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化学原理
干化学技术简介文档全文预览(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
1.干化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1.1早期干化学技术的起源
1.2干化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1.3干化学技术的重大里程碑
2.干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
2.1湿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2湿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3干化学技术的主要原理与方法
3.干化学技术的应用领域
3.1医药行业
3.1.1干化学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3.1.2干化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3.2食品行业
3.2.1干化学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3.2.2干化学技术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3.3化工行业
3.3.1干化学技术在化工反应中的应用
3.3.2干化学技术在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
4.干化学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4.1优势:高效、节能、环保
4.2挑战:干化学技术的困难和问题
4.2.1干化学技术的工艺难题
4.2.2干化学技术的设备难题
5.干化学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5.1技术方向:微纳米干化学技术的应用
5.2研发方向:干化学技术的新材料研究
5.3应用方向:干化学技术在新兴产业中的应用
总结:
本文对干化学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通过探讨干化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优势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可以看出,干化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干化学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尿11项检测干化学测定的原理下载(二)2024
尿11项检测干化学测定的原理下载(二)引言概述尿11项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测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干化学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尿液分析技术,通过干化学方法将尿液样本中的化学成分转化为可视化的颜色反应,从而实现对尿液中各种指标物质的定量测定。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尿11项检测干化学测定的原理。
1. 原理一:尿液样本的制备- 收集尿液样本,并进行适当的保存和标记- 检查尿液样本的外观,确认是否符合检测要求- 采取适当的预处理方法,如稀释、离心等,以获得符合分析要求的样品2. 原理二:试剂的选取与制备- 选择适当的试剂,如底物、酶、指示剂等- 准备试剂,保证其纯度和质量达到分析要求- 优化试剂的浓度及比例,以获得最佳的反应效果3. 原理三:化学反应的实施- 将尿液样本与试剂混合,触发化学反应- 监测反应的时间和温度控制,确保反应能够充分进行- 观察反应后产生的颜色反应,并对其进行定量测定4. 原理四:样品测定与定量分析- 使用光度计或色谱仪等仪器,测量反应产生的颜色或吸收度- 建立标准曲线,并根据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或颜色反应与标准曲线的对应关系,定量测定样品中指标物质的浓度- 结合样品的稀释倍数和测定结果,计算出样品中指标物质的实际含量5. 原理五:数据处理与结果解读- 汇总多个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和解读- 结合临床实际,根据检测结果给出相应的诊断或建议总结尿11项检测干化学测定的原理主要包括尿液样本的制备、试剂的选取与制备、化学反应的实施、样品测定与定量分析以及数据处理与结果解读。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获得尿液中各项指标物质的定量结果,并借此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这种检测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干化学法和化学法的区别
干化学法和化学法的区别
干化学法和化学法的区别
干化学法和化学法都是化学反应的方法,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大
的区别的。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干化学法和化学法的区别。
一、原理不同
干化学法是指在常温常压下,由于挥发性溶剂的蒸发作用,使得物质
随后沉淀并自然干燥,进而形成目标产物。
而化学法则是指利用化学
反应的原理,将原料进行化学反应,生成目标产物。
二、反应条件不同
干化学法主要使用挥发性溶剂进行反应,因此反应条件相对较为简单,必须在室温下操作。
而化学法则需要更为严苛的反应条件,比如高温
高压等等,这也是干化学法和化学法的最大区别之一。
三、产物不同
由于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的不同,导致干化学法和化学法所得到的产
物也有所不同。
干化学法得到的产物通常是物质的干燥沉淀物,而化
