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医药发展基本情况汇报.doc
全县中医开展情况汇报
全县中医开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全县中医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级中医机构积极开展中医服务,
推动中医药在全县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
下面将就全县中医开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全县中医机构数量不断增加。
目前,全县共有中医医院、中医诊所、中
医药店等中医机构100余家,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便利的中医服务。
其次,中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全县各级中医机构加大了对中医人才的引进和
培养力度,目前已有一大批中医专业人才在全县各级中医机构工作,为中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再次,中医服务项目日益丰富。
全县中医机构不断丰富中医服务项目,如针灸、推拿、中药煎煮等传统中医疗法,以及中医养生保健等项目,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多样化的中医服务选择。
此外,中医药在全县范围内的宣传推广工作也在不断加强。
通过举办中医健康
讲座、中医药文化节等活动,提高了广大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了中医药在全县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
总的来说,全县中医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中医服务的覆盖面还不够广,中医人才队伍结构亟待优化,中医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还有待加强等。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医事业的支持力度,优化中医服务体系,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中医药在全县范围内的全面发展。
通过不懈努力,相信全县中医事业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医院基本情况存在困难和发展设想
沁源县中医医院基本情况存在困难和发展设想一、基本情况沁源县中医医院前身为沁源县第二人民医院,1951年建院,2003年沁源县中医院在二院基础上创建挂牌。
占地面积6000㎡,建筑面积不足4000㎡(危房面积占40℅),现有在职职工50人,卫技人员占97℅,中医药人员占7℅,床位编制100张,开放70张。
现有CT,X光机、B超、心电图、心电监护仪、麻醉机、血球仪、救护车等大中型医疗设备30余台件,设有院办室、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住院部等13个科室。
是县合作医疗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县中医院是沁源县唯一以中医为主导,中西结合防病治病的全民事业医疗机构,担负着北半县医疗球护任务和全县中医药发展任务。
建院六十年来为保障沁源县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多年来,特别是实行财政差补以来,医院长期得不到有效投资,业务用房危房面积占℅(门诊楼已成D级危房)。
医疗设备大部分陈旧老化,由于工作条件环境差大部分被培养的技术人员外流,经济运行长期处于特困状态,医院生存十分困难,更难谈到发展。
(一)基础设施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是全县卫生系统最落后的,门诊楼是六十年代建设的砖木结构,规定使用年限三十年,现已使用四十五年,经城建部门鉴定为D级危楼需拆除新建,住院部有一半以上是八一年修建的砖混结构需加固维修,所以可以说在全县医疗机构病人就医和医护人员工作条件和环境是最差的并存在安全隐患。
(二)医疗设备大部分陈旧老化:因为医院长期经济困难,一大部分医疗设备无能力更新,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和医疗质量的提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三)卫技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医院工作环境条件差待遇跟不上,留不住人才,一大部分医护人员经医院培养工作不了几年就想办法调走,已成为制抑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与长治市各县中医院都在县城,建院时间都在八十年代,唯有我县中医院在郭道镇建院时间晚十几年,大部分县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多次投资,卫技人才结构也较合理,总之与各县中医院相比差距越来越大,详细情况见附表。
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
普安县中医院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中医药(民族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已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反映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战略性举措。
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大力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普安县中医院历史沿革为了发展普安县中医药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1984年9月19日,中共普安县委,普安县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准建立“普安县中医院”。
新建立的普安县中医院仅开设门诊,在原普安县人民医院老门诊木板房内开展业务,普安县中医院于1984年11月正式开业,新开业的普安县中医院仅设有中医内科(包括妇儿科)、中医骨伤科、民族医科门诊,隶属于普安县卫生局,为股级事业单位,1989年经中共普安县委、普安县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普安县中医院新成立时,由罗元文同志担任院长,1989年10月,从普安县人民医院调常碧书同志到普安县中医院担任副院长。
1992年6月,因工作需要,罗元文院长调往贵阳市清镇市工作,由常碧书同志担任院长至今。
1990年2月,从普安县地瓜区卫生院调任登明同志到普安县中医院担任副院长,任登明副院长于2000年1月光荣退休。
2024年县农村中医工作情况总结范本
2024年县农村中医工作情况总结范本____年是中国农村中医事业发展的重要节点。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改革,农村中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农村地区的医疗保健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将从人员队伍建设、设施改善、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对____年县农村中医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一、人员队伍建设____年,县农村中医事业取得了人员队伍建设方面的重大突破。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中医人才的培养力度,创办了多所中医学院和中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为农村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人才。
