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文学作品的特点分析合集共四篇
论孙犁小说的诗化特征
论孙犁小说的诗化特征作者:唐冬萍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年第07期摘要:孙犁的小说与传统的小说体裁不同,它不以尖锐的矛盾冲突、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人,而是用诗的感情、诗的韵味来写小说,在小说中营造出了诗的美感。
其小说的诗性美通过诗情、诗境、诗语完美地体现出来,处处闪耀着美的光辉,因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本文对孙犁小说的诗化特征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孙犁;小说;诗化白洋淀要感谢一个人,是他使白洋淀闻名于世,这个人就是孙犁。
而孙犁也是白洋淀孕育出来的。
白洋淀很少招摇,也没有多少美名,不像西湖、太湖、昆明湖,只有走进白洋淀去,进到它的深处,才能领略到它的风情。
孙犁的作品也给我们这样一种感觉。
[1]让我们走进孙犁,近距离的体味他小说的诗情画意,细细品味他小说的艺术魅力。
一、景物描写情景交融,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孙犁曾经说过:“美不是静止固定的东西。
凡艺术,皆贵玄远,求其神不尚胶滞。
音乐中之高山流水,弦外之音,绕梁三日,皆此义也。
艺术家于生活静止凝重之中,能作流动超逸之想,于尘嚣市声之中,得闻天籁,必能增强其艺术的感染力量。
”在《荷花淀》中,关于劳动、战斗的画面处处体现了孙犁的散文诗化的语言风格和浓郁的抒情色彩。
在小说的开头,作家描写了水生嫂在月夜编席子:“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一段描写把劳动的场面完全加以诗化,作家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引领读者进入一个纯洁与宁静的意境之中,白洋淀月夜是如此的优美宁静。
月光皎洁,习习凉风扑面而来,弥漫着荷花的清香,荷花淀上的“那一层薄薄透明的雾”,更增添了这纯洁月夜的朦胧美。
在这里,情与景的交融显得如此地诗意浓郁,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
又如《荷花淀》中女人们在寻夫途中,不料遇敌,这时作者写道:“她们奔向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文学 孙犁分析
孙犁的小说在新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发展了现代抒情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十年代郁达夫的小说和鲁迅的《伤逝》、《故乡》等作品,开现代抒情小说的滥觞,三十年代沈从文的小说,着力描绘湘西山区的风俗美和人情美。
孙犁的小说也是着重表现人物的心灵世界和精神特征方面,这与二、三十年抒情小说是一脉相承的。
但作者生活战斗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时代,描写的是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抗日根据地党领导下的农民,无论是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还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韵律和人物心灵,无不有着这个时代的鲜明特色,显示了坚忍不拔、开朗热情、乐观自信的生活美和性格美,给读者以积极向上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审美感受。
这同过去的抒情小说有明显的不同,孙犁用抒情小说的浪漫格调,来反映革命战争的时代风云和革命农民的精神世界、丰富和拓展了革命现实主义的表现力。
五四以后的一些现代小说家,受外国抒情小说以及其他浪漫——抒情文学的影响,加上当时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与主情主义文艺思潮的感染,开始在小说中进行大胆进行艺术革新,引进了抒情功能,而且这种抒情性越来越浓重,从而催生出以抒情为主导而轻叙事的现代抒情小说。
周作人在20世纪20年代初译介外国文学作品时,首次运用了“抒情诗的小说”的概念,并指出:“这抒情诗的小说,虽然形式有点特别,但如果具备了文学的特质,也就是真实的小说。
内容上必要有悲欢离合。
抒情小说也是现代小说的一种新样式,是以抒情为基本表达方式和主要风格特征的小说。
其中“自叙传”抒情小说侧重于作家的自我暴露,以及个人私生活和心理的描写,这是接纳日本“私小说”和其他一些外国小说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体小说,郁达夫是其代表作家。
历史声势浩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的觉醒。
伴随着这种人的意识的发现,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们以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精神去革新传统的文学观念,提出了“人的文学”的著名命题,推动了直面人生的新文学的发展。
同时,现代小说的开拓者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小说既成的清规戒律,他们要求创造出新的审美方式来表达日益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和人物心理。
例谈孙犁小说的艺术特点
例谈孙犁小说的艺术特点作者:白春梅来源:《甘肃教育》2014年第16期〔关键词〕孙犁;《荷花淀》;人性美;艺术笔调〔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6—0097—01一、浓郁的人性美、人情美的抒情对人性美的执着,使孙犁把带着生命的温暖的笔端,伸向纯情而微妙,或率真而无邪的少妇心灵。
《荷花淀》中妻子送郎上战场的一幕为人所熟知,听到丈夫述说第一个报名参军,正在织席的妻子似被苇眉子划破了手,在嘴里吮了一下,低下头:“你总是很积极。
”在别人也许是慷慨悲歌的场面,在这里都化为似水柔情,言外之意甚多。
对“人情美”的展示,是孙犁小说的一贯追求。
《荷花淀》通过白洋淀妇女由送夫参军到自觉组织起一支战斗队伍的细致描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丽心灵。
开头写淡淡的月光,朦胧的夜雾,修长的苇眉子,银白的荷叶荷花香。
作者之所以不怕费笔墨地勾画出白洋淀的湖光山色,风姿秀态,其目的正是为了抒发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勤奋劳动,创造了美好家园的自豪情怀,以及改造家乡的乡情乡爱,正是白洋淀人民的人情美。
二、独特的艺术笔调《荷花淀》虽是以抗战生活为题材,但却不以金戈铁马的厮杀,尖锐激烈的冲突,曲折惊险的情节取胜。