学法则可得到各种不同的化学物质,更加复杂。
四、适用范围不同
干化学法适用于需要制备的产物相对较纯的情况,比如某些有机化合
物或者大分子化合物的干燥沉淀。
而化学方法则更多用于需要生成特
定化学物质的生产或实验研究。
综上所述,干化学法和化学法之间虽然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是还是
存在很大的区别。
只有了解了这些区别,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和生产,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
干化学法原理
干化学法原理干化学法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在干燥状态下进行的合成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原料和反应产物都以固态形式存在,不需要溶剂的使用,因此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产物纯度高等优点。
干化学法在化学合成、催化剂制备、材料制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干化学法的原理是基于固-固相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通常会选择固态的原料,通过加热或机械激发等方式,使其发生化学反应。
由于反应物处于干燥状态,因此不需要溶剂的介入,可以避免溶剂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后续溶剂回收的问题。
其次,干化学法的原理还包括了固态反应动力学的特点。
由于反应物处于固态状态,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近,因此反应速率较快。
此外,固态反应的热力学控制较为简单,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实现对反应过程的精确控制。
干化学法的原理还涉及到了反应物料的选择和处理。
在干化学法中,通常会选择具有一定结晶性和热稳定性的物质作为原料,以保证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纯度。
此外,对原料的预处理也是干化学法成功的关键,例如粉碎、干燥、煅烧等处理,可以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的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干化学法可以应用于各种化学合成反应的研究和生产中。
例如,金属氧化物的合成、催化剂的制备、功能材料的合成等领域都可以利用干化学法来实现。
同时,干化学法也可以与其他合成方法相结合,形成多种合成策略,提高产物的纯度和产率。
总之,干化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合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产物纯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催化剂制备、材料制备等领域。
通过深入理解干化学法的原理和特点,可以更好地指导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推动干化学法在化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干化学法原理
干化学法原理
干化学法是一种利用干燥剂将化学反应物质转化为所需产物的方法。
在干化学法中,干燥剂起到了吸收水分和其他杂质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化学反应的进行。
干化学法的原理主要包括干燥剂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和产物的提取等方面。
首先,干化学法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干燥剂。
干燥剂通常是一种具有强烈吸湿性的物质,例如氧化钙、氧化铜等。
这些干燥剂能够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分和其他杂质,使得反应物质处于干燥的状态,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
此外,干燥剂的选择还要考虑其与反应物质的相容性,避免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控制反应条件也是干化学法的重要原理之一。
在干化学法中,通常需要控制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等因素,以确保反应能够顺利进行并得到高纯度的产物。
温度和压力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化学反应而定,通常需要进行实验优化。
此外,反应时间也需要根据反应的速率和平衡来确定,以充分保证产物的生成。
最后,产物的提取也是干化学法的重要环节。
在反应结束后,需要将产物从干燥剂中提取出来,并进行纯化和分离。
这通常需要
采用适当的溶剂和提取方法,以确保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在提取过
程中,也需要注意避免水分和其他杂质的混入,从而保证产物的质量。
总的来说,干化学法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合成方法,其原理包括
干燥剂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和产物的提取。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
操作,干化学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并得到高纯度的
产物。
在实际应用中,干化学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药物
制备和材料科学等领域,为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干化学法原理