同时,政府还鼓励中医师进农村开展执业,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中医人才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优秀的中医师投身到农村中医事业中。
二、设施改善____年,县农村中医事业的设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改造升级了农村中医诊所和中医药保健中心的硬件设施,提升了医疗环境和条件,使得农村中医诊所和中医药保健中心能够提供更加舒适和便利的就诊环境。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中医药材的种植和生产力度,提高了农村中医药材的质量和数量,为农村中医事业提供了更好的物质基础。
三、服务质量提升____年,县农村中医事业的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政府依托互联网推动了中医与信息技术加强融合,在农村中医诊所和中医药保健中心开展了“互联网+中医”的创新服务模式,使得农村居民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或网站预约中医门诊、购买中药等,在家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中医服务。
此外,政府还鼓励中医师进村入户,开展定期的健康讲座和中医义诊活动,提升了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四、技术创新和学术研究____年,县农村中医事业的技术创新和学术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中医科研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鼓励中医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
这不仅提升了中医师的学术水平和临床技术水平,也为农村中医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同时,政府还鼓励中医师将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和整理,编写农村中医实用手册和临床指南,为农村中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和参考。
2024年县中医院年度工作总结
2024年县中医院年度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现在我代表2024年度县中医院向各位领导和同事们汇报我们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
2024年是我们县中医院稳步发展的一年,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绩。
首先,我们在医疗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我们加强了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和应用,通过各种临床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中医药对疾病治疗的独到之处。
我们提高了中医诊疗水平,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中医特色科室。
我们还与国内外一些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研究项目,推动了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创新应用。
其次,在医疗质量上我们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我们坚持严格执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加强了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我们大力开展科室间的合作和交流,不断完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们还积极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医疗专家,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再次,在服务宣传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
我们注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改善了就医环境和就医体验。
我们积极宣传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加强中医药的普及和推广工作。
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及时的医疗服务。
最后,我们还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
我们积极配合上级的政策部署,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
我们组织了一些临床经验交流和病例诊断会,加强了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
2024年是我们县中医院不断发展的一年,我们在医疗技术、医疗质量、服务宣传和基层支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改进。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谢谢大家!。
中医药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县政府中医药发展工作情况汇报首先,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对你们一行到我县调研督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你们长期以来对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云南省发展中医药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步伐,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绩。
现就我县中医药工作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不足之处,恳请指正!一、中医药工作开展基本情况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
我县典型南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的自然地理优势,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自古以来当地百姓就有自采中草药治病的习惯,中医药文化底蕴浓厚,自1982年县中医医院成立以来更加注重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扬,一直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水平。