而往往是以一条简单的情节线索串联起几个重要场景,在五千多字的篇幅中,用来写伏击的只有十分之一的文字,重要笔墨都用来写夫妻话别,探夫遇敌,见到丈夫等场景,用饱含诗情而又灵巧轻捷的笔触加以精雕细琢,如夫妻话别,写的是水生他们报名参军抗日,而作者没将笔墨放到水生他们如何报名的场面上,却通过水生嫂得知丈夫已报名参军时,在内心激烈的矛盾中,做出了自己的抉择——“你走我不拦你”来表示支持丈夫参加大部队,因为水生嫂毕竟不是那种心胸狭小,只知道恋个人和家庭小天地的旧式妇女,而是在党所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里觉醒成长起来的一代新型妇女的典型,她知道丈夫为什么当兵,为谁打仗。
因此,她深明大义,在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刻,毅然决然挑起了家庭和生产两副重担,让丈夫安心打仗。
孙犁的作品
孙犁的作品简介孙犁(1908年-2002年),原名欧阳少石,笔名犁,山东泰安人。
是中国现代作家中著名的女作家之一,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诗人。
她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被称为“现代北方散文之父”。
孙犁的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真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而著称。
她的作品大多描写家庭、婚姻和社会角色问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情节展示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命运的困境。
她的作品充满了温情和深情,令人动容。
主要作品孙犁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和诗歌等多种文体。
以下是一些她的主要作品:小说1.《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吗?》:这是孙犁的成名作,讲述了一个女性在家庭中的孤独和无奈。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她对婚姻和家庭的思考和反思。
2.《天堂里的女人》:这是一部讽刺小说,描绘了一个虚伪的小城。
小说以幽默的语言展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遭遇,呈现了社会的荒诞和个体的挣扎。
散文集1.《平凡的世界》:这是一本集结了孙犁多年散文创作的作品集。
书中收录了她的一些经典散文,如《炊事员的故事》、《平凡的世界》和《母亲》等。
这些散文以她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家庭、母爱的赞颂。
2.《如梦令》:这是孙犁的另一本散文集,收录了她在不同年代创作的散文作品。
这些散文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示了女性的心灵世界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集1.《迷糊草》:这是孙犁的第一本诗集,收录了她的一些诗歌作品。
诗集以充满想象力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自然和人生的美好。
2.《叶子的诗》:这是孙犁的另一本诗集,诗集中的作品大多以叶子为主题。
诗集以孙犁敏感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叶子的独特感受。
影响与评价孙犁的作品以其真实和独特的视角打动了无数读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她以女性的视角揭示了家庭和社会的问题,表达了对封建道德和社会束缚的反思和怀疑。
她的作品对当代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散文以其真实感人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对后来的散文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女性形象的塑造谈孙犁小说创作特色【优选】.doc
从女性形象的塑造谈孙犁小说创作特色从女性形象的塑造谈孙犁小说创作特色谈到孙犁的小说,我们不自觉地会想到作品中很多是以女性形象作为主人公的,他在女性形象的选择和塑造方面也充分体现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最初读孙犁的小说时,我就是被这点所吸引。
基于个人的研究喜好,在这里我主要从女性形象的塑造出发,谈一下孙犁小说的创作特色。
总的来说,孙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三类:第一类女性形象是“美的象征”, 比如《荷花淀》、《嘱咐》中的水生妻、《光荣》里面的秀梅、《浇园》里的香菊等。
孙犁赋予了她们纯洁的心灵、崇高的情操和丰富的情感。
她们识大体、顾大局,将儿女情与爱国情融为一体,显示了新一代劳动妇女的精神风貌。
第二类女性形象较为复杂,她们虽然有缺点,甚至是严重的缺点,但也有可爱、可取之处,如《村歌》中的双眉、《铁木前传》里的小满儿等。
第三类女性形象是堕落、反动的人物,如《风云初记》中的俗儿,《光荣》里的原生媳妇等。
接下来,我们以《荷花淀》为例,从“美的象征”这一方面去谈孙犁的创作特色。
第一个特色:从平凡的生活事件中挖掘主题几乎孙犁的所有小说都是通过平凡的人物、普通的小事展开的,大多数是以年轻的女性为主人公,通过这些来反映时代主题,反映时代精神。
比如《荷花淀》里说的就是白洋淀里人民的生活小事。
讲述了水生和村子里的年轻人参军去大部队,水生妻和其他妇女深明大义,不拖后腿,毅然送丈夫参军。
经过夫妻话别、结伴探夫、途中遇敌、水上伏击一系列经历使她们得到了战斗的锻炼和考验,并迅速地成长起来。
加上这个时期残酷的现实也激发了她们的自卫力量,妇女们在劳动中学会了射击,成为保家卫国的女战士,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的事业中去。
《荷花淀》就是通过这些劳动妇女的平常事的小侧面,表现出了白洋淀人民特别是妇女们的战斗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除了《荷花淀》外,其他的小说像《山地回忆》写的也是家常闲话、纺纺织织、帮助老乡搞运输等等,却体现了人民与战士们相依为命、同生共死的鱼水关系。
散文赏析:《织席记》孙犁
散文赏析:《织席记》孙犁巴金和孙犁被誉为“现当代散文星空中的双星”,文学界更有“南有巴金,北有孙犁”之说。
由此可见孙犁在当代散文创作中所占有的突出地位。
要求有真情实感,反对虚伪矫饰,是孙犁散文创作的总的美学追求。
孙犁散文的第一个特点是讲究“实”和“信”。
孙犁主张,散文“要有真情,要写真相”。
“实”,就是实有其事,实实在在;“信”就是文章要取信于今人,取信于后世。
孙犁认为,写散文“最好用历史的手法来写。
真真假假,真假掺半,都是不好的”,他特别强调,要尽可能写出此时此地的真情实感:所谓感情真实,就是如实地写出作者当时的身份、处境、思想、心情,以及与外界事物的关系。
孙犁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所见者大,取材者微。
常常通过一些所谓细枝末节的小事、琐事,表现出一个人的个性和他的精神风貌;题材细小而内容博大,文字平易而思想深邃,是属于一种高境界、大手笔的散文。
孙犁散文的第三个特点是直面人生,直言是非。
对于现实或与当代文坛上的种种消极、丑恶现象,诸如嫉贤妒能,阿谀奉承,见风使舵,追名逐利,格调低下,官浮于文,赶浪头,等等通加鞭挞,不留情面。
摒除了一切私心杂念,只对历史负责,对神圣的文学事业负责,对自己的艺术良心负责。
