝图、目 标、行动步骤等。而动物是无目的的本能的 活动。
蜘蛛之网、鸟儿筑巢、 蜜蜂跳舞、鸟类迁徙、 老鼠打洞等。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一次,有两个做小买卖 的人找他看病。他们都是在路上被大雨淋了, 头痛、发烧、咳嗽、鼻子不通气。张仲景给他 们每人开了一帖麻黄药。第二天早上,一个病 人吃了药,出了一身汗,病已好了一大半;而 另一个人虽然也出了一身汗,病却反而加重了 。这是为什么呢?张仲景仔细进行了分析研究 ,原来两个人尽管病因、症状都差不多,但一 个人看病时没有汗,另一个人正在出汗。没有 汗的病人吃过药发了汗就好了;原来有汗的病 人再吃发汗药,汗就出得太多了。于是,他另 换了一个药方,这个人吃药后病也很快好了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 控制作用(有限的)
高三一轮复习《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
高三一轮复习《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设想意图】以“抗击疫情”为主题,以武汉疫情作为主线场景,进行该框题的教学。
围绕考点,结合时政,唤起学生对理论的回忆。
同时,试图突破一轮复习关于“意识作用”这一考点如何用?以现实的素材引起学生共鸣,形成理性认同。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4)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5)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意识作用,让学生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逐步培养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同时,能够对意识作用有理性的认识,明白意识作用的发挥需要符合唯物论总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而把科学精神与革命热情有机结合。
3、情感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2)思考人们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的作用。
(3)通过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学生明确积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重点:意识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难点:既要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要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知识运用中的一个难点四、【教学流程】检查学生编写的[提纲][教法学法指导](一)教法教学过程中重在启发式教学,渗透辩证思维方法的教育。
通过列举事例、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明确知识导入课前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引入话题——抗疫情精神【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意识,意识的本质是什么?【师】那么意识是不是毫无用处呢?显然不是。
正如18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说:“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那么意识有什么作用呢?怎样才能正确发挥意识的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课堂探究1: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通过问题的了解,使学生明白人和动物是有区别的,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
[高三政治]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5.2意识的作用学案.doc
目题(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什么是意识的目的性?动物的活动有没有目的性?(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2)蜜蜂筑巢、蜘蛛织网等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2.如何理解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1)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天津高考)意识是对客观对象的直观反映。
(×)辨析:意识是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
2.(北京高考)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
(×)辨析:意识具有能动性,人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
但就每个人的认识而言,认识又是有限的。
1.影响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因素(1)立场不同。
由于人们看问题的立足点不同,主要是阶级立场或者利益出发点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在认识上产生一定的差异。
这里要注意的是,立场不同不仅仅是指阶级立场不同,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利益出发点的差别。
(2)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无不受到世界观、人生观及思维方法的影响。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思维方法会使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认识和评价,形成正确的认识;而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及思维方法则往往会把人们的认识引入歧途,形成错误的认识。
(3)知识构成不同。
这里分两种情况:原有知识的正误,会影响人们新获得的知识是否正确;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也会影响人们新获得的知识是否正确。
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因知识构成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别。
2.正确理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人的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意识的作用(公开课、优质课)
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如“画饼充饥” 和“望梅止渴”非常富有哲理。据此回答: 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A、物质的作用 B 、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D、物质的反作用
B
实际上,我们知道“画饼”并不能真正“充饥”, “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A 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 意识可以代替物质 C 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 D 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注意:
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而是通过指导人们实践才能引起物 质形态的变化。
注意:
①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
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
物的发展。 ②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 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 展。
(2)意识对于人体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 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 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
实事求是
⑴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含义
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 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
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
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why):
(1)理论依据:
A.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 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 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又是 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2)现实意义:
A
A.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B.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 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⑶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要求:
A.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 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 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知道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 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高中政治公开课意识的作用课件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思考:
(1)那么怎样才能使意识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 (2)意识的东西能够成为现实的东西,这是否说明意识可以直接产生物质?
神话 ?