至2014年底,有县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一所,开设中医特色专科5个,县人民医院开设中医科、康复科,有4个乡镇卫生院开设中医科,能熟练运用6种以上中医药技术,8个乡镇卫生院均配备有中医诊疗设备,有7个村卫生室设有中药柜,能独立开展中医业务。
县中医医院、县人民医院均设有独立的中药房。
全县共设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床418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2.4张;全县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中有中医药技术人员86人,每千人口拥有0.5人;其中中医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50人,中医药人员中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41人,大专学历34人,中专学历7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人,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67人,已基本建立起以县中医医院为龙头和支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体,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和治疗疾病中的优势,中医药事业的良好发展,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动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健康问题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医院基本情况及发展望汇报2
市中医院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汇报 ;一、基本情况(一)、医院概况我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非营利性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天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院先后被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授予“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爱婴医院”、“省药品质量管理信得过单位”称号;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首批价格诚信单位;2007年,被老百姓评为市“十佳满意单位”;2009年被授予湖北省“十一五”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单位;2011年被湖北省卫生厅授予“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医院始建于1980年,86年底由老区搬迁到现址,医院占地38亩,业务用房面积14200平方米,现有在职职工270人,其中在岗245人,内退25人,另临时聘用29人,退休职工88人。
拥有高级专业人员45人,中级技术人员160人,湖北省知名中医1人,天门市知名中医4人,省级重点专科(康复科)一个,国家级专病协作组(中医妇科盆腔炎协作分组)一个。
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骨伤科、痔瘘科、康复科等科室共28个,开设床位200张。
2010年门急诊诊疗16.8万人次, 出院8500人次,.医院全年业务收入3500万。
(二)、国家重点投资项目建设情况。
由国家投资2500万元的门急诊综合大楼及污物处理站工程项目建设的主体工程已于11月30日完工并喜封金顶,目前正在进行施工中,预计2011年10月正式投入临床使用。
新大楼的完工,预示着我院医疗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届时,我院业务用房面积将达到2.8万平方米,床位数增至400张,但目前资金缺口1100万(政府配套630万不能到位,另外增加设备500万),按国家规定,中医院建设标准是0.22—0.27床/千人,天门有人口160万,应设350—440张床位;建筑面积是 80m2/床,.业务用房面积应达到2.8—3.5万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和床位数都与实际有着差异。
2023年中医工作总结
2023年中医工作总结2023年中医工作总结1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我院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积极开展了中医药工作,现将我院中医药工作总结如下:一、中医药工作基本情况(一)科室设置及人员配备、诊疗情况;1、中医科:主治医师1名,医师1名2、进一步完善了中医门诊工作,开展了中医针灸理疗科。
3、截至08月31日,中医科累计接诊门诊人次412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的30%。
(二)中药房建设加强了中药房工作,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把好药品质量关,提高中药调剂水平,设立并进一步规范了中药煎药室、中药及成药库房。
常用中药饮片品种达300种以上,并根据需求,不断扩大中药品种。
截至8月底,中药房药品(含中药饮片)数量占全院药品数量药比例的80%。
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30%。
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资质符合有关要求。
(三)人员培训1、西医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每月培训1次,培训工作纳入年度继续医学教育范围予以考核。
2、派出1名中医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了中医药理论及中医技能,中医特色护理和康复培训。
二、我院主要的中医药特色优势领域有(一)中医内科从事中医内科诊疗工作的医生具有30余年的诊疗经验,擅长内科肝胆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以等疾病的辩证施治、预防。
(二)中医针灸理疗室拥有全自动牵引床、TDP治疗仪、远红外线治疗仪、全自动多功能光波治疗仪、电针等器械。
能诊治腰椎间盘突出、脑血栓后遗症、急慢性腰肌劳损、肩周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等疾病,治愈显效率达50%以上。
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和中医常见病及多发完整系统的诊疗常规培训。
四肢骨伤科的活血化瘀汤,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桑菊饮。
三、对中医药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我院对中医药工高度重视,成立了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由业务副院长主抓中医药工作,加强了对中医药工作的业务指导。
(二)采取了派送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县中医院进行短期中西医结合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院中西医结合科目水平。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2)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汇报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事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作为我县的中医药管理部门,我将在本文档中对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和总结。