同巴金一样,把自己的生死荣辱置之度外之后,具有了一种真正的大勇。
孙犁散文的第四个特点是“低音淡色”,朴实自然。
孙犁说:“散文短小,当然也有所谓布局谋篇,但我以为,作者如确有深刻感触,不言不快,直抒胸臆即可,是不用过多的构思设想的。
散文之作,一触即发。
真情实感是构思不出来的。
”孙犁善用细致的笔触,清淡的色彩,描绘现实生活中人们所习见而易于忽略的心理和景象,有一种单纯的美,朴素的美,自然的美。
孙犁在评价贾平凹的散文时说:“出于自然,没有造作,注意含蓄,引人入胜,能以低音淡色引人入胜,这自然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境界。
”孙犁的散文,正是达到了这种“高超的艺术境界”的作品。
孙犁散文的第五个特点是短小精悍。
有了真情实感,才能删除空洞、浮泛之词。
孙犁小说艺术特色
孙犁小说艺术特色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一、从平凡的生活事件中开掘主题,立足于小人物描写来反映时代主题,反映时代精神。
孙犁青年时代就参加了革命,半个多世纪中,他经历了我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的激烈动荡的时代。
虽然这样,在他的作品里,却很少见到叱咤风云的大场面,他主要描写的是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力图通过在我国革命进程中那些最普通、最常见的生活事件,表现出作家所经历的那个时代,表现出特定环境中人们的精神风貌。
我们透过他的小说,可以遥看到历史车轮辗过的痕迹。
二、着力于内心世界的刻画,塑造人物的心灵美。
孙犁是善于刻画人物的,尤其善于刻画农村妇女的形象。
青年妇女和少女的形象,更是被他描写的绘形绘声和生动活泼,体现出中国劳动妇女的聪明美丽多情勇敢的特点。
他的小说在塑造人物时,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三、叙述和抒情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美。
孙犁的小说创作,有着近似诗歌散文一样的艺术魅力,象诗歌散文那样的打动人心。
他在小说中,创造出的是如诗如画般的艺术境界。
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营造诗歌般的意境,是孙犁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简洁传神,朴实自然的富有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在我国现代作家中,孙犁可谓是一位卓越的语言巨匠。
读孙犁的作品,无人不赞赏他的语言魅力。
孙犁善于表现和歌颂美的事物,善于发现和抒发生活中的诗意,这就决定了他的小说语言具有一种诗的特质。
他的作品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诗情画意的场面,是与他那简洁传神、朴实自然、纯真而又新颖的语言分不开的。
在刻画塑造人物形象时,虽着墨不多,却深入细致,善于捕捉人物心理瞬间活动,以极凝练的语言表现出来。
孙犁小说地特点分析报告合集共四篇
犁小说的特点分析(一千字)犁是文学史上的清才,清辞丽句,为一时小说家之选。
重要小说集有《荷花淀》(1947年)、《芦花荡》(1949年)、《嘱咐》(1949年)等。
1、犁充分写出了解放区劳动妇女的成长,写出了她们心的美。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来有描写劳动妇女的传统,但多是描写她们所受的苦难,如鲁迅的《祝福》;也有着重描写劳动妇女身上的闪光品质的,如艾芜作品中的某些篇章,从文的《边城》等,但他们或是反映时代大潮冲击圈外的人物,从隐藏的下层社会烟尘里发掘出受伤的灵魂美,或是从人性的角度歌颂下层人民原始的灵魂美。
犁所表现的则是解放了的新时代劳动妇女的灵魂美。
犁笔下的农村妇女不再有艾芜人物的病态,而表现出健康的色彩,人物的美好秉性产生于现实的新的阶级关系与生产关系的土壤中。
犁可以说发展了现代文学表现劳动妇女灵魂美的传统。
2、犁集中表现革命战争年代的妇女识大体、乐观主义的精神和献身精神的“美的极致”,不愿意让社会的丑恶现象进入自己的作品。
犁先说的独特主题:表现农民。
尤其是他们中的劳动妇女在伟大民族战争中的觉醒,挖掘农民在的灵魂美、人情美,以此歌颂美的新时代、新农村的诞生,歌颂创造着美的革命,表现自己对美的追求。
艺术手法:(1)抓住人物的主要方面。
犁捕捉生活的独特方式和典型塑造方法上的独创性:紧紧抓住与自己心灵相契合的一瞬间,印象式地抓住形象打动自己的那一部分,加以突出描写。
如《吴召儿》中对吴召儿的描写。
抓住人物思想性格最主要最突出的部分,“强调它、突出它,更多地提到它,用重笔调写它,使它鲜明起来,凸现出来,发射光亮,照人眼目”,而坚决舍弃非主要,特点不鲜明的部分。
(2)作品的抒情性。
同时在客观形象中倾注了自己的主观情感。
作家写人物,也就是在写自己,达到了主客体的完美融合。
(3)散文性。
犁的小说不以情节取胜,作品中情节往往不完整,而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或用一种思想,一组细节串通起来。
(4)清新、明净的语言风格。
《荷花淀》文本分析
《荷花淀》文本分析文本分析《荷花淀》发表于1945年春天的延安《解放日报》的副刊上。
它是孙犁先生的成名作。
《荷花淀》通过几个生活画面,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觉悟和成长,表现了冀中人民优良的传统美德。
小说描写的是根据地习见不鲜的题材:妻子送郎上战场,但孙犁的才华在于从平凡的题材中呼唤出一个美好的诗世界,传达出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传统美德精魂,再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艺术境界。
《荷花淀》的情节并不曲折,主要包括话别、探夫、遇敌、伏击、成立队伍四个主要情节。
这篇小说是一篇散发着浓郁的生活美和艺术美的纯美小说。
故事发生的环境是风光秀丽的白洋淀,表现了以水生夫妻为代表的白洋淀儿女的革命觉悟和优良的传统美德。
这篇小说发表已五十多个年头了,今天读来依然感到仍有一股清新的气息,一种向上的力量,一种美的享受。
其艺术生命长久的因素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于常人小事中表现时代的最强音。
作者把亲切的抒情的主题和巨大的社会主题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积极地表现“新的人物和新的世界”。
《荷花淀》通过写水生等青年的踊跃参军,尤其是他们的妻子们深明大义、支前参战的行为,表现了一曲全民抗战、同仇敌忾的时代主旋律。
正是从这些小人物身上让读者看到了抗战的希望。
在荷花淀的字里行间,在诗情里,在抒情的音乐中,奏响了美的胜利的凯歌。
(二)在时代风云画卷中表现人物性格的新的美的光辉。
孙犁笔下的人物性格新的美的光辉,是劳动人民优良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荷花淀》的人物在民族大义面前都是识大体、顾大局、不拖后腿的。
青年男子踊跃参军,妇女、老人积极支持。
以水生为代表的青年民兵一听说斗争形势有了变化,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
虽然他们也知道家中的困难。
“不敢回来”和水生的吱吱唔唔都表明他们是知道家中的艰难的。
但他们还是以民族大义为重。
作者要着重刻画的是以水生妻子为代表的青年妇女们。