干化学法原理干化学法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合成方法,它以无溶剂或少溶剂的方式进行反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本文将介绍干化学法的原理及其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
一、干化学法的原理干化学法的原理是在无溶剂或少溶剂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
相比传统的溶剂反应,干化学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环境友好:由于无需使用大量溶剂,干化学法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反应废物的处理也更加简便。
2. 反应效率高:在无溶剂或少溶剂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密集,反应速率更快,反应效率更高。
3. 产物纯度高:由于无溶剂或少溶剂的使用,产物中不会残留有溶剂,因此产物的纯度更高。
二、干化学法的应用干化学法在有机合成、无机合成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1. 有机合成:干化学法在有机合成中常用于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分子。
例如,通过干化学法可以合成具有特定立体结构的药物分子,从而提高药物的活性和选择性。
2. 无机合成:干化学法在无机合成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通过干化学法可以合成纳米材料,如金属纳米颗粒、氧化物纳米颗粒等。
这些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催化、传感、能源等领域。
3. 材料科学:干化学法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通过干化学法可以制备具有特定形貌和结构的纳米材料,如纳米线、纳米片等。
这些纳米材料在光电子学、传感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总结干化学法作为一种无溶剂或少溶剂的化学合成方法,具有环境友好、反应效率高和产物纯度高等优点。
在有机合成、无机合成和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相信干化学法将在化学合成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强生干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一)
强生干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一)引言概述:
强生干化学分析是一种基于干燥技术的化学分析方法,通过对样品进行干燥处理,实现样品中水分的去除,从而提高分析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本文将介绍强生干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样品干燥的原理、干化设备的选择和操作、干化后的样品处理方法等。
正文:
一、样品干燥的原理
1.水分对化学分析的影响:解释水分对化学分析的影响,如影响样品重量和体积测量的准确性,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等。
2.干燥原理:介绍强生干化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干燥原理,如加热干燥法、吹风干燥法、真空干燥法等,以及原理的具体操作步骤。
二、干化设备的选择和操作
1.常见的干化设备:列举一些常见的干化设备,如烘箱、干燥器等,介绍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干化设备的操作要点:详细说明干化设备的操作要点,包括温度控制、风速调节、样品装填等注意事项。
三、干化后的样品处理方法
1.干燥后的样品保存:建议合适的样品保存方式,如冷藏、密封保存等,以确保样品的稳定性。
2.样品重量和体积测量:介绍干化后如何进行样品重量和体积的测量,包括仪器的选择和具体操作步骤。
四、其他注意事项
1.样品的选择:说明使用干化分析的适用样品范围,以及不适用样品的特点。
2.干化时间和温度的确定:解释如何确定合适的干化时间和温度,以保证干燥效果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五、总结
在强生干化化学分析中,正确的样品干燥方法和设备选择是保证分析准确性的关键。
通过掌握样品干燥的原理和操作要点,以及合理选择样品处理方法,能够为化学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文档结束)。
尿液分析检测干化学法
尿液分析检测干化学法尿液分析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化学成分来判断人体的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
干化学法是尿液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本文将介绍尿液分析检测干化学法的原理、操作流程和临床应用。
一、干化学法原理干化学法主要基于尿液化学成分与特定试剂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
尿液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会与试剂发生颜色反应、沉淀反应、气体反应等,从而通过观察反应结果得出有关尿液成分的信息。
不同的化学成分与试剂发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多种化学物质。
二、干化学法操作流程1.准备尿液样本:首先需要收集患者的新鲜尿液样本,并进行标本编号和提供必要的相关信息。
2.样本处理:将尿液样本进行预处理,如离心分离,去除不需要的物质(如颗粒物、细胞等)。
3.试剂添加:将预处理后的尿液样本与特定试剂按比例混合,使其反应达到最佳状态。