1. 中医药事业的背景和重要性中医药是我国传统的医疗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促进人体自愈能力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在当前医疗体系中,中医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医疗手段,对于提高医疗水平和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基本情况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步较早,拥有一支专业的中医药团队和一批优质的中医药机构。
截至目前,我县共有中医医院5家、中医诊所20家、中医药企业10家。
这些机构在中医药临床服务、中药材生产和中药研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 中医药服务水平的提升为了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我县中医药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对中医药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专业水平和临床经验。
其次,在中医医院和中医诊所中推广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我们还积极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加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4. 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我县在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方面加强了监管和标准化建设。
通过加强对中药材生产基地的垂直管理和溯源追溯,确保了中药材的安全和质量。
同时,我们还引进了现代化的中药材种植技术,提高了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5.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
我县注重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例如举办中医药知识讲座、中医药养生班等,提高了居民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我县还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统医学经典的翻译出版和传播,增强了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2024年县农村中医工作情况总结(2篇)
2024年县农村中医工作情况总结一、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____年,县农村中医工作在中央政府的倡导下,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本次总结旨在回顾____年县农村中医工作的发展情况,总结经验,探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二、发展情况1.政策支持____年,中央政府加大了对县农村中医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中医师资格认定标准、增加中医药科研资金支持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县农村中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和经济保障。
2.人才培养为了满足农村地区对中医服务的需求,____年,县农村中医工作积极开展了中医人才培养工作。
通过开展中医药专业的招生宣传活动,提高了农村地区对中医药专业的了解和认可度。
同时,加大了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中医师参与到农村地区的工作中。
3.基础设施建设县农村中医工作在____年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通过资金的投入,中医诊所和中医药材种植基地得到了有效的改造和扩建。
医疗设备的更新和升级,提高了中医诊所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4.多元化服务____年,县农村中医工作逐渐向多元化服务方向发展。
针对农村地区传统中医服务的不足,中医工作团队推出了一系列方便群众的中医服务项目,包括中医上门服务、中医药保健知识普及等。
这些服务的推出,提高了农村地区居民的中医健康意识,增强了中医药对于农村地区的吸引力。
三、问题和挑战1.医生资源不足____年,在县农村中医工作中,依然存在医生资源不足的问题。
尽管中央政府加大了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力度,但由于农村地区的吸引力相对较低,中医人才流动性较大。
中医师在农村地区工作的热情和持久性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2.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和医疗资源有限,导致县农村中医工作中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地区的中医诊所设备陈旧,医疗水平不高。
一些农村居民对中医药存在误解和偏见,影响了中医工作的开展。
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汇报材料
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非常感谢各位领导、专家不辞辛劳莅临我院检查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复评工作。
首先,我代表全院干部职工向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这既是对我院工作的一次检阅,更是一次有力的鞭策和鼓励,我们依赖感振奋,备受鼓舞。
现就我院发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医院基本情况介绍我院创建于年,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医院,现有在职职工人,在编人,其中卫技人员人,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19人,中级职称65人。
省名中医一名,市名中医二名。
开设病床215张。
临床科室设有门诊部、急诊科、住院部。
急诊科设有抢救设备先进的急救中心,四台救护车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医师、护士随呼随到,24小时为患者服务,能有效救治各种危、急患者,急救电话为。
住院部设有科五个病区。
骨科和针灸推拿科是医院的重点专科。
我院于2003年荣获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龙头医院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决定》文件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落实中医药政策,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管理,积极引进高技术专业人才,不断充实更新医疗设备,并以多项重点项目创建工作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环境,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医院整体功能不断加强,两个效益显著提高,做到了在中医战线里“市内居前茅,省内有地位,全国有影响”。