现实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
指导
人的行为人 的实践
把
意识中的 变成 理念
现实的东西
注意: 1.意识不能直接改变客观事物(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2.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反作用客观事物。 3.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3)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①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反映程度) ②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时间跨度)
意识活动所具有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把握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
意识的能动作用辩证关系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 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 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 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 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而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本 能的活动。
如:放假之前,你是如何计划的呢? 你的学习计划是什么呢?
6
(2)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
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依据人自己生活或社会实践的需要有所选。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252《意识的作用》(新人教版必修4)PPT课件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 挥主观能动性结合
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
物质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主观符合客观
意识
树立正确的意识, 重视精神作用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 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 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又要树立正 确的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中国人民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 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精神鼓舞下, 夺取了抗震救灾的胜利。这告诉我们 () A.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 B.要战胜困难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 码要求
国际天文联合会客观世界
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调控人体生理活动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 挥主观能动性结合
“思路正确打胜仗,思路错误打败仗,没有思路 打乱仗”,这句话从一个侧面生动地说明了 A.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B.只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胜,做事情就能取得成 功 C.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但人可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唯物论角度 看,说明 A.物质与意识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B.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67意识的作用公开课PPT课件
任务
嫦娥二号卫星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 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 进行高精度成像。
目标
探测月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 境等。
绕月高度 100公里
飞行时间 112小时
携带装备
月球车、分辨率10米CCD相机、激光眼 等“七种武器”
着陆方式 月面“软着陆”
自主探究一:上述材料体现了人
•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巧的 蜜蜂高明在什么地方?
•这说明了什么?
3
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首先表现在人 能够 能动地 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理解:人在反映(认识)客观世界时,总是 有目的和动机的,在行动前要制定蓝图、目 标、行动步骤等。而动物是无目的的本能的 活动。
蜘蛛之网、鸟儿
(二一、).意首先识表的现作在用人 能够 能动地 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不同于动物的适应性活动)
人能认识世界的重要 条件
主动创造性
人的意识可以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通过把握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自觉选择性
人的意识对象主要是依据人自己生活或社会实践 的需要自觉选择的。
18
奇思妙想 拯救地球
给阿尔卑斯山冰川盖上隔热毯
在北极造冰
在沿海地区建湿地人工岛
用基因改良树木 19
(二)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反作用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
指导 人的行为 人的实践
把
意识中 的理念
变成 现实的东西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 活动获得成功;
第一轮复习意识的作用(公开课) PPT课件
考情归纳
对于意识的能动作用,近几年高考试题背景多样,既有 科研发现、生活常识,又有时政性较强的热点问题。考查形 式多样,整体难度不大。对于这一高频考点,复习时既要全 面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也要准确理解意识能动性的 体现。
[典例] (2015·全国卷Ⅱ·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 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 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 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 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 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 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 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 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 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 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③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
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不仅能够反映当前的对象,还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例如:马克思早在一百多 年前就预言,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 免的,人类必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外部现象 本质
未来
客观世界 生理活动
核心突破
人教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内容。
《唯物论》的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专题学习任务整体设计,强调基于课程标准规定的相关内容的核心任务,着眼于对本专题内容的主干知识的整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从而对本专题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
本专题的复习估计用一个课时,前半节课由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后半截由学生讲题感悟知识屋企和提高主观题解题能力。
【教材目标】课程内容表现标准:必修4 2.5.2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具体目标:目标1:学生通过课前通过学案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目标2:学生能够构建理解和把握意识能动作用的特点和表现。
目标3:学生能够通过典型例题的训练,归纳意识能动作用的易混易错点。
目标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政热点分析运用,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呈现这些目标在分类表中的单元格位置【教学重难点】1、意识的能动作用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老师讲授和学生展示课。
前半截由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考点知识,后半截学生讲评题目归纳知识误区和展示主观题解题过程,由老师点评和进行补充。
学案导学法:通过学案导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课前的自测,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通过网络构建能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把主干知识加以落实,提高课堂实效。
学生能够通过典型例题的训练,归纳唯物论的易混易错点。
案例分析法:通过时政热点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失分探因] 1.不能根据设问准确地阐述原理,而是机械地回答“物质决 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自 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等。 2.不能对材料进行有效分析,不能用准确的语言回答出抗战 精神对中国人民的激励和支持作用。
考情归纳
对于意识的能动作用,近几年高考试题背景多样,既有 科研发现、生活常识,又有时政性较强的热点问题。考查形 式多样,整体难度不大。对于这一高频考点,复习时既要全 面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也要准确理解意识能动性的 体现。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典例] (2015· 全国卷Ⅱ· 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 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 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 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 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 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 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 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 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 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 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 [逐步推导·对接知识]
[关键词句] 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 长城
“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 城”→意识的能动作用→高昂 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抗战精 神是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 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 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 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 领,“狼牙山五壮士 ”“ 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 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逐步推导·对接知识] “形成了抗战精神”→意识 [关键词句] 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能动 形成了抗战精神 地认识世界 [逐步推导·对接知识]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 “支撑和激励”→意识对物 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指导 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 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激励 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人民最终赢得抗战胜利 [关键词句]
④“竞技体育在经济社会中如何定位?”——充分发挥竞技体育在打造健康中国、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和综合功能, 加快体育强国建设。
思维多棱角
(2)结合材料二,说明《规划》是怎样体现意识的作用的?