通常需要加入酸、碱、盐或其他试剂来改变尿液的酸碱度、浓度等参数。
4.反应观察:混合后的尿液样本与试剂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反应。
反应过程中,观察尿液的颜色、沉淀、气体等变化,并记录结果。
5.结果判读:根据反应结果,通过对比参考值或参考标准,判断尿液中的化学成分是否正常。
如其中一试剂颜色的变化可以表示尿液中是否存在其中一种物质,或者沉淀的形成可以指示尿液中的化学物质量的多少等等。
三、临床应用1.尿常规:通过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尿液的颜色、浑浊度、PH值、比重等指标,进而判断患者的肾功能、水平衡状态和尿路感染状态等。
2.糖尿病诊断: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控。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有葡萄糖,若检测结果呈阳性,可能表示患者糖尿病的存在。
3.蛋白尿检测:通过干化学法可以测定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用于肾功能损害和尿路感染的诊断。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只应有微量的蛋白质,若检测结果呈阳性,可能表示患者肾功能异常或尿路感染。
4.尿酮体检测: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尿液中的酮体含量,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饥饿症等疾病的诊断。
尿11项检测干化学测定的原理
干化学测定的原理干化学法尿pH检查的原理是采用酸碱指示剂法,其测试膜块区含有甲基红(pH4.6~6.2)和溴麝香草酚蓝(pH6.0~7.6)。
两种酸碱指示剂适量配合可反映尿pH4.5~9.0的变异范围。
二、干化学法检查尿pH的注意事项(1)检测时尿标本必须新鲜,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液成分可导致pH改变,大多数细菌如变形‘等,分解尿素产生氨,可使尿液呈碱性;但在少数情况下,细菌也分解尿液成分产生酸性物质,使尿q偏酸。
(2)当肾脏分泌的尿液含有过多的碳酸氢盐和碳酸缓冲对时,如果尿液放置时间过久,尿液中?氧化碳会自然扩散到空气中,使尿pH 增高。
3)在测定过程中,应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将试剂带浸泡尿液标本中,浸尿时间过长,尿pH呈减低4)在使用多项试剂带进行测定时,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试剂带上不能浸量的尿液标本,防止试剂带相互之间的“溢出"(runover)现象,影响尿pH测定。
5)尿液pH主要反映肾脏在维持血浆和细胞外液正常氢离子浓度方面的能力,而干化学法测定只4\半定量的实验结果。
因此在临床观察结果时,不要单从尿pH测定值分析,要结合临床其他资料驻数据,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方法原理:干化学法尿pH检查的原理是采用酸碱指示剂法,其测试膜块区含有甲基红(pH4.6~6.2)和溴麝香草酚蓝(pH6.0~7.6)。
两种酸碱指示剂适量配合可反映尿pH4.5~9.0的变异范围。
临床意义:1、尿pH检测了解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在代谢性酸中毒、痛风、糖尿病、肾结石、Ⅳ型肾小管酸中毒、白血病和坏血病时,常有强酸性尿。
碱中毒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酸中毒(Ⅰ、Ⅱ、Ⅲ型)、泌尿系变形杆菌感染时,可呈碱性尿。
2、观察尿pH变化,指导临床用药,预防肾结石的形成和复发,减轻泌尿系微生物的感染研究证明,某些肾结石的形成与尿pH变化密切相关,如在尿pH 降低时容易形成酸性结石;而在尿PH增加时容易形成碱性结石。
干化学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干化学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干化学分析技术是一种检测和分析样品中存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的方法。
它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特性进行分析,并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测试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性质。
以下将详细介绍干化学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干化学分析技术包括干重分析、干渣分析和干液分析三种主要的分析方法。
首先是干重分析,该方法是通过样品中的水分含量的变化来确定样品中其他成分的含量。
它利用了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和损失,从而推断其他成分的含量。
在干重分析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样品在一个恒定的温度下进行加热,使样品中的水分蒸发。
然后通过称量干燥后的样品的质量与初始样品的质量的差值来计算水分含量。
根据物质的含水量和其它成分的比例关系,可以推算出其他成分的含量。
其次是干渣分析,该方法是通过将样品加热至高温后,留下样品中的非挥发性固体物质,进而确定其他成分的含量。
在干渣分析中,样品会被加热至较高温度,以蒸发或分解样品中的水分和易挥发物质。
在这个过程中,非挥发性固体物质将留下,并形成一种称为渣的物质。
然后通过称量渣的质量和初始样品的质量的差值来计算非挥发性固体物质的含量。
根据物质的比例关系,可以推算出其他成分的含量。
最后是干液分析,该方法是通过加热样品并确定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的含量来分析其他成分的含量。
在干液分析中,样品会被加热至一定温度,挥发性物质会蒸发并冷凝成液体。
然后,通过称量收集到的液体的质量和初始样品的质量的差值来计算挥发性物质的含量。