她们吃苦耐劳,能干手巧。
无数精美的白洋淀席就是她们能干手巧的证明。
孙犁小说的独特风格
孙犁小说的独特风格
1.以谈笑从容的态度反映冀中人民抗日斗争、描摹时代风云变幻的艺术角度和特点。
如《荷花淀》写白洋淀一个妇女从送夫参军到在战斗中成长的故事,贯穿的是人民的爱国主义和战斗的乐观主义精神。
2.深入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灵美。
小说写了水生嫂等一群劳动妇女的群像,水生嫂识大体,顾大局,送夫参军打日寇的爱国情操和刚毅性格,也写了她对丈夫深情款款的柔美性情。
3.散文美和浓郁的诗情画意。
《荷花淀》中,白洋淀的自然风光美和水生嫂心灵手巧的劳动美,交织成一副似诗如画的月下编席图,是对和平劳动生活和祖国美丽河山的颂歌。
夫妻月下话别、妇女寻夫、伏击战,都写人情美和自然美交织,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
融诗、散文、小说于一体的散文诗式的小说。
论孙犁小说创作的特点
论孙犁小说创作的特点发表时间:2016-09-27T16:29:53.83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6年1月作者:张泽琪[导读] 孙犁的小说熔散文、诗歌于一炉,明朗纤丽,从容蕴藉,散发着冀中平原和太行山区特有的泥土芳香。
北华大学摘要:矛盾曾经指出:“孙犁有他自己的一贯风格”,“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孙犁的小说熔散文、诗歌于一炉,明朗纤丽,从容蕴藉,散发着冀中平原和太行山区特有的泥土芳香。
他更多地继承了古代所谓的阴柔之美,又于阴柔美中,吹进了阳刚之气。
他是一位有成就、有影响的“诗人型和音乐型的小说家”。
孙犁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作家,他不轻易发表自己的作品,他对待创作是非常严谨的态度。
所以,虽然他的作品数量不算太多,但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称得上在内容和形式上和谐统一。
他的主要创作,有短篇小说和散文特写集《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农村速写》,这些作品,大部分被收人以后编选出版的短篇集《白洋淀纪事》里。
中篇小说有《铁木前传》,长篇小说有《风云初记》,还有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诗集《白洋淀之曲》,以及儿童读物《少年鲁迅读本》、《鲁迅和鲁迅的故事》等。
这些作品中所能体现孙犁创作的特点是什么呢?以下分四点进行分析:一、乡土风味浓厚:孙犁的小说以写农村生活见长,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表现了对故乡人民深厚的感情。
他写了白洋淀、冀中平原、太行山区,写了那里人民的生活和战斗。
他的长、中、短篇都描绘了一幅幅河北农村秀美的风景画和清新的风俗画,具有醇厚的乡土风味。
孙犁的乡土小说的语言风格是虽然简约明了的,但却让人感到清新优美,淳朴中蕴涵着清馨可人的诗意。
比如《荷花淀》的开篇就是一幅宁静秀丽的农家风景图:“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孙犁的风格剖析
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
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
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反映社会主义跃进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他早年所写的文章清新而隽永,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而晚年的文章则老辣纷披,对社会和世事有较多的鞭挞和批评。
他既写出了象《荷花淀》那样优美、抒情的小说,又写出了象“不自修饰不自哀,不信人间有蓬莱。
阴晴冷暖随日过,此生只待化尘埃。
”这样消沉、悲观的诗句。
孙犁的作品反差如此之大,以至于读他前后不同时期的文章对他产生判若两人的感觉。
这究竟是为什么?一个真实的孙犁到底又是什么样子呢?孙犁曾经说过:“文艺虽小道,一旦出版发行,就也是接受天视民视,天听民听的对象,应该严肃地从事这一工作,绝不能掉以轻心”。
象所有现代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命运一样,作家的命运也和时代紧紧相联。
当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并逐渐收缩知识分子言说的空间时,有的作家积极投身其间,有的作家在参与和退避之间犹豫徘徊,有的则保持沉默。
沈从文、孙犁当属后者。
如果说沈从文的沉默中饱含了太多的辛酸和无奈,那么孙犁的沉默则是以一种主动退缩的方式来守护自己的道德操守,尽管此中也有较多的无奈和被迫。
和沈从文的后半生一直沉默到死截然不同,孙犁“文革”以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不仅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而且一反过去唯美的创作倾向,对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险恶有较多的揭露批评。
比如他在《后富的人》一文中,对社会不公和由此造成的贫富悬殊曾有辛辣的讽刺和批评。
他通过一高级住宅处川流不息的拣破烂的外地人日常生活的描绘,特别是在一天清晨散步时遇见一个刚从一幢楼房的垃圾间出来,满身满脸是黑灰的外地来的小姑娘所带给他的心灵震撼,提出了这样的质疑:“国家已经有不少人,先富了起来。
诗化长篇(以孙犁长篇为例)
诗化长篇(以孙犁长篇为例)孙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诗意的长篇小说而闻名。
本文将以孙犁的长篇作品为例,探讨诗化长篇的特点和魅力。
背景介绍孙犁是中国20世纪中期的杰出作家,以其多部长篇小说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称赞。
他的作品常常以诗意的叙事风格和独特的写作技巧而著称,使得读者们沉浸于故事情节之中。
特点分析1. 独特的写作风格:孙犁的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而著名。
他善于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鲜明的意象,生动地描绘出人物、环境和情感等元素,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独特而美丽的艺术世界。
独特的写作风格:孙犁的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而著名。
他善于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鲜明的意象,生动地描绘出人物、环境和情感等元素,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独特而美丽的艺术世界。
2. 深刻的思想内涵:孙犁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通过对人性、社会现象和历史背景的细腻描摹,让读者深思不已。