业务收入从2001年的530万元,增至2011年近4000万元,10年增长了8倍,今年1—9月份业务收入万元,到年底有望突破万元。
2008年评为全省示范中医医院,2010年评为全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单位,连续三年蝉联省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2009年和2010年名列全市第一名,争取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6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8个。
2011年9月,我院代表湖南省县级中医院迎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调研督导组一行的中医药调研督导工作,对我院中医药发展作出了高度评价,并寄予殷切期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中医药发展基本情况汇报县中医药发展基本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县贯彻《中医药法》,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不断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中医药能力提升工程,开创了我县中医药事业新局面。
一、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现状全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99个,其中,县级公立医院2个,县直卫生单位4个,乡镇卫生院11所(中心卫生院4所、一般卫生院7所),村级卫生室68所,私立医院1所,个体诊所11所(其中中医诊所3所)。
县、乡两级共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125 人,乡村医生94人,个体医生12人,全县开放床位数 710 张(县直医疗机构 570张,乡镇卫生院140张), 每千人口拥有病床4张。
县中医院现有职工279人,开放床位数220张,编制数160,在编人员141人。
现有中医药从业人员37人,占人员总数的13.26%,其中中医师28人(高级5人,占比17.9%;中级11人,占比39.3%;初级12人,占比42.9%),研究生学历2人;中药师9人(高级1人,占比11.1%;中级3人,占比33.3%,初级5人,占比55.6%),研究生学历1人。
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中药房设置率为100%;村卫生室均设置了中医诊疗室。
2018年,全县医疗机构门急诊59.92万人次,其中中医门诊逾12.5万人次,约占门诊总量的20.87%。
一是加快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
近年来我县加大了中医药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投资3700余万元在县义峰路新建县中医院,占地面积26.8亩,建筑总面积13571平方米,于2011年初投入使用。
对部分乡镇卫生院、68所村卫生室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
投入11万元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了必要的中医药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县人民医院投入20余万元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
二是扩大了中医药服务覆盖面,培育了中医特色品牌。
县中医院以专科专病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科室建设,中医特色明显, 2015年9月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2015年第一批挂牌成立江西省热敏灸医院德安分院。
针灸科康复科为省级基层特色专科,配备了腰椎四维牵引床、颈椎牵引器、站立床、吞咽障碍治疗仪、脑循环治疗仪、熏蒸床、中频治疗仪等康复理疗设备,结合中医传统和药物辅助治疗,可开展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和康复治疗。
未病先防,冬病夏治,三伏灸,三九灸等活动,雷火灸、隔姜灸、长蛇灸、热敏灸、拔罐、推拿等中医技术深受患者点赞。
2018年针灸科康复科收治住院病人470人次,热敏灸2857人次,针灸、推拿、康复、理疗2.1万余人次。
中医骨伤科为省级重点建设中医专科,开展的椎间孔镜、膝关节镜微创诊疗、中医正骨手法等效果显著。
脾胃科和糖尿病科正在创建省级基层特色专科。
国医堂充分发挥名老中医效应,外科中药薰蒸治疗、儿科小儿推拿按摩等。
使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在医疗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县中医院成立了基层中医指导科,安排专人负责乡镇中医药业务指导和培训。
乡镇卫生院均成立了中医科,建成了规范的中药房(库),中药品种达200余种,配备了饮片柜、药架、电针仪,神灯等中医设备,能够提供常见中医适宜技术、中药煎药等服务。
村卫生室能够开展5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2017年中医院潘蜀受葡萄牙传统医学院邀请,在里斯本、波尔图、布拉加三地进行理论授课和现场治疗教学,深受好评并被聘为葡萄牙传统医学院客座教授。
县人民医院设立特色专科(烧伤科),主任程伟研制的纯中药制剂创面外伤敷料“复方烧伤宁”,对火焰烧伤、热液烫伤、电烧伤、化学性烧伤、放射性烧伤、糖尿病皮肤溃疡、褥疮、手术切口久治不愈、各种外伤创面、手指断离伤、慢性溃疡等疗效显著。
车桥中心卫生院积极创建中医示范区,将中医、针灸、理疗、康复有机结合,方便周围患者就诊。
三是发挥了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县中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成立了中医“治未病”中心。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将中医药与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工作相结合,通过为居民提供中医体质辩识服务和中医健康指导,在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中推行养生保健、食疗药膳、运动疗法,积极参与传染病预防,开展慢性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服务等措施,将中医药工作融入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中医药服务范围得到拓展。
四是重视了中医药文化建设。
中医院围绕中医药开展多项主题活动。
2018年6月,在爱民乡红岩村开展了以“走近中药,爱上中医”为主题的中草药野外调查活动;端午节开展了"悠悠艾草香、浓浓医患情"为主题的驱蚊香囊制作大赛和赠送香囊活动; 8月,开展了首届“中国医师节”庆祝活动,安排了传统医疗保健功法“八段锦”表演,评选了“十佳优秀医师”,组织中草药辨识大赛;积极策应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