根据物质的含量和比例关系,可以推算出其他成分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干化学分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与其他分析方法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结果。
例如,在干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使用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总结起来,干化学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加热样品并观察其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来确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通过测量样品中的水分含量、非挥发性固体物质的含量以及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可以推算出其他成分的含量。
干化学法的原理
干化学法的原理
干化学法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干燥等操作将化学反应在固体相中进行的方法。
其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固体反应:干化学法主要针对固态反应进行研究。
固体反应具有反应速度慢、反应位能高、粒子间距小等特点,常常需要高温和长时间才能达到较高的反应转化率。
2. 提高反应速率:干化学法通过提高反应物的扩散速率来增加反应速度。
加热后,反应物的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扩散速度加快,使反应物更容易相互接触和反应。
3. 通风干燥: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或蒸汽可以通过通风排出反应容器,保证反应过程干燥。
干燥可以有效地去除水分或其它反应产物,防止反应物因潮湿而发生其它副反应。
4. 温度控制:控制适当的反应温度对于干化学法的成功至关重要。
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副反应的发生,温度过低则反应速率缓慢。
通过控制加热器的温度和反应时间,可以调节反应的进行程度。
5. 真空条件:在一些干化学法中,为了去除反应中产生的气体,需要在反应容器中建立真空条件。
真空可以加快气体的扩散速率,促进反应的进行。
干化学法通过以上原理,将化学反应转移到固态相中进行,实
现了在固体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这种方法在陶瓷材料合成、催化剂制备和金属氧化物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干化学原理
/
140 120 100
PHOS
PROT
CHOL
ALB
*
TRIG GLU Mg
80
60
40 20
*ALKP *AMYL *ECO2 *CAL *CK
100 200 300 400 500
*CL *CREAT *NA *URCA *UREA
600 700 800 900 1000
HEMOLYSATE ADDED (as hemoglobin mg/dL)
扩散层试剂层指示剂层支持层支持层允许光路自由通过扩散层试剂层指示剂层支持层标本进入扩散层扩散层试剂层指示剂层支持层标本迅速向四周扩散扩散层试剂层指示剂层支持层扩散层试剂层指示剂层支持层扩散层试剂层指示剂层支持层扩散层试剂层指示剂层支持层干扰物质反光背景成色层生成纯净的反射光光源滤光片接收器接收器接收器接收器接收器光线经过干扰物质光线经过干扰物质光线不经过干扰物质光线不经过干扰物质受影响受影响不受影响不受影响地高辛苯妥因苯巴比妥crp卡马西平抗体酶标抗原胶乳试剂扩散层受体层胶乳层聚酯支持层酶标抗原抗体胶乳试剂病人标本胶乳试剂酶标抗原标本中抗原抗体竞争法结合结合抗原游离抗原加入液体反应底物洗去未结合物质竞争法结果高浓度低浓度s2s1s3s4aiar离子载体膜clagclag离子载体膜clagclagaiar常规已知浓度液体参比液待测液体标本ar干片在接触点被穿透测量电压读数通过电压读数计算出分析物的浓度aqueoussolutionserum水相血清nonaqueoussolutionlipidsproteins非水相血脂蛋白质以间接法检测的容间接法无法对血脂和蛋白质进行校正
100 200 300 400
180 160
( FINAL/ 120 ORIGNAL )
干化学尿液检测的原理
干化学尿液检测的原理干化学尿液检测是一种常用的临床化验方法,用于分析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和生理指标。
其原理主要基于尿液中特定成分与试剂之间的化学反应。
以下将从尿液检测的样本处理、常用试剂及其原理、检测原理的几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样本处理:在进行干化学尿液检测前,首先需要对尿液进行样本处理,以便消除干扰物质和提取目标物质。
常见的样本处理方法包括离心、过滤、稀释等。
常用试剂及其原理:1. 硝酸铜试剂: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还原物质。
在尿液中存在的一些物质,如葡萄糖、乳酸、果糖等,能将Cu2+还原为Cu+,使液体呈现出从蓝色到红色的变化。
2. 碘化钾试剂:用于检测尿液中的淀粉。
淀粉与碘化钾反应后会生成蓝黑色沉淀。
3. 硫酸铁试剂:用于检测尿液中的溶血。
尿液与硫酸铁试剂反应后呈现出绿色,溶血时,红细胞内的血色素会释放出来,导致尿液变绿。
4. 醋酸铅试剂:用于检测尿液中的尿酸。
尿酸与醋酸铅反应后会生成黄色的沉淀。
5. 比色法试剂:常用于定量分析尿液中的某些生理指标,如蛋白质、糖类、尿化学分析等。
通过与特定试剂反应后,所产生的颜色与含量之间建立一个标准曲线,通过比色仪测量待测尿液与标准曲线之间的差异来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检测原理:干化学尿液检测的原理主要是基于尿液中特定物质与试剂之间的化学反应。
根据待测物质的性质不同,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反应。