他通过对生活和人性的触摸,传递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怀和对人性的无尽思考。
深刻的思想内涵:孙犁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通过对人性、社会现象和历史背景的细腻描摹,让读者深思不已。
他通过对生活和人性的触摸,传递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怀和对人性的无尽思考。
3. 情感的张力:孙犁的作品中充满了情感的张力。
他将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冲突、爱恨情仇等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们在阅读过程中与人物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情感的张力:孙犁的作品中充满了情感的张力。
他将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冲突、爱恨情仇等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们在阅读过程中与人物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4. 艺术性的呈现:孙犁的长篇小说以其艺术性的呈现而受到赞赏。
他善于运用丰富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方式,创造出一个充满诗意和美感的文学世界。
他的文字流畅优美,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的愉悦感和视觉上的享受。
艺术性的呈现:孙犁的长篇小说以其艺术性的呈现而受到赞赏。
他善于运用丰富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方式,创造出一个充满诗意和美感的文学世界。
孙犁小说特色
悠悠荷面依依情——论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摘要: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美的意境,用质朴的语言塑造鲜明人物,孙犁以一种饱含诗情画意的笔调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卓然自立、诗意盎然的“荷花淀”世界,形成了诗、画、文三位一体的崭新的个性化审美风格,犹如自然天籁,浑然天成,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
关键词:孙犁;艺术特色;诗情;画境;散文化孙犁是一位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作家,他的小说独具艺术魅力,他将诗歌与散文的特点巧妙地融入到小说创作中,勾勒出了一幅幅充满诗情又舒缓自如的画卷。
他追求一种清新明丽的散文诗般的意境,于平淡中见深远,于简朴中见隽永,于轻柔中透刚强。
孙犁小说集诗、画、文三者于一体,形成了孙犁小说清新脱俗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芙蓉仙子欣来游”的诗情情感是艺术的生命和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
浓郁的抒情像河流一样贯穿于孙犁的小说中,成为其小说艺术魅力所在。
孙犁很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的情感不是轰轰烈烈地表达出来,而是像小桥流水般慢慢地渗入小说的字里行间,令人品之不尽味之无极,显示了一种似淡实浓的独特的抒情韵味。
孙犁小说多以诗意的方式表现对纯美的风土人情,淳朴的人际关系,纯厚的人伦道德,纯真的童年生活的深切眷恋和向往。
他喜欢用诗的语言、诗的节奏、诗的韵律来尽情地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具有诗一般优美的意境和真挚深切的情感,充满着浪漫、美好、动人的诗情。
(一)“美人采红莲”:人物美孙犁独创了自己的美学人物体系,他用灵巧的笔触刻画了一群识大体,顾大局,具有乐观主义和献身精神的农村妇女形象系列。
孙犁以抒情的笔调渲染气氛,不论是对话,叙述,还是描写,他都能从中挖掘出诗意,并用诗的笔触去赞美人物的美好心灵和积极向上的乐观性格,着重展示人物的内心和气质,从而使人物鲜活起来,达到“神似”。
在《荷花淀》里,水生嫂是一个勤劳,质朴,勇敢的妇女,在大敌当前,国难当头时她明大义,识大体,舍小家,顾大家,把对丈夫的爱与对祖国的爱结合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投入到抗日战争中。
诗化传奇(以孙犁传奇为例)
诗化传奇(以孙犁传奇为例)诗化传奇 (以孙犁传奇为例)
概述
本文探讨了孙犁传奇作品中的诗化元素及其特点。
通过分析孙犁作品中融入诗意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孙犁传奇的独特之处。
一、写景描写的诗意
孙犁传奇作品中的景色描写常常充满诗意,通过丰富的细节和形象的语言,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在《呼啸山庄》中,孙犁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独特的叙述手法,将大自然的壮丽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人物塑造的诗意
孙犁传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极富诗意,他们的个性与命运常常与诗意相结合。
例如,在《蓝桥》中,孙犁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使读者对人物的情感变化产生共鸣。
三、情感表达的诗意
孙犁传奇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往往富有诗意和哲理,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意境的营造,给予读者深沉的思考。
例如,在《苍穹之下》中,孙犁通过情感的交织和对生命的思索,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珍贵。
四、诗化语言的运用
孙犁传奇作品中的诗化语言运用恰到好处,通过对词汇和句式的精选,增强了作品的诗意。
例如,在《荆棘鸟》中,孙犁运用生动的形容词和具有韵律感的语句,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结论
孙犁传奇作品以其丰富的诗意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文学界享有盛誉。
通过分析其作品中的诗化元素,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孙犁传奇的魅力与意义。
浅析孙犁小说的语言特色
孙 犁 长 期 生 活 在 冀 中 , 非 常 了 解 和 熟 悉 冀 中 人 民 的 将 生 活 中 质 朴 寻 常 的语 言 如 实 地记 录 , 字 里 行 间却 渗 透 着