加强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先后在塘山、丰林、聂桥、吴山、磨溪等乡镇开展健康扶贫义诊,送医药下乡、中医药文化科普等活动十余次。
继续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和冬病冬养“三九灸”,500余人次参与体验。
组建了一支业余陈氏太极拳爱好队伍。
乡镇卫生院精心设计和建设传统风格中医诊疗服务区——中医馆。
其中,车桥、丰林、邹桥、磨溪、高塘、河东、爱民等7个中医馆已建成使用,聂桥、林泉、吴山等3个中医馆已完成主体工程。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我县中医药事业虽然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医院负债严重。
中医院整体搬迁工程概算为3731万元,共支付各项工程款3713万元(含贷款利息600万元)。
建设资金主要来源是:革命老区转移支付(项目)177万元、国债建设资金(项目)16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800万元、县政府处置原妇保院资产拨入831万元、医院自筹资金1745万元。
由于财政投入不足,现在中医院欠银行贷款720万元,欠药品、设备材料供应商货款1978.72万元,共负债2698.72万元。
负债经营,经费紧张,不能引进中医药诊疗新技术,信息化建设不完善,中医药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群众中医药就医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是中医院民展空间不足。
中医院是我县中医药的主阵地,在中医院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是中医院一直以来规模小、基础差、底子薄的状况仍然没能得到根本性改善;另一方面是中医院缺少进一步发展空间。
突出表现在:医院已建成的门诊楼(含医技楼)、住院楼,面积偏小,住院床位紧张;没有教学用房;中药煎药室狭小,没有地方进行中药膏方等制剂制作;停车位紧张;已经没有空余的建设用地,医院进一步发展难,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从现状看,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我县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周边县市相比,已呈现逐步落后的趋势;从长远看,应当考虑新建具有中医特色的国医堂大楼和医养结合型的中医院。
三是中医药事业扶持政策力度不够。
自从国家确立中西医并重的发展方针以来,国家、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出台,以及新医改方案中对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强化,中医药事业面临着难得的新一轮发展机遇。
但从实践来看,相对于西医,中医药还是处于弱势地位,中医药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新一轮医改的目标任务要求还不相适应。
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迫切需要出台扶持中医药发展的相关政策举措。
我县医保政策对中医药扶持政策体现不够,在医保政策上没有充分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的补偿政策较少,中医药服务的补偿水平较低。
如在中医院住院患者起付线低于综合医院以及中医药特色项目的报销方面优惠政策未能完全落实到位;中医药治疗方法最能体现“简、便、验、廉”特点,可是中医药治疗尚未列入门诊医保报销范围;有些中医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过低,如耳针治疗收费12元,刮痧16元,小针刀44元,游走罐10元。
这些项目价格偏低而且耗时长,不能体现中医药服务价值,严重影响其推广应用。
四是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不乐观,中医特色还不明显,优势不突出。
人才是中医药发展关键,名医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灵魂。
我县因人才原因导致中医药服务网络功能薄弱,中医医疗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高,尤其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利用率不高,中医特色专科优势不明显;中医药资深专家较少且大多年事已高,名老中医更加缺乏,除了中医院杨环、管荣高、潘蜀等之外,像我县中医名家余立波这样有份量的名老中医已不见;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尚未完全建立,年轻中医药人才成长周期普遍较长,不能满足中医药工作的现实要求,农村中医药人才匮乏现象更为突出。
中医治疗率、中药使用比例还不足,中医院中医药项目收入占全院业务收入不足20%,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为32%。
中医特色专科专病诊治手段和诊疗优势还不明显,与综合医院相比竟争力明显偏弱。
三、加快发展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对策建议中医药事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既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因为其价格低廉、利于养生、副作用小的特点受到广大基层群众的特别欢迎,发展基层中医药事业也是一项民生工程。
从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江西)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都明确了各级政府完善中医药扶持政策,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职责。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大中医药事业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是化解县中医院债务,支持中医院用地供给。
县中医院整体搬迁负债中央化债资金908万元去年已到了我县,当时到了县中医院账户,两天后随即被县财政拨走。
希望政府能把这笔资金拨回给县中医院,化解中医院债务。
中医院正在申报国医堂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建五层6000平方米,主要用于做门诊及病区,预算资金2400万元。
希望政府在土地利用上考虑中医药发展需要,在项目用地划拨等方面给予支持,解决中医院的发展瓶颈。
其次尽快出台我县中医药事业扶持政策。
建议这个政策以政府正式文件下发。
扶持政策的具体内容,一方面要制定对中医服务的扶持政策,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
将中医经费实行预算单列,逐年增加事业经费;设立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经费,支持开展重点学科、专科建设、中医科教、人才培养、适用技术推广、中医突出贡献奖励、农村中医先进集体创建及中医药工作的监督管理等;坚持中医院的公益性质,落实政府优先向中医院倾斜的补助政策,激励其开展中医药服务,尤其要重点支持中医院自身的发展。
另一方面要完善中医药服务的医疗保障措施,落实中医药医保扶持政策。
落实门诊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城乡居民在定点的中医院门诊中医药治疗按40%报销政策。
实行医保中医药报销倾斜政策,扩大医保中医药支付范围。
中医院住院起付标准比同级综合医院住院起付线降低100元,报销比例在原报销基础上提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