反应后,根据产物的颜色变化、沉淀的形成、溶解度的变化等,可以判断尿液中特定物质的含量和性质。
常见参数:通过干化学尿液检测,可以获得许多生理指标和化学成分的定量信息。
常见的参数包括:1. 尿液pH值:用于判断尿液的酸碱平衡状态。
2. 蛋白质:尿液中异常增高的蛋白质含量可能提示慢性肾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3. 葡萄糖:尿液中的葡萄糖正常情况下应该很少或不含,如果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是糖尿病病人。
4. 白细胞:可用于检测尿路感染等疾病。
5. 亚硝酸盐、尿胆原、尿潜血等:用于检测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疾病和尿路结石等。
干化学法原理
干化学法原理
干化学法是一种通过在不使用溶剂的情况下将反应物固态混合,然后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基于固相反应和固-固反应的原理。
固相反应是指当两种或多种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需要高温来提高反应速率,并且与溶液中的反应不同,固相反应可以通过压力的调节来控制反应的进行。
固-固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固态物质在接触的情况下直接发生
化学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非常重要,因为反应只能在接触面积大的情况下进行。
通过将反应物固态混合,并且足够地细碎以增加接触面积,可以促进固-固反应
的进行。
干化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需要使用液体溶剂。
这使得干化学法在一些溶液中反应不稳定或难以溶解的反应体系中特别有优势。
此外,由于干化学法不需要去除溶剂,可以避免因为溶剂残留导致的后续处理问题。
总的来说,干化学法通过固相反应和固-固反应的原理,在不
使用液体溶剂的情况下将反应物混合并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反应。
这种方法简便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此在很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分钟看懂尿常规报告之干化学法
三分钟看懂尿常规报告之干化学法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体检项目,对于检查身体的一些基本情况有重要意义。
其中干化学法是尿常规检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干化学法的检测原理和结果分析,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尿常规检测。
一、干化学法的检测原理干化学法是通过将尿液在过滤器上滤过后,将滤纸烘干,经过一系列的化学试剂作用,比较颜色变化,从而判断尿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糖、胆红素、胆糖原、酮体等物质。
下面将介绍几种检测阴性或阳性结果的试剂和检测方法。
1.蛋白质检测蛋白质是检测尿液常见的一种物质。
当尿液过滤器中的高分子蛋白质分子大于分子筛的孔径时,蛋白质就会被分离出来。
试剂为磺酸钠和重铬酸钠的混合液,反应后可形成紫色沉淀,显性阳性为“+”,阴性为“-”。
2.糖检测糖是健康人体内所必须的能源之一,而尿中糖的检测主要是为了检测是否有糖尿病情况。
试剂为葡萄糖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相应的比较颜色深浅判断有无糖尿病的现象。
有糖尿病的情况下会出现葡萄糖异常,结果为显性为阳性“+”,阴性为“-”。
3.胆红素检测胆红素是人体产生的一种黄色物质,存在于胆液中。
试剂为吡啶和5-硝基-2-苯胺的混合液,反应后可形成红色或紫色。
阴性结果为“-”,显性阳性为“+”。
4.胆糖原检测胆糖原是肝脏和肌肉中储存的糖原,可以转化成葡萄糖来维持身体的能量。
试剂为碘液,当碘液加入样品中时,可以检测出胆糖原针对数据。
阳性结果显示“+”,阴性为“-”。
5.酮体检测酮体是人体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或者空腹的情况下,在肝脏中产生的一种物质。
试剂为硝酸铁和吗啉的混合液,在样品中添加后变成紫红色,阴性为“-”,显性阳性为“+”。
二、干化学法的结果分析当进行干化学法的尿常规检测时,阴、阳性结果的判断基于颜色的变化判断。
在颜色变化的范围内,显性阳性结果的颜色的颜色深浅意味着该情况的严重程度。
例如,蛋白质检测中“+”,阴性为“-”。
而在量化方面,如果1+表示蛋白质检测的量为30mg/dl,2+表示蛋白质检测的量为100mg/dl,3+表示300mg/dl,4+表示>500mg/dl 。
干式化学法检测原理
干式化学法检测原理
干式化学法(Dry Chemistry)是一种用于检测化学分析样品的方法,相较于传统湿式化学法,它不需要使用大量的试剂和溶剂。
其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干化学反应和干式分析。
1. 干化学反应:干式化学法使用干燥的试剂和物质来进行化学反应。
试剂通常被固定在试纸或反应条上,样品在与试剂接触后,会引发特定的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生成颜色变化、发光或其他可观察的指标,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2. 干式分析:干式化学法通过测量化学反应后产生的某种信号来检测样品。
这些信号可以是光学信号、电学信号或其他类型的信号。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吸光度法、发光法、电化学法等。
通过测量信号的强度或其他相关参数,可以定量分析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
干式化学法具有一系列优点,例如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试剂和耗材消耗量少等。