生 活 。 他 还 十 分 重 视 学 习和 运 用 劳 动 人 民的 口语 ,并 在 此 劳 动 人 民 的 朴 素 感 情 。 “ 留在 记 忆 里 的 生 活 ,今 天 就 是 财 基 础 上 提 炼 、 加 工 , 形 成 了雅 致 的 书面 语 言 。 这 些 语 言 一 宝 。 ” ( 《 召 儿 》 )还 有 “ 好 像 雨 既 从 天 上 降 下 ,就 吴 就
感 和 音 乐 美 ,而 非 文 雅 、典 雅 。 他 善 于 把 “ ” 的 口语 提 活 动 ,而 且 连 说 话 时 的 神 态 也 只字 未 提 ,只 是通 过 人 物 绘 俗 炼 为 “ ” 的 书 面 语 。他 善 于 洗 去 那 些 偶 然 的 、絮 乱 的 和 声 绘 色 的 简 单 对 话 , 就 把 人 物 心 灵 的 微 妙 变 化 , 活 灵 活 现 雅 人 民 日常 生 活 语 言 不 一 致 的 部 分 ,而 选 取 那 些 常 说 的 、 明 地表 现 出来 。
化 、 清 新 活 泼 、 富 有 乡 土 味 和 泥 土 气 息 。 “ ”表 现 为 语 吐 到 嘴 边 的 “ 妇 ”两 字 咽 下 去 了 。作 者 的 笔 触 细 致 入 雅 媳 言 的 神 采 优 美 、 带 有 诗 味 、 生 动 、洗 练 、 形 象 , 富 有 节 奏 微 ,而 用 字 却 是 非 常 俭 省 。作 者 不 但 没 有 去 写人 物 的 心 理
文
浅析 孙 犁 小说 的语 言特 色
。谢 永 红
摘 要:孙 犁小说 的语言清新 自然、通俗 易懂 而又 简洁精炼、细腻多情,并有 “ 诗的语言” 的美誉 。剥 犁对语言 、 的 自觉追求、其与生俱来的诗人气质以及其对语 言的精心锤炼,使其语言有一种独特的美。
通过《芦花荡》分析孙犁的作品特色
通过《芦花荡》分析孙犁的作品特色孙犁是文学史上的清才,清辞丽句,为一时小说家之选。
对于“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的表现,是孙犁创作的原则。
正是凭借这一原则,结合作者对广阔的冀中平原和白洋淀旖旎风光的熟悉,创作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读来仍令人觉得清新而有韵味。
孙犁文笔婉约而流畅,他的作品中,对自身感情的抒发和对人物感情的的描述,都追求景物与人物的自然融合,篇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
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便由此而出。
一直很喜欢他的《芦花荡》一篇。
《芦花荡》是《菏花淀》的姊妹篇,虽也是写残酷战争环境中的人和事,但读来一点儿也没有那种凄惨悲戚的感觉,相反,使人感觉到的更多是高昂在作品中那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透过《芦花荡》,我们能充分体会到孙犁小说创作的鲜明特色。
一、立足于小人物的塑造来反映时代主题。
在孙犁的小说中,我们很难看到十分慷慨壮烈的英雄人物,叫我们更多所感受的,是一个个生在冀中、长在冀中的普通百姓形象,有勤劳朴实勇敢的水生嫂,有懂事热情的十六七岁的妞儿,更有自信勇敢,聪明且带有传奇色彩的老头子……《芦花荡》中老头子,小说中连姓名都没有,我们所知道的,也仅是他有着高超的驾船本领,不会使枪,藐视敌人而又无所畏惧。
他对战争的警惕性不高,甚至有些过于自信……他是有缺陷的,但就是这样一个有缺点的英雄,却更多的赢得了我们对这位老人的认可和赞许。
老人单枪匹马来往穿梭于敌人封锁线,内外联络,运输粮食,运送干部;那句“你什么也靠给我”的豪言壮语,表现了他为民族抗战甘愿竭尽心力的精神;其中对两个孩子的喜爱更显真切,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的许诺,叫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在老人内心中所涌动着的“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的热情和“咱中国人是永远不可战胜的”的自信。
他对乡土是那么的充满感情,对侵略者是那么的充满仇恨,而这一切正是那一特殊背景下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中国人民的真实写照。
孙犁读后感(共4篇)
孙犁读后感(共4篇)第1篇:孙犁孙犁概述孙犁(1913.4.6-2002.7.11)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
当代作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
1933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研究生。
1937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官,晋察通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及华北联合大学编辑、教师等职业,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师,《平原杂志》编辑。
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简介作者简介孙犁(1913年4月6日~2003年7月11日),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
原名孙树勋。
河北省安平县人。
保定育德中学毕业后流浪到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去大学旁听,当过职员。
1936年到安新县的小学教书,了解到白洋淀一带劳动群众的生活。
后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
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
1945年回冀中农村,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
1956年起因病辍笔。
1977年以后,又写有不少散文和评论以及少量小说。
从40年代起,孙犁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采蒲台》、《嘱咐》,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叙事诗集《白洋淀之曲》,通讯报告集《农村速写》,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书林秋草》、《耕堂散文》,作品集《尺泽集》、《曲终集》,论文集《文学短论》,还出版了《孙犁小说选》、《孙犁诗选》、《孙犁散文选》、《孙犁文论集》以及《孙犁文集》等。
2003年7月,孙犁纪念馆在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荷花大观园落成,2004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七卷本四百余万字的《孙犁全集》。
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
浅析孙犁《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共5则)
浅析孙犁《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共5则)第一篇:浅析孙犁《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浅析孙犁《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篇一:荷花淀荷花淀作品简介《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