热点点击 信息解读
支撑和激励 抗 战精神始 终 抗战精神始终 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
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 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满分答案] 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 力。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 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 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 胜利。
话的,是一个扛着锄头不干活的懒汉。
③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 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不仅能够反映当前的对象,还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例如:马克思早在一百多 年前就预言,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 免的,人类必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3.正确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需注意的要点 ①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我们在表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时要注意: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客观 事物的发展,而不可以笼统地表述成“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是指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通过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 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创造出新的物质 具体形态。不能把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理解为它能直接作用于客 观事物,它必须经过“实践”这一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实践是意识反 作用于客观事物(物质)的必经途径。
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指出,以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的理念发展竞技体育,①遵循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竞技体 育发展道路。《规划》就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疑释惑。例如,②“发 展竞技体育的目标是什么?”——要继续实施奥运争光计划,要在“十三五”期间 “两夏一冬”奥运会中继续争取优异成绩,为国争光。③“如何树立正确的金牌 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充分认识和发挥竞技体育多元功能和综合社会价值。
2.正确理解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材料一:(选自2017江苏单科,25))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科学
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 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 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 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思考:这一研究成
2.(2016课标Ⅱ,23,4分)《韩非子· 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 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
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
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c
)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时政热点
热点点击 信息解读
分层突破
背景材料
践行发展理念
聚力强国建设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
中体现。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基本方略,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 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材料一 “十三五”时期,①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 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 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②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 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把发展理念梳理好、
聿怀政治
4.全面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 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 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 阻碍作用 错误的思想意识
了意识的哪个特点?
主动创造性
如何区分意识的三个特点 ①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 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例 如:人们会在脑海里带着一个具体的方案、设计图形去建单的“复制”,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例如: 辽阔的天空,一只小鸟正来回飞着。“它真自由,可以无拘无 束地飞向自己想去的地方。”说这话的,是一个依窗怀春的少 女。“它真辛苦,寻寻觅觅地扑腾着,只为觅一口食。”说这
果主要反映了意识能动性的哪个表现?
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2.正确理解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材料二:(选自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6))俗话说:“人闲百
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 ,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 病的侵袭。思考:这一研究成果主要反映了意识能动性的哪 个表现?
认识世界
未来
客观世界 改造世界
生理活动
核心突破
1.正确理解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材料一:(选自2017天津文综,10)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
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 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 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 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思考:这一研究成果主要反映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 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我的答案] (先自主解答,再比对满分答案找差距)
[解题规范]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 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知识限定 设问方式 内容限定
意识能动作用 说明类 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
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思维多棱角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分析“十三五”时期 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的必要性。
热点点击 信息解读
热点点击 信息解读
分层突破
材料二
践行发展理念
聚力强国建设
2019届高考第一轮复习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对接高考
考点2:意识的能动作用
遂溪一中
陈政锋
基础梳理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__ 目的性 。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______________ 主动创造性 。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外部现象 本质
真题回顾
1.(2015· 课标Ⅰ卷,21)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 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 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 A )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人的意识影响 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 的重要条件 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②③ B.①④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