因此,它在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干化学法检测尿糖的原理
干化学法检测尿糖的原理
干化学法检测尿糖的原理主要基于尿液中的糖类与试剂反应,通过观察反应产物的颜色变化或光谱图来判断尿液中是否含有糖。
常用的干化学法检测尿糖主要有以下几种原理:
1. 亚硫酸铜法:使用亚硫酸铜试剂与尿液中的糖类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还原性物质,如还原性糖醇。
这些还原性物质能够将亚硫酸铜还原为二价铜离子,使试剂溶液从蓝色变为黄色或沉淀形成。
2. 尿糖酸法:使用碱性溴酸钠试剂与尿液中的糖类发生反应,产生糖酸。
糖酸与苯酚类指示剂反应,生成具有颜色的络合物,通过比色或光谱测量来判断尿糖含量。
3. 亮铁尿糖试纸法:使用亮铁试纸与尿液中的糖类发生反应,亮铁能够与葡萄糖、果糖等糖类发生络合反应,生成带有颜色的络合物,通过颜色深浅来判断尿糖含量。
这些干化学法检测尿糖的原理基于糖类与试剂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或光谱图的测量结果来间接检测尿液中的糖含量。
尿液干化学分析原理及影响因素(二)
尿液干化学分析原理及影响因素(二)引言概述:尿液干化学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尿液样本进行干化处理,可以得到各种生化成分的定量结果,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尿液干化学分析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以便读者对该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正文:一、尿液干化学分析的原理1. 挥发性成分的测定:尿液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挥发性,可以通过干化处理将其蒸发并测定其质量变化。
2. 水溶性成分的测定:尿液中的水溶性成分可以通过蒸发尿液并定量测定残留物的质量来进行分析。
3. 气体成分的测定:尿液中的一些气体成分可以通过蒸发尿液并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
4. 光学方法测定:尿液样本经干化处理后,可以通过光密度、发光强度等光学方法来测定其中某些特定成分的含量。
5. 电化学方法测定:尿液样本经干化处理后,可以利用电化学方法如电流、电压等测定其中某些成分的含量。
二、尿液干化学分析的影响因素1. 尿液样本的收集与保存:不恰当的样本收集和保存会导致尿液中某些成分的降解或失活,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 干化处理的方法和条件:不同的干化方法和条件会对尿液中各种成分的干化效果及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3. 分析仪器的性能和精度:分析仪器的性能和精度将直接影响到尿液干化分析的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检测方法的选择和标准化: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和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是确保尿液干化分析结果准确的关键。
5. 患者的生理状态和疾病情况:患者的生理状态和疾病情况会对尿液中的成分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解读和判断。
总结:尿液干化化学分析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验方法,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尿液干化化学分析的原理涉及挥发性成分的测定、水溶性成分的测定、气体成分的测定、光学方法测定和电化学方法测定等。
同时,尿液干化化学分析的准确性还会受到尿液样本的收集与保存、干化处理的方法和条件、分析仪器的性能和精度、检测方法的选择和标准化、患者的生理状态和疾病情况等影响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成成分
水相 非水相 总样本体积
原始体积
9.3 ul 0.7 ul 10.0 ul
按照血清中, 非水相占有的体积约为7 %计算
电解质排斥效应
稀释后的正常人标本(100倍稀释) 组成成分
稀释液 水相 非水相 总样本体积 稀释比率 = 最终体积 / 原始体积 总的血清稀释比率 = 1000 / 10 = 100 倍 水相稀释比率 = (990 + 9.3) / 9.3 = 107.45 倍
100 200 300 400
180 160
( FINAL/ 120 ORIGNAL )
= RESULT ×100%
100
140
80 60 40 20
*CREAT *GLU *K *LDH *MG *PHOS *PROT *URCA *UREA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LIPEMIA ADDED (as hemoglobin mg/dL)
原始体积
990.0 ul 9.3 ul 0.7 ul 1000.0 ul
电解质排斥效应
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
检测
正常人 标本
结果
Na= 140 K = 4.0
结果
Na=140 K = 4.0
稀释 1:100
检测
计算
Na = 130.3 K = 3.72
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 单位:mmol/L Na = 140 /107.45×100 = 130.3 mmol/L K = 4/107.45×100 = 3.72 mmol/L
直接法 vs. 间接法 ISE
疾病状态对标本的影响
蛋白质增高 • • • • • • 脱水 巨球蛋白血症 多发性骨髓瘤 高球蛋白血症 肉芽肿病 某些胶原病 • • • • • 血脂增高 甲状腺机能减退 肾病综合症 糖原过多症 糖尿病 急性胰腺炎
直接法 vs. 间接法 ISE
常规法(间接法) 干化学(直接法)
1989
n 9000
% 溶血 % 黄疸
10 20
% 脂血
2
Hospital 22
1991
6737