选自《白洋淀纪事》,与《芦花荡》是姊妹篇,是“白洋淀纪事之一”,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品。
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
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人物形象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1977年以后,作者主要写作散文和评论,也有少量小说,陆续结集者有《晚华集》(1979)、《秀露集》《澹定集》《耕堂杂录》(均1981)、《尺泽集》(1982)等。
1982年,作者又将从事文学事业以来所能收集到的绝大部分作品,辑成《孙犁文集》5册(内分7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第二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夫妻之情、家国之爱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
这些善良、朴实、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表现了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伟大情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犁小说的特点分析(一千字)孙犁是文学史上的清才,清辞丽句,为一时小说家之选。
重要小说集有《荷花淀》(1947年)、《芦花荡》(1949年)、《嘱咐》(1949年)等。
1、孙犁充分写出了解放区劳动妇女的成长,写出了她们内心的美。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来有描写劳动妇女的传统,但多是描写她们所受的苦难,如鲁迅的《祝福》;也有着重描写劳动妇女身上的闪光品质的,如艾芜作品中的某些篇章,沈从文的《边城》等,但他们或是反映时代大潮冲击圈外的人物,从隐藏的下层社会烟尘里发掘出受伤的灵魂美,或是从人性的角度歌颂下层人民原始的灵魂美。
孙犁所表现的则是解放了的新时代劳动妇女的灵魂美。
孙犁笔下的农村妇女不再有艾芜人物的病态,而表现出健康的色彩,人物的美好秉性产生于现实的新的阶级关系与生产关系的土壤中。
孙犁可以说发展了现代文学表现劳动妇女灵魂美的传统。
2、孙犁集中表现革命战争年代的妇女识大体、乐观主义的精神和献身精神的“美的极致”,不愿意让社会的丑恶现象进入自己的作品。
孙犁先说的独特主题:表现农民。
尤其是他们中的劳动妇女在伟大民族战争中的觉醒,挖掘农民内在的灵魂美、人情美,以此歌颂美的新时代、新农村的诞生,歌颂创造着美的革命,表现自己对美的追求。
艺术手法:(1)抓住人物的主要方面。
孙犁捕捉生活的独特方式和典型塑造方法上的独创性:紧紧抓住与自己心灵相契合的一瞬间,印象式地抓住形象打动自己的那一部分,加以突出描写。
如《吴召儿》中对吴召儿的描写。
抓住人物思想性格最主要最突出的部分,“强调它、突出它,更多地提到它,用重笔调写它,使它鲜明起来,凸现出来,发射光亮,照人眼目”,而坚决舍弃非主要,特点不鲜明的部分。
(2)作品的抒情性。
同时在客观形象中倾注了自己的主观情感。
作家写人物,也就是在写自己,达到了主客体的完美融合。
(3)散文性。
孙犁的小说不以情节取胜,作品中情节往往不完整,而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或用一种思想,一组细节串通起来。
(4)清新、明净的语言风格。
总结:孙犁的小说的传统性和民间性比较内在,表现出一种中和之美的原则。
孙犁的小说以其美的特质和独特艺术风格在解放区小说中占据了一个特殊位置。
以他为首,后来形成了一个荷花淀派。
浅谈孙犁小说几点艺术特色----读孙犁《荷花淀》有感(三千三百字)对于“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的表现,是孙犁创作的原则。
也正是这一原则,凭借作者对广阔的冀中平原和旖旎的白洋淀的风光的熟悉,创作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读来仍然令人口舌生津。
孙犁文笔婉约而流畅,感情抒发和人物感情的的描述,都同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自然融合,篇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
这是就是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
《芦花荡》是《菏花淀》的姊妹篇,也是写残酷战争环境中的人和事,但读来一点儿也没有那种凄惨悲戚的感觉,相反感觉到的只是高昂在作品中的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透过《芦花荡》,我们能充分体会到孙犁小说创作的鲜明特色。
一、立足于小人物描写来反映时代主题。
孙犁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看不到“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也看不到烈火中忍着剧痛的邱少云般的英雄……我们所能触摸到的只是一个个生在冀中、长在冀中的普通形象,有勤劳朴实勇敢的水生嫂,有懂事热情的十六七岁的妞儿,更有自信勇敢聪明且带有传奇色彩的老头子。
这些都是冀中抗日军民中极普通的一员,特别是《芦花荡》里老头子,小说中连姓名都没有,我们只知道的就是他有高超的驾船本领,不会使枪,藐视敌人,无所畏惧,对战争的警惕性不高,过于自信,是个有缺点的英雄,虽如此,却丝毫不影响我们对这位老人的认可和赞许。
老人单枪匹马来往穿梭于敌人封锁线,内外联络,运输粮食,运送干部;那“你什么也靠给我”的豪言壮语,表现了他为民族抗战甘愿竭尽心力的精神;其中对两个孩子的喜爱更显真切,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的许诺,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在老人内心中所涌动着的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热情和咱中国人是永远不可战胜的自信,他对乡土是那么的充满感情,对侵略者是那么的充满仇恨,而这一切正是那一特殊背景下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中国人民的真实写照。
老头子,不,冀中平原那些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们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再大险也敢冒,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这就是可歌可泣的中国人民,这就是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
茅盾先生在论及孙犁小说时说:“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①。
在作家孙犁笔下,他永远关注的都是些小人物,一些在抗战大背景下为了民族生存与解放而默默奉献着的普通人。