2599 2600
2
9 2
5
20 1
6
3 8
Inpatients3
1985
Outpatients4
1993
ED5
1991
210 21146
100
10 1342
6.3
9 2702
12.8
9 891
4.2
Cumulative n
尿酸
–某些干片中有清道夫层(如尿酸): 去除维他命C 和钙的干扰
尿素氮
– 某些干片试剂层下有半透膜层 (如尿素氮):去除药物干扰
半 透 膜
VITROS干化学技术优势
优异的抗干扰能力
能有效排除标本中
-溶血 -血脂 -胆红素
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
内源性干扰物的出现频率
Sample Populationref Hospital 11
电极法干片
离子选择电极技术
直接法测定两电极间电势不同 钾,钠,氯
离子选择电极(ISE)
V 盐桥
常规
S2
aI 已知浓度液体(参比液)
aI
S1
ar 待测液体(标本) ar ar 盐桥 离子载体膜
M+ Cl
S3
S4
离子载体膜
干片
M+ Cl AgCl Ag
AgCl Ag V
电极法干片
干片在接触点被穿透 测量电压读数 通过电压读数计算出分析物 的浓度
• 多孔结构,允许标本通过
• 均匀分布标本
• 过滤大分子(蛋白质,脂肪等) • 去除干扰物质(溶血,黄疸等) • 提供反射测定的背景
比色/速率法干片结构
试剂层
扩散层
试剂层
葡萄糖干片
指示剂层
支持层
• 包含检测反应所需的酶,缓冲液,催化剂等 • 多层试剂,控制反应顺序
比色/速率法干片结构 指示剂层
扩散层
标本
扩散层 试剂层 指示剂层 支持层
干片分类
干片(MicroSlide)
CM/RT
比色/速率 法干片
胆固醇 总蛋白 高密度酯蛋白 尿蛋白 谷丙转氨酶 甘油三酯 白蛋白 脂肪酶 脑脊液蛋白 谷氨酸转移酶 淀粉酶 胆碱脂酶 总胆红素 结合/非结合胆红素 血氨
PM
电极法 干片
IR
免疫速率 法干片 地高辛 苯巴比妥 卡马西平 苯妥因
•电极与电极膜重复使用 •单一采样针、进样通道 每个测试独立电极 一次性Tip头 无泵,无阀 无管道 定标周期长,环保 没有电解质排斥效应
干化学的优势
优异的稳定性,杜绝交叉污染 杜绝交叉污染 维修保养简单 无管道腐蚀老化,节约成本 节约时间,环保,实现零污染
•大量蠕动泵、电磁阀
•众多管道、多种液体 •频繁定标与冲洗保养
干化学原理
主要内容
• 干化学定义 • 干片分类
• 比色速率法干片 • 免疫速率法干片 • 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干片
• 干化学的抗干扰能力
MicroSlide
- 多涂层薄膜干片技术
MicroSlide多涂层薄膜干片技术:将所需试剂预固相在多层薄膜和 邮票大小的透明支持基垫之上。当血浆,血清,尿液或脑脊液与这 些已含化学物质的干式薄膜接触时发生反应并对反应信号进行测量。
试剂层
指示剂层
支持层
•试剂层产物与指示剂层中的 染料结合时,形成有色复合物, 其与分析物浓度成正比。
比色/速率法干片结构 支持层
扩散层 试剂层
• 提供反应支持基垫
• 允许光路自由通过
指示剂层 支持层
比色/速率法干片功能演示 均匀分布标本
扩散层
试剂层 指示剂层
支持层
比色/速率法干片功能演示 均匀分布标本 均匀分布标本
#
AST # ALT
ALKP CREAT
*
# LDH 109% AT 750 MG/DL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LIPEMIA ( INTRALIPID Added mg/dL)
血脂的干扰情况
200
JNJ V750 *ALB *ALKP *ALT *AMYL *AST *ECO2 *BILI *CA *CK *CL *CHOL
Overall %
标本溶血引起的干扰情况
200
HITACHI 747 T.BILI CPK
180 160
( FINAL / 120 ORIGINAL )
100
140
TRIG UA PHOS ALB Mg ALT TP
= RESULT ×100%
*
*CL *GLU *CHOL *GLOB *CREAT *D.BILI
•有电解质排斥效应
结果准确可靠
为什么间接ISE需要稀释?
• 减少了蛋白质在电极上的积累
–使电极保持“清洁”
• 延长使用时间 • 减少电极保养
–降低漂移/提高准确性 –降低定标频率
个性化的抗干扰能力
• MicroSlide多层涂膜技术可以针对不同 检测项目使用加以不同成份的薄膜以达到 最佳的检测结果
扩散层
试剂层 指示剂层
支持层
标本进入扩散层
比色/速率法干片功能演示 均匀分布标本
扩散层
试剂层 指示剂层
支持层
标本迅速向四周扩散
比色/速率法干片功能演示 标本均匀向下层渗透
扩散层
试剂层 指示剂层
支持层
比色/速率法干片功能演示
标本与试剂反应
扩散层
试剂层 指示剂层
支持层
比色/速率法干片功能演示 反应物在指示剂层被固定
钠 钾 氯
碱性磷酸酶
乳酸脱氢酶
r谷氨酰转酞酶
肌酸激酶
乙醇
水杨酸 茶碱 醋氨酚 镁 二氧化碳
C反应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尿素氮 肌酐 乳酸 磷 尿酸 铁、总铁结合力 锂
比色/速率法干片
通过测定干片颜色变化来确定化合物浓度
扩散层
试剂层
指示剂层
支持层
比色/速率法干片结构
扩散层
扩散层 试剂层 指示剂层 支持层
胆红素引起的干扰
200
DUPONT DIMENSION
*TRIG *NA *CL *UREA CREAT PHOS # LDH #ALKP AST
180 160
( FINAL/ ORIGNAL )
= RESULT ×100%
140 120 100
CA PROT
*
80
60 40 20
*CK *AMYL *ALB *URCA *FE
( mg/dL)
干化学技术特点
多层涂薄膜干片技术,针对不同 检测项目的个性化
优异的抗干扰能力
稳定的定标曲线,可长达6个月 无需上下水和管道
可靠的结果 优质的服务 轻松的工作 高效的管理
只产生固体废物,经济环保
中英文菜单,操作保养简便 直接法离子选择电极检测离子
独特的胆红素检测
小结
• 干化学定义 • 干片分类
• 比色速率法干片 • 免疫速率法干片 • 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干片
• 干化学的抗干扰能力
Thank You
100 200 300 400 500
# ECO2
# Mg
CHOL GLU ALT
600
700
800
900
1000
BILIRUBIN
ADDED
( mg/dL)
胆红素引起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