在对他们的个性化描写和传奇式的记述中,展现那个时代的人们永不熄灭的信念,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可以牺牲自己的幸福乃至于生命也再所不惜的精神,《芦花荡》里的老头子是这样的,《荷花淀》中的水生嫂也是。
二、简洁素朴,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凡读过孙犁作品的人,无不赞赏作者的语言魅力。
他的作品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突出无不与他那简洁传神、朴实自然的语言密切相关。
在刻画塑造人物形象时,虽着墨不多,却深入细致,善于捕捉人物心理瞬间活动,以极凝练的语言表现出来。
《芦花荡》中老头子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活跃在白洋淀里的老交通员形象,他爱国抗日,爱憎分明,机智勇敢,自信自尊而勇于自责的性格特点就在其极富于个性的语言中得以体现。
诸如“你什么也靠给我”“不怕,他们打不着我们”的自信;在遭到敌人的机枪扫射时的一声“趴下”,果敢练道;“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的因爱的深切热烈才恨得咬牙切齿的冀中汉子的直白;发现大菱受伤后觉得丢人现眼而“没脸见人”的强烈自责等等。
虽说小说中对老英雄的语言直接描写不多,但每一处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语言的凝练和传神。
而对于老英雄的外貌描写就一句,“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老了的鱼鹰”这一比喻极富于白洋淀的地域特质,把老头子老当益壮的风貌一下就突出了。
还有写下垂的月亮,用“浮在水一样的天上”,写午后的水淀的烟气着一“浮”字,水淀里的水鸟着上“白绸子”一词,这些语言,都是从人们口语中提炼加工后,使之变得通俗雅致、素朴自然,于平淡中见神奇,于浅显中寓深意,似乎人人都会说,但却人人未必都能付诸笔端。
没有扎实的生活基础,没有对群众生活的真实体验,没有精湛的艺术修养,是不会把蕴藏在砂砾中的璞玉变成闪光的艺术瑰宝的。
三、细腻真实的内心刻画,突出了人物的心灵美。
孙犁非常善于刻画人物,尤其是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揭示,更有一番力道。
《荷花淀》中的对水生嫂的内心描写让感受到一位多情而坚强,丰富而美丽的白洋淀妇女形象;《山地回忆》中心直口快、好强泼辣、说话咄咄逼人的妞儿形象更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老道的笔法。
虽说《芦花荡》中对老头子的内心描写不太多,但笔墨不在多而在精,一处就足以让我们为之叹服了。
我们来看这一段: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大菱受伤痛苦的哼哼,二菱的絮絮话语,使老头子痛苦到极点。
“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没有完成任务,老头子内心的自责通过两个内心深处的自问完成;大菱受伤,老头子伤心内疚。
特别是“这老脸呀!”一句更富于感情,这一句作者用的是感叹号,把老头子强烈自责的内心揭示淋漓,自己向部队作的保证落了空,而自己的过失给自己带来奇耻大辱,使自己丢人现眼,没有脸去见部队,强烈的自尊心使其无地自容。
这一节描写老头子因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让我们感受到这位老人的可爱。
这是一位有缺点的老英雄,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生活的真,艺术的真,这也是孙犁作品中感人的所在。
“我看到农民,他们的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深深地感动了我”②,也正如此,孙犁先生用他那枝“感动”的笔,写下了这位感动了我们的老英雄。
四、景与情的融合,营造出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美。
“用散文诗的语言来写小说,是孙犁短篇小说的特点”③,也促成了其小说的诗情画意美。
《荷花淀》如此,《芦花荡》也如此。
战争是残酷的,但我们在《芦花荡》中看不到炮火连天,血雨腥风,所能看到的却是雅致隽永,充满水乡气息的白洋淀风光。
“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这些如梦如幻的美好景物背后,真实的拱动个一颗强烈的爱憎之心,真实的使人感受到那一触即发的战争的惨烈。
小说开始用“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着力渲染白洋淀水澄澈洁净、星光摇曳带给读者悦目赏心的美感,可我们再仔细读一下前面,这景是“敌人从炮楼”里看到的,美景的旁边是“敌人”的“炮楼”,多么的不谐调,但事实就是这么的存在着。
对于这种不谐调的存在,作者在“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一句中用“苇子”这一物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苇子”在这种情况中直钻青天,似要长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的态势,表明了作者对生长在这里的白洋淀人民顽强战斗精神的肯定和深深地敬意。
在孙犁笔下,就是战斗也被写的如诗如画。
我们看老头子智斗鬼子这一节的描写:起初用“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写天热。
再用水鸟衬人,烘托出紧张气氛,“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为下文作铺埑。
在战斗快要结束时写道“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是解恨之后的轻松、愉快,胜利后的喜庆。
自然在老人的眼里,鲜嫩的芦花也就是格外美丽的了。
在作家笔下,白洋淀是美的极致。
而这种美的极致的白洋淀风光在作家笔下不仅仅是作品的点缀,而更是人物情感境界的烘托,淀区军民保家卫国,决不允许外敌入侵;淀区草木有情,与军民共筑抵御侵略的钢铁长城。
白洋淀那极致的美是作者内在气质的外化。
总之,孙犁的小说用独特角度反映主题,以简洁素朴的个性化语言,细腻真实的内心刻画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以诗意的美描摹了“极致”的白洋淀风光。
他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又一部“诗化”的作品,特别是其中所蕴涵的对“善良的东西和美好的东西”的表现的价值取向依然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和借鉴。
孙犁小说鉴赏-----诗意美(两千四百字)孙犁的遗言意味深长:“我所走的文学道路,是现实主义的。
有些评论家,在过去说我是小资产阶级的,现在又说我是浪漫主义的。
他们的说法不符合实际。
有些评论,因为颠倒了是非,常常说不到点上。
比如他们曾经称许的现实主义的杰出之作,经过时间的无情冲激和考验,常常表现出这样一种过程:虚张声势。
腾空而起,遨游太空,眩人眼目,三年五载,忽焉陨落——这样一种好景不长的近似人造卫星的过程,而他们所用力抨击,使之沉没的作品,过了几年,又像春草夏荷一样,破土而出或升浮水面,生机不衰。